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叶圣陶老先生给肖复兴作文的修改)
叶圣陶先生对《一张画像》这篇作文作了仔细的推敲、修改,主要是从以下六个方面修改的。
(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准确。除课文已经举到的把“一张画像”改为“一幅画像”、把“书皮”改成“包书纸”外,还有:作文中写“我递给同桌小强看,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叶老将“不停”改为“悄悄”,这就更符合当时正在上课的实际情况。作文中写“原来拿画的正是王老师”,叶老将“画”改为“几何课本”,因为王老师拿的是带有图画的课本,并不是一幅画。作文中还写王老师“谈到今天,也谈到了明天,并不断地问我”,叶老将“并不断地”改为“最后他”,因为王老师不可能不断地问同一个问题,叶老这样一改就合乎情理了。
(2)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作文中写“口里还不住地呐喊:‘冲啊,向几何进军!’”这个句子用词不准确,因为呐喊是大声喊叫、助威的意思,而画面是不可能出声的,叶老改为“从口里还吐出来几个字„„”这样就既符合画面的意思,又表达确切。作文中写“我的脸顿时变得通红”,还有最后一句“我的脸顿时臊得通红”,这两句都不真实,因为这时自己是看不到自己脸色的变化的,叶老分别改为“我的脸顿时一阵热”“臊得我脸上顿时火辣辣地一阵热”,这就真实可信了。作文中写“我被他的兴致勾引起来”,这句话没说清楚“我”的什么被王老师勾起来了,所以叶老调整了词序,改为“我的兴致被他勾引起来了”。作文中还写道:“我看见他的粗眉紧皱着,像拧成了一股黑绳。”“拧成了一股黑绳”比喻不当,言过其实,叶老改成“我看见他紧皱着眉头”,不仅文字简洁,也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
(3)把长句断成短句。如,把“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的王老师,就是我们的新班主任”,改为“我们的新班主任王老师站在教室门口,手里拿着大三角板和大圆规”。把“左边又画了两个少先队员拿着两簇鲜花”改为“靠左边又画了两个少先队员,手里拿着鲜花”,这样把长句断成短句,不但表达得清楚明白,而且读起来也朗朗上口。
(4)删去重复啰唆的词句。这类修改的地方非常多。如,“他从班上的小事情一直谈到了国家的大事情,谈到了今天,也谈到了明天”,这句话中“了”字用得太多,显得啰唆,叶老都删去了。再如,“看见王老师一个人在桌旁画着什么”,“桌旁”一词没有必要,叶老也删去了。删去重复啰唆的词语,句子就干净简洁多了。
(5)增添一些词句,使表达的意思更清楚、更完整。如,作文中写“我跟你一样,也喜欢画画,尤其是人像”,叶老把“尤其是人像”改为“尤其喜欢画人像”。因为“尤其是人像”也可以理解成尤其喜欢人像的图画之类,加上了“喜欢画”三个字,意思就清楚明白了。再如,作文中写“小强突然告诉我,王老师叫我到数学教研组去。没料到王老师见到我来了,就笑着问„„”这里的前后两句话衔接得不好,“没料到”的意思没有体现出来。叶老添上“我以为准是要挨‘斥儿’了”,这样,句与句之间的衔接就比较紧密,意思表达得也比较准确完整了。
(6)改正错别字和使用不当的标点符号。作文中有好几处将“像”写成“象”,叶老一一加以改正。标点符号方面的修改也比较多,有的逗号改成句号,有的句号改成逗号,还有感叹号改成句号,这些修改都值得仔细琢磨,都是很有道理的。还有几处比较明显的标点错误,如,“我就轻轻地叫了声:‘王老师’。”这句话中间不能用冒号。“心就像刚上岸的鱼‘扑腾、扑腾’一个劲儿地跳。”中间要用逗号断开,“扑腾扑腾”不必加顿号。“就像是在欢迎着家长似的„„”“吹得我心里甜滋滋的„„”两句话中所使用的省略号也没有必要。所有这些,叶老都一一加以修改,可见叶老对这篇作文的修改是多么仔细、认真。
后附: 叶圣陶修改的原文
第二篇:叶圣陶 、肖复兴
叶圣陶(1894~1988)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匋、圣陶、桂山等。江苏苏州人。1907年入苏州公立第一中学堂,1911年毕业后任10年小学教师。1914年开始发表了10余篇文言小说,1919年加入新潮社,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在20年代陆续出版了《隔膜》、《火灾》、《线下》、《城中》、《未厌集》等短篇小说集,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早期小说大多描写知识分子和小市民的灰色生活,代表作品如《潘先生在难中》等;后转向摄取与时代斗争有关的重大题材,如《夜》、《倪焕之》等,较为深刻地反映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他的小说呈现出朴实冷隽的艺术格调。