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外见面问候语
一、招呼用语的差异与交际
见面或相遇时互致问候、打招呼是人类共有的习惯,只是用词和表达方式不同而已。打招能有效建立和延续人际关系。中国人早上见面时说“你(您)早!”,可英美人说“Good morning”。这两种招呼语看似没什么差别,其实不然。汉语中,中性的抽象的招呼用语很少,张口就讲比较具体的事。“你早”的意思是“你起来得早”“,Goodmorning”表示一种祝福,二者含义不同。此外,英语中的“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Good day”等在汉语中都很难找到对等的词。除了以上几个招呼用语,英美人还说“:Hello!How are you·”“Glad to meetyou”等。而汉语习惯讲的“您去哪·”“上街呀·”“吃了吗·”如果直译成“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had your meal·”英美人很可能误会你要限制他们的自由或你要请他们吃饭呢。因此,不能把中文的招呼用语直接翻译成英文的招呼用语。对非常看重隐私的英美人来说,汉语中的问候语有时因太具体而有干涉隐私之嫌。语言不同,社会文化不同,问候语也会有不同的表达形式。因此,了解英汉招呼用语的文化差异,是说好英语、促进跨文化交际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称谓用语的差异与交际
交往时人们总以某种语言形式称呼对方,从而形成称谓用语。称谓用语一般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交称谓语。各种语言之间,由于习俗文化的差异,称谓用语也各有不同。首先,英汉姓名有差异。中国人姓前名后,英美人恰好相反。和英美人交际时,要了解什么是名,什么是姓;要了解在英美人的习惯中,熟人之间可以用名直呼对方,却不能用姓做称呼语。中国人向来重视家族关系和长幼次序,英语中的一个Uncle因家族关系不同可译成汉语的伯、叔、舅、姑夫、姨夫等。汉语中兄、弟、姐、妹的称呼泾渭分明,而英语只用Brother和sister。英语中的cousin可指汉语中的堂(表)兄弟姐妹。英汉两种语言所表现的文化差异较大,亲属称谓的区别难度也很大。中国人称呼他人时好用亲属称谓,如张叔叔、王阿姨、李奶奶等,而这种称谓在英语中是没有的,英语常用Mr Zhang M,iss Wang等。汉语中常把职务、职业或职称当作称谓语,像王局长、李校长、陈老师、刘医生等。英语中这种称谓语很少,仅用于从事某种专业或处于某种位置的人,如Bishop Gray(格雷主教)、Captain Simmonds(西蒙兹船长)。此外,Doctor、Father、General、Judge、Presi2dent、Prince、Queen等也可这样用,其他均用Mr、Mrs、Miss加姓氏来称呼。对于不知结婚与否的女士则用Ms,不知姓名的情况下用Sir和Madam。有时还可直呼其名,以示平等。要特别注意的是,英语中没有Teacher Wang、Teacher Li一类的称呼语。称谓用语的不同其实是英汉两种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差异所造成的。中国传统文化重视血缘关系,特别强调等级间的差异,提倡长幼有序;西方国家崇尚的是个人主义,追求独立与平等,并不看重家族辈份、长幼尊卑。这是导游员在与英美国家的人进行交际时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和仔细推敲的。
三、致谢用语的差异与交际
致谢是一种普遍的礼仪规范,只不过在不同的地区或国家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这是文化差异使然。中国人致谢时很少直接用谢字,多说“辛苦了”、“累了吧”、“快歇歇”;英美人对凡给予自己帮助的人都要表示感谢,并直截了当地用“Thank you”。而且,因感谢程度不同,“Thank you”还衍生出若干变体,如“Thank you verymuch.” “T hank you very much indeed.”“Thank.”“Many Thanks.”“Ireally don’t know how ot Thankyou enough.” 跨文化交际时要视情况恰如其份地加以表达。有感谢便有答谢。汉语中的答谢词多为“不客气、不用谢”,相当于英语中的You are welcome,Not at all或Don’t mentoin it等。汉语中有时用“没关系、不要紧”等作答谢语,相当于英语中的That’s all right或That’sok.如果把它们直译为It Doesn’t matter或Never mind时,就会引起误解,因为这两句英语是致歉答语而非致谢答语。中国人还经常用“这是我应该做的”来作答谢语,如果把这句话译成This is what I should do或It’s myduty,英美国家的人一定会不知所云。
第二篇:关于英语见面问候语带翻译
关于英语见面问候语带翻译
【导语】跟好友见面时,适合用哪些简单的英语问候语呢?以下是由东星资源网为大家提供的英语见面问候语,供大家参考借鉴。
【篇一】关于英语见面问候语
1.Nice to meet you(适用于第一次见面)很高兴见到你。
2.Nice to see you again(适用于曾经见过,但不太熟的人)很高兴再见到你。
3.How have you been?(适用于有一阵子没见面的朋友)你过得怎么样?
4.Long time no see(适用于很久没见的朋友)好久不见
5.How is it going?近况如何。
6.How’s everything with you?你的一切如何?
7.Hi!Are you having fun?嗨,你过得愉快吗?
8.How have you been(feeling)?你近来如何?
