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高考体育术科800米跑节奏训练方法和建议[模版]

高考体育术科800米跑节奏训练方法和建议[模版]



第一篇:高考体育术科800米跑节奏训练方法和建议[模版]

高考体育术科800米跑节奏训练方法和建议

1、问题的提出

高考体育术科800米考试中,很多考生尽管起跑后跑进速度很快,但一圈跑完速度就明显下降,跑到600米就气急胸闷、腿如灌铅,明显力不从心,最后考试成绩不如平时训练成绩的比比皆是。这固然有置前项目考试消耗了较多体能又没有得到较好恢复的原因,但其主要原因是800米跑训练时节奏跑训练不足,考试时因紧张使跑的节奏严重紊乱。反观800米考试成绩发挥出色的考生,他们大多都是在考前注重800米跑的节奏训练并有适合自己能力的考试目标和战术,800米跑考试时就很少会受到水平好的考生800米跑节奏的影响,多能采取适合自己的节奏以较为均匀的速度跑进并有能力进行很好的终点冲刺。

从运动生理学角度看,800米跑是速度耐力性项目,运动中基本以ATP—CP系统和糖的无氧酵解供能(即:无氧供能)为主,以糖和脂肪酸供能(有氧代谢供能)为辅,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具备良好的速度、速度耐力和耐力水平,还要具备优良的节奏跑控制能力,才能保证考生能以较高速度跑完800米全程。

高水平运动员800米跑的实战训练和比赛模式多为匀速节奏跑模式。实践也证明,匀速节奏跑模式是800米跑的最佳模式,匀速节奏跑模式的核心是合理控制适合自己能力特点的节奏,其最大优点是节奏稳定。除起跑和终点冲刺跑以外,其途中跑速度变化小,有利于顺利克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等功能器官系统工作的惰性,降低乳酸累积水平,为运动系统耐受考试时超正常工作提供系统适应性保障。我们普通高考体育考生虽无法与高水平运动员的800米跑能力相比,但可以借鉴他们的匀速节奏跑模式合理控制800米跑的节奏,提高800米术科考试成绩。

2、匀速跑节奏控制训练的方法

根据800米跑供能特点、普通高中体育考生学情以及20多年的带训经验,笔者总结出“800米节奏跑四步优化训练”方法。

800米节奏跑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依据考生个体800米最好成绩的一半和400米最好成绩,取算术平均值,再加上3—5秒,来确定800米节奏跑训练时跑400米的合理时间。比如:某考生800米最好成绩是2分30秒,400米最好成绩是60秒,其400米跑算术平均值时间就是1分7秒5,那么训练800米节奏跑时,跑400米就用1分10秒5—1分12秒5的时间匀速跑完。训练距离一般采用100米、200米、600米匀速跑来进行800米节奏跑训练,100米、200米、600米匀速跑时控制的时间按400米匀速跑时间取其算术平均值获得,详见下表一。

表一:800米节奏跑不同训练距离的控制时间

800米节奏跑训练距离 100米

800米节奏跑训练控制时间

17秒6——18秒1

200米 300米 400米

35秒2——36秒2

1分10秒5——1分12秒5 1分45秒8——1分48秒8

2.1、节奏体验期的训练

800米节奏跑训练的第一阶段是节奏体验训练阶段,简称节奏体验期。此阶段尽量采用100米、200米、400米的节奏跑去控制训练800米跑节奏。在节奏跑体验期的训练,一般采取把成绩相近的考生分在同一组的同质分组方式进行,一周安排两次节奏跑训练,每次跑距600米—800米(100米×6—8组或200米×3—4组或400米×2组),组间休息时间一般控制在7分钟以内(100米组间休息1分半左右,200米组间休息3分钟左右,400米组间休息6分钟左右)。对于节奏感觉好、学习能力强的考生,节奏跑训练时可逐渐增加跑的距离,整个节奏体验期可多采用200米、400米匀速跑进行节奏训练,这部分考生一般在两三周内四到六次训练后即可大体找到适合自身的800米跑节奏感;对于节奏感觉差、学习能力弱的考生,节奏跑训练距离可适当选择短距离的100米、200米匀速跑进行节奏训练,有必要时还可适当延长一到两周的节奏跑训练时间。

