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生心理咨询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生心理咨询》
1303 付俊茂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事件取样法
答:事件取样法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的方法,既可以获得具有代表性的行为资料,又能保留行为的连续性与完整性,但要把事件的内容与事件发生的背景结合起来进行分析。
2、心理测验
答:心理测验是通过测量人的少数有代表性的行为,对贯穿在人的全部行为活动中的心理特点作出推论和数量分析的科学手段。
3、指导
答:指导就是咨询教师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学生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和如何说。本质在于直接地传达要求,即咨询教师直接指示来访学生去做某一件事,说某些话或者以某种方式行动。
4、创造力
答:创造力是一个有争议的概念,但是,根据多数研究者的见解,可以把创造力看成是提出有价值的新问题、新点子、新想法造新事物的认知能力。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如何合理运用解释技术?
答:解释就是为来访学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的某种看法,或者说,是咨询教师依据某一理论架构或个人经验,对来访学生的问题、困扰做出合理化的说明,从而使来访学生能够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自己的问题,并进一步改变其思想、观念与行为。
运用解释技术时应注意:
(1)解释应能够与来访学生的思想方式相符合。(2)最好的解释是来访学生的自我解释。(3)解释的运用要适度。
(4)解释的方式需要有个别差异。
2、简述你对适应性咨询的理解。
答:适应性咨询主要是针对学生在各个年龄阶段以及相应阶段的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结合他们的认知特点和行为特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处理好人际关系,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更好地处理因环境变化带来的各类问题,增强对环境和自我的适应能力,从而能够很好地解决面临的现实生活问题,很好地完成各个时期的学习任务。
适应性咨询具有的特点:
咨询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正常,但带有一定的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或者说,“在适应方面发生困难的正常人”。
心理咨询所着重处理或解决的问题,是学生的正常需要与其现实状况之间的矛盾冲突,大部分工作是在咨询对象的认识水平上加以帮助。
强调教育的原则,重视咨询对象理性的作用,咨询人员并不是要亲自帮助其直接去解决问题,满足其需要,而是帮助他分析情况,提出合理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强调发掘、利用其潜在积极因素,自己解决问题。对于环境的改善,也是在现有条件基础上提出改进意见。
适应性咨询的工作侧重于学习指导、交往指导、生活指导、升学就业指导等方面,主要解决在这些方面学生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也涉及一些心理障碍方面的问题。适应性咨询伴随学生学校生涯的整个过程,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支持和帮助他们适应各阶段的学校生活,指导他们完成各年龄段的自我发展任务
3、什么是认知疗法及其主要目标?
答:认知疗法是根据人认知过程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
其咨询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头脑中不现实的、不合理的错误、扭曲的观念,并帮助他建立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减少扭曲的认知所造成的情绪及行为的不良后果,不仅要帮助来访者消除已有的症状,同时也帮助他尽可能地减少产生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倾向性,改变其人生哲学,促使其人格产生深刻的变化。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你怎样理解无条件的积极尊重的内涵及其基本要求?
答:无条件积极的尊重,就是指要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独特而有价值的人,既接纳他的长处,也容许他的短处,这样就创造出了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我认为,无条件的积极尊重具有以下基本要求:
1、绝对接纳来访学生。
2、完整接纳来访学生。
3、充分信任来访学生。
4、无私关爱来访学生。
2、引发学习疲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辅导学生消除学习疲劳?
