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戴安澜:二战唯一获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范文大全)

戴安澜:二战唯一获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范文大全)



第一篇:戴安澜:二战唯一获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戴安澜:二战唯一获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 在中国历史上,安徽自古出文人。如果不是战乱和外敌入侵,戴安澜很可能会像历史上许多安徽同籍一样,成为一个风雅名士。但国家危难,使戴安澜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这条道路就是:血与火。1935年3月,戴安澜率部在长城脚下古北口与日军展开“激战之激战”;1938年10月,率部在广西南宁与日军血战昆仑关,更留下“刮骨疗伤”之豪迈事;1942年3月,率远征军在缅甸东瓜小城与数倍于己之日寇展开十一天之激战,突围时遭遇埋伏,在弥留之际,朝着祖国的方向望了最后一眼。

戴安澜,又名戴炳阳,原名衍功,自号海鸥。1904年11月25日出生安徽无为练溪乡。

1924年3月,戴安澜参加国民革命军,当了二等兵,年底进入黄埔军校。在黄埔期间,戴直接受到孙中山新三民主义的熏陶和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影响,以及周恩来,恽代英等共产党人的教育,先后参加了讨伐陈炯明叛乱的战斗和平定滇系军阀杨希闵,桂系军阀刘震寰叛乱的战斗。

亲历“济南惨案”反击战

1928年5月,随北伐军攻打济南,并参加当地驻军第一师对制造“济南惨案”的日军的反击战。1930年,调任国民革命军教导第二师追击连连长,参加了蒋,冯,阎中原大战的陇海路之役。在作战中右臂负伤,因功相继晋升为营长,中校副团长。第二年又调任第四师补充团团长。1933年1月,第四师扩编为第十七军,戴调任该军第二十五师一四五团团长。

1933年3月10日,戴安澜指挥本团,和第一四六团等部队一起,在古北口与敌人展开激战,连续击退敌人三次进攻,重创敌军,毙敌不下二千人。在这次战斗中戴安澜英勇负伤。战斗结束后,戴因功获五等云麾勋章。

“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戴安澜又率领部队奔赴华北抗日战场。8月,被提升为第七十三旅长。9月下旬至10月上旬,七十三旅在保定地区和漳河以北同敌寇血战,大量杀伤了敌人。

1938年3月,戴安澜奉命率领第七十三旅,从华北战场转入第五战区,参加台儿庄会战,在向城,洪山镇一线担负阻击北面之敌的任务。接着,戴指挥所部与进犯中条山的日军血战四昼夜,致使敌人猛扑数十次都没有得逞。战后,戴获得了国民政府颁授的华胄荣誉奖章,被擢升为八十九师副师长,并兼任第三十一集团军总部干部训练班教育长。

是年夏天,戴安澜又率部投入保卫武汉的外围战。战后,汤恩伯为戴补报记大功一次。

昆仑关战役:“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昆仑关战役,是整个桂南会战的核心战役,蒋介石决定投入他的老本。昆仑关,位于广西南宁东北50公里的昆仑山上,虎踞于曲折的柳州、宾阳至南宁的公路,居高临下,地势险要,山岭延绵,无论往北往南,均为平坦地势。东面2公里处有653高地,西面2公里处屹立445和441高地,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历代兵家必争战略要地。早在宋朝,狄青征南时此处便成了著名战场。

1939年11月16日,蒋介石调其最精锐的第5军归白崇禧指挥,投入昆仑关战役。

11月25日凌晨,由戴安澜指挥的第200师第600团,在二塘独战日军第21、42两个联队。日军在飞机掩护下猛烈进攻,600团团长邵一之、团附吴其升阵亡。鉴于战况不利,戴安澜决定黄昏后撤退至高峰隘。此次虽然未能阻止日军前进,但这是日军自钦、防登陆后遇到的最激烈抵抗,战斗进行了两天两夜。

12月1日中国军队失守高峰隘,4日日军占领昆仑关,双方以昆仑关一线山地为界,暂时对峙。

7日,蒋介石决定反攻,目标是“攻略昆仑关而后收复南宁”。15日,白崇禧以桂林行营名义发出第一号反攻令:以北路军第5军主攻昆仑关。

16日,第5军军长杜聿明召开团长以上军事会议,布置对昆仑关之攻坚战,制定了“关门打虎”的包围全歼战术,命令以戴安澜第200师、郑洞国荣誉第1师正面主攻昆仑关;邱清泉新编第22师为右翼迂回部队,由小路绕过昆仑关,打击南宁方面日本援兵;彭璧生率第200师两个补充团侧击昆仑关之外,堵住其退路并阻击援军。

18日凌晨,战斗打响,中日两军最精锐部队在昆仑关碰撞了!

