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昭通方言常用词语
昭通方言常用词语
听着(zhuo):听到。
医万(wan)、法万(wan):医院、法院。
一罩鹏拾下克,按的灰膨:意思就是用力扑下去,灰都扑起来了。黑(he)我一大坐嘟了:吓得我一屁股坐到地上。黑人:吓人。啥子:什么。给是:是么。制灰只:现在。制歌:这样。正儿八经:正规。一低低:一丁点儿。日脓:憨。憨不噜粗:憨。憨苞:憨。闷的:闭嘴。二天:过几天。不而识你:不理你。
矮地得螺里:(骂人的话)形容矮得象陀螺一样。乃个:那个。硬是:一直是。认不得:不知道。
自己(ji ji)以为自己(ji ji)册:自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册(ce):很了不起。茅厕:厕所。
雀(qio)包往到:形容经常搞恶作剧的人。
裉拽拽,脏八拉丝,脓鼻拿桶,拖鞋撒袜,裉古垃圾:很脏。三天不打上房接瓦:应该好好教育了。
皮子痒拉,要跟你松哈你这个贱皮子:讨打的意思。跳脚(jio)米线,斑竹炒火腿:用细棍子打。
男子汉八叉哩,达个婆娘样得的:大男子汉,就象婆娘一样。达个:就象。样得哩:一样。
烧拌烂拌哩,拌盘子:形容话很多。偷功挪夫:做事不诚实,偷工减料。贼尖及滑哩:奸诈,狡猾。日拿得很:(骂人的话)非常厉害。请掉饭拉,肿脖子:吃饭。爹(dei)(们):我(们)。一手:要是、如果。
么么(mei mei):(象声词)了。克(ke):去。给怕:可能。
不是得(bu shi de):不是。
移(yi)撇(pie)捂(wu):把硬的条形物体弄弯。给是嘛(ge shi ma):是吗。
恶的起绿杠霞(wo ni qi lv gang xia):非常霸道。杂个说:怎么说。
恁个(nei ge)、字咯(zi ge):这样。背时了、背格喽:糟糕。上负了:告饶。冒:别。
非空空:无缘无故。
挨刀的:(骂人的话)被杀的人。
砍血脑壳(kuo)哩:(骂人的话)指被骂的人的头被砍了。砍血桩桩哩:(骂人的话)被砍了头后,还要用刀剁身体的人。咯是真呢:是真的吗?
日眯胎眼:(形容人)形容做事没做好或根本做不好事情。至塔点:这儿。
怪儿古董喱:非常奇怪的。复累:让您受累了。你孑(jie):您老人家。硌磴拌脑:指成块的,没有理顺。热头:太阳。
一倒家子:(骂人的话)一家人。
(动词后面加上)的将起:(动词)着(例如睡的将起:睡着)。丁公:经常。克哪塔点:去哪儿。咋个:怎么。愣个:那么。香音:便宜。给是了:好吗。是喽:好的。想的将起:向着。锅锅家什:锅碗瓢盆。冒恁个整:别这样。
停丧:停尸体,指睡着不想起。
小花包谷,小酱油,小清将:(骂人的话)。
跨拉吃跨拉吃、逼骨碌逼骨碌:(骂人的话)大声嘀咕。辱你两下(ha):打你两下。抬飞簸箕:撬竹杠、破坏别人的好事。志点不生蛆那点不告口:全身没一处是好的。跌死马爬哩、一冒儿根头:摔交。死娃娃哩:找死。
卖B的、烂尸、烂货、汤勺都舀不起来的、骚货、骚骚、柴马儿、千人骑万人跨的:破鞋、淫妇。
塞(音zu竹)枪眼、塞(音zu)炮眼的、挨千刀的、五马分尸的。贼杀的、天收的、天打五雷轰的:咒人不得好死。
短棺材、匣匣装:咒人早死
花苞谷、烂尸养:骂人杂种、私生子。
连渣闹:是昭通人常吃的一种菜肴,既没有过滤去豆渣的水豆腐。连同豆渣一块吃的水豆腐。
一把连、一板连:全部、所有,完全;多对人。例:明天“一把连” 来我家吃饭嘎!
兜底一花三:全部、所有、完全;一次性;特指物。例:这几个桃子“兜底一花三”卖给你了!
正一作二:意为正经些、严肃些。
二不挎五:1,不严肃、不正经;2,不伦不类。
二一添作五、三一三十一:前者意为一不作二不休,干脆, 后者意为实事求是。
神头二五:1,精神神不正常;2不严肃;3痴呆;4装神弄鬼。
四平八稳:意有二, 一为端正、稳当,二为不焦不躁、不紧不慢。
五阴六阳:意为轻重缓急、对错已否;例句:五阴六阳都还没分清楚, 你就妄下结论(或盲目行事)!
七扯六掖:意为扯东拉西, 东掖西藏, 言语支唔。
老远八十:远,很远。
八字不挨一撇:意有三, 一为不着边际, 二为还没开始, 三为离结束还远。
十拿九稳:意为满有把握, 决不失误。
膀(pang去声)皮:吃亏、上当、受骗。落末lo ma阴平(罗吗)渣:最小、最后。展言子:歇后语、顺口溜。塞背手:行贿。
骑得马理耗子脚迹:看不清楚、不认真、不用心。
第二篇:闽南方言词语谐音现象研究
摘 要
本文是关于闽南方言词语中谐音现象的研究,以闽南方言里的谐音现象作为语料,采用归纳、分类的研究方法,对这些谐音现象加以解释,分析它们出现的客观原因和实用价值,使人们对闽南文化的丰富性、独特性及其对传统文化的高度传承性有所了解。
关键词:闽南方言;闽南文化;谐音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bout the research on homonym of Southern Min Dialect.By the methods of induc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ry to show the phenomenon of homonym and explain the reasons of it.The mainly purpose is to introduce Southern Min Dialect to people that from other areas, make them know more about Southern Min Dialect.Key words: Southern Min Dialect;culture of Southern Min;homonym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目 录
前 言....................................................4
一、方言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3(一)一般的谐音歇后语..................................5
(二)特殊的谐音歇后语..................................6
二、方言名称中的谐音现象...................................7
(一)菜肴名称中的谐音..................................7
(二)人名中的谐音......................................7
(三)店名中的谐音......................................8
三、方言地区民风民俗中的谐音现象...........................9
(一)习俗中的方言谐音崇拜..............................9
(二)习俗中的方言谐音禁忌.............................10 结 论...................................................13 参考文献..................................................13 致 谢...................................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闽南方言词语谐音现象研究
前
言
