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6、1对子歌 王金玲(合集)

6、1对子歌 王金玲(合集)



第一篇:6、1对子歌 王金玲

年组教研课材料

《对子歌》说课材料

王金玲

《对子歌二首》选自《中国蒙学精选赏析》中的“声律启蒙”,内容都与大自然息息相关,风霜雨雪、春夏秋冬、莺歌燕舞、绿竹苍松„„情境极其优美,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同时语言精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利于学生了解对子,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

对于这节课,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和停顿,读出对子的韵味。

3.理解课文内容,发现对对子的规律,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隽永。

本课是对子歌,对仗工整,读起来顺口。朗读指导要注意把握本课的特点,指导学生在朗读时强调相对的两个词语,并且注意节奏与停顿,读出对仗的感觉。同时让学生多读,可以采取学生自己练习读,同桌对读,全班男生、女生对读,教师与全班学生对读等方式,让学生在饶有兴味的朗读中熟读成诵。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将课文的学习与课后活动有机整合起来:

首先由学生交流自己预习时搜集的对联引入新课。而后请学生初读课文,对照认字表、文中的注音把课文读顺,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停顿,并且可以通过“我说上联,你对下联”的方式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接下来结合课后活动中“思考与交流”第1小题,引导学生读对子歌,写出相对应的词语。然后结合书中给出的注释,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体会这些词语从意思到意境都是对称和谐的。继而结合课后活动“思考与交流”第2小题,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对对子的规律,并恰当链接课后活动的“小链接”,使学生了解对联这种汉语特有文学形式的规律、特点。而后结合课后活动“拓展与运用”,训练学生填字组对。结合课后活动“积累”,指导学生通过“教师引读”“学生接龙读”等各种方式朗读两首对子歌,熟读成诵,并且积累两副描写风景名胜的对联。

由于《对子歌二首》属文言文,语言不像现代的白话文那样浅易,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所以教学中我适时引导学生结合书中注释、借助工具书,理解文中难理解的词句。同时又不仅仅局限于词句的疏通,作为对子歌,嵌在其中的对子从音韵、平仄到意思、意境都是和谐对称的,所以还要引导学生体会词句的意境,体会对子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对对子的规律。对对子的规律在“小链接”中有所体现,一是字数相同、长短相等,也就是情境图中男孩所

说“对子是一个字对一个字,两个字对两个字”,二是一句之中平仄相间,两句之间平仄相对,三是意思和意境上对称和谐。

第二篇:承诺书金慧玲.doc

东塔村开展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

活动个人承诺书

为推动我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强村富民、建设和谐幸福新东塔镇目标,村两委决定在全村集中开展为期一年的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为将此项工作深入扎实推进,做好以下承诺:

1、认真贯彻落实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活动,结合实际,履行职责,认真抓好落实。

2、积极主动参加理论和党纪条规学习,不断提高个人遵纪守法和勤廉为民的自觉性。

3、协助村两委工作,做好党支部书记助理,认真撰写计划、总结、报告等材料,并做好文字整理。

4、利用所学的知识对农民进行电脑基础知识培训、实用技术培训、法律培训等。

5、认真办好广播站、宣传栏,对党的惠民政策做到宣传落实;协助举办文化娱乐活动,提升村民的生活文化水平。

6、做好参谋,参与调解村民纠纷和致富投资。

7、积极参与政府组织的、村官之间自发举行的各种形式的座谈讨论、调研等活动。

8、积极地心态对待镇政府借调,并认真做好镇上分派的工作任务。

承诺人:

二0一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第三篇:2014个人总结--王金玲

2014个人工作总结

王金玲

悄然走过的2014年,没有给自己留下太多的足迹可寻。从焦作师专毕业迈出学校大门像很多大学生一样带着一脸的茫然走进社会。选择了教师这个专业,这个职业,努力要求自己能成为一名学生喜爱、家长尊重、同事信任、领导放心的“好教师”,就是自己的追求自己的目标。

