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游记中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关系好吗
西游记中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关系好吗
西游记中猪八戒和孙悟空的关系好吗? 分享:
[导读]猪八戒把孙悟空当作敌人,这在西游记故事中随处都能发现,当然,这种敌人有别于战场上杀得你死我活的那种死敌,它其实更接近于竞争对手。孙悟空本领大,取经意志坚定,心劲儿又高
猪八戒把孙悟空当作敌人,这在西游记故事中随处都能发现,当然,这种敌人有别于战场上杀得你死我活的那种死敌,它其实更接近于竞争对手。孙悟空本领大,取经意志坚定,心劲儿又高,看不惯猪八戒种种行径,而猪八戒在高老庄被孙悟空搞得狼狈异常,路上又常遭孙悟空辱骂,心中对孙悟空一是惧怕,二是憎恶,三是必欲除之而后快。孙悟空所以,猪八戒在最初对孙悟空是充满敌意,深恶痛绝,他心中常想,除去孙悟空后,不但可以去掉取经团队中对自己约束最大的人,自己也能一跃成为唐僧之下的第一号领导人物。没了孙悟空,等于就获得了无限的自由,唐僧管不住自己,沙僧打不过自己,白龙马只是个脚力,取经团队中再也没有谁能拿自己怎么样。猪八戒原著中——(猪八戒)与三藏道:“师父!吉人自有天报!师父饿了,教师兄去化斋,那猴子不知那里摘桃儿耍子去了。桃子吃多了,也有些嘈人,又有些下坠。”在这一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猪八戒对孙悟空十分不满,孙悟空去摘桃子,猪八戒就诋毁孙悟空弄的饮食单一,搞得肚子不爽,肠胃下坠;对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后,猪八戒又开始恶语中伤,他是不逼的唐僧咒死孙悟空誓不罢休。而唐僧恰恰又听信谗言,好坏不分,“果然信那呆子撺唆,手中捻诀,口里念咒”。孙悟空立即就悲剧了。唐僧第一次要逐走孙悟空,孙悟空极尽能说之事,晓之以理,求的唐僧终于回心转意,猪八戒第一次借唐僧之手驱走孙悟空以失败告终。孙悟空二打白骨精时,猪八戒又抓住唐僧胆小怕事和不信任孙悟空的弱点,公开挑拨。八戒道:“师父,他要和你分行李哩。跟着你做了这几年和尚,不成空着手回去?你把那包袱里的什么旧褊衫,破帽子,分两件与他罢。”看完这一段,笔者对猪八戒简直是咬牙切齿,你个猪头自己猥琐也就罢了,还把别人说的那么不堪。仗着有领导的庇护和偏爱,随意恶意中伤竞争伙伴,这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这就是木秀于林的悲剧。孙悟空影视形象孙悟空第三次打白骨精时,猪八戒的挑唆又更加升级,简直是贯穿始终——八戒道:“行者打杀他的女儿,又打杀他的婆子,这个正是他的老儿寻将来了。我们若撞在他的怀里呵,师父,你便偿命,该个死罪;把老猪为从,问个充军;沙僧喝令,问个摆站;那行者使个遁法走了,却不苦了我们三个顶缸?”……唐僧闻说,倒也信了。孙悟空动画怎禁那八戒旁边唆嘴道“:师父,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死,只怕你念那话儿,故意变化这个模样,掩你的眼目哩!”唐僧果然耳软,又信了他,随复念起。这次,猪八戒的目的终于达到,唐僧如他愿,逐走了孙悟空。一个团队之中,师兄弟不像兄弟那样和睦相处,而是处处排挤,处处陷害,这是领导的无能,也是整个团队的灾难。
←支持左右键盘翻页→
关键字:西游记孙悟空 责任编辑:guanhuimin
上一篇:
这匹马究竟有通灵能力还是太聪明?
下一篇:
宇宙的最低温度是多少:目前已知零下273.15度
与西游记相关新闻西游记中的乌巢禅师才是真正的世外高手
《西游记》中,有两个十分神秘而且都法力巨强的人物,一个是孙悟空的授业恩师须菩提祖师,另一个就是孙悟空收服猪八戒时遇到的乌巢禅师。须菩提祖师的神秘之处在于他有头无尾,昙花西游记里为何貌若天仙的女妖们都想嫁唐僧? 《西游记》里有好多美若天仙的女妖,为什么这些女妖千方百计都要和唐僧结婚呢?是为了长生不老?如果想长生不老的话,那直接吃肉就好,不用结婚了。那么,女妖为啥上杆子要嫁给唐僧呢?西游记猪八戒的简介
说起猪八戒,绝大多数的人都不会陌生。他是《西游记》中的角色,是唐僧的第二个徒弟。但是对于猪八戒的简介,人们了解多少?为什么西游记里佛祖有头发别的和尚都没有?
西游记里辣么多和尚都是光头,偏偏如来佛祖却是有头发。难道就是为了表现人家如来的与众不同?为何佛祖有头发,和尚们没有呢?西游记中的女儿国究竟在哪里?
《西游记》中,关于唐僧取经途中路过女儿国的情景,非常有趣,给每位读者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人们看后除了想象一下女儿国的趣事之外,基本都认为那只是吴承恩的想象、编造而已!但细究史籍,却发现确实有些关于“女儿国”的真实记载,《旧唐书》就提到过东女国和西女国。最新专题中兴四将民国十大武术家晚清十大高手黄埔十大名将桐城三祖明代三才子中国古代十大奸相清初四僧
第二篇:孙悟空vs猪八戒范文
AnEnglishplay----PigGuyhaeendefeatedbyMonkeyKing
悟空:师傅,是不是太累了?休息一下再走吧。Master,areyoutired?Let’shavearest.唐僧:没关系,前面不远就有人家了,到了那里再休息吧。
Iamfine.Let’shavearestlater.Look!Thereisahouseoverthere.悟
空仔细地搀扶唐僧继续行走,同时另一边老头、老妈、小媳妇出场。
小媳妇(做哭状):爹、妈,我……
Daddy,mommy,I,I…
老头:女儿,快走吧,不然那猪精来了,就走不了了。
Honey,hurryup.Theiritiscomingsoon.小媳妇走几步又回头跑回老妈的怀里,抱头痛哭。老头在一边叹息,擦泪。
唐僧、悟空走到他们面前。
悟空:师傅,到了。
Master,hereweare.唐僧(走到老头面前行礼,悟空看见了正在哭的母女俩,觉得奇怪,上下打量):老施主,我是从
东土大唐前往西天取经的和尚,想借贵地休息一晚,不知方便否?
Excuseme,sir.Iamthemonkfromtheeast.Canwestayoverheretonight?
