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在变 陈艳玲
我在变
金二中七年级119班 陈艳玲
小学时的我或许还有些顽皮,当我进入了初中便对琴棋书画产生了很大兴趣,以前在小学很讨厌看书写字,现在我喜欢写字,画画我都喜欢,但我最喜欢的是看课外书了,什么四大名著,什么《唐诗精华365篇》我家都有。我尤其爱看童话类的书,例如《安徒安童话》、《格林童话》等。
以前我不爱看书,但我现在不仅爱看书,而且还很爱护书,我变得不在浪费“资源”了。
进入了青春的殿堂也意味着烦恼将会伴随你的左右,当人生开始了新阶段的时候,我懂得读书从来都是清苦的,正如古人说的:“十年寒窗苦”,只有不畏艰苦,耐得住寂寞,才能学有所成。然而我小学时却不懂得这一点,来到初中使我懂得了很多,也懂得了要珍惜现在的好时光。然而,还有一些中学生不愿吃这份苦,贪图享乐,他们呼朋引伴,吃喝玩乐,花前月下,卿卿我我。
也许,他们自认为这样过得很快乐,很潇洒,很浪漫,但这毕竟是短暂的,长久留下的将只有遗憾和悔恨。雨果曾说过:“谁虚度年华,青春就会褪色,生命就会抛弃他们。”卜伽丘也说过:“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辜负青春”。也许人家也曾学过陶渊明的诗:“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是的,我们必须趁着青春年少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这样,我才会无悔于美好时光,无愧于国家。
把握现在,对于处在求知阶段的我们来说,就是要不断地吸取科学文化的营养,我知道要充实提高自己,人一生下来,纯洁得一如白纸,不含渣滓,不带尘埃,不染浊色,我们应该努力为让我们从白纸变为优秀的文章,而有的人却颓废,倒退呢?同样我们也应该富有激情,大海在退潮时把贝壳留在沙滩,太阳在谢幕后把星星留给苍穹。我们在离开之前,应该留给世界什么呢?—请燃起激情吧,给这世界留下色彩斑阑的一笔。从现在起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努力奋进。
点评:变得爱看书,并知晓读书的意义和真谛:无悔青春,走好人生路。
责任编辑:徐天荣
第二篇:我在变 陈艳梅
我在变
金二中七年级119班 陈艳梅
“变”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每个人都会变,从小学到初中,我也变化了很多,就让我为大家介绍吧。
我在变,上了初中后我变得更更高了。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学校里就组织了军训。在这短知的七天时间里,我们就更高了,在体育方面也增强了不少,没有小学时那个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而是变得更加的健康。
我在变,告别了小学的生活,走进初中我们的学习环境有了很大的差异,学习方式也有很大的不同。科目增多,我从小学那个悚懒懒散散的小姑娘,进入初中后因科目的增多,我变成了学会把每一分每秒都抓紧时间,抓紧复习的姑娘。
我在变,我变得独立了。在小学的时候我都依赖着父母。衣、食、住、行、父母都在照顾我们。在初中,我住校,做什么事情都得依靠自己而不是依赖父母。
我在变,变得坚强。我变得不再是那个整天哭哭啼啼的,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现在呢不会哭,而变得坚强,不会因为一些事情伤心。
我在变。变得宽容,以前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现在呢变得宽容了,以前我会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和别人闹别扭,使我和朋友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糟糕。现在我懂得珍惜友情了。
我在变。变得整天抱怨。在小学的时候每天都很开心,可上了中学以后,大家每天不是满口的“烦死了”……就是在抱怨作业多,每天要背这背那的。
我在变。变得没有规律。在小学的时候因事情少,生活都很规律,可是上了初中以后,事情的多冲胀了我的头脑,生活变得无规无矩。
我在变,变得……
人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我会努力把自己的缺点变成优点,会做得更好……
点评:小作者以首括法“我在变”结构全篇,既写出变好的方面,变高了,变得珍惜时间,变得独立,变得坚强,变的宽容,也写出变得怨天尤人,生活没规律。这是成长的烦恼,这是成长的起点。
责任编辑:徐天荣
第三篇:孟艳萍 谈话-我在变
活动时间:
活动内容:谈话——我在变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发现自己是在不断成长变化的,感受成长,增强自信心。
2.感受家长和其他照顾自己的人的关爱,萌发感恩的心。活动准备
1.手机幼儿小时候和现在的照片和其他相关物品(如衣服、鞋、玩具等)。
2.幼儿课前填画大班幼儿用书3月份第2页的内容。活动过程
一、游戏 1.猜猜我是谁?
