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经典与流行 作文(合集5篇)

经典与流行 作文(合集5篇)



第一篇:经典与流行 作文

经典与流行 作文 美丽的流行,永恒的经典

这是一个浮躁却美丽的年代,我们哼着光良的歌在海边大声许愿,我们手牵着手在草地上大叫“可以陪你这样活着真好”,流行音乐、电视剧、小说正以铺天盖地之势将我们紧紧包裹住,偶尔生出一丝迷乱,偶尔有些彷徨,但这并不影响对于真善美的认知。不可否认,这是一个流行文化与经典同行的年代,当流行的美成为一种时尚,他并没有悍(撼)动经典的地位,反而可能孕育出新的经典。

人们通常用时间来考量经典与流行文化的差别,因为只有时间才能公正地审视出任何一种文化所存在的价值和内涵,那些最丰盛的精神食粮并(虽)保存了下来,但那并不意味着那些被舍弃的都是文化垃圾。对生活的真实反映是文化的功能,真即是美,美不离真。从这个意义上讲,流行的文化是一种美,它是一种更加大众化、平民化的美。

我们是同时读着经典与流行成长起来的一代。我们在金庸的作品中寻找江湖义气、侠骨柔情,同时我们在李白和杜甫(身)上体味古人真实的豪迈或者沉郁;我们哼着《同桌的你》来纪念自己初长成的喜悦,祭奠我们终会逝去的青葱岁月,同时我们也学习吟听莫扎特《小夜曲》的安宁和贝多芬《命运》中的悲怆。流行与经典有时候是两个范畴的东西,偶尔的交集却不会因此而相互抵触、相互磨灭。我们不必因为文化的普及而焦虑经典的丧失,文化的概念的外延更加宽泛,却也是我们现代人善于吸收的一种气度。

活在当下的我们并没有被赋予权利标榜刚刚诞生不久的东西为经典,所以它们以流行的形式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但它们仍然是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或许一百年后,当人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其中的一部分会被确立为这个时代某种物象的象征,并成为经典。因为这个时代有一些纸醉金迷,所以意识流成为现代文学的一个常见表现手法,当言语不再能表达文化人的内心焦灼时,有些杂乱不着边际的搭配实际正是他们心中的呐喊。文化人正寻求着更多更新的突破口作为他们思想情感传递的媒介。于是,形式越来越多、越来越杂,但杂而不乱、杂却大同,任何真正可以被称之为文化作品的事物都蕴含着对现实深深的思索,流行诞生于此,经典也从这里孕育。的确,由于大量新鲜事物的涌入,其中确实也存在文化的垃圾,对此我们更多的是需要一些宽容。因为经典与流行更多的是带给我们的美的享受,他们的时间范畴不同,导致他们的价值取向不同,但他们都曾经伴随我们体验成长的喜悦与悲苦。还是多一些祝福吧,希望郭敬明的作品更加成熟,留给人们更多的思考,希望现在的流行音乐少一些靡靡之音。有人说李斯特的音乐曾经只是被当作那个时代情歌哼唱,那么说不定哪一天New Age的曲风也可以成为音乐史上的绚烂一笔。

流行美丽,经典依然永恒…… 一般般了,多给点分吧。

人民日报:经典与流行

仲言

翻开中国艺术史,从诗经、楚辞到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从京剧、昆曲,到仍然散落于民间的各种艺术表演形式,无数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创作出许多深为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这些作品被载入文艺史册,成为记录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这些传世名作,忠实地记录了每个时代的呼唤和要求,或者为时代变革而呐喊,或者为社会进步而欣慰,或者为搏击激流的勇士喝彩,或者为人民的疾苦振臂高呼,或者为人间真情而讴歌,或者对腐败现象进行无情的鞭挞。从表现男女素朴爱情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到情致飘渺的《九歌》;从典美博奥、汪洋捭阖的先秦散文,到清俊慷慨的建安风骨;从新制迭出的盛唐气象到挥洒自如的宋明小品;从张扬俗趣的勾栏曲家,到流光溢彩的清代词坛;从被誉为叙事高峰的古代小说四大名著,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当代文艺界……在这长长的由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串联起来的名录中,我们仿佛触摸到中国文艺发展的脉络。经典作品,因其宏大的教益意义与隽永的艺术魅力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受众的检验,连同它们的著作者的名字,世代相传,是流传于人民群众口碑上的典范之作,是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赓续绵延的强大精神源泉,也是中国人民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浑茫厚重的精神动力。