老头(做哽咽状):哦,是东土大唐来的高僧啊,可以可以。(别过脸去继续哭泣)
Oh,youarethemonkfromtheeast.Sure.Sure,comein,please……
唐僧正在奇怪,老妈闻声抬起头,仔细打量唐僧,突然扑到唐僧面前。
老妈:高僧啊,你可要救救我的女儿,救救我们一家啊。
Master,pleasesavemydaughter,savemyfamily…
唐僧:老施主休要伤心,有什么事慢慢说。
Don’tbesad,madam.Takeiteasy.Whathaened?
老头:高僧有所不知,我们这里有一只猪精,今天要来跟我女儿成亲,大家都斗不过它,现在正
准备把女儿送出去逃避
Master,thereisairithere.Hewantstomarrymydaughter,tonight.Weareall
afraidofhim.唐僧:施主莫怕,我这徒弟本领高强,也许他能帮上你们。
Calmdown,sir.Myarenticehasgreatcapability.Maybe,hecanhelpyou.老头:唉,高僧啊,以前也来过自称本领高强的师傅,结果都被这猪精打跑了。今天你们就躲着
别出来了吧。
Alas!,master,therehavebeenmanypeoplewhoboasttobeverycapable.Butevery
time,theyweredefeatedbytheirit.You’dbetterkeepawaytonight.悟空:噢,有这么厉害的妖怪?我倒要会他一会。待会你们只管躲起来,外面发生什么事,都不
用管。
What?Istheiritreallysostrong?I’dliketoseehowgreatheis.Allofyou
juststayiide.Don’tcomeoutnomatterwhathae.这时起了风声(音乐),老头一家吓得站起来混身发抖。小媳妇吓得直往老妈怀里钻。悟空镇定
地举手示意,让师傅及老头一家人躲到房间里面去。自己也手搭凉篷看了看,便不慌不忙地也躲
在了门后,露出一段红袖子。
猪八戒大笑着耀武扬威地走上场来,嘴里大喊:小娘子,我来了。
Darling,hereIam.站在台上停一下,见没有动静,觉得奇怪,往房屋里看去,见露出一段红袖子,高兴地一拍手掌。
八戒:小娘子还害羞呢,不敢出来见老猪吗?来,来,来,我们就要是夫妻了,还害什么羞呀!。
Darling,don’tbesoshy!Pleasecometome.Comeon,wewillbeacouple.猪八戒跑上去轻轻拉住红袖子,把小娘子拖了出来,小娘子作出害羞的样子,有时又做出猴子的模样。
八戒:小娘子,不用怕,我虽然长得丑,但本领高强,一定会让你过上好日子的。
Darling,don’tbeafraid.AlthoughIamugly,Iamsopowerful.IamsurethatI
canmakeyouhay.小娘子笑着点头,抓耳挠腮。
八戒:小娘子,你高兴的时候干嘛要像猴子一样?
Darling,whydoyoulooklikeamonkey?
小
第三篇:西游记——孙悟空
西游记——孙悟空
《西游记》,作者陈廖伟,根据唐三藏去天竺取经的故事改编而成。
首先来说说孙悟空,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是那种不畏强权,疾恶如仇的人。孙悟空生性淘气,不甘被压迫。不愿屈从于无助的现在。他听说所有生灵都难逃一死,只有神仙才能长生不老,就毅然横渡大洋,拜师学艺。他并没有向玉皇大帝低头,而是勇敢地直闯云霄。虽然被压在了五指山下,却也从未泯灭过希望。他疾恶如仇,在护送唐僧取经路上将一伙强盗杀死,却遭唐僧训斥,一时不平,跑到东海龙宫来逍遥,但后又经龙王劝说,想到唐僧对自己的救命之恩还没报答,决定护送唐僧直到西天。却被唐僧套了紧箍,念了咒。他在盛怒之下,欲杀唐僧,但想到自己的使命,还是忍住了。他一双火眼金睛,能辨妖善,为保护唐僧孙悟空不止一次落入火海,可是他依旧不屈服一切。也许,唐僧因为种种原因误解了孙悟空。但是,孙悟空并没有忘记师傅的教导和救命之恩。在和妖魔鬼怪的每一次战斗中,都要靠他冲锋陷阵,或是去搬救兵。我想:到了最后唐僧也被他感动了。
终于,孙悟空成功了,在经历了许多困难以后,孙悟空再不是当年的猴子了。他是一个佛,他的头上冒出了金光,他终于能长生不老了。
第四篇:浅析《西游记》中之猪八戒
浅析《西游记》中之猪八戒 【内容摘要】 《西游记》通过唐僧师徒四人西行取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神魔世界,猪八戒作为吴承恩笔下一个不可或缺的人物,自然成为了大家关心研究的对象。猪八戒憨厚愚笨,狡猾多诈,贪食好色已经深入人心。猪八戒是作者在这部作品中着力塑造的一个喜剧典型,在他的身上既有人的吃苦耐劳、憨厚率直的品质以及贪婪自私、好色及懒惰的习性,又有神的本领,同时还有猪的形体特征和猪的贪吃贪睡的特点,这充分的体现了作者把人性、神性、猪性的完美结合。
本文通过对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体现出的喜剧效果和现实意义的阐述,来揭示并探讨《西游记》中唯一一个具有正常人类七情六欲的人物形象——猪八戒,使人们对猪八戒这一古典文学艺术形象的现实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猪八戒
性格特点喜剧效果现实意义