通过节奏体验期的训练,考生800米跑的节奏感觉大体找到了,考生的800米成绩都会有较大进步,而原来节奏感差并通过训练找到节奏感的考生进步会很大。

2.2、节奏适应期的训练

节奏体验期训练完毕,考生能大体掌握800米跑节奏以后,此时再按照新的800米、400米跑最好成绩采用同样方法重新计算出800米节奏训练时匀速跑400米的合理时间,作为下一轮节奏跑训练的控制时间,再按照新节奏进行训练。此阶段训练距离主要采用200米和400米,耐力水平好的可少量尝试采用600米匀速跑训练节奏,并同样采取成绩相近的考生分在同一组的同质分组方式进行训练,同时采取每百米设置标志物并计百米分段成绩的办法帮助考生控制跑的节奏。一般进入训练适应期训练两周三到四次以后,大多考生一般能基本适应自己能力的匀速跑节奏,800米跑成绩往往也会提高较多。此时就可以如法炮制,再次进行节奏调整。

2.3、节奏稳定期的训练

在节奏适应期中,考生在干扰小的情况下已经完全掌握800米跑节奏以后,就可以进入节奏稳定期的训练了。节奏稳定期的训练和节奏适应期训练的最大差异是,此时必须开始设置男女混合编组、成绩差异大的异质分组、语言干扰等各种人为干扰,使考生在这些人为干扰条件下进行节奏跑训练。训练距离主要采用400米,耐力水平好的可适当增加600米匀速跑节奏训练。等考生节奏跑感觉良好稳定性较高后,再次测试800米和400米成绩,如果成绩继续提高且较多的话,将第三次调整800米跑节奏。

2.4、节奏实战期的训练

由于考试时心理状态、同组尖子考生水平和节奏对个体实战节奏的影响,往往会出现实战节奏大大快于节奏稳定期节奏的现象。所以在节奏实战期进行实战训练时,必须继续给考生制造人为干扰,以提高考生800米跑的实战调控能力。如:采取让非高三体训生中耐力跑尖子和差生参加的节奏跑训练,选择雨天在湿滑场地上进行的节奏跑训练,安排非高三体训生故意使用各种非常规节奏跑(如变速跑、启动后即全速跑等)和阻挡的节奏跑训练等,想方设法干扰考生的节奏跑训练,使考生在实战中学会面临各种干扰提高抗干扰能力,找到稳定保持自己节奏的应对方法。

3、匀速跑节奏控制训练建议

3.1、800米节奏跑训练要以耐力、速度耐力和速度等为基础,要以提高实战能力为目标。

800米跑个人节奏的快慢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取决于耐力、速度耐力和速度等水平的高低,所以800米节奏跑训练要根据个人相关素质水平来确定适合自己的节奏,并在训练中不断摸索掌握和控制自己800米跑的节奏,才能提高节奏跑训练的效果,并在最后的术科考试中考出好成绩。

3.2、800米节奏跑训练要随耐力、速度耐力、速度和节奏跑控制能力的提高进行调整。

科学合理的训练,必然会促进800米跑相关素质的提高,随着素质的提高,节奏跑训练的节奏必须适当加快,以促进800米跑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否则,按照原有节奏继续训练,不仅会固化原有的已经不适合现有能力的节奏产生800米跑的生理惰性,还会导致800米跑能力的停滞不前。

第二篇:800米跑训练方法

800米跑训练方法:

一、贴报纸跑:

把报纸拿到胸前一臂处,起跑后松开报纸,让其贴到胸前,在场地上自由练习,体会速度。要求在途中跑的过程中,报纸不能落下。

1、练习一:“看谁跑的远”全体练习者把报纸贴在胸前,进行比赛,看谁在报纸掉下前跑的最远。可以分组进行比赛,增强大家锻炼的积极性。

2、练习二:把报纸贴于胸前跑1500~2000米,提高有氧能力。

二、变速跑:

1、练习一:赶超跑,要求练习者成一路纵队匀速跑进,练习开始,最后一名练习者从外侧快速超越本队练习者跑到排头后变慢跑。此时,该队排尾的练习者再用同样的方法跑到排头,每人赶超一次为一轮,依此类推循环往复,直至练习结束。匀速跑的练习者要注意控制好自己的跑速。可适当控制练习的密度(如可规定前一练习者跑到队伍中间时,后一个就开始跑,或者前一个跑过若干练习者后,后一个就开始跑等来增加练习密度)。

2、练习二:把练习者分成若干组,均匀地(各组间保持相等的距离)在跑道上慢跑,练习开始,第一组快速跑追上第二组后变慢跑,第二组变快跑。第二组追上第三组后变慢跑,第三组变快跑,依此类推循环往复。可随着练习者长跑水平的提高,而逐渐减少练习时的组数,从而增加快速跑时的密度。

三、间歇跑、重复跑:

1、间歇跑:常采用直道加速、弯道调整,也可以采用200米加速、100米调整的方法。

2、重复跑:在训练初期采用150米或200米快速跑,重复6~8次,速度控制在与最好成绩相当。

3、在跑的过程中,注意配合呼吸,“可二步一呼,二步一吸”或“可三步一呼,三步一吸”进行呼吸练习。为了使练习者在跑的过程中不致于感到特别枯燥,可要求练习者默念自己的步子,如甲练习者用192步跑完400米,用时1′03〃,而乙练习者却用了236步跑完,用时1′30〃,这样一个比较,大家对自己的步幅也可以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4、至于每组练习的距离,应根据每个练习者的实际情况而定。并不要求每个人都是每组距离为400米。如甲练习者800米最好成绩为4′30〃,跑完400米让她恢复都是个大问题,这时就可以让她跑300米一组或200米一组的距离。

四、利用图形跑:

运用各种图形,让练习者围绕行进路线做各种图形跑。如:蓝、排、足球常上各种线条或对角线跑;蛇形跑、螺旋形跑、8字行跑、五角形跑等各种新颖的图形跑。

五、跑楼梯:

800米跑对下肢力量的要求比较大,跑楼梯是一种最简单的方法。在跑楼梯的过程中,我们可一步跨两个台阶或三个台阶来锻炼自己的步幅。还可以通过在楼梯上快速导小步练习自己的步频.本回答由体育运动分类达人 贾振雨推荐 31 评论 分享 举报收起

小黑格108 推荐于2017-09-26

一、变速跑、间歇跑是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的主要手段

800米跑是一种有氧无氧跑的典型项目。对有氧供能和无氧供能的要求都很高,因此,训练既要改善心脏和循环系统功能,增强有氧供能能力;又要改善肌肉工作能力,增强无氧供能的能力。

变速跑的生理效果,首先是增加心脏容量,改善跑的过程中心脏对循环系统的泵血能力,从而更好地向工作中的肌肉提供血液,提高有氧代谢能力,即提高了耐久能力。

间歇跑的生理效果,是引起肌肉中的血液的“过度酸化”,为了消除“过度酸化”对肌肉工作能力的影响,就要求血液中有大量的碱储备,发挥中和作用。运动员有了更好地抵抗较长时间“过度酸化”和供氧不足的能力,便提高了无氧供能能力,即提高了速度耐力。

匀速跑(或定时跑)也有变速跑同样的生理效果,经常采用,会对肌肉收缩的生物化学变化发生影响,使肌肉中肌糖元增多,有氧分解产生能量供给肌肉收缩的能力提高,而相反地使发挥速度所需要的无氧分解能力,因得不到锻炼而相对削弱,所以会影响速度,进而影响其他专项成绩,因此不适宜体育考生的800米训练。

