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突出论证的语言风格
如何突出论证的语言风格
一、比较:猜猜看,这样的作文能得几分?
先看浙江2014年的作文题: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例文1:《门与路》选段
①门与路是人生的象征。②门既是路的终点,路又是门的起点,门意味着一段旅程的终止,路又在等待着我们开启新的征程。③要在门和路的交替中升华自己的人生,必须要踏实走路,努力敲门。④别以为马云光用网络搞营销就可以整出个电子商务,别以为乔布斯啃口苹果就能创造他的“苹果”帝国,别以为马化腾光靠复制就造就了如今的腾讯。⑤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他们敲开胜利之门时光鲜亮丽的一面,孰不知多少人经过荆棘之途,满身伤痕,多少人努力敲门而大门紧闭……⑥人们的成功绝非一朝一夕,更不是所谓的人品爆发,而是脚踏实地,走在人生之路上,千回百转,才敲开成功之门。
例2:《倚门》选段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永远不会忘记那个女子。当年她倚门回首,嗅得着青梅香,获得了勇气,因而在下一个人生开启后,以更完美的姿态走向世界。嗅一把青梅的香,清清浅浅的味道里有过去岁月的记号;嗅一把青梅的香,清清凉凉的味道里有未来时光的代号;嗅一把青梅的香,丝丝缕缕的味道里带上你勇气与智慧的行囊。倚门,是回首,是展望,更是整装,积聚力量。倚门,脉脉的斜晖里有我们坚定的目光,朝气的面庞。倚门,结束一段旅程,开启一段未知。
这两篇作文都获得了55分的高分。如果题目的要求改成“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性文章”,这两段文字得分还能一样吗?我们从两段文字的语言特点来回答这个问题。总的来说,《门与路》是论述性语言,《倚门》是描述性语言。那么,这两种语言风格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
1.适切的文体不同:《门与路》显然是议论文节选,而《倚门》应该属于散文(诗)。议论文属于实用文类,散文属于文学文类。虽然有人把某些散文归到中间文类去,如帕斯卡的《人是一棵会思考的芦苇》偏向于说理,但仍然可以归入哲理性散文一类,不属于实用文类。实用文是应世济用的,是说明事理的,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这类文章在于证明某种道理,让读者信服,追求一个“真”字;而散文是表达自我的,抒发性灵的,是描述个人生活和情感经验的。这类文章在于引发读者的感动和感悟,有时候被列为“美”文。如果题目明文规定写一篇“论述性”或者“议论性”文章,那就不应该写成抒情性的散文。于此看来,《倚门》如果在2015年,是不应该得高分的。
2.展开的思维不同:写议论文,主要运用逻辑思维,通过理论、证据、法则及其解释来阐述事理,虽然是个人的见解,但也要证明它是客观的。写散文主要运用形象思维,通过形象化和典型性手段表达个体的经验,即使这种经验具有普遍性,但个人化色彩是很浓的。论述性的语言主要靠叙述、定义、阐释、论证、综述等方法,散文化的语言主要靠描述、变异、虚构、陌生化等手段。很显然,《门与路》是论述文的写作思维,《倚门》是散文的写作思维。写论述性的文章,就应该学会用逻辑思维来思考问题。这样,《倚门》这类文章,是不应该得高分的。
二、现象:剥下那些华丽的外衣
从论述的要求看,《倚门》这样的行文不但不应该得高分,而且应该纠正的。经过几年话题作文的演练,我们的考场作文逐渐形成了“《读者》式”的“小散文”现象,而且有流行趋势。那么,像《倚门》这样的“小散文”主要有哪些特点呢:
1.熟知的古人。屈原、曹操、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李清照等人是作文的常客,不管什么题材、体裁、观点、话题,生拉硬扯,千古一面。而身边的时讯、社会的热点,熟视无睹,充耳不闻。“倚门”本是李清照在《点绛唇》里描写古代女子荡秋千的细节“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但在《倚门》这里用它说明什么道理呢?能解决什么问题呢?除了增加一点文采和诗意之外,现实感和针对性无从谈起。