《西游记》堪称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一部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名著。它以其特殊的情节,神奇的人物,独特的风格,长期以来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小说以唐代高僧玄奘西天取经为线索,以取经人物的活动为中心,逐步展开情节,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形象。在这部作品中作者吴承恩着力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的典型形象。作品中的猪八戒法号悟能,是唐僧的二徒弟,原来是玉皇大帝掌管天河的天蓬元帅,因酗酒调戏嫦娥被逐出天界,到人间投胎,却又错投猪胎,嘴脸与猪相似。他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唐僧西去取经路过云栈洞,猪八戒被孙悟空收服,八戒从此成为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猪八戒一副憨像,呆头呆脑,常常是被人捉弄和嘲笑的对象。但他偶尔迸发出的一点小聪明,又让人为之惊讶,尤其是他满口幽默语言让无数读者为之捧腹。他对师兄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在他的身上作者赋予了独特的美学意义,同时也赋予了他人性、神性、猪性,是人、神、猪的完美和谐的结合体。
纵观整部作品,作者通过瑰奇的想像、大胆的夸张、绝妙的讽刺和细腻的描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来塑造了猪八戒这个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集人性、神性、猪性为一体的人物形象。
一、猪八戒的多重性格特点。猪八戒丑陋无比又反以为美,蠢笨无能而又自作聪明,憨厚老实又爱耍小心眼,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猪八戒形象的主要特点如下:
1、贪吃,却“贪”而不挑。猪八戒贪吃,可以说饥不择食。书中第十九回借高太公说出他“食肠却又甚大:一顿要吃三五斗米饭;早间点心,也得百十个烧饼才彀。喜得还吃素。”【1】的特点;第五十五回,在西梁女国光禄寺东阁就宴,八戒把那些五花八门的菜肴“一骨辣噇了个罄尽”【2】。对八戒最有吸引力的字眼就是“斋”、“饭”这些字眼。西梁女王教取御米三斤,八戒听说个“饭”字,便接了捎在包袱之间,也不嫌沉重。书中第六十三回在光禄寺的国王筵席上“将一席果菜之类,吃的罄尽。少顷间,添换汤饭上来,又吃得一毫不剩。巡酒的来,又杯杯不辞。”【3】为了一个好吃的脾性被白骨精等妖怪欺骗;被唐僧骂成“槽里吃食,胃里擦痒”的畜生;更数次被孙悟空以有好吃的为诱惑骗去帮其办事,受到戏耍和捉弄。可以说,猪八戒吃饭只是为了填饱肚子,不在乎有无美味佳肴。
2、贪睡,却“贪”不择地。猪八戒贪睡,如书中第二十九回,在黑松林化斋的路上,他寻思,“我若就回去,对老和尚说没处化斋,他也不信我走了这许多路。„„也罢,也罢,且往这草科里睡睡。”【4】丝毫不考虑焦急的师父。书中三十三回让他巡山,“他一头钻得进去,使钉耙扑个地铺,毂辘的睡下”【5】,可以说猪八戒无论在怎样至关紧要的场合都要挤出时间睡觉,而且不管是草窝里、树杈上、石缝间随处一躺,都能酣然入睡并鼾声如雷。
3、贪财,却“贪”而不夺。猪八戒比较贪财爱物,趁着无人就偷纳棉背心,看到富贵就心痒难挠,得到赏赐的黄金和白金就想接。第七十七回,孙悟空假冒勾司人要拿猪八戒的性命,八戒终于招供在左耳朵眼里藏着四钱六分银子的私房。第九十五回,天竺国王留下唐僧做女婿,送三个徒弟黄金十锭,白金二十锭,八戒财色心重,即去接了。猪八戒之所以想得到这样一些财富,是因为他作为一个普通劳动者,认为这是劳动所得。尽管有些贪心,但绝不巧取豪夺。
4、贪色,却“贪”而未淫。猪八戒好色,只要一看见年轻漂亮的女子,哪怕是妖怪摇身一变而成的,都会在口中连声不停地喊着女菩萨,并且心里跳个不停地想着女菩萨,因而被认为是凡心未尽。第十九回,天篷元帅因酒后“色胆如天叫似雷”调戏嫦娥被贬出天庭,到了凡间,仍不思悔改,见了神、人、妖都两眼发直,寸步难行。虽然掳了高翠兰却也没强占她。第二十四回,猪八戒贪恋四圣变化的母女四人的富贵与美艳,反倒受了一场大苦,出了大丑。见了白骨精生得俊俏就动了凡心,跑了个猪癫风。第七十三回,在濯垢泉也只是变成鲇鱼,在化为美女的七个蜘蛛精的腿裆里乱钻了一些时候,并未与蛛蜘精们乱性。相反,在打蜘蛛精时倒比孙悟空更加毫不留情。第九十六回,在众目睽睽下,他见了霓裳仙子动了欲心,抱住说:“姐姐,我与你是旧相识,我和你耍子儿去也。”【6】这些行径至多可以说是色心不改,但都没有达到“淫”的程度,堪称“好色而不淫”。成了正果后连如来佛祖也对其做出了“色情未泯”的评价。
二、猪八戒这一人物形象体现出的喜剧效果。
(一)、是猪八戒的名字。所谓八戒,即佛教徒必须遵守的八条戒律。准确说来,应该称为八戒一斋。八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不妄语,不饮酒,不香油涂身,不歌舞观听,不坐卧高广大床。猪八戒具有凡夫俗子的贪吃贪睡贪财贪色和懒惰的习性。虽然号为八戒,但却无一能戒,这便是它自身特点所决定的。八戒还有另外一个名号叫做“悟能”,“悟能”的谐音即是“无能”、“勿能”。这便应和了猪八戒懒惰、干不成大事的特点。
(二)、是猪八戒的模样。猪八戒长得猪头人身,书中第八回写他“卷脏莲蓬吊搭嘴、耳似蒲扇显金睛、獠牙锋利如钢锉、长嘴张开似火盆”。【7】猪八戒相貌丑陋,生得长嘴大耳朵,脑后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是猪与人和神的综合体。猪八戒相貌丑陋,加之猪的贪吃、贪睡、懒惰的特点都集中在猪八戒的身上,而且吃相非常夸张,睡觉更不分场地,使得这种“呆”、“夯”的特征不断制造出喜剧情调。贪吃好睡、笨拙等又都符合猪的习性。猪八戒的耳朵更是一个具有喜剧特色的部位。这个部位不仅经常被师兄悟空“拧扯”,也能像保险柜一样藏私房钱,真是既滑稽又神奇!