9.So far so good到目前还好。
10.Greetings with People Met Often问候常见面的人
11.Hi,there!嗨,哈罗!
12.How are you doing? I can’t complain too much你好吗?我不能太抱怨。(还不错)。
13.How is your business going?你生意做得怎样?
14.How are things going?事情进行得怎样?
15.How is your day going?过得如何?
16.How are you doing these days? Well,about the same最近好吗?嗯,差不多一样。
17.What’s new?近况如何。
18.How do you feel today?你今天觉得怎样?
19.I feel like a new man我觉得好像脱胎换骨了。
20.Are you making progress?你有进展吗?
【篇二】关于英语见面问候语
1.How do you feel today?你今天觉得怎样?
2.I feel like a new man我觉得好像脱胎换骨了。
3.Are you ma-ki-ng progress?你有进展吗?
4.How com#e you look so tired?你怎么看起来这么疲倦?
5.Why are you in such a good mood?你怎么心情这么好?
6.You look under the weather today你今天好像不舒服。
7.Is anything wrong?有什么不对劲吗?
8.Have gotten over your cold?你感冒好了吗?
9.Did you sleep soundly last night?你昨晚睡得好吗?
10.What’s the matter? Don’t you feel well?怎么了?你不舒服吗?
11.Why are you so crotoday?你今天怎么这么容易生气?
12.You look tiredHad a big night?你看起来很疲倦。昨晚刺激吗?
13.Greetings with People Met Often问候常见面的人
14.How are you doing? I can’t com#plain too much你好吗?我不能太抱怨。(还不错)。
15.How is your businegoing?你生意做得怎样?
16.How are things going?事情进行得怎样?
17.How is your day going?过得如何?
18.How’s everything with you?你的一切如何?
19.Hi!Are you having fun?嗨,你过得愉快吗?
20.How have you been(feeling)?你近来如何?
【篇三】关于英语见面问候语
1.Hi,there!嗨,哈罗!
2.How are you?你好吗?
3.Nice to meet you(适用于第一次见面)很高兴见到你。
4.Nice to see you again(适用于曾经见过,但不太熟的人)很高兴再见到你。
5.How have you been?(适用于有一阵子没见面的朋友)你过得怎么样?
6.Long time no see(适用于很久没见的朋友)好久不见
7.How is it going?近况如何。
8.So far so good到目前还好。
9.How are you doing these days? Well,about the same最近好吗?嗯,差不多一样。
10.What’s new?近况如何。
11.Have gotten over your cold?你感冒好了吗?
12.Did you sleep soundly last night?你昨晚睡得好吗?
13.What’s the matter? Don’t you feel well?怎么了?你不舒服吗?
14.Why are you so cross today?你今天怎么这么容易生气?
15.You look tiredHad a big night?你看起来很疲倦。昨晚刺激吗?
16.How come you look so tired?你怎么看起来这么疲倦?
17.Why are you in such a good mood?你怎么心情这么好?
18.You look under the weather today你今天好像不舒服。
19.Is anything wrong?有什么不对劲吗?
20.Where are you headed?你去哪里?
21.I’m on my way to the library我要去图书馆。
22.Where have you been?你去哪里了?
第三篇:采访老外
《大学生涯规划与职业发展》
生涯人物访谈
姓名:周安秋娜
班级:资环学院采矿1303班
学号:1021308880338 访谈时间:2016年4月16号 访谈方式:面对面采访
被访谈人:鉴湖健身中心健身教练
作为留学生的我,除了和老师同学朋友打交道外,每周都会去健身,这次我想更多的了解健身教练的一些事情,所以我和我的健身教练做了些沟通,对他进行了采访。访谈主要内容: ⑴
我:请问,您为什么要选择健身教练这份工作?
答:我认为健身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现在的大学生开始追求吃的更好,玩的更好,再加上食品健康问题,肥胖及各种亚健康问题出现,健身房成为上上之选,而教练又是他们必须接触的。所以我会选择在鉴湖当健身教练,健身教练薪资是十分可观。(2)
我:请问,你的工作有什么酸甜苦辣?
答:其实总得来说,我还是不后悔改行选择做健身教练。现在每天都在看书上网学习,再把学到的内容用在会员身上,每天都可以看到自己的进步。每次带会员锻炼完,他们的一句:教练,我觉得你带我练好爽……我会高兴一晚上睡不着觉。,反正我上班的时候都是笑嘻嘻的。要是看到我的会员进步了,简直比自己瘦了十斤还高兴,这种成就感是以前没有感受到的。(3)
我:请问,你的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工作环境是怎么样的? 答:哈哈,这个问题是你们老师让问的吧,你在这训练,你什么都看到了,我就不打广告了,要是你们老师帮我宣传的话,我还是很乐意。(4)
我:请问,健身教练自身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有良好的个人素质,职业素养、个人修为。三者缺一都不是一个优秀的健身教练。技能素质有动作的、专业知识的、沟通能力的、社会阅历的,这些是靠学习和不断的钻研和交流出来的。服务热情、仔细周到等。有好品格好性格了。(5)
我:请问,方便说一下你的薪资和福利吗?
