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红河谷影评
雪山下动听的生命颂
——107 壮美的自然景色能在这地一览无余。
班 郑佳洁
奔放开朗的性格响亮的笑声充斥着这个地方。
友善、热情、纯真、野性在这里彰显。
这就是充满着神秘与未知的西藏。
在这里土生土长的人们,循规蹈矩,在他们心目中的伟大的神的庇佑下,日复一日的过着同样快乐平安的日子。但是时间的推移虽然没有推进他们的文明,但是其他文明的脚步却从没停止前进的步伐。
这个充满神秘的地方,吸引了来自英国充满好奇心的探险家,在他们心目中没有神祗,只有充满理性的科学,他们的到来打破了宁静,他们强硬的想要进入这样的世界,结果导致了雪山的崩塌,最终虽然被救,但也狼狈。
这地的人们愤怒于他们激怒了这里伟大的神灵,死亡笼罩着他们,幸运的是最后一张朝廷诏书的到来使他们幸免于难。
来自西方的客人与这里的有着短暂的快乐生活,琼斯与嘎嘎放飞着风筝,与丹珠在河边挑起华尔兹,与雪儿一起玩贴纸游戏,与大家一起向着神灵朝拜。
是的这里很快乐,有自由奔放的灵魂的丹珠,有粗犷豪放的格桑,有善良的老妇人。
可是没有什么会永存的,平安稳妥之时,灾难忽然临到,大英帝国的枪炮对准了这片与世无争的净土。炮火在这里燃烧,子弹在这里呼啸,勇猛无敌的重型武器在这里展现出它们的神武,它们要侵占这里的土地,要冲破这里的文明!忘记这里曾经的美好的友情。
不不,祖上传下来的怎么能变呢,青壮老弱,妇女儿童,都起来放抗,威胁都无济于事,可是这片古老的土地怎么能变呢!
炮火轰杀了一批又一批的人,但更多的人在起来,只要还有一个藏民就不会让大英帝国的美梦实现。
头人果断投降,丹珠被俘虏后唱着颂歌,面带微笑与敌人同归于尽。格桑报着满腔的愤怒点燃了复仇的火焰,嘎嘎将敌人引入沼泽,无数藏民的伤亡终于击败了敌人。
琼斯凭着善良的心,见到圣山,也知道了中国不是一棵一吹就倒的大树,他知道这古老的文明是生生不息的!
在这美丽的雪山下,精魂不朽。
在这美丽的雪山下海回响着丹珠爽朗的笑,还有达娃的恬淡,格桑的憨厚,这是一曲由热血铺成的生命颂。
精神永存,生命不息!
搁笔
至此
萧山三中
第二篇:《红河谷》影评
《红河谷》影评
美丽的雪山草原,神奇的文明,纯朴的民风,纯洁的爱情„„都在无耻的战争的炮火中灰飞烟灭,红河谷,用血和泪写成的一部反殖民侵略的民族史诗。
神奇的地域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青藏高原独特的文明,这里的人们用自己的方式过着平静而自在的生活。他们用虔诚的宗教信仰升华自己的生命,维护着这片世世代代生息于此的土地。他们之间有着纯洁的深刻的爱,藏族青年格桑和落难汉族少女雪儿达娃建立了纯洁真挚的爱情,而头人的活泼中带着些许任性的女儿丹珠也大胆地追求着格桑,还有暂居在这里的英国科考青年琼斯也喜欢上了丹珠,三种交织着不同民族不同情感的爱情,成为这部悲剧最令人感怀的因素。格桑和雪儿达娃坚持到最后,与侵略者同归于尽;丹珠面对暴虐和凌辱,高唱了一首极有震撼力的民歌后,引爆敌人的弹药堆牺牲;而琼斯这个对殖民屠杀愤恨不已的英国青年,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切灰飞烟灭,用自己的眼光控诉无耻的殖民侵略。