闽南方言属于汉语闽语的方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闽语,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闽南方言的使用人数极其多,跨越的地域范围非常广。根据统计,全世界使用闽南语的人已经超过了六千万,主要分布在福建南部、台湾、广东东部的潮汕地区、雷州半岛、海南岛、闽西龙岩市区与漳平一带、闽东宁德市的福鼎一带、浙江南部苍南、平阳、玉环、洞头部分地区以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再加上,闽南方言的语音语调的独特性,方言地区文化特征的鲜明,让人们对这个中华民族众多方言中的一朵奇葩充满好奇。
谐音,是我国丰富的语音词汇中的一大特色,是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里一块瑰宝。它是人们在语言应用过程中,利用汉字的同音或近音的条件,用同音或近音字来代替本字,从而实现表达出特殊语意的一种现象。“它的产生是古代语言崇拜的一种表现。古人认为语言与世界万事万物联系在一起,具有能够赐福或除祸的不可思议的神秘力量。”①可见,对于语言中谐音的应用是自古发展、延续至今的,深入人们的思想,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的方方面面都有谐音的身影。
“一般而言,操同一种方言的人,他们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都有其一致之处。因此方言研究对于了解民俗往往有很大的帮助。”②本文提取闽南方言地区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些方言谐音现象,再加以归纳,意在向文化背景不同的人们展现闽南方言中的奥妙,尽可能多地让人们了解闽南方言地区的特色文化。
一、方言歇后语中的谐音现象
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泉州人称之为“五色话”。这是因歇后语形象生动,风趣诙谐,给人五光十色、目不暇接的感受。一般情况下,歇后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像谜面,后半截是解 ①② 唐七元:《从各地方言的语音特点看谐音习俗的形成》,《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2月。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3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释、说明,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人们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因此,歇后语往往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人民所喜闻乐见。
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来没有定论,因为有些歇后语一身就兼有多种性质,很难科学地对其进行分类,一般将其分为两类: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下文所列的便是第二种歇后语:
(一)一般的谐音歇后语
这里说的一般的谐音歇后语,是反映人们日常生活、社交状态的歇后语,这些歇后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高,人们普遍接触得比较多。
1.尻川贴报纸——风车(封股):闽南方言中的“尻川”,实际上就是普通话中“屁股”的意思,而闽南方言中的“风车”与“封股”谐音,即“屁股贴报纸——封股”,意思是屁股上贴报纸,特别引人注意,以此来形容人好出风头,爱表现自己。
2.驼背跌落海——冤仇(弯泅):意思是驼背的人跌入海中,即使会游泳,还是得弯着腰在海里泅水,“弯泅”在闽南方言中的发音与“冤仇”的发音相同,所以,用“驼背跌落海”来形容双方结怨。
3.剃头店公休——没你法(没理发):理发店休假不开工,不能理发,闽南方言中的“没理发”与“没你法”谐音,所以用“剃头罢工”来表示对对方很无奈,“拿你没办法”。
4.老鼠无洗身躯——趣味(鼠味):老鼠不洗澡(闽南方言里洗澡说“洗身躯”),尽是鼠味,方言里“鼠味”与“趣味”谐音。
5.卖豆油兮——倒讲(倒控):闽南方言中所说的“豆油”就是“酱油”,“倒讲”与“倒控”又是谐音,整句就是“卖酱油的——倒控”,以前卖酱油都是用一种带把柄的竹勺子舀,然后倒进瓶子,用以比喻有话却不直说,而是倒着说,令人费解。
6.火烧甘蔗园——无合(无匣):甘蔗叶,闽南话方言中叫做“甘蔗匣”,闽南农村用它来烧火很易燃的。一旦甘蔗园着火烧了,可以想象到,肯定整片的“甘蔗匣”全部烧得精光,没有甘蔗叶了。在这里,利用了谐音,闽南方言中“匣”和“合”同音,所以“火烧甘蔗园——无合(无匣)”,是形容两个人性情不会“合”的意思。
7.查某囡大汉——好价(好嫁):“查某”在闽南方言里是“女人”的意思,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查某囡”便是“女孩子”,方言里的“大汉”就是“长大了”的意思,女孩子长大了,就可以嫁了,方言里“嫁”与“价”谐音。
这类歇后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反映了闽南方言地区的人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能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特征,并用简洁的语言对其进行概括,发散思维进行进一步的联想。认识这些歇后语,不但能够对闽南方言增加认识,还能对闽南方言地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有所了解。
(二)特殊的谐音歇后语
闽南方言中的歇后语,有一类是非常特殊的,那就是与中药名有关的歇后语,这一类歇后语中,也不乏谐音现象的存在。
1.回乡路顶——杜仲(途中):闽南方言中“路顶”的意思是“途中”,“回乡路顶”即“回家途中”,而“途中”又与“杜仲”谐音。
2.生囝落涂骹——熟地(属地):闽南方言中“囝”的意思是“孩子”,“涂骹”的意思是“地上”,“生囝落涂骹”即“生孩子落地上”,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以前生孩子没有接生就直接落地,称为属地,“属地”与“熟地”谐音。
3.坐无轿搭无船——杏仁(行人):闽南方言中的“行人”与“杏仁”谐音,意思是“坐不到轿子又搭不上船,就只好走路——行人”。
4.日已昼米无够——芡实(欠食):意思是已经到了中午了,缺米煮饭——欠食,“欠食”与“芡实”同音。
5.青盲剥涂豆——砂仁(挲仁):盲人,闽南方言中叫做“青盲”,“涂豆”就是“花生”在闽南方言里的叫法,“砂仁”又与“挲仁”谐音,即“青盲剥涂豆——挲仁”,意思是“盲人剥花生,只能靠搓摸,称之为挲仁”。
人们把方言、乡土、民风等与中药材紧密地有机地联系起来,创造出这些极具特色的中药材歇后语,令人不得不被他们丰富的知识和创造力所折服。
