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拓展阅读:李汉荣简介

拓展阅读:李汉荣简介



第一篇:拓展阅读:李汉荣简介

李汉荣简介

李汉荣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散文佳作入选全国小学语文课本。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

李汉荣作品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即奇特的想象和诗意的表达;而这也正是解答李汉荣作品艺术特色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李汉荣最早追随泰戈尔,也受其影响。作品充满哲理,抒情意味很浓,钟情于对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笔下的春天、雨季纯然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想象奇特,意境深邃,韵律幽雅,语言精美,将悟性和思考融合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清新明丽的艺术享受。海子死后的90年代末,李汉荣的诗和散文风格大变。他一转身致力于散文创作。李汉荣发挥散文家“材料扎实”、感悟深妙、语言清新缜密的长处,他的《南山》、《老屋》、《放牛》、《外婆的手纹》、《一碗清水》、《回忆父亲》、《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凝视:母亲用过

/ 2

的„„》、《感念祖先》、《对一个垃圾堆的观察》、《溪水》、《采药人》、《野地》、《野河》、《河床》、《地气》、《桥》、《倾听的夜晚》、《山中访友》等散文系列组章于诗意的抒写中显出细节的明晰、充实,情思的深挚、感人。其中散文《山中访友》还被选入了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的亲近自然单元。李汉荣的语言非常富于韵致,清新、鲜活,很有张力,他用精妙的语言呈现深妙的悟性,在他的作品里,读者能充分感受汉语的无穷诗性魅力。

李汉荣的作品长于想象,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而流露于文中的童心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与思想,更是李汉荣作品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精神源泉。

/ 2

第二篇:李汉荣简介

李汉荣简介

李汉荣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散文佳作入选全国中学语文课本。

有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等,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

先后获市、省、全国各类奖项30余次。诗歌被《诗选刊》多次转载,收入中国作协编选的选本《中国最佳诗歌选》等选本,并入选北京大学编辑出版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诗选》、中国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名篇佳作选》及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的百年选本《新诗三百首》等权威选本;短篇小说曾被天津《小说月报》、河南的《小小说选刊》和长春《短篇小说选刊》转载;散文曾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资料卡片》、《中学生课处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言教学辅导》等刊物转载数十篇,并连续入选中国作协创研部编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1997年中国散文精选》,《1998年中国散文精选》以及《散文选刊》编选、漓江出版社出版的《1999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0年中国最佳散文选》、《2001年精短散文100篇》等全国性选本。

先后出版诗集《驶向星空》(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获陕西省作协第八届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三卷本文集《李汉荣诗文选》(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文集包括诗歌卷《母亲》、《想象李白》,散文卷《与天地精神往来》)。文集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好评和反响,《人民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天津《散文》月刊、《绿风》诗刊、《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北京《中国经济时报》、《民声报》等报刊刊载了有关该文集的评论文章。英特网“搜狐”、“新浪”、“中华文艺”、“作家在线”等众多大型文艺网站均选载作品和相关评论。

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山中访友》、入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初中语文课本(初一,上册),发表于2002年第1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黑夜里的文字》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商务印务馆联合编辑出版的《中学生课外导读》。

第三篇:作者李汉荣简介

作者李汉荣简介

李汉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散文家。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海内外100多家报刊杂志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

第四篇:李汉荣

作家李汉荣简介

李汉荣(1958——),著名诗人、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笔名牧童、林中河,陕西勉县人。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多首,散文2000多篇,中短小说30余篇。1982年毕业于陕西汉中师范学院中文系。曾任略阳县一中教师,调任略阳县司法局副局长,自愿辞官到略阳文化馆当馆员,后调至《汉中日报》社当编辑至今。曾任中学教师、司法局副局长、文化馆副馆长,陕西《汉中日报》高级编辑,陕西省政协委员,汉中市文联副主席。1984年开始发表作品。199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母亲》、《想象李白》,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等。获各类奖项50余次。作品入选一百多部选集。长诗《秦岭,命运的巨型群雕》获1988年陕西省优秀诗歌奖。诗集《驶向星空》获陕西省作协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