影片揭示了殖民主义的无耻嘴脸,让人们去思索文明的霸权与生存问题。英帝国主义殖民者妄图用他们的工业文明来取代一切,用他们的船坚炮利来征服世界,他们企图把西藏作为侵吞東方古国的跳板,对这里伸出了罪恶之手。罗克曼是这部影片里我最痛恨的角色,这个曾在圆明园里纵过罪恶的火的强盗,又假扮成科学家,窜入神圣的青藏地区刺探地形,如果不是被耿直善良的藏族小伙子两次搭救,这个家伙早已死于非命。可是他恩将仇报,很快就带领他的殖民军重新来到,用欺诈手段和火枪大炮对藏族兵民展开了血腥的屠杀。他满口要给异国的人民带来他的“文明”,实际上就是用他的帝国主义来侵吞、掠夺所有可利用的资源,不惜残害所有可贵的生命,其无耻嘴脸代表了帝国主义的特征,令人切齿痛恨。他看到格桑点燃他赠送的打火机准备点燃火药库同归于尽时,居然还一字一顿地说“Why shuld you and I have been friends?”最终自食其果粉身碎骨。
影片最使人震撼的是藏汉两族人民面对残酷的侵略毫不退缩,舍生忘死与凶残的敌人血战到底的精神,他们的血肉填满了苍茫的红河谷,他们用生命谱写的这一曲壮歌,让我们感受了藏汉一家的深厚感情,还有他们热爱生活、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满腔热血。当看到无数的藏汉儿女在疯狂喷射的枪炮面前倒下时,当看到一个个穿着血红僧袍的僧徒在冒险给战士递送军火的悬崖上饮弹坠落时,不由得为他们可歌可泣的牺牲而崇敬感动。当最后只剩老阿妈和她的小孙子走在高原间,诉说着古老的传说时,我们可以看到藏族同胞顽强坚韧的生命力。
《红河谷》在人物形象塑造、场景布置和音乐配置上都做的非常不错,冯小宁导演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这部片的配乐很有可圈可点之处,比如主旋律就纯净中透射着悲壮愤怒,让人听着时心中涌起崇高之感。宁静扮演的丹珠在就义前领唱的那首藏族民歌,前边的独唱超然空旷,她带起的藏族战士们的齐唱更是震撼人心,他们热爱生活而又视死如归的高大形象让人感动不已。那充满深情的旋律在耳边久久回荡„„
无法征服的雪山民族
-----评《红河谷》的主题思想
“雪山女神有三个儿子,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老三叫雅鲁藏布江。。。”此句首尾照应,从洁白纯净的西藏展开来,又从被战争掩埋的西藏离开去。开篇讲了汉族人以牛羊及两个红衣女子祭祀河神,其中第二个女子得救了,她也就成了藏族汉子格桑追求的、西藏上又多了一朵勇敢的雪莲---雪儿.达娃。雪儿达娃本是汉族人,但被藏族人的那种可爱、亲切、热情以及对自己心上人的眷恋而放弃跟哥哥回中原,体现了她对藏族人民的热爱及追求爱情的勇敢。
影片前半部分涉及藏族人民前后对待两名科学考察团团员的态度,通过对考察员的救命和照顾,反应了藏族人们的热心,由于琼斯受伤,不得不留下来养病,这也让他更加深深地喜欢上了了这片神圣的净土。同时也喜欢上了真正的雪山女神----丹珠。但最后还是不得不带着丹珠的照片离开。
当考察员罗克曼在一次踏入这篇神圣之地时,暴露了他的真实身份---英国军队少校。而琼斯是一名记者来到此地,而且,他并不知道这一次,是去侵略这片来不及去爱的圣地。西方就将一双黑手伸向了这最后的净土。“文明就是驯服野蛮之火的大海。”也许文明使西方人不得不寻找自己的出路,不得不把文明“传播”出去。琼斯没想到,第二次去西藏竟然是一场血腥与血腥之间的较量,是一场文明与文明之间的较量。
当格桑拿着哈达正要喜迎他们时,一声“fire!"阵阵轰隆声打破了这篇宁静的草原,也打碎了整个藏族人民的心!当看着眼前藏族人尸体遍野时,不得不让人慨叹:西方这野蛮人纯粹是个屠夫!
