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80年代我们儿时玩的那些游戏

80年代我们儿时玩的那些游戏



第一篇:80年代我们儿时玩的那些游戏

跳皮筋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那时候翻看女孩子的书包,总能从里面拎出由无数根橡皮筋结成的一根长长的皮筋来,而跳皮筋的花样也是一套套的,一般还都配着童谣,比如“小皮球,小小来,马莲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儿在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女孩们三五成群地蹦着跳着,在一根充满韧性和弹性的绳子上变换着无穷的花样。这种游戏的运动量较大,跳、蹦的动作很多,双臂也要顺势摆动,还要保持身体平衡。

跳房子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地上画着很多方格,有12格、6格等,然后用算盘珠儿串成一圈,算是跳房子的用具。将算盘珠儿扔在“房子”里,单脚站立,站进房子,单脚将算盘珠按顺序踢进指定格子。

丢沙包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找几块小碎布,缝成小口袋,中间装上细沙再封口,就是沙包了。玩的时候人越多越好,分成两组,一组站中间,一组分成两队分别站两边,朝中间这组人身上扔沙包。中间的人若被沙包打中算“死”,直到同伴能用手抓住“打手”扔过来的沙包,一个沙包换一条“人命”,下场者才能够“起死回生”。有点像棒球中“投手”和“捕手”之间的耍心眼,斗智斗勇。

挑棍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收集一大把冰棒棍,洗干净。玩的时候要席地而坐,把手中的冰棒棍在一定高度上撒下,然后一根一根取出,抽取的时候只能拿一根,碰到别的棍儿算输,轮到对方抽。抽出的归自己,最后看谁的棍多谁就赢。

老鹰捉小鸡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一个游离的人当“老鹰”,其他人排成一列,队首当“母鸡”,后面的人抓住前人的衣角,就是“小鸡”了。“老鹰”的目标是抓“小鸡”,“母鸡”要展开与“老鹰”斗智斗勇的搏斗,以保护身后的“小鸡”。捉住的“小鸡”就“死”了,要等下次游戏开始,才能再上场。这是一项奔跑强度较大的游戏,各种角色都要拼命跑,特别是“小鸡”要保持不“掉链子”,否则就处于完全无保护状态。一场游戏下来,尖叫不断,笑得脸上肌肉疼,跑得筋疲力尽,摔倒爬起来喘口气还接着玩。

打弹珠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玩者多为男孩。在地上摁1—5个小洞,然后从起点将玻璃球滚向指定洞内,以最先完成规定洞数者赢。弹球有不同材质,最高档的是玻璃的,中间有彩色图案,低档的是铁的,最低档的是泥巴搓的,玩法基本雷同。高手玩家的准头很好,能手拿玻璃球几米之外击中地下的另一只玻璃球,甚至可以十米外一球进洞。

抓石子儿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到河边挑选指头大小的石子儿(白色晶莹剔透的那种最好),一共5粒(也可做成小的沙包)大小相当,谁有这么一副石子儿,够叫小伙伴们羡慕的。如果没有的话,就用瓦片蘸水来磨。那时候真有闲功夫啊,居然能把大大小小形状不一的碎瓦片儿磨成齐齐整整的圆形。两人席地而坐,玩时抛起一个石子,按规定抓取地上剩下的,先一次一个,再一次两个.....8

拍画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有些地方称“拍纸包”、“拍元宝”、“拍三角”等等,但玩法是一样的,就是用纸折成厚薄不同的正方形或三角形纸包,扔一个在地上,另一个人也拿出自己的一个用力拍下去,靠产生的风或适当的角度把地上的铲翻个面,对方的这张就归你了,否则你的就归对方了。这个游戏当年时常会在课间休息和中午的课桌上、地上演绎得人仰马翻,狼烟四起。

攻城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需要一块较大的场地,一种玩伴需6人以上,另一种仅限8人玩。把人分成数量相等的两组,在地上划好“城”,一方攻,一方守。守城方只能在划好的通道里行动,进攻方必须一层层通过这些“要塞”,防守方可以用手、身体去接触进攻方,只要摸到身体,对方就“死”了出局,防守方踩线也要出局。最终只要有人胜利到达终点,游戏就结束。

10

摸瞎子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在一个限定的空间,如教室、家里或地上画个圈,用红领巾把一个人双眼蒙上,去捉其他人,被捉住的人就要当“瞎子”。当“瞎子”的人,还要充分用耳朵来判断,练习听力以及在黑暗中的行动能力。

