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东农大
姓名 :: 董海洲
职务 :: 院长、教授
董海洲,男,1957年2月生,工学博士,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学技术首席专家,山东省食品科学强化重点建设学科负责人和学术带头人,山东省粮食精深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农学会农产品贮藏加工学会常务理事,农产品加工委员会主任、山东省经济技术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在本学科的科学研究工作中,先后主持和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和横向课题16项,其中主持国家“九五”重点攻关课题1项,国家“十五”重大攻关专项1项(被评为2005年科技部“十大”重大成果之一),山东省科技攻关课题2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所主持的项目中获得国家科委颁发的新技术、新产品金牌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优秀奖1项,全国学术会议优秀论文奖5项。现正主持国家“十一五”863课题1项,山东省重大科技专项课题1项,在国家“十五”重大科技专项课题“普通玉米深加工技术与设备研究开发”的研究中,深入探讨了干法生产阳离子淀粉、羧甲基淀粉、两性淀粉、氧化淀粉等变性淀粉的变化作用机制及生产工艺,明确了其变性反应机理和干法制备产品的理化反应特性。创造发明了国内首套干法制备阳离子淀粉、羧甲基淀粉等产品的高效复合反应器,获得国家专利两项,为工业化干法生产变性淀粉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和生产装备,重点解决了湿法生产变性淀粉中存在的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技术难题,每年可为变性淀粉生产业带来8000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小麦、大麦深加工食品的研究开发中,明确了小麦营养成分在焙烤食品加工中的变化规律与产品品质的对应关系;小麦蛋白质的种类与含量对面团性质的影响作用;AD钙等营养元素在大麦营养食品中应用及其变化规律与应用技术,为深入开发小麦、大麦等深加工产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在本学科科学研究中,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在《中国农业科学》、《食品科学》、《中国粮油学报》和《食品发酵工业》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均为第一作者,被美国《Chemical Abstract》杂志摘录6篇,收录到中国农业发展文库1篇,发表英文论文2篇,其中SCI收录1篇。主编出版高校教材及学术专著4部(其中主编国家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材一部),参编教材1部。Email:hzhdong@sdau.edu.cn
姓名 :: 乔旭光
职务 :: 副院长、教授
乔旭光,男,1965年生,博士,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荣获“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兼任中国食品学会果蔬藏加工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食品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果蔬加工工艺学”、“食品专业英语”、“食品质量管理学”、“食品研究法”、“食品工艺学导论”等课程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大蒜功能性风味物质生成的酶调控技术”、“大蒜绿变的机理及其控制”2项,国家“十五”攻关计划“苹果加工技术创新体系与发展战略研究”1项,国家“863”计划“高附加值功能性调味料及香精的研究与开发”1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苹果果胶系列产品与优质苹果汁开发及产业化示范”1项。主持完成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委、山东省教委等科研项目11项,先后主持了多家食品厂工厂设计、设备选型和工艺设计工作,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山东省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先后在中国食品学报、食品科学、农业工程学报、园艺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化学通报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参编著作6部。
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于果品蔬菜加工工艺、大蒜素、大蒜绿色素、大蒜多糖等功能成份的提取及应用方面。
Email:xgqiao@sdau.edu.cn
姓名 :: 罗欣
职务 :: 副院长、教授
罗欣,男,工学博士,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畜产品加工研究会秘书长、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加工专项总体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食品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食品科技编委等职。2000年赴荷兰进行合作研究。
多年来,一直从事畜产品(肉、蛋、奶)加工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讲《肉制品工艺学》、《肉品科学进展》等课程,获得学校“教学质量一等奖”、“学生心目中的十大优秀教师”、“教学名师”等称号。主持承担了国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关计划课题“肉牛产品加工技术研究”、国家“十五”课题“肉牛规模化养殖与产业化示范”、农业部跨越计划课题“优质牛肉品质分析研究”、省三零工程课题“猪肉产品加工技术研究”等课题多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等多项奖励项。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部。
现主持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一项,主持科技支撑计划专题一项,主持农业部行业科技专项专题一项,主要参与国家863课题、948课题各一项、主持山东省重大科技攻关计划课题和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Email:luoxin@sdau.edu.cn
姓名 :: 杜金华
职务 :: 教授
杜金华,女,发酵工程博士,教授、博导,国家级葡萄酒评酒师。主要从事与食品发酵与食品加工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主讲《酿造酒工艺学》、《现代食品微生物与实验技术》等课程。
主持完成国家、省、市、横向等课题科研多项。作为第一主持人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山东省十大科技成果奖一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一项,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获青岛市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转化高新新技术成果奖励资金一等奖一项。研究成果在多个厂家得到推广应用。在《J Ind Microbiol Biotechnol》、《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Food Microbiology》、《生物工程学报》、《农业工程学报》、《中国农业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工业微生物》、《食品科学》等专业杂志发表专业论文60余篇,其中4篇被SCI全文收录。参编专业著作两部。现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计划等科研课题多项。
Email: djh@sdau.edu.cn
姓名 :: 张培正
职务 :: 教授
张培正 男,教授。1982年1月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园艺系果树专业,获学士学位,1999年结业于山东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研究生班。1995年、1997年和2000年分别赴以色列国、日本国、尼日利亚国参加培训学习、学术研讨会及考察交流。1994年、1995年、2003年、2004年、2006年分别参加海峡两岸果蔬采后贮运学术会、国际园艺采后处理技术学术会、中国澳大利亚食品安全培训班、全球食品安全研讨会、两岸三地食品生物技术论坛。
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农产品保鲜工程中心特聘教授;科技部 “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评审专家;首批山东省食品安全专家;山东省出口食品安全科学首席专家;山东农业工程学会贮藏加工专业委员;山东省食品工业协会常务理事;曾任山东农业大学园艺系园产品贮藏加工教研室主任、食品科学系冷冻贮藏教研室主任、食品科学系副主任、山东苹果工程中心膨化食品研究室主任及山东省新泰市科技副市长,并兼任荷泽市、临沭县、费县、冠县、岱岳区政府经济顾问。