此影片以打火机贯穿先后进入西藏为主线。第一次是作为友好的纪念,第二次是作为敌人的见证。打火机,这西方人创造的东西,还有蒸汽机,火炮等,这一切,西藏人从未见过,也不知到它们叫什么,但是从丹珠看了琼斯的望远镜后的表情,可以深切体会到藏族人民对这些产生了好奇。他们在这片洁白的圣地上自由、快乐的生活,以及单纯的、好客的笑容不得不让我们眷恋着她。
“这是一个永不屈服、用不消亡的民族,在她身后还有一块更辽阔的土地,那是我们永远无法征服的地方!”没错,那是藏族人民的精神,为维护藏族的尊严英勇奋战,更为了中国而战!即使刀枪不如火炮,即使诚信得不到回报,即使最后的真正女神丹珠与洋人同归于尽。。。
西藏曾是美丽的传说,而最终,这神圣的地方就这样被侵略者践踏了。藏族人民用不屈服的心,就像那圣山一样,永远屹立于这片可爱的净土上!《红河谷》读解
每一次观看《红河谷》我总有不同的收获。以往我总是被那荡气回肠的故事情节感动;为藏民奋勇杀敌的场景所赞叹;为侵略者的恶行所震怒,而此次观看我却有另一方感悟。
我不再留意巍峨的雪山、皑皑的白雪、变幻的云天、无垠的高原,甚至我不再留意那惊天地、泣鬼神的剧情,而是把目光都转移到每一个藏族人民的身上。
西藏人民给我们的是一种非常神秘的感觉,他们的宗教到了欲生欲死的地步;他们的农奴制,草荐人命;他们的愚昧他们的无知。在这种种的环境下缔造了一代又一代的西藏人,他们与雪山、草原、大江融为了一体,谱写了感人至深的悲歌,但是他们向世人证明了,他们才是西藏这片土地的孩子,只有他们才属于这片高原。
影片中代本说过“我永远是个藏族人——是他们中的一个”;头人说过“只要还有一个活着的藏族人,这场战争,就不会真正结束”。火枪对大炮,弓箭对机枪,短剑对马刀,野蛮对文明„„不懂投降为何物的藏族人不顾一切地反抗。他们视死如归地冲向英国人,用手中简陋武器顽强抵抗。当英国兵冲到面前打死了自己的管家都不动声色的头人,面对将要遭到凌辱的女儿大吼一声,抽出短剑不顾一切地向城外的英军阵地冲了过去。几十个藏人紧随其后,全被机枪打死在英军阵地前面。就在城堡中的藏人对头人的死万分悲痛的时候,又响起了丹珠的歌声。悠扬婉转的歌声传入城中,藏人们唱歌相合。脸上沟壑纵横的老兵在唱,稚气未脱的年轻人也在唱。一曲终了,英军士兵都怔怔地看着身陷囹圄还能如此动情歌唱的女俘虏。丹珠将去掉引信的炮弹投进脚下的炮弹箱。英军阵地被一场骇人的大爆炸炸成一片狼籍,而丹珠就这样和英军阵地同归于尽了。在这场屠杀试的战争中头人死了,丹珠也死了,雪儿达娃和格桑都死了,料事如神的巫师死了,忠心耿耿的管家也死了,就连格桑家的小黑狗以及丹珠的坐骑白牦牛也死了。而进入西藏的文明军队则和城堡一起化为了灰烬。虔诚的朝圣者这时候也倒在通向圣山的山路上永远地睡着了。但是,嘎嘎和老阿妈还活着——藏族没有灭亡。当个人利益与民族甚至国家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每一个有血有肉的中国人都会不顾一切的保卫自己的民族、自己的国家。这就是所谓的爱国主义精神。
影片的最后突出了一段镜头,表现的是英国军队唯一的幸存者琼斯穿过一群狂奔的牦牛。而藏族人是多么像这群牦牛。他们有自己的生活特点,他们有自己的文明。他们桀骜不驯,但是他们并不妨碍别人——那群牦牛虽然在狂奔中,却对琼斯秋毫无犯。
“父亲,为什么要用我们的文明,去破坏他们的文明;为什么要用我们的世界,去改变他们的世界?只有一点是肯定的,这是一个用不屈服永不消亡的民族,在他的后面,还有一块更广大的土地,那是我们永远也无法征服的东方。”第一次的西藏之行使琼斯对西藏人的野蛮和愚昧提出了怀疑,第二次的西藏之行则使琼斯对英国的文明产生了质疑。