防守昆仑关的日军第5师团主力第21旅团的松本总三郎大队,以炮火和飞机对中国军队进行了猛烈的轰炸,第5军的重炮兵团以及各师炮营同时开火,炮火延伸后,戴安澜指挥第200师与荣誉第一师开始攻坚,至夜晚,荣一师攻占了昆仑关附近的几个高地;第200师攻占了653、600两个高地,并一举攻占昆仑关主阵地。

19日中午,日军再次出动飞机狂轰滥炸,第21旅团的第21联队,由联队长三木吉之助大佐率领,夺回昆仑关。

21日,蒋介石对昆仑关战役进展缓慢不满,给桂林行营及各参战部队下达命令:“前方各部队与炮兵等,如有不积极努力进攻,或不能如限期达成任务者,应即以畏敌论罪,就地处置可也。”

在昆仑关主攻阵地上,调拨给第200师指挥的荣一师第三团团长郑庭笈,用望远镜发现九塘公路边大草地上有日军军官正集合开会,马上命令第一营以轻重机枪、迫击炮集中火力猛击。炮弹击中目标,敌军官死伤惨重,乃至后来不得不空投军官来补充作战。日军第21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即是被炮火击中于24日身亡的。

12月23和24日,仅第5军正面进攻的两个师,伤亡就达2千余人,日本军伤亡也在千人以上。昆仑关日军工事非常坚固,上两层下一层碉堡,构成交叉火力,中国军队攻击受阻。

战斗空前惨烈。戴安澜将军亲率两个团兵力,以大刀、铲刀和血肉之躯,一路斩草开路,割破日军设下满山遍野的铁丝网,向昆仑关最后一道大门——界首阵地发起猛攻。

界首高地位于昆仑关北,是日军最坚固的据点。戴安澜指挥郑庭笈团,于28日晚开始攻击界首高地,尽管敌机在头上扫射、轰炸,该团士气旺盛,不顾牺牲顽强进攻。中国士兵组成敢死队,以手榴弹塞进日军据点的枪眼,不怕牺牲,终于在29日上午攻克界首高地,郑庭笈团9个步兵连,其中7个连长伤亡,指挥官身边的司号长也中弹牺牲。

12月31日,中国反攻军队肃清了昆仑关全部残敌。打扫战场时,在中村正雄尸身上搜出了一个日记本,该旅团长在战死前写到:“帝国皇军第5师第21旅团之所以在日俄战争中有„钢军‟称号,那是因为我的顽强战胜了俄国人的顽强。但是,在昆仑关我应该承认,我遇到了一只比俄国军队更顽强的军队”。

日本战后公布,在昆仑关战役中,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包括中村正雄少将旅团长、第42联队长坂田原一大佐、第21联队队长三木大佐以及第1、2、3大队的长官,该旅团班以上的军官死亡达85%,士兵死亡4千余人。日军统帅部收到的报告中也称:“在昆仑关地带,中国军队比任何方面都空前英勇,值得我军敬意。”战后的日军战史也称,昆仑关战役是:“中国事变以来,日本陆军最为暗淡的年代。”“中国军队攻势的规模很大,其战斗意志之旺盛,行动之积极顽强,在历来的攻势中少见。我军战果虽大,但损失亦为之不少。”

昆仑关经过三失三得的争夺战后,上级命令第二00师固守阵地,等待换防。这时,戴安澜仍然坚守在前线,冒着敌人飞机,大炮的轰击,不停地巡视检查阵地,指挥战斗。突然间,敌人的炮弹在戴附近爆炸,弹片直穿戴的左背,身负重伤,被送至柳州治疗。为了奖励戴的战功,国民政府颁授他四等宝鼎勋章。

昆仑关战役,苦战一月,毙敌6千,击毙日军前线指挥官第5师团第12旅团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写下了抗战史上辉煌的一页,各报记者在国内外报刊上报道大战经过,盛赞戴安澜师长颇具北宋大将军狄青的风度。后来何应钦代表蒋介石主持召开南岳会议,检查昆仑关战役,高度赞扬戴为“当代之标准青年将领”。

 缅甸战役:扬威缅甸魂断丛林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应美国和英国的一再请求,1942年初,中国组建了中国远征军开赴缅甸。

固守同古 掩护英缅军安全撤退

1942年初,戴安澜率所部200师万余人赴缅参战。在同古保卫战前,他留给妻子一封遗书。面对数倍于己的日军,戴安澜号令全军:“虽战至一兵一卒,也必死守东瓜。”戴安澜部击毙敌军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撤退,取得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

1942年3月8日,作为远征军先遣部队的第200师星夜赶到同古。这是一座位于缅南平原的小城,距缅甸首都仰光260公里,扼公路、铁路和水路要冲,战略地位十分突出。此时的英缅军,在日军凌厉攻势下,正如潮水般溃退。

19日,追击撤退英缅军至皮尤河西岸的日军,率先与防守同古的第200师先头部队接火。战讯传来,戴安澜宣布:“命令各团营进入阵地,准备战斗。本师长立遗嘱在先:如果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之;团长战死,营长代之„„以此类推,各级皆然。”