创作成就

李汉荣多篇散文诗歌佳作入选全国及山东、上海等省市中学语文教科书。系中国作协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高级编辑。李汉荣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2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诗刊》、《小说月报》、《青春》、《散文》、《散文百家》、《星星》及台湾的《创世纪》、《葡萄园》、《诗世界》、《联合报》副刊等海内外100多家报刊发表诗歌、散文、随笔、杂文、小说约2000多篇(首)。先后获市、省、全国各类奖项30余次。诗歌被《诗选刊》多次转载,收入中国作协编选的选本《中国最佳诗歌选》等选本,并入选北京大学编辑出版的《百年中国文学经典》、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中国诗选》、中国儿童出版社出版的《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名篇佳作选》及台湾尔雅出版社出版的百年选本《新诗三百首》等权威选本;短篇小说曾被天津《小说月报》、河南的《小小说选刊》和长春《短篇小说选刊》转载;散文多次被《新华文摘》、《散文选刊》、《读者》,《中学生阅读》、《中学生写作》、《中学语文教学辅导》等刊物转载数十篇,并连续十三年入选全国散文选本。先后出版诗集《驶向星空》(陕西教育出版社出版,获陕西省作协第八届505文学奖最佳作品奖)、三卷本文集《李汉荣诗文选》(由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文集包括诗歌卷《母亲》、《想象李白》,散文卷《与天地精神往来》)。文集出版后,引起广泛的好评和反响,《人民日报》、《文艺报》、《天津日报》、天津《散文》月刊、《绿风》诗刊、《陕西日报》、《西安日报》、北京《中国经济时报》、《民声报》等报刊刊载了有关该文集的评论文章。英特网“搜狐”、“写手联盟”、“新浪”、“中华文艺”、“作家在线”等众多大型文艺网站均选载作品和相关评论。

发表于1995年第6期《散文》月刊上的散文《山中访友》、入选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01年审定通过,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学语文课本(七年级,上册,07年后又编入六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篇文章),该文又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发表于人民日报的散文《外婆的手纹》入选上海市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发表于《散文》月刊的散文《与天地精神往来(含《星空》,《登高》两篇)入选山东省高中语文教科书第三册,诗歌《生日》入选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中文系编著的高中语文教科书《语文,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并有《越来越接近精神的天空》《采药人》《品茶》《溪水》《诗意和美感的源泉》《月光下的探访》《转身》等多篇文章被作为高考及中考现代文阅读题料。其中《山中访友》选入被六年级新教材第一学期语文第一课。

他人评价

推荐大家看该作者更多的文章。相信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一些不曾有过的思考。而这种思考正是目前我们所需要的。看到那洪水滔滔,气候异常吗?人类变异的思想使这个脆弱的地球无以再继续正常地承载下去。它在发烧。让我们的心灵回归吧!回归到纯和中去!

李汉荣主张回归到生命的本质当中去,与山河自然、生灵万物共呼吸。他说:“每次写作,我总是打开窗子,眺望一会儿朦胧的远山,如果恰逢一声鸟叫,我的诗文便有了清脆生动的开头;如果在夜晚写作,我就先在空旷宁静的地方,仰望头顶的星空,聆听银河无声的波涛,宇宙无穷的黑暗和光芒滔滔地向我的内心倾泻,我静静地呼吸着那从无限里弥漫而来的浩大气息,然后,我开始诉说,向心灵诉说,向人群诉说,向时间和万物诉说。语言被心中的激情和宇宙的浩气激活,语言行走和飞翔起来。语言有了只有在这个时刻才有的动人表情和语调,就这样,我的心,在语言的原野上走向远处和深处。每当这个时候,我感到,万物和宇宙都参与了语言的运动。” 总的说来,解答李汉荣思想感情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是对生命的热爱、对自然的感悟以及浓郁的人文精神。

艺术特色

李汉荣作品的艺术特色十分鲜明,即奇特的想象和诗意的表达;而这也正是解答李汉荣作品艺术特色最重要的一把钥匙。李汉荣最早追随泰戈尔,也受其影响。作品充满哲理,抒情意味很浓,钟情于对大自然最精彩的描述,笔下的春天、雨季纯然一幅幅清晰的画面;想象奇特,意境深邃,韵律幽雅,语言精美,将悟性和思考融合在优美的文字之中,给人以清新明丽的艺术享受。海子死后的90年代末,李汉荣的诗和散文风格大变。他一转身致力于散文创作。李汉荣发挥散文家“材料扎实”、感悟深妙、语言清新缜密的长处,他的《南山》、《老屋》、《放牛》、《外婆的手纹》、《一碗清水》、《回忆父亲》、《对中医的一知半解》、《父亲和他用过的农具》、《凝视:母亲用过的......》、《感念祖先》、《对一个垃圾堆的观察》、《溪水》、《采药人》、《野地》、《野河》、《河床》、《地气》、《桥》、《倾听的夜晚》、《山中访友》等散文系列组章于诗意的抒写中显出细节的明晰、充实,情思的深挚、感人。其中散文《山中访友》还被选入了初中语文七年级第二学期的亲近自然单元。李汉荣的语言非常富于韵致,清新、鲜活,很有张力,他用精妙的语言呈现深妙的悟性,在他的作品里,读者能充分感受汉语的无穷诗性魅力。

李汉荣的作品长于想象,想象使景物栩栩如生,灵气飞扬,也使文笔生动活泼,如溪水畅流,不时激起美丽的浪花;而流露于文中的童心和流淌在字里行间的激情与思想,更是李汉荣作品打动读者、感染读者的精神源泉。