答:这个真的不好透露,保证你们会员的钱花的值,我也能好好生活下去。(6)
我:请问,你认为怎么才能当一个成功的健身教练?
答:认真,负责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不要为了挣钱而挣钱,那只能是短期的,是在逼自己不择手段。学习好专项技术特长,打造自己的名誉口碑,走到哪里都不愁,总会有人主动来找你的。(7)
我:请问,你对你的职业未来发展有什么看法?
答:我觉得会越来越吃香,健身还能让人精力充沛,随时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最关键的是,健身能让1个人更加自信,这是很多人都不知道的。健身锻炼之后,你会感到自己身上有1种力量、1种自信,这种力量足可以让你应付1切事情。让你信心十足地迎接1切挑战。通过健身锻炼。我们能更加从容地进行社交活动。健身教练会让你做的更好,未来充满机遇和挑战。(8)
我:请问,您对想从事这份工作的新人有什么想说的话?
答:要谦虚诚信,不断学习。学习丰富的理论知识;有切身的健身体会;有为人师表的态度。
最后我要说的是,保持你的热爱和专注。我:谢谢你的配合,非常感谢 回:小事小事,加油
第四篇:如何和老外打交道
和老外打交道
——和外国人交往的常识
第一幕:一位学校领导向教师们介绍新来的美国老师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very pretty girl, Miss Brown.She is a very good teacher from the USA.对这番话,美国女教师一脸难堪的样子。
文化差异:中国人介绍来宾,喜欢用褒扬的话语言辞。但美国人认为,初次结识,相互介绍,不必评头论足。凡是主观性的评论,尽管是美言,也会给人唐突、强加的感觉。对以上那番话,美国女教师感到难堪的是pretty和good两个词。在那种场合,介绍应该突出背介绍人的身份、学历、职务等,而不应该是外貌和抽象的评论。相比之下,如果把pretty和good改成实际教育背景和经历,这样的介绍句比较客观,令人容易接受。比较下面改变措辞的介绍:
Ladies and gentlemen, I’m delighted to introduce to you a new teacher from the USA., Miss Ann Brown.She is a doctor of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experience of teaching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特别忠告:介绍客人要介绍客观事实,不要主观评论。要注重身份,不要着眼外貌。第二幕:一位美国同事感冒了,中国同事表示关心 Chinese: You look pale.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特别成就感:(1)I’m sorry to hear that(you’ve got a bad cold).(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4)That’s too bad.What’s the matter?(5)How are you feeling now? 第三幕:有空来坐坐
Chinese: You look pale.What’s the matter? American: I’m feeling sick.A cold, maybe.Chinese: Go and see the doctor.Drink more water.Did you take any pills? Chinese medicine works wonderful.Would you like to try? Put on more clothes.Have a good rest.American: You are not my mother, are you? 文化差异:美国人比较看中个人的独立性。受人照顾往往被视为弱者。给对方出主意或提建议时,不能使对方认为自己小看他的能力。美国人对上面第一句话的反应通常是“Take care of yourself.I hope you’ll be better soon.”不必教人怎么做。中国人则以出主意提建议表示关心,而且以兄弟姐妹或父母亲人的口吻,或以过来人的口气,这对美国人行不通。特别忠告:对病人表示关心,不必尽提建议。
特别成就感:(1)I’m sorry to hear that(you’ve got a bad cold).(2)I hope you’ll be all right very soon.(3)Take extra care of yourself.(4)That’s too bad.What’s the matter?(5)How are you feeling now? 第三幕:有空来坐坐
一位美国教师在中国任教,中国同事总是对她说:“有空来坐坐”。可是,半年过去了,美国同事从来没有上过门。中国同事又对她说:“我真的欢迎你来家里坐坐。如果没空的话,随时打电话来聊聊也行。”一年下来,美国同事既没有来电话,也没有来访。奇怪的事,这位美国人常为没人邀请她而苦恼。
文化差异:中国亲朋好友合同事之间的串门很随便,邀请别人来访无需喂对方确定时间,自己去探访别人无需郑重其事征得同意。美国人则没有串门的习惯。一年内遇到大节日,亲朋好友才到家里聚一聚。平时如果有事上门,实现要有时间确切的预约。没有得到对方的应允,随时随地随便上门时不礼貌的行为。因此,美国同事对“有空来坐坐”这句话只当作虚礼客套,不当作正式邀请。无事打电话闲聊也是美国人视为打乱别人私人时间和活动安排的毛是行为。若想邀请美国人上门,应当诚意的于对方商定一个互相都方便的时间。
特别忠告:有心约会要主动约时间地点
特别成就感:(1).I’d like to make an appointment with you.When will you be free/available?(2).Let’s get together some time next week.What date do you suggest?(3).How about coming to my place for dinner this Saturday?(4).I’d like to… What time would be convenient for you?(5).Would…suit you?(6).I wonder if we could arrange a meeting…(7).Do you happen to be free on…?(8).Have you got any plan for this weekend? How about…?(9).I am having some friends around during the weekend.Would you like to join us? 第四幕:亲密无间
一位美国教授来华任教,她主动让学生称呼她的名字Mary,声明不必以她的姓氏与头衔相称,如:Dr.Smith或Prof.Smith。不久,她和学生已相处很好,上门找她的学生络绎不绝,使她应接不暇,倍受侵扰。有的学生见面时,与她开玩笑说:“中国菜好吃吧?瞧你胖了不少呢!”在路上,一些陌生人也对她大大咧咧地喊声“Hello, Mary。”她渐渐地苦恼起来。
