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唐朝的故事
东汉名人陈蕃少年时所持观点“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素来招人批判,在我看来,他这种好高骛远,忽视量变的思想是极不可取的。薛勤对此早有苛责之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扫天下”固然伟大,但成就这一壮举,却也缺少不了“扫一屋”。如果连“扫一屋”都无法做好,那更无“扫天下”之毅力和能耐了。
世人往往急功近利或是奢求硕果,往往忽视达成目标需要在微小的地方加以努力,其结果通常是“小事做不好,大事也不成。”须知“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米”。自古来有所成就的人物,无不重视平日的积累及细小的处事方式所带来的影响。大发明家爱迪生从不以深知卓见自满,而是时刻收集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素材;一本本小小的笔记本被写得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奇思妙想。这对他的发明工作无疑大有裨益。假设他也如陈蕃一般,以“搞大发明”为由弃“记小事”,那不知电灯发明之日又要晚多少年了。
好高骛远不仅是搞科研的大忌,更是阻碍各项社会工作圆满完成的遮天大石。有的人生活在空想中,就如陶醉在蜂蜜旁的苍蝇,却早已回乏力。他们的一度追求伟大、毫不顾及渺小让他们不得不在垂暮之年大倒苦水;对昔日的大梦想、高追求也只能付诸无尽的叹息。没有绝对的巨,也没有绝对的微。君不见泰山不让土壤,故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方成其深。小,无妨,量多即大;弱,无妨,量多则强。没有一步步的脚踏实地,何来漫漫千里之途?
与好高骛远相反,不少人重视量变对质变的必要作用,在无数看似微小的行动背后取得了巨大成功。英国作家雅各布在二战前夕,以一册内含希特勒军队各种情况的军事小刊震撼世界,因为德国境内的军事部署情报是严密封锁的,经雅各布本人透露,他只是坚持对德国报纸上所有有关德军动向的消息加以摘录,并进行分类,最后加以拼凑,获得了希特勒军队军事部署的重要情报。如此般像潮湿门边长出的真菌,恐怕只有雅各布才会细心观察吧。但就是由于这“渺小”的积累造就了对盟军十分有利的军事指导册。
朋友,当你奋力向“成功人生”奔跑时,是否注意到足旁的鹅卵石呢?不要嫌它小,将它们拾起吧!它们会为你砌起直达成功的阶梯!总眼盯着前方不放,小心踏空了。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历史正如一条滚滚东流的长河,浩浩荡荡,雄浑壮阔。能在这长河之中留下几簇浪花的杰出人物,汉高祖刘邦,康熙帝玄烨,大文豪曹雪芹……他们的人生让我们心动不已,可是别忘了他们的成功都是因为他们拥有脚踏实地共性。他们人生的每一页都在告诉我们,只有脚踏实地才能振翅飞翔啊!
