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苏教版三上语文复习第六单元

苏教版三上语文复习第六单元



第一篇:苏教版三上语文复习第六单元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ào qí

qí ɡuài

mãi tàn kuànɡ wù

bâi kã

shū shū

dìqiào

páo gēn wân dǐ()()

()()()

()()()jiǎo yìn

fēn fēn

jī liâ

qì shì xiōnɡ xiōnɡ

mán bù jiǎnɡ lǐ

bù yóu fēn shuō()()()

()()()yī yōnɡ ãr shànɡ

pīn mìng

hóng liàng

yǒuqìwú lì

tuō xiǎn

zhēng chǎo()()()()()

()

xīn sī

chì bǎnɡ

shǒu bì

zhìhuìlǎo rãn

hánɡtiān fēi jī

dān xīn páng rán dàwù()

()

()

()()()()wú yǐnɡ wú zōnɡ

zì yóu zì zài wâi xīng

wãi xiū

zhuǎn yǎn jiān

jiū

jìng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头书上的字是指__、__和__。画是指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解释“刨根问底” _________________。2.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___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___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小稻秧望着这群___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这群杂草___,___,__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到的“险”是指______,_____帮小稻秧脱了险。

3.一架飞机在天空____地飞着。他一会儿__,一会儿__,一会儿___,觉得很得意。突然一声呼啸,一个____腾空而起。只见他___,___,____,转眼间便飞得____。

4.航天飞机的特点是飞得____,本领__,可以释放和回收____。5.《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代)___(人名)。全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敬佩竹子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既有“风”又有“雨”的成语: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看拼音写词语

hào qí

qí ɡuài

mãi tàn kuànɡ wù

bâi kã

shū shū

dìqiào

páo gēn wân dǐ()()

()()()

()()()jiǎo yìn

fēn fēn

jī liâ

qì shì xiōnɡ xiōnɡ

mán bù jiǎnɡ lǐ

bù yóu fēn shuō()()()

()()()yī yōnɡ ãr shànɡ

pīn mìng

hóng liàng

yǒuqìwú lì

tuō xiǎn

zhēng chǎo()()()()()

()

xīn sī

chì bǎnɡ

shǒu bì

zhìhuìlǎo rãn

hánɡtiān fēi jī

dān xīn páng rán dàwù()

()

()

()()()()wú yǐnɡ wú zōnɡ

zì yóu zì zài wâi xīng

wãi xiū

zhuǎn yǎn jiān

jiū

jìng

()()

()()

()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石头书上的字是指__、__和__。画是指___、___、___。联系上下文解释“刨根问底” _________________。2.一天,水稻田里发生了___的争吵。一群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___地嚷道:“快把营养交出来” 小稻秧望着这群___的杂草,说:“我刚搬到大田来,正需要营养,怎么可以交给你们呢?”这群杂草___,___,__地跟小稻秧抢营养。小稻秧气得脸色腊黄,当场就病倒了。小稻秧遇到的“险”是指______,_____帮小稻秧脱了险。

3.一架飞机在天空____地飞着。他一会儿__,一会儿__,一会儿___,觉得很得意。突然一声呼啸,一个____腾空而起。只见他___,___,____,转眼间便飞得____。

4.航天飞机的特点是飞得____,本领__,可以释放和回收____。5.《竹石》这首诗的作者是__(朝代)___(人名)。全文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敬佩竹子________的思想感情。

6.既有“风”又有“雨”的成语:____、__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请你为航天飞机写一段自我介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篇:三上数学教案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第一课时:口算乘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68—69页内容及练习十五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口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迁移类推、归纳、概括的能力。

3、体验算法的多样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口算一位数同整

十、整百数相乘。教学准备:主题图、乘法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仔细观察、讨论后提出问题。

二、根据回答,学习例题。

1、坐旋转木马每人2元,9人要多少钱?10人要多少钱?

2、坐碰碰车每人3元,20人要多少钱? 尝试解决,探索算理。(1)计算第一题,2×9=18(元)怎样计算2×10元? 学习讨论后汇报方法。(2)巩固练习:口算3×10 10×4(3)第二题怎样列式? 20×3等于多少?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想法。(4)第69页“做一做”

3、总结规律,掌握算法。

讨论:这些题因数和积中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后师总结。请你用这一方法口算:200×3 4000×2 1000×6

三、思维训练。

1、练习十五1、2、3题。

2、看卡片写得数

四、课堂小结(略)。

第二课时:乘法的估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70页内容及练习十五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思路。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高学生的计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知识的价值。教学重点:估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估算的方法。

教学准备:CAI课件及相关器材。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1、课件逐一出示各种图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想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2、出示课本70页的例2主题图。

学生提问。

老师补充:如果老师这时只带250元钱去,够吗?

