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一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3、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2、在诵读基础上把握文意,疏通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讨论,探究。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教学难点: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集中探讨“仁”与我们的生活)课时安排:2—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选修课本“先秦诸子选读”“

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我们看到了一位真诚、坦率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尊重学生个性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在学生心目中如日、如月、如天的师者,看到了一位让学生感到“仰而弥高,钻之弥坚”的师者,看到了一位充满智慧的智者,正所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他堪称“万世师表”。

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什么是仁,也许谁也无法全部解说清楚。从文字上看,仁就是人旁加二,二有多地意思,很多人能够聚在一起和平共处,这就是仁。那么怎样才能够聚集在一起和平共处呢?那内容可就多了。下面,我们将来了解一下仁说的倡导者孔子对此是怎么解说的。接下来,请大家打开课本,我们共同学习第四章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二、标题释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承受的,不要加在别人身上。

三、教师范读,强调字音: 樊迟 fán 皋陶gāoyáo

弘毅hóng 枉 wǎng

学生集体诵读

其实,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完成。在平时,只要你想读,敢读,然后大声读,就可以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人生。

四、学生分成小组(3人一组),结合文章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段大意,认真讨论,质疑。

就学生理解困难的段落予以详细讲解

三、疏通文意,理解语句的大概意思。

1、【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颜渊问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的私欲),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有一天你做到了克己复礼,全天下都会称许你是仁人。实行仁,完全靠自己,难道还靠别人吗?” 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具体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颜渊说:“我颜渊虽然资质愚钝,但愿意实践这些话。”

2、【原文】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问仁。孔子说:“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使唤百姓就像承当重大祭祀一样严肃。自己不愿做的,不要强加于人。在诸侯国做官、为诸诸侯做事不怨天尤人,在卿大夫家做官、为卿大夫做事不怨天尤人。”仲弓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3、【原文】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智,子曰:“知人。”樊迟未达。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樊迟退,见子夏曰:“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子曰:”举直措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译文】 樊迟问仁,孔子说:“对人慈爱。”问智,孔子说:“对人了解。”樊迟不理解。孔子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樊迟退出来,见子夏说:“刚才我见到老师,问什么是智,老师说:”以正压邪,能使邪者正“,是什么意思?”子夏说:“这话很深刻!舜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皋陶,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汤管理天下,从群众中选拔人才,选了伊尹,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

4、【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孔子说:”那就是恕字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于人。

5、【原文】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 子贡说:“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又能扶贫济困,怎样?可算仁人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必定是圣人!尧舜都做不到!所谓仁人,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就可以了。推己及人,可算实行仁的方法。”

6、【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要仁,仁就来了。”

7、【原文】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为理想奋斗终身,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

8、【原文】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译文】 孔子说:“志士仁人中,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

9、【原文】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译文】 孔子说:“品质恶劣的人,忍受不了贫穷,享受不了快乐。有仁德的人安于实行仁,算计得精明的人利用仁。”

当堂检测;

一、解释下列加红词语的含义。

二、翻译下列句子

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不合乎礼的不要看,不合乎礼的不要,不合乎礼的不要说,不合乎礼的不要做。

2、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所谓“仁”者,自己想要站得住,就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想要通达,就要使别人通达。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四、判断文言句式:

五、课外思考、探讨如下问题。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是仁?怎样做才能达到“仁”,施“仁”之后会怎么样?先从文中找出有关的论述,然后概括说明。2.有人说,“仁”是很高尚的道德,但施仁的社会已远离我们而去了;有人却认为,“仁”一直与我们在一起,我们生活中,仍需要“仁”,存在“仁”,你怎么看这个问题?现实生活中我们要怎么做才是“仁”呢?

结束语:生活中,我们总是希望别人对我们好一点,但很少想到自己对别人好一点。说一点最简单的,我们总是希望老师家长多关注我们一点,多关心一点,多理解自己一点,可是我们可曾想过,我们是否也曾关心过老师和家长,理解老师家长内心的苦衷呢。也许,我们也总希望朋友多为自己做一点事,父母亲多给自己一点爱,一点理解……或许,从今天开始,当我们想到这一个的时候,希望大家都能够想这句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二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范文]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活动准备

学生收集“志愿者”助人的故事。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也是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不仅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而且受到了世界人民的认同和陈赞。老师猜到了,同学们一定想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的内在含义,是吗?

