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秋冬季幼儿保健小常识
随着秋天慢慢而逝,冬天即将到来,早晚温差较大,气温开始下降,天气也变得干燥起来。宝宝适应能力差,皮肤稚嫩,与成人相比需要更多的水分,容易出现口干舌燥、便秘等一系列“阴虚内热”的征象,同时,幼儿呼吸道等各类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抵抗疾病的能力差,容易感冒和喉咙不适。做好各项保健措施,对维护宝宝健康十分重要。在此提醒广大家长以下几点注意事项:
1、合理添衣: 在秋末冬初,要及时为婴幼儿加衣保暖,以抵御风寒的袭击。但是,不必穿得过暖。这是由于皮肤毛孔仍处于开放状态,且婴幼儿体表面积大,活动后易出汗,极易着凉。另外,婴幼儿衣物穿得过多,势必会限制其手足的活动,甚至影响到呼吸,特别是婴幼儿需要手足与各种东西接触、感觉,以加深对外界的了解和适应。因此冬季孩子所穿的衣物要宽松、舒适,为孩子提供更多手、足活动的机会。幼儿早晚应比白天多加一件衣服。对于好动、易出汗的幼儿,在其玩耍时可在其后垫一块毛巾或玩后及时给他更换衣服。同时幼儿的鞋子应以轻便的运动鞋为主,少穿皮鞋。
2、注意饮食:多让幼儿吃一些含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a、c多的食物,它们对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有帮助。在秋冬季节,大蒜、萝卜、生姜、韭菜都是可以增加幼儿抵抗力的食物,可能幼儿不喜欢吃,但家长可以通过改变食用方法让幼儿食用,比如在做菜时增加蒜末的添加,平时给幼儿煮点萝卜水、生姜水等。对于常在秋季咳嗽的幼儿,家长可以多炖些冰糖生梨水给幼儿吃。秋季也是吃蟹的季节,蟹属寒性,幼儿的脾胃嫩,不可以多吃。另外,是药三分毒,不要把服药作为预防幼儿生病的途径。儿童饮食以清淡为主,膳食调味品,应做到四少一多的原则,即少糖、少盐、少酱油、少味精、多醋。同时,还应该尽量避免咸、腌食品,味精、酱油、虾米等含钠极高,但由于风味和营养,小儿可限量进食。营养学家建议,3至6 岁的幼童每天食盐不应超过2克,小儿膳食中应该加食盐,只是尽量避免过多。
3、加强通风:虽然天气会逐渐变冷,但在家时还是要保证一定时间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幼儿的被子需要经常晒太阳,家长可每隔一段时间在天气晴朗时把幼儿的被子带回家利用双休日把被子洗、晒一下。
4、加强锻炼:家长有时间应多带幼儿到户外活动,如:玩球、跑步等一些亲子游戏,多晒太阳,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钙的吸收,同时也增强幼儿的体质。
另外,家长应配合幼儿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3-7岁的幼儿每天应保证有10个小时以上的睡眠时间。
第二篇:秋冬季保健小常识
致家长一封信
——预防冬季传染性疾病
亲爱的爸爸妈妈:
您好!近期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无规律,是胃肠道、呼吸道、手足口等各种疾病的多发时期。为增强幼儿身体的免疫力,加强幼儿人体调节机能,适应多变的气候,提醒家长们在幼儿的日常生活、饮食上应采取相应措施,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
1.养成饭前便后、外出后用肥皂/洗手液洗手的良好卫生习惯,预防病从口入。很多病毒容易由成人携带给孩子,故家长外出回家也应立即用肥皂/洗手液洗手。
2.引导孩子多喝温开水,不喝生水、吃生冷食物,不到无证摊贩、小店或饮食店买东西吃,不吃“三无”食品。
3.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去游玩,如公园玩沙、西式快餐店等,避免接触有发热、出疹性疾病的儿童,减少被感染的机会。
4.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勤晒衣被,儿童玩具定期消毒、暴晒。5.多注意观察孩子身体状况的变化,一旦发现孩子有发热、出疹等情况,应尽早带孩子到正规医院儿科就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暴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6.不要随地吐痰和乱甩鼻涕,不要对着人咳嗽、打喷嚏,咳嗽、打喷嚏时要遮住口鼻。病情严重的孩子,建议在家休息。