二、尝试解决。

先让学生猜一猜带250元够不够?

怎样才能知道8×29大约是多少呢?

启发生想出用前面学习的整十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口算解决。

三、拓展延伸。

估计下列几道乘法算式的积大约是多少? 32×6 49×5 218×4 518×2 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练习十五4、5、6、7题。

五、课堂小结。(略)

在估算时,多位数要按照“四舍五入“的原则,看成一个整十,整百的数,再计算,同学们,你学会了吗?你认为要注意些什么?

第三课时:口算乘法练习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练习十五的第8—12题。教学目标:

1、复习乘法估算的方法,使学生能运用所学习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和价值。教学重点:口算乘法和估算的方法。教学难点:估算的方法。教学准备:口算卡片。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口算。

(1)10×4 40×6 70×8 300×4 400×5 20×4 60×7 700×3(2)练习十五第8题

2、估算:

49×4 65×9 38×8 54×7 131×4 287×7

二、用数学知识解题

完成练习十五第9、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评析。

三、拓展练习

1、整十数乘一位数,积是240的乘法算式,你能写几个? 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交流。

2、练习十五第12题。

四、全课总结

五、游戏:小小邮递员。

第四课时:笔算乘法(不进位)

学习内容:教材第7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六。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理解每一步计算的含义;能正确进行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笔算。

2、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培养好奇与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学习重点:理解竖式的算理,竖式书写方法。学习难点:理解竖式的算理,竖式书写方法。学习准备:主题图制成的课件。学习过程:

一、演示例1的情境图。

画外音: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问:这道题怎样算呢?

小组试算、交流,把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全班汇报,教师板演出来。

三、分类评价

师提出要求: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类,看看有几种思路。

四、介绍竖式

课件一步一步展示竖式的书写过程,突出书写步骤与书写的位置,边演示边说明。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六的第1、2、3、4题。板书设计:

笔 算 乘 法(不退位)

12×3 = 3 6(枝)2……因数 × 3……因数 3 6……积

第五课时:笔 算 乘 法(不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七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多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的算理,掌握乘的顺序以及积的写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进位问题。教学难点:进位问题。教学准备:情境图制成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9×2+3 5×3+6 7×3+8 6×8+32、3 3 2 3 1 2 1 × × ×

× 4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一位数乘法。(板书课题)

二、提出问题

课件演示例2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出:王老师要买3套连环画,每套18本,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本?(画外音:你能算出王老师买了多少本连环画吗?)

三、指导研究

1、探讨交流: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 根据学生所说,师板书:18×3=

这道题该怎样计算? 师生共同探讨18×3的算法.(1)学生探索:请学生在练习本上试做,同桌间可以相互商量一下。

操作演示:遇到个位积满十应该怎么办?我们不妨用小棒图来帮忙。同时请思考两个问题:(1)先乘哪一位?再乘哪一位?(2)遇到个位上积满十怎么办?在竖式中对进到十位的数该怎么处理?

(2)演示课件1:师:单根小棒有24根怎么办?为什么一共有5捆小棒?

演示课件2:师:进上来的2捆就相当于这里的“2”。所以1乘3,再加上进来的2。为了避免漏加,我们在十位上写一个小“2”。(课件出示)

2、小结:应从个位乘起,乘数依次乘被乘数的每一位数。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3、尝试练习:教材第76页“做一做”,同桌互相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动手计算。

四、巩固练习:练习十七的第1、2、3、第六课时:笔 算 乘 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8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两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体验迁移、类推的思维和方法。

4、感受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连续进位的问题。教学难点:进位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制成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3×8+5 7×8+9 2×6+7 7×3+6 5×7+6 8×4+4

2、笔算 3 2 5 1 2 1 9 × 3 × 3 × 4

二、指导探索,学习新知

1、出示例3情境图,生看图编题。

学校开运动会,一些同学在休息室领取矿泉水。每箱24瓶,地面上放着9箱,一共多少瓶? 由学生列式:24×9(板书)请同学们估算一下,9箱一共多少瓶?