(三)、是猪八戒的本领。猪八戒的九齿钉耙使用起来游刃有余,可孙悟空说这耙是做园工筑地种菜的,沙僧也说“看你那个锈钉耙,只好锄地与种菜”,一路上更有很多妖怪嘲笑猪八戒的钉耙,锄地用耙子尚可,但充当武器就充满戏谑意味,增添了许多喜剧性色彩。猪八戒有三十六般变化,但也不能随心所欲,只能变一些笨重的东西。如只能变山、变树、变石块、变土墩、变赖象、变科猪、变水牛、变骆驼。书中第四十八回“真个变过头来,就也象女孩儿面目,只是肚子胖大,狼犺不象”,需要悟空帮忙才变成轻巧的小女孩儿,让人发笑。他是猪精式的人,作为猪精,他虽外貌丑陋,但本领高强。把动物的姿态强加在人上,表现出生性笨拙的不协调让人感到非常可笑。
喜剧中,美是间接地被肯定的,正面而又具有某些缺点的形象的特点,就是幽默、讽剌性喜剧的美学特征。猪八戒作为西天取经的正面人物,贪馋好色,自私偷懒,嫉妒心强,好拨弄是非,对取经事业缺乏坚定性,一遇困难就要散伙,有缺点但令人喜爱,作者对他弄巧成拙的嘲笑,表现了对现实生活中小生产者落后意识的善意批评,恰恰具备了这种幽默、讽刺性喜剧的美学特征。猪八戒狡黠而不奸诈,贪小利而不忘大义、顽皮活泼、轻视礼仪、热爱生活,充满乐天精神,有一种摆脱一切束缚的无牵无挂的天真。猪八戒在小说中起着“寓庄于谐”、“寓教于乐”的特殊作用。猪八戒的一言一行,都像一幅幅成功的漫画,展现在读者面前。读者看过之后,总是要禁不住发笑,笑他的贪婪自私,笑他的弄巧成拙,笑他的想捉弄人反而自已吃亏,笑他的呆头呆脑,说话傻里傻气„„。猪八戒形象是孙悟空形象的最好配角——得力的助手和亲密的伙伴。从喜剧美学角度来看,猪八戒的喜剧形象是其他艺术形象所不能代替的。
三、猪八戒形象的正面及现实意义
(一)、猪八戒形象的正面意义 猪八戒以其独特的诙谐、幽默特征,在我国文学殿堂里占据了重要的一席。自作品问世以来,猪八戒就仿佛活在了人民大众的生活当中,成了我国百姓百谈不厌、常谈常新的一个神话人物,以他为原型改编的故事、传说,更是层出不穷。如年画《猪八戒娶媳妇》,东北地方戏二人转《猪八戒拱地》等喜闻乐见的民间文化令人大快朵颐;三十八集神话打斗剧《春光灿烂猪八戒》,影片《阳光灿烂猪八戒》,动画片《天下掉下个猪八戒》等影视产品持续热播,颇受好评。这就足见猪八戒这个艺术形象的强大生命力。
猪八戒是《西游记》中刻画得最像人的一个角色,比起其它人物来,他身上最有人情味,其优缺点都非常突出,并且似乎是一个缺点比优点更突出的角色,像他的贪吃贪睡、自私自利、贪恋女色、爱进谗言等,都给广大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但他的优点如乐观开朗、幽默诙谐等也不少,主要表现在:
1、猪八戒的生存能力较强。人活一世,是需要具有一定的生存能力的,即便是神仙也是同样。翻阅作品,不难得出猪八戒生存能力强的这一特点。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他干活力大无穷、吃苦耐劳、憨厚率直。比如在高老庄招亲时“耕田耙地,不用牛具;收割田禾,不用刀杖”都显示出他的力大无比和吃苦耐劳。此外,取经路上的脏活、累活很多也都是猪八戒干的,挑了一路的重担,可谓取经路上的长工,连如来佛祖也说“因汝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
2、猪八戒作战勇猛,能打硬仗。作品中,我们常看到只要力所能及,猪八戒在与妖魔鬼怪做战时,总是奋力杀敌毫不含糊。只要妖怪不是他的对手,他一般是“一耙筑死”。很多情况下,猪八戒都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和孙悟空并肩作战,为取经的最后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比如黄风洞用耙筑死虎先锋,流沙河大战沙悟净,火云洞斗红孩儿,琵琶洞打蝎子精,驼罗庄捉红鳞大蟒蛇时,他都协助孙悟空奋力出战。难能可贵的是,他虽然屡次被妖怪擒拿,但却从来没有投降、变节、屈服过,总是不停地对妖怪又骂又嚷,奋力抗争。这一点可见猪八戒是一个意志坚定、有气节、有品质的人物。
3、猪八戒粗中有细,具有一定的生活智慧和经验。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猪八戒总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代名词。但其实他也有其粗中有细的一面,蠢呆中透着一丝智慧。如第四十二回“心猿遭火败、木母被魔擒”中,猪八戒为人事不醒的孙悟空按摩揉擦;第四十九回“魔弄寒风飘大雪、僧思拜佛履层冰”中,猪八戒用稻草包马蹄防止在河冰上滑倒等等。第三十二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中,猪八戒急中生智利用激将法使傲慢窝火的孙悟空离开花果山去救唐僧更是彰显出他智慧的一面。
4、猪八戒乐观诙谐,心理素质好,是群体中不可缺少的润滑剂和凝聚力。猪八戒心胸比较宽广,虽然屡遭孙悟空戏耍捉弄,但仍然对其言听计从。每次被悟空以有好吃的为诱饵骗去做事,猪八戒在事后明白自己上当了,按理说应吸取教训才对,可以后悟空再骗他时,他又“好了伤疤忘了疼”,继续重演着被骗的一幕。作品中还多次提到了他诙谐的一面,如第二十七回猪八戒在医树的关键时刻还嘲笑福、禄、寿三星为“奴才”,并以自己的行动解释“加冠进禄”、“番番是福”、“回头望福”、“四时吉庆”【8】,具有顽皮幽默的一面。当猪八戒耙开八百里荆棘岭后看到石碑上有“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的诗句时,便很风趣地挥笔添上“至今八戒能开破,直透西天路尽平”两句诗,见证出其乐观精神和可爱性格来。总之,在遥远且充满艰辛和危险的取经路途中,离不开猪八戒这样乐天达观、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的帮手。回过头来想一想,如果缺少了猪八戒,取经故事里就肯定少了不少乐趣,《西游记》甚至也就无味了。此外,猪八戒的心理素质好,还表现在他从不绝望,尽管他动不动就说,卷起铺盖回家的话,但这决不是悲观绝望的表现,只是他对取经这档子事根本就不感兴趣罢了。
5、猪八戒在关键时候有大局意识。在大家眼中,猪八戒是个爱占小便宜、自私自利的人。然而,有时在关键时刻,他能顾全大局,勇挑重担。比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被唐僧赶走,后来唐僧被妖怪捉住,猪八戒本可以一撂挑子回高老庄,但他最后还是从大局出发去花果山把美猴王请了回来,救出了被困的师傅,是取经的事业得以继续进行。此外,孙悟空在很多场合都离不开这位本领很高的师弟,遇到妖怪众多的时候,若无猪八戒挥耙上阵,孙悟空也孤掌难鸣。
6、猪八戒嘴巴甜,会说好话,沟通能力强,擅长攻关。猪八戒的嘴巴甜,这一点是出了名的。对唐僧,他向来毕恭毕敬得左一个“师傅”右一个“师傅”的,从来都是唐僧眼中的乖徒弟,要不他怎么犯了那么多错误,却怎么一次也没被唐僧惩罚过呢?对悟空,他也是一会儿一个“猴哥”,一会儿一个“师兄”的,声声透着钦佩的味。尤其是碰到了女的,不管妖怪还是神仙,他都是“菩萨”、“姐姐”的叫个不停,嘴上像抹了蜜似的。不管怎么说,嘴巴甜也是有礼貌的一个重要表现。
以上这六个方面大体反映出了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的正面品质。正是这些优点的存在,使猪八戒在近些年大受欢迎。
(二)、猪八戒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猪八戒的形象又渐渐变得可爱起来,普通大众又把猪八戒拉回到了现实生活当中,并从其身上发现了闪光的时代性。猪八戒人物形象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
1、回归生活。人都是要有自己的生活的。近年来,随着人们越来越挣脱计划经济的束缚,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我们不能没有自己的生活。然而,经济的高速发展、科技的日新月异的一个致命后果却是,家庭生活在家庭重担的压迫下日益失去了情趣,一个个三口之家的小家庭,往往在夫妻双方早出晚归中日益蜕变为冷冰冰的旅馆。人们越是为了生活而拼命工作,就越是发现自己离生活反而越来越远了。正是从这个视角去看问题,人们突然发觉,猪八戒是多么充满生活气息又十分热爱生活、热爱家庭的一个人啊!