答: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一是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性抑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于紧张和焦虑,消耗了许多不应用在学习上的心理能量;由于紧张和焦虑,许多学生学习起来眉头紧锁,双肩耸立,坐姿僵硬,把全身抽有的肌肉都动员起来去帮助“用力”,它又在无形中耗掉了许多身体能量。身体能量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对大脑所消耗能量的及时补充,会进一步加速脑的疲劳。
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之后的心理疲劳,必须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消除紧张和压力,达到充分的自我放松。具体方法如下:
1).减少学习时间。
2).预防疲劳,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
3).经常休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因困倦而睡觉,可以在其它时间睡上一觉。4).自我想象,放松身心。5).学会精神愉快地去学习。
第二篇:小学生心理咨询(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生心理咨询》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小学生心理咨询
答:小学生心理咨询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咨询。狭义的小学生心理咨询是指学校内的心理咨询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2、自我开放
答:自我开放(自我暴露、自我揭示)是指咨询教师说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及生活等与来访学生共同分担或分享。
3、精神分析疗法
答:精神分析疗法就是通过各种技巧和方法,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4、被观察者效应
答:被观察者效应,即观察者的期望被观察者得知后,做出投合观察者的意图或故意违背观察者的希望的行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一下小学生道德心理训练方法。
答:
1、道德法庭。此方法着眼于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是根据道德标准对某个行为做出是非善恶评价的能力。它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2、同情感练习。同情感是指由别人的情感而引起的共鸣体验。道德水平较高的人具有较强的同情感。因此经常做出助人为乐的行为。
3、内疚感训练。内疚感是指由于自己的不恰当行为引起的惭愧不安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如果犯了错误后能够产生内疚感,就会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保证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2、简述主题统觉测验的原理。
答:主题统觉测验认为,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内容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也就是说,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主试通过对被试陈述内容的分析,从而了解其需求。
3、什么是指导技术?
答:指导就是咨询教师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学生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和如何说,其本质在于直接地传达要求。
指导技术的使用,与不同的咨询理论直接相关,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指导行为。指导分为两类:一般性指导是咨询教师基于自己掌握的心理原理和自身实践经验,创造性设计出的,针对来访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内容;特异性指导是依据某一理论派别进行的专门指导。合理运用指导技术,一方面要求咨询教师熟悉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及其方法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指导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尤其是来访学生对咨询教师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同时,指导要具体、表达要清楚。
4、什么是认知疗法及其主要目标?
认知疗法是根据人认知过程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
其咨询的主要目标是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头脑中不现实的、不合理的错误、扭曲的观念,并帮助他建立较为现实的认识问题的思维方法,减少扭曲的认知所造成的情绪及行为的不良后果,不仅要帮助来访者消除已有的症状,同时也帮助他尽可能地减少产生情绪及行为问题的倾向性,改变其人生哲学,促使其人格产生深刻的变化。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某一来访者向咨询则透露学校最近丢失的V8摄影机是他偷的,你认为这位咨询者应该保密呢,还是向学校报告?说明理由。
答:我认为这位咨询者应该是保密,采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对其治疗。来访者感受到咨询者对自己的真诚态度,就能使其接受咨询者、真实地表露自己;无条件的关怀是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转变自我体验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共情的理解开始于全神贯注地倾听,这对来访者的转变有重要作用。
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咨询者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使来访者向健康的方向转变。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潜心修养和不断实践,进一步表现出高层次的真诚,促进学生更了解自己。
积极的尊重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勇敢地说出来。学生找你是想得到你的帮助,为了得到帮助,他们需要知道你是不是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及感受,想知道你怎样看待他们,包括他们的现状及过去。他们会根据对方接纳、了解的程度,透露自己的情感及要求:如果学生感到你要改造他们,很可能因感到压力而拒绝你的帮助;如果学生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双方的交谈就会变得更加深入、更加自由。
良好的咨询气氛,给学生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的共情,这样就能够调动起学生自身的潜力,开放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人可以独立自主、自我引导自己的生活,无须凭借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动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咨询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改变其不正确的自我概念,改变其对待自己的方式。
2、小学生的愤怒情绪有什么特点,如何帮助学生控制这一不良情绪?