(先算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少,再减去24瓶约等于220瓶。)

2、师:要知道,我们估算的准不准确,同学们自己动手试做,在做的过程中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互相交流一下。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3、汇报自学情况。

学生归纳出:今天做的竖式是连续进位的,每乘一位都需要向前进位。师板书课题:连续进位乘法 请一学生板书竖式。

师:进位数字一定要写,还要写清楚(用红笔描出)

4、师:同学们说一说与上节课的有什么相同?(学生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方法一样。都是从个位乘起,并且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进几。

5、完成78面“做一做”,集体订正。

三、课堂小结:今天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笔 算 乘 法(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的内容及练习十八的第5—7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多次进位的笔算乘法的算理及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

2、培养思维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学重点:多次进位。

教学难点:多次进位。

教学准备:例4情境图制成课件。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出示例4情境图:运动场的看台分8个区,每个区有634个座位。运动场最多可以坐多少人?由学生列式:634×8

二、学习新知

1、师:这道题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体会一下与前一节课讲的有什么不同。

2、汇报自学情况指两名学生演板: 3 4 × 2 3 8 5 0 7 2

3、订正评讲:先请计算正确的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指出本题与前面学的进位乘法有什么不同(多次进位且连续进位),再请计算错误的学生说出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4、训练:P79“做一做”

5、巩固练习,反馈调节。4 1 5 8 2 6 3 6 4 2 × 8 × 4 × 5 × 9

三、多层次练习,提高能力

1、对比练习。(1)337×4(2)389×6 做完后讨论两题的相同点各不同点。

2、改错练习。

249×6=1294 348×7=2336 2 4 9 3 4 8 × 2 5 6 × 2 5 7 1 2 9 4 2 3 3 6

四、小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十八第5、6、7题。

第八课时:笔 算 乘 法

教学内容:教材第81—82页的练习十八的第8—13题。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经历多次进位乘法的计算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广泛应用性,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及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多次进位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学习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2+9= 7×5+5= 5×3+7= 5×5+6= 6×9+8= 9×4+5=

2、笔算

58×7= 156×4= 253×5=

二、练习

完成练习十八的第8、9、10、11、12、13题。

1、第8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第9题:改错题,先检查,判断,然后把错题改正过来。

3、第10题:先读题分析,然后列式解答。

4、第11题:读题,讨论:

怎样求第4辆车要坐多少个同学?你能想出多少种方法?然后让学生分步解答。

5、第12题:读题分析题意:

要求合唱队有多少人,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怎样求乐队人数?

6、第13题:指导学生观察各题的因数与积有什么特点,找出其中的规律。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九课时:笔算乘法(一个因数中间有零的)

教学内容:教材第83—84页的内容及练习十九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道“0”和任何数学相乘都得“0”,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体验迁移、类推的思想方法,激发兴趣,培养积极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教学难点:0和乘法与0的加法进行比较。教学准备:主题图、课件。学习过程:

一、用课件呈现3幅图:

1、一天王母娘娘叫七仙女到中蟠桃园去摘仙桃为自己祝寿。

2、七仙女来到蟠桃园,见树上一个仙桃也没有了,孙悟空正坐在树上吃桃子。

3、小精灵问:一共摘了多少个仙桃?

二、教师提问:

想一想:用加法怎么列式计算?用乘法怎么列式计算? 板书:0+0+0+0+0+0+0=0 0×7=0 7×0=0 想一想:0×3=()0×9=()0×0=()

三、“做一做”P83直接写在书上。

四、呈现例6的主题图。

师提问:老寿星为什么会长寿?

小精灵问:你能算出老寿星每天步行多少来吗?怎么列式? 师问:你能先估算积大约是多少吗? 算法一:500×3=1500 算法二: 5 0 8 8×3=24 × 3 1500+24=1524 1 5 2 4 师问:因数十位上的0应该怎么乘?

五、巩固发展

1、P84“做一做”

2、猜一猜,205×4各502×4两道算式中,积的哪些数位上是0?为什么?