21日,同古城北的永克冈机场被日军占领,守城的200师后路被断。28日夜,日军派出小股部队突袭200师司令部,师长戴安澜手提一挺机枪,率部与日军作战。激战通宵,司令部全体官兵的子弹全打光了,刺刀也拼弯了,危在旦夕。幸亏天亮时,一营援兵赶到,师部才化险为夷。

由于英缅军已按计划撤退到卑谬,并且在与尾随而至日军的战斗中一触即溃,造成卑谬失守,使第200师陷入到日军第55、56、33师团的三面包围之中。为避免全师被聚歼,30日晚,同古守军主动战略撤退。

同古一战,第200师以仅9000人的队伍,竟抗击两万多日军达12天之久,使日军遭受了南侵以来的第一次重大挫败。这也是远征军入缅作战的首次胜利。

在十多天激烈的同古保卫战中,戴安澜率部奋战,以少胜多,击毙敌军5千余人,取得了出国参战的首次胜利。美国政府认为,同古保卫战是“所有缅甸保卫战所坚持的最长的防卫行动,并为该师和他的指挥官赢得了巨大的荣誉”。蒋介石对此的赞誉是:“中国军队的黄埔精神战胜了日军的武士道精神”。英国的《泰唔士报》称之:“同古之命运如何,姑且不论。但被围守军,以寡敌众与其英勇作战之经过,实使中国军队光荣簿中增一新页。连日寇也不得不承认,同古之战是缅战中“最艰苦的战斗之一”。

戴安澜去世后,美国政府为表彰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出的巨大贡献,1942年10月29日向其颁授懋绩勋章一枚,戴安澜将军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斗争中第一位获得美国勋章的中国军人。

美国总统罗斯福签署的命令中说:“中华民国陆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将军于1942年同盟国缅甸战场协同援英抗日时期,作战英勇,指挥卓越,圆满完成所负任务,实为我同盟国军人之优良楷模。”

国民党十大抗日将领 戴安澜:黄埔之英 民族之雄

1942年7月31日,在广西全州,上万人为壮烈殉国的抗日英雄戴安澜举行隆重的安葬悼念仪式。中国共产党高度颂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壮烈事迹,毛泽东题赠了挽词“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周恩来题写了挽词:“黄埔之英,民族之雄。”

戴安澜,1904年生,又名衍功,安徽无为人。1924年投奔国民革命军。黄埔第3期毕业。1926年参加北伐。1933年参加长城抗战。在1938年的鲁南会战中,曾率部在中艾山与日军激战4昼夜,因战功卓著,升任89师副师长。同年8月,参加武汉会战。1939年升任国民党第5军200师师长,12月参加桂南会战。在昆仑关大战中,戴安澜指挥有方,重伤不下火线,击毙日军旅团长中村正雄少将,取得重大胜利。

1942年3月,戴安澜率部赴缅甸参加远征军抗战。他率领200师不惜冒孤军深入的危险,开进同古,逐次接替了英军的防务。为了掩护英军安全撤退,充分作好迎战准备,戴安澜率部日夜抢修工事,布下三道防线,阻击迟滞敌军前进。同古保卫战打响以后,200师全体官兵坚守阵地,勇猛还击。虽是孤军作战,后援困难,但师长戴安澜决心誓死抵御到底。他在致夫人王荷馨的信中写道:“余此次奉命固守同古,因上面大计未定,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心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他带头立下遗嘱:只要还有一兵一卒,亦需坚守到底。如本师长战死,以副师长代之,副师长战死以参谋长代之,参谋长战死,以某某团长代之。全师各级指挥官纷纷效仿,誓与同古共存亡。敌人的猛烈进攻,造成伤亡猛增,掩体被毁。戴安澜指挥将士利用残垣断壁、炸弹坑继续抵抗。他还采取百米决斗术,等攻击的敌人到达50米处时,才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或用手榴弹集中投掷,或用刺刀进行肉搏。同古保卫战历时12天,200师以高昂的斗志与敌鏖战,以牺牲800人的代价,打退了日军20多次冲锋,歼灭敌军4000多人,俘敌400多人,予敌重创,打出了国威。

战斗结束后,戴安澜在撤退过程中,遭敌袭击,身负重伤。由于缅北复杂的地形和连绵的阴雨,戴安澜终因缺乏药物医治,伤口化脓溃烂,在缅北距祖国只有100多公里之地的茅邦村,壮烈殉国,时年38岁。

第二篇:美国西点军校唯一收录的中国经典战例

“美国西点军校唯一收录的中国经典战例

2009年10月1日,是我们伟大祖国建国60周年的华诞。沐浴在祖国和平温暖的阳光里,过着幸福安康美满富足的生活,此时此刻,我倍加怀念当年为了祖国的解放和民族的统一,而浴血奋战的塔山英雄先烈们。是他们,在那次创造了历史的关键的伟大战斗中,前仆后继,英勇拚杀,浴血奋战,顽强死守,取得了以少胜多的奇迹。不仅取得了塔山阻击战的胜利,而且直接推进了辽沈战役的伟大胜利,彻底解放了全东北,最终取得了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当年打塔山的英雄部队之一的12师如今驻扎在广西的贵港市。站在4纵12师这支塔山雄师的师史馆前,面对“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这两面用无数烈士鲜血染红的锦旗,凝视张万年副主席“白台山英雄团再展雄风”十个金光闪闪的题词,我心潮澎湃,壮怀激荡,眼前一幕一幕地浮现着12师34团,36团和35团的先辈们当年与敌人激战塔山的英雄壮举。