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山东省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高校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山东农业大学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农业大学“八五”科技先进个人,九三学社泰安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主要从事农产品贮藏加工、营养保健和食品安全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科研课题24项,已通过鉴定22项,其中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省教育厅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市、校科技进步奖7项,国家发明专利一项:《一种低温气流膨化生产果蔬脆片的方法和产品》,近五年发表论文49篇。目前正主持国家“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蔬菜安全生产的质量控制技术研究》,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低温气流膨化果蔬脆片的技术及应用》等课题。Email:zhpzh31@126.com
姓名 :: 李全阳
职务 :: 副教授
李全阳,男,1964年5月生人,1986年参加工作,曾获生物专业理学学士学位、动物生产专业农学硕士学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曾担任多家食品企业技术顾问。
先后从事《乳与乳制品工艺学》、《软饮料工艺学》、《蛋与蛋制品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学》、《蜜蜂产品学》、《乳蛋食品科学与技术概论》、《食品工艺学综合实验》、《食品工厂课程设计》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先后主持参与完成多项省级、厅级和校级课题,目前主持研究国家级课题1项,省部级课题3项,校级课题1项,横向服务课题1项。先后在国家一级期刊和核心期刊发表专业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篇。主编、参编乳品、蛋品和蜂产品专业书籍3部。主持参与多家乳品、肉品和饮料企业厂房设计、设备选型、安装调试、产品工艺配方设计、人员技术培训、产品包装设计等多项具体工作,受到服务单位的好评,为工作单位争得了荣誉和经济效益。参与国际合作研究,对天然抗癌药物关键成分的筛分和解析做了许多基础工作。
研究兴趣:关注液态食品体系中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关系,试图寻找液态乳制品、软饮料产品配方的构成规律,探究高技术配方及其形成机理,为有关企业优化产品工艺、配方提供指导;重视生物大分子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试图探寻有关食品质量与安全的量化评价体系。Email: liquanyang@sdau.edu.cn
姓名 :: 王庆国
职务 :: 副教授
王庆国,男,1965年生,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果蔬贮运学教学、科研工作。曾参与完成农业部科技攻关课题“低糖果酱加工”,主持完成省科委研究课题“晚熟桃长期贮藏技术的研究”和科技厅科技攻关课题“果蔬运销技术体系的建立与相关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承担企业委托研究项目“延长白糖蒜保质期的研究”、“出口生姜保鲜技术研究”等6项,参编著作1部,主编1部,在《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技》等杂志发表专业研究论文16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个。近几年,主要开展1-MCP、ClO2等在果蔬上的应用,芦笋、冬枣、香瓜、西兰花、蒜米、切割蔬菜等贮运技术及新型保鲜材料、保鲜剂的研究与开发。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学术研究与解决生产中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研究推广的蒜薹保鲜新技术已在国内企业应用10余年,累计保鲜蒜薹250万吨,增加经济效益15亿元。籍其工作,我国蒜薹贮量在过去的10年中,贮量增加6倍,贮藏质量有了显著提高,贮藏期延长4个月。主持研究的果蔬保鲜剂系列产品年处理蔬菜、果品20万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主持开发的果蔬气调设备已推广40余套,受到业内同行的好评。每年及时指导解决国内企业生产中的普遍性问题,注重培养企业所需专业技术人员,自1992年至今,已累计为我国北方10省市保鲜企业培训技术人员5000余人次,为行业发展所做的实质性工作受到了果蔬保鲜企业的广泛赞誉。目前,就“切割果蔬的褐变机理及其控制”正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进行合作研究。Email:wqgyyy@126.com
姓名 :: 陈义伦
职务 :: 副教授
陈义伦,男,1966年5月生,1988年7月参加工作,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系主任、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主任,教育部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教学工作委员会成员,中国营养学会会员,山东微生物学会会员,泰安市营养学会理事。现主要从事《食品营养与卫生学》、《食品生物技术》等课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要研究方向为应用微生物、果品加工与综合利用、功能食品。2000年以来主持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国家微生物资源平台建设”子课题3项,主持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课题1项,参加国家863计划课题1项,参加省部级课题5项,获山东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泰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主编、副主编教材5部,参编教材、著作5部,先后在《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 25篇。
Email: cylun@sdau.edu.cn
姓名 :: 王明林
职务 :: 副教授
王明林,男,博士,硕士生导师。1984年7月参加工作,主讲《食品化学》、《食品分析技术》、《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及《食品安全与控制》等课程。主持参加了省科委、农业部、省教委和国家“十五”重大科技项目“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等课题。在《分析化学》、《色谱》、《农业工程学报》和《分析试验室》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有机化学》、《食品安全与控制》和《谷物分析》等教材五部。
目前主要从事农药残留分析技术、天然色素的提取与分析以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分析等研究。
Email: mlwang@sdau.edu.cn
姓名 :: 唐晓珍
职务 :: 副教授
唐晓珍,女,1969年5月生,杭州商学院(现为浙江工商大学)食品工程专业学士,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专业硕士,山东农业大学农产品品质与改良专业博士,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四层次人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功能因子的提取、鉴定、功能食品开发和食品贮藏加工技术。先后主持省科技攻关课题《生姜蛋白酶的酶学性质与固定化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生姜蛋白酶肉类嫩化和酒类澄清的机理及应用研究》、泰安市科技局项目《优质香椿树选育与超临界CO2萃取香椿油的研究》各1项,主持企业资助课题《仙人掌酒的研制》、《生姜深加工工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肥桃的贮藏保鲜研究》等科研项目,并参与省部级课题多项。近几年以第一作者在《营养学报》、《中国粮油学报》、《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学》、《江南大学学报》等期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4部。正主持山东农业大学资助的教学研究课题1项,已发表有关教研论文5篇。指导我院两届大学生获“大学生挑战杯”奖,8组学生承担SRT计划项目,6个本科生以第一位作者发表学术论文。
Email: txz@sdau.edu.cn
姓名 :: 张欣
职务 :: 副教授
