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悲歌行》[五篇范文]

《悲歌行》[五篇范文]



第一篇:《悲歌行》

《悲歌行》

篇一:古句积累

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卫风·采葛》)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

3.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7.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8.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楚·屈原《九歌·国殇》)

9.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战国楚·屈原《离骚》)

10.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战国楚·屈原《卜居》)

11.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战国楚·屈原《渔夫》)

12.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战国楚·屈原《渔夫》)

13.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

14.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5.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战国楚·屈原《九章·涉江》)

16.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战国楚·燕策三》)

17.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8.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无名氏《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9.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汉·无名氏《十五从军征》)

2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21.桃生露井上,李树生桃旁。虫来啮桃根,李树代桃僵。(汉·乐府古辞《鸡鸣》)

2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古辞《悲歌行》)

23.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汉·乐府古辞《西门行》)

24.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古辞《古艳歌》)

2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汉·乐府古辞《古诗为焦仲卿

妻作》)

26.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史记·高祖本纪》)

27.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

羽本纪》)

2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魏·曹操《步出夏门行·龟虽寿》

29.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三国魏·曹操《步

出夏门行》)

30.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

康……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魏·曹操《短歌行》)

31.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三国魏·曹丕《燕歌行》)

32.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魏·曹植《杂诗六首》)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魏·曹操《白马篇》)

34.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俗 作“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魏·曹植《七步诗》)

3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北魏·郦道元《水经注》)

36.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返。(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37.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38.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晋·陶渊明《移居二首》)39.晨兴理荒秽,戴月荷锄归。(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40.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41.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4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晋·陶渊明《归园田居》)

4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陶渊明《饮酒二十首》)

44.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

45.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46.何意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晋·刘琨《重增卢湛》)

47.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

48.貂不足,狗尾续。(晋·杂歌谣辞《貂不足》)

49.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南朝宋·鲍照《代出自蓟北门

行》)

5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诗》)

51.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南朝陈·陈叔宝《戏赠沈后》)

5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民歌《敕勒歌》)

5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5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

55.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唐·杨炯《从军行》)

56.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57.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唐·王勃《滕王阁诗》)

58.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60.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唐·骆宾王《于易水送人一绝》)

61.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

信高洁,谁为表予心。(唐·骆宾王《在狱咏蝉》)

6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63.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唐·李白《行路难》)

64.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唐·李白《清

平乐》)

65.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唐·李白《关山月》)

66.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唐·李白《将进军》)

67.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68.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唐·李白《春

夜洛城闻笛》)

69.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70.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1.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

书叔云》)72.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唐·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7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唐·李白《秋浦歌》)

74.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唐·李白《把酒问天》

75.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黄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76.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77.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经离乱后赠江夏太守良宰》)

78.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李白《蜀道难》)

79.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唐·李白《送友人入蜀》)

80.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东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酒》)

81.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

庐山瀑布》)

8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

发白帝城》)

83.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唐·李白《秋登宣城谢脁北楼》)

84.燕山雪花大如席,纷纷吹落轩辕台。(唐·李白《北风行》)

85.众鸟高飞尽,孤云独自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唐·李白《独坐敬亭山》)

86.鲁臾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若堕烟雾。(唐·李白《嘲鲁儒》)

87.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88.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唐·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89.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90.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

万古愁。(唐·李白《将进酒》)

9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

独破受冻死亦足。(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9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怀舍弟》)

9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

相》)

9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梦李白二首》)

95.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唐·杜甫《梦李白二首》)

96.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

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唐·杜甫《春望》)

97.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唐·杜

甫《车兵行》)

98.炙手可热势绝伦,切莫近前丞相嗔。(唐·杜甫《丽人行》)

99.自来自去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唐·杜甫《江村》)

100.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唐·李白《客

中行》)篇二:明月

1、《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唐】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一、酒适消愁

