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

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



第一篇: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

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 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 班级 姓名

一、默写题(共25分)1.寒风夕吹易水波。2.,松柏有本性。3.长空澹澹孤鸟没。4.不见谪仙人。5.,雁行初过客登楼。6.多情只有春庭月。7.人怜巧语情虽重。8.流血涂野草。9.雨过潮平江海碧。10.出门忘山泽。11.,等闲离别易消魂。12.满目山河空念远。13.深秋幕帘千家雨。14.况属高风晚。15.,归客千里至。16.,纵死犹闻侠骨香。17.丹阳郭里送行舟。18.秦王殿上开地图。19.白云海色曙。20.,眼前万里江山。21.霜后芙蓉落远洲。22.,斯文一脉微如线。23.平生塞北江南。24.,见不善如探汤。25.,成如容易却艰辛。

二、选择题(12分)

1.以下和宋濂处于同一时代的人物是()A.袁枚 B.郑燮 C.刘基 D.姚鼐

2.以下选项中和荀子无关的一项是()

A.儒家代表人物 B.“性恶论” C.非攻 D.《劝学》

3.《放鹤亭记》写于苏轼任徐州太守期间,以下写于同一时期的作品是()A.《饮湖上初晴雨后》 B.《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C《永遇乐·明月如霜》 D.《记承天寺夜游》

4.下列诗句中的“东风”,与“寒食东风御柳斜”中的“东风”意思相同的是()(可多选)

A.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B.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C.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D.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5.下列四项中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记》 西汉 戴圣 B.《客斋随笔》 宋 洪迈

C.《齐东野语》 宋 周密 D.《开元天宝遗事》 唐 元结 6.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春秋五霸()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秦襄公

7.下面四个选项中“所以”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 B.吾所以来此者,忆旧也 C.师者所以传道也 D.谷者,所以食也

8.下列选项中与“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寡人反取病焉 B.不复出焉

C.就有道而正焉 D.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

9.下列各句中“以”的含义和“后以老病致仕”中的“以”相同的是()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属予作文以记之 C.马耸耳以听 D.其家以铁絙羁之圉中

10.下列句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凡几涉手,而入仓廪 B.温察而异之

C.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D.悉资俸禄而食耳 11.下列选项中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石之铿然有声者 B.缙而能不易其志者 C.其两膝相比者 D.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12.对“片时春梦,十年往事,一点诗愁”理解正确的两项是()。A.“片时春梦”比喻人世繁华如春夜的梦境一样容易消逝。

B.“十年往事,一点诗愁”的意思是过去的十年充满诗意的愁绪。C.“一点诗愁”中的“愁”指的是因往事不可挽留而产生的惆怅。D.此句意思是往事就像春梦一样很快消逝,只在心中留下诗情。

13.对于诗句“白云海色署,明月天门秋”的理解,正确的说法是()可多选。A.此句描写诗人登楼所见的云爽风清,月明秋空之景 B.此句写景之中也衬托了李白胸怀坦荡和开朗的性情 C.此句写景气势壮阔,为整首诗营造了高远的意境 D.此句用大气神奇的笔法表现出对诗仙的神往之情

三、填空题.(41分)1.《颜氏家训》是我国 时期文学家 的传世代表作。它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也是一部学术著作。

2.“三班”指汉朝的三位历史学家,是、、。3.“三玄”指的是、、。

4.东晋时期的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的是,“天下第一行书”指作品。5.《诗经》中的诗歌在诗章或各节的开头“借物言情,以此引彼”的艺术表现手法,叫作“ ”。6.袁宏道,湖北公安人,代文学家,与其兄弟、袁中道并称“ ”。7.“三言两拍”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三言”指、、和《醒世恒言》,它的作者是 代文学家、戏曲家。“两拍”指的是、,作者是。

8.《论语乡党》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精”指的是,“厌”的意思是。

9.张九龄是唐代开元年间的贤相,后世以“ ”来形容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张九龄也是一位诗人,他的《望月怀远》中“,”一句由景入情,气象阔大。

10.以知音喻知己源于《列子·汤问》中伯牙和(姓名)的故事,后世人们也习惯以故事中的“ ”的典故来比喻知己。11.韩愈《马说》中“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的“食”念“ ”,意 为。