11

跳山羊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在奥运会体操项目里那叫“跳马”,孩子们叫“跳山羊”,当年普及率极高,几乎全中国的孩子都是高手。一个人当“山羊”,其他人助跑一段后,撑住“山羊”的背或双肩,双腿分开从“山羊”头上越过。“山羊”会越长越高,先是手撑脚背或小腿,然后手撑膝盖,再站直。

12

木头人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限制在一个空间内,比画个大圆圈,或在教室里,一个人追,其他人跑,就在快被追到的紧急关头,马上喊出“木头”,然后就变成了“木头人”静止不动,必须有其他被追者摸一下,“木头人”才被解救恢复自由。如果被人追到,来不及喊“木头”,那就换你追其他人了。

13

斗鸡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不需要任何运动器具,把一条腿抬起来,放到另一条大腿上,用手抱着抬起的脚,单腿在地上蹦。玩的时候大家都用抬起的那条腿膝盖来攻击别人,可以进行单挑独斗,也可以进行集体项目,以脚落地为输。

14

吹泡泡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把妈妈洗衣用的肥皂头用水化开,浓浓的,用小瓶装着,用细铁丝做个小圈,或用细竹杆或芦苇杆蘸着肥皂水吹泡泡,最喜欢站在楼上或高高的地方吹,比着看谁吹得大,肥皂泡在太阳下反射出童年的颜色,五光十色。

15

滚铁环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用铁丝做一个圈,然后再做一个长柄的铁钩子,推着这个铁丝圈滚着走。铁钩子也可以换成一根竹棍或别的,只要能推着铁圈滚就行。大家排在操场上,看谁滚得快滚得远。16

抽陀螺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选一根粗细适中的木棍,把木棍截成8~10厘米长,用刀把木棍一段削成锥形,整个锥体要对称、光滑,陀螺就做成了。再用布绳做一条鞭子,用布绳缠绕陀螺,突然拉动,陀螺就在地上飞速转动,为了保持陀螺继续转动,要不断用鞭子抽打。大伙一起玩时,各自把自己的陀螺拿出来,两人一组用自己的陀螺碰撞对方的陀螺,撞倒为失败。

17

弹弓

怀旧指数:★★★★ 生命力:★ 运动指数:★★★★

怀旧玩法:对男孩子来说,弹弓的魅力是无与伦比的,就好比布娃娃属于女孩子一样。无论农村还是城里,只要是男孩子,大概没有没玩过弹弓的。弹弓这种东西应该算耐用消费品,更新换代并非因为玩坏了,而是因为被没收了。家长没收过、教师没收过、街道大妈组成的侦缉队也没收过,还被比自己更大的孩子抢走过。可以说,每把弹弓都有挨批、挨揍的血泪史,也有打碎过人家玻璃、打死人家鸽子、老母鸡等“犯罪史”。每次疼痛好了后,总能迅速自制一把新的,继续玩。

18.丢手绢。“丢 丢 丢手绢,轻轻的放在小朋友的面前,大家不要告诉他”。一首小时候做游戏的儿歌,现在回味起来都会让我们心头一暖。丢手绢估计没有人没玩过,蹲在地上,笑着看着小朋友在围着圈跑,那时的我们笑的那么肆无忌惮,那么纯真自然。19.叠飞机。这个可就。。。飞机的种类很多,每个人的叠法有时候也不一样,但是我们小时候还是要比一比谁的飞机飞得高飞得远。记得那时候,不是夸张,操场已经成了“飞机场”。

第二篇:我们的年代(最终版)

我们这个年代,是最幸福的一代,也是最可悲的一代。

——题记以前曾看过血色浪漫,那时候的年纪还太小,只是走马观花似的看个热闹,这两天,站在一个同龄人的角度重新看这部电视剧,感触颇深。看着这部电视剧,产生了一种很强的失落感,心里空空荡荡,不想说话,甚至有些后悔没有生在那个年代。辗转难眠,心中似乎有种隐藏着的东西被深深触动了,那是一种对自身命运的审视。

他们那个年代,大多是军人家庭出身,经历了文化大革命。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观念根深蒂固,学业基本上都荒废。参军入伍时他们当时大部分人的梦想,那些家庭背景好的,基本上都去当兵,而家庭背景不好的,大多都响应号召去那些贫困的山沟里插队。正如同钟跃民插队前在火车上说的:“大丈夫横行天下,这才刚有点意思,好玩的事还没开始呢。”他们,都经历过各种各样的苦难,在不同的熔炉里锻炼过,漫漫人生三苦三乐,而他们一路坎坷崎岖,都走过了。正如独白说的那样,如果把时代比作炼钢的话,他们这代人,应该是特种钢。