猪八戒身上有着浓郁的普通民众的生活气息,他本人就是一个劳动人民的典型化身,和神、道、佛相对立,表现着普通劳动人民的生活愿望,让人倍感可亲可近。作品中,猪八戒的人生起点是不幸的,错投了猪胎,结果成了一个人见人怕的猪模样,似乎命中注定了他不可能过正常人的生活。然而,猪八戒却没有悲观失望,他想过一种普通农民的生活,一种男耕女织的朴素生活,一种所谓“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一种所谓“怀中抱子,脚后蹬妻”的生活。作品中一开始,猪八戒被贬到凡间后,在云栈洞就是过着这样一种一夫一妻制的平凡生活,后来他的夫人死后,为了寻找自己的另一半他才去了高老庄。在高老庄,他本可以一开始就采取武力抢占高翠兰,但他却没有,而是靠自己的诚实劳动去走进高翠兰的生活。
此外,猪八戒的家庭观念重在作品中更是一个明显的表现。比如作品第二十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中,当要踏上取经之途时,猪八戒向其岳父大人辞行时说:“上复丈母、大姨、二姨并姨夫、姑舅诸亲:我今日去做和尚了,不及面辞,休怪。丈人啊,你还好生看待我浑家:只怕我们取不成经时,好来还俗,照旧与你做女婿快活。”【9】字字句句渗透着他对高家及高翠兰的一腔真情。在取经路上,猪八戒仍念念不忘高老庄的家,遇到一点挫折后,这种情绪便毫无保留地暴露出来,时时闹着要回高老庄去。
2、回归自我。人活着是干什么的?人的本质应该是什么?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回答起来却很难。在当代社会,诸如对个体的基本温饱的需求、正常婚恋的满足等等,都是符合人性需要的事情。经历了漫长的非人的封建时代,经历了人性被扭曲的二十年人间桎浩,随着打开国门的开放政策,随着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东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融与碰撞在加剧,人们的思想在日益多元化。这个多元化的结果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应该“以人为本”,人类的一切活动,包括经济的、科技的、教育的等等,都应该从人的需求出发,都应该满足人的根本需求。
在当代中国社会,人性最基本的需要才真正被关怀被重视。政府实施“菜篮子”工程,是满足国民的“温饱”需要的;新婚姻法,以男女双方自愿结合或分离为准的,是符合人们自由婚恋的需要的。猪八戒这个人物形象能在当代社会呼唤人性回归的过程中获得新的意义,猪八戒的表现,就实实在在地体现了一个人的根本需求。首先在吃上,尽管其“诨号”八戒,但他从不戒“五荤三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能吃到什么就吃什么,并且越是吃不到好饭,就越馋,越想吃些好吃的。这一切说明八戒从不虚伪做作,自自然然地表达着一个属于人的再正常不过的需求。其次,在对待异性上,猪八戒也从来不掩饰自己的真实情感。对异性有好感,就有好感,该表达就表达,这才像一个正常的人应该有的表现。第三,有助于确立新型人才观。近些年人们发现,人才的能力表现应该是多种多样的,人们蓦然发现单位里像八戒一样的人现在却大为走红,而像悟空那样的高级人才却往往因恃才孤傲而备受冷落。原因何在?原来,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外,猪八戒嘴巴甜,会说好话,沟通能力强,擅长攻关,具有调节气氛、团结同事、擅长外交的特长,他的这种“一专多能”的特点,尤其被现在的一些新型公司老板所赏识。因为,由于人口众多、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单一,像悟空那样的人才在国内多得简直如牛毛,而偏偏缺乏八戒那样的专才、偏才甚至怪才的人才。实践证明,猪八戒这样的人对内有很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又是一个出色的公关人才,公司老板手里能握一张这样的牌,往往能起到奇兵制胜的效果。
3、反腐败斗争的形势需要。作为一部古典名著,《西游记》的社会批判性早已是大家的公认。这部作品表面是在揭露神、佛界的丑恶、腐败现象,实则是在强烈地批判当时腐朽的封建制度和当权者。反观当今之腐败蠹虫,一抓就是一窝,且屡禁不止,令人深恶痛绝。纵使反腐之声不绝,党和政府也三令五申,法治也不断介入,但成效却甚微。今天,随着《春光灿烂猪八戒》在电视荧屏上的闪亮登场,人们发现让这样一个几百年前诞生的幽默诙谐的神话人物,去讽刺、批判当前的一些腐败官员的行为,去劝诫人们弃恶从善,照样可以收到理想的艺术效果和社会效果。就目前来看,我们开展反腐败教育还存在着方法单
一、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尤其是在百姓中间如何清除人们的思想误区、涤清腐败丑恶现象的影响,还乏善可陈。而利用在我国百姓中间有着广泛群众影响的文学形象猪八戒,进行反腐倡廉,不失为一个妙招。
总之,不管怎么说,猪八戒这个成功的文学形象,能在今天焕发出了新的生命力,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是社会思潮的选择,更是人民大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要求。注释:
【1】吴承恩《西游记》,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47页 【2】吴承恩《西游记》,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451页 【3】吴承恩《西游记》,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515页 【4】吴承恩《西游记》,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28页 【5】吴承恩《西游记》,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62页 【6】吴承恩《西游记》,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786页 【7】吴承恩《西游记》,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60页 【8】吴承恩《西游记》,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211页 【9】吴承恩《西游记》,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56页 参考书目:
1、吴承恩《西游记》,太白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