体育考生800米训练, 第一阶段多采用变速跑训练;第二阶段变速跑和间歇跑训练交替采用;第三阶段多采用间歇跑的训练。

二、周训练计划中,800米训练的合理安排

周训练计划是根据阶段训练计划所规定的任务、内容与要求制定的。在制定周训练计划时,要准确地掌握学生的训练情况,根据学生现有的训练水平,周密地考虑训练的运动负荷量,兼顾各专项训练。周训练计划中的800米训练安排:在第一、第二阶段,每周一般要有两次,第三阶段每周不得少于一次,训练间隔不得少于两天;必须与力量素质训练(特别是杠铃负重练习)叉开,一般安排在大强度力量素质训练前一到两天,或者周末,通过星期天的调整,以求达到超量恢复。三、一次训练课运动量及强度安排

体育考生800米训练,第一阶段逐渐增加运动负荷量,第二阶段在增加运动负荷量的同时加大运动负荷强度,第三阶段只上强度而不增加运动量(或适量减小运动量)。下面是第二阶段800米训练运动量及强度的课计划安排:

1.变速跑的运动量及强度安排

每次训练课的跑量是800米专项距离的4倍左右,如采用150米、200米快速跑,中间用100米慢跑作为调整,训练量为:跑12~14个快跑150米+慢跑100米;或者跑10~12个快跑200米+慢跑100米。快跑段的强度不低于70%,慢跑段的时间不超过快跑段时间的三倍。

2.间歇跑的运动量及强度安排

每次训练课的跑量是800米专项距离的3倍左右,如采用200米、300米、400米的间歇跑,训练量为:10~12个200米跑;或者6~8个300米跑;或者5~6个400米跑。跑的强度不低于自己最高速度的80%为最佳。如果跑的强度在70%以下,对人的机体就没有足够刺激,对提高成绩意义不大。

四。每天都要跑几个800米,跑一个月 耐力就提高了。

运动中腹痛的原因:

① 肝脾郁血②呼吸肌痉挛③胃肠痉挛④腹部慢性疾病

运动中腹痛的防止:运动前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运动前不能过饱或过饥,也不要大量喝水。运动中要注意呼吸的节律。运动中出现腹痛时,可减慢跑速,加深呼吸,用手按压疼痛部位,坚持一段时间疼痛一般可减轻或消失。

运动中腹痛

它是运动中常见的一种症状,尤其在中长跑和长跑中发生率较高,以右上腹疼痛为常见,男运动员多于女运动员。

①处理

1)一般只要减慢运动速度,加深呼吸,按压疼痛部位或弯腰跑一段距离,疼痛即可减轻,以致消失。

2)若疼痛仍不减轻,甚至反而加重,就应停止运动。

3)若停止运动一段时间后,疼痛还在继续,则应请医生诊治。②预防

1)运动量与运动强度的增加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2)加强全面身体训练,提高生理机能水平。3)膳食安排要合理,饭后须经过一定时间(1.5小时左右)以后才可进行剧烈运动。4)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中长跑时要合理分配速度。

你好!很高兴能为你解答; 我是练长跑的。也是800米,那么下来我就要怎么训练了。第一天;先做热身活动5分钟,接着去跑操场3圈(一圈250米),然后俯卧撑做50个,休息2分钟,接着高抬腿100米来回10次,休息间隔(围着操场走两圈,一圈250米)。第二天:这个时候你的手应该会很酸的,但是你不要怕疼,只要在熬过今天你就能自然地完成了。先做热身活动5分钟,接着去跑操场3圈(一圈250米),然后俯卧撑做50个,休息2分钟,接着高抬腿100米来回10次,休息间隔(围着操场走两圈,一圈250米),接着跑500米,步伐要迈大。围着操场走一圈。第三天:这一天是最重要的了。这一天你就不用做前两天的项目了,你跳绳5分钟。不能停下来的(反复做10次!)休息间隔2分钟。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50个。当你坚持完三天后,你就会发现你的能力会提升。但是你不要断开训练了,这三天是为了帮你打好基础,接下来几天你想怎么练就怎么练。希望你在比赛中拿到好成绩。全手打的,如有雷同,遭雷劈。

