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标题
【标题】:古风其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
龙虎相啖食,兵戈逮狂秦。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
扬马激颓波,开流荡无垠。废兴虽万变,宪章亦已沦。
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群才属休明,乘运共跃鳞。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
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
【作者小传】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 【标题】:古风其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蟾蜍薄太清。蚀此瑶台月。圆光亏中天。
金魄遂沦没。螮蝀入紫微。大明夷朝晖。浮云隔两曜。万象昏阴霏。萧萧长门宫。昔是今已非。桂蠹花不实。天霜下严威。沈叹终永夕。感我涕沾衣。
【标题】:古风其三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秦皇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明断自天启。
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连弩射海鱼。长鲸正崔嵬。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鬈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徐市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标题】:古风其四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药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举首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飚车绝回轮。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桃李何处开。
此花非我春。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标题】:古风其五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粲然启玉齿。
授以炼药说。铭骨传其语。
竦身已电灭。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吾将营丹砂。永与世人别。
【标题】:古风其六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代马不思越。越禽不恋燕。情性有所习。土风固其然。
昔别雁门关。今戍龙庭前。惊沙乱海日。飞雪迷胡天。虮虱生虎鹖。
心魂逐旌旃。苦战功不赏。
忠诚难可宣。谁怜李飞将。白首没三边。
【标题】:古风其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五鹤西北来。飞飞凌太清。仙人绿云上。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去影忽不见。回风送天声。我欲一问之。
飘然若流星。愿餐金光草。寿与天齐倾。(此诗另有一作
客有鹤上仙。飞飞凌太清。扬言碧云里。自道安期名。两两白玉童。双吹紫鸾笙。飘然下倒影。倏忽无留形。遗我金光草。服之四体轻。将随赤松去。对博坐蓬瀛。)【标题】:古风其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日暮醉酒归。
白马骄且驰。意气人所仰。冶游方及时。子云不晓事。晚献长杨辞。赋达身已老。草玄鬓若丝。投阁良可叹。但为此辈嗤。【标题】:古风其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庄周梦胡蝶。胡蝶为庄周。一体更变易。万事良悠悠。乃知蓬莱水。复作清浅流。青门种瓜人。旧日东陵侯。
富贵故如此。
营营何所求。【标题】:古风其十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却秦振英声。後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标题】:古风其十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逝川与流光。飘忽不相待。春容舍我去。秋发已衰改。人生非寒松。年貌岂长在。
吾当乘云螭。吸景驻光彩。【标题】:古风其十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昭昭严子陵。垂钓沧波间。身将客星隐。心与浮云闲。长揖万乘君。
还归富春山。清风洒六合。邈然不可攀。使我长叹息。冥栖岩石间。【标题】:古风其十三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君平既弃世。世亦弃君平。观变穷太易。探元化群生。寂寞缀道论。空帘闭幽情。驺虞不虚来。鸑鷟有时鸣。安知天汉上。白日悬高名。海客去已久。谁人测沈冥。