张欣,女,1960年9月生,学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84年参加工作。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工程系主任,主要从事《果蔬贮运学》、《食品保鲜与贮藏工艺学》、《园艺产品贮藏保鲜实用技术》、《食品冷冻工艺学》等课程的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主要为果蔬贮藏保鲜和食品冷冻工艺等。主持完成省教委课题“黄花菜采后冷藏、速冻保鲜技术研究”,主持完成校级教学研究课题“《果蔬贮运学》课程实践教学的设计与运行”,参加省科技厅科技攻关课题“果蔬运销技术体系的建立与相关设备的研究与开发”、济南市科技局“果蔬保鲜用ClO2释缓剂的研制与开发”,主持并参加横向课题多项。先后在《食品与发酵工业》、《食品科学》、《冷饮与速冻食品工业》、《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6篇,参加编写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学》、国家“十一五”高等学校通用教材《食品物流学》等著作4部。Email: fanzc@sdau.edu.cn
姓名 : 李大鹏
职务 : 副教授
李大鹏,男,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化学学会会员,山东农业大学“1512工程”第三层次人员,兼任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主任。主要从事果蔬贮藏保鲜和食品质量控制方面的教学工作,科研方向为功能性食品,果蔬采后生理与分子生物学,植物次生代谢及分子调控等。先后参与完成山东省科技厅“果蔬加工保鲜技术与产业化”,“果蔬运销保鲜技术体系及相关设备的研究与开发”,“现代物流中果品品质调控关键技术及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干旱胁迫下玉米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基因的功能分析”;主持完成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食品安全关键技术应用的综合示范”子课题“采后蔬菜贮藏、包装安全性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等课题。目前主持的课题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国家博士后一等资助基金一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一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一项。先后在《J.Agric.Food Chem.》,《Phytochemistry》,《Biotechnology Letters》,《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等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收录3篇。Email:dpli73@163.com
姓名 :: 陈伟
职务 :: 副教授
陈伟,女,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微生物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发酵食品、食品生物技术和微生物生理与遗传等方面的教学,科研方向为微生物筛选与分离、微生物类群多样性、食品微生物应用与控制等。参与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课题等多项课题,在《食品工业科技》、《中国调味品》、《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水土保持学报》等刊物上发表论文多篇,参编全国通编教材。
Email:chenwei@sdau.edu.cn
姓名 :: 乔聚林
职务 :: 副教授
学院副教授。
乔聚林,男,1962年8月生,1985年毕业于山东农业大学机械电子工程学院,学士,食品科学与工程 主要从事《食品机械与设备》 和《发酵设备》等课程的教学、科研及技术推广工作,另外还开设了《摩托车原理驾驶与维修》选修课。对食品厂设备的选型配套、安装调试维修及冷库设计有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参加省级课题四项,出版专著两部,发表论文12篇。
姓名 :: 朱立贤
职务 :: 副教授
朱立贤,女,副教授,1975年9月出生。毕业于江南大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天然活性成分提取和功能性食品等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重点是影响肉品质关键基因的鉴别、定量和影响食欲的关键因子筛选。主讲《食品毒理学》、《食品营养与卫生》等课程。主持校博士基金一项,参与国家948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项目1项、2007年度国家自然基金研究项目1项、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1项、农业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子课题1项。在《Journal of Asian-Australian Animal Science》《食品科学》、《中成药》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Email: zhlx@sdau.edu.cn
姓名 :: 刘建军
职务 :: 副教授
刘建军,男,1962年12月出生,博士,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山东轻工业学院发酵专业,先后在江南大学、天津科技大学获得发酵工程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生物技术研究开发工作,现任山东省食品发酵工业研究设计院院长、山东省食品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山东省省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学科带头人。兼职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山东轻工业学院教授、山东师范大学教授、硕士及博士研究生导师。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山东省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十佳)(享受省级劳动模范待遇)以及首批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主要研究方向: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新型发酵制品的研究开发;
主要研究领域:生物法生产新型有机酸、新型氨基酸、新型食品添加剂、医药前驱体、生物油脂、生物香料、新型生物化工产品的微生物育种、工艺及设备的研究开发以及酶工程、玉米等农产品深加工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食品发酵行业、清洁生产与资源利用技术等。
曾获得山东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山东省青年科技奖、山东省轻工科技拔尖人才、济南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山东省省直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参加完成或主持完成国家、省科技攻关课题十几项,多数科技成果已推广应用。荣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新申请发明专利四项,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
目前,兼职中国发酵工业协会理事、中国微生物学会理事、山东省微生物学会副理事长、工业微生物主任委员等,是国家首批投资(评估)咨询注册工程师。目前正在主持 “发酵法生产果酸钙技术的研究”、“D-核糖发酵过程中3-羟基丁酮的积累机制”等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奖励基金课题多项、自选课题多项,以及“发酵法生产衣康酸技术的研究”、“发酵法生产D-核糖技术的研究”、“发酵法生产赤藓糖醇技术的研究”等成果推广的工程设计与实施工作。
Email:liujj-2000@163.com
姓名 :: 陈颖
陈颖, 中科院遗传发育研究所植物分子遗传学博士,比利时鲁汶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后。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果蔬加工分会理事和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2001年11月博士后出站后,被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作为归国留学人才引进;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分子生物学检验检疫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