银白的大雪山脚下,老阿妈牵着嘎嘎走着。
“雪山女神珠穆郎玛刚生下来的时候,是大海中的一个贝壳。过了很多很多年,才长成一个美丽的女神。她们十个雪山女神姐妹的孩子中,有三个最要好的兄弟。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那最小的弟弟,叫雅鲁藏布江„„”
西藏的文明就在这美丽的传说和老阿妈手中的经轴的转动中继续前行„„
红河谷》采用两个人的叙述,成年后的嘎嘎以及作为随军记者的琼斯,他们虽然语言不同,但他们的感情基调感情变化却是不谋而合:有一开始的和谐欢快变为后来的伤感无奈,他们实际上象征了两个民族向往和平、友爱的人民对话。`在影片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圣洁的雪山下人性的纯美高洁,也看到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贪婪。这不仅仅是一部纯美浪漫的爱情故事,更是一曲壮美的民族之歌。嘎嘎眼中那种与他小小年纪极不相称的眼神,承载着一个民族深不可测的哀伤,隐隐地代表着那个时代整个中国所有的苦难。但那里不仅仅有苦难,还传达着在面对外族入侵时,整个中华民族那种团结抗争共同抗敌誓死保卫家园的英勇无畏精神。
湛蓝空阔的天空,自由翱翔的苍鹰,洁白巍峨的雪山,晶莹如玉的湖波,高原辽阔的草原;美丽浪漫的传说,纯洁的爱情,纯朴善良的藏族人民:这是一个我们的天堂。这里圣洁崇高,犹如高山上圣洁的雪莲;这里纯朴自然,犹如草原上宁静的湖泊。导演以诗意和谐的形式,在视觉上给观众以美的享受。高原上雪山高耸入云的线条,洁白晶莹的积雪山头,给人有种崇高伟岸的圣洁不可侵犯之感。而这样的形式层韵恰如这里人们至高无上的信仰相融合。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形式就有什么样的意蕴。在这个梦幻仙境,白雪公主般的童话世界里,你会感受到一种原始的自然人性之美——自由、野性、善良、纯朴。汉族姑娘雪儿达娃,被村民作为童女抓去祭神。面对波涛汹涌的河水,看着祭品相继被投入滚滚的江水中,雪儿绝望了,她以极其平和的与其说:“来世作猪做狗也不做女人”滔滔河水给人以一种气势雄浑的厚重,而雪儿的话给人一种凄凉沧桑之感。庆幸的是这位汉族姑娘在她哥哥的解救下逃离了祭场,后来被藏族同胞发现救了下来,她创造了雪山女神的一个奇迹,也成了藏族的一员。而她和藏族小伙子格桑纯真圣洁的爱情也因此展开。在圣洁的珠穆朗玛山下有个浪漫的传说:很久以前,女神珠穆朗玛梳妆的时候不小心把珀西掉了下来,落在了草原上,珠穆朗玛就变成了个姑娘下凡来寻找,有一天她遇见了一个放牛的小伙子,听说她是来找珀西的,就帮她去找,姑娘走过的地方就变成水草肥沃的牧场,有一天他们来到了这片河谷,忽然发现草地上有个亮闪闪的东西,这正是那个珀西,姑娘就回到天上去了,可小伙子已经爱上了她,她也舍不得小伙子 就和他说好,先回天上去,请求天神让她下凡到人间,姑娘说完又扔下了珀西作为定情信物,珀西落在地上化为一个美丽的湖,从此以后小伙子就日日夜夜地等候在湖边,可姑娘再也没有回来,很多年过去了,小伙子渐渐变成了一块大石头,后来文成公主入藏路过湖边,听说了这个故事,就把石头刻成了一座石狮子,让他永远在湖边等候他心爱的人转世归来的那一天。这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在雪儿和格桑身上再次重演。