“九·一八”事变之后,积极参加爱国抗日活动,发表了《多收了三五斗》等著名的短篇小说,技巧日臻圆熟。抗日战争爆发后,辗转到四川工作和生活,写作以散文和文艺评论为主。主要散文集有《脚步集》、《未厌居习作》,《西川集》,《小记十篇》等。他的散文感情朴实,意趣隽永,语言洁净,大多具有厚实的社会内容。《藕与莼菜》、《五月卅一日急雨中》、《牵牛花》、《春联儿》等是他散文中各具特色的名篇。叶圣陶还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童话集《稻草人》展现了劳动人民的苦难,但有时气氛显得低沉和悲哀,稍后的童话集《古代英雄的石像》着重表现人民群众团结抗暴的集体力量。他的童话构思新颖独特,描写细腻逼真,富于现实内容。鲁迅说,叶圣陶的“《稻草人》是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表·译者的话》)。
叶圣陶从1921年起在上海、杭州、北京等地中学和大学任教。1923年起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曾任商务印书馆、开明书店编辑,主编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等多种重要刊物,发现、培养和举荐过巴金、丁玲、戴望舒等作家。他还出版不少诗集、评论集和论著,编辑过几十种中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致力于文化教育的领导工作,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中央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肖复兴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教师10年。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80余部。近著有《音乐笔记》《音乐的隔膜》《聆听与吟唱》《牧神午后》《纸的生命》《遥远的含蓄》《感动于一个苹果》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多种。《音乐笔记》获首届冰心散文奖。
想起叶圣陶和叶至善
一个熟悉的老人,在这时候突然出现在我的脑海里,那就是叶圣陶先生。其实,我和叶老先生只有一面之缘,我能够找他麻烦他老人家吗?我读初三的时候,因为一篇作文参加北京市作文比赛获得了一等奖,叶老先生曾经亲自批改过这篇作文,并约请我和另外一个同学到他家作客。只是见过这样一次面,好意思打搅人家吗?况且,又正是在文化大革命,老人家是在被打倒之列,不是给人家乱上添乱吗?但是,我不死心,最后,我从那10篇文章中挑选了其中的第一篇《照相》,寄给了叶圣陶先生的长子叶至善先生。当然,这更有些冒昧,因为我只是在初三那年拜访叶圣陶先生的时候见过叶至善先生一面,他只是在我进门的时候和我们打了一个招呼,送我们走进叶圣陶先生的房间而已,甚至我们都没有说过什么话。但我知道他那时候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社长兼总编,是一位自1945年就开始在开明书店工作的经验丰富的老编辑,也是一位有名的作家,他和叶至诚、叶至美三兄妹合写过《三叶集》一书,我还在上小学的时候看过他写的科幻小说。跑了18里地,把信和稿子寄出去了,我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
温暖的回信
没有想到,我竟然很快就接到了叶至善先生的回信。我到现在还清晰地记得那天的情景,我们的信件都是邮递员从场部的邮局送到队部,我们再到队部去取。那天黄昏,是小尹从队部拿回来信,老远就叫我的名字,说有我的信,到那时我也没觉得会是叶先生的回信。接过信封,看见前面的是陌生的字体,下面一行却是熟悉的发信人的地址:东四八条71号。我激动得半天没顾得上拆信。我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中学生,只是一个倒霉的插队知青,天远地远的,又在那么荒凉的北大荒,叶先生竟然那么快就给我回信了。许多不可能的事情,往往就这样发生了。