第五篇:山中访友(李汉荣)

一、山中访友(李汉荣)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3、通过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语言美感悟情感美。

教学重点:通过入情入境的朗读感受作者对“山中朋友”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文章写景状物的技巧(细心观察、用心领悟、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学习运用。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当你们久居城市,远离了大自然,有没有一种被困在笼中的感觉?想不想到大自然中去放松一下心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随着著名诗人、散文家李汉荣先生走进山林,走到山涧边,去感受作者的心,去会晤作者“山中的众朋友”,去感受作者用动情的话语描绘的那童话般的世界。

二、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要求:读完后回答:作者去山中拜访的朋友到底是谁?(2)读后交流:

作者在山中拜访了哪些朋友(依次找出来)(明确图示)依次是:古桥-鸟儿-露珠-树-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云雀-落花-落叶-石头-阵雨

古桥──老朋友

树林──知己

山泉──姐姐

溪流──妹妹

白云──大嫂

瀑布──大哥

悬崖──爷爷

云雀──弟弟。①理解词语意思。

德高望重(品德高尚,声望卓著)

津津乐道(形容饶有兴味地谈论)

幽径:隐蔽、僻静的小路。

波光明灭:水波忽明忽暗的样子。唱和:一个人做了诗或词,别的人相应作答。

吟咏:“咏”的基本意思是指有节奏地诵读诗文。“吟”往往跟“咏”连在一起,含义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古人有一说,动声叫吟,长言叫咏。②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默读读文,找出描写可以看出“我”和山里的“朋友”有着深厚感情的有关语句,读一读,组织交流。

老桥──“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树──“是我的知己”,“仿佛自己也是一棵树”;山泉──“要我重新梳妆”;溪流──邀我“唱和”;瀑布──“雄浑的男高音多么有气势”;悬崖──“挺拔的身躯”,“高高的额头上仿佛刻满了智慧”;白云──“让天空充满宁静、变得更加湛蓝”;云雀──谈“飞行中看到的好风景”。

小结: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在作者的眼里,这一花一树,一鸟一石,一草一木都成了有生命的人。它们能跟我们说话,能跟我们交流,它们成了我们的朋友。作者进山看景,自然便成了“山中访友”。

三、研读与赏析

1、可是李汉荣先生为什么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

学生讨论后明确:把进山看景说成“山中访友”透露出作者与山中朋友之间的亲切,表达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李汉荣先生是那么地热爱大自然,让我们带着满怀的好心情,带着丰富的想象,跟他走进山中,去会晤他山中的众朋友,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去找找你最喜欢的山中朋友,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用“我喜欢,是因为 ”的句式说一句话。学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1)喜欢白云大嫂。作者把白云的纯洁比喻成白衣天使,使人感到生动亲切,并且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白云用自己的身躯为天空增添活力,使人仿佛感到白云有了思想,有了生命,而且是一位热情的大嫂,有无私奉献的秉性。

(2)喜欢瀑布大哥。他是雄浑的男高音,纯粹的歌唱家,不拉赞助,不收门票,天生的金嗓子,从古唱到今,不知疲倦,不求回报,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与现代社会上一些走穴的歌星,形成鲜明的对比

(3)喜欢悬崖爷爷。因为悬崖爷爷虽然没有花仙子们美丽,没有溪流妹妹清澈,但他那种无杂念的心境深深印在人的脑海里,他是那么的高大,充满着智慧,他使我们明白了做人要如悬崖一样,永远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

(4)喜欢老桥。老桥的特点在于一个“老”字,它像慈祥的老爷爷,无言地唱着历史的歌。世间万物在转瞬间都是千变万化的,惟有它仍矗立在滚滚流水上,散发着古老而坚韧的气息,世间的一切都改变不了它那庄严的姿态,岁月使它渐渐衰老,不再富有往日的活力,可它总是永远保持同一种姿态去默默地为人们服务,在它身上洋溢着一种让人钦佩的坚韧与豁达。

3、.既然是山中访友,那么李汉荣先生跟自己的好朋友交流了吗?他们又是怎样交流的? 明确:李汉荣先生在文章中,已经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景物的美在他眼里已经成了一个个玄奥而善良的思想,他对大自然的喜爱程度已经远远不是只用眼睛去观赏他们的外表,而是用心在冥想,用心在与大自然的朋友们交谈。然后美读课文。

4、在美妙绝伦如行云流水般的语言中,你有哪些美妙的想象?(学生自由谈)