在影片最后罗克曼正在攻打古堡,雪儿达娃为提醒格桑受了重伤。当罗克曼冲上了古堡上,去发现已经只有格桑一个人了,格桑抱着奄奄一息的雪儿达娃坐在火药和汽油桶堆中,他嘴里轻轻说着:“„„姑娘就要回到天上去了,可小伙子已经爱上了她,很多年过去了,小伙子变成一块大石头,他永远的守候着湖边,等着他心爱的姑娘转身回来。”雪儿达娃躺在格桑怀里奄奄一息地说:“来世„我还做„女人„„”。罗克曼看着昔日的救民恩人,对他伸手说要帮助他,这时格桑拿出了罗克曼曾经送给他的打火机,眼中带着泪,他打燃了火机,笑着和罗克曼四目相望,此时电影穿插着格桑和罗克曼的许多场景。罗克曼这时发现地上已经全部流着汽油,但是他笑了,或许他终于想开了什么,他慢慢地对格桑说:“you and I should have been friends.”格桑丢下了打火机,火海吞噬了一切。
最后,迷茫的琼斯拿着丹朱的黑白照走着走着,他看到了一座美丽的雪上,突然他豪笑起来,他找到了他父亲说的圣山,他手中的照片被风吹起,和雪雾一起飘入了圣山当中„„
雪山女神珠穆朗玛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一个大海中的贝壳,过了很久才长成一个美丽的女神,她有十个雪山姐妹,剩下的孩子中有三个最要好的兄弟,老大叫黄河,老二叫长江,最小的弟弟叫雅鲁藏布江„„ 当我听到这个美丽的传说时,一种民族的自尊自豪感油然而生,泪水再次模糊了我的双眼。
我觉得影片 以的两个美丽的故事传说:珠穆朗玛女神的爱情故事和雪山女神关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说为两个表现主旨的素材,不仅给观众一种美的情感体验,同时也让观众深切地感受到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源远流长的民主精神。
第三篇:【文艺稿】【《红河谷影评》】
《红河谷》影评
这是一部荡气回肠的史诗,给灵魂以强烈的冲激。
这是一首感天动地的绝唱,给人性以神圣的洗礼。
古朴浪漫的传说,崇高坚定的信仰,纯真的人性,罪恶的战争在此交织,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在此碰撞。无论从文化底蕴,思想深度,情感色彩,还是艺术表达来看,《红河谷》都不失为一部传世佳作。
影片蕴含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天人合一
这是一方人类灵魂的净土,是古朴自然本性的归宿。碧透的湖水叠映美的灵魂,凝结真挚的情愫;连绵的雪山,折射太阳的光辉,点亮信仰的光芒。这是真情的雪域,信仰的高原。洁白的哈达见证真挚的情愫,湛蓝的天空见证虔诚的信仰。
这份真情,这种信仰,恰体现着中国传统思想的精魂:天人合一。这是一种人与宇宙万物之间始终存在着的既原始又终极的和谐境界: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博大与包容,超越了民族与国家的界限,使死里逃生的汉族姑娘雪儿达瓦平复了噩梦的纠结,获得了安宁、快乐的新生,让打着西方文明烙印的琼斯醉心,留恋,如赤子般与天真活泼的小嘎嘎,雪儿达瓦尽情游戏。人性美是人类共通的,本不分民族与国界。
正是这种“天人合一”的理念,坚定这朝圣者的脚步,坚定着整个民族的信仰。面对强敌入侵,他们誓死捍卫民族大义和祖国利益,那份对宗教的信仰上升为民族、国家的信仰,悲壮而雄放!