【标题】:古风其十四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胡关饶风沙。萧索竟终古。木落秋草黄。登高望戎虏。荒城空大漠。边邑无遗堵。白骨横千霜。嵯峨蔽榛莽。借问谁凌虐。天骄毒威武。赫怒我圣皇。劳师事鼙鼓。阳和变杀气。发卒骚中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
安得营农圃。不见征戍儿。岂知关山苦。(一本此下有 争锋徒死节。秉钺皆庸竖。战士死蒿莱。将军获圭组。四句)李牧今不在。边人饲豺虎。【标题】:古风其十五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燕昭延郭隗。遂筑黄金台。剧辛方赵至。邹衍复齐来。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方知黄鹤举。千里独徘徊。【标题】:古风其十六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宝剑双蛟龙。雪花照芙蓉。精光射天地。雷腾不可冲。一去别金匣。飞沉失相从。风胡灭已久。所以潜其锋。吴水深万丈。楚山邈千重。雌雄终不隔。神物会当逢。【标题】:古风其十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金华牧羊儿。乃是紫烟客。我愿从之游。未去发已白。不知繁华子。扰扰何所迫。昆山采琼蕊。
可以炼精魄。【标题】:古风其十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天津三月时。千门桃与李。朝为断肠花。暮逐东流水。前水复后水。
古今相续流。新人非旧人。年年桥上游。鸡鸣海色动。谒帝罗公侯。月落西上阳。
余辉半城楼。衣冠照云日。朝下散皇州。鞍马如飞龙。黄金络马头。行人皆辟易。志气横嵩丘。入门上高堂。列鼎错珍羞。香风引赵舞。清管随齐讴。七十紫鸳鸯。双双戏庭幽。行乐争昼夜。自言度千秋。功成身不退。
自古多愆尤。黄犬空叹息。绿珠成衅雠。何如鸱夷子。
散发棹扁舟。
(棹一作弄)【标题】:古风其十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言古诗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标题】:古风其二十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昔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如芙蓉。萧飒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挟两青龙。含笑凌倒景。欣然愿相从。
(一本此十句作一首泣与亲友别。欲语再三咽。勖君青松心。努力保霜雪。世路多险艰。白日欺红颜。分手各千里。去去何时还。
(一本此八句作一首在世复几时。倏如飘风度。))
空闻紫金经。白首愁相误。抚己忽自笑。沉吟为谁故。名利徒煎熬。安得闲余步。终留赤玉舄。
东上蓬莱路。
(莱一作山秦帝如我求。苍苍但烟雾。
(一本此十二句作一首)【标题】:古风其二十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郢客吟白雪。遗响飞青天。徒劳歌此曲。举世谁为传。试为巴人唱。和者乃数千。)
吞声何足道。叹息空凄然。【标题】:古风其二十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秦水别陇首。幽咽多悲声。胡马顾朔雪。躞蹀长嘶鸣。感物动我心。缅然含归情。昔视秋蛾飞。今见春蚕生。
袅袅桑柘叶。
(柘一作结萋萋柳垂荣。急节谢流水。羁心摇悬旌。挥涕且复去。恻怆何时平。【标题】:古风其二十三)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秋露白如玉。团团下庭绿。我行忽见之。寒早悲岁促。人生鸟过目。胡乃自结束。景公一何愚。牛山泪相续。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人心若波澜。世路有屈曲。三万六千日。夜夜当秉烛。【标题】:古风其二十四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言古诗
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标题】:古风其二十五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世道日交丧。浇风散淳源。不采芳桂枝。反栖恶木根。所以桃李树。吐花竟不言。大运有兴没。群动争飞奔。归来广成子。去入无穷门。【标题】:古风其二十六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竟谁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标题】:古风其二十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燕赵有秀色。绮楼青云端。眉目艳皎月。
一笑倾城欢。常恐碧草晚。坐泣秋风寒。纤手怨玉琴。清晨起长叹。焉得偶君子。共乘双飞鸾。【标题】:古风其二十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容颜若飞电。时景如飘风。草绿霜已白。日西月复东。华鬓不耐秋。
飒然成衰蓬。古来贤圣人。一一谁成功。君子变猿鹤。小人为沙虫。
不及广成子。乘云驾轻鸿。【标题】:古风其二十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三季分战国。七雄成乱麻。王风何怨怒。世道终纷拏。至人洞玄象。高举凌紫霞。仲尼欲浮海。吾祖之流沙。圣贤共沦没。临歧胡咄嗟。【标题】:古风其三十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玄风变太古。道丧无时还。扰扰季叶人。