文化差异:在美国,教授对学生,老板对雇员,甚至长辈对晚辈,常常主动要求以名相称,以示关系随和。但这是在他/她本人允许的前提下,而且是表面形式而已。如果素昧平生,毫无往来,或只是初打交道,冒然称呼对方的名字,会给人“冒失鬼”、“粗鲁汉”的印象。另外,对方平等待人、不拘身份,不等于可以让人肆无忌惮,无拘无束,没大没小。相处时,嘴巴上以名相称,心中仍应记住对方的身份。在一些庄重场合,例如:老师和校长在一起时,学生对老师不能象往常那样直呼其名,必须以“某某教授”或“某博士”相称。英美人即使当关系变得很熟悉时,仍然不会亲密“无间”。他们对各自的隐私领地会保持距离。隐私包括私人时间、住所、物品、年龄、体重、长相等等。在上面的例子中,中国学生犯了三个忌:随处叫名、随时上门、随便评论体重。所以美国老师很不习惯。
特别忠告:称呼和上门要得到对方允许,交谈不要论及对方隐私。特别成就感:1)May I call you…? 2)Is it all right if I call you…? 3)You can call me John.4)Please call me Mary.5)I’d like you to call me Jim.6)I’d like to pay you a visit.When will you be free? 7)I’d like to drop in on you(tomorrow afternoon)if it’s all right with you.8)Shall I come over(this afternoon)? 9)Do you mind talking in your place? 第五幕:一概而论
一位中国人在与美国朋友交谈时说:“American young people are too casual about *..”(美国青年对性生活太随便.)美国人则回答:“Well…”
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当避免一概而论的偏见。“to be”这个动词有时会导致绝对的错误。因此,表示“是”的巧妙方法是在be 前加修饰词。如:可能、也许、似乎、我认为等等。上面那句话可以这么说:
As I know, some American young people seem to be casual about *.(据我所知,有些美国青年似乎对性生活很随便。)特别忠告:对人对事对现象不要一概而论,特别是对异国文化现象的评论。特别成就感:1)It seem to me that… 2)It appears that…
3)I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第六幕:还是不是好朋友
一位澳大利亚人找中国朋友帮忙,中国朋友的话令他有点摸不着头脑。Australian: Will you do me a favor? Chinese: Please help me out of a complicated problem that…I’m sorry to add the trouble to you.I’ll appreciate every thing you do for me.Chinese: Come on.Are we still close friends? 文化差异:在好友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中国人认为没有必要拘礼客套。他们很少相互称赞,也不会把道歉挂在嘴边。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会感到很不自在。朋友还会以为双方关系有所淡化,俗话称“见外”,或者揣摩双方关系时候有了裂痕。在英语国家,情况完全不同。不论是谁,即使是家长对年幼的子女,只要他们帮了忙,效了力,都要道谢,他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言传身教”和“*平等”。
特别忠告:随时道谢,对朋友的道谢不必神经过敏。
特别成就感:1)A: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B: I’d be glad to.2)A: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 B: Sure, no problem.3)A: Can you help me? B: I’ll do my best.4)A: Will you do me a favor by(doing)something)? B: With pleasure.5)A: Thank you very much.B: Not at all.6)A: I can’t thank you enough.B: Don’t mention it.7)A: Thanks a lot.B: You’re welcome.8)A: I really appreciate it.B: It’s my pleasure.一位美国教授来华任教,她主动让学生称呼她的名字Mary,声明不必以她的姓氏与头衔相称,如:Dr.Smith或Prof.Smith。不久,她和学生已相处很好,上门找她的学生络绎不绝,使她应接不暇,倍受侵扰。有的学生见面时,与她开玩笑说:“中国菜好吃吧?瞧你胖了不少呢!”在路上,一些陌生人也对她大大咧咧地喊声“Hello, Mary。”她渐渐地苦恼起来。
文化差异:在美国,教授对学生,老板对雇员,甚至长辈对晚辈,常常主动要求以名相称,以示关系随和。但这是在他/她本人允许的前提下,而且是表面形式而已。如果素昧平生,毫无往来,或只是初打交道,冒然称呼对方的名字,会给人“冒失鬼”、“粗鲁汉”的印象。另外,对方平等待人、不拘身份,不等于可以让人肆无忌惮,无拘无束,没大没小。相处时,嘴巴上以名相称,心中仍应记住对方的身份。在一些庄重场合,例如:老师和校长在一起时,学生对老师不能象往常那样直呼其名,必须以“某某教授”或“某博士”相称。英美人即使当关系变得很熟悉时,仍然不会亲密“无间”。他们对各自的隐私领地会保持距离。隐私包
括私人时间、住所、物品、年龄、体重、长相等等。在上面的例子中,中国学生犯了三个忌:随处叫名、随时上门、随便评论体重。所以美国老师很不习惯。
特别忠告:称呼和上门要得到对方允许,交谈不要论及对方隐私。特别成就感:1)May I call you…? 2)Is it all right if I call you…? 3)You can call me John.4)Please call me Mary.5)I’d like you to call me Jim.6)I’d like to pay you a visit.When will you be free? 7)I’d like to drop in on you(tomorrow afternoon)if it’s all right with you.8)Shall I come over(this afternoon)? 9)Do you mind talking in your place? 第五幕:一概而论
一位中国人在与美国朋友交谈时说:“American young people are too casual about *..”(美国青年对性生活太随便.)美国人则回答:“Well…”
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当避免一概而论的偏见。“to be”这个动词有时会导致绝对的错误。因此,表示“是”的巧妙方法是在be 前加修饰词。如:可能、也许、似乎、我认为等等。上面那句话可以这么说:
As I know, some American young people seem to be casual about *.(据我所知,有些美国青年似乎对性生活很随便。)特别忠告:对人对事对现象不要一概而论,特别是对异国文化现象的评论。特别成就感:1)It seem to me that… 2)It appears that…