2、吴圣昔《西游新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9年版
3、乐文、陈文新著《西游记彻悟人生》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4、蒋孔阳、朱立元著《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第五篇:浅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人物形象
浅谈《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设计
内容提要:《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它综合反映明代社会许多方面,在现代化的背景下越来越显示其超越时空的重要价值。而其中的孙悟空更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西天取经表现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不畏艰险,一路降妖伏魔的斗争精神。它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他热爱自由,勇于反抗;他见恶必除,除恶务尽,不畏艰险,有着顽强的斗志。他不趋炎附势、不畏神权。研究孙悟空的形象,对人启示颇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孙悟空
生存
形象
自由
成长过程
综
述
《西游记》是四大古典文学名著之一,在我国文学史上是一本浪漫主义色彩较浓的小说,是我国许多“神魔”小说中最杰出的一部.虽是神魔小说,但并非是作者凭空捏造出来的,这本书扑朔迷离的内容下,隐藏着对深刻的社会问题的抨击。吴承恩生活的明代,统治阶级政治腐败,生活糜烂,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整个社会的秩序处于混乱状态。它以孙悟空等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为线索,在取经的过程中师徒四人经历了各种各样的艰难险阻,但着笔最多的是孙悟空,尤其是前七回,作者是集中力量来写孙悟空的,特意塑造了孙悟空这样一个正义勇敢的形象。齐天大圣孙悟空是一只破石而出的美猴王,无父无母,天生地养。在那水帘洞中,铁板下发现了一个“洞天福地”,领着群猴过着“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又不伏人间王位所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难。为消灾脱难,转拜佛门,终成正果。在困难面前,他机智勇敢,顽强斗争,善于应付各种妖魔鬼怪。西天取经路上,他立下汗马功劳,可以说离了他是寸步难行。在这里我就孙悟空的形象加以详细分析如下。
一、孙悟空是动物性、人性、神性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
1、孙悟空的动物性
在宝林寺,僧官一见他就说“真个是生得丑陋:七高八低孤拐脸,两只黄眼睛,一个磕额头;獠牙往外生,就像属螃蟹的,肉在里面,骨在外面”(三十六回)。在黄风岭王老者家借宿时,王老者形容他是“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魔”(二十回)。这都能说明孙悟空是一只实实在在的猴子。尽管他学会了七十二变,但猴子的自然属性依然改变不了:一是红屁股,在唐僧师徒三人被金角大王捉住,悟空变做妖母去救,而八戒一见就道:“弼马温来了。那后面就掬起猴尾巴子。”后边又说:“你虽变了头脸,还不曾变得屁股。那屁股上两块红不是?我因此认得是你。”(三十四回)二是尾巴,与二郎神打斗时他变成小庙,“他大张着口,似个庙门;牙齿变做门扇,舌头变 做菩萨,眼睛变做窗棂。只有尾巴不好收拾,竖在后面,变做一面旗杆。”(六回)。三是猴子的本能,在听菩提祖师讲道时,孙悟空在旁闻讲,“喜得他抓耳挠腮,眉开眼笑。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二回)。这些动作,都表现出他是一只活生生的猴子。
2、孙悟空的人性
作者塑造的孙悟空这一艺术形象,完全具备了人的性格品质,心理特点。(1)他追求自由,敢于反抗,勇于奋斗。他历尽千山万水,出海访仙学道,希望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了不让阎王老子暗中管着,保持长生永久,他闯进地府索取生死薄,勾销猴类名字,又打出“齐天大圣”之旗,要做一个与天地山川“齐寿”的大王,更要做一个与天地神佛齐平的大圣。(2)秉性骄傲,争强好胜,略显无赖虚伪。面对如来佛祖的发问:“你除了长生变化之法,再有何能,敢占天宫胜境?”他认为十万天兵天将都耐何不了自己,何妨如来,便道:“我有七十二般变化,万劫不老长生。会驾筋斗云,一纵十万八千里。”(七回)殊不知这些功夫在神佛上界也不过是个雕虫小技。入住水帘洞后,众猴们都陶醉于快乐之中,他却一人端坐在上,“列位啊,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何不拜我为王?”这种名至实归的背后掩盖不住的是他的逞强好胜,好出风头的顽劣性。在日值功曹化作樵夫告诉他平顶山妖怪厉害时,孙悟空暗想:“„„且等我照顾八戒一照顾,先着他出头与那怪打一仗看。若是打得过他,就算他一;若是没手段,孙悟空靠着泼皮胆量掌管着许多虎狼獐豹,坐上了花果山大王的座位,他和真正的市井无赖一样不愿接受任何约束。(3)聪明机智、勇敢调皮。在对付妖怪时,他有很巧妙的方法,就是钻到妖怪肚子里,打滚、踢腿、上窜下跳,疼得妖怪满地打滚,不停求饶。等他决定出来的时候,知道妖怪乘机要咬,便机警地用金箍棒探路,反叫它迸碎了门牙,使它无能为力,束手就擒。这些都活脱脱地展现了悟空的机警和聪明,悟空的这些性格特点都体现了人调皮的本性。
3、孙悟空的神性
孙悟空是神,他战胜困难,克敌制胜,大都是凭借着七十二般变化,和手上使的那根要大就大、要小就小、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还有他那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他蔑视貌似强大的天国威严,敢在玉皇大帝面前傲立,自称“老孙”,叫玉帝为“老官儿”;为报复王母娘娘不请他参加蟠桃大会,就来了个“乱蟠桃”,还因酒醉误入兜率天宫,在太上老君丹房中大嚼金丹,不屈十万天兵天将,打烂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又是一场大闹,使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踪”;甚至白骨精变成女子、老太太、老翁,三次戏耍唐三藏,都没能逃过悟空的火眼金睛,被他一一识破。这些事情,决不是一个平常的凡人所能做到的,也正是靠着神通,孙悟空才能闹得天宫,才能除妖降魔,才能取回真经。