鸡鸣趋四关。但识金马门。谁知蓬莱山。
白首死罗绮。笑歌无时闲。绿酒哂丹液。青娥凋素颜。(上二句一作 萋萋千金骨。风尘凋素颜。)大儒挥金椎。琢之诗礼间。苍苍三株树。冥目焉能攀。【标题】:古风其三十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言古诗
郑容西入关,行行未能已。白马华山君,相逢平原里。璧遗镐池君,明年祖龙死。秦人相谓曰,吾属可去矣。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标题】:古风其三十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蓐收肃金气。西陆弦海月。秋蝉号阶轩。感物忧不歇。良辰竟何许。大运有沦忽。天寒悲风生。夜久众星没。恻恻不忍言。哀歌逮明发。【标题】:古风其三十三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北溟有巨鱼。身长数千里。仰喷三山雪。
横吞百川水。凭陵随海运。燀赫因风起。
吾观摩天飞。九万方未已。【标题】:古风其三十四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羽檄如流星。虎符合专城。喧呼救边急。群鸟皆夜鸣。白日曜紫微。三公运权衡。
天地皆得一。澹然四海清。借问此何为。答言楚征兵。渡泸及五月。将赴云南征。
怯卒非战士。炎方难远行。
长号别严亲。日月惨光晶。泣尽继以血。心摧两无声。困兽当猛虎。穷鱼饵奔鲸。千去不一回。投躯岂全生。如何舞干戚。一使有苗平。【标题】:古风其三十五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丑女来效颦。还家惊四邻。寿陵失本步。笑杀邯郸人。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棘刺造沐猴。三年费精神。功成无所用。楚楚且华身。大雅思文王。颂声久崩沦。安得郢中质。一挥成斧斤。【标题】:古风其三十六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抱玉入楚国。见疑古所闻。
良宝终见弃。徒劳三献君。直木忌先伐。芳兰哀自焚。盈满天所损。沉冥道为群。
东海泛碧水。西关乘紫云。鲁连及柱史。可以蹑清芬。(此诗一作
□来荆山客。谁为珉玉分。良宝绝见弃。虚持三献君。直木忌先伐。芬兰哀自焚。盈满天所损。沉冥道所群。东海有碧水。西山多白云。鲁连及夷齐。
(泛一作沉)
【竭立换去】
可以蹑清芬。)【标题】:古风其三十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燕臣昔恸哭。五月飞秋霜。庶女号苍天。震风击齐堂。精诚有所感。造化为悲伤。而我竟何辜。
远身金殿旁。
(一本无此二句浮云蔽紫闼。白日难回光。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古来共叹息。流泪空沾裳。【标题】:古风其三十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标题】:古风其三十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且复归去来。
剑歌行路难。
(行一作悲(此诗一作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杀气落乔木。浮云蔽层峦。孤凤鸣天倪。遗声何辛酸。游人悲旧国。抚心亦盘桓。倚剑歌所思。曲终涕泗澜。)【标题】:古风其四十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
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
朝鸣昆丘树。夕饮砥柱湍。归飞海路远。独宿天霜寒。幸遇王子晋。结交青云端。怀恩未得报。感别空长叹。【标题】:古风其四十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朝弄紫泥海。
夕披丹霞裳。挥手折若木。
拂此西日光。云卧游八极。
玉颜已千霜。
飘飘入无倪。稽首祈上皇。呼我游太素。玉杯赐琼浆。一餐历万岁。何用还故乡。永随长风去。天外恣飘扬。(一本无此二句)【标题】:古风其四十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摇裔双白鸥。鸣飞沧江流。宜与海人狎。岂伊云鹤俦。寄形宿沙月。
沿芳戏春洲。吾亦洗心者。忘机从尔游。【标题】:古风其四十三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周穆八荒意。汉皇万乘尊。淫乐心不极。雄豪安足论。西海宴王母。北宫邀上元。瑶水闻遗歌。玉杯竟空言。灵迹成蔓草。徒悲千载魂。【标题】:古风其四十四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绿萝纷葳蕤。缭绕松柏枝。草木有所托。岁寒尚不移。奈何夭桃色。坐叹葑菲诗。玉颜艳红彩。云发非素丝。君子恩已毕。贱妾将何为。【标题】:古风其四十五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八荒驰惊飚。万物尽凋落。浮云蔽颓阳。洪波振大壑。龙凤脱罔罟。飘摇将安托。
去去乘白驹。空山咏场藿。【标题】:古风其四十六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言古诗
一百四十年。国容何赫然。隐隐五凤楼。峨峨横三川。王侯象星月。宾客如云烟。(以上六句一作 帝京信佳丽。国容何赫然。剑戟拥九关。歌钟沸三川。蓬莱象天构。珠翠夸云仙。)斗鸡金宫里。蹴鞠瑶台边。