我们是幸福的,在这个年代里,然而可悲的是,这正是我们这个年代的悲哀,正是因为这样幸福,我们失去的更多,很多未知的磨难和体验,还未产生便已经消失殆尽。有人说,90后是垮掉的一代。得来的是我们疯狂的反击和谩骂,然而我们却从来没有反省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言论。我们的命运早已注定,从我们生下来开始,因为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太过幸福。没有经历过节粮度荒,没有参军,没有插队,没有信仰,90后是忙碌的,忙着上网,忙着游戏,忙着恋爱,忙着快活。

因为幸福,所以我们自私,习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父母的照顾在我们眼里变成了理所当然,偶尔别人一两件帮助别人的好事在我们眼里变成做作;因为幸福,所以我们单调,在那要在明亮的教室里接受着各种各样的知识教育,然后为了那些不知所谓的分数拼命;因为幸福,所以我们迷茫,在花花绿绿的游戏里寻找着短暂的快乐和刺激;因为幸福,所以我们自大,从来不愿意接受任何反对批评我们的看法和意见;因为幸福,所以我们脆弱,不敢面对一点压力和挫折,稍有苦难,便轻生崩溃;因为幸福,所以我们软弱,没有责任感,不敢担当,稍有事情便推托给他人。

他们那个年代,学业基本上都荒废,而我们,接受着各种各样的知识教育。在小学向往初中,初中向往高中,高中向往大学,为什么小学的时候无比盼望中学,曾经以为中学会更快乐,中学的时候无比盼望大学,曾经以为大学会更快乐。而到了大学,本以为总算是解放了,谁知却更加迷茫,离快乐越走越远。我们没有梦想,没有信仰,不知道未来该干些什么,只能在人流如潮般的学校里谈着恋爱,偶尔翻翻电脑上的专业就业情况,然后继续游戏。在这个物质文明和科技都高度发达的年代,我们却失去了最基本的东西,快乐。倘若问我们什么是快乐,我想绝不会有满意的回答。上网,游戏,恋爱,工作,什么是快乐?我不知道,我想我们之中的大多数人都不知道。

我喜欢那句话:人这一辈子,不应该老是一种生活方式。然而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却早已注定。所以很多时候,我想像他们一样插队,从军,过一些与众不同的生活。我喜欢简单的生活,我想一个人出去旅行,没有目的,没有终点,就不停地走,经过沙漠,经过荒原,经过高山,经过大海,经过那些渺无人烟的丛林与原野。远离城市与喧嚣,白天前行,夜晚在满天星斗下宿营。我有一个梦想,有朝一日我可以生活在一片充满生机的原野,那里人迹罕至,有着无边无际的草原和丛林,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它们是我的朋友,我在这一方天地里,与狮虎同眠,和鸟兽共生,毫无牵绊,自由自在。

我们这个年代,最幸福的一代,最可悲的一代。得到了很多,失去的,更多。

第三篇:那个年代,我们都很单纯

那些年,那个宿舍,属于我们的故事

我叫刘雪婧,是宿舍的大姐大

不多说了吧,虽然

当然这个是与年龄挂钩的,标准的80后。对于我就俺可是个好女孩,不过像我有那么多优点的人,要是真说起来,那要说到什么时候呢!把表现的机会留给她们吧!

她,郑玉华。我们宿舍的小美女,绰号小90,当然像这么伟大又好听的绰号,绝对是跟我有关系的。怎么说呢,年龄对她来说,好像也就是衬托而已了吧!因为从她的身上,我真的找不到,90后应该有的个性与非主流。相反在她身上,我看到的是

责任,这个年龄应该具备的...很多,很多....她都没有。这个丫头,挺坚强的,有 的时候,挺让人心疼的,不过有的时候,也蛮好欺负的。

我有的时候都在怀疑她,是不是在山洞长大的。她的文化水平,怎么说呢,不是那么那么的高呗!很多话,她好像都理解不透一样,所以我特别喜欢逗逗她,在她面前,我就是那个传说中的才女,哈哈...还有她,朱海燕。名字貌似很平常.....但是她本人却直接晋级成为我们宿舍重点关注的对象了。哈哈...怎么说呢!这女人,比较聪明,各种羡慕,各种妒忌呢!这女人,不用上课,就可以考试拿到奖学金,真是让我....不知道用啥词语可以形容了,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太聪明了。在这个女人的身上发生了一件类似电视剧一样的故事,她...这女人,很小的时候被绑架过....骇人所闻(⊙o⊙)?呢!或许因为这件事导致了,这女人对什么事情都能看开,对她来说:那都不叫事。所以,发胖对于这女人来说,那绝对不是什么偶然,哈哈,绝对的心宽体胖....暖暖的心情嘛!(*^__^*)嘻嘻……