第三篇:800米跑节奏训练

提高800米成绩的重要手段——节奏训练(已录用)

廉明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中

064407

在800米比赛或者高考加试之后,经常会出现两种情况,一是体力不支,动作变形,摔倒在地,二是跑完还有力气,感觉力量还没有使完。之所以会出现这两种现象,我认为关键在于在比赛的开始对于起跑的速度掌控不好,起跑时一般速度都较快,但如何根据自己的水平跑完全程,并发挥最好水平呢?关键在于在起跑阶段控制主自己的速度,在后程尽量不降速,或降速很小,如果再有冲刺,我想最后就能够发挥好自己的最好水平。那么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比赛节奏呢?现将方法列入如下:

一对节奏的理解

节奏跑实质上就是保持平均跑速的一种方法,也可以说是控制速度的能力,而这种控制能力是非常难的,所以说它更是一种技术。有人把节奏和速度耐力易于混淆,速度耐力也是一种能力,速度耐力是保持速度的能力,但不是控制速度的能力。速度耐力好的人保持速度的能力就强,但是速度耐力好的人控制速度的能力不一定强,他很可能开始的时候跑得过快,在最终导致后程乏力并导致失败,也可能开始的时候跑得过慢,结果后程冲刺到终点,还感觉有很多能量没发挥出来,这就是速度耐力好、节奏差的运动员宜犯的错误。因此说,节奏是控制速度的一种技术。

二对节奏跑距离及时间的选择

在800米跑的过程中,跑的速度是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而在变化的,主要表现是前半程快,后后半程慢,这是正常现象,比如很多队员第一个400米用1分1秒,第二个400米很可能用1分8秒,或者用1分10秒,1分15秒,甚至更多。但很少比1分1秒快,如果快了,说明前半程跑慢了,或者上此运动员的水平比其他人高很多,没有尽全力跑,比赛要的是名次不是成绩。

那么对于一般运动员或者高考的考生来说,如何在后半程保持前半程的速度不变,或者说保持第一圈的速度下降更少些呢,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训练用节奏训练来提高成绩。例如:一个学生的800米成绩2分16秒,第一圈一般在1分—1分6秒之内。那他的400米最好成绩应该在55秒——58秒之间。那么我们就可以用1分8秒的节奏跑3—5个400米间歇跑。也就是用800米最好成绩的平均速度进行节奏跑400米。如果能够实现,第二步,可以用1分6秒的节奏跑3—5个400米间歇跑,然后用1分4秒,1分3秒。。。等的强度进行节奏跑,也就是逐渐用比平均速度高的速度进行节奏跑,但不能用超过400米的最好成绩的速度水平。

三对节奏跑速度的控制

如果我们制定好了用400米的节奏跑来提高800米成绩的话,那么在400米范围内如何控制他是否是匀速呢,我们便可以以100米为一段落进行分段计时,然后用跑每100米的时间进行比较。具体方法是,假如在400米的场地内训练,那么在1500米的起点处放一标记物,在200米起点处放一标记物,在100米起点贴近里圈处放一标记物,当运动员在进行节奏跑时,每达到某一标记物处按一次表,最后400米终点处停表,然后在秒表内翻成绩,记录在本子上,进行对比,就可以知道队员的体力分配情况。通过多组间歇跑练习时,也可以进行组与组之间的对比。通过这种方法,不仅能够掌控学生的节奏跑情况,还可以掌控学生的身体疲劳情况,如果秒数变化太多,可以提醒学生,哪一段快了,可以放慢点,哪一段慢了,可以再快点,如果跑的技术动作变形,就可以停止训练,说明学生的身体疲劳了。