歇后语极富表现力,能够比一般言语更加生动形象地表达意思,而且又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充分显示了语言的表现力。与其它语言里的歇后语相比,闽南方言中的歇后语没有大的异处,最大的特点是比喻多新奇特别,出人意表,体现了地方的文化特色。“闽南文化作为延自中原的一种移民文化,是漫长历史积淀和发展的结果,是大陆文化向海洋文化过渡的多元交汇的‘海口型’文化。”①文化体现智慧,方言中妙趣横生的歇后语,是人们从多元的文化中汲取智慧,发挥丰富的想象力与高度的创造性所创造的智慧的结晶。
① 刘登翰:《论闽南文化——关于类型、形态、特征的几点辨识》,《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5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二、方言名称中的谐音现象
我们中国人在取名称的时候特别慎重,无论是取物名、人名还是店名,都非常关注名称的意义,追求名称在各个方面都能有好的寓意,寄托人们的祝福与愿望,尽量避免名称因谐音而出现不吉祥、不讨好的意思。在闽南方言地区,人们尊崇妈祖文化,鬼神信仰也很盛行。“民间信仰有三大类:一是自然神,如天公、雷公、土地公、海龙王等;二是佛、神和仙人,如观音、如来佛、八仙等等;三是人神,忠肝义胆,为民除灾、治病,令人敬重的好人。”①人们因为相信鬼神,把鬼神作为信仰,从而达到精神上的某种寄托。人们相信,一个好的名称会得到神灵的保佑,能够带来好运气,所以取名称的时候也特别慎重,最好名称的谐音有好的寓意。如果取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方言谐音后的意义,就很有可能给人们带来困扰。
(一)菜肴名称中的谐音
1.“和合包”
闽南方言地区隆重的传统婚宴上,必不可少的是传统甜点“和合包”。包的皮是用精细的面粉经过发酵制成、蒸熟,像个开口的袋子,一个个放在盘中,旁边摆放一大碗甜味的馅料。人们将包的皮口张开,装进馅料就可以品尝,既独特又简便。关于“和合包”名称的由来,人们有不同的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神话中象征夫妻恩爱的神人,其造型为一人手持一荷,一人手捧一盒,即为“荷盒”,取其谐音“和合”,寓意“和睦同心”、“吉利”。这种和合包的包皮颇似荷叶,故别称“荷叶包”。还有一种说法,据《闽台风情录》②一书记载,和合包的来历还有个破镜重圆、和好如初的动人故事:很久以前,有位厨师常年在外,久别归来,看见妻子与一位年轻男子在家门口亲热地交谈,妻子还连连向其施礼。厨师醋意大发,不由分说就把妻子休掉。妻子解释无效后发誓,日后他若后悔想复婚,除非屋前的荷叶长得高过墙头。休妻后的第二天,厨师才得知妻子因为到溪边担水,不小心把水桶掉落水中,那位男子跳落水中帮她捞起水桶,妻子施礼是在感谢他。厨师悔不当初,想复婚但又碍难以启齿,就想出个妙法:夜间偷偷用洗净的荷叶包上甜瓜条、面片、肥肉、麻仁。妻子聪慧,知道是谁送的,也明白这其中的寓意:“荷”与“合”谐音,荷叶代表和好的意思,甜瓜条等代表今后两人的生活甜 ①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州市政协主编:《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鹭江出版社,2005年,第57页。② 沈顺添:《闽台风情录》,东方出版社,1989年,第83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甜蜜蜜,麻仁表示今后不再“麻木不仁”。妻子收下点心,顺手把荷叶插到屋外的竹丛间,夜夜如此。转眼三年过去,荷叶已高过墙头,妻子也深为厨师的诚意打动了心,在父母的劝说下与厨师破镜重圆、恩爱甜蜜。后来,厨师听从妻子的意思将这道菜带到外面的宴席,据其形状取名“荷叶包”,闽南方言中与“和合包”谐音,味道可口,名称又吉祥,被广为流传。
2.“好领导”
在闽南方言地区,有些饭馆、酒店的菜单上会有一道名为“好领导”的菜,在闽南方言里,“好领导”的谐音是“荷仁豆”,所以,这道菜便是炒荷仁豆,荷仁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还有个好名称,自然备受人们喜爱。
3.“太平面压浪”
闽南方言地区有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习俗:渔民出海前要吃“太平面压浪”。“太平面”就是人们生日时要吃的“寿面”,可以选用线面、粉干,但不能选用切面,因为“切面”谐音“切命”,所以应尽量避免。而“压浪”意为一帆风顺,在闽南方言中又与“鸭蛋”谐音,“太平面压浪”即“寿面配鸭蛋”。即将出海的渔民,吃一碗“太平面压浪”,预示着此番出行平平安安、顺顺利利。
(二)人名中的谐音
姓名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第一件珍贵礼物,这是一件使用时间最长、使用频率最高、对孩子影响最为深远的礼物,它承载着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祝福。但如果取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在方言里名字的谐音意义,就很有可能在交际中感到困扰。“闽南方言区属于并用型方言区,即方言和共同语并行不悖,互相补足。在不同的社会生活环境里完全是根据需要而转换语码的。读书识字先学会普通话的音义,同时联系方言实际去对应理解。”①因此,有些闽南方言地区的人说话时会不经意地将方言与普通话混合使用、随意转换,于是出现下面这些关于人名的谐音趣事。
这其中最经典、最广为人知的例子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一件事:
教室里,年迈的历史老师正在给学生发试卷……
“廖淑芬,60分!你呀,不是名字叫起来像60分就可以考60分!”老师不悦地说。
“伍淑芬,50分!你呀,比廖淑芬还不如!”老师依然不高兴地说着。
接着,老师显得更生气了,急得普通话夹带方言说道:“柯淑芬,10分!喔,你也一样,名字叫起来像10分,你就给我考10分!”
这时,柯淑芬的妹妹心中开始暗叫不妙。
① 李如龙:《闽南方言地区的语言生活》,《语文研究》,1995年第2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老师叹口气,很无奈的发着第三张:“不是我在说你们这对姐妹实在是太不象话了!”(妹妹的名字叫柯玲芬。)
老师摇摇头道:“你们两姐妹应该好好向你们的哥哥看齐,他总是满分,你们俩不要老是考那样的成绩。”柯淑芬和柯玲芬两姐妹心里暗骂,都怪爸妈把哥哥的名字取做“柯吉霸”!
不懂闽南方言的人可能很难完全体会这段话当中的奥妙。“廖淑芬”和“伍淑芬”,用普通话读起来有点像“60分”和“50分”,特别是普通话讲得不标准并夹带闽南方言音调的人,往往容易混淆拼音中“shi”和“shu”的发音。在闽南方言里,“柯”和“考”谐音,“玲芬”和“零分”谐音,“吉霸”和“一百”谐音。经过这样的解释,就可以明白上面这段话中的奥妙了。其实这只是人们针对名字中的谐音所创造出来的一个故事,诙谐幽默之余,让人们具体地感受了闽南方言词语中的谐音现象。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会考虑谐音好的寓意,而有些家长在给孩子取名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谐音这一方面,孩子长大后,接触的人多了,使用名字的机会也多了,有可能因为名字谐音不好听而受到困扰。