举动摇白日。指挥回青天。当涂何翕忽。失路长弃捐。独有扬执戟。闭关草太玄。【标题】:古风其四十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桃花开东园。含笑夸白日。偶蒙东风荣。
生此艳阳质。
(生一作矜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早相失。讵知南山松。独立自萧瑟。(此诗一作)
芙蓉娇绿波。桃李夸白日。偶蒙春风荣。生此艳阳质。岂无佳人色。但恐花不实。宛转龙火飞。零落互相失。讵知凌寒松。千载长守一。)【标题】:古风其四十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秦皇按宝剑。赫怒震威神。逐日巡海右。驱石驾沧津。
征卒空九寓。作桥伤万人。但求蓬岛药。
岂思农扈春。力尽功不赡。千载为悲辛。【标题】:古风其四十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美人出南国。灼灼芙蓉姿。皓齿终不发。芳心空自持。由来紫宫女。共妒青蛾眉。归去潇湘沚。
沉吟何足悲。【标题】:古风其五十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宋国梧台东。
野人得燕石。(以上二句一作 宋人枉千金。去国买燕石。)夸作天下珍。却哂赵王璧。赵璧无缁磷。燕石非贞真。流俗多错误。岂知玉与珉。【标题】:古风其五十一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殷後乱天纪。楚怀亦已昏。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虎口何婉娈。
女媭空婵媛。彭咸久沦没。此意与谁论。【标题】:古风其五十二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青春流惊湍。朱明骤回薄。
不忍看秋蓬。飘扬竟何托。光风灭兰蕙。白露洒葵藿。
美人不我期。草木日零落。【标题】:古风其五十三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战国何纷纷。
兵戈乱浮云。赵倚两虎斗。晋为六卿分。奸臣欲窃位。树党自相群。果然田成子。一旦杀齐君。【标题】:古风其五十四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倚剑登高台。悠悠送春目。苍榛蔽层丘。琼草隐深谷。凤鸟鸣西海。欲集无珍木。鸒斯得所居。蒿下盈万族。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
(以上六句一作 翩翩众鸟飞。翱翔在珍木。群花亦便娟。荣耀非一族。归来怆途穷。日暮还恸哭。)【标题】:古风其五十五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齐瑟弹东吟。
秦弦弄西音。慷慨动颜魄。
使人成荒淫。彼美佞邪子。婉娈来相寻。一笑双白璧。再歌千黄金。珍色不贵道。讵惜飞光沈。
安识紫霞客。瑶台鸣素琴。【标题】:古风其五十六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越客采明珠。提携出南隅。清辉照海月。美价倾皇都。献君君按剑。怀宝空长吁。鱼目复相哂。寸心增烦纡。【标题】:古风其五十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羽族禀万化。小大各有依。
周周亦何辜。六翮掩不挥。愿衔众禽翼。一向黄河飞。飞者莫我顾。叹息将安归。【标题】:古风其五十八 【作者】:李白 【朝代】:唐 【体裁】:五古
我到巫山渚。
寻古登阳台。天空彩云灭。地远清风来。神女去已久。襄王安在哉。荒淫竟沦替。
樵牧徒悲哀。【标题】:古风其五十九 【作者】:李白 【朝代】:唐
第二篇:标题
标题: 初中历史——第一次作业 发 布 者: 内容: 初中历史专家(发布时间: 2012-3-23 17:06:01)
1.观看专题讲座视频“历史课程标准的变化与发展”,明确其要点内容,谈谈自己对新的历史课程标准的认识。
提交者: 隋凤(提交时间: 2012-3-29 15:05:20)答题内容:
一杯咖啡,两只火眼,细细看脚本,欣然听讲座,据我体会,升级到2.0版本的历史课程标准有以下几个“新”:
新理念:更强调探究式学习,强调教与学的创新。
新思路:弱化学习主题,凸显历史发展时序,以“点—线”结合的方式呈现。
新知识:去56,加26。新举措:详见实施建议。
如果把这次修订比作装修的话,前两个新应该是大修,修了设计,修了想法,讲座中不说嘛“任何人的任何行动都有一定的思想观念在里面起作用,不是这种思想观念就是那种思想观念”,我们有了进步的思想武器,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做到“优秀”。后面两个“新”虽然篇幅长,但算小修,装地板涂颜料,是具体的操作。别小看了这些操作措施的示例、建议,它们是非常有益的参考,想当年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可是把教研员强调了千遍万遍的《课标》当作圣经古兰经,然而课堂上怎么做全靠自己在黑暗中蜗行摸索了,谁敢说自己原创就是百分百正确无误呢?
课标前言解读中专家有这么一句:“学习方式不仅仅是工具,更是目的,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历史教育是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放眼学生一生,历史学习能优化他们的生活质量,那我们的教育就非常成功了。作为老师的我们不也是通过参加GP继续学习提高自己吗。
张汉林 发表于:2012-3-29 15:46:16
个人主页 | 删除| 回复
隋老师的语言让人眼前一亮!在人云亦云中,在语言空洞泛滥时,隋老师的作业如同一股清泉,让人赏心悦目。我手写我心,这是我们国培的要求,也是我们教育的追求!共勉!