1948年的秋天,解放战争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人民军队经典战役--陆战经典之辽沈战役----塔山阻击战打响了。

东北人民解放军经过艰苦的转战,到1948年夏秋,已经从根本上改变了东北战局。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的人口已获解放,东北解放区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0余万人,装备改善,士气高涨。而东北国民党军由于连连受挫,损兵折将,55万余人被分割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互不相连的地区。长春、沈阳的陆上补给线全被截断。军心动摇,士气低落。力量对比,东北人民解放军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国民党军,已经有实力争取一战而消灭全部敌军,解放全东北。面对东北非常不利的形势,蒋介石很焦虑。为了保存力量,曾考虑放弃长春、沈阳、打通铁路交通线,把沈阳主力转移到锦州,伺机转用于华北、华东战场;但是又顾虑放弃东北,将会在政治上、军事上产生严重后果,因而,是撤是守举棋不定。在蒋介石对东北抉择犹豫不决的时候,毛泽东从有利于全国战局的发展,有利于东北早日解放着眼,做出了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路,把作战重心放在锦州,而置长春、沈阳两地于不顾,并准备在打锦州时,歼灭由沈阳来援之敌的战略决策。并号召东北人民解放军,要树立打前所未有的大歼灭战的决心,即在沈阳敌军全军来援时敢于同他作战,将其就地歼灭。

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对锦州至山海关段铁路发起攻击,至10月1日,攻克锦州北面屏障义县和锦州南面的高桥、塔山、兴城,孤立锦州。锦州是山海关内外陆上交通的咽喉,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蒋介石接到东北“剿匪”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的告急电后,立即从南京飞到北平、沈阳,经过精心谋划,决定集中22个师,组成东西两兵团,分别从锦西、沈阳出动,东西对进,夹击围攻锦州的东北野战军。东北野战军司令员林彪获悉国民党军增兵锦西后,担心担负阻击任务的兵力太少,阻挡不住,因为两锦之间距离仅为50公里,担心打锦州的部队陷入敌人内外夹击之中。于是在10月2日22时致电中央军委,提议回师打长春。但过了不多时,他又报告中央,决心仍然打锦州,并调整了兵力部署。毛泽东、周恩来等人收到林彪的报告后,立即复电,重申必须集中兵力迅速打下锦州,“对此计划不应再改”,并且指出,“回头打长春那更是绝大的错误想法,因为你们很快就放弃了,故在事实上未生影响。”

按照新的部署,东北野战军以2个纵队7个师和炮纵主力,组成北突击集团,以2个纵队6个师组成南突击集团,以1个纵队组成东突击集团。从10月9日开始,从北、南、东三个方向对锦州发起攻击,扫清外围后,于10月14日10时发动总攻,经过31小时激战,攻克锦州,全歼守敌10万人,俘虏范汉杰。在攻击锦州的同时,东北野战军担任阻击任务的部队,分别在彰武、新立屯和塔山地区,进行了防御作战,尤其是塔山阻击战,激战6昼夜,击退“东进兵团”数十次猛烈进攻,坚守住了阵地,涌现出了“塔山英雄团”、“白台山英雄团”、“塔山守备英雄团”、“纵队炮兵团”等四个英雄团,为攻克锦州赢得了时间。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距锦州30公里,距锦西10公里。周围是平缓的起伏坡地,东临渤海,西靠虹螺岘山和白台山。村东面是铁路,通往锦州的公路从村中间穿过。村南有一条干枯的滩河,宽约30米,叫饮马河。塔山这个史书上鲜见的地名,在辽沈战役中却载入了史册。其原因就是:它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

担任塔山地区阻击战任务的是我军四纵、十一纵和热河独立四师、六师和炮兵旅,由第二兵团司令员程子华统一指挥。而从锦西、葫芦岛方向驰援锦州的敌军是九十二军二十一师、六十二军、三十九军两个师、五十四军和暂编六十二师、独立九十五师,共11个师。也就是说,东北我军以8个师阻援,而国民党军是以11个师进攻。我军8个师顶住敌军11个师的进攻,战斗是异常激烈的,其激烈的程度也可以说无法用语言来描述。