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科技部条件平台等项目10余项,主持完成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1项,参加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7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SCI文章7篇,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5部,申请专利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质检总局科技兴检一等、三等奖各1项、二等奖2项,院先进个人2次、国家质检总局优秀青年2次、中央国家机关优秀青年1次,荣立国家质检总局二等功1次,为国家质检总局优秀中青年专家和2007年度优秀女科技工作者,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Email: yqychen@yahoo.com.cn
姓名 :: 鲁墨森
鲁墨森,男,1956年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保鲜加工工程。近5年主持研究的获奖成果有:《低成本、高效、节能挂机系列自动冷库和气调库及配套保鲜技术研究》成果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各1项;《移动式多功能自动保鲜库的研制和应用》和《柔性气调库及配套保鲜技术研究》2项成果分别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全国农牧渔丰收三等奖1项。低成本节能高效挂机自动保鲜冷库TZFGZ列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主持申报国家专利40余项,已获取授权国家专利21项。发表论文50 余篇。
Email: lumosen@163.com
姓名 ::王淑贞
王淑贞,女,1957年生,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兼任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产品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近5年主持山东省自然基金课题1项,参加国家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山东省科技攻关课题1项,山东省财政厅、山东省发改委等下达科研课题多项。获奖成果有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农业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三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全国农牧渔丰收三等奖1项。参加申报国家专利40余项,已获授权国家专利20项。发表论文40 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16部。Email: wangsz@sdip.cn
姓名 ::王晓
职务 ::所长助理,研究员
王晓,男,理学博士,研究员。1971年2月出生,1998年在山东省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参加工作。现任山东省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兼任山东农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天然产物分离纯化技术、功能食品的研究与开发、中药材质控标准和中药标准品制备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先后主持国家质监总局标样专项、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计划、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等项目十多项,获得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2项,山东省科学院科技进步奖、自然科学奖2项。申请专利3项。先后在Journal of Chromatography A、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Phtochem.Anal.、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Cereal chemistry、分析化学、食品科学、食品与发酵工业、林产化学工业、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等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14篇、EI收录10篇。
目前主持的项目有山东省自主创新重大科技专项计划“中药材质控标准和中药标准品制备技术研究”、“天然产物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系统研究”、山东省科技攻关项目“亲和逆流色谱的建立及在天然产物分离中的应用”、“优质皱皮木瓜的发展研究及产业化示范”等。
E-mail:wangx@keylab.net
第二篇:2013山东农大十件大事揭晓
2013年12月29日至2014年1月2日,学校党委宣传部和农大报社组织山东农大2013十件大事评选,活动中广大师生踊跃进行网络和报纸投票,根据得票情况,在此揭晓评选结果。对入选的十件大事梗概进行摘编,重温山东农大走过的辉煌一页,以飨读者。
1.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根据中央和山东省委统一部署,学校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7月20日,学校召开动员大会,教育实践活动全面启动。活动以“改进作风联系群众,干事创业促进发展”为主题,把办好人民满意大学作为践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全面抓好学习教育、广泛听取意见,深入查摆问题、认真开展批评,召开高质量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边查边改,立说立行,扎实推进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的各项任务,活动取得显著成效。
2.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作为全国第一所农业院校,山东首所高等学校,以及全国六所试点高校之一,学校参加了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自今年7月至12月13日专家进校现场考察,学校认真组织开展了自评自建、撰写自评报告、填报基本教学数据等工作,评估取得显著成效,为提高教育质量打下坚实基础。
3.六个一级学科位列全国前十
1月29日,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我校共有12个一级学科参加评估,作物学、园艺学、林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兽医学6个一级学科排名进入全国前十位。其中,作物学、园艺学、林学排名第六位。
4.获得“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
我校在教育部组织开展的2012至2013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评选中荣获“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6月26日,教育部隆重表彰,党委书记邢善萍代表学校领奖。
5.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
6月18日,我国第一个农业大数据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山东农业大学成立。这个由政府、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组成的联盟将通过加强对农业相关信息和数据的分析研究,为政府决策、产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服务和支持。
6.名校建设工程重点专业建设方案论证完成并通过省专家组论证
4月10日,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专家组对我校《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进行论证并顺利通过,标志着我校以加强专业建设为主要任务、以推进分类培养模式改革为特色的名校建设工作全面启动,成为全省率先完成建设方案论证的名校建设单位。
7.我校入选两个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我校牵头组织的两个中心入选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名单。“山东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获立项建设,“山东果蔬优质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入选自主培育建设名单。全省高校共立项建设23个协同创新中心,自主培育12个。
8.我校获首届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授予我校第一届全国“敬老文明号”荣誉称号,我校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这是对学校离退休工作的充分肯定。
9.我校成立大学生创业联盟
6月21日,山东农业大学大学生创业联盟正式启动。12月3日,“圆梦驿