7.减少与家禽、家畜的直接接触。
8.加强营养,注意膳食合理搭配,早睡早起,保证休息时间,让孩子多进行体育锻炼,如跑步、跳绳、打球等,增强孩子的自身免疫力。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我们共同的心愿,希望宝贝们健康、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漳平市九龙桂冠幼儿园
2016年12月20日
胃肠道感冒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防御措施:
1.规律饮食、注意饮食卫生。2.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精神愉快。3.多参加户外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4.多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5.玩具、衣物、被褥定期消毒、暴晒。6.如身体不适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
第三篇:幼儿保健小常识
我幼儿常见病的症状和疗法
丹江儿科老护士长罗医生幼儿园讲座——《幼儿常见病护理》
干咳是感冒以后留下的疾病症状,也可服用雪梨膏润喉,还可含念慈庵含片润喉,干咳时要食用容易消化的食品。一周可吃1—2次海虾,蛋炒西红柿,鳝鱼,牛肉,山药炖鸡汤。坚持每看幼儿嗓子是否红肿需准备:手电筒,勺子
操作方法:用勺子将幼儿舌头按住,幼儿发出“啊”的声音,看扁桃体是否红、肿,发炎,可断定幼儿嗓子扁桃体是否有炎症 寒咳的反应
1、流涕,有痰(清痰)
2、手冷、脚热,舌苔发白,治疗方法:红糖+姜(3-4片)熬水喝
热水泡脚(20-30分钟)感觉幼儿身体微微出汗为佳,若疗效不好,可将艾叶煮沸后泡脚,2—3天后可见疗效。
凉咳忌食:绿豆,冬瓜,黄瓜,苦瓜,西瓜,梨子水,萝卜水和一切凉性食物 热咳的反应
1、热咳是在幼儿受凉后凉咳的基础上加重后引起的
2、浓鼻涕,舌头发红
治疗方法:可以喝萝卜水或梨子水,但一样忌食凉性食物
可服用雪梨膏
雪梨膏做法:一杯250毫升的雪梨榨汁+50毫升榨姜汁+125毫升蜂蜜+50克薄荷沫+1000毫升水熬一个小时,每天服用2—3次(中药店有卖薄荷叶,回家后可自己加工成薄荷沫)
打喷嚏流鼻涕:说明孩子体内寒重,气虚。不吃寒凉性质的食物、不吃或者少吃水果、萝卜、山楂。每天可以喝点红糖煮姜水。然后用热水或者用艾叶水泡脚,泡到孩子微微发汗,就能及时排出寒气。如果孩子反复流浓鼻涕,说明孩子肺热,除了严禁温热性食品,吃性平的食品,适当的吃点水果或者性凉的食物。家长给孩子用大蒜敷脚心,方法最多只能用两次,相隔三天。幼儿化痰方法
如果是寒咳是不能服用含有“科特因”成分的药物的
寒热咳都可服用“鲜竹沥”药或用“贝莱”化痰,效果明显(此类药物各药店均有销售)早晚可给幼儿拍背,促使痰的排出。拍打部位:肩胛骨尖部着重拍打
对幼儿的脊梁骨和大椎穴进行捏揉按摩(大椎穴:低头后,脖子部位最突起的脊骨)也可服用雪梨膏化痰 干咳
晚泡脚,按摩涌泉穴(涌泉穴:脚底板最中心部位)幼儿盗汗,虚汗
1、玉米棒芯2—3个,浮小麦10克--------煎水服用
2、浮小麦25克,生黄芪12克,糯米,牛肉20克,若干红枣-------煮稀饭
3、甘草3克,浮小麦25克,红枣5—6颗--------煎水
4、五倍子5克磨粉,用开水或香油和(huo)好,敷肚脐,3---5天
5、浮小麦扎包,红枣3---5颗,大米------熬粥或煮食 积食的治疗方法
1、豆类积食----------热萝卜汁分次饮用
2、肉类积食----------吃山楂类食品或喝一口醋
3、蛋类积食----------神曲30克泡饮
4、糯米积食----------炒焦的麦芽30克煎水
5、饭过量积食-------将米饭炒胡煎水
6、鱼虾积食----------红曲15克煎水
7、水果积食----------白蔻3克或生姜3克煎水
四个季节养身原则:
春节养肝——是补钙补维生素C的季节,饮食要减酸增甘(要养阳气)夏季养心——多吃生姜治“冬病”,多吃大蒜,增抗体少生病。秋季养肺——是润肺燥季节。饮食主要减辛增酸
冬季养肾——可常吃点滋阴生津的凉性食物,以制三焦之热。