12.“三坟”是指、、的书。

13.“数烛邹罪已毕”中的“数”读,意为“一一斥责”。“追者数人皆疲”中的“数”读shù,可释为“ ”。“广故数言欲亡”中的“数”读,意为“ ”。

14.古人有许多称谓来表达彼此间的友情。如“竹马之交”“总角之交”指幼年时的朋友;“ ”指普通百姓相交;“ ”指即使掉脑袋也不变心的朋友;“ ”指看上去很平谈,而重在道义的朋友。

15.“问他所熟识的邻居长者杨倩”此句中的“知”解释为。

四、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习题(12分)扪虱而谈

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温察而异之,问曰:“吾奉天子之命,率锐师十万,杖义讨逆,为百姓除残贼,而三秦豪杰未有至者,何也?”猛曰:“公不远数千里,深入寇境,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温默然无以酬之。(选自《普书》)1.解释文中加点词: 若()讨()然()酬()

2.下列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A.猛被褐而诣之 B.温察而异之 C.长安咫尺而不渡灞水 D温默然无以酬之 3翻译: 猛被褐而诣之。

百姓未见公心故也,所以不至。

4.请根据选文内容,简要概括王猛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习题。(10分)晚晴

【唐】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1.根据语境解释“巢”字的意思。越鸟巢干后: 越鸟巢南枝: 3.“深居”指诗人在桂林的寓所。一个“深”字,写出居处 的特点。一个“ ”字,点明诗人观景的视角。

3.根据诗意,用现代汉语描述诗人眼中的“晚晴”之景。4对颔联中“怜”和“重”的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怜”意为怜惜,诗人用拟人手法赋予“幽草”以柔弱的形象特点 B.诗人对“幽草”的关注和体贴,流露出感怀身世、同病相怜的意味 C.“重”意为珍重,写出人们因晚晴带来的生机而生出欣慰愉悦的情绪 D.上句“怜幽草”写感受,下句“重晚晴”摹景物,同是情景交融之语 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第17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检测 答案 一 默写

1、寒风夕吹易水波,渐离击筑荆卿歌 明 何景明《易水行》

2、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 《赠从弟》

3、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杜牧 《登乐游原》

4、不见谪仙人,但见三山青。张以宁 《峨眉亭》

5、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明)高启 《秋 望》

6、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寄人》

7、人怜巧语情虽重,鸟忆高飞意不同。白居易 《鹦鹉》

8、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唐李白《古风其十九》

9、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苏轼《望海楼晚景》 10.出门忘山泽,回头心复迷。唐 元结 《系乐府·贫妇词》。11.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晏殊《浣溪沙》 12.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晏殊《浣溪沙》

13.深秋幕帘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14.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15.柴门鸟雀噪,归客千里至。唐·杜甫《羌村三首·其一》 16.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

17.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严维《丹阳送韦参军》 18.秦王殿上开地图,舞阳色沮哪敢呼。何景明(明)《易水行》 19.白云海色曙,明月天门秋。明 王世贞《登太白楼》

20.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21.霜后芙蓉落远洲,雁行初过客登楼。(明)高启 《秋 望》

22.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元 薛昂夫《【正宫】塞鸿秋》 23.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辛弃疾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24.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25.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二 选择题 1.C 2.C 3.C 4.ABCD 5.D 6.D 7.B 8.D 9.A 10.C 11.D 12.AD 13.ABCD 三 填空题

1.南北朝 颜之推 2.班彪 班超 班固

3.《老子》《庄子》《周易》 4.王羲之 《兰亭序》 5.兴

6.清代 袁宗道 公安三袁

7.《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明代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8.上等好米 满足

9.九龄风度 海上生明月 天涯共此时 10.钟子期 高山流水 11.si 喂养 饲养

12.伏羲 神龙 黄帝(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尧 舜)13.sh;几(几个);shuò;屡次 14.布衣之交;刎颈之交;君子之交 15.熟识的、相亲近的

四、阅读理解题

(一)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习题(12分)《扪虱而谈》

1好像;讨伐;)„„的样子;应对 2.B(异”,意动用法)

3.王猛穿着粗布衣服去见他。

百姓没有见到你真心的缘故,因此不来投附(你)。4. 谈吐不凡,态度从容,无所畏忌。

(二)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习题。(10分)《晚晴》

1名词,鸟窝;动词,筑巢 2.幽僻、清静;俯

3.春去夏来,天气晴朗;小草终于得到上天的怜爱,得以饱受雨水的滋润:夕阳冉冉的余晖透过窗棂;越鸟的窝巢已被晒干,它们的体态也恢复轻盈了。4.D(“怜幽草”是写景,“重晚晴”是感悟)