当然,如果需要,还可以在每50米处做一标记,那样可以更精确些。条件允许的话,更可以使用心率控制器,来掌控各段的心率及速度的变化。

四节奏跑的意处

通过节奏跑训练,能够使队员在比赛的开始准确控制好速度,学会合理分配体力,以至于在比赛或者加试的开始阶段不会太快,避免后程体力不支,如果比赛的开始阶段能够控制好速度,也不会导比赛之后,还有发挥出最高水平,因此在平时训练过程中的合理节奏跑是不可缺少的。总之,在比赛和加试过程中,按平均跑速跑完全程是不可能的,但它是我们在平时训练过程中永远追求的目标,它是比赛开始时确立跑速的一种感觉,是取得良好成绩的重要保证。因此节奏跑时很多项目提高成绩的重要训练手段。

第四篇:800米跑的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800米跑的技术动作及训练方法

中长跑技术动作可分为起跑、途中跑和冲刺三个部分。起跑:在田径比赛中,800米和 800米以上项目的起跑规则采用站立式起跑姿势。发令时,“各就位”后,鸣枪出发。其技术是:两脚向后用力蹬地,后腿积极前摆,两臂配合两腿的运动向前冲出。

途中跑技术是中长跑技术的重点部分,正确的途中跑技术能发挥人体最大的潜能,同时又能最经济省力。它要求身体的前倾角度、摆臂摆腿的幅度和后蹬的力量都较短跑的小,但是后蹬的角度要求较大,约为55度,在节奏上要求轻快、均匀,力求实效、省力。同时注重呼吸和跑的节奏相配合,比较理想的有“三步一呼气,三步一吸气”或“两步一呼气,两步一吸气”这两种方法。呼气时要求学生张口呼吸,增大呼吸量,深呼吸,更多更快地进行气体交换。另外还有中长跑的弯道技术:身体左倾,右臂摆幅必须大于左臂,左脚用外侧、右脚用内侧落地,以此获得向心力,克服直线运动的惯性,保持跑速。

800米跑属中长跑项目,对考生的速度耐力要求很高,要求考生具备良好的冲刺速度及速度感、节奏感和坚强的意志品质。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突出特征是高“速度”持续跑的专项速度耐力。只有具备较快的速度能力素质和良好的速度耐力及速度力量,运动员才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当今的中长跑比赛运动员往往都是到最后几十米或几米才分伯仲,速度慢了必然输掉。可见速度的快慢是决定运动员最后冲刺,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一环。因此,在运动员的多年训练中,确立以“速度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当今中长跑运动训练的主体和有效方法。我校高考体育训练队在800米训练中,加强速度训练,采取科学地,有效地训练方法,结合我们学校特殊情况,我们在训练内容上常年早上进行5公里越野跑,每次训练由二位教练带队,负责学生安全,学生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中长跑的速度和耐力训练

从运动生理方面来分析,中长跑的速度耐力依靠磷酸原系统供能,而且还更多的依靠肌糖元进行无氧酵解供能。在进行中长跑教学与训练中,必须着重发展无氧供能系统的能力,这种训练称为无氧训练,常用的训练方法有重复训练法和间歇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是指反复多次进行同一练习,在各次重复练习之间安排一些间歇时间,能使身体生理负荷达到较高程度。

间歇训练法是严格规定各次练习的距离和强度以及每次练习的间歇时间。其主要的目的是不让身体各器官功能有足够的恢复就开始下一次练习,对机体负荷要求高,对发展心肺功能及提高抗疲劳能力效果显著。使用这种方法进行中长跑教学,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及训练水平差异,科学合理地安排每次奔跑的距离和间歇时间。

如何克服“极点”现象和争取“第二次呼吸”