针对这女人,后期我们比较关注她的减肥措施的实施,以及实施的结果。所以,女人,你要加油,加油,在加油O(∩_∩)O哈哈~

李祥云。怎么样,这名字,够吉祥吧!貌似长的没有,90后的幼稚模样,相反却有女人的味道,但她确是91年的...曾经,我拿她当我的恋爱秘笈和法宝。大概是因为她的经验吧,也或许是因为她经常给我们上一些情感课,总之她说的头头是道....突然想起来了一件事,这女人的爱哭鼻子,我都怀疑她的眼里好像是准备好的,说哭就哭,说没就没...在她的身上,我算是知道什么叫女人了,哭,笑,撒娇,野蛮,心软...诸多形容女人的词语,我觉得都应该可以用上。

王娟,自称为:外貌协会的...她不是特别爱笑,即便是笑话,你也不会听到她嚎嚎大笑。对于她不欣赏的,看不惯的,她总是一脸严肃的用她的经验,警示你。我记得她的脾气不是一般的臭,可现在好像在她身上全都隐身一样的藏起来了,我不知道那叫不叫成熟。我们曾经是同学,是哥们,大概是因为毕业后的走过的路太多,太多的不一样吧!我只知道她很现实了....现实的有些让人理解不了,现实的让人觉得其实那是必须的。

疯狂的睡觉,疯狂的大吼大叫,疯狂的唱歌,疯狂的狂笑,疯狂的得瑟起来没完没了....这就是我们的宿舍,有着疯子一样的生活,有着疯子一样的乐观,有着疯子一样的疯。90,80的聚拢,学生,社会的对比....不过,我们讨论最多的话题是:爱情。我们总喜欢,拿出某个人男朋友,讨论...然后对于表现不合格的,我们会代表广大女性同胞严厉批判....女人嘛,何苦为难女人!也或许这个年龄,这个时期,我们好像总是与这个话题,脱不开干系吧!对于爱情,每个人都有自己释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期待....每当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总是有纠结的,总是有羡慕的,总是有开心的,总是有妒忌的。

那些年,那个宿舍,那个我们,十年之后,我们都是孩子她妈妈啦!哈哈,所以让我们就这样疯疯癫癫的走下去,去追逐自己的事业,爱情吧!

我坚信,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我的未来不是梦

第四篇:儿时

儿时,我们可以自由自在的去游泳,去春游,去野外玩耍......在十年前,还可以带着学生去野外野炊......可是这些年来,我们的这些活动已经成为了回忆。我们的学生现在真正的成为了笼子里的鸟了,怎么能去承受风雨?

第五篇:群氓的年代,我们拿什么救赎

看完电影很长时间,我不敢动笔写下任何文字,我甚至不愿意谈论这部电影。它仿佛一把手术刀,割开了现实光鲜的肌肤,让我看到了生活真实的内核。电影中叙述的那种黑暗离我们如此之近,它巨大的黑暗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我们自己的内心。没有一部电影,能让我长时间对自己的内心产生审视。整个观影的过程,是如此痛苦又如此无奈。

甚至我们再观影的过程中,对村民们的做法产生理解或者同情,其实我也知道那是我内心的“盲”在作怪,我们自己曾经就是其中的村民,我们同情他们,其实是在同情我们自己。

“盲”,就是看不见。无法找到一个比“盲”更好的字,来形容人内心深处的黑暗和无知。在整部电影里,“盲”无处不在,扎根在每个人内心深处。

很多电影杂志的影评家对这部电影的叙述手法和故事技巧进行批评,故事不跌宕起伏,平铺直叙;从《盲井》到《盲山》李杨没有任何实质进步等等。我们才发现,思考和正视内心的黑暗仍然如此缺乏。

相比《盲井》而言,《盲山》直指向人内心的黑暗,直至群体的黑暗和无知。《盲井》讲述的是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人内心的扭曲。但在《盲井》里,我们仍然看到了爱,在电影的结尾我们仍然为残存的良知而感动。而《盲山》则指向人内心深处的黑暗,群体的黑暗,即集体无意识,集体道德的崩溃。我们几乎看不见任何希望,深深地绝望抓住了每一个人。

故事的内容及其简单,就是一个女大学生被拐骗到穷山僻壤,给一个老光棍作媳妇,而大学生屡次出逃无望的故事。

李杨几乎用新闻纪实的手法,完成了整部电影的拍摄。没有华丽的镜头,没有跌宕起伏的噱头,只有赤裸裸的真实。

很小的时候,我们村的好几个妇女被自己的亲友拐骗到河南卖掉。好几家因为卖人发家致富,很多人都知道他们发家的历程,没有人揭示出来,人在没有伤害在自己利益的时候,都无一例外地选择成为观望者,这是不是另外一种意义的“盲”?

