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学案
九年级语文学案
学习内容:《香菱学诗》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加深对《红楼梦》艺术成就的了解。
2、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从中得到启示。
3、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高超方法。学习重点: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
学习难点:运用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塑造人物的方法。学习流程:
一、自主学习(我了解,我积累):
1、我了解到的与本课有关文学常识: ⑴、《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
》,又名《
》,全书
回,前八十回的作者
,后四十回的作者
。⑵、《红楼梦》一书以
、的爱情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我会用字典,认识下面加点字:
挣揣.()
废墟.()诘.责()发怔.()
教诲.()
粉黛.()腻.歪()菱.角()
二、合作交流(细心阅读,仔细研究,达成共识):
1、自由研读,我们共同了解香菱这一人物形象。⑴、小组成员通读全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香菱学诗的步骤。
⑵、交流自己读书收获: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⑶、说说自己对香菱这一人物形象人的看法。
2、香菱学诗可谓如痴如醉,找一找文中哪些语句写出了香菱的痴迷。⑴、大家一起找出侧面描写香菱苦吟的句子,体会其好处。
⑵、找出正面描写香菱苦吟的句子。
三、拓展延伸(自己努力,发展自己):
1、我会补写出文中涉及的诗句:
⑴、大漠孤烟直。⑵、暧暧远人村。⑶、渡头余落日。⑷、日落江湖白。
⑸、,古砚微凹聚墨多。
2、我知道与下列人物有关的故事:
林黛玉
薛宝钗
贾宝玉
3、我会填《红楼梦》人名,补足歇后语:
()葬花———自叹命薄()出大观园———满载而归
四、我的学习小结:
第二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20《香菱学诗》学案
人教版20、《香菱学诗》预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分析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了解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3、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养成好学、善学、乐学、苦学的好习惯。
二、学法指导1.讨论法
2.自主、合作、探究。
三、预习过程
1、关于作者(熟记)
曹雪芹(约1724~1764),名露,字芹溪,又字芹圃,雪芹是他的号,属满洲正白旗。曹家从清代初年起到雪芹这一代止,是一个“百年望族”。康熙二年(1663)清王朝设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财赋要职,其第一任就是雪芹的曾祖曹玺,此后父子兄弟相次继任,一共约60年。康熙帝非常信任曹氏父子,他在位期间五次南巡都以江宁织造署为行宫。到雍正初年,雪芹大约四岁的时候,其父曹撷因与宫廷斗争有牵连,被免去江宁织造;过了一年,又被抄家。待到乾隆继位。曹满面春女得赦宥,起用为内务府员外郎,家道稍稍复兴。到雪芹二十岁刚出头的时候,曹家再次遭三重大打击,从此这个“百年望族”就一败涂地了。
势败家亡之后,雪芹流落在北京西郊。住着破房子。他善画,只能靠卖画来维持终年吃粥的上活。乾隆二十八年(1763)秋冬之间。雪芹唯一的儿子病死,他因伤感太甚,于这年除夕那天病逝。《红楼梦》就是这期间写的——他只写了前八十回,后四十回是高鹗续写的。
2、《红楼梦》简介(了解)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而衰的过程,在充分揭露地主阶级贵族集团腐朽本质及其必然没落的历史命运的同时,也歌颂了这个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和某些奴隶的反抗行为。书中塑造了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晴雯、王熙风、袭人、香毛等一系列富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全书规模宏大,结构严谨,不仅镜子般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现实生活图景,而且广泛地涉及我国古代的文化常识如官制、仪礼、建筑学、医学、音乐、绘画等,有“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之称。
3、关于香菱(了解)
《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翻看副册时,只见画着一株桂花。下面有一池沼,其中水涸泥干,莲枯藕败,后面书云: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这首判词说的就是今天这篇小说的主人公——香菱。
香菱是个苦命女子,原籍姑苏,出身乡宦家庭。她三岁被拐,长大后被呆霸王薛蟠买去做妾,受尽乏辱、折磨。后随薛家进京,一直住在荣府的梨香院。平日她要伺候薛蟠,难得有空。这一次因薛蟠外出经商,宝钗便把她带进了大观园给自己做伴,这使得香菱有机会接触大观园内许多富于才情的少女们,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特别是像林黛玉这样的才女,萌发了强烈的精神追求,本文就是从香菱刻苦学诗写起的。后来正妻金桂一来,她的命运更为不堪,很快便被折磨死了。
4、基本字词(掌握)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腻烦()
颦儿()
缚住()
抠土()
画缯()
沁芳亭()(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A、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
起承转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这正是地灵人杰,老天生人再不虚赋情性的。
地灵人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只见香菱兴兴头头的又往黛玉那边去了。
兴兴头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作交流(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解答,学会解题方法,把握文章内容)1请概括香菱学诗的过程。○ 2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
3黛玉给香菱指点学诗门径时谈到了哪些问题?黛玉的教学方式有何特点? ○4香菱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5你对香菱的三首咏月诗怎么评价? ○
6、拓展延伸(举一反三,培养迁移能力)1有人说:《红楼梦》是一曲女性的赞歌,也是一曲女性的悲歌。课下阅读《红楼梦》,以○《我看……(林黛玉、薛宝钗等)》为题,为你喜欢的一个女性人物写一篇文章。2根据《香菱判词》,试对香菱的一生做评析 ○香菱判词:
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丛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四、问题征集:
1、基础知识:
2、文学常识
3、语言特色
4、写作手法
5、情感价值观
第三篇:九年级语文香菱学诗7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
2.了解《红楼梦》的艺术成就,不断提高古典文学修养。能力目标:
1.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2.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 赏能力。德育目标: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
教学难点: 1.揣摩香菱这一形象,理解作者文中倾注的思想感情。2.引导学生探讨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有何帮助。
一、交流预习1.温故知新
展示收集的资料: ①关于《红楼梦》 ②关于曹雪芹 ③关于香菱
2.探索新知 ①字音
王摩诘 应瑒 颦儿 诲人不倦 香榭 鳏鳏 沁芳亭 怔怔 ②释义 起承转合: 不以词害意:
地灵人杰: 穿凿: 诲人不倦: ③文学知识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 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作者,名,字,号,代 家。
二、互助探究 1.互助学习
① 大声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粗知文章大意。(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② 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逐段疏通,学生提问不理解的词语义,小组内及小组间解答,师帮助,生在书上或讲学稿上做好记录,以便积累。)
2.合作探究
学生利用圈点勾画法,标示出香菱学诗的几个阶段,并画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三、分层提高 1.分层练习
1、请拿出你的阅读笔记,说说你眼中的香菱。
2、在学生分析人物的同时,教师适当引导学生明晰:作者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这些描写对刻画人物有何作用? 2.交流提高
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从香菱的学诗经历中,你有何所获?你觉得该怎样对待语文学习呢?
四、总结归纳 1.梳理知识要点
香菱学诗,意趣无穷,印证了古已有之的治学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悬想”阶段:“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是“苦索”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是“顿悟”阶段:“众里寻他干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从悬想到苦索到顿悟,曹雪芹为我们提供的不仅仅是学诗的借鉴,更是做人成大事业大学问的捷径。本文带给我们的东西是值得反复玩味、终生思考的。2.出示知识体系
拜师——读诗——论诗——写诗
五、巩固反馈 1.当堂检测
①整理课上发言,写一篇题目为“香菱学诗的启示”的文章。②填空。
⑴《_____》不仅是我国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也是我国最有成就的长篇历史小说。
⑵《_____》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它深刻挖掘了农民起义的社会根源,成功塑造了起义英雄的形象。
⑶《_____》是我国杰出的浪漫主义的神话小说,在它幻想的情节中,交织着深刻的现实内容。
⑷《_____》是我国古典小说现实主义高峰的标志,它写出了四大家族的由盛而衰,揭示了封建制度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2.互助过关
独立思考后课堂交流。作业
读过《红楼梦》的人都说,林黛玉是羸弱多病、多愁善感、孤傲尖刻的。书中也说她“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可我们的课文中并没见到这样的黛玉,你觉得文中的黛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按照课堂上的分析方法,写一篇《香菱学诗中黛玉性格分析》于作文练习本上。
教(学)反思 修改意见
第四篇:九年级语文上册 20《香菱学诗》教学案范文
20香菱学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积累生字生词,丰富语言积累。过程与方法
讨论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深入理解《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香菱虚心好学、刻苦勤勉的求学精神,要好学、乐学,更要善学、苦学。【教学重难点】
1、探究香菱学诗成功的原因。
2、赏析小说塑造人物的手法。【导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初三压力较大,不如我们先听一首歌来轻松一下,好不好?(播放《红楼梦》主题曲导入新课)。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吗?(生答:《红楼梦》)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的主角不是贾宝玉,也不是薛宝钗,而是香菱。
二、走进作者:
曹雪芹(约1715—约1763),清代伟大的小说家。名沾,字梦阮,雪芹是其号,又号芹圃、芹溪。中国长篇名著《红楼梦》的作者。
《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3]》)之一,属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清乾隆帝四十九年甲辰(1784年)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题为《石头记》。它的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长篇小说,也是世界文学经典巨著之一。作者曹雪芹。最初的《红楼梦》是以手抄本形式流传,只有前八十回(学者研究实为79回,今存第80回本是79回后半,后人割裂以足八十整数;另有学者认为今本79、80二回均为续作混入)。此后,《红楼梦》续作纷纷出笼,据统计,《红楼梦》续书种类高达百余种。最为红学界关注的版本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现通行的续作是由高鹗续全的一百二十回《红楼梦》。书中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全面地描写封建社会末世的人性世态,种种不调和的矛盾。
三、检测预习:
1、给下列字注音:
阮()庾()
鲍()暧()
诌()颦()臊()纨()榭()坞()缯()鳏()摩诘()揣摩()蘅芜苑()()()
2、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1)《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________,又名________。全书________回,前八十回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后四十回的作者是________,他们生活的时代都是________。(2)《红楼梦》一书以________、________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3)写出文中涉及的几个重要人物的一个故事:林黛玉________________;薛宝钗________________;贾宝玉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个字)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文写香菱学诗,共写几件事?请大家速读课文,以最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找出文中表现香菱专心学诗的语句
3、香菱学诗的过程表现了一种什么精神。
五、合作探究:
1、香菱学诗对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写作上的启示有哪些。
2、林黛玉在全文中是如何指导香菱作诗的?