5.诗人写景,着字“清”“迥”“明”“轻”,写情着字“怜”“重”,写出了喜悦、轻松的心情,心胸也变得开周高远。

第二篇: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范文)

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启事

活动目的:

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理解和鉴赏方面的能力,以大赛的形式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承办单位:当代学生杂志社

后援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特别支持: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

大赛评委:(按姓氏笔画)

于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方智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元(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孙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过传忠(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步根海(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赵昌平(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梦龙(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彭卫国(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活动形式

1.大赛形式:个人书面阅读比赛,团体现场决赛。

2.参赛对象:预初至高三学生,中专、职校学生。

3.分组情况:预初至高三按年级分组;中专、职校单独设中职组;共分8个组别。

4.大赛程序:

初赛——2009年9月-10月,各校自行举行。以《当代学生·2009年古诗文增刊》上刊登的第七届大赛的决赛卷为参考试卷。中学按在校人数2%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区复赛,中职系统按在校人数1.5%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复赛。

复赛——2009年10月底,各区及中职系统分别举行。试题由大赛组委会提供。按复

赛人数10%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全市决赛。

决赛——2009年11月底,全市统一举行决赛。

团体决赛——2009年12月举行。

5.奖项设置:

个人奖:

一等奖40~64名(每组5~8名)

二等奖80~120名(每组10~15名)

三等奖120~200名(每组15~25名)

优胜奖200~280名(每组25~35名)

团体奖:(以各学校个人决赛成绩为统计数据计算各校积分,以积分高低为顺序排列,选拔出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各组别前6名进入最后的团体决赛,七至十二名为团体优胜奖)

团体金奖3名(每组1名)

团体银奖6名(每组2名)

团体铜奖9名(每组3名)

团体优胜奖18名(每组6名)

另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6.大颁颁奖:2010年1月。

▲特别声明:本项赛事不收任何报名费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当代学生杂志社

2009年3月

第三篇: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上海市第八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

启事

活动目的:

培育民族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中学生在古诗文阅读、理解和鉴赏方面的能力,以大赛的形式激发广大中学生学习古典诗文的兴趣。

活动组织:

主办单位: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承办单位:当代学生杂志社

后援单位:复旦大学中文系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特别支持: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文化中国》栏目

大赛评委:(按姓氏笔画)

于漪(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方智范(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卢元(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孙逊(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过传忠(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步根海(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语文教研员)赵昌平(上海古籍出版社总编辑)

骆玉明(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梦龙(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

彭卫国(上海辞书出版社社长、总编辑)

活动形式

1.大赛形式:个人书面阅读比赛,团体现场决赛。

2.参赛对象:预初至高三学生,中专、职校学生。

3.分组情况:预初至高三按年级分组;中专、职校单独设中职组;共分8个组别。

4.大赛程序:

初赛——2009年9月-10月,各校自行举行。以《当代学生·2009年古诗文增刊》上刊登的第七届大赛的决赛卷为参考试卷。中学按在校人数2%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区复赛,中职系统按在校人数1.5%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复赛。

复赛——2009年10月底,各区及中职系统分别举行。试题由大赛组委会提供。按复

赛人数10%的比例选拔学生进入全市决赛。

决赛——2009年11月底,全市统一举行决赛。

团体决赛——2009年12月举行。

5.奖项设置:

个人奖:

一等奖40~64名(每组5~8名)

二等奖80~120名(每组10~15名)

三等奖120~200名(每组15~25名)

优胜奖200~280名(每组25~35名)

团体奖:(以各学校个人决赛成绩为统计数据计算各校积分,以积分高低为顺序排列,选拔出初中组、高中组、中职组各组别前6名进入最后的团体决赛,七至十二名为团体优胜奖)

团体金奖3名(每组1名)

团体银奖6名(每组2名)

团体铜奖9名(每组3名)

团体优胜奖18名(每组6名)

另设优秀指导教师奖、优秀组织奖若干名

6.大颁颁奖:2010年1月。

▲特别声明:本项赛事不收任何报名费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教育报刊总社

当代学生杂志社

2009年3月

关于复赛试卷和复赛内容的说明

1.分卷情况:

预初卷、初一初二合卷(分别评奖)、初三卷、高一高二合卷(分别评奖)、高三卷、中职卷。

2.考试内容:

预初年级卷——增刊初中部分标注★号的古文和古诗,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80%;小学三、四、五年级课本中的部分古诗和古文(篇名待定),古代名句100篇,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20%。试题题型:默写、选择、填空、简答。

初一初二卷——增刊初中部分标注★号、★★号的古文和古诗,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70%;课内内容(三套教材各占1/3),占试题的20%;课外内容占10%。试题题型:选择、填空(翻译和解释)、阅读理解、赏析(古诗和古文)、附加题。

初三年级卷——增刊初中部分标注★号、★★号和★★★号的古文和古诗,古代名句100篇,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60%;课内内容(三套教材各占1/3),占试题的20%;课外内容占20%。试题题型:选择、填空(翻译和解释)、阅读理解、赏析(古诗和古文)、附加题。

高一高二卷——增刊高中部分的古文和古诗,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50%;课内内容(三套教材各占1/3),占试题的20%;课外内容占30%。试题题型:选择、填空(翻译和解释)、阅读理解、赏析(古诗和古文)、附加题。

高三年级卷——增刊高中部分的古文和古诗,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40%;课内内容(三套教材各占1/3),占试题的20%;课外内容占40%。试题题型:选择、填空(翻译和解释)、阅读理解、赏析(古诗和古文)、附加题。

中专职校卷——初三年级卷——增刊初中部分标注★号、★★号和★★★号的古文和古诗,古代名句100篇,以及相关的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占试题的60%;课内内容(三套教材各占1/3),占试题的20%;课外内容占20%。试题题型:选择、填空(翻译和解释)、阅读理解、赏析(古诗和古文)、附加题。

关于复赛阅卷和进入决赛资格的说明

1.复赛人数:

各区县和中职校由学校按照学生数2%的比例选拔复赛参赛者,复赛由各区县和中职系统分别组织。

2.复赛阅卷:

预初年级——按照评分标准阅卷,然后按得分高低排列,选拔前10%的学生进入决赛。

初一初二——按照评分标注统一阅卷,然后分年级按得分高低排列,各选拔前10%的学生进入决赛。

初三年级——按照评分标准阅卷,然后按得分高低排列,选拔前10%的学生进入决赛。

高一高二——按照评分标注统一阅卷,然后分年级按得分高低排列,各选拔前10%的学生进入决赛。

高三年级——按照评分标准阅卷,然后按得分高低排列,选拔前10%的学生进入决赛。

中专职校——按照评分标准阅卷,然后按得分高低排列,选拔前10%的学生进入决赛。

3.决赛资格:

在2008年第七届上海市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学生可以直接获得进入决赛的资格,不占各区县名额。

直接进入决赛学生的名单由各区县上报,主办单位审核后发放决赛参赛证。

第四篇:古诗文检测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白居易传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就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贼《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多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赏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1.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

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累:屡次。

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燕:通“宴”,宴饮。

D.不赏艰难艰难:艰涩。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权贵有嫌其出位/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B. 乃放纵诗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C.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D. 与刘宾客齐名/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

3.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览(其)诗卷B.流闻(于)禁中

C.(老妪)问解则录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2分)

②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3分)

③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多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

答案解析:

1.A【解析:致仕:退休或辞职回家。】

2.D【解析:与:介词,跟,同。A第三人称代词,他/指示代词,那个;B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却;C介词,给/介词,与前面的“见”构成“见…于”格式,表被动】

3.C【解析:正确的省略成分补全应是:(公)问(妪)解(公)则录,意思白居易每次向老婆婆请教,凡是老婆婆能理解的,他才抄录下来。】

4.D【解析:“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一说有误,应是先“儒”后“释”。】

5.①(顾)况,是吴地人氏,自恃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②(白居易)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

③有一年,河北发生**,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担任了杭州太守。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

