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茶文化大全5
中国茶文化大全5
⑶品类的多样化
由于工艺技术的改进,各地名茶的发展也很快,品类日见繁多。宋代时的知名散茶寥寥无几,文献中提及的只有日注、双井、顾渚等几种。但是,到了明代,仅黄一正的《事物绀珠》一书中辑录的“今茶名”就有97种之多,绝大多数属散茶。
明清两朝在散茶,叶茶发展的同时,其他茶类也得到了全面发展。包括黑茶、花茶、青茶和红茶等。青茶,也称乌龙茶,是明清时首先创立于福建的一种半发酵茶类。红茶创始年代和青茶一样,也无从查考,从现存的文献来看,其名最先见之于明代中叶的《多能鄙事》一书。到了清代以后,随茶叶外贸发展的需要,红茶由福建很快传到江西、浙江、安徽、湖南、湖北、云南和四川等省。在福建地区,还形成了工夫小种、白毫、紫毫、选芽、漳芽、兰香和清香等许多名品。
2、明清茶文化的发展
由于茶类和新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明清茶叶生产方式和茶叶饮用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饮茶对人们的生活观念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明清时期的茶文化的发展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茶叶冲泡方法的艺术性和茶具的独特性及茶馆的普及性。
⑴品饮方式的艺术性
明清时期品茶方式的更新和发展,突出表现在饮茶艺术性的追求。明代兴起的饮茶冲瀹法,是基于散茶的兴起,散茶容易冲泡,冲饮方便,而且芽叶完整,大大增强了饮茶时的观赏效果。明代人在饮茶中,已经有意识地追求一种自然美和环境美。明人饮茶艺术性,还表现在追求饮茶环境美,这种环境包括饮茶者的人数和自然环境。当时对饮茶的人数有“一人得神,二人得趣,三人得味,七八人是名施茶”之说,对于自然环境,则最好在清静的山林、俭朴的柴房、清溪、松涛,无喧闹嘈杂之声。⑵追求饮茶的器具之美
明代散茶的兴起,引起冲泡法的改变,原来唐宋模式的茶具也不再适且了。茶壶被更广泛地应用于百姓茶饮生活中,茶盏也由黑釉瓷变成了白瓷和青花瓷,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衬托茶的色彩。除白瓷和青瓷外,明代最为突出的茶具是宜兴的紫砂壶。紫砂茶具不仅因为瀹饮法而兴盛,其形制和材质,更迎合了当时社会所追求的平淡、端庄、质朴、自然、温厚、闲雅等的精神需要。紫砂壶的制造出现了许多名家,如时大彬、陈远鸣等,并形成了一定的流派,最终形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因而说,紫砂艺术的兴起,也是明代茶叶文化的一个丰硕果实。
清代以来,在我国南方的广东、福建等地盛行工夫茶,工夫茶的兴盛也带动了专门的饮茶器具。如铫,是煎水用的水壶,以粤东白泥铫为主,小口瓮腹;茶炉,由细白泥制成,截筒形,高一尺二、三寸;茶壶,以紫砂陶为佳,其形圆体扁腹,努嘴曲柄大者可以受水半斤,茶盏、茶盘多为青花瓷或白瓷,茶盏小如核桃,薄如蛋壳,甚为精美。
⑶茶馆的普及
明清之际,特别是清代,中国的茶馆作为一种平民式的饮茶场所,如雨后春笋,发展很迅速。清代是我国茶馆的鼎盛时期。据记载,就北京有名的茶馆已达30多座,清末,上海更多,达到66家。在乡镇茶馆的发达也不亚于大城市,如江苏、浙江一带,有的全镇居民只有数千家,而茶馆可以达到百余家之多。茶馆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个很引人注目的内容,清代茶馆的经营和功能特色有以下几种:饮茶场所,点心饮食兼饮茶,听书场所。除了上面几种情况外,茶馆有时还兼赌博场所,尤其是江南集镇上,这种现象很多。再者,茶馆有时也充当“纠纷裁判场所”。“吃讲茶”,邻里乡间发生了各种纠纷后,双方常常邀上主持公道的长者或中间人,至茶馆去评理以求圆满解决。如调解不成,也会有碗盏横飞,大打出手的时候,茶馆也会因此而面目全非。
(七)历代贡茶
贡茶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的一种特定现象,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有产物。贡茶使千百万茶农蒙遭苦辛,但贡茶在客观上也推动了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它也是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1、贡茶的起源