然而,时下文艺界却有一股不正当的风气,即解构经典,戏说历史,制造流行。假新历史主义、解构主义、接受美学之名,一些人对经典名著未曾浏览、对西方文艺思潮未加咀嚼,就仓促地举起批判和摧毁的斧头。在这里,白天鹅变成了丑小鸭,流氓变成了时代的弄潮儿,佳篇名句被改成打油诗,宫闱秘事、野史流言俨然成为正史,深为人们喜爱的经典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变得陌生了,扭曲了,历史事实被偷梁换柱、移花接木,一时间八方风起:玩弄历史的“戏说风”、粉饰现实的“豪华风”、寻求刺激的“打杀风”、篡改名著的“解构风”、煽情滥情的“言情风”、崇尚金钱的“拜金风”等等泛滥成灾,有些经典作品甚至被改编得面目全非,令人哭笑不得,曹禺《雷雨》中的繁漪和周萍怀孕流产租屋另筑爱巢,老舍的《我这一辈子》中一个巡警的一辈子变成了三个巡警的一辈子,白毛女成了出卖色情的“街边女郎”,阿Q更是荒唐透顶,与吴妈谈起了恋爱……

这是一股不正常的风气,归根结底,这股风气的产生是与某些文艺工作者急功近利、哗众取宠的创作态度分不开的,他们盲目重经济效益,轻社会责任;重技艺,轻品行;重娱乐,轻教益;重野史,轻正史;重改编,轻创作;一些作家、词曲作者、影视编导缺乏基本的文化素养和历史常识,对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传统妄自菲薄,对经典作品中所反映的时代精神不感兴趣,对历史史实所知甚少,对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无动于衷,对渴求艺术甘霖的广大基层观众缺乏激情,而是热衷于表现自我,迎合低级趣味,盲目崇拜西方各种文艺思潮,追求商业炒作和市场卖点,心浮气躁,把艺术创作和名著改编当成了摇钱树,完全背离了文艺创作的宗旨。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文艺工作者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世代相传的文艺经典的意义和价值更是不可估量的。中华民族泱泱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脉络,不仅体现在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更体现在记录和传承文明的众多优秀文艺作品中,健康进步、昂扬向上的精品佳作在振奋民族精神、坚定民族志向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被篡改的历史、被荼毒的经典无疑会对广大受众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

参与流行、推崇时尚本身无可厚非,但如果以打倒先贤、菲薄传统、颠覆经典的手法将自己包装为流行英雄,就不得不令人深长思之。一名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追求艺术的最高境界,更应该追求人格的自我完善,心无旁骛,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抵得住诱惑。我们今天的时代,是需要伟大艺术家和优秀艺术作品的时代,也是能够产生伟大艺术家和优秀文艺作品的时代,从《走进新时代》在群众中的深情传唱,到《长征》的高收视率,一次又一次证明了这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经典文艺作品中,我们看不到移花接木的痕迹,找不到无病呻吟的章节,挑不出哗众取宠的败笔,那种动人心魄的生机与力量是它们持久生长的根。

流行可以炒作,时尚可以炒作,然而唯有经典是制造不出来的,也是歪曲不了的。经典是时代潮汐留在岁月的沙滩上的痕迹,是刻在广大人民群众心中的丰碑。试图以解构经典制造流行的短视行为,是改变不了经典的宏大景观与历史意义的,它们终将被时代的潮水所吞没。

第二篇:关于流行作文300字

关于流行作文300字3篇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流行作文300字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流行作文300字 篇1

这几天班里刮起了一阵魔方风,一下课同学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哗哗”地转魔方声。