2.华丽的辞藻,排比的结构。以雕琢词句为务,追求形式上的漂亮。句段间关系多用排比,句内多用修辞手法,但内容空洞模糊,模棱两可。典型的如“嗅一把青梅的香,清清浅浅的味道里有过去岁月的记号;嗅一把青梅的香,清清凉凉的味道里有未来时光的代号;嗅一把青梅的香,丝丝缕缕的味道里带上你勇气与智慧的行囊”。完全服从于句式整齐的需要,内容的合理性一概不管。
3.没有主见,不讲道理。你在文章里看不到写作者个人的观点、材料与逻辑,即使有一点小情绪、小哲理,但也不知道它们确凿所指,虚无缥缈。没有证据、不讲逻辑,话语不是建立在客观理性的推理之上,而是无中生有,随意嫁接。如《倚门》写道“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王国维什么时候成了流行歌手?再说“倚门”这个动作,作文里居然连缀了王国维,“嗅青梅”成了人生普遍意义的象征了,至于“倚门”“嗅青梅”和岁月记号、人生勇气和智慧有何关系,文章一概不管。
4.文体特征模糊。文章往往表达小杂感、小抒情、小故事、小哲理,文体和文风靠近《读者》(无意冒犯《读者》,《读者》还是大陆最好的刊物之一)上的文章,即使写论述类文章,也没有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不会用事实和证据说话,不会用逻辑因果思考,整篇文章不是基于证据的推理,而是基于主观的想象,不能用文体和章法去衡量、去分类。
这类文章如果是十年前,是很可以博取高分的。那时候,突出话题,淡化文体。但是流风所及,这类小散文逐渐衍生出不少“宿构”和“套作”。这种形式主义的文风和文革时代“高大上”的文风,表现形式不同,实质都一样:学生习惯于华而不实,哗众取宠,最后导致消失自我,不会好好说话,直到不会说人话。浙江为了改变这种文风,评卷大组对这类有“宿构”“套作”嫌疑的作文,是不待见的,而且是打压的对象。
三、纠正:学会基于证据的推理
了解了这类“小散文”的文体特点后,如何淡化“小散文”的文风?要求写“论述类或者议论性”的作文时怎么办?如何凸显论证的语言特点?
1.典型示范。同学们的作文基本上是模仿的,学什么像什么。建议考前要好好朗读几篇典范的议论文。如前阶段百度排名和莆田系引起社会热议,《人民日报》就发表了《魏则西的生命考题》,其语言就是典型的议论:
①大自然有春夏秋冬,人有生老病死。②医生无法阻止生老病死,就像无法阻止春夏秋冬一样。③医生是生命花园里的园丁,只能让花朵开得更好看一点,仅此而已。④事实上,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黑箱”,恰如神秘而浩瀚的宇宙,人类对自身的认知尚处于初级阶段。⑤尽管现代医学发展突飞猛进,但依然无法解决大多数疾病,尤其是恶性肿瘤。⑥医学是有限的,也是不完美的。⑦医生所有的努力都是在和“死神”讨价还价,力求延缓死亡的进程。⑧虽然医者的技术追求是永不言弃,但这并不代表医者具有起死回生之力。⑨因此,尊重自然规律,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坦然地面对生与死,是最理性的选择。(改动一处句序)
有观点,讲道理,有分寸,能辩证,每一句话都能经受得住推敲。多读这样的文字,甚至熟读成诵,就会影响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考前强化语感,是最能够奏效的方法之一。
2.功能区分。认清道理,议论文和散文是不同的文类,肩负着不同表达功能。(道理见上文的“文体”解释)学生之所以习惯于“小散文”写作,除了跟风之外,很多时候是不懂文体分类的道理。议论文是实用文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小散文是文学文类,是抒写个体性灵的,并不是为了解决某一个社会实际问题的。《魏则西的生命考题》就是为了澄清人们在魏则西事件上的认识迷障,端正人们对于医疗、疾病的认识,从而理性地看待这一事件,并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它于社会是有实际功用的。