第三篇:标题
1、再次的实践 终生的记忆
2、喜迎祖国六十华诞,共祝中华美好明天
3、别样的雨 同样的情
4、文化甘霖沐古镇 戏曲传承得新生
5、特殊关爱监狱行
6、拳拳赤子心 七七爱国情
7、践行科学发展 喜庆祖国华诞 谱写青春华章 共建崛起河南
8、前期:师生结同心,全院齐准备,联手谱华章 中期:兰考一周行,实践促锻炼,奉献见成长 后期:顺利凯旋归,感悟颇其多,思考做总结 尾声:前承鸿鹄志,再结丰硕果,再启后来人
9、关注民生挥洒知识甘霖 共筑和谐谱写青春之歌 深入农村践行科学发展 众志成城彰显学子风采
10、上篇 精心筹措力求万事俱备 齐心协力已是运筹帷幄
课题规划紧锣密鼓,队员选拔精益求精。未雨绸缪考察先行,运筹帷幄拟定活动。积极组织技能培训,仔细完善宣传材料。
中篇 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 努力争做优秀大学生
实践队伍整装待发,政管学子众志成城。奏响民主大喇叭,政策宣讲我先行。打开支教之窗,心随教育上路。关注新农村建设,调查走访陈孝村。传承古老文化精髓,唱响现代文明新歌。课桌椅里出新知,民心工程得民心。地震知识进课堂,乐趣防灾大家忙。诗歌朗诵吐真情,祖**亲驻心中。支书来访挚诚难忘,村官关注温情永存。
下篇 高举团旗奏响凯歌 奉献青春竞相风流 尾声 悠然我思
11、爱在“阳光”下
——记“阳光支教”进社区志愿者服务队暑期实践圆满结束 播撒爱的种子——支教篇 传递爱的火炬——调研篇 谱写爱的华章——特色活动篇 一 勿忘国耻 七七爱国行
二 青春奉献新干线 书香浓浓融社区 三 心灵面对面 爱要说出口
爱,让我们一起走过——感悟篇
12、品三国文化 赏古典园林
13、响应时代号召 服务基层教育
14、送法进社区 温暖群众心
15、帮扶丁楼献爱心 志愿支教传真请
16、探索就业之路 缔造精彩人生
17、走访革命先烈 传承爱国精神
18、瞻红色遗址 抒爱国情怀
19、关爱留守儿童 共促和谐社会 20、汇集八方经验人士 共商文化建设之道
21、泪光闪闪离别意 依依难舍英刘情
22、“志愿增智”结硕果 共话实践会真知
23、下乡归来谈收获 真情似水流笔端
24、言语如歌话感悟 学生群众一家亲
25、岁月见证永久 实力造就辉煌
26、知政失者在草野 知屋漏者在檐下
27、关注民工生活 彰显学子真情
28、热情传递希望•爱心托起明天
29、追寻历史足迹 感叹戏曲兴衰 30、特殊关爱监狱行 文艺演出表真情
31、情深深 雨濛濛(濛濛细雨)
31、科技与医及时雨 获嘉(地名)村民俱欢喜
32、地震知识进课堂 趣味防灾大家忙
33、经管学子辉县行 爱心播撒人间情
34、齐心协力龙腾跃 共画宏图鹏翱翔
35、企业帮扶实现双赢 实践队员尽显风采
36、关爱孤寡老人 传递人间真情
37、忆往昔看今朝,怎一喜字了得
38、踏寻农村发展新貌,共睹乡镇企业欣荣
39、情系友谊村 法助有难人
40、崇敬之情满溢胸膛 奉献精神促我成长
41、叶公故里传佳话,岩盐之都绽新颜
42、清凉送一线 关爱进心坎
43、忆往昔峥嵘岁月 勉今朝风华学子
44、艰辛知人生 实践长才干
45、祝福穿越高墙 关爱在你身边
46、关爱留守儿童 共促和谐社会
47、身体力行学唱怀梆 文化遗产后继有人
48、以志愿者的名义,我们再次集结
——记“走进山区”支教帮农服务队三亩地之行
49、“红色之旅”启征程 文院实践谱新篇 50、青春真活力 异地初探险
—— 大学生素质拓展帮教服务队郑州八中综合实践基地之行
51、一种责任担在肩 精心准备为实践
——记大学生挂职锻炼服务队农村实践调研
52、激情点燃如火七月 实践奏响前进乐章
53、服务科学发展 助推民工就业
——记河南师范大学“返乡农民工就业技能培训服务队”濮阳之行
54、走进胡马羡 服务新农村 ——“小康之翼”支农、支教、调研活动全面展开
55、激情如火 服务如歌
——记我校“祖国颂•师大情”文艺服务团慰问演出
56、践行科学发展 实现校企双赢
——记“河南师范大学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揭牌仪式
57、政管学子运筹帷幄 实践队伍整装待发
——政治与管理科学学院2009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营仪式举行
58、展师大豪情 颂祖国华诞
——我校“祖国颂•师大情”文艺下乡服务团走进十里铺
59、你我同行,把健康送回家
——记河南师范大学“健康知识宣传”服务团队
满怀期待 我们踏上征程
——记“焦裕禄精神学习实践”服务队启程
60、学子心系三农 光影记载真情
——记濮阳县电视台采访“小康之翼”支农支教调研服务队
61、打开支教之窗 心随教育上路
——记河南师范大学“实践科学发展观”助农惠民党员服务队支教活动
62、法律知识进农村 服务社会促发展
——记法学院09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63、大司马文化耀神州 二股弦遗产传万世
——河南师范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调研服务团活动纪实
64、体育帮教亮风采 英姿飒爽谱华章
65、群策群力共创食品安全 互助互爱同筑和谐家园
—— 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惠农村
66、心系农村建设 唱响实践新歌
——记河南师范大学“科技兴农”服务团队走进获嘉县东碑村
67、破陋习树新风 庆华诞普乐章
——“实践科学发展观”助农惠民宣讲团举办大型乡村图片展 68、乘改革春风 创致富新路 69、爱洒留守儿童 情系民族未来 70、最美不过夕阳红 老年学子了融融 71、走进人民公仆 争做时代先锋 72、追寻英雄足迹 弘扬奉献精神 73、普法宣传如乡村 法律维权会农民 74、开展法制宣传 共建和谐周口 75、重走“河洛”古道 探访“三乡”文明 76、调研现代农业 服务农村发展