第二篇:唐朝故事:唐代宗如何死的
唐朝故事:唐代宗如何死的
励志故事爱情故事儿童故事搞笑故事恐怖故事哲理故事神话故事历史故事下面是由飞速网整理的唐朝故事:唐代宗如何死的,欢迎阅读。【唐代宗如何死的】
唐代宗李豫,初名李俶。唐肃宗李亨长子,肃宗被李辅国惊死后,他继位。在位十八年,病死,终年53岁,葬于元陵。
唐代宗李豫,原被封为广平王。后进封为楚王。马嵬坡事变后,他随肃宗北上,任为“兵马大元帅”,统帅诸将收复两京,公元758年被立为皇太子。起初,肃宗皇后张良娣与宦官李辅国互相利用,后来却有嫌隙。张皇后想杀李辅国,废掉太子李豫立自己的儿子。公元762年4月,李辅国与程元振将张皇后杀死。肃宗因此被惊死,李辅国于同月拥立他为帝,改年号为“宝应”。唐代宗继位后,李辅国以立帝有功,恃此骄横。竟然对代宗说:“陛下只须深居宫中,外面的政事有老奴来处理。代宗虽然心中不满,但慑于他手握兵权,只好委曲求全,尊称他为尚父,事无大小,都要与他商量后才能决定。不久,代宗乘李辅国不备,派人扮作盗贼刺杀了李辅国,然后假装下令追捕盗贼,并派宫中使者慰问其家属。
此前,安史叛军再次发生内乱,史思明杀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并于公元759年五月,从李光弼手中,夺取了洛阳,史思明占据洛阳不久,就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所杀。宝应元年十月代宗任命雍王李适为统兵元帅、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为副元帅,又向回纥借兵十万,攻打再次被叛军占据的东京洛阳,史朝义败走莫州,史朝义部将李宝臣、李怀仙、田承嗣等率部相继向唐军投降。广德元年正月,史朝义在众叛亲离的情况下上吊自杀,自此,唐朝完全平定了延续七年零三个月的安史之乱。但是,经过这次战乱,唐朝元气大伤,由强盛转为衰落。东有藩镇割据,西有吐蕃侵扰,北有回纥以马匹高价交换的困难局面。代宗又迷信佛教,怂恿寺院占有许多良田美宅,国家财政经济每况愈下。由于讨伐安史叛军的需要,西部的军队大部被撤回,吐蕃乘虚深入内地,大举攻唐,占领了陕西风翔以西,分州以北的十余州,广德元年十月,又占领了奉天,兵临长安城下,吓得代宗逃到陕州避难。于是,吐蕃兵占领了长安,他们把唐宗室广武王李承宏立为皇帝,作为自己的统治工具,纵兵焚掠,长安被洗劫一空。
关键时刻,代宗仓促启用郭子仪为副元帅,迎击吐蕃。郭子仪积极组织兵力反击吐番。命令长孙全绪率二百骑出陕西蓝田,白天击鼓扬旗,夜晚点火以为疑兵。同时又以数百人化装潜入长安,组织城里人到处传说:“郭令公亲率大军来了!”吐番兵惊恐,不战而走,全部撤离长安。陷落15天的长安被唐军收复。
公元763年十二月,代宗回到长安,郭子仪伏地请罪,代宗说道:“朕没有及早用卿,所以才到这种地步。”便赐给他铁券,在凌烟阁为他画像,以表彰他的兴唐之功。长孙全绪等也被加官进爵。同时削免程元振官爵,放归田里。自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内部矛盾重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广德元年,liuxue86.com仆固怀恩叛唐,永泰元年八月,仆固怀恩引吐蕃、回纥等共30万大军,约期从华阴趋赴蓝田,直取长安。京师震恐,代宗急召郭子仪,屯驻长安北面的泾阳城,此间仆固怀恩暴病于军中。郭子仪单骑亲说回纥,大破吐蕃,使唐王朝又一次传危为安。
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唐朝名将郭子仪之子郭暧娶了唐代宗的女儿升平公主为妻。一次,小夫妻发生口角,郭暧气愤之下打了皇帝的金枝玉叶,急不择言地说:“你倚仗你父亲是皇帝吗?我父亲还不愿意当皇帝呢?”听了这句大逆不道之言,公主哭着回宫告状。闻听此言,代宗劝女儿道:“他父亲不爱当皇帝是实情,要不然,天下哪里还姓李!”面对负荆请罪的郭氏父子,代宗安慰道:“儿女闺房琐事,何必计较,老大人权作耳聋,当没听见这回事算了。”郭子仪谢过皇恩,回家后还是把儿子痛打一顿,小两口又和好如初了。