贡茶的缘起与封建制度的建立密切相关,贡茶与其他贡品一样,其实质是封建社会里君主对地方有效统治的一种维系象征,也是封建礼制的需要。贡茶的发生,据史料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周武王时期。武王伐纣,巴蜀以茶等物品纳贡。这种现象具有极为明显的政治色彩,纳贡,即意味着君臣关系的确立。在中国封建社会中,贡品主要被用来满足君主及上层阶级的物质和文化生活之需,即所谓“致邦国之用”。
贡茶除了贡物制度的强制性敛取之外,还有一种地方上的主动推荐贡献现象。这种现象也是使贡茶进一步扩大的重要原因。因为一时一地的物产,可以通过上贡的形式,达到名扬四海的目的。
2、历代贡茶概况
贡茶在中国已有悠久的历史,直至清代封建制度的寿终正寝,贡茶才随之消亡。悠悠数千年,贡茶对整个茶叶生产的影响和茶叶文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唐代之前,贡茶虽已年有所增,但在制度上未见有强制性的数量和质量规定,至唐朝开始,贡茶开始呈现其规模性,技术性和强制性了。
⑴唐代贡茶
唐代初期,贡茶还是与征收各地名产同时进行的,开元以后,但随着皇室需量的增加和对品质要求的越来越高,再加上一些地方官员为加官进阶极力推荐本地的优良茶叶,终于促使了贡焙制度的产生。唐代除了在长兴顾渚山设贡焙外,还规定在若干特定茶叶产地征收贡茶。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当时的贡茶地区,计有十六个郡,包括今湖北、四川、陕西、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安徽、河南十个省的很多县份。据唐代李肇所著《唐国史补》记载,有十余品目在全国知名度最高,如剑南“蒙顶石花”、湖州“顾渚紫笋”、峡州“碧涧明月”、福州“方山露芽”、岳州“湖含膏”、洪州“西山白露”、寿州“霍山黄芽”、蕲州“蕲门月团”、东川“神泉小团”、夔州“香雨”、江陵“南木”、婺州“东白”、睦州“鸠坑”、常州“阳羡”。此外,还有浙江余姚的“仙茗”和嵊县的“剡溪茶”等。
⑵宋代贡茶
宋代贡焙重心由浙江移往福建后,在品质和数量上有了更大的发展,宋代贡焙中的名品,其品质在团饼茶类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贡茶对民间的茶叶生产与影响也更大。
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977年),朝廷在建安,即今福建省建瓯县凤凰山麓正式设置官焙,凤凰山麓的北苑贡茶最为出名,列为皇室专供。到宣和年间,北苑贡茶中的龙凤茶盛极一时,同时,其他各种名堂的贡茶也令人目不暇接。在至道初年与宣和年间一段时期里,宋代贡茶的发展有几个关键之处,颇令人注目。首先,在宋太宗至道初(约公元995年)诏造石乳、的乳、白乳作为贡茶。到了宋真宗咸平初(约998年),丁谓任福建转运使,监造贡茶,专门精工制作了40饼龙凤茶,进献皇帝,获得宠幸,升为“参政”,封“晋国公”。此后,建州便岁贡大龙凤茶各二斤。龙凤团茶在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又得到了一个新的发展。蔡襄字君谟)任福建转运使,又将丁谓创造的大龙团改为小龙团,原来的大龙团是八饼为一斤,改制后的小龙团为二十饼为一斤,说明制作的精良程度已经大大提高。小龙团面世以后,极合皇帝的心意,于是,开始每年进贡。这种小龙团的身价极高,出品不多。欧阳修在《归田录》中说这种茶价值黄金二两,但黄金可得,而茶则不容易得到。
在宋神宗熙宁以后,北苑贡茶中又一种比小龙团更精美的茶诞生了,它的名字叫“密云龙”。密云龙一出,到了皇宫后近臣和皇戚们纷纷向皇帝索取,弄得皇帝烦恼之极。宋哲宗绍圣年间(公元1094-1098)“瑞云祥龙”跃居密云龙之上,成为贡茶魁首。至宋徽宗双观1107-1110年)初,皇帝赵佶在《大观茶论》中认为白茶是茶中第一佳品。此时,作为贡茶名品的,已由从一二只到了一大批。突出的如“试新”、“贡新”、“御苑玉芽”、“万寿龙芽”、“无比寿芽”。其中“无比寿芽”、“试新”和“贡新”合称三色细芽。自三色细芽出来后,“瑞云祥龙”已是屈居其下了。
但是,三色细芽还不是终点。宋徽宗宣和二年(公元1120年),又一个善于造茶献媚的转运使郑可简,别出心裁,创制了一种“银丝水芽”,即“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丝然,其制方寸新,有小龙蜿蜒其上,号'龙园胜雪'”。龙凤贡茶发展到了“龙园胜雪”,其精美程度可算达到了一个极点。在北宋160多年间,北苑贡茶的名品达到四、五十种。
⑶元、明、清贡茶