所以,孙悟空是一个猴、人、神三者完美结合的艺术典型。猴,表现了他的动物性; 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是一个被理想化了的神话英雄。在取经路上,悟空与妖魔的斗争,不仅凭的是神通,还凭借着机警和聪明,反映了劳动人民要铲除世上一切恶势力的美好理想和强烈愿望。同时也反映了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因此,他这个形象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
二、从我国文学史上的神话创作来看,孙悟空是一个被塑造得最完美的神话英雄的形象。
1、孙悟空蔑视权贵,追求自由,反对神权,对神佛依然保持桀骜不训的一贯作风,体现人民的革命精神和民主要求。
从开头美猴王出世到大闹天宫失败,共七回的篇幅集中描绘了孙悟空的基本形象。他本是一只“天产石猴”,出世后立刻显示了不平常的勇敢,发现了水帘洞,被群猴尊为美猴王,在这“仙山福地,古洞神州,不伏麒麟辖,不伏凤凰管,不伏人间王位的拘束,自由自在的生活着,但他还是不甘心,忽然想“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终于这美猴王拜了须菩提祖师为师,取名为孙悟空,他聪明好学,得到了师傅的真传,学会了七十二般变化,十万八千里的筋斗云。孙悟空大闹龙宫,索得了如意金箍棒,他又想到上面还有一个“阎王”管着,又闹幽冥,将生死簿上的猴属姓名一笔勾销了。龙王和冥王奏明玉皇大帝,可玉皇大帝在这“天生圣人”面前,显得那么懦弱狼狈,他听了太百金星的主意,招安孙悟空为弼马温。孙悟空本来也作得有滋有味,但听说这官职原来是那么低下,便怒火顿生,孙悟空怪玉帝轻视人才,打出天宫,回到花果山自己封自己做了“齐天大圣”。玉皇大帝发兵征缴失败,只好认可他封的尊衔,于是他又“欢天喜地”的快活生活。英雄的孙悟空从不逆来顺受,却偏偏要用自己的力量战胜这种蔑视,又两次闹了天宫,因为蟠桃会没有他这个“齐天大圣”的位置又觉得受了骗,于是搅散蟠桃会,偷蟠桃,窃仙丹,这些情节,反映出人们追求个人的权利,地位,个人的尊严得到尊重的强烈愿望。孙悟空在与玉皇大帝再次派来围剿的天兵天将展开了生死大战,大败天兵,高举叛逆的旗帜,不管有多少法力高强的天将,他就是敢于大打出手,一支金箍棒打得“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大天王无影无形。”在花果山,面对李天王率领的诸天神将和十万天兵,他毫无俱色,敢战善战。在跟二郎真君战斗时,更是充分的表现了他随机应变,变幻莫测的神通。孙悟空一而再地大闹天宫,并不是对以玉皇大帝为代表的天宫的统治秩序发起的挑战,而只是因为自身的自由遭到了威胁.但当孙悟空为维护自由而进行反抗时,也表现出强烈的叛逆性,甚至说出”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样大逆不道的话。
可以说,追求彻底的自由,生活欲望和个人尊严的充分满足,反抗一切压制,这在现实环境中虽然不可能实现,却是人性中最根本的要求;只要社会思想较为开放,它便会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西游记》的前七回,正是以神话形式满足了人们内心在心理上这种不尽合理,却是人们根深蒂固的向往。在取经途中,他仍然保持着桀骜不驯的性格特征,不论是权威。神灵,还是凶恶的妖魔他都不放在眼里。他经常驱遣山神土地,四海龙王,前来效劳,若稍有不服从就嚷到“伸过孤拐来,各打五棍见面,与老孙散散心。”有时仅为欺骗两个小妖,他便要玉帝闭天。“若有半声不肯,即上灵霄殿动起刀兵。”所以,连玉帝也无可奈何地“只得他无事,落得天上清平是幸”,终于默认他“犯上”的要挟。有时对佛祖,观音也常常出言不逊,对慈悲的观音菩萨,孙悟空敢骂他“惫懒”,咒骂她“该她一世无夫!”在众佛祖中,他与太上老君的关系最糟。大闹天宫时,他将老君的金丹偷吃得精光,恨得老君要亲自将他放在丹炉内外死拼炼为丹药.而在狮陀岭,悟空请如来帮忙对付妖怪万里鹏时,如来说出那妖怪与自己“有些亲处”,悟空便直言不讳道:“如来,若这般比论,你还是妖精的外甥!”他对人间之王,更加蔑视。他对乌鸡国的国王说:“我老孙若肯做皇帝,天下九国九州皇帝都做遍了。”朱紫国国王生病,他就用马尿和药丸给国王治病。等等这些无法无天,敢于向神佛天庭地府水界人间等一切权威挑战的反抗精神,桀骜不训的性格,强烈的自我意识,体现了民主要求.还值得一提的是,小说《西游记》第一回末祖师为孙悟空起名之后,作者加写两句诗,评论悟空的名字:“鸿蒙初辟原无性,打破顽空须悟空。”什么是“打破顽空”呢“顽空”指“牢固的天空”,意指这个天子皇帝统治体系;“打破顽空”就是寄希望于孙悟空来搅翻那腐朽无道的朱明皇帝统治系统。“悟空”要以谐音“勿恐”来理解,指首先要去掉恐惧的心理,不要害怕,才能够去履行“打破顽空”的行动,也可认为”孙悟空"应谐音为“孙勿恐”。从这些说明孙悟空追求自由的精神还未泯灭,更集中体现了他追求自由的强烈愿望。作者正是按照这一愿望来塑造孙悟空形象的。
2、发扬保持旺盛的战斗意志和充沛的战斗热情
一路上师徒四人受尽了各种磨难,孙悟空不仅要冒着生死艰难降伏妖怪,保护唐僧,而且头上还带着受治的紧箍咒儿,在降妖除魔时,由于唐僧肉眼凡胎分不清是人还是妖,孙悟空偶尔一不小心还要被唐僧念紧箍儿咒,疼痛难忍。可是就这样, 孙悟空却从没想过要退缩,一直忠心耿耿。自从接受了这取经事业的重任以后,就全力以赴的为完成取经事业而奋斗。如: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憎恨逐美猴王”中白骨精先变做一个月貌花容的女子,诱骗唐僧,正当要对唐僧动手时, 被火眼金睛的孙悟空识破后,劈头一铁棒,不料,狡猾的妖精丢下变身,使了个“解尸法”,把假尸首打死在地上。唐僧误认为孙悟空打死的是人,不是妖精,一气之下念起了紧箍儿咒, 悟空就叫:“头疼!头疼!莫念!莫念!有话便说。”唐僧道:“有甚话说!出家人,时常要方便,念念不离善心,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你怎么步步行凶,打死这无辜的人,取经来何用你回去罢!悟空道:师父,我回去便也罢了,只是不曾报得你的恩哩。唐僧道:我与你有甚恩,悟空听到这话后,连忙跪下磕头道:老孙因大闹天宫,致下了伤身之难,被我佛压在两界山;幸观音菩萨与我受了戒行, 幸师父救脱吾身,若不与你同上西天,显得我知恩不报非君子,万古千秋 做骂名。”就这一席话果真管用,说服了唐僧。唐僧饶了他一次,这表明孙悟空是一只非常机灵的猴子,有情有意的猴子,虽然唐僧错怪他,可他并不记恨,相反,脚踏实地的保唐僧去取经。再说那妖精第二次又变作个老妇人来欺骗唐僧,当妖精问起唐僧:可曾见过她的女儿时,唐僧还理亏不感回答,可见他此时并不相信之前孙悟空打死的是妖精。悟空却认得那妖精,更不理论,举棒照头便打。不想又让那妖精跑了 ,把个假尸首又撇在路旁。