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纪念册后记

纪念册后记



第一篇:纪念册后记

2015年10月2日—3日,老湾中学七三届毕业生在母校举行了一次联谊会。补偿了一百多份分散在五湖四海的牵挂与惦记;共圆了跨越两个世纪的人生美梦。为了更真实更完整地保存这种难得的聚会盛况,去年筹备组刻制了一套DVD(光盘),今年又编印了这本册子,诣在以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形式再现聚会的音容笑貌,铭记那个艰苦的岁月给我们留下的这片人间真情,从而使我们之间的同窗友谊源远流长。

此册共收集照片

张,诗词歌赋

首,书法墨宝

幅,文字近

字,采集了四次聚会的一些信息,反映了同学们多年来联谊慨况,展示了师生们的才华和心志。由于年代久远,资料失散,很难全面反映当年母校的历史面貌和同学们的基本信息。加上专业水平有限,其中错误难免,恳请广大师生、读者赐教指正。借此机会,向编印这本册子给予大力支持的师生和有关人员,尤其是洪湖市诗词楹联学会老会长郑校福先生,表示真挚的感谢!

编者

2016年

第二篇:同学会纪念册后记

同学会纪念册后记

艾莉莉

编辑此册使我们似乎有回到了风华正茂的年代,回到了曾经一起度过的激情岁月,那喜人的、感人的、动人的、急人的、烦人的一幕幕,又呈现在眼前……

编辑此册使我们似乎又回到了这个令人依依不舍的大家庭,同学们手足情深,互相照顾,在一起面对困难、一起流汗、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编辑此册使我们似乎又回到了老师身边,他们的笑容还是那么清晰亲切,他们的尊尊教诲,仍绕耳边,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对事业的执着对生活的热情时时感染着我们……

编辑此册使我们对这个集体有了更新的了解,许多感人的往事使我们更加留恋这个可爱的集体,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人生路上的坎坎坷坷,我们彼此热心关照相互鼓励共克难关……

经过近半年的努力,这本纪念册和大家见面了。从策划收集材料到编辑出版同学们都花费了很多心血,翻箱倒柜找照片,很多都是有意义的珍影。有的几次三番寄来大作,还有远在外省的同学,也寄来了图片资料及文章。热情之高,令人感动。所以说这本纪念册是我们这届同学共同创作的结果,共同努力的结晶。这本纪念册如期出版了,还要感谢关心支持这项工作的各位恩师,以及众多热心人的帮助。尤其是编委会成员和各班的联系人。然而由于时间紧迫,材料收集得不够充分,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和遗漏,留下诸多不足和遗憾,在此谨向大家表示歉意。

希望这本纪念册能给大家带来美好的回忆,在高兴的时候,在思念的时候,在困惑的时候翻翻这本纪念册,多想想我们可爱的集体。我们曾经年轻我们的心将永远年轻。顺祝各位恩师同学,多保重,祝大家健康长寿。

第三篇:同学聚会纪念册前言后记

前言:

2012年6月30日,周六,农历壬辰年丙午月壬戍日,五月十二,上午十时,天气晴朗,最高温度33°C,属暴晒天气。北京市门头沟区雁翅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北京商学院98法学班在此同学聚会。

十四年前的9月,我们来自全国各地,在京相识相知,切磋学习,体验人生,一起度过了悠长而又短暂的四年,拥有了一段温馨难忘的共同记忆;十年前的6月,我们自京作别,分赴各地,开始了自己的丰富人生,或平坦,或曲折,但始终积极乐观,向上进取,不断给予我们力量的,就是同学间无私的情谊。

今天,带着十年的思念,跨越天南海北,穿透时空,大家终于相聚到了一起,回到了熟悉的城市,见到了久违的老师,风景依旧,容颜未老。经过了十年的奋斗,大家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大多有了可爱的儿女,多年的辛劳,都有了回报,彼此的思念和牵挂,由此变成了开心酣畅,一切都很好。

感谢老师,多年的支持与教导,祝福母校,她是我们共同的骄傲,“求真,立德,勤奋,创新”,一直是我们前行的向导。正如我们的老师所言,这十年,是社会的重大转型期,我们的经历,其实就是社会发展在所有同学身上的投影,世界不断改变,不变的是我们的追求,踏实,顽强,不断突破自己,这就是在我们同学身上看到的北商人的本色。

虽然,欢快的时光无法永留,依恋的身影终究远去。为了珍藏起这美好的时光,留下那难忘的记忆,我们制作了本次同学聚会的纪念册,愿那份难觅的快乐能辐射给更多的同学,把来日的相聚变成一个个欢乐的节日,游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快乐不断的复制传递,让我们的下一代也能感受同学情谊。

后记:

十年前,我们在歌声中走上了毕业之路,满载着希望打点行装,在稚气未脱和意气奋发中走上了新的人生旅程。

十年来,我们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各一方。人生的路上并非只有太阳,更多的是雪雨风霜,每个人都经历了顺畅和得意,也曾一度失望而彷徨。唯有一点不变的是,我们在属于我们的天地间无畏奋斗,证实着我们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本次活动中,得到同学们的大力支持,各位亲爱的同学们,不顾工作的繁忙,带着百倍的诚意和热情如期而来,让我们感谢他们!由于时间的仓促,能力的有限,在组织这次聚会中,难免出现了一些不足之处,不能让每位同学满意,敬请老师和同学谅解!