元明清三代的贡茶与唐宋相比,在数量、质量及贡茶制度上,都呈平淡之势。这主要是因为元代统治者的民族性,生活习惯乃至茶类的变化等原因,使贡茶的封建礼制性质及唐宋形制规模遭到较大的冲击。元朝贡焙,保留着部分宋朝的遗址,其中包括御茶园和官焙。元大德六年(公元1302年)在武夷山创建茶场,称“御茶园”,专制贡茶。据董志《武夷山志》(道光丙午年重刊)载:“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浙江行省平章高兴过武夷,制石乳数斤入献。
明代初期,贡焙仍因元制,到了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九月,朱元璋有感于茶农的不堪重负和团饼贡茶的制作、品饮的繁琐,因此,下了一道诏书,诏曰”洪武二十四年九月,诏建宁岁贡上供茶,罢造龙团,听茶户惟采芽以进,有司勿与。天下茶额惟建宁为上,其品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笋,置茶户五百,免其役。上闻有司遣人督迫纳贿,故有是命“。
此后,明代贡茶正式革除团饼,采用散茶。但是,明代贡茶征收中,各地官吏层层加码,数量大大超过预额,给茶农造成极大的负担。根据《明史·食货志》载,明太祖时(1368-1398年),建宁贡茶一千六百余斤,到隆庆(1567-1572)初,增到二千三百斤。
到了清代,贡茶产地已不局限于以某一地区为重心,凡佳皆进。有些地方名茶,因一次进贡而享尽殊荣,如清圣祖康熙皇帝在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南巡江苏太湖时,巡抚宋荦购到朱正元独制的品质最好的”吓杀人香“茶进贡,康熙饮后,认为茶极好,但名字欠雅,因而赐名为”碧螺春“。自此,”碧螺春“名震四方,作为贡品,年年进朝。
最典型的是杭州西湖龙井茶。相传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乾隆在杭州微服私访,在龙井狮峰品尝了胡公庙前茶树上所采制的龙井茶,感到香、味特佳,遂将庙前18棵茶树封为御茶。从此,龙井茶声誉鹊起,每年贡数剧增,对全国的影响越来越大。
元、明、清贡茶,与唐宋时期相比,具有征贡区域宽,新产品多,随机性强的特点,同时,贡茶的概念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贡茶已不单纯是作为皇室饮品的特供物品,而已具有一种很强的政府向地方征收的实物税的性质了。
(八)中华茶文化的传播
中国茶文化渊源流长,它随着茶饮的普及扩展,不断地浸润着人们美好的心灵。随着历史的脚步,中华茶文化由内而外,由近及远地不断传播于中华大地各族人民,并披泽海外,闻名于世。
1、茶马古道与茶文化传播
在茶叶历史上,茶叶文化由内地向边疆各族的传播,主要是由于两个特定的茶政内容而发生的,这就是”榷茶“和”茶马互市“(也称茶马交易)。
”榷茶“的意思,就是茶叶专卖,这是一项政府对茶叶买卖的专控制度。”榷茶“,最早起于唐代。到了宋初,由于国用欠丰,极需增加茶税收入,其次,也为革除唐朝以来茶叶自由经营收取税制的积弊,便开始逐步推出了榷茶制度和边茶的茶马互市两项重要的国策。
⑴茶马交易
茶马交易,最初见于唐代。但未成定制。就是在宋朝初年,内地向边疆少数民族购买马匹,主要还是用铜钱。但是这些地区的牧民则将卖马的铜钱渐渐用来铸造兵器。因此,宋朝政府从国家安全和货币尊严考虑,在太平兴国八年,正式禁止以铜钱买马,改用布帛、茶叶、药材等来进行物物交换,为了使边贸有序进行,还专门设立了茶马司,茶马司的职责是”掌榷茶之利,以佐邦用;凡市马于四夷,率以茶易之。“《宋史·职官志》)在茶马互市的政策确立之后,宋朝于今晋、陕、甘、川等地广开马市大量换取吐蕃、回纥、党项等族的优良马匹,用以保卫边疆。到南宋时,茶马互市的机构,相对固定为四川五场、甘肃三场八个地方。四川五场主要用来与西南少数民族交易,甘肃三场均用来与西北少数民族交易。元朝不缺马匹,因而边茶主要以银两和土货交易。到了明代初年,茶马互市再度恢复,一直沿用到清代中期,才渐渐废止。
⑵茶入吐蕃
茶入吐蕃的最早记载是在唐代。唐代对吐蕃影响汉族政权的因素一直非常重视,因为与吐蕃的关系如何,直接影响到丝绸之路的正常贸易,包括长安到西域的路线,及由四川到云南直至境外的路线和区域。因为这些路线和区域都在吐蕃的控制和影响之下。
唐代的文成公主进藏,就是出于安边的目的,于此同时,也将当时先进的物质文明带到了那片苍古的高原。据《西藏日记》记载,文成公主随带物品中就有茶叶和茶种,吐蕃的饮茶习俗也因此得到推广和发展。到了中唐的时候,朝廷使节到吐蕃时,看到当地首领家中已有不少诸如寿州、舒州、顾渚等地的名茶。中唐以后,茶马交易使吐蕃与中原的关系更为密切。
⑶茶入回纥
回纥是唐代西北地区的一个游牧少数民族,唐代时,回纥的商业活动能力很强,长期在长安的就有上千人,回纥与唐的关系较为平和,唐宪宗把女儿太和公主嫁到回纥,玄宗又封裴罗为怀仁可汗。