影片体现了较高的思想深度,具有浓厚的悲剧色彩:东西文明的较量,一场撕扯人性的战争。
当古老的东方文明遭遇西方的枪弹文明,似乎注定是一场悲剧。若仅是单纯的外族入侵,我们会将满腔悲愤化为对入侵者的强烈仇恨,冲淡那股悲痛。但入侵者是雪域高原昔日的朋友,就使得悲剧色彩浓的化不开。
当格桑手捧洁白的哈达奔向他的朋友,真诚的笑容在炮声骤然响
起的瞬间凝固,战争的血迹玷污了洁白的哈达,也玷污了纯真的友谊。
当丹珠临危不惧,深情唱起那首古老的情歌,勇士们含泪和唱,悲壮的情愫,崇高的美,撼人心魄。舍身救主的白牦牛,那颗晶莹的泪珠,是对战争无情的控诉。
最令人心痛的是那个纯真无邪的孩子嘎嘎,战争剥夺了他的单纯和快乐,他利用琼斯对他的信任,巧妙的将敌人引向沼泽,面对生命的消逝,他的眼神平静的没有一丝波澜。惊异于他的机智、沉着的同时,纯真童心的消逝,人性的扭曲不令人痛心吗?
影片的成功还得益于独特的艺术表达:多重戏剧冲突,独特意像展示。
丹珠对格桑的爱慕,格桑对雪儿达瓦的忠贞,雪儿达瓦在生命与爱情间的抉择,构成多重情感冲突。身为头人的女儿的丹珠,大胆叛逆,不重身份出身而倾心格桑,展现了封建家族内部的冲突。而这场战争则代表东西两种文明的冲突。
影片结尾,一群牦牛在高原驰骋,琼斯在其间穿行而丝毫不担心被撞到。用现实的标准衡量,这是很难以理解的,而这正是此画面的独特。奔跑的牦牛象征着雪域高原自由的灵魂和不屈的精神,琼斯早已将灵魂献给雪域,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淡去战争的硝烟,人性回归本然,这一独特意象传达出的意蕴尽在味外之韵,意外之旨中。
第四篇:红河谷
红河谷 【课型】 唱歌综合课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红河谷》 【教材分析】
《红河谷》是一首流传百余年的加拿大民歌。表现了移居北美红河一带的人们,在这里垦荒种地、建设家园,终于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人们安居乐业的地方。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经历以及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展望。歌词富有生活气息,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由于歌中红河谷地理位置存在争议,加拿大人和美国人都视之为自己国家的民歌。歌曲以朴实的曲调和歌词所表达的真挚情感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喜爱。
歌曲为F大调,四四拍,其旋律朴实、舒展,节奏稳健、富有动感,音域适中,易学易记。结构是由四个乐句构成的起、承、转、合的单乐段结构。歌曲一、二句开始的三个音为连续的跳进,表现了留恋的深情,三、四句也是跳进式的起伏,在句法上采用一问一答、前呼后应的手法,第二乐句为半终止收束,第四乐句为完全终止收束。这四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显示出音乐既统一又有变化的特点。这些形成了本歌朴实无华、感情真挚而深沉的风格。由于歌曲的旋律深入人心,还被改编成了合唱、器乐等多种音乐表演形式。【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能用美好、真挚的歌声唱出淡淡的思乡之情。2.知识目标:会唱《红河谷》二个声部的旋律,学生会用竖笛吹奏此旋律。
3.能力目标:在聆听、演唱中感受和表达歌曲的情感,并能在竖笛的帮助下完善二部合唱,进而树立良好的声部意识。【教学重点】
用自然、舒展、和谐的声音演唱歌曲。【教学难点】
结合旋律的起伏表现歌曲,加强二部合唱的训练。【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钢琴、竖笛。【教学过程】
一、聆听感受
1.师生以旋律模唱的方式问好(模唱的旋律出自红河谷第二声部第一乐句),逐渐过度到两声部发声。2.和声音程练习;
教师用柯尔文手势指挥学生进行和声练习。3.师生交流导入新课:美洲乐声——红河谷 4.歌曲背景简介:(略)
二、学唱歌曲
(一)感受全曲
提出思考:歌曲的旋律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教师随音乐旋律在黑板画图形谱,以提示学生关注歌曲的旋律进行。
全曲结束后,师生根据思考问题进行交流。
(二)复听歌曲
1.提出思考:歌曲分为几个乐句?每句旋律、节奏有什么特点?