李白诗歌中最大的寄托是消愁。由于社会现实残酷地粉碎了诗人大济天下苍生的雄心壮志,诗人在坎坷曲折中蹒跚而行,把酒当成了消愁的工具,在饮酒中打发日子,在饮酒中寄托自己的无奈与忧伤,“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刀断水水更流,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可见愁之深,愁之重。“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更可见一个憔悴行吟的诗人在无助地呻吟。“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何等孤独,何等寂寞,然而在这大孤独、大寂寞的后面又是又有何等的深悲巨痛。颠沛流离的生活,再加上其性格个性,让其喊出“穷愁千万端,美酒三百杯。愁多酒虽少,酒倾愁不来”的呼声。“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愁之深广如此,吓煞人!酒之效用如此也吓煞人。我们也可见诗人在理想破灭后的悲愤。特别其在贬夜郎后所写的诗中,更深沉地体现这类思绪。“暝投永华寺,宾散予独醉。愿结千江流,添成万行泪”。无边的惆怅,无限的空虚,在悲愤的诗人笔下显得动人心弦。“我欲弯弓向天射,惜其中道失归路”,落叶别树,飘零随风,客无所托,悲与此同,于是诗人只“感叹欲叹息,对酒还自倾”了。

二、酒寓行乐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李白在现实中四处碰壁后陷入了人生如梦虚无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思想中,把自己完全沉浸于酒里,以酒行乐,在酒中寻找那种落魄与寂寞。诗人是忧郁的,愤怒的,然而在诗中却处处呈现一种行乐的姿态。“琴奏龙门之绿相,玉壶美酒省若空,催弦拂柱与君饮,看朱成碧颜始红。胡姬貌如花,当垆笑春风。笑春风,舞罗衣,君今不醉将安归。”诗人在诗中反复的述说自己及时行乐的思想,这显然受道家

思想影响颇深。特别是其被放逐出长安,赐金奉还后,其“三杯通大道,一斗合自然,但得酒中趣,勿为醒者传(《月下独酌四首》)”的思想也就更加明显了。

“千金骏马换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车旁侧挂一壶酒,凤萧龙管行相催”。对淫乐生活的追求,不作丝毫掩藏,袒露胸臆,古今中外谁敢与君相提并论。其任情率真,大喊“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在字里行间充斥着一种颓废思想。然而我们应该全面去分析这种及时行乐思想的产生,源于诗人理想的破灭,在诗中诗人还写道:“山公醉酒时,酩酊高阳下。头上白接漓,倒著还骑马”,是逍遥,更多的是一种颓废的行乐思想。

在此时此刻,我们对诗人是否会产生一种厌恶思想呢?一般是不会的,诗人醉生梦死是有一定的社会原因的。如果我们的心能与诗人相通,在读诗人诗句时,只会产生深沉的叹息,心灵深处只会产生沉重的颤栗,“行乐”是“痛”啊!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好个“不知何处是他乡”,其实这不过是诗人以酒消愁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罢了。用现实的流行语说,即是“玩世不恭”。好可怜的“玩世不恭”,好可怜的诗人呦!“蟹螯即今夜,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不管世事如何,只知取酒寻欢作乐,大有“千杯通大道,一醉解千愁”味。“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翁醉似泥”,醉又何妨?诗人只要在酒中找到了真趣,只要在酒中找到了自己失去的东西,就够了。“富贵百年能几何,死生一度人皆有。孤猿坐啼坟上月,且须一尽杯中酒。”(《悲歌行》)这种对浮生逝去

太频的感叹,诗人笔下屡屡皆是,然而诗人真是从内心去寻欢作乐吗?不是,这只不过是对社会的一种消极反抗罢了,然而这种反抗有时是极有力的。

三、酒显豪放

“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在李白诗中,豪放情怀常注其间,虽然怀才不遇和人生如梦充斥其内心,但从其处世态度仍然是豪放的,仍然以一种乐观的笔触写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写出诗人在对待现实和理想产生的矛盾时以酒表达出自己百折不挠的追求。