相聚是短暂的,我们脚下的路却漫长而遥远。我们互道珍重,握手告别,但在今后的时间里,一定不会忘记十年后这次美好的相聚。放眼未来,我们坚信,必将会有再次的相聚之时。那时,我们将载誉而来,再一次沉浸于浓浓友情之中,沉浸于成功的喜悦之中。

七色阳光http://

第四篇:襄安中学88届班毕业纪念册后记

襄安中学88届(2)班毕业纪念册后记

时光,如白驹过隙;芳华,刹那间流逝。

时光定格在1986年9月1日,一张张稚气未脱的笑脸来自四面八方,聚首襄安中学,开始了三年同窗生活。

时光定格在1988年7月9日,在经历了三年寒窗,三天血战,你我挥泪告别,此去何年再聚首„„

时光定格在2013年2月13日,耳畔忽然响起母校的呼唤:回来吧,同学们!

在这个美好的时刻,襄安中学88届(2)班师生齐聚母校。阔别二十五载,把酒言欢,再续前缘。

感谢这次庆典的倡议者沙开荣同学,感谢为这次庆典辛勤付出的会务组全体成员,正是他们的精心策划,热心服务,才有了这次精美绝伦的聚会。

感谢参加聚会的老师和同学,正是大家的积极参与,才使聚会梦想成真,精彩圆满。特别要感谢以下几位同学的倾情赞助,才使得我们的这次庆典得以完美收官。沙开荣12500元;周凌云10000元;李海群10000元;王少文5000元;卢英山5000元;洪布坤5000元;范先贵5000元;陈恩之5000元;张惠泉2000元;卢英扣2000元;刘帮柱2000元;赵玉锐1000元;梁先超1000元;李柳溶1000元;陈福群800元;童天中700元 “我们永远是同学!”无论集结号是否吹响,友情这个阵地我们会永远坚守!当你翻开这本纪念册的时候,一幅幅熟悉的场景跃然纸上,浮现在眼前!当你合上这本纪念册的时候,一张张熟悉的笑容印在脑海,挥之不去„ 请接受我们深深地祝福:

老师,祝您健康长寿!

同学,祝你一生平安!

襄安中学者8届毕业25周年庆典会务组

2013年3月

第五篇:后记

后记 让阳光照耀你我

─────2008年聚会纪念册编后记

自二00二年第一次大型同学聚会之后的七年来,我们商丘市一中高中部八八届三班老师同学的每一次大型聚会都要制作一本纪念册以资纪念,这次2008年天宇大酒店的聚会仍然也不例外,我们同学会理事会依旧花费了一些精力、财力做出这本纪念册奉献给大家,使我们的聚会对于我们师生友谊的加深有着更加深远的意义。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们读过中国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这几句开篇词之后,我们似乎对生命的过程有了一番更为准确的阐释,人自从来到世间,无论你活得平平淡淡,抑或是轰轰烈烈,都注定有“大去”的一天,只不过这一天对不同的人来得早晚而已,这说明生命就是一个部长篇小说,有开头、过渡、高潮、结尾的,如何使这部小说的内容更精彩,是滚滚红尘中的芸芸众生努力的方向所在。我们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能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就对朋友、同学、亲人有所帮助,当我们化为一缕青烟的时候,我们的名字还被同学们传颂着、念叨着,这就够了。人生何所求呢?再多的财富带不走,再多的不动产全留下,为人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一个或好或坏的名字,给人以善举,奉献为大家,大家就会记住你的英雄的名字。

二00五年的聚会已经成为历史了,聚会之后我们的同学会有了更深的发展,理事会为同学们做了很多事情,把同学会的宗旨执行得完美无缺,而且在同学们当中,不断涌现出愿意为同学会无私奉献的好同学,我们将在行文中为他们付出的行动记下灿烂的一笔。一年365天,每天都在发生着一些事,有些事是事关我们同学的亲友的大事,我们同学会就不能袖手旁观,而应该积极行动起来,该看望的看望,该吊唁的吊唁,这些人与人之间的人情之理决不能少。

2006年元月,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筹划,王振同学根据大家的建议完成了2005年同学会民权吴屯水库聚会的纪念册初稿,由宋江东会长做东,邀请皇甫俊华、万晓群、王化斌、杨梅、李栋林、王振、王建、王超等同学讨论纪念册初稿内容,大家认真阅读初稿之后,你一言我一语地开始讨论起来,有认为某些内容不合适写的都删除掉了,王振同学根据大家达成的一致意见进行了细致的修改,然后交由王建同学组织设计人员精心设计,至2006年5月出版了长达34页的2005年聚会纪念册,所以大家所看到的那些文字是同学们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应该妥善保存,这是当我们回首往事时对年轻时光的美好回忆啊!

