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综合《小小发明家》教学设计
综合实践活动《小小发明家》教学设计
楼房小学 教师:柳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懂得只要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就会有所发明,有所创造。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明创造的欲望和能力。情感目标:学科学、爱科学、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二、教学重点:
多读科技书刊,向小发明家学习、善于观察、勤于动脑。
三、教学难点:教育学生学科学、爱科学。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故事片、学生自备小制作材料。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言:同学们,请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直尺、三角板、量角器)我想用这些文具画一个45度的直角三角形,谁想画?(生画)
现在,我还请这位同学用这个文具(多用三角板)再画一个,(生再画)你能说说哪次画起来更方便吗?为什么?
小结:这就是杨洋同学发明的“多用三角板”。其实,生活中处处有发明,处处有创造。其实搞科技小制作、做个小小发明家,并不难。今天我们就一同做个小小发明家!(板书课题)
(二)激情引趣,晓知以理
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出示问题)1.杨洋和方芳的发明动机是什么? 2.他们是怎样发明成功的? 3.通过他们的成功,你想到了什么?
师:虽然他们的发明成功了,可是,有的同学却这样来看待发明与创造!
(三)小小辩论会:
1.搞小发明很难,搞创新发明是科学家的事,与小学生无关。2.搞小发明需要时间,会影响学习,我才不去琢磨呢? 3.城里的学生见识广,有爸爸、妈妈的支持,小发明容易成功,我们农村的学生不具备这些条件,没法搞小发明。
(四)拓展延伸,深刻领会
师:“象杨洋、方芳这样的小发明家有很多,谁能说说你知道的有哪些?”
师:以往的船前进后退不是靠帆便是靠人力,就有一个人称“哈逊河上的傻子”,不用帆、不用人力,就使船前进后退了,他是谁呢?他就是美国蒸汽船的发明家——富尔敦。(播放影片——《发明家富尔敦》)
小结:同学们,看到这,你是不是也想亲手通过实验,作个小小小发明?那好,现在就给你们一次动手操作的好机会,让我们一同走进小小实验室!
(五)小小实验室
分小组做实验(4个人一组): 1.自拟制作内容 2.设计制作方案 3.小组分工合作 4.小组汇报成果
(六)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你们能够进行小发明、小制作,明天可能就会有更大的创新发明,只要你们善于观察、勤于动脑,热爱科学,就会成功!最后,我送给大家一句话:没有大胆的猜测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牛顿
第二篇:《小小玩具发明家》教学设计
《小小玩具发明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小小玩具发明家》从一则比赛通知开始,该通知以“树人杯”全国小学生电动玩具设计与制作大赛为契机,号召同学们踊跃制作电动玩具。同时提出将以信息发布会的形式让学生在班里介绍自己的作品,要求把作品的设计、制作过程、原理等展示给全班同学,参加班级选拔赛。设计与制作自己的电动玩具是一件创造性的工作,教材中展示的几种设计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告诉学生如何记录自己的设计和制作,为信息发布会做好准备。组内评比展示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认识了电动玩具的工作方式、动力装置、工作原理以及电磁铁的性质,本节课通过一个比赛通知的方式引入,对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也乐于动手操作,但是对于设计电动玩具的计划及步骤难以形成系统的记录,教师应给与适当的引导。
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3.互相交流,对别的小组作品的制作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的灵感,发现已有电动玩具的不足。难点: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创新精神。评价任务
1.学生能够小组合作完成想要设计制作的电动玩具的制作方案。2.学生能够用自己擅长的方式介绍、展示自己的电动玩具。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螺丝刀、钳子、镊子、剪刀、电烙铁、松香、焊锡、电池、尖嘴钳;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每小组根据制作内容自备材料。教学过程
/ 2
一、比赛通知
出示“电动玩具设计与制作比赛”通知,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二、设计与制作
1.组织发动各小组讨论一下计划创作一个什么样的电动玩具,让学生交流各自的创意和设想,然后确立一种或几种方案并写出制作方案。
2.各小组把最终确立的方案用图画加简单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然后商量一个制作方案,小组同学进行分工,收集材料,进行制作。
(制作过程也可在课外进行。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制作进度,帮助学生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一切困难,尽量让每个小组都能拿出自己的创作。)
三、交流与总结
