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化学工业防止和减少尘毒物质的措施

化学工业防止和减少尘毒物质的措施



第一篇:化学工业防止和减少尘毒物质的措施

化学工业防止和减少尘毒物质的措施

职业中毒多是由于生产中劳动组织管理不善,缺乏相应的技术措施和卫生预防措施,以及操作者不遵守各项防尘防毒规程制度等原因造成的,所以,做好预防工作应从规章制度的制定、人员的管理、技术措施的完善等多方面入手。

1.加强防尘防毒的规程制度管理

(1)人人重视,搞好宣传教育工作

领导重视是搞好防尘防毒工作的关键。领导干部不仅要抓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而且要严格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狠抓生产中的防尘防毒,对工人的生命安全、健康状况负有责任。要使各级领导清楚地认识到,只要产量,不顾工人身体健康的做法是犯罪的行为;只有抓好防尘防毒工作,做到文明生产,工人身体健康才能得到保证,生产也就能得到提高与发展。相反,在尘毒危害严重的情况下,搞好生产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防尘防毒工作不能仅是领导、专业人员的事,还要依靠广大职工提高防尘防毒意识和技能,因此,必须加强职工的教育培训,教育职工重视尘毒的危害,做好设备的维修,注意个人防护,杜绝跑、冒、滴、漏,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制度。

(2)严格执行安全、工业卫生法规,坚持“三同时”

严格执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中有关车间空气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的标准规定,是防止和消灭职业病和职业中毒的有效措施之一。企业要设立尘毒监督机构(包括监测工作),对超过尘毒最高容许浓度标准的车间,限期解决尘毒危害,若仍达不到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则勒令停止生产。

(3)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

目前我国化学工业的防尘防毒技术水平仍比较落后,许多防尘防毒技术研究工作仍未系统地开展。这就必须加强科学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规划,有效提高防尘防毒技术。

2.防尘防毒的技术措施

(1)改革工艺路线

在防尘防毒的各项技术措施中,首先是工艺改革或设备改造。要优先选用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尘毒或将尘毒物质消灭在生产过程中的工艺路线。如苯胺生产,选用硝基苯催化加氢法,代替过去采用的铁粉还原法,从而消灭了有毒铁泥的危害,既清洁了环境,又改善了劳动条件,保障了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

(2)采用较安全的工艺条件

在生产有毒物质的过程中,采用较安全的工艺条件(温度、压力),对预防有毒物质的危害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降低生产系统温度或降低操作环境的温度,则会降低有毒物质的蒸发量;若降低系统压力,则会降低有毒物质的扩散,减少物质的散发量,从而减少尘毒物质的危害。在对有毒物质的贮存、运输及包装等过程,均可采用这类措施来防御、减少尘毒对操作工人的危害。

(3)以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

在化工生产过程中,采用无毒或低毒原料代替有毒或高毒原料,这是解决尘毒危害的好办法之一。例如在涂料工业中,用锌白或氧化钛代替铅白,以无苯溶剂代替苯作溶剂。

(4)以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代替繁重的手工操作

在化工生产中,常以泵、压缩机、皮带输送机等机械代替人工输送不同状态的化工原料、半成品或成品;以各种机械搅拌代替人工搅拌;以及机械化包装代替人工包装等。这些机械化操作的实现,不仅可以减轻操作者的劳动强度,而且可以避免操作者与尘毒物质的直接接触,减少尘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机械化操作是自动化操作的基础,生产自动化操作的实现,必将对改善劳动条件和解放劳动力起到积极作用。

例如乳剂农药乐果、敌敌畏等药品包装,实现自动化流水作业线操作后,既可提高效率,又可减少室内空气中毒物的含量,从而改善了操作环境。

(5)以生产设备密闭和隔离操作代替敞开式的操作

在化工生产中,敞开式的加料、搅拌、反应、测温、取样、出料,以及跑、冒、滴、漏和尘毒物质的敞露存放等现象,均会造成尘毒物质的散发和外逸,毒化操作环境,危害人体。因此,在操作中采取密闭方式,对减少尘毒物质的扩散是十分有效的。

如尘毒物质的密封输送;固体投料的锁气装置;转轴的密封填料、机械密封;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等。

在生产中尽管采用了许多防尘毒的有效措施,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设备密闭难度大等情况,就免不了会有毒害物质的扩散,为此,采用隔离操作。