《新唐书·陆羽传》中载:”羽嗜茶,著经三篇,言茶之源、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其后尚茶成风,时回纥入朝始驱马市茶“。回纥将马匹换来的茶叶等,除了饮用外,还用一部分茶叶与土耳其等阿拉伯国家进行交易,从中获取可观的利润。⑷茶入西夏和辽
西夏王国建立于宋初,成为西北地区一支强大的势力。西夏国的少数民族主要是由羌族的一支发展而成的党项族。宋朝初期,向党项族购买马匹,是以铜钱支付,而党项族则利用铜钱来铸造兵器,这对宋朝来讲无疑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因此,在太平兴国八年(公元983年)宋朝就用茶叶等物品来与之作物物交易。至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不久便发动了对宋战争,双方损失巨大,不得已而重新修和。但宋王朝的政策软弱,有妥协之意。元昊虽向宋称臣,但宋送给夏的岁币茶叶等,则大大增加,赠茶由原来的数千斤,上涨到数万斤乃至数十万斤之多。
北宋时期,在与西夏周旋的同时,宋朝还要应付东北的契丹国的侵犯。916年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国后,以武力夺得幽云十六州,继而改国号称辽。辽军的侵略野心不断扩大,1044年,突进到澶州城下,宋朝急忙组织阻击,双方均未取得战果,对峙不久,双方议和,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澶渊之盟“。议和结果是,辽撤兵,宋供岁币入辽,银10万两,绢20万匹。此后,双方在边境地区开展贸易,宋朝用丝织品、稻米、茶叶等换取辽的羊、马、骆驼等。
⑸茶入金
1115年,女真族完颜阿骨打称帝,改名旻,国号大金。1125年10月,下诏攻宋。1126年金兵逼至黄河北岸,同年闰十一月,京师被攻破,金提出苛刻议和条件,宋钦宗入金营求和,金又迫使宋徽宋皇子、贵妃等赴金营。最后掠虏徽、钦二宗及后妃宗室等北撤,北宋自此结束。
金朝以武力不断胁迫宋朝的同时,也不断地从宋人那里取得饮茶之法,而且饮茶之风日甚一日。茶饮地位不断提高,如《松漠记闻》载,女真人婚嫁时,酒宴之后,”富者遍建茗,留上客数人啜之,或以粗者煮乳酪“。同时,汉族饮茶文化在金朝文人中的影响也很深,如党怀英所作的《青玉案》词中,对茶文化的内蕴有很准确的把握。
参考金古墓壁画
2、中华茶文化向外传播简述
中华茶文化因其特定的内涵,具有很强的民族性,而越具有民族性的文化,也越具有世界性。中华茶文化在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向周边国家传播,不断地影响着这些国家的饮食文化。
⑴茶入朝鲜半岛
朝鲜半岛在四世纪至七世纪中叶,是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国鼎立时代,据传六世纪中叶,已有植茶,其茶种是由华严宗智异禅师在朝鲜建华严寺时传入至7世纪初饮茶之风已扁及全朝鲜。后来,新罗在唐朝的帮助下,逐渐统一了全国。
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中国与济、新罗的往来比较频繁,经济和文化的交流关系也比较密切。特别是新罗,在唐朝有通使往来一百二十次以上,是与唐通使来往最多的邻国之一。新罗人在唐朝主要学习佛典、佛法,研究唐代的典章,有的人还在唐朝做官。因而,唐代的饮茶习俗对他来说应是很亲近的。
新罗的使节大廉,在唐文宗太和后期,将茶籽带回国内,种于智异山下的华岩寺周围,朝鲜的种茶历史由
此开始。朝鲜《三国本纪》卷十,《新罗本纪》兴德王三年云:”入唐回使大廉,持茶种子来,王使植地理山。茶自善德王时有之,至于此盛焉"。
至宋代时,新罗人也学习宋代的烹茶技艺。新罗在参考吸取中国茶文化的同时,还建立了自己的一套茶礼。这套茶礼包括
一、吉礼时敬茶;
二、齿礼时敬茶;
三、宾礼时敬茶;
四、嘉时敬茶。
第二篇: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是中国的韵味。作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之一,饮茶在古代中国是非常普遍的。茶文化意为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特征,包括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联、茶书、茶具、茶画、茶学、茶故事、茶艺等等。
历史起源