【答案】①颔联运用了映衬(衬托,对比,烘托,渲染)、列锦的表现手法;②映衬类:朱、青,绿,白,颜色明丽喜人,相为映衬,烘托出一种清新的四月乡间独特的风貌,传达出诗人愉悦而闲适之情;或列锦类:颔联采用意象叠加的方式巧妙了将乡间独特物象樱桃,豆,草,鹅排列在一起,勾勒出一副生动的乡村春意盎然的图景,烘托静谧的气氛,表达了诗人的闲适而悠游的情怀。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①四月乍晴,万物复苏,争奇斗艳,一派生机,乡下进入农忙时节。②有樱桃绿草白鹅悦目,有青豆配酒爽口,船行水上,轻快疾驰,有春风拂袖,诗人所见农户白天闭门,原是为了保养小蚕,由自然景物到社会场景,都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生意”(生机)。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第五篇: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

第五届中学生古诗文阅读大赛复赛试卷(A组)

上传资料来获取下载点数

作者:未知资料来源:转发点击数:123更新时间:2010-2-12文章录入:1997011

31.下列诗句是杜甫写的是:()

A.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B.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C.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D.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2.下列诗句不是李白写的是:()

A.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B.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C.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D.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3.下列诗句吟咏的对象是:()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A.雪 B.瀑布 C.暴雨 D.高山

4.下列诗句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物?()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A.冬季 B.春季 C.夏季 D.秋季

5.下列诗词句中不是描写“春景”的一句是:()

A.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C.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D.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6.“一夜征人尽望乡”中的“征人”是指:()

A.行路的人 B.流浪的人 C.戍边的人 D.思乡的人

7.“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中的“些小”指的是:()

A.这些小人 B.官职卑微 C.这一些 D.一部分官员

8.“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飞将”是指:()

A.唐朝李广 B.楚国项羽 C.汉朝李广 D.三国项羽

9.下列句子不是宋代词人所写的是:()

A.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B.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C.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D.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10.下列诗句中暗含人生哲理的是哪一句?()

A.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B.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C.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D.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11.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历史人物的是哪一句?()

A.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B.龙盘虎踞树层层,势入浮云亦是崩.C.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D.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12.“两岸猿声啼不___,轻舟已过万重山”中的横线上应填上的一个词是:()A.断 B.住 C.去 D.尽

13.“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下一句是:()

A.百般红紫斗芳菲 B.一江春水向东流

C.孤帆一片日边来 D.唯见长江天际流

1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中“钟”的意思是:()

A.钟情 B.聚集 C.显现 D.如同钟的形状

15.选出下列诗句中“野”的意思不一样的一句:()

A.野渡无人舟自横。B.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C.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D.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6.“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与下列哪句诗写的都是鹳雀楼?()

A.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B.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C.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D.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17.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中的“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写谁到了梁州?()

A.白居易 B.李十一 C.元九 D.白居易和李十一

18.“学无常师”中的“常师”意思是:()

A.经常的老师 B.固定的老师 C.常常拜师 D.经常做老师

19.“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____之,朋友___之,少者___之’。”依序填入的词应是:()

A.怀 安 信 B.信 安 怀 C.安 信 怀

20.“魏文侯与虞人期猎”中的“期”与下列哪一句子中的“期”的意思不同?()A.不期而遇 B.期有所得 C.期三月而还 D.期日中而行

21.选出下列句中“至”的意义与其他三句“至”的意义不同的一项:()

A.刘氏卒,遂至京师任职 B.期日中,过中不至

C.献县一令,待吏役至有恩 D.强呼数人至,皆狰狞相向

22.下列著名人物哪一个不是汉朝人?()

A.张良 B.霍去病 C.王粲 D.苏秦

23.下列名句中哪一句是霍去病说的?()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C.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D.家祭无忘告乃翁

24.“说客”指“游说之士”。春秋战国时,列国纷争,他们在各诸侯国之间兜售自己的主张,希望受到重用。下列故事中,哪一个是写“说客”的?()

A.路人献雉 B.陈元方答客 C.唐俭止太宗逞能 D.张仪受笞

25.“为人大须学问”一句的正确翻译是:()

A.做人要学习大学问。B.做人应该学习与求问。

C.做人必须有学问。D.做人越年长越有学问。

26.偏义复词古今都有,是指两个意义相反的词组合在一起,其实际含义只落在一个词身上,下边三句话中加点的词哪一个不是偏义复词?()

A.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刑罪。B.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27.下列句子中“穷”不是“困窘”“处于困境”这个意思的一句是:()

A.图穷匕首见 B.穷则独善其身 C.穷则思变 D.以子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28.下列诗句中同写一个历史事件“安史之乱”的一组是:()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B.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