2.引导幼儿观察幼儿小时候的照片,根据观察进行猜测。
二、展示孩子带来的照片和物品,引导幼儿发现他们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体会小朋友都在长大。
教师提问
1.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2.它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3.小时候的物品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三、可以请幼儿介绍一些他们带来的东西有什么特殊的意义。1.和幼儿聊聊他们小时候有趣的事情。
2.和幼儿谈谈照顾他们长大的人,引导幼儿感受到自己的长大与家长的照顾是分不开的。
教师提问
1.从小到大都有谁照顾过自己。2.他们是怎么照顾自己的?
3.他们对我们这么好,我们应该怎么办?
四、打开幼儿用书第2页,请幼儿讲一讲、说一说自己的画,将来自己会有什么本领?
五、要求幼儿回家后对家长说一句感谢的话。
第四篇:《自己去吧》教学设计(陈艳玲)
《自己去吧》教学设计
东站路小学
陈艳玲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吧、要、吃、多、呢、样、那、边、”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育学生从小要有自立、自强的思想,不依赖父母,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
二、教学重、难点:
1、识字和练习朗读
2、从读中领悟小猴、小鸭和小鹰的妈妈为什么要他们的孩子自己去学会生活的本领。
三、教学准备:课件,动物头饰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今天有三只可爱的小动物要到我们班来做客,他们是谁呢?让我们大家掌声欢迎:爬树冠军——小猴,游泳冠军——小鸭,还有飞翔冠军——小鹰!你们佩服它们吗?
2、你们想知道它们是怎样学到这些好本领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同走进它们的童年去听听它们的故事,故事的题目叫:自己去吧(板书课题,生书空),同时学生字“自、己、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利用儿童好奇、好胜的心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识字读词。
1、借助拼音试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把课文读通读顺。
2、在课文中找出需要我们认识的生字读一读,再同桌互读,正音。
3、检查、交流识字情况。(课件出示:带拼音生字齐读、指名读、去掉拼音读;卡片出示词语,开火车读等)
4、指名读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在读中整体感知,并采用多种形式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教给学生。
(三)、练习朗读,学法指导。
1、看图说话,创设情境。
课件出示小猴图,创设:一天,小猴„„这时小猴对妈妈说什么呢?妈妈又是怎么回答的?
读第一小节:勾画小猴和猴妈妈的话。
2、感悟理解:小猴想做什么?(想吃果子)他是怎么说的?可能怎么想?你认为他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妈妈说话?(指名读小猴的话)
妈妈怎么说的?(读妈妈的话,指导朗读的语气)
3、小猴妈妈为什么让小猴自己爬树?猴妈妈不怕小猴摔着了吗?
4、小结:妈妈让小猴子自己去摘,是想让小猴勇敢、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5、分角色朗读这一节。设计意图:由于故事情节比较简单,所以通过多媒体形势的读来体会小猴与和猴妈妈的心情,并相机出示小猴爬树的课件,让学生如身临其境,发挥丰富的想象。
(四)、自主学习,感悟课文。
师:哦,原来小猴是这样练就一身爬树的好本领的,那小鸭、小鹰的本领是怎样学会的呢?想知道吗?有一个小朋友也很想知道,他这样对我说:“老师,你能带我们学习小鸭学游泳、小鹰学飞翔的故事吗?”(课件出示这句话,让学生和文中的小动物有同样的感受)你们觉得老师会怎么说(自己去吧)你真是老师的知心人。那就赶快读读课文2、3小节,勾画出小鸭和鸭妈妈、小鹰和鹰妈妈的话,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的。
1、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鸭学游泳、小鹰学飞翔的故事。
(师提示:先自己读课文,弄清楚小鹰是怎么说的,妈妈是怎么回答的,勾画他们的对话,然后还可以找你的小伙伴把这个故事演一演。)
2、检查交流,教师评价学生自学情况。
3、质疑:小朋友在学习小鸭学游泳、小鹰学飞翔的故事的时候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吗?
4、德育渗透:可是老师有一个问题还是不明白,为什么当孩子们要做什么的时候,妈妈总是说“自己去吧”呢?
现在,你知道了小猴、小鸭、小鹰是怎样学到本领的吗?谁来夸夸他们?我们把掌声再次献给这些了不起的世界冠军吧!小朋友,你们以后也应该向谁学习啊!设计意图: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即兴表演是促进其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进入角色进入课文情境,同时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达到学有所成。并在读中产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读悟中受到“遇事要相信自己,要勇于尝试,不依赖他人”这一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与感染。
(五)、总结,拓展。
1、其他小动物也学会了一身的本领,他们学会了什么呢?(完成填空练习)
2、说说你学会了哪些本领,是怎样学会的?