(1)我仿佛看到阳光,它射进了树林,大树爷爷们用翠绿的叶子剪刀,将阳光裁成许多块,送给小鸟们,送给小草们,送给每天陪伴树爷爷的小蘑菇们,鸟儿们收到了树爷爷的阳光片,歌声更宛转,小草收到了阳光片,把阳光当作被子,暖暖和和地盖在身上,伸伸懒腰,渐渐入睡。

(2)我仿佛听到了风精灵带着一阵花香飞来了,在树林间穿梭,回旋,每一株树都被这奇异的味道陶醉了,翠绿的双手有节奏地摆动着,白云见了忍不住要与他们共舞,呼唤着她们的女儿—雾来完成这个心愿。

(3)我仿佛感受到:潺潺的溪水,平静而柔和,忽然,一块巨大的岩石挡住了溪水的去路,这下小溪急了,用整个明镜般的身躯与岩石搏斗,一块碧蓝的翡翠霎时间就碎了,在阳光下晶莹剔透,咚咚的回声漾出连绵悠长的旋律,此时此刻,似乎我也化作一颗水珠,在溪水中欢跳,在岩石上留下可爱的脚印。

(4)我仿佛觉得自己真的生了一对翅膀,拍打着飞向那葱郁的白桦林,宝蓝石一样的天空中漂浮着雪一样的白云,它们无忧无虑地飘动,或浓或淡,或聚或散,还时不时地变换形态。在这样的天空中飞翔真舒服,喳喳的云雀在空中微微荡漾,似乎在对我说:小鸟小鸟,我的好妹妹,你在城市生活的好吗?快点回来吧,湛蓝的天空依然等着你„„。

四、欣赏佳句,积累语言

回忆课文内容,并说说你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带着感情朗读这些句子,去体会那“童话般的世界”。引导学生积累、交流朗读以下的精彩句子: 1、走出门,就与微风撞了个满怀,风中含着露水和栀子花的气息。

拟人手法,形象的写出了沐浴在令人心旷神怡的和风中的感觉。暗示“山中访友”充满了

好心情,同时点明了方有的时间是初夏的早晨。

2、啊,老桥,你如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

比喻,不但写出了桥的古老,而且也突出了它默默无闻为大众服务的品质,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桥的赞美和敬佩。

3、走进这片树林,鸟儿呼唤我的名字,露珠与我交换眼神。

拟人,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和鸟儿、露珠这两位朋友间的默契和情谊。

4、我脚下长出的根须,深深扎进泥土和岩层;头发长成树冠,胳膊变成树枝,血液变成树的汁液,在年轮里旋转、流淌。

联想,树为人友,人为树友,人和树已融为一体。这是多么奇妙的一种境界!从这些联想中,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和树乊间的那种“知己”情谊,那种走进大自然物我相融的境界。

5、你好,清凉的山泉!你捧出一面明镜,是要我重新梳妆吗?你好,汩汩的溪流!你吟诵着一首首小诗,是邀我与你唱和吗?你好,飞流的瀑布!„„

排比,同时运用拟人手法,把“我”和山里“朋友”乊间的那种深厚情谊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采用第二人称,拉近了作者与“朋友”间的距离,读来倍感亲切、热情。

6、捡起一朵落花,捧在手中,我嗅到了大自然的芬芳清香;是一片落叶,细数精致的纹理,我看到了它蕴含的生命的奥秘,在它们走向泥土的途中,我加入了这短暂而别有深意的仪式;捧起一块石头,轻轻敲击,我听见远古火山爆发的声浪,听见时间隆隆的回声。

“它们”指落花和落叶。“仪式”指落花、落叶从枝上掉下并融入泥土的过程。作者从“一朵落花、一片落叶中、一块石头的轻轻敲击”中感受到了时间的变迁、生命的轮回、大自然的生生不息。

7、忽然,雷阵雨来了,像有一千个侠客在天上吼叫,又像有一千个醉酒的诗人在云头吟咏。

巧妙比喻,使雷雨也随作者的情感,富有了侠客与诗人的豪情逸致。

8.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恩泽”一词的含义是称帝王或官吏给予臣民的恩惠。这里作者将能够遮风挡雨的岩石看成是天地赐予自己的恩泽,用反问句加强了作者情感的表达,流露出对自然万物的喜爱与感恩乊情。

改为陈述句:.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都说这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四、教师小结

当你怀着一个好心情看这个世界时,你会发现世界原来如此妙不可言,大自然原来如此神奇,令人陶醉,不禁想做大自然的一员,去亲身感受大自然脉搏的跳动,用大自然的语言去跟游人进行一次心灵的交谈。李汉荣先生把自然景物当作自己的朋友,感觉那么美好,那么亲切。孔子曰:“有朋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而我说:“有朋自山中来,不亦乐乎?有朋自大自然中来,不亦乐乎?”同学们,让我们敞开心扉,走进大自然,去拥抱大自然,广交大自然中的朋友吧!

五、作业布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06112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