3.思维转轨。就是要从形象思维转到逻辑思维,用事实归纳、因果演绎等思维方法思考问题,组织语言。如《门与路》这段一共是6句,第①句提出判断:“门与路是人生的象征”,接下去怎么办?为什么说是人生的象征呢?要解释,于是第②句分别抓住门和路,打了两个比方,来解释第①句。有前边两句铺垫,第③句可以提出观点了:要踏实走路,努力敲门。观点提出后怎么办?就要找证据证明。于是第④句就想到用马云、乔布斯、马化腾等人的事实,让事实来说话,但是这几个人是成功的,有失败的例子吗?考生再从相反方向思考,于是就有了第⑤句再略举一般性的事实来补充。而且这两个句子都不是简单的事实列举,而是边分析边列举的,这样,第⑥句就可以收束了,得出结论,强化第③句观点。整个段落的语言展开和组织,依靠严密的逻辑因果,不是随意发挥的。
4.句群推演。这是从句间关系上考虑的,思维活动是内在的,句间关系在外在的。用逻辑思维思考问题,写下来,一定是一个比较严密的复句或者句群。怎样写好一个规范的句群呢?要注意三点,一是一段一个主旨,二是段内几个层次,三是句间有一定的关系。譬如《魏则西的生命考题》这段话一共9句。作者的主旨落在第⑨句上,这也是结论句。那么这个结论如何推演出来的?前边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①到③句,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医生无法阻止生老病死。第二层次是④到⑧句,从人体“黑箱”、医学、医生三者关系上进一步推演医者的局限性。第三层次就是结论。而第二层次的5句话,⑤⑥句说医学的局限,⑦⑧是说医者的局限,最后又与第④句构成了并列,分别从三个角度证明医学和医者的局限。句群的关系是很清晰的,句间的关系是很严密的。
四、演练:请讲道理
下面两个作文题目,具有几个特点:第一、作文材料提供了问题情景,情景中包含了明确的写作任务;第二,作文题目本身不暗示观点取向,有较广泛的思辨空间;第三,取材于现实,来源于生活,作文是为了解决问题的。第四,明确规定论述类文章,第一题侧重于分析问题,提出建议,第二题侧重于比较辨析,得出启示。请选择一个题目,当堂写一个议论段,初步完成题目的要求。
1.上海市嘉定中学于晓和朋友在网上开了一家微店,由于经营有方,每月利润有时超过万元。为了创业赚钱,他多次缺课,其行为引起师生争议。有的认为高中阶段正是学习的重要时期,应该关闭微店,专心学习;有的认为既然不学习也能赚到钱,就可以让其退学,专心开微店;有的认为学校应该为其定制个性化的课表,让他既能开店又能完成高中学业。
对以上说法,你怎么看?请选择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以800字的论述类文章,表达你的思考、权衡和选择。
2.有人从“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中,看出天下情怀和入世精神;有的从“世界是自己的,和他人毫不相关”中,看到自我修炼和恬淡自守。作为中学生,应该怎样协调自我和周围世界的关系?你从这些话语中得到什么启示?
请根据题目中提出的话题,选择角度、确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以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五、修改:能否理性地分析?
这次作文符合要求吗?请从议论文的语言角度提出评改意见:1.有一个明确的观点吗?2.段内有明晰的层次吗?3.句子之间有比较严密的逻辑关系吗?4.语言是客观理性的吗?写得好的,评点之;写的不好的,修改之。
[作者通联:浙江宁波市教研室]
第二篇:求职信怎么写:突出风格(范文)
求职信怎么写:突出风格
求职信要体现自己的风格,目的有三个
1、有了风格,容易给招聘人员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2、突出一些大学生个人简历中没有提到的东西,使大学生个人简历更加立体。
3、给予招聘者尊重,说明是花了时间来准备这个大学生个人简历的。
如何体现自己的风格,步骤有如下几个
1、分析你要应聘的公司及职位,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个性?