答:小学生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愤怒来得急,去得快。
情境转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我们发怒。可以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玩一玩,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理智制怒法: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然后再考虑该不该发火。也可以在即将发火的时候对自己下命令:不要发火!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二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评价推迟法: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生气后,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情感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生气后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曾有人问西藏高僧应该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行事。”相信大家会从这句话中得到启示。
目标升华法:愤怒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如将之升华,它能带给人力量,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如用之不当,则可能伤人害己。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远大的人生理想,更多地从大局、从长远去考虑事情,要有远大的目标,有较大的度量,当前进中遇到挫折产生愤怒情绪时,应将其转变为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切不可以眼前的区区小事计较得失,到头来“丢了西瓜捡芝麻”,妨碍自己对理想、事业的追求。
3、引发学习疲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辅导学生消除学习疲劳?(14分)
答: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一是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性抑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分紧张和焦虑。于紧张和焦虑,消耗了许多不应用在学习上的心理能量;由于紧张和焦虑,许多学生学习起来眉头紧锁,双肩耸立,坐姿僵硬,把全身抽有的肌肉都动员起来去帮助“用力”,它又在无形中耗掉了许多身体能量。身体能量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对大脑所消耗能量的及时补充,会进一步加速脑的疲劳。
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之后的心理疲劳,必须进行心理的自我调节,消除紧张和压力,达到充分的自我放松。具体方法如下:
(1)减少学习时间。
(2)预防疲劳、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
(3)经常休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因困倦而睡觉,可以在其它时间睡上一觉。(4)自我想象,放松身心。(5)学会精神愉快地去学习。
第三篇:小学生心理咨询华师在线作业
小学生心理咨询华师在线作业 1(第20题
莱文杰的人际交往相互依赖模型中,第三阶段指 A.零接触阶段 B.表面接触阶段 C.觉察阶段
D.共同关系阶段
标准答案:B 题目分数:3.0 2(第21题 汉森将团体咨询的过程分为
A.开始-冲突及质问-发展凝聚力-产生结果-结束 B.探讨-过度-活跃
C.观察-尝试-顿悟-行动及解散 D.开始-行动-领悟-解散 标准答案:A 题目分数:3.0 3(第22题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品行障碍的认知治疗技术 A.自我陈述训练 B.归因训练
C.思维方法训练 D.系统脱敏训练
标准答案:D 题目分数:3.0 4(第27题
在()治疗模式的影响下,学校心理咨询的重点逐步从对学生的 职业指导转到校园适应特别是情绪障碍的诊治上来 A.荣格 B.罗洛?梅 C.罗杰斯 D.西蒙
标准答案:C 题目分数:3.0 5(第28题
下面哪一位心理学家不是儿童辅导理论的代表人物 A.马修森 B.基特 C.胡斯
D.松原达哉
标准答案:D 题目分数:3.0 6(第29题
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创造力训练的内容 A.发散思维训练 B.圈数字训练
C.假想推测训练 D.愿望列举法训练 标准答案:B 题目分数:3.0 7(第35题
“心理治疗的年代”是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 B.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 C.20世纪70年代末 D.21世纪初 标准答案:B 题目分数:3.0 8(第36题
以目标位导向,通过综合利用资源来促进问题解决的心理咨询技术被 称作
A.发展性咨询 B.来访者中心 C.生活分析理论
D.焦点解决短期咨询 标准答案:D 题目分数:3.0 9(第37题
小学生发展性咨询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职业倾向咨询 B.品德发展咨询 C.性格发展咨询 D.智力发展咨询
标准答案:A 题目分数:3.0 10(第38题
强迫倾向的干预策略不常用哪种方法 A.思维阻断法 B.示范仿效法 C.反应防止法 D.放松训练
标准答案:D 题目分数:3.0 11(第1题
团体咨询中,咨询人员是领导者,不属于团体的一员。标准答案:0 12(第2题
有关研究表明,学习不良儿童的学习困难可能与大脑两半球缺乏功能上的协调联系有关,这种学习困难代表着存在智力上的缺陷。标准答案:0 13(第3题
结构性游戏强调的解决心理问题,而不是达到发展性目标。标准答案:0 14(第4题
角色扮演适用于同质性团体,不适用于异质性团体。标准答案:0 15(第5题
学龄儿童因学业不良、考试作弊、过失行为和灾难突发等背景而产生 的心理困扰,就其本质而言,不属于发展性的问题。标准答案:0 16(第6题
依赖行为的养成主要导源于家庭教育。标准答案:1 17(第7题
儿童的品行障碍,城市高于农村,女生多余男生。标准答案:0 18(第8题
小学生的过失行为有时也容易和智力超常、小动作较多的非问题行为 混淆。标准答案:1 19(第9题
情感性依赖通常见于年龄较小的儿童,以女孩为多。标准答案:1 20(第10题