站”大学生创业联盟营销与咨询中心启动,泰安市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山东农业大学创业培育中心、驻泰高校大学生创业联盟揭牌。
10.招生工作取得可喜成绩
我校2013年招生工作取得新突破。共录取新生8137人,文科最高分596分,理科最高分612分。共招收1331名研究生。成人高等教育考试录取考生8639人,同比2012年增长幅度超过15%。
第三篇:山东农大读书笔记数目及要求
思想政治理论课必读书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2.马克思 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
3.恩格斯:《反杜林论》(节选)
4.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节选)
5.毛泽东:《实践论》
6.毛泽东:《矛盾论》
7.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节选)
8.马克思《资本论》第三卷:(节选)
9.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节选)
10.恩格斯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第二卷:《论持久战》
《青年运动的方向》
《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论》
第三卷:《改造我们的学习》
《整顿党的作风》
《为人民服务》
《论联合政府》
第四卷:《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
《蒋革命进行到底》
《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
2.《邓小平文选》: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
4)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5)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6)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8)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9)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10)关于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11)计划和市场都是发展生产力的方法;
1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3)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3.《江泽民文选》
1)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做到“三个代表”
4)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胡锦涛:
1)《共产党要坚定自觉地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1年7月2日。
2)胡锦涛《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2002年12月6日
3)胡锦涛《“七一”讲话》,2003年7月1日
4)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座谈会上的讲话
5.中共中央宣传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胡锦涛:《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求是》2006年第9期。
2.罗国杰编:《理想信念与“三观”建设》,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
3.《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4.《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
5.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6.江泽民:《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1998年5月5日。
7.包连宗、黄建华:《人生的选择》,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1993年版。
8.《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民出版社,1997。
9.《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10.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理论课学习进程和学习要求
注: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我们学校具体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各级各类大学生的必修课,是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环节,它体现了
德育首位的原则和社会主义的办学方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信心,确立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根据教育部2005年5号、16号文件精神,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有关意见,特对我校2007级以后(含2007级)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进程和学习要求进行改革,请各学院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与学时安排:
课堂内总学时:153学时,学分:8.5学分;
读书与社会实践学时:99学时,学分:5.5学分;
第一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36学时、2学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5学时、2.5学分);
第二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7学时、1.5学分)
第三学期:《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5学时、2.5学分)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选修课,36学时,2学分。
二、课堂内教学的考核与评价方式:
采取百分制。以培养大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为中心,重视教学过程的管理,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以及课程论文等多种考试方式。要求把学生的平时学习情况作为平时成绩,参与总成绩的评定(各门课程可根据课程特点具体规定各部分的比例)
三、增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选修课程:
为适应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的要求,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作用,开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选修课程,供学生自由选择。开出的主要选修课如下:
《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犯罪心理学》、《心理卫生与咨询学》、《公共关系学》、《人际关系学》、《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社会学》、《国际关系与中国外交》、《科学创造论概论》、《自然辩证法概论》、《当代国外社会思潮》、《大学生心理问题咨询》、《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逻辑学》、《孔孟与老庄》等。
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方案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推行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2.加大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
3.注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整体优化,注重课程之间和内容方面的有机联系,使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教学活动形成统一的整体。
4.社会实践原则上利用寒暑假时间进行。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与学分分布
1.实践教学体系的内容分为读书研讨与社会实践两部分。