3)I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第六幕:还是不是好朋友
一位澳大利亚人找中国朋友帮忙,中国朋友的话令他有点摸不着头脑。Australian: Will you do me a favor? Chinese: Please help me out of a complicated problem that…I’m sorry to add the trouble to you.I’ll appreciate every thing you do for me.Chinese: Come on.Are we still close friends? 文化差异:在好友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中国人认为没有必要拘礼客套。他们很少相互称赞,也不会把道歉挂在嘴边。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会感到很不自在。朋友还会以为双方关系有所淡化,俗话称“见外”,或者揣摩双方关系时候有了裂痕。在英语国家,情况完全不同。不论是谁,即使是家长对年幼的子女,只要他们帮了忙,效了力,都要道谢,他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言传身教”和“*平等”。
特别忠告:随时道谢,对朋友的道谢不必神经过敏。
特别成就感:1)A: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B: I’d be glad to.2)A: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 B: Sure, no problem.3)A: Can you help me? B: I’ll do my best.4)A: Will you do me a favor by(doing)something)? B: With pleasure.5)A: Thank you very much.B: Not at all.6)A: I can’t thank you enough.B: Don’t mention it.7)A: Thanks a lot.B: You’re welcome.8)A: I really appreciate it.B: It’s my pleasure.一位中国人在与美国朋友交谈时说:“American young people are too casual about *..”(美国青年对性生活太随便.)美国人则回答:“Well…”
文化差异: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应当避免一概而论的偏见。“to be”这个动词有时会导致绝对的错误。因此,表示“是”的巧妙方法是在be 前加修饰词。如:可能、也许、似乎、我认为等等。上面那句话可以这么说:
As I know, some American young people seem to be casual about *.(据我所知,有些美国青年似乎对性生活很随便。)特别忠告:对人对事对现象不要一概而论,特别是对异国文化现象的评论。特别成就感:1)It seem to me that… 2)It appears that…
3)I have the impression that… 第六幕:还是不是好朋友
一位澳大利亚人找中国朋友帮忙,中国朋友的话令他有点摸不着头脑。Australian: Will you do me a favor? Chinese: Please help me out of a complicated problem that…I’m sorry to add the trouble to you.I’ll appreciate every thing you do for me.Chinese: Come on.Are we still close friends? 文化差异:在好友之间,父母子女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中国人认为没有必要拘礼客套。他们很少相互称赞,也不会把道歉挂在嘴边。如果这样做的话,他们会感到很不自在。朋友还会以为双方关系有所淡化,俗话称“见外”,或者揣摩双方关系时候有了裂痕。在英语国家,情况完全不同。不论是谁,即使是家长对年幼的子女,只要他们帮了忙,效了力,都要道谢,他们把这种现象解释为“言传身教”和“*平等”。
特别忠告:随时道谢,对朋友的道谢不必神经过敏。
特别成就感:1)A: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B: I’d be glad to.2)A: Could you please help me with…? B: Sure, no problem.3)A: Can you help me? B: I’ll do my best.4)A: Will you do me a favor by(doing)something)? B: With pleasure.5)A: Thank you very much.B: Not at all.6)A: I can’t thank you enough.B: Don’t mention it.7)A: Thanks a lot.B: You’re welcome.8)A: I really appreciate it.B: It’s my pleasure.第七幕:干吗数落他
一位加拿大男士想夸赞中国女同事丈夫。Canadian: Your husband is a sweet man.Chinese: Not at all.You don’t know what he really is at home.比较:加拿大男士夸奖该国女同事的丈夫 Man: Your husband is a sweet man.Woman: Thank you.I’m proud of him.文化差异:中国的礼节习俗之一是不宜口头接受别人的夸奖,即使对方的夸奖是符合事实的,也要尽量挑出毛病来说一番,可谓竭尽自贬之能事。当别人夸奖自己的配偶或孩子时,中国人往往尽可能用挑剔的言辞数落他们。在交际英语中,对夸奖的正确反应却是表示感谢。否定的语言会引起对方误会,以为被夸赞的人在暗中谴责他(她)说谎,或者会引起其他的猜测。在上面第一个对话里,加拿大人很可能意味这对夫妇关系不好,因为妻子说起丈夫来太不尊重。
两位中国朋友在对话。甲:你的发言真棒!乙:哪里哪里,您过奖了。甲:你的头发做得不错。乙:马马虎虎,还过得去吧。两位英国朋友在对话
A: Your speech is wonderful.B: Thank you.I did my best.A: Your hair looks nice.B: Thank you.特别忠告:对善意和符合实际的夸赞用Thank you做反应。特别成就感:1)A: Your presentation was very impressive.B: Thank you.2)A: I like your new dress.B: Thank you.I like it very much myself.第八幕:他想干什么
在公园里,一对夫妇正在逗孩子玩耍。一位外国游客走上前来搭话。Lovely child, isn’t he?(画外音:他想干什么?)文化差异:夸赞有时候可以起挑起话题展开对话的作用。在公共场合,想与不认识的人攀谈,最好的方法就是对他/她身边的东西或周围环境夸上几句。如果对方反应积极,就可以顺势往下谈。这种“无话找话说“的现象在中国也很普遍,通常是表现在打招呼上。例如: 甲:(正在看报)乙:喂,看报啊!
