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戒回忆(合集)

戒回忆(合集)



第一篇:戒回忆

戒回忆

某一个画面,某一段时间,会在脑子里不断的重复温习,用回忆记忆,于是我们止步不前。

——题记

除了夏天之外的三个季节里,天气都是比较偏冷的。寒冷的天气冻住了人们夏日蒸腾出来的热血,然后习惯性的开始怀念,想着过往的点点滴滴,苦辣酸甜。

似乎,回忆都是好的。哪怕当年曾认为痛不欲生的事,多年以后再回想,似乎都升了档,换了一种概念。想起来的时候,粉面笑靥,淡然单纯。才会知晓,它影响过我们那时当下,如今回头再见,就只能做为旁人了。

珍惜的东西总是特别的珍贵。无论是朋友间简简单单的回忆;

女孩子们往往一边羡慕男孩之间不打不相识的友谊,一边挥霍着专属于她们的青涩时光,聊一聊最新的“时事政治”,看一看才发现的英俊少年,偶尔兴奋入魔的,说一说自己的旧痕新伤,美好浪漫。稍微疯闹一点的相互推推搡搡,仰天长“笑”。爱美一点的讲讲美丽的衣服、发饰、某家网店……,觉得简单吧!保持这种欢闹的状态其实才没这么容易。之所以羡慕男生就是因为无论多大的火一架之后就会言归于好,而女生之间,一点失误,就会换来一场冷战,之后可能会后悔,也可能会继续记恨,但是在犹豫再三之后,兴许感情依旧会不了了之。

抑或是自己喜欢的人无以伦比的回忆;

尽管学校会再三禁止,可是青春懵懂的心是封不住的,暗恋者总会在纸上重复写画着那么一个人的名字,却生怕别人发现于是赶快画掉,那个人兴许全然不知自己是谁,可这阻止不住你手上有他的全部资料,会提高自己在他世界中出现的频率,却从不曾用任何方式表达过自己的好感。于是这种感情会云淡风轻的过去。事后回想,除了博来自己的浅浅一笑之外,还有什么?其实,爱上溪流是因为没有见过大海。

再许是出现在自己生命中无条件爱自己的人。

那些唉在我们没有意识到什么是爱的时候就已经萦绕在我们身上了。也行我们不会在意,会很讨厌这种爱。但他依旧不离不弃。也行你已经失去了一些一想起来就会掉泪的人,也行你早已将他们淡忘,但都不可否认这些都是实实在在,不会再有的爱。有时,会在夜幕想起他们。孤单会立马变为伤心,但你还是会依然相信,这些美好的爱,就在身边。

无论怎样,昔日总归是昔日。风景再多也不见得比日后更加美好。也行回忆的力量在于再难过的时候,提醒你要坚强倔强,或是在你有所成就时,品味一下自己走过的斑驳的路。余下的都该去迎接新的未来,不是吗?

不能在用回忆持续自己的软弱。它是瘾,要下决心戒。

第二篇:戒子规

《戒子规》,又称《戒子书》,作者诸葛亮。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漫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翻译】

有道德修养的君子,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苦工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燥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悔也来不及了。

【解析】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静以修身”“ 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无法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安宁的环境。环境静心也要静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俭以养德”

他告知孩子要节俭,以培养自己的德行。审慎理财,量入为出,不但可以 1

摆脱负债的困扰,更可以过着纪律的俭朴生活,不会成为物质的奴隶。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告诉孩子要计划人生,不要事事讲求名利,才能够了解自己的志向。要静下来,才能够把将来细心计划妥当。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告诉孩子宁静的环境对学习大有助益,当然配合专注的平静心境,就更加事半功倍。诸葛亮不是天才论的信徒,他相信才能是学习的结果。您有否全心全力的学习?您是否相信努力才有成就?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他忠告孩子,人生的投资要想增值先要立志,不愿意努力学习,就不能够增加自己的才干。但学习的过程中,决心和毅力非常重要,因为缺乏了意志力,就会半途而废。您是否想过,一鼓作气人多,坚持到底人少的道理?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淫慢则不能励精”

他警告孩子凡事拖延就不能够快速的掌握要点。电脑的普及代表速度时代的来临,想不到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也一样与今天不谋而合。快人一步,不但容易达到理想,而且有更多的时间去修正与改善!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险躁则不能冶性”

