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中国自然奇观简介与欣赏

中国自然奇观简介与欣赏



第一篇:中国自然奇观简介与欣赏

中国自然奇观简介

与欣赏

姓名: 学号: 班级:

敦煌莫高窟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据唐《李克让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书的记载,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乐尊路经此山,忽见金光闪耀,如现万佛,于是便在岩壁上开凿了第一个洞窟。此后法良禅师等又继续在此建洞修禅,称为“漠高窟”,意为“沙漠的高处”。后世因“漠”与“莫”通用,便改称为“莫高窟”。

自此,这一千多年间便不断有人在敦煌开凿石窟,据一些古书记载,石窟数量达千余个,至今在敦煌地区的石窟区,至少有莫高窟、西千佛洞石窟、东千佛洞石窟、榆林窟和五个庙石窟等。单是现存在莫高窟的就有700多个,随着日后考古工作的发掘,数字在不断增加;在这些洞窟中,只是对留有壁画或塑像的洞窟安排编号,目前就已有492个。其发展历程大体可分为五个时期:北朝、隋唐、五代和宋、西夏和元。

北魏、西魏和北周时,统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贵族们的支持,发展较快。

隋唐时期,随着丝绸之路的繁荣,莫高窟更是兴盛,在武则天时有洞窟千余个。安史之乱后,敦煌先后由吐蕃和归义军占领,但造像活动未受太大影响。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渐趋衰落,仅以重修前朝窟室为主,新建极少。

元代以后敦煌停止开窟,逐渐冷落荒废。明嘉靖七年(1528年)封闭嘉峪关,使敦煌成为边塞游牧之地。清康熙五十七年(1718)平定新疆,雍正元年(1723)在敦煌设沙州所,三年(1725)改沙州卫,并从甘肃各州移民敦煌屯田,重修沙州城。乾隆二十五年(1760)改沙州卫为敦煌县,敦煌经济开始恢复。莫高窟开始被人们注意。

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发现了震惊世界的藏经洞。不幸的是,在晚清政府腐败无能、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特定历史背景下,藏经洞文物发现后不久,英人斯坦因、法人伯希和、日人橘瑞超、俄人鄂登堡等西方探险家接踵而至敦煌,以不公正的手段,从王道士手中骗取大量藏经洞文物,致使藏经洞文物惨遭劫掠,绝大部分不幸流散,分藏于英、法、俄、日等国的众多公私收藏机构,仅有少部分保存于国内,造成中国文化史上的空前浩劫。

莫高窟开凿于敦煌城东南25公里的鸣沙山东麓的崖壁上,前临宕泉,东向祁连山支脉三危山。南北全长1680米,现存历代营建的洞窟共735个,分布于高15-30多米高的断崖上,上下分布1—4层不等。分为南、北两区,其中南区是礼佛活动的场所,各个朝代壁画和彩塑的洞窟492个,彩塑2400多身,壁画4.5万多平方米,唐宋时代木构窟檐五座,还有民国初重修的作为莫高窟标志的九层楼。莲花柱石和舍利塔20余座,铺地花砖2万多块。北区的243个洞窟(另有5个洞窟已编入北区492个号中),是僧侣修行、居住、瘗埋的场所,内有修行和生活设施土炕、灶坑、烟道、壁龛、灯台等,但多无彩塑和壁画。