根据新闻报道,每个派出所每年都有辖区群众申请改名,其中以小孩子居多,基本上一年有20个左右。在所有申请者的理由当中,谐音是出现率最高的两个原因之一。
有一个10岁的可爱女孩,名字里带一个“骞”字,很多人误读为“赛”,于是人们就经常叫她“小赛,小赛”,因为普通话中的“赛”与闽南方言中的“屎”谐音,用闽南话听像是在叫“小屎”。后来女孩的父母听起来也觉得不雅,向派出所提出改名,派出所也表示理解,最后予以批准。
有一些年龄大的老人们,名字用了大半辈子,却因为用闽南话一念有歧义也提出过改名申请。比如,一位名叫“土标”的老太太,退休后跟随老伴回到泉州老家享晚年,同辈的亲戚朋友们叫她都用闽南话念最后一个字,闽南方言里的谐音就好像在骂她“婊子”,后来无法忍受便提出改名。
(三)店名中的谐音
开店取名跟人取名一样,都非常重要。大街上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乍看觉得很奇怪的店名,这就是店主的策略,意在让人能过目不忘,就算不是过目不忘,也至少得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当然了,大多数的店主还是会规规矩矩地取店名,都会尽量取个能够体现店铺经营范围、经营特色的店名。在这样的前提下,再追求独特、新颖、最好还有好的寓意。
1.合佳阁来:这是间饭馆的名字,单从字面看起来“合”和“佳”都有吉祥的寓意,但恐怕只有懂闽南语的人才能够理解这个名字的真正含义了。“合佳阁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来”用闽南方言读起来的谐音正是“好吃再来”,四个字道出了所有从事餐饮行业的人们的心声。
2.雅兰荷家居:很明显地,这是个家居用品店,而“雅兰荷”这个名字也取得比较恰当,给人以优雅、舒适、清新的感觉。但懂得闽南语的人细细品味便可发现,这也是个有玄关的店名,“雅兰荷”用闽南方言讲谐音意为“非常好”,用此来吸引顾客。
3.茶煮婆:一看名称就知道这个店是跟茶有关了。没错,这是家茶楼的名称,而且,它还有另外的特殊含义。闽南方言里“茶煮婆”与“地主婆”谐音,寓意来到这个茶楼,可是由“地主婆”为顾客们煮茶服务的。
4.雅都:是一家理发店的名字,店主是外地人,开业不久便改了店名。原因是店主听说“雅都”用闽南语讲谐音意义为“不文明”。
5.萨宁玛:是一家类似肯德基、麦当劳这样的快餐店,同样开店不久也选择改名,因为“萨宁玛”在闽南方言里的谐音可是非常粗鲁的骂人话。
可见,名称中的谐音,主要分为两类。一部分是根据原名称的谐音,取其谐音并作为新名称,这种往往是因为谐音名称具有吉祥寓意或者比原名称更具诗情画意,富有文学色彩。而另一部分是因为本名称发音的特殊,人们加以调侃,在特殊的语境中应用其谐音词语,表达或褒或贬的意思。无论哪种名称谐音,都体现了闽南方言发音的独特以及人们丰富的知识和想象能力,同时提醒了人们在取名称的时候要结合文化背景,以免产生尴尬。
三、方言地区民风民俗中的谐音现象
“避凶尚吉是原始信仰中禁忌、避讳习俗的基本思想特点,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希图趋利避凶是最基本、最易产生的心理,因而语言的禁忌和崇拜深深地渗透和扎根在各民族的文化之中,反映着人类对各种事物的认识及所形成的观念。”①探究闽南方言地区的民风民俗,不难发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礼节、习俗都与方言中谐音现象的存在有关。
(一)习俗中的方言谐音崇拜
人们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送行等较为隆重的场合,常常以事物的谐音来表达美好愿望和真挚的祝福。
① 沈刚:《谐音禁忌与崇拜的文化学解释》,《绍兴文理学院学报》,1996年第2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1.新春佳节期间,闽南方言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上、墙上贴“春”字,一来是欢度春节的意思,其实更重要的原因是,闽南方言中“春”与“剩”谐音,寓意“年年有余”。过年家里的必备年货里有菠萝,菠萝又叫凤梨,闽南方言里“凤梨”与“旺来”谐音,因此菠萝成为过年家中的吉祥水果。还有一个柑桔也是春节的热门水果,有道是“闽台风俗鲜,无桔不成年”,也因方言里“桔”与“吉”谐音,把柑桔看作是吉利、吉祥的象征,同时也用来拜年贺喜、迎宾接客等。年夜饭的菜肴也有关于闽南方言谐音的讲究,白萝卜必不可少,闽南方言里叫白萝卜为菜头,“菜头”又与“彩头”谐音,表示有好彩头。还要有鸡肉,方言中“鸡”与“家”谐音,民间有种说法“食鸡起家”,吃鸡就寓意着发家。
2.我们中国人很重视传宗接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闽南婚俗中,女方嫁妆中必不可少的一项是“子孙桶”,这是一种特制的涂上红漆的木桶,供分娩时使用,现今有些地方用红色的塑料盆来替代这种红漆的木桶。出嫁时桶内装的东西不尽相同,但全部都是寓意“早生贵子”、“多子多孙”。有一种做法是“子孙桶”桶里装有黑芝麻、菜籽、火炭、芋头等,因为芝麻多子,菜籽中的“籽”音同“子”,又可作种子繁衍后代,火炭在闽南语中“炭”同“澶(繁殖、繁衍)”,芋头也具有易繁殖的特性,这些都寓意新娘“生澶”子孙,繁衍众多。
3.在闽南方言地区,人们如果是要送家人出国投靠亲友的,要给家人带上一包竹心和铅钱片,因为在闽南方言中,“竹心”与“得心”,“铅”与“缘”谐音,可见其用意在于希望出国的亲人与所投靠的亲友有缘分,能得到真心真意的栽培和提携。
(二)习俗中的方言谐音禁忌
历史上,闽南人“面对着贫瘠的土地、变幻莫测的自然灾害,沿海一带的渔民把生存的希望寄托于蓝色的海洋。深海捕捞、远洋运输、近海养殖,战狂风、斗恶浪,以海为生,成为闽南渔区人民世世代代奋斗不息的历史画卷与现实写照。”①因为长期与自然搏斗,闽南方言地区的人大多为人处事比较谨慎,甚至是迷信,当然任何时候做任何事都不希望“触霉头”,不喜欢“不吉利”的事情出现,所以因谐音会产生不吉利的意思、会让人联想到不好的事的,就会回避,特别是在隆重的场合,对这些的避讳更是成为人们之间不成文的规定。
1.每年的新春佳节,人们要过了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算真正过完年,这才开始恢复正常的作生活,所以,在元宵节之前都还算是在过年,就有许多禁忌。比如正月初四,人们大多都不出行,也不干活,因为闽南方言中“四”与“死”谐音。① 苏振芳:《闽南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内在联系及其特点》,《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2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说闽南话的人,对正月初九也有忌,因为闽南方言里“九”与“狗”谐音。
2.“九”在普通话中与“久”谐音,人们会以此作为吉祥寓意,而在闽南方言里,因为与“狗”谐音,很多时候“九”都不太受人们的喜爱。人们在婚姻大事上也有相关的禁忌。九月里不结婚。岁数上,每逢九岁,十九岁、二十九岁、三十九岁、四十九岁之类的,也为民俗所避讳,被冠以“孤寡”的含义,有些特别迷信的人,就连年份中有“九”也避讳。