“托交从剧孟,买醉入新丰。笑尽一杯酒,杀人入市中。”这种形象,是诗人最向往的豪侠形象,也是诗人笔下最豪放最自由的象征。

“弓催南山虎,手接太行柔,酒后竟风采,三杯弄宝刀。”这种游侠的英姿,正是诗人理想中的英雄豪杰,报效祖国,建功立业,将满腹韬略和武艺尽情展示,大济天下苍生,在这种豪迈的气势中体现了出来。

“骄矜自言不可有,侠士堂中养来久。好鞍好马乞与人,十千五千旋沽酒”。诗人已经等不及了,他在希望尽快得到朝廷的重用,“长风破浪会有时”,诗人的自信,使诗中处处都显示出豪放的气势。“脱吾帽,向君笑。饮君酒,为君吟。张良未逐赤松去,桥边黄石知我心。”(《扶风豪士歌》)何等洒脱,何等潇洒。然而,诗人却总是在碰壁,尽历沧桑后,对一切障碍的象征,都欲扫之为快,“划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又写道“今日竹村宴,我家贤侍郎。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正所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语)“言出天地外,诗出鬼神哀。”(皮日休语)。其在《醉后醉从甥高镇》诗中说:“马上相逢揖马鞭,客中相见客中怜,欲邀击筑悲歌饮,正值倾家无酒钱”写其惨状,然而在末尾又要将宝剑“换酒与君醉,醉归托宿吴专诸。”何等潇洒,何等狂放。即使在频遭丧乱,困顿流离中,其豪放之情仍未曾稍减,在这豪放、疏狂的后面,其愤怒、抑郁仍深深根植于诗人骨髓中。正如杜甫赠诗中写“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诗人在豪放的深处,实是对社会的一种失望与抗争。清汪琬就说:“先生本非狂,古之天人也”。要不,谪仙怎么又会醉生梦死,天天沉浸于酒缸之中呢?豪放飘逸是其诗风,酒是一剂催化剂,但这豪放飘逸的深处有何等让人心酸。

四、酒衬逍遥

“思对一壶酒,澹然万事闲”显示李白处世态度,“逍遥”,是其在失意后所表现出的旷达人生观。这其中,道家思想也就体现了出来。

“懒摇白羽扇,裸体青林中。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这当中隐逸出世的思想,看上去是逍遥的,无牵无挂的,但是又是令诗人难以忍受的。于是,就纵情诗酒,寻欢作乐,以乐抑悲,“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可不是吗?诗人的内心是极想出仕的,然而在四处碰壁后,便将出仕思想放纵诗酒,“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马何须问,金粟如来是后身”。颓废,消极,然而这种思想,却掩藏不住诗人那颗滚烫的心。“无为”只是社会的不允许。“行路难”的哀叹,换成了“青天有月来几时,篇三:柳宗元诗词鉴赏

唐宋诗词鉴赏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他曾积极参加王叔文集团革新政治的。唐顺宗时,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为柳州刺史。他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和思想家,在散文和诗歌的创作方面,有着很高造诣。他的诗,善于寓情于景,写得俊雅峭拔。

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柳宗元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作身千亿,散向峰头望故乡。

读柳宗元这首诗,给我们的印象是:诗人通过奇异的想象,独特的艺术构思,把埋藏在心底的郁抑之情,不可遏止地尽量倾吐了出来;它的抒情方式,是属于严羽《沧浪诗话》里所说的“沈著痛快”一类。这在唐人绝句中是不多见的。

我们知道,柳宗元是个具有远大抱负的进步诗人。早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永贞革新”,积极进行政治活动。不幸失败,贬为永州司马。十年之后,又被分发到更遥远的边荒之