在进行中长跑的教学训练当中,学生会感到胸闷、呼吸困难、心率急增、肌肉酸软无力、动作迟缓不协调、精神低落、眼睛出现“星星”而想终止练习的这种状态称为“极点”。出现“极点”以后,让学生们知道,只要依靠意志坚持下去,稍减缓跑速,不久这种难受的感觉就会减轻或消失,逐渐会变得动作轻松有力、呼吸均匀自如、心率较慢,这时候就出现了“第二次呼吸”。“极点”和“第二次呼吸”,可以当作衡量中长跑耐久能力的一个技术指标,可以告诉同学们知道这样一个标准:在中长跑训练的运动强度大且相同的情况下,“极点”现象出现得越早的同学,中长跑水平的能力就越低,“极点”现象出现得越晚,消失得也越快,这样的同学,他们的中长跑能力就越强。通过训练证明,经常参加中长跑训练的同学,他们的“极点”现象会变得越来越晚,从而提高了中长跑的成绩。

提高中长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手段

•••••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对提高专项成绩至关重要,尤其是高速跑能力,与冲刺跑能力。在比赛中它决定了运动员的成绩的好坏。因此,运动员要加强速度能力方面的训练。1.重复跑练习

•••••随着中长跑成绩的提高,运动中肌肉工作的时间减少,而在单位时间内工作的强度加大了,因此运动能量供应也就随之产生变化,以适应肌肉工作需要,运动生理学表明,在快速跑300─ 500米,特别是400米的段落后,血乳酸的值是高的。在比赛途中加速冲跑,会在体内造成大量乳酸堆积,进而破坏机体内的碱贮备,使PH值降低,这将大大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引起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兴奋性及各种生理机能紊乱,造成酸中毒。平时无针对性的专门训练,耐酸能力低下的运动员,其破坏作用尤为明显,人体出现呼吸急促,两腿酸沉的不良反应。因此,欲取得好成绩,需进行耐酸训练,即在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仍要保持相当距离的高速跑;二是要进行变速跑,加速跑训练,在匀速跑途中,突然加速冲跑,然后再保持高速跑,而不能减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重复跑练习,选择的段落以短于专项距离为主。如:800米运动员,以100─600米为主;每组4─5次,速度等于或高于比赛速度,间歇时间要短。2.采用变速跑练习,快跑段落一般为400─1000米。变速的次数,则根据具体情况(如:任务,快跑、慢跑的段落,队员的身体情况)而定,一般在5次以上。快跑段落的总距离也可适当加长些,•但也不应超过太多。3.短跑能力训练

••••在高速跑能力训练的同时,加速跑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视,可以进行以下短跑能力训练。

3×60米大幅度地快跑,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慢跑开始逐渐加速,最后10米时达到最高速度,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高抬腿跑,也可距离由30米逐渐增加到60米,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跳跃快速跑,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变速跑,20米跳跃、20米慢跑、再20米跳跃,休息时慢跑返回。3×60米起跑快速跑练习,休息时慢跑返回。4.提高速度力量训练手段

•••••在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都想胜人一筹,并保持一种任何对手都难以跟随的跑速。为了获得这种非凡的有氧运动能力,运动员要进行各种方法的速度力量训练。

5.循环速度力量训练和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

•••••这两类训练方法的优点是具有多变性。因为训练中的多变性,可以减轻运动员重复进行相同练习时出现的体力、精神消耗。•••••循环速度力量训练是用于补充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准备较为传统的方法,它可使运动员接受新的不同的训练刺激的结合。这些刺激的结合不仅能促进整个身体的力量全面发展,而且又是通常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所遇到的。循环速度力量训练的好处是运动员的身体各部分一个接一个受刺激,直到整个身体都受到刺激,而同时在整个训练时间内保持较高心率。因为运动员身体某个特定部位的疲劳是由于其内部的乳酸积蓄,交替使用不同的身体部位(上肢、下肢、动作肌群、对抗肌群)可延缓整个身体力竭的出现。这样,训练课可以继续较长的时间,在进行力量训练的同时,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氧训练效益。循环速度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俯卧撑→仰卧起坐→屈膝举腿→引体向上等。