这狂热的魔方风是由我的后桌引起的,他最开始买了个二阶魔方,渐渐地,同学们也纷纷买魔方,三五成群地在教室里比划。

要说同学怎么比魔方,只能用二个字来形容——狂热,有人不仅买了二、三阶魔方,还买了五阶特难魔方,常常是口袋里塞满了魔方,走路玩,上课玩,下课玩,吃饭也玩(一手吃饭,一手玩),老师也不止一次地抓到上课玩,吃饭玩的同学,说他们玩魔方,还不如说是炫魔方。如果拼好了魔方,这位同学就高昂起头举起魔方高傲地说:“怎么样,我拼好了!”别人没拼好,他一把夺过魔方说:“这么简单都不会,还是我来吧!”他们还作弊,把已还原的魔方按记好的套路打乱,然后再按照记忆转回来,班里也就四五个人在真正地练魔方。

当然,老师也不止一次警告同学们:“不许在课堂和吃饭时玩魔方。”可同学们却学会了见缝插针,上课老师低头改作业时掏出来弄弄,老师在黑板上也写字时,拿出来转转。

这次狂热的“魔方风“还要继续持续下去,估计直到下次魔方比赛结束为止。

流行作文300字 篇2

什么东南风、西北风大家可能都听说过,可是班级流行风你听过吗?

自打我从一年级到现在,班级流行风就没停过,今天,我们班又以吃棒棒糖为时尚。

现一开始的时候只是有几个女生吃棒棒糖,而后,又有几个女生加入了这个行列,她们一下课就把棒棒糖拿出来含在嘴里,许多同学见老师也不管,就纷纷吃棒棒糖,一吃,嘿!味道还真不错哩!书包里就天天装着棒棒糖,还有的'同学吃完饭以后就在嘴里含一根,别的同学看见了也纷纷效仿。

就这样,从只有几个同学吃棒棒糖,到了全班有三分之二的同学都在吃,棒棒糖就一点一点的在我们班里流行了起来。从只吃巧克力味儿的,到现在吃的糖五花八门,中间仅仅隔了两三天的时间,可见棒棒糖多么受大家欢迎呵!

这只是女生们在吃,渐渐的,男生们也流行起了吃棒棒糖,一下课,大家嘴里就都叼着一根糖,不仅是如此,每个人脸上都是笑眯眯的,仿佛很满足的样子,大概是被棒棒糖的香甜感动了吧!

在生活中的风听过,可是班级流行风却是不间断的,不知明年又会刮起什么流行风!

流行作文300字 篇3

最近我们班又刮起一阵搓橡皮屑的流行风。不单男生玩得入迷,连女生也被带入游戏中无法自拔。

瞧,又有一堆人加入了"搓橡皮屑"的队伍中,只见他们拿出一块崭新的橡皮在桌子上使出吃奶的劲头擦呀,磨呀,直到崭新的橡皮被搓成一条条橡皮屑,再把橡皮屑小心翼翼地堆在一起,然后轻轻地搓成一个小球,这时,千万别使劲,力气要轻柔,不然就会前功尽弃了。最后比比谁的橡皮球搓的最大谁就是"橡皮屑王"会得到大家的认可。有时,大家还会把另一块橡皮的正中央戳出一个大大的洞用来存放平时好不容易攒起来的橡皮屑,谁能保存的越多,谁就是"攒橡皮屑大王"。有的同学为了让橡皮屑保存的更完好,还会放进免洗洗手液里泡个澡,这样更好地固定形成更坚硬的橡皮球了。引得同学们羡慕不已。

同学们不分时间地玩儿,上课偷偷玩,下课争分夺秒地玩,吃饭也玩得不亦乐乎,连写作业也不放过。真希望这阵流行风快点过去,影响学习可不好。

第三篇:流行与经典资料辩论会资料

没有流行文化,那么就等于断了经典文化的后源由流行到经典的例子也很多

1.今天我方的观点是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众所周知,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变化的事物,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团体体现自身价值观,处世态度的外在表现。文化作品则是指体现某种文化的表现形式。流行文化,则是指体现当代人对于文化的追求,是一种现在时的文化,是现在人们在创造变化的文化。而经典文化,则是指过去文化中精髓的一部分流传下来的文化,但是并不是当代人所创造的文化。价值,是指一种内在的活力和影响力。所以我方认为流行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这里面的大于不是一种单纯时间上长久的比较或者说是生命力的长久,而更应该是从哪种文化更能体现和表达当代人的思想需求方面来看。