地的柳州。这诗便是他任柳州刺史时所作。当时,他正当壮盛之年,“一斥不复,群飞刺天”(韩愈《祭柳子厚文》),政治上不断遭受到沉重的打击,使得他心情愤激不平,终年生活在忧危愁苦之中。《新唐书》本传说他“既窜斥,地又荒疠,因自放山泽间。其堙厄感郁,一寓诸文”。这诗里一连串的奇异的想象,正是他那“堙厄感郁”心情的写照。

他之所以“自放山泽间”,为的是借山水以消遣愁怀;然而借山水以消遣愁怀,如同李白所说借酒浇愁一样,“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怀消愁愁更愁。”特别是那秋天季节,草木变衰,自然界一片荒凉,登山临水,触目伤怀,更使人百端交感,愁肠欲断。诗人从肠断这一意念出发,于是耸峙在四周围的崇山峻岭,着眼点就在于它的巉削陡峭,在于它的“尖”,从而使群山的形象,转化为无数利剑的锋芒,这“愁肠”仿佛就是被它们割断似的。说“海畔尖山”,正以见地处西南滨海,去故乡之远。身在贬所,“望故乡”而不能归,当然是痛苦的;然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古乐府《悲歌行》),却又能从痛苦中得到某种满足。于是在无可奈何的矛盾心情的支配下,他就尽情的望去,唯恐其望得不够。这无数的象“剑芒”一样的“尖山”,山山都可以望故乡,可是自己只有一个身子,一双眼睛,该怎么办呢?柳宗元是精通佛典的,而和他一同看山的浩初上人,便是龙安海禅师的弟子。佛经中不是有“化身”的说法吗?在一种微妙的启示下,于是他就想入非非,想到“化身千亿”了。

在这首诗里,诗人就是通过上述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来揭示其内心世界的。

诗题标明“寄京华亲故”。“望故乡”而“寄京华亲故”,意在诉说自己惨苦的心情、迫切的归思,希望在朝旧交能够一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疠之地。

苏轼论唐人诗,以柳宗元和韦应物相提并论,指出他们的诗,“发纤秾于简古,寄至味于澹泊。”(见《书黄子思诗集后》)王士祯也说:“风怀澄澹推韦柳。”“简古”、“澹泊”或“澄澹”,乃是柳诗意境风格的一个方面,虽然是其主要的方面,但并不能概括柳诗的全貌。柳诗自有其别调。他的诗,象悬崖峻谷中凛冽的潭水,经过冲沙激石、千回百折的过程,最后终于流入险阻的绝涧,渟滀到彻底的澄清。冷冷清光,鉴人毛发;岸旁兰芷,散发着幽郁的芬芳。但有时山洪陡发,瀑布奔流,会把它激起跳动飞溅的波澜,发出凄厉而激越的声响,使人产生一种魂悸魄动的感觉。此诗中诗人跳动飞溅的情感波澜无法抑制,恰如“山洪陡发,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元和九年(814),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二人无限感慨,相互赠诗惜别。《重别梦得》是柳宗元赠给刘禹锡三首诗中的一首。

这首诗写临岐叙别,情深意长,不着一个愁字,而在表面的平静中蕴蓄着深沉的激愤和无穷的感慨。“二十年来万事同”,七个字概括了他与刘禹锡共同经历的宦海浮沉、人世沧桑。二人在贞元九年(793)同时进士及第,踏上仕途,迄今已度过了二十二个春秋。二十多年来,他们在永贞改革的政治舞台上“谋议唱和”、力革时弊,后来风云变幻,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去国十年以后,二人又一同被召回京,却又再贬远荒。共同的政治理想把他们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造成了这一对挚友“二十年来万事同”的坎坷遭遇。然而使诗人慨叹不已的不仅是他们个人出处的相同,还有这二十年来朝廷各种弊政的复旧,刘禹锡深深理解柳宗元的这种悲哀,所以在答诗中抒发了同样的感慨:“弱 冠同怀长者忧,临岐回想尽悠悠。”他们早年的政治革新白白付之东流,今朝临岐执手,倏忽之间又将各自东西,抚今追昔,往事不堪回首。“今朝”二字写出了诗人对最后一刻相聚的留恋,“忽”字又点出诗人对光阴飞逝、转瞬别离的惊心。“西东”非一般言别套语,而是指一去广东连县,一去广西柳州,用得正切实事。