(本文来源于http://qiuzhixin.teniu.cc/,转载请注明好范文)例如,你应聘策划,你的求职信就不能过于中规中矩;反之,你应聘国有企业的办公人员,就应该显得老成稳重;你应聘技术,就要在求职信中突出你的技术优势“得知贵公司在招聘※※方面人才,我认为比较合适这个职位,因为我在该职位要求×× 和××技术方面有4年的相关经验及成功项目”
2、反过来考虑这种风格是否和自己的个性相符?
你当然可以“模仿”出每一种风格,获得面试机会,但你要考虑到你即使面试了,试了,会不会露出马脚,或特别别扭呢?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分析你自己的个性及爱好,做好职业规划然后去寻找合适的公司。因为有一句俗话说的非常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与其辛辛苦苦的去隐藏自己的本来风格,为何不一开始就选择自己擅长的行业呢?
3、更为具体的,建议结合要应聘的具体职位来谈为好。
第三篇:求职信突出自我风格
求职信突出自我风格
求职信和大学生个人简历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获得面试的机会。所以你的求职信和大学生个人简历要始终围绕着这个目的来写。
求职信要体现自己的风格,目的有三个
1、有了风格,容易给招聘人员留下较深刻的印象
2、突出一些大学生个人简历中没有提到的东西,使大学生个人简历更加立体。
3、给予招聘者尊重,说明是花了时间来准备这个大学生个人简历的。如何体现自己的风格,步骤有如下几个
1、分析你要应聘的公司及职位,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个性?
例如,你应聘策划,你的求职信就不能过于中规中矩;反之,你应聘国有企业的办公人员,就应该显得老成稳重;你应聘技术,就要在求职信中突出你的技术优势“得知贵公司在招聘※※方面人才,我认为比较合适这个职位,因为我在该职位要求×× 和××技术方面有4年的相关经验及成功项目”
2、反过来考虑这种风格是否和自己的个性相符?
你当然可以“模仿”出每一种风格,获得面试机会,但你要考虑到你即使面试了,试了,会不会露出马脚,或特别别扭呢?所以,我的建议是先分析你自己的个性及爱好,做好职业规划然后去寻找合适的公司。因为有一句俗话说的非常好“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与其辛辛苦苦的去隐藏自己的本来风格,为何不一开始就选择自己擅长的行业呢?
3、更为具体的,建议结合要应聘的具体职位来谈为好。
第四篇:诗歌语言风格
诗歌风格主要类别:
(一)豪迈雄奇
• 多用气势磅礴和节奏奔放的语言来塑造豪迈博大的形象,营造恢弘阔远的意境,表
现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大漠昂首奔驰的骏马
别董大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歌如何体现豪放的风格,结合句子分析。
诗歌前两句用“千里黄云”“雪纷纷”等描写了天地之广,风雪之大的壮阔之景色,也折射出诗人壮阔的胸襟。后两句,“莫愁”和“天下谁人不识”则于悲壮中充满乐观与信心,和前文的广阔背景融为一体,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思想。
(二)悲壮慷慨
• 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得不到施展,或感时伤乱,忧国
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
——草原孤独翱翔的雄鹰
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歌前两句表现了诗人在时间上得孤独,在诗人之前和之后都没有谁和他相知,而后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在空间上得孤独,天地广阔,却依旧因为孤独而悲哀,于是诗人感叹苍凉和孤独,潸然泪下。
(三)沉郁顿挫
• 低沉郁积,指诗文的风格深沉蕴籍,语势有停顿转折。作者似乎有千言万语积压胸
中,沉吟再三,然后勃发于笔端。
• 汩汩涌出的泉水,最终汇成一股曲折的溪流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诗人突然发现已经到了暮秋时节,想到和朋友天各一方,倍感思念,于是借酒消愁。颈联描写江山见证作者的鬓发,“存肝胆”则直接表明了自己的忠贞。整首诗将眼前悲凉之景、自己的个人遭遇和深沉的爱国情怀紧密结合.(四)朴素自然
• 语言上不堆砌辞藻,不搬弄典故,不矫揉造作,不露雕琢的痕迹,显示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着深意。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王维《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全诗没有大肆描写送别的场景,而只用两句简笔勾勒告别友人,回到家中的情景,三四句则用询问的口气,表达对朋友再来的期盼。诗人截取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采用明白晓畅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
(五)含蓄委婉
• 即含有深意,藏而不露。不把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而是藏在描写刻画的形象中,让
读者自己理解和想象。
• 犹抱琵琶半遮面
闺意献张水部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诗人在诗中表达什么思想?