莫高窟各窟均是洞窟建筑、彩塑、绘画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洞窟最大者200多平方米,最小者不足1平方米。洞窟形制主要有禅窟、中心塔柱窟、佛龛窟、佛坛窟、涅槃窟、七佛窟、大像窟等。塑绘结合的彩塑内容主要有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像等。彩塑形式有圆塑、浮塑、影塑、善业泥等。圆雕、浮雕除第96、130窟两尊大佛,第148、158两大卧佛为石胎泥塑外,其余均为木骨泥塑。佛像居中心,两侧侍立弟子、菩萨、天王、力士,少则3身,多则11身。以第96窟35.6米的弥勒坐像为最高,小则10余厘米。按石窟建筑和功用分为中心柱窟(支提窟)、殿堂窟(中央佛坛窟)、覆斗顶型窟、大像窟、涅槃窟、禅窟、僧房窟、廪窟、影窟和瘗窟等形制,还有一些佛塔。窟型最大者高40余米、宽30米见方最小者高不足盈尺。从早期石窟所保留下来的中心塔柱式这一外来形式的窟型,反映了古代艺术家在接受外来艺术的同时,加以消化、吸收,使它成为中华民族形式其中不少是现存古建筑的杰作。在多个洞窟外存有较为完整的唐代、宋代木质结构窟檐,是不可多得的木结构古建筑实物资料,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敦煌佛教文化博大精深,敦煌石窟佛教尊像中,菩萨的容貌姿态是最优美、最丰富、最动人的,菩萨像展示了东方女性美的魅力,她的塑像被世人称为“东方维纳斯”,她的画像被世人称为“东方圣母”。

敦煌石窟中,几乎窟窟都有说法图,经变画。这些说法图和经变画中都绘有各式各样的菩萨,有的洞窟中四壁都绘小菩萨,还有许多单幅的菩萨画像。敦煌石窟中有上千幅的说法图和经变画,仅经变画中的菩萨像,就会数在万计,是世界上保存菩萨画像最多的佛教石窟。

敦煌艺术是历代画家们创意性的杰作。在壁画当中,没有完全相同的东西,即使是描绘同样经变内容的艺术作品,画家们也是根据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创作出了完全不同的作品。

敦煌艺术在社会价值方面也有充分体现。首先,壁画中以描写人物为主,因此,其中有大量的服饰及纺织物的图形,不但历史风格各异,而且有许多少数民族和国外的服饰纹样。这充分体现敦煌这颗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昔日的辉煌,这对我们现在研究古代服饰有着独特的研究价值。在敦煌壁画中,还表现了历代社会中的方方面面。如:古丝绸之路上的交通商贸;军事和体育方面的珍贵画面和史料;也是中国古代生活的写照;中国古代科技史的记录等等。另外,敦煌也可以说是一座民俗史博物馆。1000年间的中国古代民俗概貌活现于壁画之上,不仅包括现今已看不到的事象,还包括流传到今天的民俗民风。由于纸绢绘画作品不易保存,宋代以前的民俗画真迹已绝无仅有,敦煌壁画堪称珍贵记录。

第二篇:怎样写自然奇观

怎样写自然奇观

一、有顺序地表达(1)石林奇观

走进石林,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我们沿着阶梯向上攀登,好不容易来到了“莲花峰”,„„ 离开奇妙的“莲花峰”,我们向“望峰亭”进军。接着我们又去看了一块叫阿诗玛的巨石。(2)畅游九寨沟 一进九寨沟的大门,我就惊呆了:这里是树的海洋、水的世界。

我们顺着林中的小路向上攀登,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天然湖泊,当地人叫他们海子。我们来到珍珠滩。

最后,我们来到了海拔三千多米的原始森林。(3)颐和园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昆明湖。具体地描写(抓住景物位置、颜色、感受、变化、一定的观察顺序等)|:静动态

比喻

拟人

排比等 从万寿山下来,就是

二、形态、方法如:片段

(一)我们顺着林中的小路向上攀登,一路上看到了很多天然湖泊,当地人叫它们海子。我最喜欢的是熊猫海,它的形状像一只卧在山间的大熊猫,可能这就是它名字的由来吧。熊猫海的水真静啊,静得像一面镜子;熊猫海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水底的树根和一群群灰色的无鳞鱼;熊猫海的水真蓝啊,蓝得像一块晶莹的蓝宝石,(水的特点排比的方法)让人们不忍心去摸它、碰它。片段

(二)我们来到珍珠滩。“哇!‘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引用诗句)!”我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李白的诗句。远看水流像银白色的布挂在青山之间,近看又像无数串晶莹的珍珠从天上降下。那水珠在阳光的照射下放着七彩的光,有的落入青青的潭中,有的顽皮地跳到游人的身上、脸上,让人感到一阵清爽。(拟人感受)导游阿姨告诉我们:《西游记》的片头片尾都是在这儿拍的,唐僧师徒四人就是从珍珠滩上走过的。哦,怪不得这么眼熟呢!