2.聆听过程中学生根据图形谱边画边哼唱曲调,以感受旋律节奏的变化,从中体会每个乐句最后一小节下行旋律中的叹息。3.通过师生互动讨论得出结论:四个乐句,旋律的起承转合,且旋律节奏在重复中稍有不同等。
(三)竖笛吹奏旋律
1.旋律接龙吹奏:教师一三乐句,学生二四乐句 2.两声部合奏:学生第二声部,教师第一声部,然后交换 3.学生分成两组合奏,互换。4.难点乐句练习:(谱例略)5.合唱两个声部的乐谱:
(四)填词学唱
1.学生自行练习填词,找出难唱的句子,大家一起解决。2.分声部填词:
3.歌曲中的艺术表达:从每句旋律句尾叹息式的进行中体验那种离乡背井时淡淡的忧伤。
三、二声部合唱
1.师生共同合唱:师唱一声部,学生唱二声部,然后交换。
2.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每个声部分别请几个学生演奏竖笛,余下的学生合唱,教师钢琴伴奏。3.撤掉竖笛伴奏,全体同学共同参与合唱,教师钢琴伴奏。
四、课堂拓展:聆听八只眼男声四重唱版本的《红河谷》。
1.提出思考问题: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形式演唱带给你怎么样的感受?你更喜欢哪一种形式? 2.你能创新演唱《红河谷》吗?(机动:根据上课情况而定)
五、课堂总结:也许每个人都会有离开故乡的一天,假如那一天真的到来,同学们,请你不要忧伤,让我们像《红河谷》里的人们那样哼着故乡的旋律,勇敢地面对并开拓自己的新生活吧!
第五篇:红河谷[推荐]
观《红河谷》有感
第一次观看《红河谷》让我永世难忘,在观看的过程中曾几度落泪,感触颇深。它让我领略到了社会的很多方面,让我对中国的那段悠远的历史有了新的和深入的了解。
19世纪辽阔的西藏大草原上,一位藏族老阿妈背着一个裹在破氆氇中的孩子,手中不停地摇着玛尼轮,艰难地走着。
黄河边上,求雨的人们正在祭祀河神,当看见一只作为祭祀的贡品的牛被抛进河里的时候,心脏不由自主的抽搐了一下,感觉封建社会下人们是如此的无知、愚昧。作为一个大学生对封建社会是有一定的了解的,但是当看见这么没有人性的一幕内心还是无法接受的。但是在我思考和愤慨之后一件更加触目惊心的事情发生了,愚昧的人们要把两个身穿红衣红裤的年轻姑娘作为贡品扔到河里,一个姑娘被让进去了,咆哮汹涌的河水很快淹没了那个活生生的生命。那河水仿佛在嘲笑着无知可怜的人们。当另一个女子被抛出的时候,情况出现了转机一个中年猛汉持刀冲上祭台,救出姑娘,杀出一条血路逃上峡谷间的藤索桥,追兵将他们逼上了绝路,姑娘毅然从他哥哥手中夺过刀,砍断藤索,兄妹二人与追兵一起掉人湍急的河流中。江水把姑娘冲到河岸边,藏族老阿妈的儿子格桑救了奄奄一息的少女,从此草原上多了一个美丽的汉族姑娘雪儿达娃。姑娘是幸运的,但是仅此她一人或者少数人拥有这样的幸运。在封建制度下会有多少人能自己掌握自己的命运呢?也再次看出封建社会下的女人更是受到压迫和奴役。