公元779年5月,代宗病重,急忙诏令太京摄政,不久病死于长安宫中的紫宸内殿。毛泽东眼中的李世民和武则天 隋唐故事人物:罗成 唐朝皇帝列表
唐朝故事:李世民也无法保住14个儿子
第三篇:唐朝故事之唐明皇与杨贵妃
唐明皇与杨贵妃
《长生殿》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描写唐玄宗与杨贵妃七夕祈祷,并发誓相守一生的场景。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一直被传唱至今,他们之间的爱情被赞颂、被质疑,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杨玉环(718——756),号太真,唐开元六年(公元718年)生于容州(今广西玉林容县),幼时随父在四川度过(其父杨玄琰曾任蜀州司户参军),10岁左右因父亲亡故,寄养在洛阳三叔
杨
玄
璬
家,后
又
迁
往
山
西
永
乐。
杨氏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734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纳为玄宗第十八子寿王李瑁的王妃,时杨氏年16岁,李瑁也年约16岁。737年,玄宗宠爱的武惠妃死,后宫数千宫娥,无一能使玄宗满意.高力士为了讨玄宗的欢心,向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740年,玄宗幸温泉宫,使高力士至寿王宫召杨氏,令其出家,号太真,住于太真宫。745年,另立左卫中郎将韦昭训的女儿为寿王妃,玄宗册封杨氏为贵妃,“父夺子妻”,成为唐朝宫闱的一大怪闻。
玄宗亲谱《霓裳羽衣曲》,召见杨贵妃时,令乐工奏此新乐,赐杨氏以金钗钿合,并亲自插在杨氏鬓发上。玄宗对后宫人说:“朕得杨贵妃,如得至宝也”(《古今宫闱秘记》卷三)复制新曲《得宝子》,足见宠幸之隆。时宫中未立新皇后,宫人皆呼杨氏为“娘子”,实居后位。杨贵妃有三位姐姐,皆国色,也应召人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每月各赠脂粉费十万钱.虢国夫人排行第三,以天生丽质自美,不假脂粉。杜甫《虢国夫人》诗云:“虢国夫人承主思,平明上马入金门。却嫌脂粉宛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杜诗详注》卷二)乃为事实之写照.由于杨贵妃得到重宠,她的兄弟均赠高官,甚至远房兄弟杨钊,原为市井无赖,因善计筹,玄宗与杨氏诸姐妹贝者博,令杨钊计算贝者账,赐名国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余职,操纵朝政。玄宗游幸华清池,以杨氏五家为扈从,每家一队,穿一色衣,五家合队,五彩缤纷.沿途掉落首饰遍地,闪闪生光,其奢侈无以复加。杨家一族,娶了两位公主,两位郡主,玄宗还亲为杨氏御撰和彻书家庙碑.贵妃每次乘马,都有大宦官高力士亲自执鞭,贵妃的织绣工就有七百人,更有争献珍玩者。岭南经略史张九章,广陵长史王翼,因所献精美,二人均被升官。於是,百官竟相仿效。
杨贵妃能歌善舞,长得如花似玉,又会阿谀奉承,深受唐玄宗宠爱。有一次,玄宗与其兄弟在一起商讨国事,贵妃无事窃宁王紫玉笛吹。贵妃这种违旨行为深一为玄宗不满,将她驱逐出宫。杨国忠怕连累自已,与吉温一道上奏,请求皇帝将贵妃处死宫中。玄宗没有接受杨国忠的意见,只是令中使张韬光将贵妃送回家。贵妃悔恨交加,痛哭流涕,剪下一篓乌发给张韬光说:“请奏皇上,我罪该万死。金银珠宝都是皇上所赐,不足充献,唯有这乌发为父母所生,献给皇上,以表达我对皇上的一片忠心。”玄宗见乌发,十分感动,令高力士将贵妃召回。从这以后,玄宗与贵妃情爱弥笃,更加难分难舍。相传,有一年在华清宫的长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节,唐玄宗和杨贵妃避开众人在这里仰望牛郎织女二星,双双跪拜,发下誓言:“人寿难朝,但愿我们世世生生,永为夫妻!过了今生,还有来世!仅从杨贵妃喜食荔枝一事便可看出。