隔离操作就是把操作工人与生产设备隔离开来,其方法是在操作方便的地方,设置一个封闭性较好的小室,可以将全部或个别毒害性严重的生产设备设置在室内,室内用排风使之保持负压状态,因此,尘毒物质不能外逸。也可以把工人的操作仪表、操作开关以及自动操作设备放在隔离室内,室内用送风办法,将新鲜空气送入隔离室内,使其保持正压,这样,有毒害物质不能进入。

先进的隔离操作,必须有先进的自动控制设备和先进的指示仪表。因此,隔离操作,远距离自动控制是劳动保护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使劳动者免受尘毒危害的最有效的方式。

(6)采用新的生产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不断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可以消除尘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例如,以电涂漆、静电喷漆代替手工喷漆,避免苯中毒;以无氰电镀法,防止氰化物的中毒;以硅整流代替汞整流;以金属阳极代替水银电解,都可消除汞对人体的危害。

电子计算机在化学工业中的应用,可以使生产在连续化、自动化的基础上,实现全过程的程序控制,减少尘毒物质对人体的危害。

(7)治理工业“三废”

工业“三废”是指工业生产中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渣。实践证明,环境污染之源,就是“三废”。因此,治理工业“三废”与搞好劳动保护是密切相关的。它既是环境保护问题,又是防尘毒工作的重要问题,而且也是清洁、文明安全生产的标准条件。所以,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综合治理好工业的“三废”。

(8)消除“二次尘毒”源

所谓“二次尘毒”源,就是粉尘或有毒物质从生产过程中漏出或在运输过程中洒散于车间、厂区内,成为再次能飞扬有毒物质的气体和粉尘的来源。例如农药粉剂加工车间,粉尘落在地面上,如不及时清扫,行人走过或风稍大一点,粉尘又会飘起来危害职工;汞作业的二次毒源最为突出。杜绝跑、冒、滴、漏是消灭“二次尘毒”源的根本办法。

(9)通风净化

通风的任务就是排除或稀释在生产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有毒有害物质,使操作工人可以在比较新鲜的空气中进行劳动和操作,防止和减低尘毒物质对操作人员的毒害。

通风基本上可分为自然通风和机械通风。自然通风是利用厂房内外空气温度差,造成热压以及风力,通过窗口、孔道,使室外的清洁空气进入室内,将室内的污浊空气置换出室外,达到通风换气、排尘、排毒的目的。这是一种经济通风的方式,设备简单、费用低廉,维护管理方便,节省能源。机械通风是利用风机造成的压力来进行送风和排风,以达到换气、排尘、排毒的目的。

在实际工作中,单靠通风措施无法彻底排除车间空气中的尘毒,必须要对排出室外的空气进行净化。对含尘空气的净化,就是采用除尘器;对含有毒害气体空气的净化,可采用吸收、洗涤、燃烧等方法。这样,排出的空气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

(10)湿法降尘

湿法除尘是治理粉尘危害的重要手段之一。粉尘粒度大于10μm时,就很容易自然沉降下来,但小于10μm的粉尘,就不容易沉降,较长时间飘浮在空气中,故称为“飘尘”。但大多数粉尘很容易被水所湿润,致使一些飘尘被水或雾聚合在一起。这样,飘尘将逐渐增重,粒度也逐渐增大,直至能沉降下来,这就是湿法降尘的简单道理。

化学矿山湿式凿岩、水幕隔尘、喷雾除尘等措施,也都属于湿尘降尘。

3.尘毒防护器具

为了预防各种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对人体的侵害,长期以来,人们除了从生产工艺本身进行改革,消除生产内在的危险因素外,还积极寻求对劳动者的个人防护,并制造出各式各样的个人防护器具。

个人防护器具(简称防护器具),是指作业人员在生产活动中,为了保证安全与健康,防止外界伤害或职业性毒害而佩戴的各种用具的总称。它是劳动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是生产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备的防护手段。对于任何生产活动都必须预先分析可能发生的危险及意外的事故,并充分估计作业人员所需的个人防护。因此,在所有需要对个人进行防护的作业场所,都必须提供并使用必要的防护器具,这既是对职工的生命和健康的爱护,也是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

防护器具实质上是避免或减少有害物质、物体或辐射对人体危害的一种防护性器具。按其防护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头部保护、面部保护、呼吸道保护、耳的保护及手脚的保护器具,此外尚有作业服、安全带、救生器等防护用品及器材。