虽然在这短暂的几个月里没有真正的成为一位教师为学生传授知识,但最近通过和学生的接触,多次听李校长的例会教师指导以及多位优秀教师的公开课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对我以后在教师这一职业指明了方向,借以促进今后工作的进一步提高在教学工作方面:

1.争取多听课,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请教,从中学习别人的长处,领悟其中的教学艺术。

2.力求吃透教材,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

3.每上一节课都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在备课过程中认真分析教材,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知识学案,创造自己的特色。

在后进生方面:

一个班级里面总存在尖子生和后进生。对于后进生,要给予特殊的照顾,课堂上多提问,多巡视,多辅导。在课堂上对他们的点滴进步给予大力的表扬,课后多找他们谈心、交朋友,树立起他们的信心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小组的优势培优辅差班通过尖子生来带动、促进后进生的提高。

其它方面:

鉴于自己对数学教学的理论学习还不够深入,需要进行反思,教学水平提高速度缓慢,要加强自身基本功的训练,特别是课堂教学能力的训练。做到精讲精练,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今后要努力找出一些自己在数学教学的特色点。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活力,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们要不断学习。自己的知识千万不能只比学生快一课。我们平时说的最多的就是学生有一杯水,我们就要有一盆水、一桶水。同时要利用书籍、网络,认真学习教育相关理论,学习他人在教育教学中好的经验、方法等。

在校不因为个人的私事耽误工作的时间,并积极运用有效的工作时间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除了认真做好自己的教学工作之外,还积极参与学校分配的各项活动,协助其他老师做好学校的各项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教育教学工作做到更好。平时能及时把工作情况、问题、困难向领导请示、汇报,并得到领导的鼓励和指导。同事之间能做到顾全大局,服从安排,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沟通。

第四篇:贾金玲教育叙事

教育叙事

第二小学贾金玲

今年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并教学一年级的数学。这些天真的孩子们如同一张张白纸。如何在一张张白纸上绘制他们喜欢的颜色、书写辉煌。我茫然。

记得在开学两三个月的时间里一名女同学悄悄的告诉我:某某同学让我给她明天请假就说她病了。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个孩子要逃学。悄悄的找到她问其原因,小女孩怯怯的说:“我笨,啥都不会。明天不想来了。”听后我为之震惊,一个八岁的孩子就承认自己笨,开学不到三个月就想要逃学,祖国的花朵还没有开就要枯萎了!如果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办?一种强烈的教师责任感驱使着我,看看你到底有多笨。

第二天把她从最后一桌调到了第一桌,从此这个孩子成了我特殊关注的对象,上课观察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找其座谈、到家家访。总结出学困原因如下。

1、学前基础差。部分学生一百以内的加减法能口算,而她五以内的加减法数手指都困难。

2、上课不听讲。倾听是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一种能力。要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我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课堂上让学生看黑板,大多数学生抬起了头。提高声音再说一遍看黑板,还有几个人没反应。用教鞭敲一下桌子,会把他们吓一跳,不知干什么?

3、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丢三落四。上学前不检查书包,书本无序排放,用时找不到。上课爱搞小动作。自习课不知自己该干什么,没主见。胆小,不会的从来不问。

4、父母不在家和爷爷奶奶在一起基本上不做家庭作业。

找到了病根就要对症下药,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孩子有了实质性的变化。孩子的脸上有笑容了,课堂中善于表达了。见到师长主动打招呼,课下和同学们玩的很开心。成绩从原来的二三十分上升到七八十分。