唐代李肇撰写的《唐国史补》一书记载:“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唐代著名诗人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就是指的这件事:“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天宝中年,范阳节度使安禄山立过边功,深得玄宗宠信,令杨氏姐妹与禄山结为兄妹,杨贵妃则认禄山为干儿子。禄山以入宫谒见干娘为名,竟明目张胆地调戏起杨贵妃来。
杨贵妃在长安庆祝最后一次生日,是755年六月一日于华清宫,玄宗令梨园置乐,于长生殿奏新曲,未有曲名,适广东南海进荔枝到,遂以《荔枝香》为曲名.同年十一月,安禄山反,玄宗仓皇入川,唐玄宗逃离长安,途至马嵬坡。六军不再前行,太子李亨、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发动兵谏,说是因为杨国忠(贵妃之堂兄)专权误国,民怨沸腾,而致使安禄山叛军势如破竹,玄宗为息军心,乃杀杨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说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祠赐杨贵妃自尽,香消玉散,时年38岁。安史之乱与杨贵妃无关,她成了唐玄宗的替罪羔羊。马嵬驿兵变之后,唐玄宗已经尽失人心,其皇权被架空,军政实权由太子李亨掌握。
今陕西兴平县有杨贵妃墓,占地3000平方米,墓侧有李商隐、白居易、林则徐等历代诗碑.临潼骊山北麓有华清池,传为杨贵妃“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遗迹,其中尤以“贵妃池”更为著名,传为杨贵妃专用的浴池,故又称“妃子汤”,池侧有“凉发亭”,传为贵妃浴罢凉发梳头之处.这些名胜古迹因为与古代著名美人杨贵妃有密切关系,而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参考资料:
一、唐朝著名故事
二、百度、360百科;
第四篇:唐朝发言稿
美丽乡村村书记经验交流发言稿
唐朝
大家好!我是阮桥镇栾楼村的村支书唐朝,在任这些年里,我始终坚持带领栾楼村民发家致富奔小康这个理念,以“真抓实干聚民心、建设文明富裕村”为己任,以发展养猪、鱼、牛为突破口,在全村党员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村的基层组织建设和经济发展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今天我在这里给大家交流经验,我深感荣信,因为我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是组织培养和群众信任支持的结果,其实我个人还有许多方面都做得不够,所讲的也肯定会有许多不到之处,希望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栾楼村位于阮桥镇北部,距镇政府8公里处,全村辖21个村民小组1200户,5168人,全村总面积6.3平方公里,2017年顺利晋升为镇一类村级党组织。近年来,我村党支部注重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加强社会管理,促进了全村和谐稳定。我们的主要作法是:
一、抓党建,让基层组织强起来
我们注重弘扬团队精神,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1、是抓好班子队伍建设。