3、比较异同,并计算出结果。

① 1 3 8 1 0 8 ②1 0 2 1 0 9 × 4 × 4 × 3 × 3

4、很快说出下面两个算式哪个得数大。(1)1+2+3+4+5+6+7+8+9+0=(2)1×2×3×4×5×6×7×8×9×0=

六、小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十课时:笔算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

教学内容:教材第86的内容及练习二十的第1—4题。

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方法,能够正确计算。教学重点: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因数末尾有几个0,积的末尾就添写几个0。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课件(学校买了3套《小小科学家》丛书,每套280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2、先估算一下:大约要多少元?

3、小精灵:自己算一算?

4、学生汇报交流、质疑。(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做法)8 0 2 8 0 ×2 3 × 2 3 8 4 0 8 4 0

5、比较两咱方法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一些?(第二种方法简便些。)

6、即时训练:P86“做一做”用简便方法计算。指4名学生演板,然后集体订正。

二、归纳小结

谁能说一说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怎样进行笔算比较简便?笔算时应注意什么?(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先用第一个数0前面的数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看第一个因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添写几个0。笔算时应该注意:一位数应该与多位数0前面的那个数字齐,多位数末尾有向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写几个0。)

三、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练习二十的第1—4题。

2、你会计算207×4与8×420吗?

四、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十一课时:笔算乘法(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练习课

学习内容:教材第88的练习二十的第5—8题。学习目标:

熟练计算多位数乘一位数、因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并能使学生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

409×7 2800×5 380×6 207×8

二、应用问题

完成练习二十的第5至8题

1、第5题:让学生列竖式计算,指导学生把算出的积填在表格相应的位置上。教师巡视,集体订正后让算错的学生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错? 提问:四题有什么不同?

2、完成第6题:

读题,引导学生分析题意,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

3、第7题:

先要求学生检查判断每道题有无错误。错在哪里,然后改正过来。

4、第8题:

观察、找特征,可以看出;连加题中是几个连续的自然数相加,加数的个数是奇数个。因此,可以用最中间的那个数乘加数的个数。

三、全课总结(自我整理)

四、独立训练。

第十二课时:整理和复习

学习内容:教材第89页的内容及练习二十一的第1—4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对一位数乘法计算的整理和复习,使所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计算的熟练程度。

2、通过联系实际生活情境,提高学生选择和判断算法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应用数学

1、师:我们已经学过口算、估算、笔算乘法,下面各题你会选择什么样的算法?

2、出示课件

(1)小军每分钟大约走65米,他从家到学校约要走8分钟,他家距学校约有多远?(2)每套课桌椅坐2人,学校新买来200套课桌椅,一共可以坐多少人?(3)阳光小学每个年级都是136人,全校6个年级共有多少人?

3、讨论:

每题各选择什么样的方法来计算?为什么?请说说理由。

4、思考

(1)笔算乘法计算算,应该从哪位乘起比较简便。(2)每次乘得的积,应该写在哪里?

(3)如果某一位上乘得积满几十时应该怎么办? 四人小组汇报思考结果,并进行评价。

二、深化练习

1、练习二十一第1题。

2、独立解答第2题。

3、讨论完成第3题。

第三篇:苏教版三上语文复习第八单元

一、看拼音写词语

fú lǎo xiã yòuxìnɡɡāo cǎi liâsīniànsīxùwàn qiāntiāocháishāofàn

()()()()()()jìránxǐyīshòu zuìxīn tãngcì tòngyòuxiǎoyīnggāi

()()()()()()()

二、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每逢佳节倍思亲》这篇课文主要讲了__代大诗人____写《________》这首诗的故事。这首诗是他__岁时写的。诗中写到的“佳节”指___,在每年农历的_月_日。这首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请默写这首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中山破陋习》一文中的“陋习”的意思是____,课文中“陋习”指的是____。生活中还有哪些陋习?请你写出2个:____、____

3.把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______,非是藉秋风。________,西出阳关无古人。________,千里共婵娟。

4.在杭州西湖边,岳飞墓前有这样一幅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联中“忠骨”指的是________,“佞臣”指的是_______。“佞”的意思是________。

5.《梅花》的作者是__(朝代)____(人名),全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说明我们的知识还很少,____、____说明只有勤奋、刻苦才能够在知识的海洋里、学习的道路上前进得更远;对于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更需要____、____,才能提高成绩;对于成绩好的同学,不能骄傲,需要____、____。

三、写请假条

周京涛上周六出水痘,去医院就诊之后,医生要求周京涛在家休息,本周一到周五都不能来上课,请你帮周京涛给班主任胡老师写一张请假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篇:第六单元复习