“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神农本草经》)如是记载。传说神农氏为了给百姓治病,不惜以身犯险,亲身验证各种草木的药性,最后中毒却因茶而得救。这时候的茶更多的是用于药用价值,还不是一种日常饮用的饮料。在古代,巴蜀地区多“烟瘴”,容易让人郁积瘴气,患上热毒。而巴蜀人偶然发现茶有清热解毒、除瘴气的功效,所以他们常常喝茶,久服成习,以至于将茶当作一种日常饮料。到隋朝时,由于茶的成本并不算高,大多数人奔着茶对于身体的益处去饮茶使之渐渐成为一种全民习惯。直到780年,陆羽著《茶经》,中国茶道文化终于发扬光大。《茶经》中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它还探讨了饮茶艺术,并将儒、道、佛三教的文化精神内涵融入饮茶当中。
中国茶道
自古以来,种茶、制茶、泡茶、品茶均被认为需要高度技艺。当代,由中国人开始,将有关的技艺称为茶艺。茶之为物,产自崇高的山,吸收天地的灵气还必须配上清洁的流泉。所谓仁者爱山,智者爱水;古人的一杯茶包含中国文人、哲人深爱的天、地、山、水,仁、智。在中国饮茶分为两类,一类是”混饮”,即在茶中加盐、加糖、加奶或葱、桔皮、薄荷、桂元、红枣,根据个人的口味嗜好添加。另一类是”清饮”即在茶中不加入任何有损茶本味与真香的配料,单单用开水泡茶来喝。全国各地对茶的配制是多种多样的:有苏州的香味茶、湖南的姜盐茶、成都的盖碗茶、台湾的冻顶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建的乌龙茶等。
饮茶风俗
以茶待客”是中国人最高的待客之道。看似简单的一杯茶其中其实暗含了许多学问,除了泡茶讲究,斟茶、品茶、添茶都及其讲究,在中国,吃茶”一词还是青年男女恋爱求婚的代名词。以茶作嫁妆,是因茶多子,其性不移,而作为婚烟美满的象征。在传统婚礼中,新人要向双方父母敬茶,长辈也会发事先准备的红包作为见面礼。
无茶不华
茶是中国从内闭的封建王朝破壳而出,从明代直至20世纪
40年代之前,茶叶一直是各类出口商品的第一位,占出口总额的主要份额。当今,尽管时尚的潮流冲击着每个角落,但
醒目而林立的茶馆、茶楼、茶店,以及此起彼落的斗
茶、赛茶、茶艺比赛、茶展、茶书、茶说更是以从未有
过的规模、持续不断的热情、气度非凡的华夏文化的强劲构筑了一道中国特有的许多都市现代化进
程中亮丽而挺拔的风景线。而且凡是重视茶、普及
“饮茶与健康”
及茶的知识,搞得出色的地区、部门无
论在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健康发展都成绩斐然。
茶文化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和康乐性,品尝名茶、茶具、茶点,观看茶俗茶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中华茶文化博大精深,充分发挥它的功能与作用,必将促进茶业事业的发展,促进人类的文明与进步,对社会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第三篇: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姓名:陈皖湘
学号:0902020203
系别:中文与传媒系
摘要:中国茶历史悠久,中国的茶文化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为我们所敬仰。但是国际化的趋势是否也能带动这种文化走向世界,为世界所熟知和接受呢?文章将从四个方面来分析一下,首先对茶作一个大概的了解,再对茶文化的自身进行剖析,比如内涵、以及现状等。第三部分阐述一下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具体措施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最后给予总结和说明茶文化走向世界还有多远„„
关键词:茶茶文化茶道茶艺功能优劣势现状技术投入品牌品牌定位品牌个性媒介宣传政府投入强强联合茶,是中华民族的举国之饮,据传是在公元前2737年神农发现了它,又在鲁周公时期为人们所知,到了唐朝就开始兴起饮茶之风,并在宋代达到了鼎盛。如今已经成为风靡世界的三大无酒精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之一,且有我国的“国饮”一说。寻根溯源,世界各国最初所饮的茶叶,引种的茶种,以及饮茶方法、栽培技术、加工工艺、茶事礼俗等,都是直接或间接地由中国传播去的。茶树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是茶的发祥地,被誉为茶的祖国。