3.人们家中若有乔迁之喜,亲朋好友会送礼,乔迁当晚,房主一家会设宴谢客,俗称“过厝酒”。传统习俗里,酒席一般会有12道菜,表示一年12个月月月美满。菜肴中一定要有虾,因为闽南方言中“虾”与“和”谐音,意为一家和气;有鱼,表示年年有余;有汤圆,闽南方言中“汤”与“团”谐音,寓意团团圆圆。最为重要的是,菜肴内不能用醋调味,因闽南方言中醋与“厝”谐音,吃醋即吃“厝”,而“厝”在闽南方言中的意思为“大屋,大宅”,因此禁忌。
4.由于文化的不同以及心理上的差异,人们在送礼的时候对一些事物的寓意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有时候甚至是截然相反的,比如在北方,有的地方因“钟”、“终”同音,禁忌送钟。而闽南方言地区的人们却反而没有此忌。过去人家结婚时,还往往把别人送的时钟摆在相当显眼的地方。闽南方言地区的人们送礼的时候,忌以手巾、扇子、雨伞赠人。闽南方言中“巾”和“根”谐音,俗话有“送巾现断根”之说,所以在婚礼中,回贺的结婚礼品中是不能送手巾的;而丧礼中,丧事完毕后都要送手巾给吊丧者,用意在于让吊丧者与死者“断绝”往来。因此,如果平时赠人手巾,也是要令人不禁想起不吉利的丧事或断交之意。扇子,人们只在夏季扇凉,一到深秋就弃之不用。方言里“扇”和“见”偕音,俗话亦有“送扇,无相见”之说,所以“扇”也禁忌作为礼物的。此外,雨伞也不能作为礼物送人。闽南方言中“伞”与“散”谐音,“雨”和“给予”的“予”同音。“雨伞”即“予散”,故有“送伞,分散”的俗语。因此最好不要用巾、扇、伞赠人,以免引起不快。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构成社会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因素。作为创造文化的人类,它无时无刻不依赖着语言这一人类独有的文化行为。汉民族内部各民系族群使用着汉语下属的方言来维系着自身民系族群的文化传延。”①语言反应了它所承载的文化的特色。闽南方言区民间信仰的盛行,是由于古代闽南社会生产力低下,土著闽越人有“信巫尚鬼”的习俗。汉晋时期北方汉民开始入迁闽中及闽南,人们为了解决生存问题和解释一些难以理解的自然、社会现象,在积极开发生产力的同时,不得不寄托、求告于神灵的护佑和指示。这样,土著闽越人“信巫尚鬼”的习俗就被传承下来,如今闽南方言中的谐音崇拜与谐音禁忌就 ① 林华东:《闽语的形成及其与福建民系族群的关系》,《东南学术》,2004年第5期。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是闽南方言地区民间信仰的突出表现,是闽南文化的主要特色之一。
结
论
闽南方言研究专家林宝卿女士形容闽南方言是超地区、超省界、超国界的扩展型的强势语言。“从唐、宋开始,闽南地区由于人多地少,人民出于无奈,漂洋过海、背井离乡流落或迁徙到异国他乡——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柬埔寨、老挝、缅甸等,有的又从这些国家移民到欧美、澳洲、拉丁美洲等国家。”①闽南方言不但跨越的地域范围广,使用人数更是多,这使它的影响力比一般的汉语方言大得多。这使得闽南方言在中华民族众多方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使得闽南文化如此独一无
二、丰富多彩、璀璨耀眼,使得闽南方言和闽南文化成为众多学者与大众关心好奇的对象。
闽南文化像一个聚宝盆,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像一部长长的电影,记录着闽南人奋斗于世界各个角落的历史。与自然抗争、谋求生机的奋斗史,使得“信巫尚鬼”的习俗深入人心,闽南方言地区民间信仰盛行,人们逢事喜好追求好寓意,以寄托美好的祝福与愿望。生活中,闽南人善于观察身边事物的点点滴滴,挖掘事物的特征,并对事物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合丰富的知识创造出一系列富有地方特色的谐音词语。闽南方言词语中的谐音现象以其幽默风趣、耐人寻味、生动形象、出人意表的方式展现了闽南文化中的特色,体现了闽南人丰富的知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使人们直接地认识、了解闽南方言及其文化,感受其无与伦比的魅力。
① 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州市政协主编:《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鹭江出版社,2003年,第139页。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参考文献
1.林宝卿编:《普通话闽南方言常用词典》,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2.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3.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州市政协主编:《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鹭江出版社,2005年版。4.沈顺添:《闽台风情录》,东方出版社,1989年版。
5.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漳州市政协主编:《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鹭江出版社,2003年版。
6.李如龙主编:《汉语方言特征词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7.李如龙:《汉语方言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8.甘干恩主编、刘倩副主编:《七彩方言——方言与文化趣谈》,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王宝刚:《<方言>简注》,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年版。
10.浙江省玉环县编史修志委员会编撰:《玉环县志》,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版。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www.teniu.cc
第三篇:方言
中国人多地大,方言也各种各样,正所谓“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调”,下面我们就看看用中国各地方言怎么说我爱你!
外爱女(福州话)额代见你(山西话)饿碍拟(陕西话)我洗欢你 湖北武汉方言
窝欢前呢!(泗洪话)
河北临近沧州话:男(三声)歇罕(一声)你 俺喜欢恩 河南信阳话 恩欢喜你 江淮话扬州方言
俄待见你 山西话 浙江天台话 吾中意汝 大连话:俺希罕囡~
偶后系嫩(江苏泰兴话)俺稀罕嫩(烟台话)哇挨女 福建宁德霞浦方言 长沙话: 老子爱死你哒.....挖挨捏 山西晋城话 我欢喜力 安徽安庆话。俺哎你 〔陕西:西安方言〕 俄哎泥!![陕西:关中方言] 窝爱你或安希换你(“你”发轻声)河南郑州话
俺喜拉你 济南话 挖爱路 潮汕话
安唉昵~ 山东鲁南话
我碍尼~~~~(江苏常州话)鹅艾你 无锡话
湖州长兴东面的方言:恩埃内!苏州(原吴县):偶埃乃!广西全州话(普通话念):“握癌莉!!”