(一)阅读《陈涉世家》回答问题。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在句中的含义。(4分)(1)会.天大雨()(2)今亡.亦死()(3)宜多应.()者(4)旦日..,卒中往往语()5)吴广素.爱人()(6)广故数.言欲亡()(7)王侯将相宁.有种乎()(8)从民欲.也()

2、翻译句子:

①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

3、陈胜认为当时的形势有利于发动起义,其理由是:(3分)

4、陈胜是怎样为起义做舆论准备的?(2分)

5、吴广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请你说说在杀死将尉的过程中,他的智谋表现在哪里。(2分)

6、请用两个四字词语概括出陈胜用以“威众”的两件事。① ②

8、“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句可以看出陈胜具有__ _ _____的决心。

9、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

10、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唐雎不辱使命》回答问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4分)

①仓鹰击于殿上()②天下缟素()③长跪而谢之()④寡人谕矣()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①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第③段中唐雎是怎样让秦王屈服的?(2分)

5、唐雎的形象鲜明,文章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手法塑造了他怎样的形象?(2分)

【甲】秦王怫然怒„„„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音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9.下面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人恒过然后能改 B.或异二者之为 何为者也

C.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要离之刺庆忌也 甚矣,汝之不惠 1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甲】文中秦王对唐雎的态度、情感有一个变化过程,请根据文段内容简要概括。

12.【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问话时,“避席对曰”,“避席”写出了晏子的 态度,也隐含了他的不满。13.唐雎与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胜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胜,晏子主要是靠 取胜。

(三)阅读《隆中对》回答问题。

甲】将军既帝室之胄.,………..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乙】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联系两段文字看,甲段中的“将军”也就是乙段中的

2.甲段中加点的两个字,“胄”的读音是 “身”的意思是 乙段中加点词语“不毛”的意思是 3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示共同目标是什么?(用原文

4.“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的名句,甲段文字正体现了《蜀相》中的“ ”,乙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 ”

5在公众眼里,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历来被人们所称颂,除以上杜甫的诗句外,有关他的典故、成语、名言警句以及俗语等还有很多,请列举三个(句、对)(3分)(不必每项都列出,只要写出三个即可)

6.选文中诸葛亮对三方形势的分析十分准确:分析曹操,指出他具

有政治和

优势;分析孙权,指出他具有地理和 优势;分析刘表,既指出他具有交通和 优势,也指出了他软弱无能的一面,此为刘备争霸天下定下了大计。

【甲】亮躬耕陇亩,……..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乙】班超字仲升,扶风①

平陵②

人,徐③

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辫,而涉猎书传永平④

五年,兄固⑤

被召诣校书郎⑥,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扰当效傅介子⑦、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左右皆笑之超曰:“小子安知壮士志哉1”

注释:①扶风:汉朝郡名。②平陵:汉朝县名。③徐:徐县.汉朝县名。④永平:汉明帝年号。⑤固:班超的哥哥班固,《汉书》的作者。⑥校书郎:官名. 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7.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具体含义(2分)

①由是先主遂诣亮()②不耻劳辱()8.乙文中有一个句子与甲文中的“时人莫之许也”有同样的表达效果,找出这个句子:

9.将乙文中画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2分)

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译文:

10.刻画人物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比较两文在这方面有何异同,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

答:

[甲]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可计日而待也。

[乙]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①,约②官职,从权制③,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④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⑤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⑥矣。

[注释] ①仪轨:礼仪制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适宜

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12.下面选项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先帝称之.曰能 诸葛亮之.为相国 B.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终于.邦域之内 C.悉以.咨之 徒以.

有先生也 D.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尽忠益时者.