不同的防护器材有其不同的防护性能,因此,在选择使用时,首先要考虑防护的需要,即根据需要预防的危害,准备必须的防护器具;其次是根据需要保护的部位和要求,选择适用的类型。因而熟悉各种防护器具的型号、功能及其适用范围,才能正确选型和使用,防护器材也才会真正起到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的作用。

(1)呼吸器官防护器具

呼吸器官防护器具包括防尘口罩、防毒口罩、防尘面罩、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和空气呼吸器等。由于这些护具的构造和性能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适用范围和使用方法也就不一样。每个工矿企业人员,都必须通过认真掌握原理,严格训练,做到正确使用和维护。

(2)头部及面部保护器具

安全帽。安全帽是保护劳动者在工作时,免受物体打击致伤的护具。按使用的要求不同,可分为普通型安全帽、矿工安全帽、电工安全帽和驾驶用安全帽等类型。

面罩。面罩是用于防护头部各器官免遭外来有毒害气体、液体和粉尘伤害的护具。目前常用的面罩有防酸面罩、有机玻璃面罩和大框送风面罩等。

防酸面罩是接触酸、碱、油类物质等作业的专用防护用品。防酸面罩有披肩式和连衣式两种,还可接上压缩空气,利于较长时间操作。

有机玻璃面罩能屏蔽和吸收放射性的α射线、低能量β射线,防护酸碱、油类、化学液体、金属溶液、铁屑、玻璃碎片等飞溅而来引起面部的损伤和辐射热引起的灼伤。面罩的顶部采用活络连接,帽圈可以调节。

大框送风面罩为隔离式面罩,由头框连披肩、送风嘴、弯玻璃、呼吸阀等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压缩空气由橡皮管送入面罩,由于面罩内空气压力大于外界环境压力,外部的有毒害气体便不能进入,而面罩内多余的气体,则由单向排气阀排出面罩外,从而起到防护作用。

防护服。防护服又称工作服,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活动中,免遭各种外力、射线和化学物质的伤害,调节体温,防止污染,适应人体机能要求的各种作业服装。因此,对工作服不仅要求能有效地保护身体,以适应环境温度和作业活动的需要,而且应穿着方便、安全、耐用、卫生及具有良好的外观。在选择工作服时,应考虑纤维的耐酸碱性、燃烧特性和带静电特性等。

在酸碱岗位的操作人员,应穿着耐酸碱纤维的工作服,它可以阻止酸碱附着于皮肤而引起化学灼伤;在有很强辐射热及有外露火焰的操作岗位,要穿着抗高温的防护服,衣料的自燃点必须要高,否则会产生遇热燃烧的危险。从事微波作业人员,应穿上微波屏蔽大衣,它能对外来微波辐射予以反射,达到防护的目的。

第二篇:尘毒治理工作总结

XXXX工有限公司尘毒治理

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XXX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尘毒危害治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的通知》(XXX安监管字)X号)文件精神,结合县安监局要求,进一步改善我司作业环境,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做好尘毒危害防治工作,我司开展了作业场所尘毒危害治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现将治理行动总结如下:

一、作业场所尘毒危害治理落实情况及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尘毒危害治理责任制落实和作用发挥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

长:(主要负责人)

副组长:(生产经理)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成员:(专职安全员)

(二)、建立责任制

对尘毒危害治理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详细分工,责任明确,贯彻执行力度较大,效果较好。

二、尘毒危害治理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和落实情况

对《防尘、防毒管理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有完善的粉尘检测和岗位操作规程,在实际工作中能严格遵照执行和落实。

三、开展尘毒危害治理知识宣传、教育情况

每日的班前会,进行多次专题讲座和培训,累计接受培训1500余人次。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四、公司负责人、管理人员和接触尘毒危害人员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情况

1、公司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包括生产、安全主要责任人等均参加了培训学习。

2、对接触尘毒危害的人员由公司在日程安全培训和安全知识讲座中进行灌输有关知识。

五、按照《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AQT

3048-2013)

规定,配备个体防护用品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情况

通常情况下,每人每月发放防尘、防毒口罩一个,要求必须正确佩戴,否则按“三违”行为进行处理。

六、告知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尘毒危害及危害后果,并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示情况

在日常安全培训中向作业人员多次灌输有关尘毒危害及危害后果的常识,强调搞好尘毒治理的重要性,在生产装置区多处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示。