各小组都制作了自己的电动玩具,下面请各小组同学在小组内展示、介绍、交流自己设计制作的电动玩具,然后通过民主评议的方式从中选出一件优秀作品代表本小组参加全班比赛。如果是小组同学共同的作品要把每个人制作的资料收集在一起,做好信息发布会的准备工作。
教学反思
教学中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让学生自由“发明”玩具,无论是多么简单的玩具都可以,而不应受教材的限制。如果学生能把本来用其他动力的玩具转化成用电动机作动力的玩具,也应该提出表扬;如果是农村学校也可以让学生发明一般的非电动玩具。本节课的制作活动,是为“信息发布会”这种表达与交流方式的学习奠定基础。
/ 2
第三篇:小小发明家
第2课 小小发明家
教学目标 :
1、学习缺点列举法,了解其基本的步骤。
2、以具体的事物为例验证缺点列举法。教学重难点: 学习缺点列举法,了解其基本的步骤并结合具体的实例运用。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世界上很多很大的发明源于科学们长期的实践和总结,因为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非常美好。但是,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东西,正所谓“金无赤足,人无完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开动我们的脑筋,做一个小小发明家。
二、新课学习。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首先来学习一种“缺点列举法”(1)、什么是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是指通过认识现有事物的缺陷,把事物的缺点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提出革新的一种创造发明的方法,运用缺点列举法可分四步进行:
1、定课题。
2、确定与课题有关的信息各类,如材料、功能、结构等。
3、根据已确定的信息一一列举了出缺点。
4、针对其中一个或几个缺点提出改进的方案。(2)、以伞的发明与改进为例学习缺点列举法。
伞衣:油纸——油布——细布和尼龙布——花色布——天文伞、迎面伞、照明伞。
伞柄、伞骨:竹质——钢质,直柄——直柄弯把——集水器——缩折型,开合——自动开合,防吹顶装置。
功能:照明伞、收音伞、风扇伞、手杖、折凳伞
种类:晴雨两用,二人合用,母子合用,肩背伞,帽伞等。(3)、为什么说世界上的东西都不是完美无缺的,试举例说明你自己的看法,按下列步骤说一说。
名称:
存在的问题:
改进的方法: 下面我想请一名同学说一说他所寻找的生活中的有关存在缺点的产品,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样进行改进。
三、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在老师的引导下,小组合作制作花篮。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制作一个漂亮的花篮。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制作花蓝,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能够学会制作花篮。咱们来比比赛,看看哪位同学的花篮做得最漂亮。
二、老师讲述制作方法:
1、在卡片上做三个孔,它们分别是圆形、正方形、十字形。其中圆的直径,正方形的边长,十字形的高和宽分别如下如示:
圆:直径=2厘米 正方形:连长=2厘米 十字形:长、宽=2厘米
2、用橡皮泥做一个物件,使它能从不同的方向穿过这三个孔。
3、自制壁挂花篮。
材料与工具:雪碧饮料瓶两个,胶水、刻刀、剪刀。
三、具体制作的方法:
1、将一只雪碧饮料瓶的绿色底套取下,剪成莲花状,翻转向下和瓶身粘面底座。
2、在绿色底套上截取2厘米宽的绿色环,套在瓶身上。
3、去掉瓶颈,在瓶上剪出13厘米长,8厘米宽的绿色环,套在瓶身上。
4、用刻刀在3厘米的纸条上刻出花纹,然后将这些纸条向外翻折,由下向上插入绿色环中。
5、取另一只饮料瓶,利用瓶身,用剪刀剪出6片17厘米长的树叶。
6、将花篮打在墙上,插入叶子、鲜花,壁挂式花篮就做成了。
四、小组合作制作花篮
五、学生作品展示
六、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都很棒,小组成员之间都能在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这是一种十分优秀的品质,历史上很多优秀的成就都来源于团队成员之间的精诚合作,还有的小组在制作花篮的过程中花了许多心思,除了按照老师所讲述的步骤做好花篮外,还能加入自己的想象,有人说创新是科学的灵魂。老师相信:只要同学们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仔细动脑思考就一定会拥有成功的。
第3课 从小爱读书
教学目标: 通过今天的学习,向同伴交流自己曾经读过的书,培养学生对读书的热爱,教育学生多利用课余时光读书,做一个热爱读书的学生。教学重难点: 了解读书的好处,培养读书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情操。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 同学们你们爱读书吗?你都读过哪些书?
2、教师: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们常说知识就是力量,儿童读书的力量更是不言而喻的,读书可以使人变得豁达睿智,读书可以使人变得博学多才,我们会为书中隽永的文字所陶醉,被书中优美的插图所感动。一个人如果从小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他就具备了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新知学习。
(一)、那么老师这有两本书,出示一本有插图的,一本没有插图的书,请同学们观察这两本书有什么不同?
(二)、你喜欢哪一本?为什么?