77、校村携手谱和谐新曲 科技兴农建幸福家园——团队活动纪实
一、科技服务兴农业 经验传授喜农民
二、激情飞扬忙实践 满腔热忱为三农
三、和谐之花开正艳 科技惠民情更浓 78、高举以人为本大旗 齐奏科学发展强音
一、身体力行做宣传 践行科学发展观
二、情牵河川系湿地 和谐共处保家园
三、青春学子下基层 环保宣传倡文明 79、百花齐放展中原风采 文明共建数和谐新风
一、倾情演出展才艺 唱响和谐新生活
二、品民族文化经典 享知识文明盛宴
三、文化下乡大家谈 共建美好新家园 80、知行合一育桃李 躬身实践促成长
一、多彩课堂出新意 呵护心灵促成长
二、倾心巩固基地 再铺支教新曲 81、医疗服务送上门 建设和谐新农村
三千学子下基层 医疗服务显真情 秉承医德学典范 义务诊疗做奉献 卫生宣传下农村 医疗服务暖人心 82、应群众所需 遂村民所愿 83、打造心灵之约 传播健康之音 84、观盛世中华峥嵘岁月 展风流神舟辉煌成就
红戏红歌唱红心 献艺献礼庆华诞 旧貌新颜今朝看 爱国宣传展巨变 85、包裹志同吹出征号角 学子情齐他实践征程 86、推进两大跨越 建设美好中原
安全知识深入群众心 支教活动谱写新乐章 科技下乡帮富新农村 挂职基层增长新才干
87、肩负使命慨然去 撒下希望成功回 88、启动解放思想总开关 激活团的内在活力
——“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我省高校共青团系统全面展开
学校对“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行再动员再部署 我省高校积极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 89、企业帮扶显身手 虚心实践获真知 90、深入企业考察访问 亲临一线实践调研 91、落实骨干培训计划 扑救英才成才之路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体验素质拓展 增强团队精神
92、“牵手营”中显温暖 “滚雪球”式传爱心 93、不辞劳苦赴千里 但是牡丹更芬芳 94、风雨同行铸辉煌 我以我行践改革
齐宣传 勤调研 改革开放顺民意 抒感慨 话成就 和谐社会暖人心 95、给梦想插上翅膀 让绿色永驻神舟 96、争做绿色使者 践行环保理念 97、挂职基层岗位 磨练实战才干
“志愿增智” 献力一方发展 下基层做村干 服务农村谱新篇 98、心系农村送医疗 传播健康树新风
调研农村医保 开展健康咨询义诊 预防艾滋病 青年学生争当先锋 99、传播生态文化 共建美丽中原
珍爱生命之水 共建生态中原 环保宣传遍中原 节能减排来当先 落实国家“限塑令” 小袋子改变大世界 100、社会实践齐启动 队旗猎猎为出征
团省委副书记郭鹏指出新希望和新要求 全省大中专院校纷纷举行启动仪式 101、心与心交流手相牵 一对一帮教送温暖 102、关注艾滋人群 爱心撑起明天 103、生产安全重泰山 矿山和谐谱新篇 104、关注食品药品安全 共创健康幸福生活 105、知识服务黄土地 青春奉献新农村 106、服装走秀展新貌 我以我行践环保 107、学子下乡谋规划 新村建设添砖瓦 108、富民沼气惠农家 小康路上大步伐 109、“信息大篷车”停靠乡间小村庄
110、宣传生活小常识 彰显爱民大情意 111、齐心协力伸援手 身体力行遥相助
走访赈灾英雄 弘扬抗震精神 不辞劳苦募经费 夏令营里洒真情 112、正值奥运风劲时 中原齐唱奥运歌
寄托心愿传“圣火” 别开生面办“奥运” 各展绝活齐祝愿 奥运知识洒乡间 盼奥运各抒心声 话奥运同表决心 113、村头巷尾别样生辉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114、扎根基层奉献青春 学以致用服务农村 115、义务维修传理念 问题家电换新颜 116、家电下乡惠农民 知识促建新农村 117、青春助力新农村 根据欧建和谐新生活 118、普法宣传系人民 服务基层暖人心 119、寻访那个共和国奇迹 感受红旗渠精神 120、瞻仰革命遗址 抒发爱国情怀 121、喜迎六十华诞 共赏阅兵大典 122、祝福祖国传心愿 传递爱心表真情 123、传承与创新并举 实践与就业齐飞
开拓实践基地 搭建就业平台 聚焦技能培训 拓展就业门路 实践灼见真知 创业增长才干 124、深入企业忙调研 学以致用促发展
走进国企一线 实践增长才干 探访名优民企 把握时代脉搏 调研第三产业 感受创业激情 125、传承中原文化精髓 助推文化产业发展
走进民间艺术 感悟传统文化 探访名胜古迹 弘扬华夏文明 开发文化资源 带动经济发展
第四篇:标题
标题: 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及其认识
在中国的历史文献中,有着丰富的过去的气象学和物候学的记载,可惜非常分散。在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变动常趋极端,而温度的变化在冬春即能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我国冬季温度主要受西伯利亚冷空气所控制,升降比较统一。因此,本文以冬季温度作为气候变动的指标。
近五千年的时间,根据材料的性质,可分为以下四个时期。考古时期(约公元前3000——1100年)物候时期(公元前1100——公元1400年)方志时期(公元1400——1900年)仪器观测时期
考古时期(约公元前3000——1100年)西安附近的半坡村遗址(属于仰韶文化,用C的14次方同位素测定为约5600——6080年前)和河南安阳殷墟(约公元前1400——1100年)的发掘表明,当时猎获的野兽中有竹鼠、麞和水牛等热带和亚热带的动物。在山东历城县发掘龙山文化遗迹中找到一块炭化竹节,有些陶器外表也似竹节。这说明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竹类的分布在黄河流域,可直到东部沿海。根据这些事实,我们可以假设,五千年以来,竹类分布的北限大约向南后退1°—3°纬度。对照黄河下游和长江下游各地温度,可以说五千年前的仰韶到三千年前的殷墟时代是中国的温和气候时代。