七、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情况

凡是正式录用的员工一律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工伤保险。

八、及时、如实申报存在的粉尘危害情况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按时、如实的进行了尘毒危害情况申报。

九、尘毒危害治理经费投入和保障情况

包括购买粉尘检测仪,架设防尘棚,职工培训,健康检查,全年累计投入防治经费16万余元。

十、定期开展粉尘检测、检测、评价以及结果公布情况

按照要求每月进行粉尘检测,检测结果等级备案并公示,如果超过规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十一、尘毒危害治理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1、防毒技术措施,在生产工艺设计之初就已经从本质上得到解决,即工艺操作采用隔离密闭自动化控制操作,工艺单元均为露天框架结构。

2、防尘技术措施,硫磺投硫点是较大的粉尘扬尘点,将原先的敞开式改为密闭式,大大降低了粉尘对环境、人员的影响。

十二、组织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尘肺病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情况

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前,所有工人全部参加正规医院的体检,在岗期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为正式录用的员工报销体检费用,并为每一个正式员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十三、职业健康监护及尘肺病诊断情况

建立了健康监护档案并设专人管理,为每一个就业工人进行尘肺病诊断,诊断结论告知本人。

十四、企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设置和委托情况

委托正规医院为职业病(心肺功能、尘肺病等)提供检测。

二零一六年九月十二日

第三篇:尘毒治理工作总结

XXXX工有限公司尘毒治理

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XXX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开展尘毒危害治理示范企业创建工作的通知》(XXX安监管字)X号)文件精神,结合县安监局要求,进一步改善我司作业环境,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做好尘毒危害防治工作,我司开展了作业场所尘毒危害治理示范企业创建活动,现将治理行动总结如下:

一、作业场所尘毒危害治理落实情况及组织领导机构建立、尘毒危害治理责任制落实和作用发挥情况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主要负责人)副组长:(生产经理)

(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成员:(专职安全员)

(二)、建立责任制

对尘毒危害治理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详细分工,责任明确,贯彻执行力度较大,效果较好。

二、尘毒危害治理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建立和落实情况 对《防尘、防毒管理制度》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有完善的粉尘检测和岗位操作规程,在实际工作中能严格遵照执行和落实。

三、开展尘毒危害治理知识宣传、教育情况

每日的班前会,进行多次专题讲座和培训,累计接受培训1500余人次。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

四、公司负责人、管理人员和接触尘毒危害人员参加职业卫生知识培训情况

1、公司主要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包括生产、安全主要责任人等均参加了培训学习。

2、对接触尘毒危害的人员由公司在日程安全培训和安全知识讲座中进行灌输有关知识。

五、按照《化工企业劳动防护用品选用及配备》(AQT 3048-2013)规定,配备个体防护用品情况,以及个体防护用品的发放、使用和管理情况

通常情况下,每人每月发放防尘、防毒口罩一个,要求必须正确佩戴,否则按“三违”行为进行处理。

六、告知从业人员工作过程中尘毒危害及危害后果,并在作业场所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示情况

在日常安全培训中向作业人员多次灌输有关尘毒危害及危害后果的常识,强调搞好尘毒治理的重要性,在生产装置区多处设置职业危害警示标示。

七、与从业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参加工伤保险情况 凡是正式录用的员工一律签订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工伤保险。

八、及时、如实申报存在的粉尘危害情况

按照上级主管部门要求,按时、如实的进行了尘毒危害情况申报。

九、尘毒危害治理经费投入和保障情况

包括购买粉尘检测仪,架设防尘棚,职工培训,健康检查,全年累计投入防治经费16万余元。

十、定期开展粉尘检测、检测、评价以及结果公布情况 按照要求每月进行粉尘检测,检测结果等级备案并公示,如果超过规定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十一、尘毒危害治理技术措施落实情况

1、防毒技术措施,在生产工艺设计之初就已经从本质上得到解决,即工艺操作采用隔离密闭自动化控制操作,工艺单元均为露天框架结构。

2、防尘技术措施,硫磺投硫点是较大的粉尘扬尘点,将原先的敞开式改为密闭式,大大降低了粉尘对环境、人员的影响。

十二、组织人员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前尘肺病体检,并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情况

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前,所有工人全部参加正规医院的体检,在岗期间定期进行健康检查,为正式录用的员工报销体检费用,并为每一个正式员工建立职业健康档案。