江苏无锡话 是我古西你 吾欢喜糯 宁波话 发哎鲁(海南话)
成都话:我好喜欢你哦~~~
我爱你——山西大同话 我爱见你了——山西大同话 “我透你” {太原话}
唔欢喜侬(上海方言)我欢喜你(扬州方言)ngo xi wo ni 杭州方言 固卖盟 [广西(壮语)] ngï ngǒi ní [广西(粤语)] ngî ngái nì [广西(西南官话)] 恩欢喜你(淮安话)
成都话:我爱你(ngo ngai ni)客家话 涯爱尔 ngai oi ng 我想爱你 陕北话 包头话 nge ngie nie 五或西恩(安徽泾县方言)
捱 oi 恩(广东梅县客家话)哇爱利(闽南语)安红,饿爱你!(陕西话)窝稀饭恩→湖南耒阳话
偶wei en 婺源话
OA WEA 弄 福建浦城话
哇懂泥你(闽东方言中的一种)江西话 饿戳嫩
俺 爱(降调)你 山东济南话 NGO NGAI N 益阳方言 NGO NGEI LI 长沙方言
河南洛阳方言 我难(读灾难的难)繁你!江西方言 a欢迎ne 粤语:我钟意你 ngo zong yi nei 我喜欢你 ngo hei fuun nei 我爱你 ngo ngoi nei
赣西语 我爱你 ngo ngoi ng/nei guo lou ai dv福建莆田方言 额(轻声)爱恩 湖北黄冈话!!扬州话 wu huen xi ni 广东兴宁客家话:崖爱汝(你)。
闽南话 :瓦 矮 里(局部地区 里 说作 汝)台湾闽南话: 瓦 伽意 里 我e+ai你 湖南常德话 山东方言:俺喜拉你 客家话 涯中意鱼
湖州方言 哦喜欢怒
嗯say需昵 温州瑞安地区方言 我欢喜你个泥(泗阳话)
成都市区方言:ngo ngai ni.重庆市区方言:o ai ni.宜宾市区方言:ngo ngai ngi.成都东郊方言:ngai oi ni.浦北话:俄瓦塔尼卡 合肥话:我热你
Nguai vei nei!(闽语之闽北语/闽越语)苏州方言:唔欢喜内
我稀罕你 东北辽宁方言 俺待见你(河北方言)我待见你(北京方言)我待见你(天津方言)
ngo 卧 nei 湖南蓝山县土市乡方言(中国最难懂的汉语方言之一,查资料说是上古汉语遗留下来的,呵呵,是活化石哦)湖南岳阳话 偶爱嗯 o ayi en NG EI NEE 瓯语(浙江温州话)黎话:瓦哎鲁(用普通话念)此方言在广东茂名 湛江地区和海南 山西临汾方言:哦拟念你
我瞧得(dei)咗你
云南红河方言 河南洛阳方言: 我er爱碍你。(儿化音,和爱字连读)我爱你!!(徐州方言)。都读第3生
萍乡话.我其方恨
饿怪欢喜恩---怀宁方言 我欢死煞你.“杭州话” 耍个朋友啥!四川话 哇爱潞 潮汕话
wu huo 死你---浙江衢州方言 连云港话:我搞你 难爱你(沂南话)
wo huan yi ni!徐州方言
我耐你(天津方言)吾好算你 合肥话
呜小西丝 NI 杭州嘉兴方言 五爱泥(芜湖话)
瓦爱你(晋城话)藕洗户馁 扬中方言
nan 爱你 泰安话
man su su man **维吾尔语
耨(nîu)获悉农(杭州话+嵊州话)ngoi oi ngi 广东客家话
ng hong xi ni 淮安话 哇哎日(闽南话)黑龙江方言———俺乃(发四声)你 藕湖西能 江苏昆山方言
俺喜欢恁!河南南阳话 比其买把哈日那 蒙语 瓦矮鲁 海南话
偶{发第4声}呼吸泥 江苏无锡方言
ve xihua n 林州话 甘肃庆阳方言 哦乃你 陕西方言:俄碍腻
俺爱你ngan ngai ni(济南方言)
我欢介你 江苏赣榆方言
我(第二声)爱(第一声)路 湛江雷州话 啊拉欢喜内 江苏南通话
阿喜芳涅 江西贵溪话
榆林话:饿nai(一声拖音)你(轻声尾音快卷收音)挖爱李 闽南话 瓦挨鲁 海南话
呢乃你!(西安话)贵溪话(赣语一种): ā xǐ feōng ēn lī 挖 矮 里 ```` 厦门话 我爱列 沭阳话
哇碍立 闽西话
我歇罕你--吉林长春方言 饿俺酿你...衡山话 偶阿恩 湖北咸宁话
涯(ngai)中意你或者涯欢(hneng)喜你 系福建长汀客家话.山西朔县话:我耐你 额呵西能.江苏泰州话。
wei wei nie 福建省 闽北建瓯方面
我喜番你(桂林话-广西西南官话)恩诶你 温州方言 我歇寒你(唐山话)
我使幻你!浙江丽水方言 哇爱里 闽南话 泉州方言 我稀饭你--。。。南宁方言 偶着心你 江西贵溪方言
无畏农 上海话
们老破 山西。五台话
温州平阳方言: 恩A(4)你 我爱你 你真待银亲,我血稀罕你!(大连话)天津方言 我耐你
俺喜欢嫩!山东正宗土话 唔欢喜内(苏州)
兰州话 我(2)把(3)你(1)爱(2~3)死(1)老(轻)
嗯呼你尼 盐城方言 鹅日尼{陕西话} 饿耐恩(湖北话)
湖南平江话~~ 我 称迎 恩~~
我弧度喜欢你(青海话)阿西凤恩呢(江西鹰潭话)依外魅 瑶族话
湖南耒阳话(舞矮恩)
饿喜欢嫩 南昌话` 浙江义乌--穷爱侬---借爱侬---阿爱侬-饿eai你(汉中话)
外爱day女------福建屏南话 我欢喜里——盐城话 俺爱你 河北方言
我熊你!重庆彭水方言 我爱露(汕头话)偶获喜你 常州话
我欢切你;;;;;连云港方言
我洗欢你....安徽六安方言 额爱恩(大冶方言)啊西哗侬(浙江金华方言)
饿洗欢恩 安徽宿松方言 阿拉欢喜侬 宁波话 尔喜欢恩 湖南岳阳方言
恩虎斯尼(江苏泰州方言)娃黑呼你(福建宁德方言)挖艾丽(福建漳州话)ao第三声 si第三声 fao第一声 en轻声 安徽绩溪话 惠东方言:艾爱疑 厄耐你恩 甘肃庆阳话
我rai你```安徽舒城话!锅爱离锭 福建莆田话 饿碍拟(山西话)恩欢喜你(连云港方言)on nian gi贵州苗语 我作兴你.江西宜春方言 啊花西n 浙江浦江话
我着新你(赣州话)恩耨西货内 嘉兴方言 哦熄火恩(东阳话)俺系恨恁 青岛话 袄哎里 巢湖方言
eï eài ãn!(江西九江话)卧癌匿~~~~~~~山西长治话~ 饿代见你。(山西清徐话)wa biao meng 苗族语言 侗族语``摇爱nia 我带呀你!!行唐话
我热火你[贵州铜仁方言] 藕嬉欢尼(江西吉安方言)
MEN SI NI SU YU MEN 维语 外微栗女!古田话!唔东诶尼 福建福安话 勒勒piou 纳西话 济南话:我喜啦你 饿爱嫩 江西话
歪降母(湘西苗语)gnuài un nâ 武夷山话 甘肃话 :饿乃你!