由于是再度遭贬,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分别很难再有重逢的机会,便强忍悲痛,掩藏了这种隐约的不祥预感,而以安慰的口气与朋友相约:如果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田隐居,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度过晚年。这两句粗看语意平淡,似与一般歌咏归隐的诗歌相同,但只要再看看《三赠刘员外》中,诗人又一次问刘禹锡:“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就可以明白诗人与刘禹锡相约归田为邻的愿望中深蕴着难舍难分的别愁离恨和生死与共的深情厚谊。身处罻罗①之中而向往遗世耦耕②,是封建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碰壁以后唯一的全身远祸之道和消极抗议的办法。因此这“皇恩”二字便自然流露了某种讥刺的意味。“若许”二字却说明目前连归田亦不可得,然而诗人偏偏以这样的梦想来安慰分路的离愁,唯其如此,诗人那信誓旦旦的语气也就更觉凄楚动人。

这首诗以直抒离情构成真挚感人的意境,寓复杂的情绪和深沉的感慨于朴实无华的艺术形式之中。不言悲而悲不自禁,不言愤而愤意自见。语似质直而意蕴深婉,情似平淡而低徊郁结。

第二篇:《悲歌行》诗歌

徒步一悲 荒草满灰

窗阁寒梅 迎枝怆回

长锋题现 敛容正随

道相途远 叹不能违

烛破暮烟 霜盘卑微

痕木离离 月台分分

涩水东流 几望难穿

寒舍西驻 遍脊残垣

蒙花愁扇 断肠枫月

几盏流年 苍茫一借

冬回周转 数夜难眠

骓马尚安 望帝目关

杜鹃啼晚 酒花疲惫

空虚独醉 巢鸟西归

戎书寸断 情当更迁

驿桥小酌 变章徘徊

门外桑椹 了与甘甜

空谷靡缘 风花雪月

皓日高哉 清泉可咧

遍枝黄花 倾人心扉

寄景临江 何衫可沾

落草莺飞 心宿难垒

第三篇:长歌行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人立志的。《神童诗》:“少小多才学,平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宋•真宗《劝学文》: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有女颜如玉。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王安石《劝学文》

读书不破费,读书利万倍。窗前读古书,灯下寻书义,贫者因书富,富者因书贵。

劝勉刻若勤学的:

宋代诗人刘过也写过一道题为《书院》的“劝学诗”:“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该诗是说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几分收获。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 颜真卿《劝学》)

劝勉讲究学习方法的: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过一首“劝学诗”:“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已不学,既学患不行”。诗中向我们提出治学上的四人重要方面:多读、深思、虚心、躬行(身体力行)。宋代陆九渊也曾写过一首题为《读书》的诗:“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强调读书切戒争匆、慌忙,要贯彻“涵泳”(细心体会、琢磨、推敲的意思),这确是经验之谈。

关于惜时的: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 陶渊明《杂诗》)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 《金缕衣》)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烦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汩汩流,花落日日少。万事立业在今日,莫待明朝悔今朝。(佚名《昨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明 文嘉《今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清 钱泳《明日歌》)

关于学习体会的: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 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 朱熹《观书有感》)

关于学习乐趣的:

木落水尽千崖枯,迥然吾亦见真吾。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元 翁森《四时读书乐》冬)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 熊伯伊《四季读书歌》春)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第四篇:燕歌行

(一)作家与作品介绍

高适是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古体见长,尤长于七言古诗,《燕歌行》即为著名代表作。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此外,著名的边塞诗人还有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名篇分别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从军行》、《出塞》。高适长于七言歌行和五言古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