说来也巧,那时,叶至善先生刚刚从“五七”干校回到北京,暂时赋闲在家,正好看到了我寄给他的文章。他在信中说他和叶圣陶老先生都还记得我,他对我能够坚持写作给予很多鼓励,同时,他说如果我有新写的东西,再寄给他看看。我便立刻马不停蹄地把10篇文章中剩余的篇章陆续寄给了他。他一点不嫌麻烦,看得非常仔细认真,以他多年当编辑的经验和功夫,对我先后寄给他的每一篇文章,从构思、结构,到语言乃至标点都提出了具体的意见。我修改后再把文章寄给他,他再做修改寄给我,稿件和信件的往返,让那个冬天变得温暖起来,我的写作来了情绪,收工之后点亮马灯接着写,写好之后接着给他寄去,然后等待着回音,成了那些日子最大的乐趣和动力。他从来没有怪罪我的得寸进尺,相反每次接到我的寄去的东西,都非常高兴,好像他并没有把我对他的麻烦当成麻烦,相反和我一样充满乐趣。每次看到他把稿子密密麻麻地修改后寄给我,在信中总会说上这样的一句话:“用我们当编辑的行话来说,基本可以‘定稿’了。”这话让我增加了自信,也让我看得出他和我一样的高兴。
第三篇:叶圣陶和肖复兴的资料
肖复兴资料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还当过十年的记者;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 艺术天地。
叶圣陶资料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原名绍钩,字圣陶,主要笔名有叶陶、圣陶、桂山等,是江苏苏州人。父亲在地主家做帐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桥中学,毕业后在一个初等小学当教员。1923年起开始从事编辑出版工作,主编或编辑过《文学周报》、《小说月报》、《中学生》、《国文月刊》、《笔阵》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投入抗日救亡活动。1946年后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9年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兼编审局局长、教育部副部长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和总编辑、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还是现代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
第四篇:肖复兴作文
内容推荐
肖复兴在写作的道路上,曾得到过叶圣陶、叶至善先生的指导和帮助。在自己的儿子肖铁开始有了作文课以后,他照葫芦画瓢,学着当年前辈为自己改文章的方法,在孩子的作文练习中,有意识地帮助了他。在书中,肖复兴把教孩子如何写作文、改作文的过程详细地呈现出来。上辑是关于如何写作文,帮助孩子培养起写作文的兴趣,找到写作文的突破口和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方法。下辑是关于如何改作文,主要是作者具体帮助孩子修改的作文范例,通过这些范例,可以看到如何动笔帮助孩子修改作文,让孩子有法可依。
“儿子”肖铁是肖复兴“传帮带”的典范。北京大学本科,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硕士,芝加哥大学博士,加州大学伯克利博士后,印第安纳大学任教。曾获北京市十名杰出中学生奖及胡楚南奖学金、北京大学“创新奖”、第八届冰心图书奖等。出版有长篇小说《转校生》、《飞行的杀手》,小说散文集《成长的感觉》、《红房子》、《坚硬的早春》,译作有雷蒙德?卡佛的短篇小说集《大教堂》。并有作品被翻译成德文介绍到国外。
《我教儿子学作文》(最新版),增补了以下新内容:
一是叶圣陶老先生在1963年为北京出版社出版的《我和姐姐争冠军》写的序。这本书是一本中学生作文选,所选的是当年北京市少年儿童征文比赛的获奖作文20篇,作者肖复兴的那篇作文《一幅画像》便选人其中。叶圣陶老先生在这篇序中所提到的关于中小学生作文“写什么”、“怎么写”的教诲,特别是他所强调关于孩子们写作文要有“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的要求,至今依然有着鲜活的意义。
二是作者肖复兴读中学时的三篇作文,其中包括当年作者的语文老师富有真知灼见的评语。时代不同,作文的气息和笔法会有所不同,但作文的基本要求不会改变。在这样对比中,再来体会叶圣陶老先生近50年前提出“真经历,真体会,真感受”这样的基本要求,能够让我们对作文的学习有新的感悟。
三是作者肖复兴在北京学而思学校的一堂作文课的记录。
四是当当网上读者的反馈(摘录)。作者简介