林彪安排四纵扼守塔山,是基于对四纵的信任。四纵是在罗荣桓从山东带来的胶东部队的基础上组成的,在东北打了许多胜仗,并且创造了在东北战场最早歼灭敌人一个整师的光辉战绩,但像这样死守阵地的硬仗、恶仗还打得不多。而对于塔山阻击战,林彪尤为关注,林彪的犹豫动摇,也是基于我军很难阻击住锦西、葫芦岛方向增援之敌的考虑。林彪坚定攻打锦州的决心后,对阻援锦西、葫芦岛方向之敌问题的担心并没有消除,在帽儿山视察地形时还说,攻击锦州最重要的保证,是要把锦州方面的敌军挡住。为了消除林彪的担心,加强四纵指挥员的信心和决心,保证攻克锦州,打好搭山阻击战,罗荣桓主动建议派野司参谋处长苏静去四纵协助指挥作战。征得林彪同意后,罗荣桓把苏静找来,交代任务:“苏静同志,决定派你去四纵,那里将有一场恶战。四纵、十一纵和两个独立师的任务就是把敌人隔在锦州以西,以便保证我们能够顺利攻下锦州。四纵的任务可能更艰巨。你的任务就是当参谋,出主意,协助四纵首长指挥部队死守塔山,叫敌人尸骨成山,血流成河,不能前进一步。要告诉吴克华司令员、莫文骅政委,指挥员不要怕牺牲,不惜代价,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总部的战略意图你是清楚的,但部队一时不一定能理解得了。你要向指挥员多次、反复解释总部的意图,一定要顶住敌人,顶住了就是胜利。”

国民党军对塔山的进攻可分为两个阶段。从10月10日到10月11日,以54军、62军为主的攻势;10月13日至10月15日,以独95师为主导的攻势。10月16日之后至10月28日,由于遭受了重挫,国民党军实际放弃进攻,只在前沿保持小部队的接触。

第一阶段:10月10日到11日的进攻与防御

由于轻视解放军的防御力量,国民党军在进攻前仅进行了半小时的炮火准备,虽然对塔山的表面阵地有较大破坏,但仍遗留有大量的地堡、铁丝网,成为阻挠步兵突破的巨大障碍。守军依托残破的工事进行了坚强的抵抗,同时,解放军的炮兵同国民党炮兵进行了激烈的炮战,并以密集为力猛击国民党军二梯队的集结地域。当日国民党军共向白台山阵地进行了七次冲锋,向塔山阵地进行了九次冲锋,在遭受了重大人员伤亡之后,毫无进展。

11日国民党军仍按原部署继续攻击,只加强了炮火配备及海空军的火力支援。各部队将10日的预备队调上一线,希望能保持进攻的锐气。十一日拂晓,62军151师453团曾通过夜袭夺取了二○七高地,但旋即为解放军重新夺回。稍后451团正、副团长带头冲锋,均被击毙阵地前。战到傍晚,国民党军已经付出了伤亡1300人的重大代价,但还是不能前进塔山、白台山一步。

由于敌54军、62军在前两天的攻击中损失太大,国民党军调整了兵力部署。以10日到达的独95师担任对塔山村的主攻,以54军第8师代替暂62师进攻塔山铁路桥头堡,62军仍攻击白台山。以92军和暂62军作为预备队。

1996年10月16日,我有幸采访了当年参加塔山阻击大战且仍然健在的36团团长江海老英雄,在讲述他率领36团与敌激战白台山的英雄壮举时,他满脸通红,双目发出坚定威武的神光,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的战场:

根据纵队司令员吴克华的命令,我和政委王淳,率部于1948年10月6日拂晓,隐蔽地占领了白台山阵地,经过紧张的抢修工事和战前动员,全团已做好了迎击敌人的一切准备。10月10日上午8点半,明朗的天空忽然黑云压顶。刹时,上千发炮弹,呼啸而来,倾压在我白台山阵地上,炸声起处,硝烟弥漫,战火熊熊,片刻间,绿色阵地变成了一片火海。面对突然而来的炮火,我命令全团阵地上只留下少数观察员,监视敌人动向,部队立即进入坑道地堡,当敌步兵向我冲锋,快接近我前沿时,全团指挥员杀声齐吼,手榴弹便一束束在敌群中开花,步枪、机枪一齐向敌群开火,敌成群地倒下,没死的也拖着枪,屁滚尿流地往回跑,敌人十几次冲锋都被我军打了下去。守卫在七号阵地的警卫连是敌人进攻的重点,当敌人第六次冲锋时,二排阵地上,排长、副排长和三个班长以及在现场指挥的副连长全都光荣牺牲了,阵地上只有8名战士,并且都被敌人的炮火震晕在地,埋在战壕里。这时,山下的二十几个敌人正猫着腰,端着枪,偷偷地爬上了高地,渐渐靠近了战壕!

情况万分危急!在侧面阵地上指挥的一排长肖殿盛同志观察到了这个紧急情况,他急令三班副班长朱贵飞援二排。好个孤胆英雄朱贵,当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他勇敢战斗,机智灵活,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硬是用手榴弹、冲锋枪、机枪打退了敌人一个连的进攻。战后,他荣获了毛泽东奖章的最高奖赏。四连班长徐忠智,战斗中机枪被炸坏了,面对疯狂的敌人,他扑入敌群,毅然拉响了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阵!他用年轻的生命顽强地保住阵地不失。警卫连大个子李玉玺,子弹打光了,面对凶恶的敌人,他双目圆睁,大吼一声,跃出战壕,与敌人展开了白刃肉博,他一连杀死6个敌人。战后,他俩都成为了战斗英雄。

钢铁的战士,英雄的兵团!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守住了塔山、白台山阵地,换来了塔山阻击战的伟大胜利!