(二)积累有关边塞诗的常识

1.边塞诗的形成。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如高适、岑参、王昌龄、王维、李益等)十分擅长描写边塞征战生活,后人称他们为“边塞诗人”,形成了所谓的“边塞诗派”,反映边塞征战生活的诗作逐渐蔚为大观。所以说边塞诗是唐代这个诗歌大国的一束奇葩。

2.边塞诗标题

常含“塞、征、军、塞上、塞下、征人、从军”等字词,如柳中庸的《征人怨》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二)》等。

3.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四个方面: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如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以如霜月光和似雪沙漠两个朦胧意象营造了绵绵乡思的典型环境,“不知”两字写出征人迷惘心情,“尽”字写出征人无一例外的不尽乡愁。(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如陈陶的《陇西行》中“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中无定河边悲哀凄凉的丈夫枯骨,一边是妻子梦境中年轻英俊的战士,虚实对照,凝聚着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边塞诗中常运用的表现手法。

渲染、反衬、对比、借景抒情、细节、修辞等。岑参善用细节勾勒的手法描绘奇异粗犷、雄浑壮阔的边塞风光。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风掣红旗冻不翻”的细节真实摹写出边地奇寒景象。高适善用铺排和对比来抒情,如《燕歌行》中“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以前线汉军奋力杀敌与后方将士寻欢作乐对比,暗示了必败原因。王昌龄善用借景抒情,如《从军行(其一)》中将闺中少妇思念征人之愁寄予在高高孤楼、缕缕笛声、阵阵秋风的边关萧索秋景中委婉表达出来,揭示出战争带给百姓的痛苦与创伤。

5.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意象。

经常出现的关山、狼山、燕山、阴山、陇头、凉州和玉门关等边塞地名,大漠、烽烟、长城、黄沙、羌笛、落日、月、旗、鼓、铁衣等意象中反映出他们的精神风貌如张籍的《凉州词(其一)》(2006年天津卷)标题中出现了边塞防线地名“凉州”,柳中庸的《征人怨》中“岁岁金河复玉关”,“玉关”即唐代边陲重镇甘肃玉门关。还经常出现汉代抗击匈奴的飞将军李广,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等。6.边塞诗的时代特点

(1)盛唐: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

分析:这些诗句表现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在盛唐,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2)中晚唐: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

分析: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些许悲壮、惋伤。(3)宋代: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范仲淹)

分析:尽管仍然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更多的是报国无门的愤懑,归家无望的哀痛。与盛唐时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厉,更多一些惆怅。

7.边塞诗艺术风格

豪放旷达——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雄奇壮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豪壮悲慨——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委婉清丽——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三)预习练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燕歌yān 旌旆jīnɡpèi 逶迤wēiyí 功勋xūn 碣石jié 塞草腓féi 玉箸zhù 蓟北jì 2.解释加点的词。

① 作燕歌行以示适 给„„看 ② 山川萧条极边土 尽 ③ 胡骑凭陵杂风雨 仗势侵犯 ④ 身当恩遇恒轻敌 常 ⑤ 边庭飘摇那可渡 辽远 ⑥ 死节从来岂顾勋 为节气而死

3.古今异义

① 男儿本自重横行 横行(古)恣意驰骋(今)贬义词,依仗暴力做坏事 ② 天子非常赐颜色 非常(古)特别(今)程度副词,十分

颜色(古)光彩,奖赏(今)色彩

二、鉴赏探究

1.从这首诗歌中你读出了什么内容,请简要概括?(人、事、景。)人:将帅-----士卒,士卒-----思妇

事:战争;景:塞外秋景(教师扣住“战争”进行引导。)2.诗人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写战争的? 过程、环境、人物(将帅、征人、思妇)。主要结合下面问题的要点,可以用“一场 的战争”来概括。

3.你觉得这首边塞诗表现了什么样的主题?