虽仇必赏 13.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⑴以昭.陛下平明之理()⑵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⑶抚.百姓()⑷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14.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⑵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15.[乙]文中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甲]文加以说明。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以塞忠谏之路也。【乙】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1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1)光:(2)闻: 17.翻译下列语句。(2分)(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8.【乙】文中威王采纳了邹忌的建议,采用分等赏赐的办法激励群臣踊跃进谏,用【甲】文中的四字词语表达就是“ ”;【甲】文用“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来预期察纳雅言的效果,【乙】文则用“ ”来彰显纳谏的最终效果。(2分)19.继《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热播之后,《中国成语大会》再次掀起人们学习汉字、成语的热潮。学习成语要追根溯源,请从上面两段文字中各找出一个成语写在下边。

【甲】文: 【乙】文:

20.诸葛亮和邹忌都善于劝谏,结合两文谈谈他们的劝说艺术对你人际交往的启示。

背诵《望江南》,回答下列问题

1.这首不到30字的小词,容纳了很多内容,就时间而言,是从 写到 ;就景物而言,先后写了、白蘋洲等。就人物情感变化而言,由希望到 以至最后的。“_______________”一词,写出了词中女子一次次失望之后内心的痛苦和哀伤。

2.本词给人们展示了一幅优美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下列问题。

1.从词中的哪两个典型细节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念念不忘报国。(2分)A: B:

(2)词的末尾一句“可怜白发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蕴含了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效

果?(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渔家傲 秋思》,回答下列问题。

1.“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 2.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2分)答:

3.就表达方式而言,这首词的上阙运用了,下阙运用了。(2分)

4.由“长烟落日孤城闭”的词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王维《使至塞上》表达塞外奇特壮美景象的诗“,”。

5.“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最物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

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怎样的心理?(2分)

7.请简要分析画线句“”羌管悠悠霜满地“”在这首词中的作用。

8.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2分)

9.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2分)

背诵《武陵春》,回答下列问题。

1.全词是如何表现作者对故人的思念这份“浓愁”的?(4分)

2.诗中加点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3..这首词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请简要赏析。

背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回答下列问题。1.这词首融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3.试体味“沙场秋点兵”一句中“秋”字的表达效果。(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回答下列问题。

1、本词上阙写景,描写了__________的宏大壮观的场面;下阙言志,抒写了词人的__________豪情壮志

2、“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词的结句的意思是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4..从选文中加线的“狂、卷、挽”中任选一个,说说这个词是怎样体现豪放的?(1分)

4.写出猎时装束威武和气势之盛的句子是。5.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抒写自己出猎时的豪情壮志的句子是:。

6.借用典故表明自己渴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12.表明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报效国家的宏愿、伟大气概的句子是:,7.刻画冲锋陷阵杀敌报国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作者杀敌立功愿望的句子是:。(3分)

8.道出词人最高理想,反映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句子是:

第五篇:第六单元复习

第六单元复习

一、生字词。

故障

厘米

联系

检查

责任

地址

脑海

驱车

歉意 毕竟 蓬松

蹦跳

茶杯

拨开

扭动

信赖

愈发

方案

淘气 陪伴 悬赏

泄露

发誓

灵魂

发财

皇榜

调集

奴仆

斥责 购货 单据

索性

纵身

谢谢

知恩图报

春光明媚

千恩万谢

见利忘义

洁白如雪

突发奇想

滥杀无辜

恩将仇报

背信弃义

肝胆相照

开诚相见

同舟共济

心照不宣

志同道合亲密无间

荣辱与共

唇亡齿寒

不由自主

郑重起誓

物美价廉

二、拼音与字词。

挨近

咂嘴

皇榜

滥杀

斥责

纵身

绿蔓

住处 调集

调达

泄露

王妃

毕竟 责任

立即

一卷干草

三、组词。

咂(咂嘴)

娇(娇嫩)

蓬(蓬松)

拨(拨弄)

驱(驱赶)淘(淘气)砸(砸坏)

骄(骄傲)

篷(帐篷)

泼(活泼)

躯(身躯)陶(陶器)造(建造)

扯(拉扯)

笼(笼罩)

蔓(绿蔓)浩(浩浩荡荡)址(地址)

(笼子)

(蔓延)

四、词语搭配。

检验产品 沙沙的落雪声 温暖的鸟巢 毕竟是件小事

善良机智的九色鹿

体格检查 哗哗的流水声 小鸟的鸣叫 究竟想干什么

神气十足的珍珠鸟

环顾四周 琅琅的读书声 悄悄地进发 居然落到我身上 深明大义的国王

支付费用 隆隆的机器声 拼命地挣扎 竟然把我当朋友 忽然探出头来 沙沙的下雨声

哈哈的欢笑声

喳喳的鸟叫声

温暖舒适的巢穴 无人知晓的情形

春光明媚的山林

五、近义词。

完全(彻底)

红火(兴隆)

懊悔(悔恨)