流行的是现代的,因为其符合时代特征,适应历史前进的步伐,所以才配称为“流行”。流行代表了对现状的创新,能激发人们的思维,使人们与时代的发展保持一致的步伐。流行就如同是一杯白水,放在手边,饥渴难耐,抓起透明的水杯,清爽宜人。

厚古薄今,这大概是中国文化人的一个通病。而“默写周杰伦”的尝试,无疑是对厚古薄今思想的一次撞击。在某些人看来,“流行的”往往是“肤浅的”,持这种观点的人,过于轻视流行文化的营养价值,犯了一个“先入为主”的错误

事实上,假如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宋词“婉约派”代表作家之一柳永,岂非正在创作当时的“流行 歌曲”?然而,“杨柳岸、晓风残月”尽管脱胎于流行文化,却丝毫无损于它成为光耀千古的名句。与此同时,在唐诗宋词所处的大文化时代,类似于柳永这样的“流行文化作者”,最终成为中华文明的经典作家,人数何其多!

从古至今的诸多“流行文化作者”,曾经无数次掀起过“洛阳纸贵”的狂澜,深刻地宣示了流行文化的生命力。毫无疑问,正是每一个时代最为盛行的流行文化,在为那个时代提供最为新鲜的营养。我们的祖先尚且不愿永远生活在“关关雎鸠”之中,我们岂能固步自封于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

因此,对于流行文化采取一味排斥的态度,是缺乏挑战自我的勇气。我们作为生活在当下的“活着的人”,不仅能够创造出属于当下的流行文化,更能从中鉴别出属于未来的经典文化。就像先民曾经进行过“神农尝百草”,我们有责任发掘流行文化的营养,并把它们作为文化遗产流传给后人。

3、在人类文明进程中,流行文化一直贯穿始终。可以举例历朝历代的流行文化(网上搜),用排比句加强语气。

流行文化虽然不具有强烈的连续性,但其中蕴含的人性的表达,对人文社会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对人文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经典文化是过去某一段时期的象征,代表了过去,却无法代表现在。因为其没有经过现代文明的考验,只是贴上经典文化的标签并不代表对任何时代都适用。经典文化因其保守、陈旧,常常止步于固步自封,无法与时代同步。

经典文化经过了历史时间的洗礼和实践的检验,是糟泊已经去除的精华,就像千锤百炼的钢。流行文化还没有经过检验,有好的文化,也有不好的文化,就象刚开采的铁矿石。

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传统美德与文化的不朽之作,有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为人处世观、生命观。如《论语》《孟子》经典作品有励志作用,看后使人们振奋、坚强,有助于塑造我们健全的人格。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名人传》。

经典的就如同是一坛老酒,放在墙角,偶然想起,拍开尘封的泥封,沁人心脾。2.经典文化作品 是经过时间的冲刷所留下的宝贵的财富,流行文化又称通俗文化,良莠不齐。有时间的限制性,在一小段时期内还可能会有周期性,反复性。而经典是无法炮制,不可替代的当下社会、时代的宝贵产物,具有很强代表性,经得起时间的考验,长久以来为人们所喜爱,是人类精神文化的瑰宝。我们不应当盲目追随当下的流行文化而忽略那些经典作品的深刻内涵和闪光点,它们才是能带给我们启迪,反思的好作品 从流行文化的时效性,广泛性,娱乐性,消费性方面进行反驳。

只能大概的说说我的感觉,流行文化有点像“快餐”文化,兴极一时,不过很快就会更新换代,没有太大的影响。而经典文化,既然被称为经典,即使真的流失,那它的神韵也不会失去,它是可以影响一代又一代人的东西,所以说,经典文化大于流行文化 从长远来讲一定是经典文化作品的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1:首先可以从时间的阶段性来讲。2:从它们的所表现的社会效益来讲。3:属性方面的不同,主次分明。