近几年村党支部大力动员村上的优秀年青人入党,到现在全村有 名正式党员,真正使那些有文化、有思想、能干事的年轻人有了发挥本领才智的空间。村上还安排了每周一天的学习时间,要求村两委成员加强自身学习,不但学习党的知识、法律法规、惠农政策等知识,而且学习农业实用技术等专业技术。现在村干部每人都熟知党的政策,能独立处理村中的事务,并且掌握了一门农村实用技术,成了村里致富的带头人。
2、是抓好制度建设。
为提高村支部的战斗力,发挥党员的作用,村支部起草好支部的各项工作机制和各项规章制度,并通过党员大会不断地充实和完善。我们还一直坚持把全村的财务工作按时公示上墙,动员全村群众积极参政议政,每次开会都做好记录,会后将软件资料分类存档,便于各级领导随时查阅。
3、是认真开展各项活动。
如连心工程、转作风树民风、三问三解等,特别是在转作风树民风活动中,我们通过“支部创先进、党员争优秀、农户十星评”,使我村干部作风、社会风气得到了真正的好转,在干部和群众中树立了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道德风尚,为全村创造了诚实守信、风清气正、和-谐稳定的优良社会环境。
二、建设施,让致富路宽起来
我村早些年基础设施薄弱,导致经济不发达,农民更是别谈致富的门道,村道的不通畅成了制约我村发展的主要瓶颈。2016年在镇政府以及王书记带领支持下,我们村两委经过一事一议商议,要坚决将村级公路修到家门口,当年冬天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支持下我带头跑资金要项目。在修路的2个年头里,党组织和党员是标兵、是主力,村上各党员干部连续无偿投工投劳,风里来,雨里去,带动了全村村民,终于在2018年我们村打通了现在的村级公里,我们村百分之九十以上村民真正实现了水泥路硬化到各家各户门口的愿望。同时新建了村级活动场所、体育健身场、改造危房 户,全村到现在旱厕改造达到 户。现在的栾楼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得益于村党员干部的身先士卒、无私奋献和全村人的艰苦奋斗。
三、重帮扶,让群众富起来
作为村干部,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探索农民增收新办法新途径,进一步推进农村产业发展,所以我们村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1、是党员干部带头示范。
在发展产业上,由村上的党员和干部率先发展,有了成熟的经验和技术,在发动群众发展;其中银杏基地栾修亮和秦长海是很好的例子。
2、是抓好技术支持,免费提供帮扶。
每年村上都会免费为农户提供农业技术培训,以降低农户发展产业的风险;村上将免费为农户提供部分农药、化肥、种子,保证了农户发展产业的经济效益。
在以上几项措施的实施下,我们村的养殖种植,从2015年至今在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好成果。
四、勤排查,让村庄和-谐起来
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搞好矛盾调处,让村子和-谐起来。
1、是健全矛盾排查机制。全村以村组干部为主成立了调委会,村民一出现矛盾隐患,调委会的成员就上门调解,使许多矛盾在村级调委会里就解决了。
2、是村干部每天轮流值班。我们村干部轮流在村部值班,确保群众随时能找得到人,碰到矛盾纠纷能最快速度的赶到现场,及时的处理好,努力把矛盾化解在村组、化解在萌芽状态。
3、是成立“联防队”。联防队由村干部和党员及村民组成,每天一班,每班一名村干部,两名群众,坚持到各处巡逻,排查可疑人员,并且保持联系畅通,以随时应对突发事件,营造了文明、健康、和-谐、向上的良好氛围。这些年以来,我的体会是:
1、要有不怕吃亏诚心办事的精神。
2、要抓好机遇掌握好政策,不要哄上欺下。
2、办事要公道公平公正。处理别人的问题时要胜过自己的事。怀里要揣着一颗良心,不能歪曲事实。
4、要有一副厚脸皮,和一双不怕跑路的腿,有些人和有些事就要勤跑,勤找,勤说。谢谢大家!