李杨所讲的“盲”成为我们文化一种巨大的惯性,深深扎根在我们每个人的血液里。自鲁迅先生之后,我们的知识分子很少真正审视自己的内心的“盲”,我们才眼睁睁成为“看客”,即群氓。

白雪梅向每个人求救,村主任说:“你说你是骗来的,咋证明呢?”乱收税的税务员对着喊“救命”白雪梅对黄德贵说:“媳妇要拾掇,就像收税,要上硬的。”当白雪梅把希望转向村里最有文化的黄德诚时,黄德诚去只想占有白雪梅的身体。在通往县城的公路上,因为三块钱而被司机拒载,被生生抓了回去。在用自己的身体换得了40元钱之后,白雪梅开始了第二次出逃,在长途车站,大家眼睁睁看着白雪梅被第二次抓回村里,那么多的人充当了看客。一封封求救的信被邮递员返回到黄德贵手中。没有希望,只有绝望。

李杨把希望放在了一个孩子身上,而我们同样知道这种希望是多么的渺茫。当警车抵达,村民们竟然全体出动,拦住警车。电影原来的结尾,是警车最终没有来,而愤怒的白雪梅杀死了黄德贵。影院版的结尾,是晚上警察偷偷把白雪梅救走,而很多被拐的妇女,因为孩子的原因选择了留下。

在整部电影里,弥漫着深深的绝望。影片的绝望时层层展开的。

大学生被骗,是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讽喻;一个大学生被社会骗子轻易地卖掉,主要原因是因为她相信拐骗她的人。她的信任最终被被人欺骗,导演完成了自己的第一层批判,当信任成为被别人利用的砝码的时候,从某种程度我们窥见了我们社会道德体系的崩塌。

村支书,税务员都知道拐骗的事实,但是这群人最终为了自己的利益袖手旁观,这些国家底层执法者的无作为,颠覆了我们对权力的想象,对政府的失望完成了李杨的第二层批判。

黄德诚,这个介绍自己名字说“道德的德,诚信的诚”,谁也没有想到他在乎的只是白雪梅的身体,这个在课堂上讲着《孔子拜师》的人,是一个可耻的伪善者,当他占有了白雪梅的身体,便离开了村里。我们对文化感到了绝望,李杨通过这个满口仁义的人完成了对我们文化的批判。

最后导演表达的是对司法的绝望。在现代体制中,律法是人的最后一重保障,而这重保障也让我们感到无力。无论哪一种结尾,群氓的力量都是巨大的,司法都无能为力。

自始至终,导演让我们的希望层层破灭,到最后,我们忍不住问一个问题,在这个群氓的时代,我们靠什么得救?我想起07年在矿难中靠自救逃生的孟氏兄弟,这个时代,我们除了自救,把希望寄居在别人的头上,显得多么荒谬。李杨一次次戳破了我们的梦想,同时戳破了我们“人性本善”的乌托邦。

在《盲山》中,那一张张农民的脸是我们标准的中华民族的脸孔,在很多的文献里,他是诚实善良的符号。在很多的文学作品和电影中,最后那张脸就是救赎。这一次,我们失望了,那一张张最中国的脸,戳破我们关于人性的乌托邦。

电影中那个老父亲和老母亲把买来的白雪梅按在床上,让黄德贵强奸,嘴里甚至说着“女子啊,我们也没有办法,女人都得有这一回”。在事后,老妈妈还给白雪梅作了一碗鸡蛋面。我们很难说清,这些具有最中国的底层民众,是否善良或者恶。

电影叙述了一个希望重重破灭的过程,而最终这一切指向了人的内心黑暗。群氓的年代,我们拿什么救赎?

看完《盲山》之后,我接着看完了米哈尔科夫执导的《12怒汉》,这部电影恰恰解决了在群氓的时代,我们该怎么办的问题。在《12怒汉》中,爱得到最大程度的弘扬,爱最后让这个车臣男孩获得救赎。电影结束的时候,黑色屏幕上写着:“律法是一个开始,但当那更高的,慈爱的律法被抛弃之后,我们要怎么办?”这句话,也许值得所有人沉思。

剩余 62% 未读展开阅读全文 ∨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