“焦点解决短期咨询”强调的是过程导向。标准答案:0 21(第11题
求询者心理结构的影响贯穿于咨询的全过程。标准答案:1 22(第12题
儿童辅导理论着重点在于关心正常儿童的心理发展,但同时忽略了具 有适应问题学生的指导帮助。标准答案:0 23(第13题
精神分析理论重视实用自由联想的方法,而生活分析理论不采取自由 联想法。
标准答案:0 24(第14题
一般认为,交朋友小组的人数以5~8人为宜。人数过多反而会受限制。标准答案:1 25(第15题
心理咨询对人的帮助以发展取向的心理健康观为主导。标准答案:1 26(第16题
心理健康不仅包括维护与增进人的心理健康的积极方面的内容,而且还包括对精神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等消极方面的内容。标准答案:1 27(第17题
焦虑倾向与遗传因素没有关系,主要是后天环境导致的。标准答案:0 28(第18题
逻辑结果理论是基于纠正儿童不良行为提出来的,所以这一理论不适用于其他类型儿童的心理咨询。标准答案:1 29(第19题
不同的玩具对儿童具有不同的象征意义,这些象征意义在游戏治疗中 不应该被治疗者接纳。标准答案:0 30(第26题
游戏治疗适用于正常儿童,不适用于心理失调儿童。标准答案:0 31(第34题
考虑到学龄儿童的性发展特点,很多学者主张团体咨询中最好不要把 男生女生分开。标准答案:0 32(第42题
在团体咨询中,角色扮演主要体现发展性咨询的功能,不能起到干预 和治疗的作用。标准答案:0 33(第43题
行为契约是一种间接咨询技术。标准答案:0 34(第44题
小学生的过失行为往往带有偶然性的特点,尚未形成稳定的意识倾向 和行为习惯。
标准答案:1 35(第45题
心理健康问题是引发学习技能发育障碍的间接原因。
第四篇:《小学生心理咨询》期末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生心理咨询》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小学生心理咨询
答:指学校内的心理咨询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2、自我开放
答:又称自我暴露或自我揭示是指咨询教师说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及生活等与来访学生共同分担或分享。
3、精神分析疗法
答:就是通过各种技巧和方法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4、被观察者效应
答:即观察者的期望被观察者得知后做出投合观察者的意图或故意违背观察者的希望的行为。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一下小学生道德心理训练方法。答:
(1)、道德法庭。此方法着眼于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是根据道德标准对某个行为做出是非善恶评价的能力。它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2)、同情感练习。同情感是指由别人的情感而引起的共鸣体验。道德水平较高的人具有较强的同情感。因此经常做出助人为乐的行为。
(3)、内疚感训练。内疚感是指由于自己的不恰当行为引起的惭愧不安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如果犯了错误后能够产生内疚感就会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保证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2、简述主题统觉测验的原理。
答:主题统觉测验认为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内容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也就是说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主试通过对被试陈述内容的分析,从而了解其需求。
3、什么是指导技术?
答:就是咨询教师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学生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和如何说。
三、论述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某一来访者向咨询则透露学校最近丢失的V8摄影机是他偷的,你认为这位咨询者应该保密呢,还是向学校报告?说明理由。
答:我认为这位咨询者应该是保密。
采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对其治疗。来访者感受到咨询者对自己的真诚态度,就能使其接受咨询者、真实地表露自己,无条件的关怀是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转变自我体验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共情的理解开始于全神贯注地倾听,这对来访者的转变有重要作用。
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咨询者的。
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使来访者向健康的方向转变。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潜心修养和不断实践进一步表现出高层次的真诚,促进学生更了解自己。
积极的尊重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勇敢地说出来。学生找你是想得到你的帮助,为了得到帮助他们需要知道你是不是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及感受,想知道你怎样看待他们,包括他们的现状及过去。他们会根据对方接纳、了解的程度,透露自己的情感及要求,如果学生感到你要改造他们,很可能因感到压力而拒绝你的帮助,如果学生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双方的交谈就会变得更加深入、更加自由。
良好的咨询气氛给学生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的共情,这样就能够调动起学生自身的潜力,开放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人可以独立自主、自我引导自己的生活,无须凭借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动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咨询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改变其不正确的自我概念,改变其对待自己的方式。
2、小学生的愤怒情绪有什么特点,如何帮助学生控制这一不良情绪?