诸葛亮忠告孩子,太过急躁就不能够陶冶性情。心理学家说:“思想影响行为,行为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诸葛亮明白生命中要做出种种平衡取舍,要“励精”,也要“冶性”。您要提升自己性格的品质吗?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年与时驰,意与岁去”

他警告孩子时光飞逝如梭,意志力又会被时间消磨掉,“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时间管理”是个现代人的观念,细心想一想,时间无法被管理,每天二十四小时,不多也不少,唯有管理自己,善用每分每秒才是最佳方式。请您想一想,您有蹉跎岁月吗?

第九课:想像的力量 “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卢,将复何及”告诉孩子时光飞逝,当自己变得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岁月也于事无补。要懂得居安思危,才能够临危不乱。想像力比知识更有力量。您有没有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脚踏实地的规划过人生呢?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以上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精简的传递了讯息。我相信精简的表达源于清晰的思想,长篇大论的内容,容易令人生厌,精简沟通更有效果。

第十一课:适度的力量

诸葛亮这封信里将道家的清心寡欲,淡泊宁静和接世济国相结合,其实体现了他的适度原则。也就是,不可淫慢,不可急躁,低调做人,高调做事。个人力量不可贸然与团体抗衡,而是应该适度行动。这也就是诸葛亮身居高位多年的哲学之一。

第三篇:戒酒吧

爸爸,请您戒酒吧!

爸爸,我有一肚子的话一直想对您说,可每次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不是我不想说,而是一看到你那通红的脸颊和瞪大的双眼我就害怕,您醉酒后的样子太吓人了。有句话我憋了好久,今天必须说了:“爸爸,为了您自己,为了这个家,请您不要再喝酒了!爸爸,戒酒吧!为了您的健康,也为了全家人的幸福,女儿再一次请求您,请您戒酒吧!”

记得有天晚上,您喝得酩酊大醉,回到家,倒头便睡。突然,您掀开被子,不顾一切地爬了起来,跑到卫生间里,隔着门,我能听见“哗啦,哗啦”的呕吐声。看着您那么难受,我心疼极了,赶快起床给您倒了杯蜂蜜水,你喝了几口后又接着躺下,我本已为这下可以安心了,没有想到您喝的酒太多,折腾自己无法入睡不说,半夜又拉着妈妈跑到院子里散步。那晚,折腾得我和妈妈一夜没有睡安稳。

还有一次,我跟着您去参加您一位朋友的婚宴。席上,我看见您不停地往杯中倒酒,然后端起酒杯,向大家一一敬酒,我在一旁使劲拉您的衣角,还提醒您别再喝了。您像着了魔一样,完全听不进我的劝告,酒桌上的您依然我行我素,我失望极了。爸爸,虽然我只是一个孩子,但您也不能总把我的忠告和提醒全当作耳旁风啊!更何况,您清清楚楚地知道大量饮酒的害处,为什么要口是心非呢?而且在别人向您敬酒时,您难道不会婉言拒绝吗?我也知道您可能是身不由己,但是,您喝醉后的样子真是让我害怕„„

爸爸,爸爸,不要再喝酒了,喝酒害的不是别人,而是您自己啊!女儿恳求您,为了您的身体,为了一家人的美好生活,请您戒酒吧!

第四篇:敌戒

原文: 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利之大。秦有六国,兢兢以强;六国既除,訑訑(yi移)乃亡。晋败楚鄢(yan烟),范文为患;厉之不图,举国造怨。孟孙恶(wu务)臧,孟死臧恤,“药石去矣,吾亡无日”。智能知之,犹卒以危,矧(shen审)今之人,曾不是思。敌存而惧,敌去而舞,废备自盈,祗益为愈。敌存灭祸,敌去召过。有能知此,道大名播。惩病克寿,矜(jin今,自夸)壮死暴;纵欲不戒,匪愚伊耄(mao冒,年老昏乱)。我作戒诗,思者无咎。

译文:

大家都知道敌人与我为仇,却不知道对我极有好处。都知道敌人能为我害,却不知道对我大为有利。

秦国因有其他六国和它对抗,便能小心戒惧因而国富兵强;一旦六国除去之后,便骄傲自满起来以致终

被灭亡。晋国在鄢陵战败楚国,范文子以为这是晋国的祸患;晋厉公不考虑范文子的劝谏,结果举国上

下产生—片怨恨。孟庄子厌恶臧孙纥,孟庄子死后臧孙纥却非常悲戚。因为他认为治病的药石没有了,自己死亡的日子不久了。聪明的人知道这个道理,最后还是难免祸殃;况且现在的某些人们,竟然不想

想这其中的原因!敌人存在而知道戒惧,敌人不存在就得意忘形;放弃戒备而骄傲自满,恰恰足以酿成

日后的祸患。敌人存在可以免除灾祸,敌人不存在反而会招致过失;谁能知道这种道理,便能思想光大

声名远扬。警惕疾病的人能够益寿延年,自夸强壮的人反而会死得突然。放纵欲望而不知道自我警戒,不是愚蠢就是昏乱。我写作这篇惩戒的歌辞,能够思索其中道理的人便不会有什么过失。

第五篇:戒“浮躁”

这些年来,我国的各项事业发展很快。但在蓬勃向上的社会氛围中也出现了某种浮躁情绪。比如,有的人对改善生活、发展事业、求名求利期望值过高,总想一炮打响,一夜致富,一举成功。这种情绪在一些党员干部中也有表现。一种是急于求成,不是扎扎实实,下苦功夫,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而是头脑发热,脱离实际,想一口吃成个胖子。一种是急功近利,只想获取,不愿付出;只看眼前,不顾长远;为达目的,不择手段。在学术研究和艺术创作上,不是潜心研究、认真创作,而是东拼西凑,生吞活剥,甚至不惜抄袭他人,虚报成果。在经济活动中,只求赚钱,不顾环境,只讲经济效益,不讲社会效益,只看眼前利益,不管长远利益。在思想作风上,热衷作秀,不愿做事,刚刚走上领导岗位,还没有什么作为,便沉不住气,把心思用在谋求更高的职位;有的跑官要官,争地位争待遇;有的为了出“政绩”,干劳民伤财的事。《论语》中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是至理名言。经验证明,急于求成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这是因为,工作的成绩和事业的成功,需要一个长期积累和奋斗的过程。高楼大厦是一砖一瓦盖起来的,参天大树是一天一天长起来的。这是客观规律。看到有人出了名,有人富起来,有人得到的荣誉多,难免会有羡慕。但羡慕别人取得成就、获得回报的同时,还应当看到人家在成功背后付出的辛劳和汗水。演员在舞台上的拿手绝技,运动员在赛场上的瞬间冲刺,书画家的一挥而就,文学家的洋洋洒洒,都是多年奋斗、长期积累的结果。还没有付出,就想得到回报;或者刚刚有一点付出,就急于得到大的回报,这样的预期本身就是不现实的。当然,社会生活中确实有些不正常的现象:有的人埋头苦干、默默奉献,付出了心血汗水,得到的回报却不多;而有的人贡献不大,付出很少,却获取很多;有的人按照党的要求和国家政策,老老实实、兢兢业业做工作,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可能因种种原因没有得到应有的表彰奖励;而有的人弄虚作假,欺上瞒下,好大喜功,劳民伤财,反倒被戴上“光环”。我们不否认在有的时候、有的情况下,急于求成甚至投机取巧能够得到某些名誉、地位、利益;但普遍来看、长远来看,这种做法毕竟不是主流,不是常规。不管是学术上的投机取巧,生意上的招摇撞骗,还是领导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短期行为,终究是站不住脚的。浮躁心理、浮躁作风与社会形势、社会风气有关,更与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内在的联系。消除浮躁情绪,重要的是正确对待名利、地位和权力。一个一心只想着名利、地位的人,很难清醒,很难冷静,很难踏实,也很难愉快。许多生活经验证明,浮躁非但不能使人成功,反而往往导致走上错误的道路。无论在什么行业、什么岗位上,诚实最可靠,踏实最可贵。为了国家的发展,为了群众的利益,埋头苦干,任劳任怨,这样的人永远会受到人们的尊敬,得到社会的承认。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122068.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