恩`哎尼,温州文成话 窝想爱你,昆明话 俺稀罕嫩 青岛话 我酸你 [合肥方言]
偶诶你 _--浙江台州话 莫换泥.江苏淮安话
河北省平山县方言 俺戴见你
偶喜荒恩(恩为第三声,普通话没这个音)湖南省新化方言。
泰州话 恩呼其你~ 挖艾女 福建福清话
矮爱您 河南焦作话 前俩字四声,您读轻声
牙里压次 湖南龙山(土家语)
我几得的爱你啊的!(湖南常德话,德语)mai c mei c men **话 额爱嗯(江西九江话)
啊宣嗯 上饶话 挖爱梨.(闵南话)额欢喜嫩!苏州常熟闲话 闽东话 吾中意汝 俺喜欢你 皖北话
“我似凡你” 安徽六安话
第四篇:方言
气象类:
春风唤秋雨。春分地气通。寒露过草枯。东风不让西风。开河不过凉蛰。东北风,雨祖宗。火烧云,晒死人。乌头风,白头云。勾勾云,雨淋淋。棉花云,雨来临。二月二,反冻河。天闷燥,雨就到。早霞阴,晚霞晴。开门风,关门住。立了秋,把扇丢。夏雨少,秋霜早。暑伏凉,浇倒墙。泥鳅欢,要变天。五伏六月车辙雨。夏至雷鸣三伏早。阴来阴去下大雨。鲫鱼乱跳,必有雨到。西北风是开天的钥匙。老云接驾,不刮就下。老石旧砖,出汗闹天。大旱过不去五月十三。冬春东风硬,夏季雨水盛。天有骆驼云,雹子要来临。北风转了东,越刮越希松。月亮戴草帽,明天把雨闹。日落风不煞,必定要大刮。夜晚东风尖,明天好晴天。傍晚火烧云,明天晒死人。不怕初一下,就怕初二阴。不怕十五下,就怕十六阴。黑云黄稍子,必定下雹子。立夏东风摇,麦子水里捞。早晨浮云走,白天晒死狗。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小鸡上窝早,明天天气好。鸡在高处鸣,雨止天要晴。小雪雪满天,来年是丰年。王八把水翻,大雨一两天。久雨见星光,明朝雨更狂。上午云高冒,下午雷雨到。先打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二、八月,地罗筛(渗水快)。立冬阴一冬温,立冬晴一冬凌。冬天九九有雪,夏天伏伏有雨。日出东方红,不是雨来就是风。三场西南风,下雨不用问先生。竖闪电雨成线,横闪电雹成片。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指将涝)。蜘蛛网上多加工,不是下雨就刮风。蚂蚁搬家蚊打旋,下雨消息向外传。天晚鸡不把窝钻,一两天内要变天。一场春风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凉。一场秋雨一场凉,三场白露一场霜。九月九晴一洼凌,九月九阴一冬温。旱了东风不下雨,涝了东风不晴天。东虹云彩西虹雨,南虹出来卖儿女。八月初一下一阵,旱到来年五月尽。先下牛毛没大雨,后下牛毛不晴天。三月南风下大雨,四月南风晒河底。长五月,短十月,不长不短二、八月。
二、八月,昼夜相亭(昼夜长短相同)。地动山摇,花子撂瓢(地震后收成好)。日落云来接,明天把工歇(有坏天气)。雨后的太阳,后娘的巴掌(其势凶猛)。树挂一百八(下树挂后180天左右有雨)十一月半,巧女多做半条线(白天渐长)。听见“伏得”(一种蝉)叫,百日寒霜到。云吃火,无处躲(云彩遮住火烧云,有雨)久雨唧嘹(静海方言,蝉)鸣,天阴要放晴。母猪云过河(猪形云彩赵过银河)三天内有大雨。小雪不封地,大雪不冻河(小雪、大雪均指节气)。早阴,晚晴(子,鸟名,据传晨叫主阴,晚叫主晴)。开门雨,闭门风(开门下雨整天有雨,关刮风整夜有风)。
二、八月,乱穿衣(二月、八月气候宜 人,适应不同服装)。大雁叫一声,穷人吃一惊(大雁南飞天将冷,穷人更不好过)。小暑点一点,大暑没了坎(小暑如下雨,大暑雨将更大,会没过门坎)。前寒食,后寒食,过了寒食冷十日(过寒食节后,再冷10天左右就暖了)。麻雀(静海人称一种类似麻雀而大的野鸟)往南飞,必定有雨追(大群麻雀南飞,有雨)。云彩往东一阵大风;云彩往北一片大水;云彩往西王母娘娘披蓑衣;云彩往南王母娘娘撑船。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凌上走,五九六九隔河看柳(远看柳已发青),七九河开河不开,八九雁来雁不来,九九无凌丝(或为: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农事类:
麦熟一晌。稀田大穗。倒茬如上粪。旱年多种谷。百菜如白菜。鸡肥不下蛋。麦喜胎里富。谷雨麦怀胎。要改碱,种稻田。旱耪田,涝浇园。要想富,多种树。一方土,一方种。一亩园,十亩田。枣芽发,种棉花。六月六,看谷秀。立了秋,挂锄钩。鸡孵鸡,二十一。鸭孵鸭,二十八。锄头底下三分水。伏里雨多好种麦。芒种三天见麦茬。马不得夜草不肥。清明的麦子挂纸钱。粪大水勤,不用问人。母大子肥,籽大苗壮。有钱买种,没钱买苗。粪倒三遍,不打自烂。麦收青条,不收花腰。谷雨前后,种瓜点豆。寒露不蚀葱,必定空。好高梁收不过赖棒子。收不收,六月二十头。草死苗活地发暄(锄地)。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买不起的骡子喂不起的马。棒子锄三遍,一天长寸半。碱地不整平,缺苗成窟窿。春耕深一寸,顶上一茬粪。麦子就怕倒,一倒一把草。种地不上粪,等于瞎胡混。种麦不怕草,就怕坷垃咬。家土换野土,一亩顶两亩。要吃碱地饭,就得拿粪换。春麦不出九,出九不保收。麦子不绞股,不如土里捂。鱼过千层网,网网都有鱼。立秋十八晌,寸草结籽粒。寒露割谷忙,霜降忙打场。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要发家,芝麻、棉花、瓜。不吃落地的,鸽子吃喘气的。横看麦子竖看麻(估产方法)。立了秋,大小一齐揪(棉桃)。春天耠层皮,等于秋天耕一犁。处暑不露头,不如割了喂老牛。土质松碱主轻,地板硬碱就重。早种稀,晚种密(指种麦下种)。稀了多结桃,密了长油条(棉花)。麦到芒种黍到秋,寒露才把豆子收。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当时。七月枣,八月梨,九月柿子红了皮。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有雨种荞麦。今年留下一棵草,明年一车拉不了。寸草铡三刀,没料也上膘(喂牲口)。涝梨旱枣(梨树嘉多雨,枣树喜干旱)。谷锄八遍饿死狗(多锄籽粒成实出糠少)八月八,蚊子嘴开花,九月九,还出来咬一口。擦不擦(静海方言,指农田涝不涝),六月二十八。麦无二旺(冬前麦苗过旺,消耗养分多,返青后会转弱)。稀留密,密留稀,不稀不密留大的(指开苗时所留株距)。麦子剃了头,大田没了牛(麦子收割完,大田就超过牛高了)。麦收八、十、三场雨(八月、十月,转年三月下雨,有利麦收)。地地梨儿,一撮毛,好吃不好刨(地地梨儿,又称地梨,一种莎草的球茎,味甜,可食。灾荒年静海县人常到野外刨此物充饥。)收了文安洼,粮食没人抓;开了文安洼,十年不回家(文安,静海两县间有大洼名文安洼,丰收则粮食有余,洪水则居民逃散)。事理类:
饿死不做贼。伤财别惹气。打铁看火候。疑心生暗鬼。打狗看主人。亲戚远来香。不打不成交。狗眼看人低。火大无湿柴。好狗不挡道。休前妻,毁苗。纸里包不住火。家丑不能外扬。一步一个脚印。脚正不怕鞋歪。飞得高,跌得重。瞎猫碰着死耗子。手大捂不过天来。没事少进阎罗殿。萝卜快了不洗泥。哪里丢了哪里找。不吃馒头争口气。请神容易送神难。多个香炉多个鬼。打头的没劲都没。胳膊折在袄袖里。没有过不去的河。舌头底下压死人。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落泪。知人知面难知心。帮腔的上不去台。上梁不正底梁歪。身正不怕影子斜。放着河水不洗船。活鱼不卖摔死卖。没有不透风的墙。什么人玩什么鸟。一等人办一等事。放长线,钓大鱼。孩子是娘身上的肉。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人怕干活,活怕干。歉年饿不死手艺人。买骡子买马看母子。同着矬人别说短话。会说的不如会听的。打不着狐狸弄身臊。秤砣虽小能压千斤。瘸狐狸单咬病鸭子。客大欺店,店大欺客。能买不值,不买吃食。人敬富的,狗咬破的。阎王好见,小鬼难搪。明枪易躲,暗箭难防。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吃饭防噎,走路防跌。善门难开,善门难闭。冻死懒的,撑死馋的。有借有还,再借不难。老要张狂,少要稳重。半大小子,吃死老子。宁省囤尖,不省囤底。前头有车,后头有辙。难者不会,会者不难。狗嘴里长不出象牙来。巧媳妇难做无米之炊。穿衣戴帽,各有所好。没有家贼引不来外鬼。舍不了孩子套不了狼。买船看梁,娶媳妇看娘。光脚鸭子的不怕穿鞋的。别拿着土地爷不当神仙。针尖大的洞,斗大的风。不受苦中苦,难得甜上甜。窍门满地跑,看你找不找。不听老人言,急慌在眼前。好孩不在多,一个顶百个。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子弟传子弟,越传越不济。打人别打脸,骂人别揭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一物降一物,卤水点豆腐。穷人解馋,不是辣就是咸。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赵穷赵吃亏,越冷越尿尿。好货不怕比,怕比没好货。是真难变假,是假难成真。宁走十步远,不走一步险。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五个手指头没有一般齐的。饱带干粮暖带衣(指出行)。南京到北京,买的不如卖的精。牛皮不是吹的,泰山不是垒的。秋天猫猫腰,强如冬天走一遭。狼走天边吃肉,狗走天边吃屎。人分三六九等,木分花梨紫檀。要在人前显贵,必在暗地受罪。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侄女随姑,侄子随叔(指长相)。看见人家的黄病看不见自己的痞。会看的看门道,不会看的看热闹。夜晚千条路,当不住赶明儿卖豆腐。吃了人家的嘴短,拿了人家的手短。一儿一女一枝花,多儿多女是冤家。吃不穷,花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一个姑爷半拉(静海土语,半个)儿。打了春的萝卜立了秋的瓜(不好吃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多年的眼泪流成河。宁给好汉子牵马坠镫,不给赖汉子当祖宗。骑驴的不知赶脚的苦,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人怕当爷,布怕做鞋(指到末期,快要完结)。要想解馋别吃虾,要想解饿别吃渣(指豆腐渣)。河里的鱼,水上的鸭(野鸭),谁的手快谁就抓。鱼找鱼,虾找虾,青青灌儿(青蛙土称)找癞蛤蟆。纳罢粮,自在王(旧社会农民交完官粮就轻松一阵)。庄稼汉三宗宝:丑妻、薄地、破棉袄(不受人盘算)。造弓的弓弯,造箭的箭直(表示各司其事,各尽其责)。鱼是驮饭的驴(旧社会穷人粮少,不敢吃鱼,害怕多吃干粮)。干柴细米不漏的房屋卫生类:
为嘴伤身。恨病吃药。心广体胖。有病乱投医。有病不瞒医。偏方治大病。草头方治大病。笑长命,哭生病。老怕伤寒少怕虚。伤筋动骨一百天。庸医杀人不用刀。三分吃药七分养。吃了五谷难保不生病。穷好算命,富好看病。少吃有味,多吃受罪。春捂秋冻,到老没病。食多伤身,气大伤神。无气不生病,无毒不长疮。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晚饭少吃口,必活九十九。牙越剔越稀,耳越掏越聋。年轻人找病,老了病找人。犯病的别吃,犯法的别做。喝凉酒,睡冷炕,必有后患。若要小儿安,常带三分饥与寒。小孩儿的屁股三把火(指不怕冷)。笑一笑,十年少,恼一恼,老一老。鱼生火,肉生痰,白菜、豆腐保平安。牙疼不算病,疼起来就要命(指疼痛难忍)。男怕穿靴,女怕戴帽(分别指腿脚浮肿和脸部浮肿)。干痨、气臌、噎,阎王爷请到的切(静海土语称客人为切)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叫自己去(年届此龄体衰易死,须格外注意)。
第五篇:关于方言
方言顾名思义就是一个地方的语言,它因此也蕴含了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底蕴,在当今社会到处强调使用普通话的时代潮流下,不少地方象征性的语言在开始慢慢淡去,甚至年青一代早已听不懂老人么话中的某些个词语,也渐渐地忘却了那些土的掉渣的语句。我不禁质疑这是时代的进步还是倒退?我们可以遗忘过去但是不可以抹去历史沉淀下来的韵味。
记得上大学那会儿,云南老乡们都笑话我的玉溪话难听,特别是“高”的发音在玉溪一般是带有“ao“的音,每次一说这个字都笑话我,还有我们玉溪方言里一般没有”k“这个声母,大家一般发成”H",这是很普遍很地道的说法。这只是细节的发音问题。像一些“深奥”的词语别人更是相当迷茫。举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吧:照或些=以前、从前
搁的=摆在眼瞥=眼皮
眼瞥下首=面前
挖接=我家儿,可作“我们、我“解,玉溪话很讲群众观点,不轻易用第一人称单数”我“,总是用复数”我们“,即挖接。呵呵呵!
你接=你家儿,对对方的尊称。
招呼者=照看、珍惜
垂=助词
打失腰=遗失
奥悔=后悔
底得哪样=形容词,相当于形容词比较级
哪或些=哪天、哪次
挨特=把他
手巴蔗=手心
捧在手巴蔗=十分地珍惜
说碟=说一点、说一句。碟字在玉溪话中很常用,意为点、些, 有托=有个,托字在玉溪话中也很常用,意为个。这托人=这个人。
还有一些“诡秘日元”、“康不陆处”啊 等等也是相当有意思的。像重庆话里面的“雄起”(加油),湖北话里的“勺”(笨蛋)、“照也”(可怜)等等......虽然有些方言词不一定被普通话认可但是它的作用和意思是不可取代的。
而古楼更是作为玉溪的本土论坛,我觉得不能少了这样的文化,可能会有很多看不懂的朋友,但是既然来到一个地方我们就得了解这个地方,语言就是最基本的,因为要交流嘛。玉溪现下讲普通话的还不是很多,很多人都讲方言,那么看看古楼或许也是了解当地语言的一个不错的途径呢。我们公司有位同事,北方人现在基本能讲一口流利的玉溪话了,这说明方言时能被征服的!说这么多我还是希望延续着本土网站的理念,支持地方文化,支持方言!注:本人观点,有不对说的我虚心听取,不要骂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