一意孤行(我行我素)不由自主(情不自禁)

六、反义词。

熟悉(陌生)说谎(诚实)尖细(粗大)

伤害(保护)危险(安全)相信(怀疑)

缩短(延长)机灵(笨拙)家喻户晓(无人知晓)

七、填量词。

两对珍珠鸟 一卷干草

四只笼子 三盆吊兰 五个球儿

一声呼唤

一只蜘蛛

一张网

一轮圆月 一弯新月 一台电脑

一封信

一扇门

八、按要求写词。

1.表示诚实守信的成语:言行一致 言必信,行必果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形容气愤的成语:咬牙切齿 怒发冲冠 火冒三丈 怒不可遏 3.描写九色鹿的成语:色彩斑斓 见义勇为 奋不顾身 义正辞严 4.描写调达的成语: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 见利忘义 忘恩负义 5.我知道的民间故事有:《九色鹿》 《牛郎织女》 《孟姜女》 《猎人海力布》

6.现代兵器:现代战车 现代战斗机 新型枪械 现代导弹

7.含“手”的成语:手舞足蹈(形容高兴)

妙手回春(医术高明)

情同手足(形容亲密)心灵手巧(形容聪明)握手言和(重归于好)

得心应手(形容熟练)

九、一字多义。

1.印在脑海里(留下痕迹)

2.好让我把钱寄给你(便于)

3.滥杀无辜(不加节制)

4.背信弃义(违背)

5.知恩图报(计划)

6.伴随(陪伴)

7.信赖(相信)

8.粗暴(粗野)

9.探出头来(伸)

十、关于诚信的短语、名言。

1.人无信不立。

2.言必信,行必果。

3.君子一言,驷马难追。4.火心要空,人心要实。

5.黄金失去可再得,名誉失去难挽回。6.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 7.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

8.一个人不诚实,就没有人相信他的话。-------伊索

十一、动物喻人。

1.铁公鸡:一毛不拔,吝惜钱财的人。2.哈巴狗:趋炎附势,百依百顺的人。3.替罪羊:代人受过,替人挨揍有人。4.地头蛇:强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5.笑面虎: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6.变色龙:立场不稳,见风使舵的人。

十二、造句。

1.竟然-------刚才还是艳阳高照,可现在竟然下起雨来,这个天气可真怪!2.亲密无间--------我的小红是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3.心照不宣--------此时此刻,他俩心照不宣地相互对视了一下。4.同舟共济--------人民解放军和群众同舟共济,荣辱与共。5.唇亡齿寒-------我们两厂关系十分密切,唇亡齿寒,我们哪能不帮你们度过难关呢?

6.开诚相见-------小红车主人与我因为能彼此开诚相见,所以建立了真挚的友谊。

7.同舟共济-------在目前危难的情形下,我们要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克服难关。

8.置之不理------现在晋国要攻虢国,虞国不能坐视不管,置之不理啊!

十三、表示看的词。

仰望:从低处向上看。

俯视:从高处向下看。窥视:偷偷摸摸地看。眺望:从高处向远处看。瞻仰:恭恭敬敬地看。端详:仔仔细细地看。环顾:前后左右地看。

打量:上上下下地看。

十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你看,珍珠鸟多可爱啊!用几句话写写的样子或是活动吧!(①样子:珍珠鸟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②活动:.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晃动。)

2.白天,它(淘气地陪伴着我);傍晚,它就在父母的两三呼唤声中,(飞到笼子边),(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绿叶(钻进去)。3.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4.人与人之间还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你给我留下了(诚实和信任),这(比金钱更重要)。

5.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中,有一只鹿。它双角(洁白如雪),身上有(九种鲜艳的毛色),漂亮极了,人们(都称它九色鹿)。

6.课文《珍珠鸟》第四自然段中有不少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依次有(起先)、(随后)、(渐渐地)、(先是)、(然后)、(再)、(后来)等,这些词语,恰如其分地说明了珍珠鸟和“我”亲近是一个(逐步信赖)的过程。

7.看着这可爱的家伙,我不由自主地发出了一声呼唤:(信赖,不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吗)?这里的“不由自主”可以用(情不自禁)替换,这里的反问句的意思是(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8.《珍珠鸟》中细致介绍文中“我”为珍珠鸟精心安排的“家”:(我把这对鸟儿放在一个用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子里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而又温暖的家。)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17682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