答:小学生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愤怒来得急去得快。
情境转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我们发怒。可以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玩一玩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理智制怒法: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然后再考虑该不该发火。也可以在即将发火的时候对自己下命令不要发火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二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评价推迟法: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生气后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情感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生气后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曾有人问西藏高僧应该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行事。”相信大家会从这句话中得到启示。
目标升华法:愤怒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如将之升华它能带给人力量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如用之不当则可能伤人害己。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远大的人生理想更多地从大局、从长远去考虑事情,要有远大的目标有较大的度量当前进中遇到挫折产生愤怒情绪时应将其转变为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切不可以眼前的区区小事计较得失到头来“丢了西瓜捡芝麻”妨碍自己对理想、事业的追求。
第五篇:东师《小学生心理咨询》离线作业
期末作业考核
《小学生心理咨询》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小学生心理咨询
答:小学生心理咨询即专指面向学生的心理咨询。狭义的小学生心理咨询是指学校内的心理咨询人员对于前来求助的学生从心理上进行指导和帮助的活动。
2、自我开放
答:自我开放(自我暴露、自我揭示)是指咨询教师说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及生活等与来访学生共同分担或分享。
3、精神分析疗法
答:精神分析疗法就是通过各种技巧和方法,把来访者所不知晓的症状产生的真正原因和意义,通过挖掘潜意识的心理过程将其招回到意识范围内,使来访者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以便使症状消失。
4、被观察者效应
答:被观察者效应,即观察者的期望被观察者得知后,做出投合观察者的意图或故意违背观察者的希望的行为。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一下小学生道德心理训练方法。
答:①、道德法庭。此方法着眼于道德评价能力的培养。道德评价能力是根据道德标准对某个行为做出是非善恶评价的能力。它是道德行为的基础,可以通过练习得到提高。
②、同情感练习。同情感是指由别人的情感而引起的共鸣体验。道德水平较高的人具有较强的同情感。因此经常做出助人为乐的行为。
③、内疚感训练。内疚感是指由于自己的不恰当行为引起的惭愧不安的情感体验。每个人都可能犯错误,如果犯了错误后能够产生内疚感,就会进行自我反省,从而保证今后再犯类似的错误。
2、简述主题统觉测验的原理。
答:主题统觉测验认为,个体面对图画情境所陈述的内容与其生活经验有着密切的关系。内容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固然受当时知觉的影响,但其想象部分却包含着个人意识以及潜意识中的反应。也就是说,个体在陈述内容时,常常不自觉地将隐藏在内心的冲突和欲望融入故事情节中,借助于故事中人物的行为宣泄出来,即把个人的内心世界投射于故事中。主试通过对被试陈述内容的分析,从而了解其需求。
3、什么是指导技术?
答:指导就是咨询教师直截了当地指示来访学生做什么和说什么,或者如何做和如何说,其本质在于直接地传达要求。指导技术的使用,与不同的咨询理论直接相关,不同的理论有不同的指导行为。指导分为两类:一般性指导是咨询教师基于自己掌握的心理原理和自身实践经验,创造性设计出的,针对来访学生的具体问题进行的指导,没有固定的模式和内容;特异性指导是依据某一理论派别进行的专门指导。合理运用指导技术,一方面要求咨询教师熟悉心理咨询的理论流派及其方法技术,另一方面要求指导必须建立在良好的咨询关系,尤其是来访学生对咨询教师充分信任的基础上,同时,指导要具体、表达要清楚。
4、什么是认知疗法及其主要目标?