读书部分(以读书心得或体会的方式考查): 3学分,社会调查部分(以调查报告的方式考查): 2.5学分,2.具体要求:淡化过程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即:不具体规定学生选择何种课程规定的必读书目,也不规定学生搞什么类型的社会调查,只是以最后形成的文字为准。
读书部分:要求大学生在本科求学期间,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三大类课程所规定的必读书目中,选择两类课程提供的必读书目进行学习,并撰写两篇读书心得或体会。
社会调查部分: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观察、分析、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与素质,是体现学生个性培养的重要方式。要求学生利用两个寒暑假及业余时间进行社会调查,提交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三)课堂外学时的考核与评价
采取五级记分制,即优秀、良好、中等、通过和不通过。
取得通过以上成绩的学生,即可取得课堂外学分。不通过者,不能取得课堂外学分。
五、几点说明:
(一)读书心得或体会要求:
第一,必读书目可从文法学院主页上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一栏查询。也可以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经典文章或著作(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
第二,每个学生必须写出两篇读书心得或体会。
第三,每篇读书心得或体会不得少于1500字,并且在文章的前面注明文章依据的读书篇目以及文章的出处。
第四,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否则,以零分论。
(二)调查报告的要求:
第一,自拟题目,报告必须注明调查地点、调查对象、调查的时间以及调查方法。
第二,要求报告有对社会实际情况的考察、分析;有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有自己的结论。
第二,调查报告的字数不得低于3000字。
第三,不得抄袭他人成果,否则,以零分论处。
(三)提交时间:
第四学期的第五周的三、四、五三天,以班级为单位,由班长将每个人的三份材料装订在一起,收齐并交至文法学院马列部(文理大楼1106),过时不侯。
(四)第一次成绩不合格者,要参加学校统一组织的补考。补考者要在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补做三份作业,装订在一起,交至学生所在学院教务办公室,由教学秘书统一转交文法学院教学秘书。补考成绩按照学校规定,只能以通过提交。山东农业大学
教务处文法学院
2007年9月
原网址
编辑 DOVE
第四篇:水工程施工考试重点(山东农大)
1土是由岩石风化生成的松散沉积物,由颗粒、水、气所组成三相体系 2沟槽支撑的横撑和竖撑由撑板、立柱、撑杠组成 3施工排水:明沟排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 4混凝土施工关键工序:浇筑(浇灌和振捣)
5基础定额是以生产要素(人材机)为基础编制的定额 【土的质量密度】单位体积土的质量
【支撑】支撑是防止沟槽土壁坍塌的一种临时性挡土结构,由木材或钢材组成
【混凝土】混凝土是以胶凝材料,细骨料,粗骨粒和水,按适当的比例配合,经均匀伴制,密实成型及养护硬化而成的人造石材
【分项工程】通过较简单的施工过程就可以生产出来并可用适当计量单位进行计算的土建或安装工程称为分项工程。
【定额】指在一定生产条件下,生产质量合格的单位产品所需要消耗的人工,材料,机械台班和资金的数量标准。【土石方工程施工具有哪些特点】①影响因素多且施工条件复杂②量大面广且劳动繁重③质量要求高,与相关施工过程紧密结合
【三相土】土中的土粒、水和气三部分的质量(或重力)与体积之间的比例关系,随着各种条件的改变而改变,土的疏密、轻重、软硬、干湿等性质,可以通过某些表示其三相组成比例关系的指标反映出来。
【支撑结构应满足哪些要求】①牢固可靠,进行强度和稳定性计算和校核②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节约用料,宜采用工具式钢支撑③便于支设和拆除以及后续工序的操作。
【施工排水的目的】排出施工过程的地表水、雨天施工的雨水、基坑里的地下水,防止水侵蚀土壁,造成坍塌,为施工带来麻烦。保持干燥的施工环境有利于安全施工,保证施工质量和速度。
【施工排水方法】分为[明沟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明沟排水是在沟槽或基坑开挖时在其周围筑堤截水或在其内底四周或中央开挖排水沟,将地下水或地面水汇集到集水井内,然后用水泵抽走。明沟排水分为地面截水和坑内排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是在沟槽或基坑开挖之前,预先在基坑周侧埋设一定数量的井点管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形成干槽施工的条件。【混凝土养护的作用?自然养护的方法】
混凝土经浇筑密实均一成型后,其凝结和硬化是通过其中水泥的水化作用实现的。而水化作用需要适当的温度与湿度额条件才能完成。因此,为保证混凝土在规定龄期内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并防止产生收缩裂缝,需要进行养护工作。
在现场浇筑的混凝土,当自然气温高于+5c的条件下,通常采用自然养护,自然养护又分为覆盖浇水养护(利用平均气温高于+5C的自然条件,用适当的材料对混凝土表面加以覆盖并经常浇水,使混凝土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足够湿润状态)和塑料薄膜养护(将塑料溶液喷洒在混凝土表面,溶液经挥发后塑料与混凝土表面结合成一层塑料薄膜,将混凝土与空气隔绝使封闭混凝土中的水分不被蒸发,以保证水化作用正常进行)。对大面积结构如水泥底板和顶板等采用湿砂覆盖和蓄水养护。
【室外给水管道如何排管?】a排管方向,对承插接口的管道,一般情况下宜使承口迎着水流方向排列;这样可以减少对接口填料的冲刷,避免接口漏水;在斜坡地区铺管,承口朝上坡为宜。但在实际工程中,考虑施工方便,局部也可采用承口背朝水流方向排列 b对口间隙和环向间隙应满足相关要求 c一般情况下,可采用90 45 22.5 11.25度弯头进行管道转弯,如果弯曲角度小于11度,可采用管道自弯借转作业
【管道常用管材和特点】1塑料管 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及一定的机械强度,加工成塑及安装方便,输水能力强,材质轻,运输方便,价格便宜:强度低,刚性差,热胀冷缩大,在日光下老化速度快,易于断裂2钢管 钢管自重轻,强度高,抗应变性能比铸铁管及钢筋混凝土管好,接口操作方便,承受管内水压力较高,管内水流水力条件好,但钢管的耐腐蚀性能差,易生锈,应做防腐处理3铸铁管 承受的水压力小,耐腐蚀性能强,与钢管比加个便宜,自重大4铜管 稳定性好,耐腐蚀性强,寿命长但价格贵5不锈钢管 具有材料强度高,性能稳定,抗冲击力强,耐腐蚀性强,管内壁光滑及管外观美观 论述:【室外排水管道施工的方式、方法及施工要求】方式:管道的开槽施工、管道的不开槽施工、管道穿越河流施工、地下工程交叉施工。
1、稳管:其位置确定可采用中心线法和边线法;高程确定,将对高线垂直置于管底,当尺上标记线与坡度线重合时,对高满足要求,否则须采取挖填沟底方法予以调正。施工要求:①稳管高程应以管内底为准,调整管子高程时,所垫石块、土层均应稳固牢靠。②为便于勾缝,当管道沿直线安装时,管口间的纵向间隙应符合规定要求。③采用混凝土管座时,应先安装混凝土垫块。稳管时,垫块须设置平稳,高程满足设计要求,在管子两侧应立保险杠,以防止管子由垫块上掉下伤人。稳管后应及时浇筑混凝土。
2、管材及其接口:包括①混凝土管与钢筋混凝土管及其接口(水泥砂浆抹带接口、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预制套管接口、石棉沥青卷材接口、水泥砂浆承接接口)②塑料类排水管③排水铸铁管、陶土管及其接口④大型排水渠道施工(包括矩形、砌体及其他形式排水渠道)。施工要求:密封性好、不透水、不漏气、耐冲击。
3、排水管道铺管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要求:各项指标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4、排水管道管渠允许偏差。要求:各项指标要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
5、排水管道闭水试验。试验管渠应按井距分隔,长度不一大于1km,带井试验。试验前,管道两端堵板承载力经核算应大于水压力的合力,应封堵坚固不得漏水。要求:管道闭水试验的试验水头及闭水试验允许渗水量应符合设计相关规定。
【室外给水管道施工的方式分为】管道的开槽施工、管道的不开槽施工、管道穿越河流施工、地下工程交叉施工 1开槽施工:①【下管】:分为人工下管(分为压绳下管、后蹬施力下管法、木架下管法)和起重机下管【施工要求】:下管应以施工安全、操作方便、经济合理为原则,考虑管径管长管道接口形式、沟深等条件选择下管方法。下管作业要特别注意安全问题,应有专人指挥,认真检查下管用的工具是否牢靠。在混凝土基础上下管时,混凝土的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50%才可下管。②【排管】:下管前在沟槽上预先把管道排列成行【施工要求】:对承插接口的管道,一般情况下使承口迎着水流方向,这样可以减少水流对接口填料的冲刷,避免接口漏水;在斜坡地区铺管,以承口朝上坡为宜③【接口】:法兰接口、承插接口、焊接接口【施工要求】:密封性好,不透水,不漏气,耐冲击④【管道试压,管道强度试验】:管带严密性试验【施工要求】:检查接口质量,达到设计质量要求,符合验收条例⑤【管道安装允许偏差与检验方法】:包括给水管道试压、管道安装允许偏差与检验、管道冲洗与消毒。2不开槽施工:包括顶管法、盾构法、气动矛辅管法、夯管锤铺管法、定向钻铺管法
3管道穿越河流施工:分为顶管过河法,围堰过河法,沉浮法过河,沿公路桥过河,管桥过河法 4地下工程交叉施工:分为管道与管道交叉施工、管道与构筑物交叉施工、建筑物建在管道上施工 ========== 简答