3、学了这课,你想对你的爸爸、妈妈说点什么?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4、儿歌结束全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说说自己成功的体会,让学生再次感受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光荣的。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向社会。把课内与课外,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到自强自立对自己成长的重要意义。板书设计:
自
己
去
吧
小猴
爬树
小鸭
学 会了
游 泳
小鹰
飞 翔
第五篇:王艳玲
读《平凡的世界》心得体会
王艳玲
《平凡的世界》是中国著名作家路遥创作的一部百万字的长篇巨著,这是一部全景式地 表现中国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部。作者在中国 70 年代中期到 80 年代中期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安和孙少平两兄弟为中心,刻画了当时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是对我来说很有意义的一部小说,因为第一次读它的时候是在读初三的时候,当时正面临着考学的压力,是它给我带来了动力,并让我对文学有了另一种释意-----朴实无华便是真、善、美。多年过去,再次拿起这本厚厚的书,再次让我闻到了那黄土高坡的气息。“平凡的世界”里有一群不平凡的人,是这群不平凡的人组成了这平凡的世界,读完这本书后人的灵魂也许得以净化,也许还会改变你现在的很多想法。据说这部小说在正统文学史上没什么地位。部分原因可能是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一向在文艺界居于主流地位的“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开始受到严峻挑战。《平凡的世界》 是路遥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长篇,全景式地描写了中国现代城乡生活,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以孙少平等人物代表刻画了社会各阶层普通人们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强与自信,人生的奋斗与拼搏,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纷繁地交织,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黄土高原,自古以来就是一方苦难而又充满希望的土地,路遥生于此,长于此。是这块贫瘠的土地造就了路遥的求索奋斗、不畏艰辛的性格,也正是那些挥不去的生活经历使得路遥那么地热爱生命,使得他立志要在40岁之前要完成一部巨著。为了纪念那片贫瘠的土地,为了纪念那个辉煌的年代,更为了纪念那里朴实无华生生奋斗的人民。路遥该是文坛中少有的英雄,他不仅把写作当成了一种责任,更当成了一种无比神圣的使命。路遥是一个热爱生命的人,他在创作手记中曾这样写道:“在这里,我才清楚地认识到我将要进行的是一次命运的‘赌博’,而赌注则是自己的青春抑或生命。尽管不会让世俗的观念最后操纵我的意志,但如果说我在其间没有作出任何世俗的考虑,那就是谎言。无疑,这部作品将耗时多年,如果将来作品有某种程度的收获,这还多少对抛洒的青春热血有个慰藉。如果整个地失败,那将意味着青春乃至生命的失败。这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好的一段年华,它的流失应该换取最丰硕的果实——可是怎么可能保证这一点呢!你别无选择——这就是命运的题目所在。”最终路遥赌赢了这场人生:一部《平凡的世界》完成了他的愿望,只是代价 异乎寻常地惨重,他输掉地是生命!我很喜欢路遥对于这部小说的出发点——“平凡”二字。他的世界是平凡的,这只是黄土高原上几千几万座村落中的一座。但路遥却在平凡中看到了他的主人公的不平凡。比如说孙少平,他受过了高中教育,他经过自学达到可与大学生进行思想探讨的程度。作者赋予了这个人物各种优良的品质,包括并不好高骛远。在路遥的世界中出现的都是平凡的人物,这是在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写着人性中的善与美,丑与恶。在他的世界里,人的最大的优 点就是认识到自己是平凡的。这点从孙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体现。当他得到调出煤矿来到城市的机会时,他选择的是煤矿。这不是又无他有多高的觉悟,而是他对自己工作过的地方的热情和眷恋。他选择了平凡。路遥为我们讲述地不只是那个久远的年代,更是一种人生应有的信仰和追求,亘古不变。这是一个喧嚣浮躁、道德危机的时代,每一个还拥有梦想并在追梦的人们都该再重温《平凡 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尽管命运是那样的不公,尽管社会有那么多的不公,可只要你能 够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终能获得最后的成功。每一个正在虚度生命的人们都该读 《平凡的世界》,它会让你懂得珍惜。路遥在教会我们忘我,忘我使生命永恒。人生容不得太多的自私,自私最终只会绝了自己。看风使舵,趋炎附势,均为自私使然。一生若只是这般地生活,终将无价值地葬入黄土。路遥在教会我们要有独立的人格,尽管你可能会遭遇孤独。孤独是人生自我证明的必经之路,只要你认定了自己的理想,那么坦然面对孤独将是你勇往直前最后的支撑点。路遥在教会我们不必用尽生命去做一个漂亮的人,但应用尽生命去做一件让人民叫好的 漂亮事。前者只能证明你的处事圆滑,而后者则将见证你精彩的一生。我想我们每个人都该看看《平凡的世界》,倾听那些久远的声音,或许那样我们会在这个因欲望日益膨胀而扭曲的时代,尽快找到自己的方向,不至于到油尽灯枯时,我们还在迷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