肖复兴,当代著名作家。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曾到北大荒插队6年,当过大中小学的教师10年。曾任《小说选刊》副总编、《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长篇小说、中短篇小说集、报告文学集、散文随笔集和理论集百余部。《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幅画像》、《童年的小花狗》、《荔枝》、《小溪巴赫》、《我的第一个笔记本》、《拥你入睡》、《宽容是一种爱》、《孤独的普希金》等作品被选入大陆和香港地区的大、中、小学语文课本以及新加坡等国的汉语教材。近著有《肖复兴散文100篇》、《肖复兴新散文画作》两卷、《肖复兴音乐文集》三卷等。曾经获得过全国以及北京、上海优秀文学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多种。并获得首届“全国中小学生最喜爱的作家”称号。目录 上 辑
兴趣是把钥匙
[附]我喜爱小白兔
学走路的第一步
[附]游无锡三个洞
写你自己有意思的[附]小船的实验
珍惜第一次
(一)[附]第一次挂钥匙
珍惜第一次
(二)[附]第一次吃椰子
联想是作文的一个帮手
[附]冰花
爱好是作文的另一个帮手
[附]我喜欢集邮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媒体报道
著名作家、北京写作学会会长肖复兴的文学视野里,关于学生的话题始终牵扯着他的创作神经。广东教育出版社推出他的两部新作:《我教儿子学作文》和《父亲手记》,肖复兴为读者呈现的不再是文学世界里的虚构幻化,而是作为父亲,对孩子成长历程丝丝入扣的切身关怀。
——摘自《南方日报?书话岭南特刊》2008年10月25日
与孩子同步成长
(肖复兴:《父亲手记》、《我教儿子学作文》的作者)
信息时报:作为家长,你在孩子的成长中,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肖复兴:一是作为家长,一定要与孩子一起同步成长。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永远是孩子。所以对孩子总是很包容,就是做错了,也认为他还是个孩子。其实,这个观念很不
显示全部信息
在线试读部分章节
兴趣是把钥匙
古人说:文无定法。写作真无规律可循吗?我想从儿子肖铁身上做一下实验。
从哪儿入手?兴趣。童年爱迪生孵小鸡的兴趣,引他步入科学的殿堂,足可以给我们以启示。写作的兴趣从哪儿激起?我觉得与孩子识字同步。让他知道正是这些字垒成文章,就像他用积木垒成各种房屋、车辆或动物一样。
肖铁6岁入学前,识字还不多,便借助录音机。从动物园玩完回家,我对他说:“你用一两句话形容一下你印象最深的动物,随便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这像游戏,他觉得挺好玩,便对着录音机信口开河。自然,大多是大白话,一般化,但有个别的确实精彩,是非孩子之口莫能言出的。比如《白熊》:“我知道你为什么这么白,因为北极的冰雪把你染的。”再如《大象》:“你长长的鼻子,多像公园里的滑梯!”„„
我告诉儿子:这就是作文。他眨眨眼睛,不难嘛!对着录音机没完没了地说。
当然,在这之前,我找了几首有关动物的小诗,比如有一首写《河马》:“它的牙这么黄,一定是不爱刷牙。”目的不仅仅是学有目标,主要还是引起他的兴趣。他一听不刷牙便乐起来,因为他也不爱刷牙。一旦与自己有关,便能打开智力的大门。因此,我不大给他买多如牛毛的作文辅导之类的书。兴趣比刻板的书有用得多。
还是6岁这一年,他识字渐多一些。我带他登泰山看日出,对他说:“你写一写,太阳怎么出来的?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他这样写道:“日出前我先看到原来是一片红色。一会儿露出一点头,一会儿又露出一点头,最后太阳使劲地一跳,跳出来一个大火球。”我说:“这就是作文,尤其后一句最好。”他挺高兴,觉得并不那么难,只要把看到的、想到的,写出来就行。
我想:就是让他觉得不难,从一开始便打消写作文的畏难情绪,而是把写作文与他的日常生活尤其是玩联系起来,使他感到有兴趣,可以写成作文的事情多的是。
三年级,开始写作文,老师出了个题目《我喜欢的小动物》,他便不费力,因为平常与小动物玩的趣事太多了,只要写出来就是了。
第一步,兴趣是把钥匙,引他入门。当然,仅有兴趣并不够,还要辅以方法。这我下次再讲。
[附] 我喜爱小白兔
暑假头一天,叔叔给我买了两只小白兔:一只红红眼睛像红宝石,短短尾巴像小绒球;一只耳朵老长老长,真好玩极了。
我找了个纸箱,把兔子放进箱里。不知是冷还是怕,它们总是蜷在一块儿。我让妈妈找一些棉花,我找了一张牛皮纸,把它们铺在箱底。可它们仍然蜷在一起。我想:它们不是冷,是饿了吧?我赶紧找了些菜叶给它们吃,它们一下子就不蜷在一起了,跑了过来,不一会儿就把菜叶吃光了。
第二天,我打开箱盖,问它们:“早上好!”它们睁着两只红红的眼睛好像在问我:“有吃的吗?”真是一对小馋鬼。我把一块黄瓜给它们吃,开始它们不吃,后来觉得黄瓜挺好吃的,就抢着吃。我看了挺生气,就把那只大白兔搁在别的地方。因为大白兔老是自己吃,不让小白兔吃。我等小白兔吃得差不多了,才让大白兔吃。大白兔知道再抢也没用了,就安分守己地吃了。看!它们俩吃得多么津津有味!