第五篇:浅析唐朝边塞诗
边塞诗——一朵绽放在唐朝诗歌百花园中的奇葩
姓名:龙文毅 学号:2009016623 班级:中文0936班
内容摘要: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繁荣局面,唐代诗歌的发展进入一个黄金时代,成为艺术史上一颗耀眼的明星。而盛极一时的边塞诗则是构成盛唐之音的一个重要内容,成为唐朝诗歌百花园中一支永不凋零的奇葩,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唐朝、边塞、雄浑壮阔、豪迈雄壮
一、唐朝边塞诗的概况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
二、唐朝边塞诗的代表诗人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边塞诗派指以边塞风光或边塞生活为主要题裁的诗歌流派。盛唐时以诗人高适、岑参成就最高。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 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翰有《凉州词》。盛唐诗成为边塞诗创作的顶点。此后中晚唐并没有出现边塞诗的大家,但题材有所扩展。
(一)高适、岑参
(1)高适边塞诗题材选取角度的特点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的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因此题材广泛,思想深刻。譬如,他对边塞的纷扰不宁表示忧虑:“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蓟中作》)。他对战士的勇往无前,作热烈的歌颂:“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燕歌行》)。他对战争的意义也有深刻的思索:“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九曲词》)。角度全面是高适诗歌的独到之处。(2)诗作风格:风骨凛然 前人评价高适的诗“读之使人感慨”(严羽《沧浪诗话》)“适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概括起来就是风骨凛然。“风骨凛然”即突出雄浑悲壮的精神意绪,无畏无惧的英雄气慨,因而有气魄,有境界的诗风。
他的诗继承汉魏古诗的遒劲风格,常用的表现方式是铺排对比,直抒胸臆。诗作带着强烈的感情。譬如表明功名欲望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高适在诗中常常抒发议论,穿插在叙事和抒情当中,使作品更深厚老成。高诗以七古见长。诗歌容量大,情感跌宕起伏,意象色彩鲜明而又简洁。故胡应麟《诗薮》称“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
(1)岑参边塞诗的特色及价值在于充满了山川奇气和爱国壮志。所谓山川奇气,即以边疆自然风光作为诗歌意象,在绝域的荒凉和广漠中挖掘庄严和美丽,并加以热烈歌颂,这是岑参诗歌的独到之处。所谓爱国壮志,即抒写边防将士保卫边疆的正气。在艺术上,善于观察,精于描绘是他的特 长。岑参诗常用的表现手段是:丰富的想象、新奇的比喻和合理的夸张。譬如以梨花喻雪,以“一团旋风桃花色”比喻骏马,以刀割面比喻寒风,都是新奇的。夸张更为常见,譬如“一川碎石大如斗”(《走马川行》);“都护宝刀冻欲断”(《天山雪歌》)都是富有表现力的夸张。诗体形式上,岑参长于七言古诗,容量大,内容丰富,气势充沛。
三、唐朝边塞诗繁荣的原因
从隋代以来,边塞诗不断增多,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对边塞诗又有新的发展。到盛唐时期,边塞生活已经成为诗人们共同注意的主题。但在这方面成就最高的是有边塞生活体验的高适和岑参。王昌龄、李颀等也有值得注意的成绩。他们从各方面深入表现边塞生活,在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大大地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唐代建立以后,统治者积极推行开明的政策,使唐代的经济盛极一时。国力的强大,使唐代士人普遍持有一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强烈的抱负,他们强烈追求“济苍生”、“安社稷”、“致君尧舜”的理想,充满积极向上、乐观自信的精神品质,热情地向往建功立业,形成一种“遍观百家”、“好语王霸大略”、“喜纵横任侠”的文学格调。
初盛唐以来,由于国势强大,军事力量雄厚,经济基础牢固,同域外少数民族政权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方面的交往密切,文人们有很多出塞的机会,或是从军、或是游历,遥远陌生的边塞不但不使人们感到荒凉可怕,反而刺激了他们的好奇心。一种为国立功的荣誉感和浪漫主义精神弥漫在初盛唐社会。
四、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
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它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盛唐边塞诗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 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这两个方面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这种对立统一所产生的张力使诗句具有永不泯灭的魅力,诗句中洋溢着的崇高感,成为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千载悠悠。
五、边塞诗的特点
(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
(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4)体裁兼善:歌行、律绝皆有佳作。
六、结语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派继承了曹植、鲍照的边塞诗的风格,并吸收了初唐陈子昂、杨炯、骆宾王的精粹。边塞诗人们凭借着各自深厚的艺术功底创作了大量的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的真实情感,也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边塞诗的创作,给唐诗盛开的百花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七、参考文献 任文京:《唐代边塞诗的文化阐释》,人民出版社2005版
李炳海、于雪棠:《唐代边塞诗传》,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版
陈伯海:《唐诗学引论》,东方出版社1996年版 罗宗强:《唐诗小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