2006年这一年我们同学大都36岁,父母亲都上了高龄,病逝离去的伤心事距离我们是越来越近了,30岁之前都是参加的同学结婚生子的喜事,35岁以后,白事越来越多会渗入我们的活动内容,这是自然界几十亿年形成的不可磨灭的生生息息规律,谁也改变不了。活着的人追思逝者,表达哀伤的心情,是我们每一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是年的五月份纪念册制作完成以后,理事会给商丘市的同学分发了下去,给在异地工作的同学寄了过去,大家收到之后,都发表了对纪念册的读后感,尤其是对回顾高中生活的《忆花样年华》这篇文章表示了浓厚的兴趣,因为这篇文章写了高中三年的生活、学习、体育比赛等情况,使大家如身临其境,又回到高中时代一样。

张豫东同学在北京发展得不错,一直希望我们班同学凡是到北京的都要和他联系。还是在2004年的时候,杨红光同学从洛阳海关借调到北京海关工作,两位同学在首都见了面,彼此欣喜不已。2006年7月,王振同学到北京旅游,和张豫东同学用手机短信联系了一下,张豫东同学当时正在北京北面的风景区里爬山锻炼身体,接到短信之后马上赶回北京,和王振同学相见,身在异乡的同学见面格外亲切,二人共餐之后,张豫东同学领着王振同学到家里坐坐,见到了豫东同学的家人,两人谈起所知之同学轶事,很有共同语言,张豫东同学谈到在北京这个大都市里艰苦奋斗的十几年的酸甜苦辣无限感慨,同学之间的无话不谈进一步加深了友情,这都是同学会营造了友谊的气氛啊!想当初,大家几乎和张豫东同学失去了联系,是同学聚会使我们又得以相聚、共话今昔的。

告别了2006年的暖冬,我们迎来了2007年的春天。不幸的伤心事仍在人间继续,有同学的母亲因病去世了,理事会的很多同学均毫无怨言地承担了重任,帮助同学把逝去的亲人安置在风水宝地里,完成老人们人生的最后心愿。安息吧!亲人们,人生自古谁无死,只要身有长眠处!在理事会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宋江东会长总是率先垂范,领导理事会把这些事情处理圆满。宋江东会长出差在外不在商丘时,王化斌副会长就义不容辞地承担了此类重任,帮助同学做好应该做的事情。

芬芳的岁月穿梭在生命的走廊,令许多高兴的事情、伤心的事情成为往事,在华开繁茂的春天里,我们追求精彩的生活。2007年的5月的天气有春天和煦的温暖,自商丘市一高移校至归德南路的电大校园以后,由于距离的原因,我们同学和我们的高中启蒙班主任刘俊英老师见面少了,宋江东会长及时约了数位同学在商丘市富临门酒店和刘老师进行了交流,谈及彼此的工作、学习情况,心情无不畅快淋漓。

年轻正在离开我们,我们迈开脚步就要步入中年,所以我们同学备加珍惜同学之间的友谊,增加相聚的机会。

冷的天气到来的时候,理事会在万晓群同学的提议下,准备召开2008年的同学聚会,邓琳同学建议在春节期间聚会,同学们都放假了,便于集中起来见面。一次次的商议使聚会的细节日臻完善。

2008年春节前夕,理事会的宋江东、王化斌、王振、万晓群、刘红君、杨梅、牛辉、武德军等同学经过详细的讨论和精心的准备,决定在2008年大年初四举行同学聚会,通知了广大同学以后,又邀请了14位高中老师参加我们的聚会,付出了这么多精力,终于使我们的聚会如期举行,并且进行得很完美,令大家很满意,也令付出辛劳的理事会同学感到无比欣慰。

嘤嘤鸣矣,求其友声;投我一桃,报之一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昔日的同窗,今日的友人,同学会使我们大家凝聚在一起,感受到彼此的关切。就像《越谣歌》里写的那样:“君乘车,我戴笠,他日相逢下车揖;君提簦,我跨马,他日相逢为君下。”我们的友谊是没有贵贱之分的,投身同学会这个圈子就等于进入了奉献的门扉,留下一滴水,你会得到一片绿洲,在这里,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快乐,你会洞察到情感世界的价值,你会看到老师和同学们真挚的微笑。

商丘市一中高中部八八届三班同学会 2008年3月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08872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