【沉井原因及排除方法】井筒在下沉过程中,由于水文地质资料掌握不全,下沉控制不严,以及其原因,可能发生土体破坏,井筒倾斜,桶壁裂缝,下沉过快或不继续下沉等事故。
方法:1土体破坏 下沉井下沉过程中,可能产生破坏土的棱体,土质松散,更易产生。因此当土的破坏棱体范围内有已建构筑物时,应采取措施,保证构筑物安全,并对构筑物进行沉降观察2井筒倾斜 刃脚下面的土质不均匀,井壁四周土压力不均衡,挖土操作不对称,以及刃脚某一处有障碍物所造成。用挖土方法矫正,在井筒下沉较慢的一边增加负荷,在井筒下沉较慢的一边安装振动器振动或高压水枪冲击刃脚。3障碍物 刃脚遇到石块或其他障碍物而无法下沉,松散土中还可能因此产生溜方 小石块用刨挖方法,大石块或坚硬岩石用炸药清除。4井筒裂缝 环向:下沉时井筒四周土压力不均匀 保证必要的设计强度,施工时井筒达到规定强度后才能下沉。纵向:由于在挖土是遇到石块或其他障碍物,井筒仅支于若干点,混凝土强度又较低时产生的 在井筒外面挖土以减少该方向的土压力或撤出障碍物,用水泥砂浆或其他材料涂抹裂缝进行补救。5下沉过快或沉不下去 过快 在井筒外将土夯实 沉不下 遇到障碍或自重过轻 附加负荷或用振动法减小摩擦力
【混凝土搅拌】自落式 搅拌机筒体和叶片摩擦娇小,易于清理,但搅拌力量小,动力消耗大,效率低 强制式 作用强烈均匀,质量好,搅拌速度快,生产效率高
【模板】模板是保证浇筑的混凝土按设计要求成型并承受其荷载的模型。模板通常是由模型板和支架两部分组成,模板的支设应符合如下规定:1保证工程结构和构件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2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3构造应力求简单,装拆方便,能多次周转使用,便于钢筋安装和绑扎、混凝土浇筑和养护等后续工艺的操作;4模板接缝应严密不宜漏浆;5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涂隔离剂以利脱模,严禁隔离剂沾污钢筋与混凝土接搓处
【钢筋混凝土工程】钢筋混凝土由钢筋和混凝土两部分材料组成,具有抗压抗拉强度高的特点,适用于作为构筑物中的承力部分。
【钢筋的分类和级别】①按生产工艺分为:热轧钢筋和冷加工钢筋(冷拉钢筋、冷拔螺旋钢筋、冷轧扭钢筋、冷轧带肋钢筋)②按强度等级分为:HPB235、HRB335、HRB400、HRB500四级,钢筋的强度等级越高,抗拉强度越高,但塑性韧性降低。
【钢筋的冷处理】①钢筋冷拉:钢筋冷拉是在常温下,以超过钢筋屈服强度的拉应力拉伸钢筋,使其产生塑性变形,以调制钢筋,提高强度,节约钢材。冷拉后强度提高,塑性降低。②钢筋冷拔:是将直径6~10mm的HPB235级光面钢筋在常温下通过拔丝模多次强力拉拔,是钢筋产生塑性变形,拔成比原钢筋直径小的钢丝,以改变其物理力学性能。与冷拉相比,冷拉是拉伸与压缩兼有的立体应力。
【钢筋焊接】分为对焊、点焊、电弧焊、接触电渣焊、埋弧焊①对焊:利用对焊机两电极使两段钢筋接触,通以低电压强电流,把电能转化为热能。当钢筋加热到一定程度后,即施加轴向压力顶煅,形成对接焊头。包括连续闪光焊,预热闪光焊,闪光-预热-闪光焊②点焊:将已除锈污的钢筋交叉点放入点焊机的两电极间,是钢筋通电发热后,解热是焊点金属焊牢③电弧焊:利用焊条使焊条与焊件之间产生高温电弧,使焊条和电弧燃烧范围内的焊件金属很快融化,熔化的金属凝固后,变形声焊缝或焊接接头。
【土石方塌方和处理】原因1基坑沟槽边坡放坡不足,边坡过陡,使土地本身的稳定性不够。在土质较差,开挖深度较大时易出现这种情况2降雨、地下水或施工用水渗入边坡,使土地抗剪能力降低3基坑、沟槽上边缘附近大量堆土或停放机具,或因不合理的开挖坡脚及受地表水、地下水冲蚀等,增加了土地负担,降低了土地的抗剪强度而引起的滑坡和塌方等。措施1注意地下水地表水的排除2严格遵守放坡规定,放足边坡3当开挖深度大,施工时间长,边坡有机具或堆置材料等情况,边坡应平稳4当受场地限制,或边坡增加土方量过大,则应采用设置支撑的施工方法。
【水泵运行常见故障】1启动困难 大多属于底阀、吸水管泄漏,真空系统出故障或排气阀孔未打开造成吸水管及水泵灌不满引水2不出水或水量过少:原因有引水不满,泵壳中存有空气;水泵转动方向不对;水泵转速太低;吸水管及填料函漏气;吸水扬程过高发生气蚀;水泵扬程低于实际扬程;管路、叶轮等出现堵塞或漏水;水面产生漩涡,空气带入水泵;出水阀门或止回阀未开等3振动或噪声过大:原因有基础螺栓松动,振隔装置不够或损坏;泵与电机安装不同心;吸水扬程太高发生气蚀;轴承损坏或磨损等4水泵运行中突然出现停止出水:原因主要有进水管路突然被杂物堵塞;叶轮被吸入杂物打坏;进水管口吸入大量空气等。
【室外管道施工基本程序】室外管道施工包括下管、排管、稳管、接口、质量检查与验收等施工项目。管道敷设前,应检查沟槽开挖、堆土位置是否符合规定,检查管道地基情况,施工排水措施,沟槽安全管材与配件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等。
1下管 有人工下管,起重机下管2排管 对承插接口的管道,一般情况下宜使承口迎着水流方向排列,在斜坡地区铺管,以承口朝上坡为宜3室外管道质量检查与验收 包括给水管道试压,管道安装允许误差与检验管道冲洗与消毒 4稳管 确保施工管道稳定在设计规定的空间位置上,通常采用对中与对高作用。
【不开槽施工(顶管、盾构)特点】顶管法中被顶管道既起掘进空间的支护作用,又是构筑物本身,顶管法和盾构法在这一双重功能上是相同的,所不同的是顶管施工中的是管段,而盾构法接长的是以管片拼接而成的管环,拼接处在盾构的后部。顶管法适用于较小的管道,整体性好,刚度大,而盾构适用于较大的管径,管径越大越显示其优越性。
【地基处理的目的方法】1.改善土的剪切性能,提高抗剪强度;2.降低软弱土的压缩性,减少基础的沉降或不均匀沉降;3.改善土的透水性,起着截水、防渗的作用;4.改善土的动力特性,防止砂土液化5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特性。方法:换土垫层、挤密与振密、压实与夯实、排水固结、浆固------------------【土的特征】土是由岩石风化生成的松散沉积物,是由颗粒(固相)、水(液相)、气(气相)所组成的三相体系。【场地平整】场地平整的施工过程包括土地开挖、运输、填筑与压实等,当遇有坚硬土层、岩石或障碍物时,还需要爆破。大面积平整时,通常采用机械施工,常用机械有推土机,铲运机和挖土机等等
【排水方式】施工排水方式分为明沟排水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两种。明沟排水包括地面截水和坑内排水。人工降低地下水位常用井点排水。
【混凝土施工工序】运输,浇注入模,密实成型和养护等施工过程。【搅拌方式】按原理分为自落式和强制式。【施工主要步骤】①搅拌②运输③浇筑(浇灌和振捣)④养护⑤混凝土质量检查【浇筑要求】①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人②要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尺寸准确和钢筋,预埋件的位置正确③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④拆模后混凝土表面要平整光洁
【混凝土施工工序】运输,浇注入模,密实成型和养护等施工过程。1搅拌2运输3浇筑(浇灌和振捣)4养护5混凝土质量检查1混凝土拌合物的浇筑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2要保证结构的整体性,尺寸准确和钢筋,预埋件的位置正确3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4拆模后混凝土表面要平整光洁 【土的特征】:
【重力密度】单位体积土所受的重力
【土粒相对密度】土粒密度与4C时纯水密度之比 【含水量】土中水的质量与土粒质量之比 【干密度】单位体积土中土粒的质量 【孔隙比】途中孔隙体积与土粒体积之比 【孔隙率】土中孔隙体积与总体积之比 【干重度】单位体积土内土粒所受的重力
【饱和重度】土中孔隙完全被水充满时土的重度 【饱和度】土中水的体积与孔隙体积之比
【混凝土耐久性】混凝土在使用中能抵抗各种非何在外界因素作用的性能,称为混凝土的耐久性
【砌体工程】砌体工程是指砖,石砌块和其他砌块的施工。包括材料准备,运输,搭设脚手架和砌筑等工程。【不开槽施工】指不开挖地表的条件下完成管线的铺设,更换,修复检测和定位的工程施工技术。
【工程项目管理】是工程建设者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理论和方法,对工程建设进行全过程和全方位的管理,实现生产要素在工程项目上的优化配置,为用户提供优质产品。
【项目】项目是指在为达到符合要求的目标,按限定时间,限定资源和限定质量标准等级等约束条件完成的,由一系列相互协调的受控活动组成的特定过程。
【单项工程】是指一个建设项目中具有的独立的设计文件,竣工后可以独立发挥生产能力或工程效益的工程项目,它是建设项目的组成部分。
【单位工程】是指具有单独设计,可以独立组织施工的工程。
【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它是按工程部位,设备种类和型号,使用的材料和工程等的不同做出的分类。【概算与预算】是控制与确定工程的文件,是工程建设各个阶段文件的重复组成部分,也是基本建设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文件。
第五篇:农大
(一)判断题
1、在德育测评中,80分基础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政治表现、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劳动表现、个人品质、人际关系、关心集体。(√)
2、在德育测评中,加分项目不可累计加分。(×)
3、在德育测评中,扣分项目可以累计扣分。(√)
.4、被评为学生先进个人:国家级加16分、省级加8分、校级加4分、院级加1分(×)
5、获各类国家劳动部门或省级劳动部门认可的职业技术证书加1-15分。(√)
6、学生所选课程如出现重修,重修后的课程成绩可纳入本学年的测评。(×)
7、课程平均成绩计算包括除体育课外一学年所学全部课程(含选修课程),体育课成绩在体育测评中考查,不再记入智育分。实行学分制的成绩可按相应的学分积点计算。(√)