甲:(正提着餐具往饭堂走)乙:去打饭哪!
中英“无话找话”的现象差别在于:中国人用于打招呼,对方没有必要做出认真回应。英美人用于引起交谈,对方要是具体情况做出适当反应。另外,英美人用于引起交谈的评论不宜涉及隐私,通常以天气、环境为评论对象。
特别忠告:陌生人友好的搭话是想与你交谈。特别成就感:1)Lovely day, isn’t it? 2)The bus is late again.(at the bus stop)3)What a cute little girl she is!What is her name?(to someone with a daughter)
第九幕:正面回答与否
美国朋友从住所出来,中国朋友与她路上相遇,并与她打招呼。Chinese: Hi, Jean.Where are you going? American: Hi, Yifang.Chinese: Wow, what a special minority blouse(妇女的宽松衣服)you are wearing!I guess it’s made of silk.(feeling it)How much did it cost? American: I bought it in Yunnan and it’s worth the cost, I think.Chinese: Did you get it at a bargain(廉价品,特价品)sale? American: Oh, the bargain sale is really a scene(特色,风景).文化差异:英美人对于钱有关的问题采取回避的态度。一般情况下,他们互相不问收入或价钱这类问题,问了也不会得到确切答复。关于价钱,人们不提是因为不想让人知道自己的财经状况和消费标准。中国人
喜欢嘘寒问暖,对个人隐私问长问短不足为奇。月薪收入和购物价钱更是朋友家必问的话题。对自己新买的东西,即使对方不问,有的人也会主动告知,或让对方猜价钱。对此,中国有句俗话“逢人减寿,见货添钱”,意思是猜年龄时往小数说,采购物价钱时往大数报。听的人就会有一种心理安慰和愉悦。对收入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都会如实回答,坦率的互报家境。但如今收入差距拉大之后,越来越多的人也会含糊其辞,说些约摸大概的话。例如:
问:你现在每月挣多少钱? 答:大约…(真实数字)或答:不多,一般化。不如(某人)多,他/她能挣到… 不够你有本事啦。(哪有你能干啊)听起来不少,但我要支付… 大概…(少于实际数字)在上面的例子中,Jean对三个问题没有正面回答: Where are you going? How much did it cost? Did you get it at a bargain sale? 并对一个动作有反感:touch her blouse 中国人喜欢用“上哪去”打招呼,问的人并不真正关心对方上哪去,被问的人也无需认真回答去哪儿,通常说声“不去哪”或“有事去”。英美人不明所以,以为对方多管闲事,干预隐私。在英美国家,“Where are you going?”常常是警察查问可疑的人或妻子询问丈夫的行踪时间的。朋友之间的确需要了解去向,才问“Which way are you heading?”。中国人谈论对方的衣饰服装时,有时会用手去触摸,这也适应美人犯忌的行为。特别忠告:不要用“上哪去”打招呼;不要问与对方开支收入有关的问题;不要用手触摸对方的身体和衣物。
第十幕:打圆场
有时候在用英语交际时,双方因不适当的对话会引起别扭或误会。
文化差异:在用英语交际时,有些人尽管语音语调语法乃至措辞都没有错误,担任觉察双方之间有点别扭。这些别扭显然不是语言引起的,而是语言所包含的文化差异的缘故。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道歉与解释打圆场。
特别成就感:当自己的问题令对方别扭时 1)I hope you don’t mind if…
2)Please let me know if I(embarrass you in any way…which makes you feel embarrassed)3)I’m sorry to have asked you such a question, I didn’t mean to offend you.4)Forget it if the question bothers you.In my culture, people… 5)In my country, it’s all right to… 当对方的问题令自己别扭时
1)I’m afraid I don’t care much about that sort of thing.2)It’s hard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for you.3)It’s a complicated matter, I think.要知道:时尚女孩最爱说的10句口语1.Yoba!对啊。
这是她们创造出来的语言,也是我最常听她们说的单字之一,基本上呢, Yoba 就是 Yes 的意思,比如她们会说, “Do you like to go swimming with us?” 我就可以回常,“Yoba!” 但是这不是正式的英文,纯粹是好玩下的产物。
2.Bam chi ga bon-bon.是不是干了什么好事。
这群女孩子没事就喜欢说,“Bam chi ga bon-bon.” 这是在 70 年代时*电影中都会有的一段旋律,所以大家都把它引申为跟性有关的一些事物。比如说要是有人跟我说他昨天带女朋友回家过夜。那我总不能明问,“Do you have * last night?” 所以这种情况下,我就可以开玩笑地问他说 “Bam chi ga bon-bon?”