第二阶段:10月13日到15日的进攻与防御

13日是塔山战斗中战况最激烈的一天。拂晓四时三十分,国民党海、陆军的炮兵就开始向白台山、塔山的阵地猛烈轰击,我军防线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国民党军士兵一冲到我军阵前,马上就被密集火力压得抬不起头来。原来我军利用12日休战一天的机会加固工事,增修防坦克壕,在前沿埋设了地雷与各种铁丝网。前两日的守卫部队伤亡太大,四纵将主力团10师28团调到了塔山以东阵地。四纵在塔山堡阵地约1000米宽的正面上配置了16挺重机枪、49挺轻机枪、9门六○炮及团属迫击炮。在这种空前猛烈的火力面前,国民党军仍采取密集冲锋的人海战术,必然要遭到重大伤亡。

10月14日,国民党军对塔山的攻击进入了第五天。凌晨五时,各军的炮火就开始向塔山阵地轰击,海军的大炮也同时开始。在猛烈炮火鼓舞下,国民党军士兵的士气振作起来。第8师仍采取三路密集冲锋的战法,反复冲锋,曾一度攻入塔山铁路桥头堡的防御阵地,黑压压的士兵有的爬到了地堡盖子上面。在塔山以南阵地观战的62军军长林伟俦正准备调21师的部队上去增援时,第8师已被解放军的反冲锋赶出了阵地。

上午10时,塔山阵地的后方响起了震天动地的炮声,锦州总攻开始了。塔山之战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刻。国民党军不顾一切地向解放军防线冲击。双方一直激战到黄昏。独95师几乎被打残,全师缩编起来不过三个营多一点。其它部队也是伤亡惨重。国民党军的斗志被完全瓦解,塔山阵地真正成了他们不可跨越的铜墙铁壁。

14日晚,国民党军期待已久的战车部队终于海运抵达葫芦岛。15日,从烟台来的第39军也已抵达。然而这都为时已晚。15日之后,锦州方面的炮声渐渐减弱,敌东进兵团仍在塔山地区未能前进一步。

塔山阻击战,从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共进行了六天六夜,我军四纵等部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彻底堵住了敌人十一个师的疯狂进攻。

塔山阻击战的胜利,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以及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

塔山阻击战胜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四野正确的作战部署。事实证明,正是实行了全面防御和重点防御的相结合,第一线和第二线合理配备相结合的部署,才使我军立于不败之地。

其次是我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塔山精神和白台山精神。纵队党委层层动员,提出“死守阵地”、“与阵地共存亡”、“保卫锦州胜利”等口号,开展“立功运动”,号召共产党员带头英勇杀敌,战后,仅12师通令嘉奖的160人中,党员就占了70%。第三,是广大人民群众强有力的支持。战地人民群众积极、热情地支持我军作战,塔山一线阵地出现了搬门板送茶饭热烈支前的感人场面,军民团结已成为真正的一体。正是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才取得了塔山阻击战的胜利。

塔山阻击战是美国的将军摇篮——西点军校唯一收入该校的中国经典战例。

第三篇:戴旭论《美国肢解中国》的主要观点

我看了《2030---美国肢解中国》视频,看了后在网上收集他的观点,以下是网友总结的戴旭将军的主要观点。

一、中国需要正确的战略定位。历史上,中国没有成为世界大国的意识,失去地理大发现的机会后,已没有成为世界大国的可能。现实中,周边强国林立,注定中国只能成为地区大国。客观上,现在中国还没有奠定成为地区大国的国体基础。中国人应该从不切实际的大国梦中清醒:复兴任重道远。

二、国家发展需要顶层设计,要抓住技术立国、制造业强国的根本。在发展战略产业时,防止国际阴谋暗算。

三、畸形发展的房地产业,已成为国际资本和国内投机资本,联合打劫中国人民财富的战场,必须从战略角度思考:房地产支撑不了大国崛起。

四、韬光养晦的口号已构成战略泄密,应该放弃。泄密导致周边大国小国群起掠夺中国利益。真正的战略是顺势而为,让别人无从洞察。

五、首次提出新型军队的口号,以区别于现在的旧式军队,并提出“灵、远、高、快、准、狠、新”七个方面的具体特征。

六、首次提出,应以太空和大海为背景的蓝色国防观取代以大陆为背景的黄色国防观。

七、首次提出,中国军队转型应该指向天空和大海方向。

八、首次提出,空中化才是现代军队的本质,应该与信息化并列,作为我军的战略指导;

九、首次提出,新型军队应该以鹰击战略为指导,摒弃刺猬战略。

十、首次提出应该“解放”解放军,把解放军从本土防卫中解放出来,进行远征型改造。21世纪的战争是围绕资源设计的,新型军队对内要能保护领土、领海内的资源;对外要能到公共空间去争夺资源。要把空军和海军,从对陆军的依附中解放出来;把陆军从地面解放出来;