诗歌真正的意思是要询问张水部自己这样的水平风格是否符合考官的口味。诗歌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己比作新嫁娘,将知音张藉比成丈夫,将考官比喻为科考的官员,又将自己的文章比作所画之眉。言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委婉。
(六)婉约细腻
• 语言和情感呈现柔美、委婉、含蓄、细致、绵密的特征。
——小家碧玉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 诗歌婉约细腻的风格体现在哪些地方?
• 词开篇用寒蝉、骤雨、长亭、兰舟等凄凉的意象渲染离别时的氛围。接着通过细节
描写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体现离别时的缠绵悱恻,最后写别后的想象之景“晓风残月”,抒发别后的孤苦凄凉。全诗描写离别场景和离别心理的语言细腻,表达情感含蓄。
(七)清新明丽
• 清朗明净,令人耳目一新,以新颖轻巧的构思和生动活泼的语言描摹大自然的清幽
秀美,抒写轻快隽永的情思,不做作,少粉饰,有新意。
——春光明媚中踏青的红衣少女
暮热游荷池上(其三)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诗歌描写诗人在酷暑的晚上游荷池,看到“细草摇头”,将细草拟人化,富有情趣。后两句同样用了拟人的手法,描写荷花躲在荷叶下,化静为动。整首诗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语言清新明快。
(八)幽默讽刺
• 语言诙谐、风趣或辛辣,表现对世事或某类人的讽刺。
焚书坑
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 这首诗对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暴虐行径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和无情的谴责。诗歌揭示了
矛盾,使秦始皇处于自我否定的地位,用幽默调侃的语句,表达对秦始皇的讽刺和憎恶之情。
其他注意风格:
(1)明净绚丽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明净绚丽——
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
(2)清新淡雅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雅致,不落俗套。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绝句》杜甫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丰富,语言清新生动。
清新淡雅——
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3)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子直接写出。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又如《诗经.硕鼠》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江楼月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明快简洁——像一幅勾勒线条的淡墨山水
白云泉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4)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但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清新自然——
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冲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陶渊明《归园田居》
作家的风格流派与语言特点: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脁、谢灵运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高超峻拔)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陆游——慷慨悲凉
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辛弃疾——豪放悲慨杜牧——俊爽明快
苏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
•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
•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第一步:叙: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第二步:析:结合有关语句具体分析特色。
第三步:评: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谈谈下面这首诗的语言艺术。
春 怨 唐·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叙),“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析)。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评)。