这句话也可以当形容词或名词用,例如,“I have a girlfriend for 2 years, but no Bam chi ga bon bon at all.” 意思就是交了女朋友二年,却什么事都没发生过。
另外有一个词 hanky-panky 跟 Bam chi ga bon-bon 很像, 同样是指一些暧昧的事, 例如: “There's something hanky-panky going on in the restroom.” 3.Damn-it boy 该死的男孩。
这群女孩子有一堆话来称呼男孩。例如,“Damn-it boy.” 就是常常可以听到的一个。另外我记得的还有, “You fool.”(你这个笨蛋), “You cheese head”(你这个没有大脑的家伙或是 “You stupid.”(你这个愚蠢的家伙),当然可以听出来打情骂俏的成份远多于真正责备的成份。4.He is not my type.他不是我心目中的类型。
俗话说一个女孩子想男孩子,二个女孩子谈男孩子,三个女孩子骂男孩子。当二个女人聚在一起总是会对周遭的男生品头论足啦,“He is not my type.” 是常用的一个句子,就相当于他跟我不适合啦。他不是我想要的那个类型。
5.He is a muscle man.他是个有肌肉的男人。
有些美国女孩子很欣赏那些肌肉很多的男人,她们称之为 muscular type.或是可以说 a muscle man, 或是 “He is beefy.” 关于这点,我就曾经犯了一个错误,因为我跟一个老美说,“I have no muscle.” 结果人家当然是有听没有懂啦…其实应该要说 “I am not a muscle man.” 才对。
另外有一个说法叫 semi-muscular.Semi-muscular 就是有点肌肉又不会太多,比如我可以说 I am semi-muscular with 6-pack ab“.6-pack ab 意谓著 ”six piece of muscle on the abdomen“ 就是有六块腹肌的意思,也可以说成 washboard ab.像洗衣板一样的腹肌。
6.I saw a girl throw herself on him.我看到有一个女孩对他投怀送抱。
我觉的这个throw herself on him 用的真是好啊…这就是指女生作小鸟依人状,把整个人靠在男生身上。有一次我听她们之间在谈我的室友就说了这么一句,”I saw her throw herself on him.“ 看来我室友也真是艳福不浅啊!另外一句很类,”That girl drapes herself all over him.“ 也是指整个人就趴在他身上。
7.You can go commando.你可以不穿内裤出门。
这是个很有趣的单字,美国有些人不爱穿内裤的,直接穿一件外裤就出门了,这种行为就叫 go commando.有一次我室友说他没有衣服可换洗了,他必须早点回家洗衣服,就有一个美眉取笑他说,”Don't worry, you can go commando tomorrow.“ 结果一夥人都笑翻了。Go commando 原来的意思是出危险的任务,或许是因为不穿内裤感觉上好像是在冒险,所以就叫 go commando。8.There is a big hole in my head.我什么也不记得了。
说错话怎么办?就装傻吧…这是我常听她们用的一个句子,意思是我的脑袋中有一个洞,很多原来贮存在这个区域的记忆都不见了。比如我问你昨天是不是跟某某人出去了啊?要是你不想回答这个问题,你就可以说, ”Oh!There is a big hole in my head.“ 有趣吧
有人说,男人最讲理。所以如果你有理,你就跟他讲道理。如果你没理,你就不要跟他讲道理,他对你一点办法也没有。像这句话就蛮适合在不讲道理时,例如他问你,昨晚跟谁出去了,你就回答,”There is a big hole in my head.“ 他对你真是一点办法也没有。9.My aunt Flo is visiting.我的芙洛姑妈来拜访我了。
这里的 Flo 是 Florence 的缩写, 但其实 Flo 这里暗指 flow 的意思.所以大家应该不难猜到, 所谓的 ”My aunt Flo is visiting.“ 就是相当于中文里的, “我的大姨妈来了。”我想女生都应该知道这是指什么吧!男生在高中之后大概也就知道了吧!(给尚未成年的男生:这句话就是, 我的经期来了的意思.)10.I am not gossipy.我才不会长舌呢。
似乎爱说话是全世界女人的通病, 在美国也不例外.八卦在英语里面就叫gossip, 它可以指八卦新闻或是指爱说八卦的人.她们也常用这个字的形容词gossipy, 但像这么说只是此地无银三百两而已.爱讲话的除了 gossipy 之外, 你也可以用, talkative, chatty, 或是loquacious.例如, ”You are
so talkative.I can't put up with you anymore.“ [转帖]看美片必备英语常识1.What the *** is going on?(到底他母亲的怎么回事?)