(1)一场完整的战争:出师——战败——被围——死斗(战争全过程)(2)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描绘边塞的奇异风光)

边塞环境: 山川萧条极边土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广漠、苍凉中透出壮美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双方紧张的军事活动对比 善于描绘边塞风光,渲染战地气氛(烘托)。

作用:一片肃杀的气氛,渲染悲剧的场面,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如:边塞诗人抒发感情和描写人物是常用粗犷的笔触、厚重的色彩描绘出苍茫雄浑的边塞风光作为背景。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以春景喻冬景,描写了塞外玉树琼花的雪景。(3)一场思乡、思亲的战争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对比-----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如:陈陶的《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诗歌前两句描写了唐军将士奋不顾身、誓死匈奴的悲壮场面。后两句中征人已成无定河边的枯骨战死疆场,而家中的妻子仍盼着丈夫早日归来。通过对比表现了征战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4)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描绘戍守战斗的场面,揭露官兵之间的矛盾,表达反战主题)将领: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骄傲轻敌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贪功冒进

身当恩遇常轻敌

美人帐下犹歌舞 纵情声色 腐败无能 士兵:战士军前半死生 拼死作战、流血牺牲

孤城落日斗兵稀 短兵相接

力尽关山未解围 浴血奋战 视死如归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质朴、善良、勇敢、可悲

分析:一方拼死作战、流血牺牲,一方却是美人歌舞、纵情声色,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尖锐地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体现了诗人对良将的期待,对无能边将的嘲讽。(5)一场正义的战争(抒写将士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

汉家烟尘再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杨炯的《从军行》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等诗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小结:边塞诗的思想主题:建功立业、报效祖国;久戍思归,离愁别绪;边地苦寒,厌恶战争。多重主题:对边庭士卒英雄气概的赞颂,对他们离家远戍痛苦的同情,以及对某些将领腐败无能的抨击。4.诗歌在表现主题时使用了渲染和对比的艺术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并说说有什么作用?(1)善于描绘边塞风光,渲染战地气氛(烘托)。

边塞环境:山川萧条极边土 特点:辽远、开阔、荒凉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 边庭飘摇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作用:一片肃杀的气氛,渲染悲剧的场面,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2)运用多重对比,深化作品主题。例: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分析:一方拼死作战、流血牺牲,一方却是美人歌舞、纵情声色,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尖锐地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

A士兵浴血奋战——将军荒淫腐败;B士兵辛苦久战、室家分离——将领临战失职、纵情声色;C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双方紧张的军事活动对比;

D当时寻欢作乐、不思报效国家的将军——古代勇猛善战、与士卒同甘共苦的李将军;E出征时的狂妄——战败时的惨烈

句中无一个褒贬性的字眼,通过鲜明的多重对比,使主题更鲜明,情感爱憎分明。

第五篇:长歌行

1、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3、塞下曲(其一)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塞下曲(其二)

卢纶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4、三衢道中

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5、七步诗

曹植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6、从军行

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7、竹里馆

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8、秋浦歌

李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9、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0、赠花卿

杜甫

13、竹枝词

刘禹锡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1、逢雪送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2、寒食

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14、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燕满回塘。

15、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16、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7、青玉案 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8、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9、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20、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1、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22、生查子 元夕

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23、长相思

欧阳修

花似伊,柳似伊。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长江东,长江西。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24、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25、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26、定**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行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27、江城子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8、临江仙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已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彀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29、蝶恋花

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30、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1、相见欢

李煜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1、天净沙·秋思

朝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2、清平乐

李煜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33、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34、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5、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6、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艨舟,载不动、许多愁。

37、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8、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39、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0、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1、临江仙

晏几道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蘋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2、浣溪沙

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43、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4、踏莎行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45、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46、木兰花

(北宋)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47、钗头凤

陆游

红酥手,黄籘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48、秋波媚

陆游

七月十六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49、无题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50、无题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李商隐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149845.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