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 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
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
横江词(其一)李白
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阅读刘禹锡的诗《浪淘沙》,体会其语言特色。
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解析]本诗语言质朴浅近,准确精练。(叙)描写的是太阳冉冉升起,拨开江上迷雾,淘金姑娘散满在江弯淘沙拣金,上层社会的首饰金印,都是劳动者从沙中浪底拣来的。有的字用的很是准确精练,如“照”“开”两个动词准确而有层次地写出了时间的推移,“满”字写出了人数之多,也暗示了淘金者的劳动早已开始。“尽”充分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本质,使结尾两句成为精辟警策的佳句。(析、评)
第五篇:语言风格总结
文章的语言风格
1、从用词遣词方面去赏析
叠字叠词:不仅传神的描写了事物的特点,而且读起来音韵和谐,节奏鲜明,韵律协调,富有音乐美。
2、人称变化美
采用第一人称,增强了文章的亲切感。语言铿锵有力,富有感染力。语言洒脱,透过语言可见作者洒脱奔放的性格。
3、句式多样美
整句:结构匀称、音韵和谐、气势贯通;
散句:错落有致,自由活泼,富于变化
长短相间,整散结合,错落有致,具有典雅之美。
对偶句: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音乐美
排比句:显得整齐、工稳、典雅
感叹句:情感强烈
疑问句:发人深思
回环复沓句:琅琅上口,音乐美,感染力。复沓对充实内容,突出主题,渲染气氛,加强情感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4、从修辞角度(略)
5、从语言风格
豪放、激越-----阴柔、婉约
清新、明快-----沉郁、含蓄
质朴、通俗-----华丽、典雅
潇洒、旷达-----严谨、工整
舒缓、和平-----急骤、猛烈
活泼、幽默------细腻、隽永
语言风格举隅:
自然淡雅,如朱自清,用工笔写意蕴。
平和冲淡,如周作人,用淡笔写浓情。
苍劲雄健,如鲁迅,刚健之中见哲思。
绚丽浓艳,如徐志摩,用诗意写浓情。
清婉隽永,如冰心,用婉笔抒写柔情。
形象含蓄,如茅盾,用形象表达主旨。
概括本文的语言风格,联系文章主要内容进行赏析
我家的大门口平放着一扇废弃的石墨,夏日黄昏,曾祖母常常坐在上面。(牛汉的《灯笼红》)
参考答案:本文语言本色,平实。文章主要续写了我的童年回忆,塑造了曾祖母这位慈祥温厚的乡村老年妇女的形象,语言与任务形象特征相吻合。
6、从语体的角度鉴赏
如:书面语与口语,普通用语与专业术语等
7、从语气称谓
如:语气委婉谦卑。
8、从情感的角度鉴赏
如《陈情表》融情于事,寓理于情。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一、知识梳理: 文体与语言的关系:
记叙文,散文主要有平实、华丽、清新、自然、明快、典雅等风格;
议论文(杂文、随笔),主要有幽默诙谐、辛辣、冷峻等风格。
小说,语言是散句形式,其语言可以口语化,个性化,诗意化。
不同的文章,语言上各具特色,有的语言明白晓畅,简洁清丽,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有的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崇高人生境界的热烈追求。有的语言凝练含蓄,形象生动,情理和谐,意境深广。
语言风格,是作家通过作品表现出来的创作语言特有的格调。
比如古代的:李白-雄奇飘逸,杜甫-沉郁顿错,白居易-清浅通俗,李贺-幽峭冷艳,李商隐-秾丽朦胧。
现代作家的:鲁迅—冷峻,孙犁—朴实,赵树理—通俗,朱自清—高雅
豪放—苏轼、辛弃疾
婉约—柳永、姜夔、李清照
隽永—李煜、刘禹锡(意味深长,引人入胜)
朴素自然—陶渊明、谢脁、谢灵运
屈原—雄浑悲壮
王安石—雄健高峻
李商隐—委婉含蓄
李清照—婉约缠绵
陆游——慷慨悲凉
杜甫——沉郁顿挫、激愤悲慨
白居易——明快简洁、明白晓畅
李白——清新飘逸、豪迈洒脱
王维——闲适恬淡、清幽空寂
辛弃疾——豪放悲慨
杜牧——俊爽明快
苏轼——豪迈旷达、雄健奔放
诗歌语言风格常用界定词语:
清新
平淡
绚丽
明快
含蓄
自然
常用语言风格术语:
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含蓄委婉,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文白夹杂,多用口语,语言风格: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如话、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清新飘逸、沉郁顿挫等
例文: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清新自然,口语化。《长干曲》
唐人崔颢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朴素自然,明快清新,有如民歌。
阅读贾岛的《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回答问题。问:这首诗的语言有何特点?