8、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普通本专科生通过CET6加8分。(√)
9、国家英语等级考试:普通本专科生通过CET4加8分。(×)
10、国家英语等级考试:英语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八级加6分,通过专业四级加4分,专业四级达到优秀加8分。(×)
11、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四级加8分,通过三级加6分,通过二级加4分。只要通过国家计算机四级、三级、二级考试,每学年学生智育测评可加2分。(√)
12、只要通过CET4,CET6考试以及英语专业学生通过专业四级、八级考试,每学年学生智育测评可加1分。(×)
13、学年总评成绩等于第一、二学期期末总评成绩平均分。(√)
14、在智育测评体育测评中均有:基础分=课程平均成绩、课程平均成绩=Σ课程成绩÷课程数(×)
15、积极参与校、院、班级组织的体育活动,并带动同学参加体育活动,表现突出者加10~20分。(√)
16、智育测评中,加分项目可累计加分,若加分结果智育测评超过100分,以100分计。(√)
17、学生成绩平均分与上学年相比每进步一名加1分(×)
18、补考或课程没修到学分,每补考一门次扣2分,经补考仍不及格或课程没修到学分,再扣5分。(×)
19、无故旷课,每旷课1学时扣1分。不按时交作业、调查报告,每次扣2分。(√)20、考试作弊一次扣20分。(√)
21、智育测评中,扣分项目可累计扣分,若扣分结果智育测评为负分,以0分计。(√)
22、有体育课的班级学生,体育基础分=体育成绩。(√)
23、无体育课的班级学生和体院学生,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基础分为60分。(×)
24、在国家级比赛中获前八名,按名次分别加20、18、16、14、12、10、8、4分。(×)
25、在省级比赛中,获前八名,按名次分别加16、14、12、10、8、6、4、2分。(√)
26、在校运动会上获前六名,分别加14、12、10、8、6、4分,参加校运动会但未获奖,加1分。(×)
27、破省高校记录或达到一级运动员标准,加18分,破校记录或达到二级运动员标准,加10分。(√)
28、不服从安排参加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扣18分。(×)
29、体育成绩不及格,扣8分,补考后不及格,不再扣分。(×)
30、达不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所规定的及格分,扣20分。(√)
31、特殊体质学生(县级以上医院证明)体育基础分按80分计,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可酌情加分,但加分最高不超过16分。(√)
32、能力测评的基础分由班级测评工作小组根据学生日常的专业能力和动手能力综合评定。(√)
33、凡在本学年担任学生干部,根据工作绩效,由相关学生组织所属管理部门提供证明材料,表现优秀加10-15分。(×)
34、个人在校级以上(含校级)各类科技、学习、文艺竞赛中获奖:国家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40、35、30分;省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25、20、15分;校级一、二、三等奖分别加20、15、10分。(√)
41、集体在校级以上(含校级)各类科技、学习、文艺竞赛中获奖,成员按国家、省、校级分别加15、10、5分。获院级奖励加5—15分。同一奖项不可累计加分,以最高奖项为准。(√)
42、在各级刊物上发表作品: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性论文,第一作者按国家级、省级、校级分别加30、20、7.5分。(×)
43、在公开出版发行的刊物上发表非学术性文章的,第一作者按国家级、省级、校级分别加10、7.5、5分;其他署名作者按署名顺序依次递减2.5分。(√)
44、获各类国家劳动部门或省级劳动部门认可的职业技术证书加1-15分。(√)
45、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在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加2.5-5分。(×)
46、在本校通过辅修专业、双学位课程的,每通过一门加1分。(×)
47、凡在本学年担任学生干部,根据工作绩效,由相关学生组织所属管理部门提供证明材料,不合格扣1-5分。(×)
48、学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最高以100分计。凡德育测评分、智育测评分、体育测评分或能力测评分单项成绩低于60分者,学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均视为不及格计。(√)
49、毕业生综合素质测评总成绩由各学年综合素质测评成绩的平均值合成。(√)50、综合素质测评内容的构成、比例和成绩计算方法:综合素质测评总分=德育测评分×25%+智育测评分×50%+体育测评分×5%+能力测评分×20%(√)
二、选择题
1、在德育测评中,80分基础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政治表现、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劳动表现、个人品质、人际关系。其中还缺少得失的是()A、学习成绩
B、身体健康
C、关心集体
D、行为举止
2、在德育测评中()
A、加分和扣分都可累计 B、只有加分可以累计
C、只有扣分可以累计
D、二者都可以累计
3、课程平均成绩计算包括除()外一学期所学全部课程(含选修课程),()成绩在()中考查,不再记入智育分。
A、体育课、体育课、体育测评
B、德育课、德育课、德育课测评 C、智育课、智育课、智育课测评
D、体育课、德育课、智育课测评
4、获各类国家劳动部门或省级劳动部门认可的职业技术证书加()分。A、1~15 B、2~16
C、2~15
D、1~16
5、实行学分制的成绩可按相应的()计算。A、学分
B、绩点C、分数
D、学分绩点
6、学生所选课程如出现()()成绩()本学年的测评。
A、补考、补考、不可纳入
B、重修、重修、不可纳入
C、重修、重修、可纳入 D、补考、补考、可纳入
7、()计算包括除体育课外一学年所学全部课程(含选修课程),体育课成绩在体育测评中考查,不再记入智育分。A、课程平均成绩
B、课程学分绩点
C、绩点
D、分数
8、在德育测试基础分中“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坚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祖国领土完整,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关心时事政治、认真学习政治理论,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和组织生活。”属于以下哪方面考查()A、遵纪守法
B、社会公德
C、劳动表现
D、政治表现
9、在德育测试基础分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遵守社会公德。诚实守信,谦虚谨慎,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礼貌待人,尊重他人劳动,爱护公共财物,维护公共秩序,抵制不良社会风气”。属于以下哪方面考查()
A、遵纪守法
B、社会公德
C、劳动表现
D、政治表现
10、在德育测试基础分中“热爱劳动,劳动观念强,积极参加校内外的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劳动态度端正,并能自觉搞好校园环境、教室卫生和宿舍卫生,创造文明生活。” 属于以下哪方面考查的内容()
A、遵纪守法
B、社会公德
C、劳动表现
D、政治表现
11、在德育测试基础分中“具备良好的个性及优良品质,具备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能坚强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并能很好地给予解决。” 属于以下哪方面考查的内容()A、遵纪守法
B、社会公德
C、劳动表现
D、个人品质
12、在德育测试基础分中“能与同学进行积极的沟通和交流,友好相处;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尊重他人、帮助他人,深得同学们的喜爱;具有团队合作精神。” 属于以下哪方面考查的内容()A、遵纪守法
B、社会公德
C、人际关系
D、个人品质
13、在德育测试基础分中“关心集体,积极参加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 属于以下哪方面考查的内容()
A、关心集体
B、社会公德
C、人际关系
D、个人品质
14、被评为():国家级加16分、省级加8分、校级加4分、院级加2分。
A、学生先进个人
B、先进集体成员
C、见义勇为者
D、学生先进个人先进集体成员
15、作为():国家级加8分、省级加4分、校级加2分、院级加1分。
A、学生先进个人
B、先进班集体成员
C、见义勇为者
D、学生先进个人先进集体成员
16、参加公益活动或义务劳动,以学校或学院审批为评分依据,每参加一项加()分,最多加()分。
A、2、10
B、1、10
C、2、8
D、1、8
17、所在宿舍获校级文明宿舍加()分,获院级文明宿舍加()分。A、8、2
B、8、C、6、3
D、6、4
18、有见义勇为或拾金不昧等社会公德提倡鼓励的行为加()分。A、2~16
B、1~15
C、1~16
D、2~10
19、违反校纪校规,受记过以上处分(含记过处分)扣()分,受严重警告处分扣()分,受警告处分扣()分,受通报批评扣()分。
A、40、35、30、25、20
B、40、35、30、20、10
C、40、30、20、15 D、40、30、25、10
20、无故不参加集体活动,每次扣()分,最多扣()分。A、2、10
B、1、10
C、1、8
D、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