中国既是茶的发源地,当然其茶文化也是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文化的一种具体表现,谈茶文化必须结合中国汉文化而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称谓,茶文化的精神内涵即是通过沏茶、赏茶、闻茶、饮茶、品茶等习惯和中华的文化内涵礼相结合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国文化特征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礼节现象。在中国当有客来访时,以茶待客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礼节,在备茶时应争求客人意见,因为我国制茶、饮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且名品荟萃,主要品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白茶、黄茶、黑茶,各种细分茶类更是多之又多,故应选用最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待客选茶除了茶的历史因素,茶本身所具有的药效功能更能显示对客人是一种尊敬。中国古人曾认为茶有十德:以茶散郁气,以茶驱睡气,以茶养生气,以茶除病气,以 1
茶利礼仁,以茶表敬意,以茶尝滋味,以茶养身体,以茶可行道,以茶可雅志。
唐朝卢仝的《七碗茶歌》也对茶做了非常形象的描述:“一碗喉吻润,二碗破孤
闷,三碗搜枯肠,惟有文字五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
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现代科学发现
了茶的基本成分有矿物质、维生素等,有利于安神、醒酒、去减肥、清热解毒、延年益寿等等„„
在人们沏茶、赏茶、饮茶的背后又可以折射出其它有关茶文化的许多内容。
比如,沏茶的方法、赏茶应该注意的细节、饮茶的动作、品茶后的感觉让人联想的知识等等,这些就形成了今天特定的茶道艺术。“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
活礼仪,也被认为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在茶的品饮过程中,可以增进友谊,美心修德、学习礼法,是一种很有益的和美仪式。也有很多人可能会把茶道和茶
艺的概念混淆,认为茶道即是茶艺。当然二者是有联系的,茶道是以修行得道为
宗旨的饮茶艺术,包含茶礼、礼法、环境、修行四大要素。茶艺是茶道的基础,是茶道的必要条件,茶艺可以独立于茶道而存在。茶道以茶艺为载体,依存于茶
艺。茶艺重点在“艺”,重在习茶艺术,以获得审美享受;茶道的重点在道“,旨
在通过茶艺修心养性、参悟大道。茶艺的内涵小于茶道,茶道的内涵包容茶艺。
茶艺的外延大于茶道,其外延介于茶道和茶文化之间。然而这里所说的„艺‟,是
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茶艺之术,是可以通过茶艺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我们
这里所说的„道‟,是指艺茶过程中所贯彻的精神。其中“和”是中国茶道哲学的思想核心,是茶道的灵魂;“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方法;”怡“是中国茶道的心
灵感受;”真“是中国茶道的终极追求。有道而无艺,那是空洞的理论;有艺而
无道,艺则无精、无神。茶艺,有名,有形,是茶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茶道,就是精神、道理、规律、本源与本质,它经常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却完全
可以通过心灵去体会。茶艺与茶道结合,艺中有道,道中有艺,是物质与精神高
度统一的结果。
茶文化和茶的历史,茶道和茶艺的内在关系,让我们惊叹中国文化博大的同
时也应该关注一下茶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现状。
中国是产茶大国,且中国茶在世界市场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也是无可厚非的。但中国是产茶大国却不是强国,我们所知道的中国茶类别繁多,且每种茶都
有其特定的文化底蕴,但是真正为人们所熟知的却少之又少,更不用提走出国门
走向世界。除了产业链,技术方面的原因外,现在的品牌化让中国人尤其的意味
深长,因为我们即使在质量上高人一筹,但在价格上依然与别人相差甚远,所以
树立中国茶文化的品牌是一条必须实施的战略!