唐僧一见,二话没说念起紧箍儿咒;足足念了二十遍.后说:“你是无心向善之辈,有意作恶之人,你去罢!”悟空道:“师父又叫我去,回去便也回去了,只是一件不相应。”唐僧道:“你有甚么不相应处”悟空道:“实不瞒师父说.我老孙五百年前,居花果山水帘洞,大展英雄之际收降七十二洞邪魔,手下四万七千群妖, 头带的是紫金冠,身穿赭黄袍,腰系的是蓝田带,足踏的是步云履,手执的是如意金箍棒,着实也曾人。自从涅盘罪度,削发秉正沙门,跟你做了徒弟,把这个金箍儿勒在我头上,若回去,却也难见故乡人。师父果若不要我,把那个松箍儿咒念一念, 退下这箍子。”这愁坏了唐僧,没办法只得再饶了孙悟空一次。这一段对话在显得孙悟空那么可爱,顽皮,象个聪明,机灵的小孩儿的同时也有一点表现了他的忠心, 想尽一切办法去难为唐僧,也是为了保护唐僧,完成取经大业.狡猾的妖精又变作一个老公公,在这第三次的较量中,孙悟空所承受的痛苦就更大了。妖精在“得知”所谓的妻,儿都被孙悟空打死后,便大骂唐僧等人,激孙悟空动手,迫使唐僧再次念紧箍咒。孙悟空在忍着剧烈疼痛的情况下,仍然要与妖精作战,并将妖精打死在地,表现出孙悟空善于分辨真假善恶,勇往直前的品质,同时也体现他卫护唐僧的赤胆忠心。白骨精现了原形化做一堆骷髅。孙悟空总算松了一口气,唐僧也信了孙悟空,不成想那猪八戒从中唆嘴道:“师父, 他的手重棍凶,把人打杀,怕你再念那紧箍咒,他使用了障眼法,故意化做这个模样,掩你眼目哩。”这时,唐僧不分清红皂白,逐悟空走。悟空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妖魔, 你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下流无耻之徒。我去!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你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 悟空一听此言,止不住伤情凄惨.唐僧执意要驱赶孙悟空,悟空一片忠心不被理解,悟空拔了三跟毫毛 ,吹口仙气变了三个行者四面围住师父下拜。唐僧不受,在无可挽回时,他坚持向唐僧行礼拜别,还特意叮嘱师弟要小心。倘一时有妖精拿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西方毛怪,闻我手段,不敢伤我师父”。当他忍气吞声回花果山时,小说写道:大圣在那半空里看,原来是东洋大海潮发的声响,一见了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边泪坠。停云住步,良久方去。可见,悟空是个有情有意之人,即使身在花果山,心却随唐僧去完成事业。体现了孙悟空旺盛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热情。
三、孙悟空是一个爱憎分明、有胆有识的江湖好汉形象
首先他仇恨一切兴妖作怪,残害人民的妖精魔怪,他对受苦受难的群众和一切善良 的人们却有着深厚的感情。正如车迟国的众僧所称颂的:“专秉忠良之心,铲除人间不平之事”,“济困扶危、恤孤念寡。”他为车迟国的五百名无辜和尚解除了灾难;在比丘国,他降服了白鹿精,救出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了豹子精,救出了贫穷的樵夫;他三借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既开通了西行的道路,又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他对唐僧总是委曲求全,哪怕是自己受尽委屈,对取经的事仍然竭忠尽力,对唐僧也一如既往地爱护关心。对猪八戒,他虽然不时挖苦讽刺,有时也捉弄一番,却是善意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取经队伍团结。可是他对害人的妖精,却毫不留情。三打白骨精时,尽管唐僧念紧箍咒使他头痛难忍,甚至用断绝师徒情义的手段来阻止,仍然动摇不了他除恶务尽的决心。孙悟空形象这一特点,寄托了古代人民要彻底铲除邪恶势力的强烈愿望,表达了广大人民要求团结斗争争取自身解放的坚强决心。
其次,孙悟空还具有超凡的智慧,卓越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脑,有胆、有才、有识。在菩提祖师处学得了七十二变和翻筋斗的高明本领,在太上老君的炼炉中,炼就了火眼金睛,在龙王处讨得如意金箍棒,于是,他具有了降妖伏魔的神通。但他不因为自己神通广大就放松警惕,或不动脑筋,相反他能够在异常复杂的情况下敏锐地发现疑点,寻根究底,揭穿妖魔的伪装。他善于观察了解,经常找当地山神土地查询情况,或用火眼金睛观察动静,或变成各种小飞虫到魔洞内部去探听虚实。他还善于运用各种巧妙的战术来战胜妖魔,或钻进妖魔肚皮,或变成妖魔的亲友,或夺取他们的法宝,或捣毁他们的巢穴。他的胆量是超人的,明知山有妖,偏向妖山行,任何刀山火海,隐洞暗穴,他都是视若等闲。他在比丘国,悟空得知妖怪要用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儿的心肝煎药,而悟空却要取妖怪的黑心煎药,降伏了妖怪,解救了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孩子的性命;在隐雾山打死豹子精,救出了贫困的樵夫;他三借芭蕉扇,熄灭了火焰山的大火,开通了西行的道路,解救了当地人民的困苦;在宝象国,黄袍怪的两个儿子年纪虽小,但悟空认为长大后必定会成为妖怪,像黄袍怪一样为害一方,悟空摔死了他们,既是为降服黄袍怪,也是除恶务尽,斩草除根。他总是无往而不胜。孙悟空的斗争艺术,凝结着古代人民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智慧。
结束语
作者为揭露批判当时黑暗丑恶的社会现象,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神话人物,寄托了他的政治思想,并且借助这个神话英雄手中的“斩邪刀”,对封建社会里那些腐朽黑暗的种种妖魔鬼怪进行扫荡。那些妖魔鬼怪,有的是自然界的险阻和困难的神化,但更多的是象征危害人民的社会恶势力,是社会现实的反映。孙悟空这个富有反抗性的神话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反对黑恶势力压迫人民的思想。孙悟空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人物,哪里有不平,哪里压迫了他,他就在哪里“造反”,真是一个有胆、有才、有识、疾恶如仇、是非分明、敢于斗争的英雄人物形象。正是这种刚正不阿,不懦弱的英雄气概,吸引着广大 读者,给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唯有孙悟空身上体现出来的这种精神,将永远启迪和激励着当代及后世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