通常此话出于黑人之口,且口气最宜为疑惑,不解,愤怒等等。
若是白人则多数时候会说-What the hell is going on?
意义相同而适用于更多场合。
说此话之人身份通常为上级,且相处较久。
不过如果你出差回家时看见老婆身边躺着个赤条条的陌生人,那它可就派上大用场了!2.You son of ***!(你个狗母亲养的!)
令人意外的是,最爱说这句话的往往是女性。
越高贵,越端庄的女性越容易在压力达到一定值时便会脱口而出。
万万不要和有文化的MM顶嘴,否则被骂了还以为受表扬了呢!3.All rise!(全体起立!)
国产英语老师最误人子弟的就是口语太差,爱说想当然口语。
从小学到高中英语课代表一直喊的是-Stand up!
当然没什么不可以,但为什么不说标准的话呢?就象我们朗读中文时说普通话一样!4.It's bullshit!(胡说八道!屁话!)
这句话一旦学会,包你用的乐不思蜀。
用途太广泛啦!
最绝是和老妈抬杠时搬出来,用你的眼睛直视她,以忏悔的口气恕秭。
什么?你老妈是外交官?
就当我没说过!不过……
你妈贵姓? 5.Damn it!(可恶!)
此句往往从某个孤胆英雄的嘴中冒出,发音要轻,然口气要重!
此英雄往往正面临生死抉择,例如是先剪蓝线还是先剪红线等。
说时要有壮士一去不复返的气势!
此句适合用在被MM拒绝时,向MM的背影恕秭!
万万不可忘记要配合以右手中指的朝天一刺!6.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关你屁事!)
此句已接近经典!
当你在网上浏览不健康网站遭到网吧老板的劝阻时,它往往能建下奇功!7.Come on!
此句因拥有太多含义,所以注释欠奉。
但它确实非常necessary!
所有的鬼佬一天不说个十七八遍就会浑身发痒。
它的经典之处你就好好体会吧!8.Ditto!(俺也是!)
本不是常用语,不过看过”幽灵“一片的人都染上了男主角的坏习惯。
从来不说I love you!
总是”俺也是,俺也是!“的把MM们气得口吐白沫!
实际上你也可以说”Me too!“或”Me also!",不过总是不够文艺腔!
差了那么一点点味道和情调。
9.How can I forget such a beautiful girl/*y boy?
此句在重逢某个你早已心仪的MM或GG是不妨拿来用用!
当对方还沉浸在陶醉中时,你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想想对方的名字!10.I had no choice!(俺也是被逼无奈啊!)
第五篇:见面课
见面课(2015.11.12,星期四)
今天第一次和学生见面。昨天我为今天的见面做了一些铺垫,我委托杨老师通知学生今天带圆规,杨老师说不知学生是否做得到,结果早上课代表到办公室来告诉我学生们都把圆规带来了,所以一开始我就这件事我肯定了孩子们了和课代表,同时希望他们这样做是因为尊重而不是讨好或者畏惧。我认为这样可以更快拉近与孩子的距离,并告诉孩子们我的态度。
接着我介绍了我的名字个人爱好以及家庭,我认为告诉孩子自己的基本信息有利于建立平等互信的关系。
再接下来,我让孩子们提一下自己关心的问题,也许有了前面良好的铺垫,孩子们很积极。下面记录了一些问答: 生1:老师你的作业多不多? 师:你希望呢?多点还是少点?
生1:。。。。不好说,如果我们说作业多了,有些老师就会说那好再多点。所以我们都会说假话
师:我的态度是真诚的,也希望你们真诚对我 生1:我希望少点
师:好,我会尽量少布置一些 生2:作业会不会太难 师:上课认真听了不会觉得难 生3:作业没完成会不会受罚
师:学习是你们自己的事,你们要学会对自己负责,我不会为学习罚你们。但不完成作业就得不到作业成绩。事实上你们已经收到惩罚了 生4:不想上课怎么办
师:在英国有一所叫夏山的学校,在那里,不想上课可以在外面游荡,发呆,但校长没有给我那么大的权限,我要是允许你们在外游荡的话,下一个在外游荡的就是我了。所以,我只能说可以在教室做你想做的,前提是不妨碍他人 生5:你会不会罚我们
师:那要看什么情况,如果只关系到你自己,那我是不会罚你的,至于别的老师怎样那就不知道了;如果关系到别人,比如不礼貌,欺凌或伤害到别人,那就必须受罚了。我觉得这样才公平,你们说呢? 生:是的
生6:上课会不会点不举手的学生回答问题 师:你希望如何? 生6:我希望点
师:那好,如果点到的人不会也没关系,老师只是想听听你的想法,没有想让你们难堪,但我希望大家积极争取发言的机会,这对你有好处
生7:你会拖堂吗
师:除非你们求我再讲一会 生8:你会占课吗
师:我希望你们有更多的自由时间,我也一样 生9:老师你会教我们多长时间 师:现在才刚开始,我想最少到这学期结束吧。时间快到了,还有问题我们可以用别的时间和方式交流。好,我们该下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