教师接着出示各种带有插图的文学作品:童话、诗歌、课文等让学生观察。
教师总结插图的好处:通过插图的欣赏,可以使我们对文学作品的主题及情节产生更直观、更深刻的理解,给读者留下更具体更生动的印象。优秀的插图不仅是对文字的注释,它在尊重原本文学作品的同时还借助绘画语言,给人回味无穷的感觉。
(三)、现在我们来看看书上给我们出示了哪些插画的范例,同学们首先观察,这些插画分别运用了哪些绘画形式? 那么我们再继续看图,你找一个你了解这个故事情节的插图给大家说说他是怎样给文章配插画的? 请学生小组讨论找出配插画的方法:
1、精读课文,选择一段能够反映故事中心思想的片段。
2、画一个草稿或者闭眼睛在脑中“放电影”,在脑中构建图像。
3、确定人物和要发生的事件。
4、利用美术语言,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去表现。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给文学作品配插画,我们都是爱读书的孩子,以后我们再读到你觉得很精彩的片段,就可以用图画表现出来了,大家高不高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的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和兴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知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认识更多的有益的课外书籍及小说《爱的教育》,激发阅读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作家肖复兴说:读书,能使燥热的心变得宁静,能使枯寂的心变得温润,能使贫瘠的心变得丰富,能使平庸的心变得多姿多彩。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说一说书
二、向同学推荐自己读过的书。
师总结调查情况。
通过刚才的调查,我发现我班有不少同学很喜欢读书,那把你读过的自己最喜欢的书推荐给同学。怎样推荐?(书名、作者、内容精要、地位影响等)
先在组内推荐,然后班内交流。同学评议。
三、教师推荐《爱的教育》。
1、课外阅读不仅让我们认识很多人,也让我们增长了很多知识,老师在课外阅读中也认识了一个人(出示作者亚米契斯的照片)。猜猜他是做什么的?(猜完出示作者简介)
2、你看一段简单的作者简介就让我们了解到这么多信息,所以在看一本书之前别忘了读读作者简介,它也会让你有收获的。今天老师就把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推荐给大家。(出示书封面)问:同学们,你知道怎样读一本好书吗?
四、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
在知识的海洋中,有好多书籍值得同学们去读,它们也一定能让你们打开眼界,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些:《爱的教育》、《窗边的小豆豆》、《长袜子皮皮的故事》、《寄小读者》、《叶圣陶童话》、《皮皮鲁传》、《小兵张嘎》、《雷锋的故事》、《中外名人故事》、《成语故事三百篇》、《益智故事三百篇》、《西游记》、《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外科学家的故事》《新编十万个为什么》、《科学小品》、《希腊神话和传说》、《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吹牛大王历险记》、同学们,这些都是值得去阅读的好书,不过茫茫书海,我们这节课推荐的书只是书海中的一滴水,还有好多的好书等着大家去发现,去阅读。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工作再忙也要谈书;收入再少也要买书;住处再挤也要藏书;交情再浅也要送书。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同学们,让我们以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第四篇:小小发明家教案
大班-小小发明家
活动简介:
本活动通过展示生活中具有重组原理的物品入手,引导幼儿去了解功能重组的概念,理解重组的意义在于创造出新的功能,以便利人们的生活。同时,采用绘画的方式鼓励幼儿将自己所设计的重组物品固定下来,帮助他们更深入地了解和体会重组思维。
活动目标:
理解功能重组的概念,即将两件物品重组为一个新物品,并产生新的功能,从而满足人们的新需求或为生活提供便利;
使用绘画的方式,以重组思维来设计一个新的物品,并很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思考过程。
材料准备:
实物:带橡皮头铅笔、带夹子风扇、带灯圆珠笔、针线一体盒子、文件夹; 图片:书包、拉杆、帽子、风扇、灯、夹子、衣架、铅笔、塑料杯、带小桌板椅子等等。;
彩笔若干,A4纸若干;
活动导入:
教师讲带橡皮头铅笔的发明故事,引出“重组”概念,并做简单解释。故事内容:
美国佛罗里达州有个画家,叫李浦曼,他的生活相当贫困,是个穷画家。他穷得连画布、画纸都买不起,手头的笔和画架,以及所用的画具都是些破烂货。然而,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艺术追求,每天坚持作画,常常画到天亮。
有一天,李浦曼正专心致志地画一幅素描。他仅有的一支铅笔已经削得很短很短了,他必须捏这支铅笔把画作完。画着画着,他发现画面要修改一下,于是,他放下笔,在凌乱的工作室里寻找他仅有的一块橡皮。他找了好久,好不容易才找到那块笔黄豆大不了多少的小橡皮。他把需要修改的地方擦干净后,发现那支活见鬼的铅笔又失踪了。他找了这个,丢了哪个,找来找去,耽误了不少时间,李浦曼耐着性子,终于找到了那截铅笔头。一气之下,他决定把橡皮和笔头绑在一起,叫它俩谁也跑不掉!于是他找来一根丝线,把橡皮缚在铅笔的顶端,这样,铅笔似乎长出了一些,但用起来却方便多了,可是,没用几下,橡皮掉了下来,穷画家发了狠心,一定要把这淘气的橡皮头牢牢地固定在铅笔有上。为此,他竟然连画也不画了,发着倔劲干了好几天,想了种种办法固定这块橡皮头……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好办法:用一块薄铁皮和铅笔的一头包起来。