十三、职业健康监护及尘肺病诊断情况

建立了健康监护档案并设专人管理,为每一个就业工人进行尘肺病诊断,诊断结论告知本人。

十四、企业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设置和委托情况 委托正规医院为职业病(心肺功能、尘肺病等)提供检测。

二零一六年九月十二日

第四篇:如何防止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如何防止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育工作的意义简单地说,是为了提高生产系统广大员工的安全素质,目的是防止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安全素质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安全意识,二是安全知识,三是安全技能。

那么,为什么要进行这次安全安全教育,它的意义何在,目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看看贝迪中国是如何分析的吧!安全素质包括的三个方面相互交叉,密切联系,不可分割。安全意识提高了,就会自觉学习安全知识,掌握安全技能;安全知识掌握的越多,安全意识水平越高;有些安全生产知识,同时又是安全技能知识;有些安全知识即是为了提高安全意识,又是为了掌握安全技能。提高公司员工的安全素质,仅靠

一、两次安全教育培训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每一位员工平时加强安全知识和岗位操作知识的学习,认认真真的学,持之以恒的学;还需要每一个班组加强班前班后会的工作;还需要车间、部门领导加强对本车间、部门员工的安全教育;还需要公司领导制定政策、宏观指挥协调、正确引导。只要公司各级领导和每一位员工,上下努力,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就一定能够使公司每一位干部、员工的安全素质上一个大的台阶,公司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从而避免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的目标。

第一,安全培训教育是使员工学习安全知识,在企业现代化大生产工作中,尤其是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需要每一位员工学习掌握生产知识,安全知识,只有掌握了生产过程的各种知识,特别是掌握了安全知识,才能够在具体生产岗位操作时得心应手,如鱼得水,减少和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况且,大部分员工都是刚刚接触炼焦行业,对该行业的生产、安全知识了解甚少,非常需要认真学习,还需要将所学知识与工作实践结合密切结合起来,进一步消化吸收,真正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岗位实际工作中去。

第二,安全教育培训主要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本次安全教育学习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四十一条禁令和生产现场危险危害因素及事故案例,虽然有的员工已经不是第一次学习了,但是这些内容多学一遍,就加深一遍理解,加深一遍记忆,因为这些内容作为一个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是员工必须掌握的,只有掌握了这些内容,才能进一步提高每一位员工的安全意识,时刻绷紧头脑中安全这根弦,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第三,安全培训教育是让员工掌握安全技能。安全技能是人为了安全地完成操作任务,经过训练而获得的完善化、自动化的行为方式。本次安全教育讲了对危险危害因素的防范措施,消防、应急器材的使用,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安全技能。当然,这次讲的,只不过是一些基本的安全技能,炼焦行业的安全技能内容很多,例如:公司《安全技术规程》、《岗位技术规程》中,也有很多安全技能的内容;我们还要从其他资料、渠道涉猎和学习安全技能。只有掌握了安全技能,才能实现工作中的正确操作,有效避免盲目蛮干;掌握的安全技能越多,安全技能越高,安全事故的发生率就越低。

第五篇:防尘降尘措施

防尘降尘措施

1、土方工程作业时,必须采取淋水降尘措施。

2、建筑结构内的施工垃圾、散装物及废弃物清理时采取搭建密闭式临时设施或专用垃圾袋袋装进行转运,严禁随意凌空抛撒,防止尘土飞扬。做到建筑垃圾及时清运,且洒水减少扬尘,并在指定的垃圾处现场处理。

3、对工地的管理,做到施工标准化、围墙景观化。工地管理规范化,要求修筑2米高实体围墙,硬化出入口和施工道路,严禁在车道上和人行道上堆放建筑材料,建筑完工后,及时清理平整场地。

4、工地进出口道路进行硬化处理,设置冲洗车辆设备,排水沟、沉淀池所有施工运输车辆,挖掘土方设备驶出工地前,必须进行冲洗、严格遵守车辆冲洗制度、不得带泥尘出工地且保持大门进出口整洁。

5、运输砂石、水泥、垃圾等易产生扬尘的车辆,做到全封闭,无洒漏。

6、施工现场严禁焚烧废弃物、防止毒烟尘和气体污染环境

7、所有沙、石、裸土等易飞扬的材料和垃圾尘土存放露天时,必须用遮阳网或密目网遮盖严密。

8、施工现场使用商业混凝土,因条件所限,局部少量需用的混凝土设置搅拌机进行拌制或人工搅拌的,有降尘措施。搅拌机进出料口外必须全封闭,并采用喷淋装置降尘,地下设沉淀池,并定期进行清理。