第五篇:肖复兴名言摘录
1.任何一代的青春痛苦都是美好的。在青春时期,再痛苦也是觉得快乐的,更何况有那么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而且是以革命的号召度过青春期的。
2.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3.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4.在激烈的竞争社会,在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但是,我还是要说:宽容是一种爱。青春,就应该像是春天里的蒲公英,即使力气单薄、个头又小、还没有能力长出飞天的翅膀,藉着风力也要吹向远方;哪怕是飘落在你所不知道的地方,也要去闯一闯未开垦的处女地。这样,你才会知道世界不再只是一扇好看的玻璃房,你才会看见眼前不再只是一堵堵心的墙。
5.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6.所有的祥和欢乐,都是发生在现实中我们身边的祥和欢乐,不是虚拟制造出来的祥和欢乐。强大中国的发展,兼容并蓄的胸怀与性格,不会如我们春晚有些编导或组织者那么脆弱或敏感。对现实生活与人物真实真切的演绎,带有锋芒的讽刺与幽默,恰恰是祥和欢乐的一部分,这样的内容水乳交融,才会使得祥和欢乐坚实可信。在智商方面,孩子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的,聪明只是一张漂亮的糖纸,外表可能闪闪发光挺好看,但包裹在里面的东西才是最重要的,这重要的东西就是刻苦。
7.好多事,太当回事,偏偏就当不成事;归为平常心,再多一点儿耐心和恒心,也许倒能成事。
8.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在马虎和不马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面前和惯性面前,已经在小学阶段慢慢地养成了,再想扭转,一般要花费非常的气力。等孩子和家长都把眼睛瞪大了,开始着急了,小学毕业快到了。人的一生,如果真的有什么事情叫作无愧无悔的话,在我看来,就是你的童年有游戏的欢乐,你的青春有漂泊的经历,你的老年有难忘的回忆。
9.宽容是一种爱,要相信,斤斤计较的人、工于心计的人、心胸狭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
10.可能一时会占得许多便宜,或阴谋得逞,或飞黄腾达,或春光占尽,或独占鳌头但不要对宽容的力量丧失信心。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回报。
11.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宽容的核心是爱。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湿润一些。而不是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勾心斗角。
12.文学把人的情感最后提炼成爱情、理想等等,同时也把它提高了,其意义就是希望人们的精神能够得到升华,体育也是如此。在这一点上,体育对人性有一种净化和提炼的功能,只不过表现的形式不一样,文学靠的是思想,体育靠的是精神。
13.体育永远是一种青春的事业,年轻人永远更充满希望,这也是体育的魅力和规律。
14.体育是我们人生的一面镜子,人的所有优点在体育中可以得到张扬,弱点也会在其中被一览无余。
15.你得有勇气正视自己和过去,然后真正反思一些东西,看到自己的不足。有勇气正视自己,有勇气反思自己,才能回到真正的回忆当中,否则那种回忆是虚华的,修饰过的回忆。回忆不等于怀旧,怀旧带有主观色彩,但回忆是真正客观的,有勇气回到现实当中。
16.知青的历史之所以还会有人关照,就是因为知青的历史蕴含着这一代人的失落和痛苦,但也有青春这一代对老乡对基层情感的碰撞,这种碰撞加深了对中国的认识,加深了你的民间立场的坚定。而这些也许是你意外的收获,这是不可以忘记的。
17.只有正视民族经历过的苦难,而且在苦难当中寻求每一个人所承担的责任,不回避我们承担的责任。这个民族才可以强盛起来,才能够逐渐剔除民族当中的劣根性,我们的民族才可以逐渐的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