物候时期(公元前1100——公元1400年)
人们要知道一年中寒来暑往,常常用肉眼来看降霜下雪,河开河冻,树木抽芽发叶、开花结果,候鸟春来秋往,等等,这就是物候。
中国的许多方块字,用会意象形来表示。在周朝(公元前1066年开始,定都于西安附近的镐京)初年的文献中,很多工具等名称都以“竹”为头,表示这些东西最初都是用竹子做成的。可见周初黄河流域竹类广泛生长。商周时代,黄河流域的劳动人民都从事农业和畜牧业。人民采用各种方法来定春分,作为农业播种的时间。
周初温暖的气候不久就恶化了,汉江在公元前903年和897年就两次结冰。但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81年)又和暖了。《左传》中往往提到,山东鲁国过冬,冰房得不到冰。周朝中期,黄河流域下游到处可以生长梅树。《诗经》中就有五次提过梅。《秦风》中有“终南何有?有条有梅”的诗句。终南山位于西安之南,现在无论是野生的还是栽培的,都无梅树了。战国秦汉时期,气候继续暖和。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描写了当时经济作物的分布,如桔在江陵(四川),桑在齐鲁(山东),竹在渭川(陕西),漆在陈夏(今河南南部)。这些亚热带植物的北界比现时都推向北方。公元前110年,黄河在瓠子决口,斩伐了河南淇园的竹子编筐盛石子来堵口,可见那时河南淇园竹子的繁茂。
到东汉时代,即公元之初,我国天气有趋于寒冷的趋势,有几次冬天严寒,国都洛阳晚春还降霜雪。当时,河南南部的桔和柑还十分普遍。直到三国时代,曹操(公元155—220)在铜雀台(今河南临漳西南)种桔,已经不能结实了,气候已比司马迁时寒冷。曹操儿子曹丕在公元225年,到淮河广陵(今淮阴)视察十多万士兵演习。由于严寒,淮河忽然结冰,演习不得不停止。这是我们所知道的第一次有记载的淮河结冰。那时,气候已比现在寒冷。这种寒冷继续下来,直到第三世纪后半叶,特别是公元280—289年这十年间达到顶点。
隋唐时代(公元581—907年)中,在第七世纪中期,气候变得和暖了。十二世纪初期,中国气候加剧转寒。公元1111年太湖全部结冰,冰上还可以通车。太湖和洞庭山出了名的柑桔全部冻死。杭州落雪频繁,而且延到暮春。
十二世纪刚结束,杭州的冬天又开始回暖。公元1200年、1213年、1216年和1220年,杭州没有冰和雪。这个时候,北京的杏花也是在清明开放。这种温暖气候好象继续到十三世纪的后半叶。因为自隋唐在河内(今河南博爱)、西安和凤翔(陕西)设立的管理竹园的竹监司,在宋元两代断断续续,直到明朝(公元1368—1644年)末年才完全停止。从此,竹子在黄河以北不再作为经济林木而培植了。
十三世纪初和中期的比较温暖的期间是短暂的,不久冬季又严寒了。据收集到的记载,公元1309年,无锡一带运河结冰。公元1329年和1353年,太湖结冰数尺,桔树再次冻死。1351年阳历11月黄河在山东境内就有冰块顺流而下,而近年河南和山东到12月时黄河才出现冰块。方志时期(公元1400——1900年)近人曾经根据六百六十五种方志统计了太湖、鄱阳湖、洞庭湖、汉江和淮河的结冰年代(十三世纪至二十世纪),以及近海平面的热带地区降雪落霜年数(十六世纪开始)。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我国温暖冬季是1550—1600年和1720—1830年间。寒冷冬季是在1470—1520年、1620—1720年和1840—1890年间。以世纪来分,则以十七世纪最冷,十九世纪次之。
仪器观测时期
清代(公元1644—1910年)北京、南京、杭州和苏州有过雨日的记载,根据秋季初次降雪到春节末次降雪的平均日期,得出结论是,1801—1850年间比其前的1751—1800年间和其后的1851—1900年间为温暖。
中国近八十年以来的温度变迁,已使天山雪线和冰川进退受到了影响。根据中国科学院冰川队的调查,证明在1910—1960的五十年间,由于气温升高了,天山雪线上升四十至五十米,西部冰川舌后退五百至一千米。东部天山冰川舌后退二百至四百米。同时,森林上限也升高一点。因为发现有新鲜的冰川堆积物,无论是在风化程度还是在土壤、植被发展方面,都明显地区别于古老的冰川堆积,所以可以认为现在覆盖在天山高峰的冰川是历史时代(即1100—1900年寒冷期)的产物,而不是第四纪冰川期的残余。
结论:
(一)在我国近五千年中的最初二千年(即从原始氏族时代的仰韶文化到奴隶社会的安阳殷墟),大部分时间的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左右。一月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5℃。
(二)在那以后,有一系列的上下摆动,其最低温度在公元前1000年、公元400年、1200年和1700年,摆动的范围为1°—2℃。
(三)在每一个四百至八百年的期间里,可以分出五十至一百年为周期的小循环,温度升降范围是0.5°—1℃。
(四)上述循环中,任何最冷的时期,似乎都是从东亚太平洋海岸开始,寒冷波动向西传播到欧洲和非洲的大西洋海岸,同时也有从北向南传播的趋势。
.内地发现出土的小麦,最早在三千多年,也就是商中期和晚期左右,但是不是很普遍。小麦普及还是汉代以后事情了,关键一点就是战国时期发明石转盘在汉代得到推广(材料来源于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得以使小麦可以磨成面粉。小麦主要在北方种植,在南方种植发展还是得于南宋时期北方人大量南迁,对南方麦需求大量增加而造成的。到明代小麦种植已经遍布全国,但分布很不平衡,《
第五篇:标题
1.什么是测量? 2.什么是计量,计量的特点是什么? 3.什么是计量器具? 4.什么是测量仪器的准确度?