叙:本诗语言清新自然、朴实无华。
析:这首小诗,无华丽的词藻,以平常用语入诗,不着一色,寓问于答,简炼而自然,寓深沉于平淡之中。
评:全诗景中寓情,表现了诗人对隐者钦慕而不遇的惆怅之情。
二、阅读李白的《横江词(其一)》人道横江好,侬道横江恶。猛风吹倒天门山,白浪高于瓦官阁。回答问题:本诗在语言运用方面有何特色?
叙:这首诗多用口语,自然流畅,朴实无华。
析:一二名句“人道”、“侬道”,纯用口语,生活气息浓烈。三四句用语夸张,想象奇特,焕发着积极浪漫主义的光彩,语言明朗率真。
评:诗人以浪漫主义的彩笔,驰骋丰富奇伟的想象,创造出雄伟壮阔的境界,读来使人精神振奋,胸襟开阔。
(一)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有远景,有实景,有虚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
一般用在写景诗中,诗风比较亮丽,语言比较通俗,比喻新颖独到,包含着作者的喜悦之情。
大部分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平淡。
清新淡雅--像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二)平淡:又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叙述,全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又平易近人。平淡不等于简陋和寒伧,它是用语上的返璞归真,体现了诗人的真功夫,如陶渊明的诗。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陶渊明《归园田居》
平淡质朴--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三)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华美绚丽--像一朵富丽堂皇的牡丹
明净绚丽--像一株静静开放的月季
(四)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明白晓畅--像一杯透明洁净的矿泉水
白云泉 白居易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这首七绝犹如一幅线条明快简洁的淡墨山水图。诗人采取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由比喻恬淡的胸怀与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波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旨远,意在象外,寄托深厚,理趣盎然。
明快简洁--像一幅线条简洁的淡墨山水
(五)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的倾诉,言在此而意在彼,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红”分别借代绿叶和红花;“肥”和“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词人惜花,为花悲喜,为花醒醉,为花憎风恨雨,实际是含蓄地表达了青春韶光短暂、好花不常的惋惜之情。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委婉含蓄--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六)自然,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脍炙人口的名句。
朴素自然--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能用来答语言风格的词一般有:
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简练生动、婉约缠绵、委婉含蓄、雄浑豪放、慷慨悲凉
现代文举例:
我的母亲 胡适
我小时候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这个绰号叫出去之后,人都知道三先生的小儿子叫做穈先生了。既有“先生”之名,我不能不装出点“先生”样子,更不能跟着顽童们“野”了。有一天,我在我家八字门口和一班孩子“掷铜钱”,一位老辈走过,见了我,笑道:“穈先生也掷铜钱吗?”我听了羞愧的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
语言特点:自然、质朴
再塑生命 海伦·凯勒
朋友,你可曾在茫茫大雾中航行过?在雾中神情紧张地驾驶着一条大船,小心翼翼地缓慢地向对岸驶去,心儿怦怦直跳,惟恐意外发生。在未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着:“光明!光明!快给我光明!”恰恰正在此时,爱的光明照在了我的身上。
语言特点:饱含感情
雷电颂
啊,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我的长剑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长剑,你不能拔去我无形的长剑呀。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虽然你劈它如同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
语言特点: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运用象征,含蓄深沉,凝练;感情充沛,富有气势
端午的鸭蛋 汪曾祺
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特点:熔书面语和口语为一体,将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完美结合,在平实自然中流露出典雅雍容。
《雪》:含蓄,深刻,凝练
《春》:清新、朴实,隽永(耐人寻味,意味深长),善于提炼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口语。
《济南的冬天》:遣词造句精妙,用词讲究,语言生动、传神,恰当。
《夏感》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描写细致生动,文白相见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豪放,气势磅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