2.感悟名言:学生先阅读传统美德故事《买屋让屋》,从中领悟苏轼买屋又让屋的道德心境,即自己不愿意接受的,绝不施加给别人,然后阅读第五页的开头一段文字,把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内在含义。

3.讲故事:各组推举代表讲述有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故事。4.师生对话:有人说,”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最关键的是要将心比心,学会换位思考”,你同意这种看法吗?待人处事,你是否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5.充当角色,换位思考:先感受案例中的人事情景,了解胡文,赵磊、王晶三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在设身处地思考三人的言行,最后在教科书的留白处,分别写出自己要充当的角色,应当如何想?如何做?

6.将心比心:先在左边轴心圆下面的空白圆内填写自己不喜欢别人的行为内容,然后按照“我不喜欢别人......”“我就应该......”的思考方式,将心比心,推己及人,在右边的五个空白圆内写出自己所应表现的行为内容。

7.教师总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待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我们要学会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时时处处做到善待他人。

第三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王庆旭 11机电1班 天津市南洋工业学校

当你看出了一条狗的寒冷,给它垫上了温暖的棉絮,它躺在棉絮里以后会久久地看着你,它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表达它的感激;当你看到一只鸟受伤了,将它从猫嘴里夺下来,用药水治疗它的伤口,给它食物,然后将它放飞林中。它飞到树梢上也会回头来看你。它同样不能说话,只能用这种方式铭记你的救助。

低智能动物尚且会感激别人的救助,人类难道不也应该有颗感恩的心吗?狗和鸟会长久地凝视你以表达感激之情,可是这一刻很快就会过去;它们可能很快忘却你。但有了这一刻,世界就不再是原来的世界,感激的目光消失了,但感激之情弥散在天地间,世界也就因此有了温暖,有了亲切。因而我们应当培养人与人之间的这份情感。

初中物理课本上明确定义无实用价值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而额外功就是寻常所谓的无用功,由此可见,无用功是有用功的必要条件,说到底,我们一直是在做有用功。

随着我对感恩的认识,在生活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把别人帮助自己变成我帮助别人,让爱心延续下去。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发生在我自己身上。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我要上课外课,碰巧妈妈的电动车又坏了,我只好改乘公交车。这时黑压压的乌云在天上翻滚„„ 公交车还不来,我都有些着急了,一阵风刮来我心想:糟了,要下雨了。我赶紧把事先准备好的雨伞撑开,忽然我眼睛一亮,熟悉的22路公交车来了!终于来了!我很兴奋,迅速地准备上车。同时,雨点也噼里啪啦地砸了下来。这时远处传来孩子的哭声。我回头望去,只见一位老奶奶拉着个三四岁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朝站牌跑来,她手里还拎着许多东西。我赶紧收住腿,往边上一闪:“老奶奶您快上!”我看见车上乘客已满,赶忙帮老奶奶把小孩接上去,“孩子,谢谢!”老奶奶不停地说。她伸出一只手:“孩子,快,我拉你一把!”车门却哐当一声关上了。是的,车上人已满腾腾的了,挤得水泄不通,实在上不去了。我挥挥手,微微一笑,转身又回到站牌下面去了,耐心地等着下一辆车。虽然我那天上课迟到了,但我仍然觉得很快乐,因为我终于帮助了别人。我不禁想起了文立芳的一句名言:“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可以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

其实,感恩不像你想象得那么遥不可及,它做起来也很简单。当他人向你投来美好的目光时,你要回赠一个亲切的眼神;当得到他人的帮助时,你要投去一个甜甜的微笑;当受到他人的鼓励时,你要说声:“我会努力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落叶对根的感恩,“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儿子对母亲的感恩。

我们感恩不是为了感恩而感恩,总是为了点什么,像二娃那样为国家做贡献,像小利军那样为了孝顺爹娘,都是很好的,做明星不会有错。不过,等你长大了,真的走在社会的路途上,要记得你最开始的坚持,不管你面对什么人,很多事都不能退缩,不管你现在懂不懂这句话,我都希望大家能记住。

第四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基础知识,逐步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仁”的具体确切的含义。

3、体会《论语》中“仁”的思想主张的道德价值观,并用它来指导我们的生活 过程与方法:

1、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2、在诵读基础上把握文意,疏通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3、讨论,探究。

教学重点 :理解孔子理想人格的核心“仁”。教学难点: 思考孔子的仁的思想的现代价值。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翻开《论语》,圣人孔子从神坛上走了下来,走近他,我们会慢慢地感受到他那学识的广博,道德的高尚,和蔼的身影,亲切的笑容,深睿的智慧…… 走近他,我们需要了解他的思想的内核——仁。

二、疏通文字

文言文的语感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靠朗读来完成。在平时,只要你想读,敢读,然后大声读,就可以读出味道,读出情感,读出人生。·读课文,理清字音

樊迟_______ 皋陶_______ 弘毅_______ 枉_______

三、文本解读:

以本班学生的的知识能力为基础,分析课文选择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之上进行,紧跟原文进行情感价值的讨论与建立。

每一小节的内容: 1.梳理文意 2.重点字词点析

(1)天下归仁(2)为仁由己(3)请问其目(4)回虽不敏

(5)请事斯语矣(6)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7)尧舜其犹病诸(8)能近取譬(9)士不可以不弘毅(10)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3.结合故事讨论分析“仁”与我们的生活

正如孔子所说,其实要做到仁并不难,只要你想做。我们要学以致用。了解了仁的思想,我们大可以在生活中加以施行。也许一开始我们的力量是微薄的,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我们能够严格要求自己,那么,以我们为中心,他人也以我们为榜样,这样,和谐校园又怎么可能建设不起来呢?

四、总结:今天我们在汲取先圣的生存智慧的营养,明天,我们虽然不能成为圣人,但我们绝对可以说我们一直正在沿着圣人为我们描绘的蓝图在建设和发展着我们的文化。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五、作业:

搜集类似“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意的句子。

 你们要别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他们。”又说:“你们要别人怎样

待你们,就得怎样待别人。”——耶稣

 最高贵 的宗教是这样的——你自己喜欢什么,就该喜欢别人得什么;你自己

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 ——穆罕默德

第五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与瑜伽

苏晨洋

2013210204

在初中学《论语》时,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感觉很深。曾经有一段时间,我有把这句话作为我的座右铭,很喜欢这句话的意味。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很高的境界,它特别可以体现出我们中国那种根深蒂固的仁、礼。有时候我会因为一件小事生气,然后我就换位思考一下,想想如果我是别人,那么我会怎么做,我应该这么做。然后慢慢地就想通了。一个人的想法很重要,不同的想法可以创造出不同的世界。在初中、高中,我是班干部。有时候老师会布置一些事情让我做,当然也可以我叫上别的人做。在初中、高中学习是很重要的,所以时间很重要。比如发报纸一类的,我就尽量自己发,不叫他人。其实当时也没什么想法,主要我也是有点喜欢偶尔做一些与学习无关紧要的事来放松自己的心情。但是其实想想,这也是一种,因为有的人不喜欢做那些“闲事”。

在高中的时候听人说起过瑜伽。一个大我3岁的姑姑在大学暑假去学习瑜伽了,然后我对瑜伽有了一些兴趣。上大学后,选体育课时,义无返顾的选了瑜伽,但是第一次没有选上,第二次才如愿以偿。在大二下上了没过多久,我发现自己好像得颈椎病了,总是头晕、脖子痛、腰痛,然后但是很庆幸自己选了瑜伽课。每次上过瑜伽课,全身心都很放松,很享受。有两周颈椎病比较严重时,我就盼着上瑜伽课,上过课后,明显没那么难受。平时在宿舍,也会练一下瑜伽,只是一个人练不知道是强度不够、还是时间短,总是没上课的效果好。在瑜伽课我最喜欢休息术,很放松、很舒服。上了快一学期,我发现自己的柔韧性比以前好多了,虽然和别人比还有很大不足,但是和自己之前比真的不错,我很开心。我在想如果以后室友选瑜伽课,那我有时间的话跟着她去,蹭课。不过,我觉得在冥想方面还是不通,主要是坐着坐着就很觉得腿很累,然后心就没那么静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咱们中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瑜伽是从外国传到中国的他国的博大精深的文化,这说明一切美好的、幸福的事物和精神都是无国界的、相通的。这又让人深深感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