现在就针对中国茶文化如何走向世界提出一些我的想法。
一、建立茶文化的品牌
我国茶文化有深厚的内涵,所以第一步可以确定品牌的文化内涵。不论是茶
文化茶道的精神内涵还是茶艺表演的外在形式,都可以确立一个方向,沿着中国
传统文化的路子,融入其中,流向世界市场。或者找到一个和别人文化的契合点
然后进行品牌定位。说到品牌定位,我们也可以根据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体做出
分析,细分市场,渗透式的商业营销。不过茶现在一般被定位成一种饮料,和世
界品牌碳酸类饮品、咖啡类饮品作着抢夺市场的大战,但是前进却是异常艰难。
我们可以找到茶的差异点进行定位,比如在茶的药效功能上下功夫,在越来越注
重生活健康养生的今天也许可以走出一条新的道路。在品牌化的过程中也要借鉴
别人的优点,在发挥品牌的个性上,可以优化包装的样式等,在传承中国文化的同时也要结合各国的不同风格。
二、加大技术投入,创新工艺流程
在茶的制作上也要注重创新工艺,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符合历史的潮流,不
被淘汰出局。新的工艺流程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推向
世界的过程中更多了竞争的空间,也能增加吸引消费者的筹码,有利于品牌的推
广,也为高端品牌的建立提供技术支持。
三、加大媒介宣传
加大媒介宣传,对于提高茶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必不可少的。首先,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上,利用世界性的频道来进行推广,比如,茶艺表演、茶产区的风光展现、或者茶乡的城市宣传广告等。可以在各国知名杂志上介绍茶要用价值
对于保养的优势,以及推广茶文化知识。利用世界性的赛事或者活动进行宣传,定期进行新闻发布会,以及外国旅客免费茶园参观等。最新颖的也是最值得推广的就是网络的宣传,建立专门的网站和外人进行交流,分享茶文化资源,解答茶
文化的相关问题。
四、政府的支持和投入
茶饮料已被人们当作茶饮,国家在扶持方面应该给予更多的照顾。出了加大资金的支持,在技术,特别是人才的培养和供应上应相匹配。茶文化有关的人才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紧缺的,特别是专业型的从茶人员,对这方面的重视程度一直不够。应该在大专本科高等院校开设有关这方面的课程,积极吸取一些对这方面感兴趣的新年轻一代。在中小学的教育中也要进行茶文化的知识普及工作。
五、国内企业间相互联合国内企业间在面对茶文化走向世界的这条路上要加强联合,不能因为暂时的私利相互绞杀,恶意竞争,这样中国茶首先在国内就难以很好的生存,更何况走出国门?大型企业应该进行交流合作,形成强强联合之势,进行资源的共享,但同时也要各自建立特色,在茶的商战中赢得一席之地!
目前,我国茶叶出口主要包括绿茶、红茶、特种茶三大部分。其中绿茶出口规模居世界首位,出口达110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21.87万吨,金额3.9亿美元,约占世界绿茶贸易量的83%,虽然越南、印尼等国的绿茶出口量有小幅增长,但我国绿茶品质得天独厚,竞争优势明显,仍处于霸主地位。绿茶出口对北非、西非、独联体市场增势强劲;对美出口量大幅上升;对欧盟出口继续呈大幅上升趋势;亚、非地区的伊斯兰国家是我国绿茶传统主销市场,对摩洛哥、乌兹别克斯坦、加纳、阿尔及利亚、美国和日本出口绿茶均在万吨以上。美国、俄罗斯是我国出口新兴市场,也是我国茶叶出口新的增长点,并表现出巨大潜力和购买力。另外我国出口红茶3.15万吨,金额4,245万美元,出口特种茶3.64万吨。从这些数字不难看出我国茶文化走向世界的可能性,只要通过各种渠道的相互融合,各企业见同舟共济,就不难将茶文化品牌做大做强,走向世界!