D.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29.通常所说的四书是:()

A.《大学》《史记》《中庸》《论语》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大学》《论语》《中庸》《汉书》 D.《易》《书》《诗》《春秋》

30.宋词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是:()

A.范仲淹 B.柳永 C.辛疾弃 D.陆游

二、填空题(20分,每空1分)

31.“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作者是赵嘏,诗题是《 》。

32.“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的作者是。

33.“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中化用了陶渊明《 》中的故事。

34.“昨夜嫦娥更潇洒,又携疏影过窗纱”中的“嫦娥”是指。

35.“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描写了作者在 城所见的景物。

36.“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中的“河流”是指。

37.“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中的“流水”实指。

38.“春来江水绿如蓝”中的“蓝”是指。

39.“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词中所写的花应是。40.与苏秦“锥刺股”的故事相提并论的是汉朝人 的“头悬梁”的故事。

41.劝导晋平公炳烛而学的人是。

42.我国古代皇帝自称,除了用“予”、“吾”等外,还有一个专用代词。

43.乐府,原指 朝由国家设立的音乐官署。

44.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 》。

45.桐城派是清代散文的一个文学流派,其创始人是。

4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李商隐的诗句,诗题是《 》。

47.范成大《横塘》“细雨垂杨 画船”中应填的一个词是(系、映、对)。

48.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 ”中应填的一个词是(集、聚、皱)。

49.刘攽《新晴》中“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运用的修辞手法是。50.“水光潋滟晴方好”中“方好”的意思是。

三、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题目(10分,每小题2分)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51.文中有三个“度”字,用作动词的句子是

52.文中“反”同“ ”。

53.翻译“宁信度,无自信也”这句话

54.“至之市而忘操之”,后面一个“之”指代

55.听了买履的郑人说“宁信度,无自信也”这句话后,请你设想一下问话的人(即问“何不试之以足”的人)可能会有怎样的面部表情,并用一句话(不超过20个字)来描写:

四、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10分,每小题2分)

唐太宗得鹞(yào),绝俊异,私自臂之,望见郑公,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徵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帝素敬徵,欲其尽言。徵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56.“绝俊异”中“绝”的意思是。

57.翻译“私自臂之”。

58.唐太宗“欲尽其言”的原因是。

59.有人说,听了魏徵的话,唐太宗一定会改掉贪图享乐的思想与行为的。如果你同意,请从文中找出理由,如果你不同意,也要说明理由。

理由:。

60.因政治清明,国势日隆,太宗朝被后人美称为(四个字):“ ”;至玄宗朝则被誉为“开元盛世”。

五、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10分)

有医人工草书者,医案人或不识,所系尚无轻重;至于药名,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孟浪者约略撮之而贻误,小心者往返询问而羁延。可否相约同人,凡书方案,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61.解释词语(4分,每题1分):

(1)撮:(2)贻误:(3)羁延:(4)方:

62.翻译(4分,每题2分):

(1)则药铺中人岂能尽识草书乎?

译文:

(2)字期清爽,药期共晓

译文:

63.请写出你所知道的古代名医与他们的著作共两例(2分,每题1分)

(1)人名: 著作:

(2)人名: 著作:

六、写作题(10分)

物各有长短

甘戊(wù)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②曰:“河水间③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④可事主,不施用兵;骐骥(lù)(ěr)⑤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⑥;干将⑦为利,名闻天下,匠人以治木,不如斤斧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⑨,子亦不如戊矣。” 注释

①甘戊:人名。②船人:船夫。③间:缝隙。此指河面很窄。④谨愿敦厚:恭谨而又忠厚老实。⑤骐骥:骐骥、,各为骏马名称。⑥狸:野猫。此指猫。⑦干将:古代名剑名称。⑧斤斧:斧头。“斤”即斧。⑨千乘、万乘:指小国、大国。

64.阅读上文,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读后感。

七、鉴赏题(10分)

蜀中九日登高

(唐)王 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春夜闻笛

(唐)李 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65.阅读上面两首诗,以“鸿雁知否诗人心”为话题写一段150字左右的鉴赏文字。

八、附加题(10分)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

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渺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我想那隔河的牛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一定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921年10月24日

66.根据《天上的街市》的内容,创作一首五言或七言绝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13011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