5.什么是测量标准? 6.什么是实物量具? 7.什么是测量系统? 8.什么是国家基准? 9,什么是有证标准物质? 10.什么是型式批准? 11.什么是检定? 12.什么是首次检定? 13.什么是后续检定? 14.什么是周期检定? 15.什么是OIML国际建议? 16.什么是OIML计量器具证书制度? 17.什么是校准? 18.什么是校准测量能力? 19什么是国家溯源等级图? 20.什么是溯源等级图? 21.什么是实验室认可?
22.什么是计量确认? 23.什么是计量单位?
24.什么是国际单位制,它具有哪些优点? 25.国际单位制由哪些构成?
26.什么是SI基本单位,包括哪些单位? 27.长小文档网文秘助手的定义是什么?
28.质量千克(公斤)的定义是什么? 29.时间秒的定义是什么?
30.电流安[培]的定义是什么? 31.热力学温度开[尔文]的定义是什么? 32.物质的量摩[尔]的定义是什么? 33.发光强度坎[德拉]的定义符号是什么? 34.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由什么构成? 35.什么是测量不确定度? 36.什么是误差?
37.使用不确定度与误差的意义何在 38.不确定度包括哪几类? 39.误差可分为哪两类?
40.什么是几何量,几何量计量包括哪些内容? 41.什么是温度、温标和温度计量? 42.什么是力学计量,它包括哪些内容?
43.电磁计量包括哪些内容? 44.什么是无线电计量? 45.什么是时间频率计量? 46.什么是光学计量?
47.电离辐射计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8.声学计量的基本参量有哪些?涉及哪些计量器具? 49.化学计量的内容有哪些? 50.什么是标准物质?
第二部分 计量体系
1、完整的国家计量管理体系应由哪些部分组成?
2、请阐述我国的计量法律法规体系的构成?
3、我国《计量法》是哪一年颁布和实施的?
4、我国现行的政府计量行政管理体制与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有何不同?
5、通常人们把计量工作根据其应用和管理的特点,划分为科学计量、工业计量和法制计量,您能阐述科学计量的作用吗?
6、国际法制计量组织确定法制计量范围为“存在利益冲突和测量结果需要特殊信任的领域”,它与我国计量法中规定的“强制检定”领域是一致的,请阐述该领域的主要方面。
7、我国作为一个政治、经济大国,为什么要把建立完整的国家计量体系作为国家基础设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8、作为国家计量体系中的主导部分,国家行政管理体系应该负责哪些工作?
9、我国的计量基准体系是建立在国际单位制(SI制)的基础上,您知道SI制7个基本量中哪些已在我国按单位定义复现了基准?
10、工业计量主要涉及企业的计量管理,您知道目前企业计量管理的规范模式是依据哪个国际标准,其最新版的代号名称是什么?
11、国际计量组织正在努力促进全球计量体系的形成,您能说出五个国际和地区计量组织的名称吗?
12、为建立全球计量体系,在米制公约的授权下,由国际计量委员会起草,米制公约成员国国家计量院签署了互认协议,您知道其名称和签署的时间地点吗?
13、拥有各等级社会用计量标准的计量技术机构(或校准实验室)有没有行政级别之分,它们之间相互关系主要依据什么而发生联系?
14、国家计量基准体系是一个包含所有物理、化学参数测量的溯源基础,按学科专业分类,习惯分为哪十大类?
15、建立国家计量体系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16、完善国家计量体系所应有的四大特征是什么?
17、到目前为止,我国计量法律法规体系中,已颁布了多少个行政法规和规章?
18、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的日益广泛,对我国现代计量基准体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主要的要求是什么?
19、我国计量基准体系的规模和范围,您能用数量表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