最后,我们来到了海拔三千多米的原始森林。这里没有任何污染,只有又粗又高的参天大树。林中见不到蓝天,只有阳光像利剑一样穿过密密的树叶,散落在游人的身上、脸上(比喻)。站在林中,听到的是阵阵松涛,闻到的是格外清新的空气。这种声音,这种空气,只有神仙才能享受-------我们来到了人间仙境。

三、题目推荐

神奇碧峰峡

石林奇观

畅游九寨沟

雄伟的天安门广场

长城之行

游乐山 天下第一奇山-------黄山

美丽的镜泊湖

四、开头借鉴

1、云南石林以石头驰名世界。

2、暑假,我们全家畅游了名扬天下的自然风景区----九寨沟。

3、中国的山水可谓秀丽多姿,在这无数美景中黄山以奇而著称。自古以来,素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开岳”之说。

4、今年暑假,我跟妈妈来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江西省庐山风景区。

5、我爱画家笔下的山水画,但更爱大自然中的山山水水。九寨沟,以她优美的山水,诱人的魅力,给游客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暑假中的一天早晨,我和爸爸、妈妈、还有许多叔叔、阿姨坐上了开往九寨沟的汽车。

五、学习结尾

1、愉快的旅行结束了,可我的心啊,却留在了令人神往的九寨沟。

2、美丽的石林,我爱你!我爱你的巨石,更爱你的“险、奇、秀、雄”,走到何处,我都不会忘记你的。

3、庐山俊秀奇美的婶子深深吸引着我,也使我更加热爱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

4、神奇美丽的张家界,不愧是中华大地上一颗迷人的明珠!

5、壮丽的庐山瀑布像一首动听的歌,又像一幅壮丽的画,深深地印在我的记忆中。

6、桂林的景色实在太美了,桂林的山好奇好美,桂林的水好绿好清,怪不得有人说:“不愿做神仙,愿做桂林人。”

第三篇:全球100自然奇观读书笔记

精彩语句1封面多抄一点!!!!

精彩语句2前言

生命意味着蔚蓝,而蔚蓝意味着生命;使地球上的一切生命能够得以生存的大气和水,也使我们的地球成为一颗蔚蓝色的星体,一颗充满生命的星体。不过,大自然在人类面前,有时也会变的光怪陆离,越来越难以驾驭了。

大自然的美景是上帝赋予人类的最好奖赏。大自然奇丽却又容易被破坏而导致美景消失不再。大自然人类心的归宿。《全球100自然奇观》插图配衬文字,我们可以在文字中浏览想象自然奇观,再结合插图中的真实风景,让心遨游在想象与真实之间,也别有一番滋味。

大自然的美丽,让人心荡神驰,大自然的神奇,让人叹为观止。大自然赐给我们生命与灵感,它是美的源泉,它是生命的象征。

大自然把一切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人类。大自然的一滴眼泪凝固了掉在地上,成了一颗种子,便有了后人乘凉的大树;大自然张开嘴,轻轻的吹了吹,便吹直了小草懒惰的腰板。大自然如同一本励志的书,东升的太阳,带着朝气向我招手,让我有了重新再来的勇气。雨后的彩虹,带着美丽的色彩朝我微笑,让我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奔腾的江河,带着勇往直前的气势向前奔流,让我们产生了永不放弃的毅力。大自然就是爱的化身,美的升华,宽容的源头,温馨的摇篮+前言的最后两段

再宽容的自然,也经不起人类这样的折腾,如果你还有一份怜悯之心,请一定要体谅自然,让自然原谅我们的愚昧无知,重新恢复往日的多姿多彩,不为别人,只为了自己的晚年和子孙将来的幸福……

人类啊!清醒吧,毁灭地球,毁灭自然就是在毁灭自己啊!我们给予自然的总有一天要还清的!