9,改建的项目(提取、综合车间等拆除),必须有喷水压尘设备。

10、对涉及扬尘问题的作业班组进行专项防治扬尘交底,将扬尘防治工作落实到操作层,并建立奖惩制度、以推动现场工地扬尘污染控制进程。

11、项目部与作业班组签定扬尘治理目标责任书,对扬尘治理工作进行目标化管理。

12、安排两名保洁员负责现场的施工道路及公共区域的卫生打扫工作,清扫地面前必须洒水。

13、如遇六级以上大风,对易产生扬尘的施工,应停止作业。

五、扬尘治理实体管理制度及办法

1、在制定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时,把扬尘污染控制放在突出的位置,对扬尘污染控制工作进一步深化,加大环保投入,巩固扬尘治理成果。

2、落实好“三个一”制度。有一个专门的扬尘治理领导 组织机构;有一支专门的联合执法检查机构;有一本专门环境管理目标责任书

3、深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制作宣 传版面、黑板报、座谈会、培训等形式,宣传扬尘污染控制的重要性,使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工人知晓扬尘污染控制的法律责任,使其利用环保法律、法规环保知识保障自身权益,调动其自觉参加扬尘污染控制工作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群策群力治理气氛。

4、扬尘污染控制工作纳入日常化管理,公司成立扬尘 整治工作小组,由总工程师为组长,工程部、技术部、政工部全体人员为组员,施工现场常设工作班子,由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安全工程师负责日常工作的开展,定期召开扬尘污染控制工作例会,交流做法,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保证扬尘污染控制工作常抓不懈。

5、发挥安全员、协管员优势,在加强公司和项目部管 理的同时,将扬尘治理工作作为安全员、协管员工作内容之一,对裸土、绿化、道路保洁以及工地扬尘等发挥监督作用,发现问题及时制止并向有关部门和人员反映,及时做好整改工

6、突出重点,对新开工的工地做到早介入;对建设中 的工地按扬尘控制规定,在硬件设施管理方面,措施到位,在软件管理方面,规范有序;对收尾工地,继续不懈怠的加强监管,使扬尘污染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之中。同时对产生扬尘污染的点位加强监管,落实好“裸土覆盖、道路硬化、冲洗车辆、洒水降尘、工地绿化5个100%必须达标的要求”;做好“六不准、六必须”及(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泥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冲洗设施、必须湿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

7、加强执法力度、奖惩办法。把扬尘控制工作纳入公司日常行政管理序列,相关职能部门每月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并组织巡查,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发现问题,要坚持三定一限进行整改,(定人、定时、定措施、限期限),对整个不及时、整改不到位相关单位、班组及个人进行处罚,保持常良好的环境状态。

8、落实检查考核制度。项严格按JGJ59—99施工现场 安全检查标准相关事项执行、及时制止违章违纪现象。项目部扬尘领导小组专项工长、安全员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评分并保存记录,项目安全工程师牵头每周对工地进行重点排查检查,并对排查检查情况记录档案并进行综合评分。对作。

6、突出重点,对新开工的工地做到早介入;对建设中 的工地按扬尘控制规定,在硬件设施管理方面,措施到位,在软件管理方面,规范有序;对收尾工地,继续不懈怠的加强监管,使扬尘污染控制贯穿于整个工程之中。同时对产生扬尘污染的点位加强监管,落实好“裸土覆盖、道路硬化、冲洗车辆、洒水降尘、工地绿化5个100%必须达标的要求”;做好“六不准、六必须”及(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泥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冲洗设施、必须湿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

7、加强执法力度、奖惩办法。把扬尘控制工作纳入公司日常行政管理序列,相关职能部门每月开展一次专项检查,并组织巡查,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发现问题,要坚持三定一限进行整改,(定人、定时、定措施、限期限),对整个不及时、整改不到位相关单位、班组及个人进行处罚,保持常良好的环境状态。

8、落实检查考核制度。项严格按JGJ59—99施工现场 安全检查标准相关事项执行、及时制止违章违纪现象。项目部扬尘领导小组专项工长、安全员每天对施工现场进行检查评分并保存记录,项目安全工程师牵头每周对工地进行重点排查检查,并对排查检查情况记录档案并进行综合评分。对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08686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