十一、中国建立空中骑兵军团。三军都飞起来,军队就现代化了;

十二、中国军队应为沿海提供3000公里安全纵深。在没有防御支撑点的情况下,主要以远程空中饱和打击来实现。在3000公里内,要有全歼敌人空海基地和航母集群的能力;

十三、现在伞降型的空降兵,是无效的军事力量,应该进行现代化改造,转变为空中突击师。

十四、中国必须拥有航空母舰;

十五、新战争时代已经来临,空天战争是新型闪电战,以国家整体瘫痪为特征。具体分析了新战争的四个波次,旧式军队对新型战争无能为力。

十六、美国隐身空军已经成型,中国现行空防体系,全部过时,中国面临核武时代以来最重大战略威胁;

十七、从一种退役战机全面回顾中国空军如何成为防空军形态的经验教训,提出中国空军应该向美国空军和以色列空军学习。

十八、认为中国六百年来没有人懂海军;

十九、应该开天辟海,再造一个蓝中国;

二十、没有国防转化能力的GDP是狗的屁

21、中国已被C型战略包围

22、美国的世界帝国战略与中国的危机

23、中国将在十年内遭遇重大危机,面临被肢解的命运;

24、中国新型空军要能在八千里外拦截战争;

25、太空是未来战争的制高点;

26、美国利用金融危机设计战略骗局

看了他的演讲,有以下体会。戴旭是一个合格的军人,他的论点都是基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对捍卫祖国和人民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作为一个军人就应该有骨气,有血性,就是要未雨绸缪。他对国际局势的分析,还有他的战略观点是对还是错可以让历史来考证。但是他的这种为国思危,为民请战的精神值得军人学习。作为军人严格的说应该是高层的战略战术的制定者,必须要做到未雨绸缪,否者一旦战争爆发,就会直接把祖国和人民赤裸裸的暴露在敌人的枪口下。中国真正的战略思想还是太少了,哗众取宠、华而不实、浮于表面、一知半解的多,真正能为国家和人民前途命运着想的还是要努力增加啊

每一个中国人都希望国家早日强大,但这要靠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和持之以恒的勤劳努力,而不是凭借投机取巧,更不能靠自欺欺人自吹自擂,打肿脸充胖子。晚清洋务运动后期,中国朝野和西方很多人认为中国正在崛起,坚信以中国丰富的物产,如积极变革,“成为世界最大强国,雄视东西洋,风靡四邻,当非至难之事也”,中国人从上到下都认为中国比日本强大,北洋舰队比日本舰队强大。但是,1894年一位叫宗方小太郎的驻华间谍认为这是“只见形而下未见其形而上”,通过对清朝全面的剖析,他认为大清国不仅官场腐败,而且“全民都腐败”,全民丧失信仰,社会风气江河日下,虽然表面上不断改革和进步,但“犹如老屋废厦加以粉饰”,不堪一击。

好战必亡,而惧战则必危。我们中国人最大的不幸就是居安不能思危!中国需要戴旭这样的军人,越多越好!虽然,戴旭的演讲给人带来的冲动,并不是像岳飞“怒发冲冠凭栏处”的激昂型冲动,也非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悲壮型冲动,是一种什么样的冲动呢?反观自我,一遍,两遍,三遍,我能感觉出这种冲动中怀着仇恨的重要特征,是的,没错,是一种仇恨的情绪,也许,他的文章激起了别人心中的仇恨感源于他本人心中的仇恨。

咱们中国永不称霸!咱们中国人民最最热爱和平,这是中国人民从外国侵略者对我国的侵略史中得出的痛苦教训。但咱中国人决不做孬种,中国数百年的近代史,数百年的反侵略史,充分说明这个千真万确的真理。因此,如果那些战争狂人们妄想把战争强加到中国人民头上,中国人民有共产党领导,有毛泽东的军事思想作指导,我们中国人民一定会打赢所有的反侵略战争的。

第四篇:2017年最具潜力新媒体奖揭晓,中国中铁四局成唯一获此荣誉的二级央企,只因有您更精彩

2017年最具潜力新媒体奖揭晓,中国中铁四局成唯一获此荣誉的二级央企,只因有您更精彩!