答: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认知有关。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主要目标:Ⅰ、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头脑中不现实的、不合理的错误、扭曲的观念。Ⅱ、帮助他建立较为现实的认同问题的思维方法。
Ⅲ、减少扭曲的认知所造成的情绪及行为的不良后果。
三、论述题(共40分)
1、某一来访者向咨询则透露学校最近丢失的V8摄影机是他偷的,你认为这位咨询者应该保密呢,还是向学校报告?说明理由。(13分)答:我认为这位咨询者应该是保密,采用当事人中心疗法对其治疗。来访者感受到咨询者对自己的真诚态度,就能使其接受咨询者、真实地表露自己;无条件的关怀是创造一种有利于来访者转变自我体验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共情的理解开始于全神贯注地倾听,这对来访者的转变有重要作用。
来访者体会到自己在咨询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能够积极主动地讲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咨询者的引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促使来访者向健康的方向转变。教师应通过自身的潜心修养和不断实践,进一步表现出高层次的真诚,促进学生更了解自己。
积极的尊重是为了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环境,让学生能够更大程度地表达自己,承认自己的过错,并勇敢地说出来。学生找你是想得到你的帮助,为了得到帮助,他们需要知道你是不是能够理解他们的想法及感受,想知道你怎样看待他们,包括他们的现状及过去。他们会根据对方接纳、了解的程度,透露自己的情感及要求:如果学生感到你要改造他们,很可能因感到压力而拒绝你的帮助;如果学生感到自己是有价值的,双方的交谈就会变得更加深入、更加自由。
良好的咨询气氛,给学生以真诚、无条件的尊重和准确的共情,这样就能够调动起学生自身的潜力,开放迈向自我实现的境地,人可以独立自主、自我引导自己的生活,无须凭借心理分析和行为指导即可有效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咨询的中心应是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和积极能动作用,依靠自己的努力来解决心理问题。咨询的最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改变其不正确的自我概念,改变其对待自己的方式。
2、小学生的愤怒情绪有什么特点,如何帮助学生控制这一不良情绪?(13分)答:小学生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差,冲动性较为明显,愤怒来得急,去得快。
情境转移法:日常生活中,有许多事会使人产生愤怒的情绪。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尽量避开,暂时躲一躲,以免刺激我们发怒。可以出去走一走,听听音乐,或者和谈得来的朋友在一起聊聊天,玩一玩,干点自己喜欢的事,心情就会好起来。
理智制怒法:当你动怒时,最好先想想以下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我为什么生气?这事或这人值不值得我生气?生气能解决问题吗?生气对我有什么好处?然后再考虑该不该发火。也可以在即将发火的时候对自己下命令:不要发火!坚持一分钟!一分钟坚持住了,好样的,再坚持一分钟!再坚持一分钟!二分钟都过去了,为什么不再坚持下去呢?用理智来控制发怒的情绪反应。
评价推迟法:我们通常都有这样的经验:一件当时使你感到“怒不可遏”的事,过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到已经不那么值得生气了。因此当我们因为某件事情生气后,不妨先把它放下,等过一个小时、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之后再去想它。
情感宣泄法:如果有的事情或人有充足的理由使我们发怒,这种情况下不妨坦率地把心中的不满讲出来,你就会发现“心里会爽快一点”。也可转移目标发泄出来,比如生气后去打沙袋,或去跳健美操,都能减少愤怒对自身的伤害。但要注意情感的宣泄要以不损害他人的利益为前提,不可在情绪的支配下,做出过激的行为。曾有人问西藏高僧应该如何处理愤怒,他的回答是“不要压抑,但也不要冲动行事。”相信大家会从这句话中得到启示。
目标升华法:愤怒是一种强大的心理能量,如将之升华,它能带给人力量,甚至是激昂的生命力;如用之不当,则可能伤人害己。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远大的人生理想,更多地从大局、从长远去考虑事情,要有远大的目标,有较大的度量,当前进中遇到挫折产生愤怒情绪时,应将其转变为成就事业的强大动力,切不可以眼前的区区小事计较得失,到头来“丢了西瓜捡芝麻”,妨碍自己对理想、事业的追求。
3、引发学习疲劳的因素有哪些,怎样辅导学生消除学习疲劳?(14分)答:学生在学习之后产生的疲劳主要是心理疲劳。
造成心里疲劳的原因:一个原因是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保护性抑制;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学习压力过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过分紧张和焦虑,由于过分紧张和焦虑,消耗了许多不应用在学习上的心理能量。因为紧张和焦虑,许多学生学习起来眉头紧锁,双肩耸立,坐姿僵硬,把全身的肌肉都动员起来去帮助“用力”,它无形中耗掉了许多身体能量。身体能量的消耗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对大脑所消耗能量的及时补充,会进一步加速脑的疲劳。
要从根本上消除学习之后的心理疲劳,必须进行心理自我调节,消除紧张和压力,达到充分的自我放松。具体方法如下:
1).减少学习时间。
2).预防疲劳,感到疲劳之前先休息。
3).经常休息,为了避免在课堂上因困倦而睡觉,可以在其它时间睡上一觉。4).自我想象,放松身心。5).学会精神愉快地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