第四篇:中国茶文化演讲稿
Ladies and Gentlemen,It’s my honor to stand here and make a speech.My name is.I am a graduate student at the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 My topic is “Chinese Tea Culture”.This is my Catalogue.first,The origin of Chinese tea, second,Classification of tea third,The benefits of tea and the last,Summary Do you know the name of the three most famous drinks in the world? They are tea , coffee and cocoa.But what do you know about Chinese tea culture? So, let’s talk about The origin of Chinese tea.According to the legend, tea was first discovered by the Chinese emperor and inventor Shennong in 2737 BC.One day, he use a kind of tree leaves to ease his case and it turn out to be tea tree.China is the homeland of tea which has become the national drink.Referring to Chinese tea culture, it has several thousand years of history and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ancient times.Then it was flourished in the Tang dynasty and the Song dynasty.The first book on tea “cha jing” was written by the chinese author LuYu.It comprises three volumes and covers tea from it’s growththrough to it’s making and drinking , as well ascovering a historical summary and famous early tea plantation.We can say, the events of tea in other countries in the world, directly or indirectly, are basically spread out from China.China is the homeland of tea, and tea have become the national drink.Then let’s talk aboutClassification of tea,In china, the main varieties of tea are green tea, black tea, Oolong tea, white tea, yellow tea and dark tea.we make different tea in different particular ways.There are many benefits of the tea,such as :(1)Tea can enhance the thinking and memory abilities.(2)Tea has a good effect of losing weight and beauty(3)Tea can prevent heatstroke(4)there are many kinds of vitamins in the tea leaves, They are good for our health.In conclusion, tea culture is one of the essences of Chinese culture in the history.Thank you!
第五篇:中国茶文化演讲稿
中国茶文化
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如一朵奇葩,不断地盛开绽放,日积月累,积淀的如此深厚。茶文化,便是根深蒂固的成长在中国人心中,中国茶文化渗透了宫廷和社会,深入中国的诗词、绘画、书法、宗教、医学。她不但是物质的,更是精神上的,这就是中国特有的茶文化。
传说“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 ”。自此,茶便于中国有了不解之缘。无论是鱼米之乡的江南,还是牛羊遍地的塞外;无论是繁华富庶的东海之滨,还是落日孤烟的西域荒漠。茶是不可或缺的。于是一条从武陵山脉深处一路东行,又折向北,又转向西,穿越戈壁和沙漠,直通俄罗斯的沧桑古茶道形成了。
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由此可见茶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普遍性。南方人喝茶精致,北方人喝茶豪放。文人常以茶会友,以茶代酒,以茶寄情,以茶明志。茶对文人总是难解的情怀。茶在寻常百姓的生活中,却是一天劳累后缓解困乏的良药,没有那么多的讲究,到也实实在在。
沸腾,翻滚,平静,飘香,品味,这就是茶的一生了。奋斗过,努力过,才明白平平淡淡才是真。人生如茶,茶如人生。即便我只是一介高中生,也正经历着披星戴月、沸腾、翻滚的高三生活,时常也要靠茶提神醒脑,或者说是茶让我享受忙里偷闲的片刻宁静。我想说,豪情万丈的激情岁月,才是值得品味的人生,这就是我的茶文化。
Chinese tea culture the long history,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such as a wonderful flower, is constantly blooming and blooming, accumulating, accumulating, and so profound.Tea culture is a deep-rooted growth, in Chinese minds, Chinese tea culture penetrated the palace and society, in-depth Chinese poetry, painting, calligraphy, religion, medicine.She is not only material, but also spiritual, this is China's unique tea culture.It is said that Shen Nong tasted the herbs of paraquat and met seventy-two poisons in one day“.Since then, tea has had an indissoluble bond with china.Whether it is the fertile south, or land area;it is a prosperous and rich East China Sea, or the western desert solitary smoke.Tea is indispensable.Thus, an ancient tea lane formed from the depths of the Wuling mountains east, north, West, across Gobi and the desert, through russia.Chinese ”daily expenses, daily necessities daily necessaries of tea." This shows the importance and universality of tea in people's life.The people in the South drink fine tea, and the people in the North drink tea.Men often to the friends of tea, tea and wine, tea lovemaking, tea mingzhi.Tea is always a puzzle to literati.Tea in the lives of ordinary people, but it is a day after fatigue relief medicine, not so much attention, but also to the real.Boiling, rolling, calm, fragrance, taste, this is the life of tea.Struggle, and strive to understand, plain light is true.Life is like tea, tea is like life.Even if I w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is also experiencing the daytime, boiling, rolling three life, often rely on tea or tea is refreshing, let me enjoy a moment of quiet.I want to say, passionate years of passion, is worth tasting life, this is my tea cul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