也许不是那名同学悄悄告诉我我真的要误人子弟。孩子是无辜的,在这个连乌鸦飞来都要哭着飞走的穷山村,教师更应该多一些爱心。

第五篇:李金玲公开课教案

《台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演讲引入。

演讲词:(出示幻灯片创设情景并播放舒缓的钢琴背景音乐)师:父亲的故事是无声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教育着孩子们,告诉我们什么是人生;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刻苦学习,拼搏奋进,父亲的一生可能是平凡的,平凡的让我们不愿向他人谈起,父亲的一生可能是清贫的,让我们无法在别人面前衣着炫耀,父亲的一生也可能是默默无闻的,在众人中父亲可能普通的像一块随处可见的鹅卵石,可父亲在你跌倒了时,他会扶起你来,教会你怎样站立,在你困难时,鼓励你勇敢的面对困难和挫折,在无言的大海中,让我们分享了失败与成功。所以父亲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讴歌父亲的文章:《台阶》。(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

首先,抓住“台阶”这根主线,文章的题目就是台阶,课文是围绕台阶写的。所以通过分析“台阶”由过去到现在、从旧到新、从低到高的过程就可以把握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以“台阶是父亲的______”的句子,引发学生的思考。(学生互动讨论、相互补充、教师引导、归纳)【参考答案】

“是梦想”:“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我们家的台阶低”,“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教师可以让学生找细节描写来反映父亲的这个梦想,比如:

“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这篇小说是用第一人称写的,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他向往,他在谋画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是岁月流逝,身体由强壮到衰弱的证明”: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那石块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呢,“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写挑水时闪了腰,“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这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是父亲的喜悦”:父亲的神情很有特色。他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他一辈子老实厚道低眉顺眼,高兴起来也自有他高兴的样子。作者微妙地写他左也不是右也不是、异乎平日而又与众不同的样子,他手足无措,想挺胸挺不直,笑也是尴尬的笑。这副喜悦的样子是非常个性化的。

“是父亲的不自在”:“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在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台阶底,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习惯,不对劲。

三、精读品味,分析人物形象

1.本文的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物?教师要抓住“本色农民”的特点来分析。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根据要求、圈点勾画。农民本色之一: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父亲为了建造一幢有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积攒,起早贪黑,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一年中的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的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

农民本色之二:谦卑和永不想停歇的劳动。

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父亲的“若有所失”: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农民本色之三:对儿子沉默的爱。

幼时的“我”跳台阶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会吃苦头的;长大了,父亲能做的,从不让孩子做。父爱是沉默的。

1.把台阶与父亲联系起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_______”。教师可以让学生从文本中的细节描写中寻找答案,进行品味。比如: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青春、健康)

父亲的“头发”:“父亲的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这两处的描写,前处表现了造屋的辛苦,后一处神态描写──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父亲已老了,同时表达了我对父亲劳碌终生而感到悲伤,进一步为全文笼罩上一层凄凉、忧伤之情。

2.读懂父亲与儿子的感情。

请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概括文本中的儿子对父亲终于建起了高台阶的房子这件事情的态度。这表现为了一个填空题:我父亲。

(提示:可能的答案:感激父亲、敬佩父亲、担心父亲、怜惜父亲„„)

四、体验反思,拓展迁移

先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回忆自己的父亲,抓住父亲的特点,仿写一句话。

父爱如山!是父亲,在我们蹒跚学步的时候,为我们趟平路上的崎岖;是父亲,在我们顺利成长的途中,把我们扛在肩上让我们看见更广远的世界;是父亲。

再以“假如今天是父亲节,你会送给你的父亲什么礼物呢?为什么?”为话题,激发学生对父亲的情感。

五、课堂小结

从凄楚、辛酸中走来的父辈,可能他们的愿望、追求,在儿子的眼里,不是耀眼、精彩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他们血管中流淌着的那份坚韧不拔、拼命硬干的生命因子,恰是撑托事业辉煌的砥柱。让我们从心底祈愿,造好了新屋、砌上了九级台阶的劳苦的父辈们能尽享这份收获和喜悦,感谢父亲!

六、布置作业

向学生推荐书目:苏童《父爱》、梁实秋《代沟》、周国平《妞妞── 一个父亲的札记》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