这就是今天人们所使用的带橡皮的铅笔,这成了他的专利。
不久,著名的RABAR铅笔用五十万美元的巨款买下了这个专利。李浦曼由一个穷画家而成了发明家和大富翁。
教师随后拿出各种带有组合原理的物品给幼儿观察,让幼儿说出这些东西分别是由哪些物品重组而成的,重组之后有什么新功能,给人们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
活动过程:
环节一: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重组而成的。
应用ppt展示生活中具有重组原理的物品,教师引导幼儿去发现这些物品是由不同功能的物品组合而成的。在幼儿的回答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进一步思考,这些东西和原来的东西相比增加了什么新功能。
(本环节主要是测试一下幼儿是否理解了“重组”这一概念,若是理解了,则跳过环节二,展开此环节;若是没有理解,则继续环节二)。
环节二:试一试,基于教师提供的素材图片进行重组设想。
在此环节中,老师展示各种物品的图片,引导幼儿说出图片中物品的名称以及日常的用途。,在幼儿充分了解这些物品原始功能的基础上,将幼儿分成不同的小组,鼓励小组进行讨论,并采用这些物品进行重组,并说明重组之后的物品具有什么样的新功能。在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小组幼儿率先使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物品进行重组并给出合理的设计理由,教师及时鼓励,及时撞击其他小朋友思维的发展。另外,也可以在分享之前,然后再进行分享。
环节三:画一画,让幼儿将自己重组的物品画出来。
本环节让幼儿采用绘画的方式将自己重新组合的物品画出来并与同伴分享。
活动心得:
本活动侧重的总结点:1)生活中的许多物品是由两种或者两种以上不同的物品重组而成的,重组而成的物品往往会具有新的功能,能够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2)当人们有新的需求的时候,可以考虑将生活中的一些物品进行再组合,从而得到新的功能。活动拓展:
请小朋友们和爸爸妈妈讨论一下自己想到的组合物品怎么样可以实现。
课程资源包
1、活动材料图片
2、幼儿作品集
第五篇:西师大版《小小发明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交际时注意把话听清楚,说明白;说话简洁明了,听话抓住重点。有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
2.通过交流,知道发明创造并不难,只要善于观察,会动脑筋,生活中处处有创造。
教学准备
教师: 教学挂图。
学生: 收集身边的小发明。
教材简析
本次“口语交际”分为两大板块,第一、二幅图是小朋友面对坏弃的雨伞想到将它改造成多功能衣架。第三幅图出示的是各种废弃的日用品,为学生准备怎样说提供了思路,激发了谈话的兴趣。画中的东西种类较多,不要把思维限制在其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科技、劳动课等,说一说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作创改,给学生自主选择、自主交流提供足够的空间。同时通过对话题的交流,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建议本课用1课时。
解读与提示
* 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在看懂图画的基础上说说图画的内容。
*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说说身边还有哪些东西可以“废物利用,变废为宝”。
教学思考与设计(参考)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教师启发谈话:聪聪是个机灵的小孩,他经常把一些废弃物品改造成实用的东西,同学们都叫他发明家。这不,他又把家里一把坏弃的雨伞改造成了一个多功能晾衣架(出示插图)。小朋友,你想学聪聪,做一个小小发明家吗?(出示课题。)
二、从图入手,分组交流
1.小朋友都想做发明家吧?那我们现在就仔细看图,然后说说聪聪面对坏弃的雨伞想了些什么,又是怎么做的。
2.学生谈话,重点说聪聪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要求学生专心听,学会评价别人的发言,注意先说优点,再提建议。
3.分组讨论:图上的东西能变成什么?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画的方法展示。
4.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请学生上台说,说完后互相评一评。
5.作品现场答疑。其他同学对台上同学的发言提问质疑,注意礼貌用语。
三、说说身边的发明
小组交流:
1.说说你知道的小发明。
2.结合科技、劳动等手工制作课谈身边的发明。
四、教师总结
教师: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 同学们,创造发明并不难,生活中处处有创造,只要你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会动脑筋,就能创造奇迹,就会成为发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