3、对我们有何现实的指导意义?
六、精读品析:
找出文中对香菱学诗时神态、动作描写的句子,品析作者在用词上的精练。
七、拓展延伸:
试用文中的写诗技巧写一首小诗。
八、反馈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平仄(zã)三昧(wâi)
墟(xū)里 相(xiàng)公
B.请柬(jiǎn)胡诌(zhōu)
画缯(zēng)解(jiâ)元
C.鳏(guān)夫 措(cū)词
诧(chà)异 害臊(sào)
D.暧暧(ài)芜苑(yuán)
摩诘(jí)古砚(yàn)2.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填空。
(1)《香菱学诗》选自我国古代小说的顶峰之作,又名。全书以 和 的爱情悲剧为线索,描写了以贾家为代表的、_____、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
(2)请分别写出文中涉及的几个重要人物的一个故事: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
(3)课文中提到的“李青莲”是指唐代诗人_________,请写出他任意连续的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请从本文中选取一个人物对出对联。
上联:梦寐以求范进终中举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诗中所指人物是谁?(1)在《红楼梦》中,“枉自温柔和顺,空云似梦如兰。堪羡优伶有福,谁知公子无缘。”
指的是
(人名)。
(2)在《红楼梦》中,“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远偏消,清明涕泪江边望,千里东风一路遥。”指的是
(人名)。
(3)在《红楼梦》中,“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粱。”指的是
(人名)。
(4)在《红楼梦》中,“桃花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指的是
(人名)。(1)袭人(2)探春(3)迎春(4)李纨
板书设计
香菱学诗
香菱有学习兴趣——乐学,讲究学习方法——善学,2 有可贵的学习精神——苦学
教学反思
《香菱学诗》是一篇自读课文,本课从内容上看学生比较容易把握,但学生要更深入学习是有难度的。因此在教学设计上我把对香菱学诗的过程、学诗成功的原因以及从中得到的启示作变教学的重点,对于黛玉这个人物则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从教学的效果来看,所预期的目标基本实现,但对于部分难点,比如文中涉及到的三首诗的理解,没有能很好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加强理解。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发言的机会有些少,由于是一篇自读课文,因此急于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有些应该学生说,应该学生查的没有让学生说,让学生查,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搜集信息能力还做得很不够。还有在语言赏析,讲得太多,让学生读得太少,有时候好的句子多读几遍往往要比多讲一些效果更好。
在教学媒体的选择上,选用了一首《红楼梦》的主题曲,学生对这首歌非常喜欢,很好激发了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
从教学策略上来说,这节课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为主,让学生与学生交流,相信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会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第五篇:香菱学诗导学案
《香菱学诗》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能读,会写,并理解生字词的音形意。
2、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描写语句,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
3、感悟香菱学诗,谈学习语文的启示。
学习重点: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描写语句,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香菱学诗取得成功的原因及分析香菱这一人物形象。学习过程:
(一)、激趣定标
1、简介曹雪芹及作品《红楼梦》导入。
2、介绍香菱这一人物。
(二)、扫清文字障碍
点勾画出本课的生字词,并把注解中的拼音书写到文章中,结合练习册的习题完成识记。
(三)、自学互动
1、整体感知
试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2、合作探究
文中哪些语句表现出香菱学诗的刻苦专心,分析人物的过程中你知道香菱是怎样的一个人?
3、谈一谈
谈谈香菱学诗给你再学习上的启发。
(四)、小结 香菱是这么的美,她有什么过错,竟落下如此下场?原著里有这样一句话: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有人说《红楼梦》是女性的悲剧,香菱和其她的红楼女性究竟又有着怎样共同和不同的命运呢?欢迎同学们课后走进《红楼梦》,探究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