大自然虽然美妙但又太脆弱了。如果再不保护它,在未来的几百年里,这些自然奇观 就所剩无几了。(结尾)请善待自然环境,对大自然多存点敬畏之心吧,求得和谐、平衡。善待大自然,就是善待我们人类自己。

第四篇: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欣赏

(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我们的祖国地域辽阔,名山大川各具特色,山水画的根源,便来自我们内心对自然山水的感悟。山水画以描绘自然界山水景色为主体,它不仅是对自然风光的描摹,也是画家精神的诉求与流露。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中写道:“既可赋予自然以人格化,亦可赋予人格以自然化”,山水画的造境主旨是围绕着人和自然的关系,是写照和表现万物与内心世界的合一。

本课重在感受中国山水画情景交融的意境,精选的十五幅作品均为中国历代山水画名家之作。分别以“高山仰止、水色空濛、寄情山水、沧海桑田、江山多娇”为标题,从山水画的文化背景,山水画的笔墨、章法、意境、设色,山水画的风格流派、代表画家等方面予以介绍。让学生在欣赏、比较、分析的过程中,了解山水画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点,感受和体会中国山水画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意境之美。

课时建议:2~3课时。

本课知识点、结构(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山水画欣赏

《辋川图》 王维(唐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早春图》 郭熙(北宋)(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万壑争流图》 文徵明(明代)

《蜀江舟中所见》 黄宾虹(近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匡庐图》 荆浩(五代)

《关山行旅图》 关仝(五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曙光顶看始信峰》 刘海粟

《桃源仙境图》 仇英(明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踏歌图》 马远(南宋)

《溪山渔艇图》 吴伟(明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落霞孤鹜图》 唐寅(明代)

《庐山高图》 沈周(明代)(苏少版)凤凰初中美术配套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1课

《秋兴八景图》 董其昌(明代)

《千里江山图卷》局部(4幅)王希孟(北宋)

第五篇:读《世界100自然奇观》有感

读《世界100自然奇观》有感

我有许多不知道的知识我们见过的风景而《世界100自然奇观》让我认识许多自然美景和地质奇观,比如黄山、泰山、珠穆朗玛峰等等,这些景观雄伟、壮丽,使我感到自豪。这些奇观吸引大量游客,促使我国旅游业迅猛发展。同时我想告诉大家到景点游玩时不能在景区内乱扔垃圾更不能乱写乱画,我们要保护好它们使它们的美不被人为破坏。国外也有许许多多美丽的景观,比如位于意大利的蓝山山脉它上面长满了桉树,因为桉树的叶子释放的气体在阳光的折射下呈现岀蓝色蓝山山脉因此而得名。还有美国的黄石公园,有奇特间歇泉,更有可爱的野生动物。如果你在黄石公园里游玩,乘着车子走在路上,会时常看见熊妈妈带着熊宝宝把车子拦下,向人们乞食,那样子真惹人怜爱……看到这些可爱的动物我想到了我国一些有关杀害野生动物的报道,看到那些野生动物被杀害的画面,我十分生气。我希望人人都要保护动物由其是那些珍稀野生动物,让我们共享地球家园。书中也有许多沙漠,比如撒哈拉沙漠,一望无际,但里面也有一些绿州不由让人赞叹生命的力量。还有我国的鸣沙山—月牙泉,它能产生一种声响,响声汇集,声大如雷。月牙泉地处戈壁但泉水既不混浊也不干涸,令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我想我们在沙漠四周种上树木,就可以阻止土地沙漠化了。然而理想并非等同于事实希望人人都有一颗保护生态的心。书读完了,书上的那一张张壮美的图片深深地吸引了我,我长大以后一定要去看看这些美丽的景观。

五年级:徐世昌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