如:白萝卜,莲藕,冬瓜,芹菜,菱角,菠菜,金针菇,紫菜,海带等等„„ 梨、柑、橙子,香蕉,蜂蜜、鸭肉,鸡蛋,鸭蛋,糯米„„ 幼儿生长性腿疼:疼痛期可减少活动量,多捏揉按摩小腿部,注意保暖 出现情况:
1、间隙性,多出现在晚上疼痛
2、每次疼痛时间不超过12小时
3、只发生在小腿,不影响关节
4、其它部位没有疼痛出现
5、没有红、肿、热的症状出现
便秘偏方:
1、土豆捣碎取汁大火煮开,后小火熬浓稠,加一倍量蜂蜜制成膏,冲服。
第四篇:秋季幼儿保健小常识
秋季幼儿保健小常识
秋天来了,气候的变化让不少的小朋友很不适应,诸如:感冒、腹泻等 都是这个时节的好发疾病,而专家门纷纷表示:季节转换时,父母们最要 当心孩子们的健康,秋季要做好五种疾病的预防工作。
◆秋季腹泻
据调查结果显示:每年10月到期11月之间是小儿腹泻高发季节.◆感冒
每到季节更替时,孩子的呼吸道总容易中招。虽然现在家家基本上都有空调,但实际上小空间里“人造天气”与外界气候的差异,却让孩子们更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
◆哮喘
秋天,变幻不定的天气,容易导致呼吸道感染;秋雨绵绵,潮湿的环境便霉菌加速繁殖„„这些都是诱发孩子哮喘的诱发原。
◆皮肤过敏
秋天,许多小儿会发生皮肤干痒、鼻子痒、打喷嚏,流眼泪等症状,严重的甚至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专家表示:这些皮肤症状 都是由过敏引起。
◆过敏性鼻炎
专家表示:秋季天气干燥,各种过敏因素都容易刺激
孩子的鼻黏膜,引起过敏性鼻炎。而且,现在城市空气污染比较严重,孩 子得季节性的过敏性鼻炎比较多
第五篇:幼儿饮食保健小常识
幼儿饮食保健小常识
一、幼儿主食应常用米粥、麦糊、软饭、挂面、面包、馒头、包子、水饺、馄饨,以及牛奶、豆浆等,所用原料如大米、小米、玉米粉、麦片、面粉、薯类等轮流交替为宜。副食应以菜、肉搭配为佳,所用原料如豆制品、鸡鸭血、蛋类、畜禽、鱼肉和虾皮、紫菜、海带等海产品,亦进行轮流搭配使用。点心则以藕粉、枣泥、赤豆粥、蛋糕、饼干、绿豆汤或牛奶、豆浆为首选食品。饭后30分钟左右可进食一种新鲜水果。
总的原则是:应做到荤素平衡,干稀交替,米面和粗粮搭配。一般情况下,每日进主餐3次,主餐间宜进点心2次,晚餐后除水果外不再进食,睡前尤忌甜食,以保证最佳睡眠状态,并可预防龋齿的发生。
幼儿的生理特点之一是易感口渴,因而应多补充水分。幼儿的最佳饮料是温开水。清凉饮料、冰淇淋、可口可乐、咖啡、茶水、果奶或酸牛奶以少饮或不饮为宜,糖果和甜食以餐前少吃为佳,以免影响食欲和正常进餐。
此外,还应重视饮食卫生。幼儿应少吃生冷食物,不吃隔夜饭菜和不洁食物,半成品和熟食应在取食前充分蒸透烧熟。同时,应格外强调幼儿及其抚养者在饭前便后洗手,将幼儿所用餐具定期清洗消毒。只有重视了饮食卫生,才能较好地预防或减少幼儿疾病的发生,保证幼儿健康成长。
在保证食物新鲜、色香味形以促进食欲的同时,幼儿食物应切碎、煮烂,以利于幼儿咀嚼、吞咽、消化。应去除烹调原料中的刺、骨、核等,如系硬果类食物,应先研碎后调糊取食,只有这样才能使幼儿免遭梗塞、刺和呛咳的伤害。烹调手段应以蒸、煮、炖、煨、炒为主,口味宜清淡。
二、膳食平衡是幼儿德健康之本
当今,优生优育德要求使人们日益重视孩子的饮食营养。怎样科学调配幼儿食品,让营养摄入量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成为家庭及托幼园所日益关心的问题。营养学家认为合理的平衡膳食是幼儿健康的根本保证。
所谓营养好,不一定天天吃鱼肉鸡鸭,或是甲鱼、黄鳝、河鳗等高价食品,而是要求营养素供应全面、合理。所谓科学调配,就是按照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提供足够的各种营养素,除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外,还必须重视补充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所谓讲究营养,不能挑食、偏食,要求注意营养平衡和搭配。即荤素搭配、粗细搭配、干稀搭配、动物蛋白质和植物蛋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搭配、动物油和植物油搭配。平衡膳食应包括五组食品: 1、牛奶及奶制品。
2、禽类、肉类、蛋类。
3、蔬菜、水果。
4、糖谷类食物及干豆类。
5、含油及含盐、糖。白质搭配、米面搭配
大二班 201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