4:流行与经典的含义概述。5:综合论述流行与经典对人类思想的影响。其实还有很多,你也应该有些,应该差不多了,希望对你有所帮 辩论;程序;1.正方一辩理论论,陈述其观点 2.反方一辩立论,陈述其观点 3.反方二辩驳论,驳斥对方观点 4.正方二辩驳论,驳斥对方观点 5.正方三辩辩提问反方一个问题,6.反方三辩 提问正方一个问题。

第四篇:寄生虫病的流行与防治

关键词:寄生虫病

寄生虫病能在一个地区流行,该地区必须具备完成寄生虫发育所需的各种条件,也就是存在寄生虫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此外,尚受生物因素、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当这三方面因素有利于寄生虫病传播时,在此地区才可有相当数量的人获得感染,而引起寄生虫病的流行。

一、寄生虫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一)传染源

人体寄生虫病的传染源是指有人体寄生虫寄生的人和动物,包括病人、带虫者和储蓄宿主(家畜,家养动物及野生动物)。作为传染源,其体内存在并可排出寄生虫生活史中的某个发育阶段,且能在外界或另一宿主体内继续发育。例如感染多种蠕虫的带虫者或患者从粪便排出蠕虫卵;溶组织阿米巴带虫者可排出包囊;虫卵或包囊在排出时即有感染性,或在适宜的外界环境中发育到感染阶段(感染期)。感染阶段是指寄生虫侵入宿主体内能继续发育或繁殖的发育阶段。

(二)传播途径

指寄生虫从传染源传播到易感宿主的过程。人体寄生虫常见的传播途径有下列几方面:

土壤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期存活于地面的土壤中。如蛔虫卵、鞭虫卵在粪便污染的土壤发育为感染性卵;钩虫和粪类圆线虫的虫卵在土壤发育为感染期幼虫。人体感染与接触土壤有关。

水多种寄生虫可通过淡水而达到人体。如水中可含有感染期的阿米巴与贾第虫包囊、猪带绦虫卵、某些感染性线虫卵、血吸虫尾蚴和布氏姜片虫囊蚴等。

食物主要是蔬菜与鱼肉等食品。由于广大农村用新鲜粪便施肥,使蔬菜常成为寄生虫传播的主要途径。如感染性蛔虫卵、鞭虫卵、猪带绦虫卵和钩虫的感染期幼虫,以及原有包囊等,皆可以由食用未洗净或未煮熟的蔬菜而传播,旋毛虫、猪带绦虫可以通过吃生的或未煮熟的猪肉而传播。某些淡水鱼类可传播华支睾吸虫等。

节肢动物传播媒介,很多医学节肢动物可作为多种寄生虫的传播媒介。如蚊为疟原虫、丝虫,白蛉为利什曼原虫,蚤为膜壳绦虫的传播媒介。

人体直接传播人和人的直接接触可以直接传播某些寄生虫。如阴道滴虫可由于性交而传播,疥螨由于直接接触患者皮肤而传播。

人体寄生虫的感染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经口感染多种寄生虫的感染期可以通过食物、饮水、污染的手指、玩具或其他媒介经口进入人体,这是最常见的感染方式。如蛔虫、鞭虫、蛲虫、华支睾吸虫、猪囊尾蚴等。

经皮肤感染有的寄生虫是其感染期主动地经皮肤侵入人体,如土壤中的钩虫丝状蚴、水中的血吸虫尾蚴以及疥螨、蠕形螨等直接侵入皮肤。有的寄生虫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媒介的刺叮经皮肤进入人体。如蚊传播疟原虫、丝虫、白蛉传播利什曼原虫。

自身感染有的寄生虫可以在宿主体内引起自体内重复感染,如短膜壳绦虫的虫卵可在小肠内孵出六钩蚴,幼虫可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在小肠内寄生的猪带绦虫,其脱落的孕节由于呕吐而逆流至胃内被消化,虫卵由胃到达小肠后,孵出六钩蚴,钻入肠壁随血循环到达身体各部位,引起囊尾蚴的自身感染。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