1月15日至17日,主题为“新时代·新媒体·新势能”的2017年新媒体影响力团泊峰会在天津举行。此次峰会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100多位网络红人、专家学者、媒体精英、自媒体及企业领袖。

峰会围绕媒体融合、传统媒体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媒体技术革新等议题,探讨了媒体融合发展与新媒体产业创新,为媒体界人士搭建了沟通思想,交流合作的平台。峰会发布了《2017全国政商舆情发展趋势白皮书》、《2017全国新媒体发展趋势白皮书》等多部新媒体行业发展报告。通过多维数据展示和分析,探讨大数据与新媒体行业的深度融合,直击新媒体行业痛点,洞察行业发展趋势,促进行业创新发展。同时,会议揭晓了最具影响力政务、企业、媒体、自媒体新媒奖,中国中铁四局凭借良好的新媒体传播力和影响力,被授予“2017最具潜力新媒体奖”,成为唯一上榜的中央企业二级单位。我们为何能够收获大奖,来这里寻找答案!↓↓↓全媒体融合方面先后策划了“中国速度!一夜拆除立交桥!”、“深茂铁路为小鸟天堂静音”、“武九铁路拨接千人大会战”、“地下60米!带你实地探访全国最深地铁站!”、“国内首台U型盾构机成功始发”、“陕西首条城际铁路开始架梁”、“震撼!重达4000吨的桥梁实现华丽转身”、“五一将至,农民工影展亮相无锡地铁”、“中国高铁首次集体出海亮相迪拜展会”、“杭黄高铁正式铺轨!世界级高铁旅游线进入倒计时!”等新闻报道,全媒体平均阅读量数以亿次计。入驻新华社客户端、央视移动新闻网,成为全国为数不多加入新华网、央视新媒体矩阵的企业单位。三季度,中央电视台“厉害了,我的国”专题栏目共播出中铁四局相关内容6次,播放次数在国资委一、二级企业中排名第一。党的十九大召开前后,安徽电视台“大工程全景360”栏目先后7次报道中铁四局参建的合安高铁、商合杭高铁、合肥地铁5号线、合肥绕城高速公路、佰和佰樂养老产业项目等安徽省内重点工程进展情况。短视频方面与梨视频进行战略合作。全年共编辑推送短视频36条,全网总点阅量超过2.5亿次。2017年热门短视频TOP5 NO.1《震撼场面,数百米立交桥一夜拆除!》,点阅量1亿。《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国内数十家媒体转载,并在海外引起轰动,一夜拆除立交桥被誉为“中国效率”。NO.2《陕西暴雨铁路中断,500工人抢修保通》 点阅量2545万。NO.3《厉害!直击“钢铁蚯蚓”如何挖隧道》 点阅量2087万。NO.4《为了小鸟!他们在这里建起首座全球声屏障》 点阅量1723万。《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工人日报》、《科技日报》、中新社等媒体转发报道。NO.5《地下60米!带你实地探访全国最深地铁站》点阅量1468万。直播、VR、无人机方面2017年,先后对“秦淮河畔党旗红,南部新城争先锋”;“奉献新无锡,最美地铁人”摄影作品巡展;“南粤大地党旗红 三保一争当先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成立大会”、“武九高铁九江枢纽大拨接”以及“黔张常铁路项目经理部信息化中心启动仪式”等10余个大型活动进行网络视频直播。通过央视新闻微博客户端、头条号、移动网等多个平台,在“国庆节”、“元旦”节假日期间,对中铁四局郑万高铁、涪秀铁路、徐盐铁路、济青高铁等在建项目工地进行景观直播,累计观看人数超过1.5亿人次。通过VR视频,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在中铁四局在建项目标准化工地、幸福项目部以及安全施工管理等内容,收到良好效果。在中铁佰和百乐项目现场,建立无人机训练基地,进一步加强全局无人机操作人员的管理和业务培训。目前,中铁四局无人机大队拥有成员200余人,无人机300余架次,并在国内外重点工程项目执行航拍任务,全程记录项目施工影像资料,为项目施工管理提供依据。此外,中铁四局所属各单位将互联网技术广泛运用到施工一线,通过人脸识别系统、物资过磅影像系统、手持条形码扫描、云+BIM等信息化技术,打造智能数字化工地;通过手机党校、新媒体教学系统,有效拓展了员工培训覆盖面;通过搭建“钉钉”系统,畅通企业员工移动办公通讯渠道。自媒体方面2017年,“中国中铁四局”、“中铁四局企业文化网”微信公众账号推送信息312篇,总阅读量突破500万。发布内容包含生产、营销、管理、文化、党建、文明创建、幸福企业、志愿活动等多方面,在首次微信指数排名中,中铁四局以每月8.4万次搜索量位居全国建筑施工企业榜首。发布的文章先后被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央视财经、工人日报、中国网、今日头条、凤凰、网易转发。中铁四局是中国中铁系统首个开通、认证,并建成微博矩阵的局级单位,相关内容多次被央视新闻、央视财经、腾讯、凤凰、梨视频等账号采用,全年总阅读量突破1000万。中铁四局网站群包含子站40余个,是中国中铁系统建设站群最早、覆盖率最高、评价最好的局级单位。全年制作发布专题网站网页20余个,采编稿件700余条,录入发布各类相关信息6000余条,网站访问量约500万次。集团门户英文网站、集团门户手机网站、集团视频网站发布上线,一公司、三公司、四公司、五公司、钢结构公司、物资公司、城轨分公司官方网站改版发布。此外,先后注册开通了头条号、企鹅号、网易号、百家号、优酷视频、腾讯视频等自媒体平台账号,更新发布相关信息,提升企业影响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