•••••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可以用所有中长跑运动员在准备期的一般体能训练。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特别有用。为了取得适宜的肌肉力量发展,做各种练习必须以严格的形式进行。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方法:高抬腿跑→踢臀跑→跨步跑→单足跳→膝触胸双足跳→蛙跳等。训练方法之一

一、发展一般耐力

1.每天早上跑步跑5公里

2.每周跑1500米×2一次,每次间隙为8分钟 3.计时1000米×N次(根据学生的训练水平而定)二.发展速度

1.100米、200米每天重复跑

2.计时400米跑(根据学生训练水平逐渐增加组次)3.计时600米跑 4.计时800米跑 三.发展力量训练

主要通过小重量练习发展上下肢、腰腹等肌肉力量和耐力.四.技术教学

主要通过观看优秀运动员的比赛录像,结合教师的讲解师范,学生重复练习逐步掌握.重点在800米前半程和后半程的体力分配.

第五篇:800米1000米跑的训练方法

800米1000米跑的训练方法

在中考体育项目中,800/1000米跑是很多考生的弱项,它是对耐力与毅力的考验。练习800/1000米跑让很多考生感到枯燥。如何练习才能既有趣又提高成绩?考生在掌握800/1000米跑技术要领的情况下,通过超越跑、同伴跑、定时跑、定距跑、匀速跑等方法,增加训练乐趣。

开始练习前,考生要先认清两个问题:第一,800/1000米跑不只是体育考试的要求,耐久跑对考生的心肺功能和血液循环有很大帮助,还可以预防很多疾病的发生,同时,有利于考生舒缓心情、愉悦精神;第二,800/1000米跑分为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4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技术要领,考生要注意掌握和运用。

进行耐久跑训练时,考生要注意呼吸均匀。800/1000米跑的呼吸不能太大太频繁,否则会过早出现疲劳现象。建议可采用两步一呼一吸或三步一呼一吸,要主动呼吸。可以练习匀速鼻吸口呼的方式,吸气慢而匀、呼气短促而有力,同时保持一定的节奏。具体选择哪种呼吸方式,要根据考生个人情况。

跑步时,考生要循序渐进。耐力较差的考生,可先从400米跑过渡,逐渐达到考试要求。800米和1000米的跑步过程比较枯燥,练习时,考生可采取超越跑、同伴跑、定时跑、定距跑、匀速跑等方法,增加训练乐趣。学校如果有迈佳步中短跑计时系统,可以根据上边显示统计训练的时间,来调整训练方法,建议每周练习两至三次。

此外,可通过奖励法练习。比如,老师跟学生约定比赛,或自我对比测试。但800/1000米跑要定期和长时间练习,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成绩会有一定的进步。考生要注意,练习前不要大量饮水、吃东西,可少量频繁补水。耐久跑后可补充少量温水或糖水,但不能喝凉水。

跑步时,要保持身体稳定,摆臂幅度不能过大,手腕和大臂放松、自然摆动。身体整体呈放松状态,尤其是腰部不能过于挺直,落地时要注意配合脚的缓冲力量。大腿和膝部向前,步幅加大,注意腿不能抬得过高。

耐久跑共分为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4个阶段。起跑后,步幅逐步加大和步频逐渐加快;途中跑可保持相对稳定的步幅和步频;冲刺跑时,腿部后蹬要有力,使劲摆臂,加大步幅。冲刺跑阶段要根据考生个人情况选择加速距离。身体状况不同,冲刺距离差异较大,但不能少于100米。有的考生开始时不是很靠前,习惯在最后300米冲刺;有的考生后劲不足。无论如何,在耐久跑的过程中不能走,即使慢速的跑也比走的速度快。耐久跑时有的考生会出现极点,感觉特别累或肚子疼,这时可用双手按着痛点并深呼吸,再放慢跑步速度,调整好后再提速。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