接着新的故事发生了。一支英国科学考察队来到雪山,年轻的探险家琼斯怀着对东方古老文化的好奇心跟着罗克曼教授来到向往已久的神秘的西藏。罗克曼的真实身份是英军少校,他此行的目的是为英军进攻西藏打前站。过冰谷时,罗克曼不听从藏族向导的告诫,向相遇的马帮傲慢地鸣枪示威,引发了可怕的雪崩,马帮和探险队被雪吞没了。格桑和雪儿从冰雪中救出冻僵了的罗克曼和琼斯。头人和巫师认为他们触怒了山神,要将他俩处死,当知道他们是清政府特批她们入境的时候千钧一发之际,格桑用乌朵再一次救了两个洋人。可见一切的封建制度都是被统治阶级利用的用来统治的工具,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惊魂未定的琼斯发起高烧,只得留下来养病。罗克曼感激格桑的救命之恩,送了一个打火机给他。头人抢走了打火机。头人漂亮任性的女儿丹珠爱上了勇敢彪悍的粗壮汉子格桑,把打火机还给他,还处处讨他的欢心。可格桑的心里只有雪儿达娃,他俩深深相爱着。这那种境遇下自由的恋爱是多么的值得赞颂,我们应该为他们纯净没有任何杂质的爱而感到自豪,在等级森严的制度下要知道做自己的想做的事情是多么的困难,人们通常也不会有冲破它的想法,他们听之任之,认为那是他们理所应当接受的,但是看到格桑和雪儿达娃的爱情就好象看见黑暗里的灯塔。
琼斯在与藏民的接触中,深深爱上了这里的一切,爱草原和草原上热情善良的人们。这里很美丽,美丽的不想去打扰。尤其是带有野性的骄傲的“公主”丹珠,更是使他怦然心动。后来他带着藏族人民的友谊和拍下的许多照片走了。他说这里很美丽就像一张纯净的白纸,他给藏族人们带来了很多新鲜的事物,比如他教人们放风筝,送给丹珠望远镜,给他们拍照片和给他们看报纸叫他们跳西方的舞蹈等等。藏族人民也渴望了解外面的世界,他们每天一尘不变、无忧无虑的生活是多么的让人向往!生活在现代的我们面对着动荡的国际环境,心中是多么的忐忑不安,我们害怕灾难的降临,我们渴望远离喧嚣和平的生活。但是在这个草原上一切都不会平静了,因为它是封建的,它是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这一切都是必然。当琼斯再踏上西藏的土地,则是以英国远征军随军记者的身份。而罗克曼则是带领军队来入侵西藏的。头人拒绝了罗克曼的劝降。率领藏民奋起抵抗,成千上万的藏民为保卫自己的家园倒在了英军猛烈的炮火下,整个山谷中遍布藏民的尸体,血流成河。藏族人民英勇分找的精神可歌可泣!是人民反帝国主义侵略史上的雄壮的一幕!外国侵略者打着帮助中国前进、给中国带来文明的幌子在中国的土地上犯下滔天罪行这是多么无耻的行径。企图分裂中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他们付出的代价是惨重的,他们低估了中国人民。他们不知道中国虽然有众多的民族但是我们团结一致拥护国家主权和统一,任何人都别想分裂我们的祖国并且企图霸占它!我们相信最终我们的世界也会同样的和平并且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