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心理专题良好情绪会让你更加美丽(五篇范文)

心理专题良好情绪会让你更加美丽(五篇范文)



第一篇:心理专题良好情绪会让你更加美丽

良好情绪会让你更加美丽

一、健康情绪的标志 1、情出有因

任何情绪,情感的产生与发展必须由一定的原因引起。例如,可喜的现象引起欢乐的情绪;不幸的事件引起悲哀的情绪;挫折引起沮丧的情绪等等。无缘无故的喜、怒、哀、乐,莫名其妙的悲伤、恐惧,就不是情绪健康的表现。

2、表现恰当

一定的刺激会引起一定的情绪反应,反应和刺激应该相互吻合,例如因成功而喜悦,因失败而痛苦,该高兴就高兴,该悲哀就悲哀。假如失去亲人还哈哈大笑,或者受到挫折反而高兴,受到尊敬反而愤怒,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3、反应适度

情绪表现的持续时间和强烈程度都应适当,不能无休无止地没完没了,也不能过分强烈或过于冷漠。刺激强度越大,情绪反应就越强烈;反之,情绪反应也就越弱。如果微弱的刺激引起强烈的情绪反应,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4、情绪稳定

情绪稳定表明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活动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也反映了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协调。一般来说,情绪反应开始时比较强烈,随着时间的推移,反应逐渐减弱。如果反应时强时弱,变化莫测,经常处于不稳定状态,则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

5、心情愉快

以愉快的心境为主,积极情绪多于消极情绪。如果一个人经常情绪低落,愁眉苦脸,心情郁闷,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6、能自我控制

健康的情绪是受自我调节和控制的。情绪健康的人,应是情绪的主人,可把消极的情绪转化为积极的情绪,也可把激情转化为冷静。

二、影响情绪的因素

1、环境

健康和谐的氛围能促进中学生良好情绪情感的发展,家庭和睦,老师和蔼,同学合作,社会和谐,使中学生有适当的机会表达愉快的情绪,宣泄不良情绪,培养抵抗挫折的能力。

外界环境也会引起情绪的变化。素雅整洁的房间,光线明亮、色彩柔和的环境,使人产生恬静、舒畅的心情。相反,阴暗、狭窄、肮脏的环境,给人带来憋气和不快的情绪。拥挤、繁乱、嘈杂的环境会使人紧张心烦,阴森、陌生、孤寂的环境会使人惊恐不安,而优美的田园风光、湖光山色则令人神采飞扬。

例如,英国,过去常常有人在伦敦一条黑色的伯列费尔桥跳河自杀。当用蓝色刷过桥之后,跳河自杀的人减少了一半。

美国加州,一座监狱的看守长为犯人寻衅闹事而苦恼。有一次,他偶然把一伙狂暴的犯人换到一问浅绿色的牢房里,奇迹就发生了:那些原来暴跳加雷的犯人,就好像服用了镇静剂一样,渐渐平静下来,看守长由此受到启发,便把囚室漆成绿色,于是犯人闹事事件随之减少。

2、色彩

色彩与食欲和睡眠

红色环境兴奋神经,促使多吃快吃;

白色给人洁净和安定的感觉,促使细嚼慢咽,尽情品味,自然不会少吃;

黄色会使顾客愿意掏钱来大享口福;

绿色和蓝色等冷色则使人愉快地减少食量或倾向于多吃青绿色蔬菜。

所以,餐厅的色彩布置是颇费心思的。在一些比较讲究的餐厅里,墙壁常刷成黄色,桌椅也漆成黄色,以此来刺激胃口。卧室是睡觉的场所,在卧室里着装上一只蓝色的灯,床上盖着绿色的被子,则能使人产生安静的情绪,对改善睡眠非常有益。

色彩与工作效率

美国一家船厂实验证明,在工作房间涂上一些协调的色彩,工作人员的生产效率提高了百分之八。

日本一家工厂将深色地板改换成亮色地板,明快活跃的色彩使工作人员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百分之五。

一家服装厂,它把缝纫机漆成绿色,天花板涂成紫灰色,结果劳动生产率创造了同行业的日产最高纪录。

实践证明,一个生产车间的设备和环境,如果颜色调配得当,劳动生产率可以提高到百分之十至百分之二十。

色彩与学习

浅蓝色、淡黄色和橙色能使学生精神集中,情绪稳定,尤其是橙色,还能影响学生的行为,减少同学之间的对立情绪。白色、黑色和棕色对学生的脑神经有刺激,易产生负面影响。

德国,他们对于学校教室色彩布置的要求是向窗子的一侧采用亮绿色,放黑板的一侧是白色,天花板是淡黄色,地板用棕色机织地毯,课桌用洁白塑料板贴面。这些不同色彩的组合,对保护学生视力,保持课堂安静是非常有益的。

色彩和疾病

长期生活在红色环境中的人,他的视力和听力将会受到影响,人的脉搏跳动会加快。

粉红色,被称为“健康的陷阱”。粉红色初看给人以平静、温柔与安详的感觉,但久而久之便会使人烦躁不安。

如果人置身于绿色或蓝色的环境里,皮肤温度可降低1至2.2度,脉搏每分钟减少4~8次,呼吸减慢,血压降低,心脏负担减轻。绿色能缓和紧张,使人安静

色彩与性格

喜欢红色的人,性格开朗而外向; 爱好黄色则勤奋而勇于进取;

蓝绿色的追求者善于作细致的观察而鉴别能力强; 蓝色的倾慕者感情深蕴而善于克制自己的情绪; 橙色的追求者好交际;

混杂而无较突出某种颜色的爱好者则性情浪漫,喜欢游乐。

色彩的意义

红色代表灵魂、心脏。大凡勇敢者、男子汉、报复性强、乐观者、感情易冲动的人和田径运动员都喜欢红色。

绿色是多愁善感者的色调,喜欢绿色的人,思想往往根深蒂固,很难改变。蓝色是当选者和领导者的颜色,它象征着对美好事业的热爱,是许多知识分子所宠爱的色调。黄色被东方人用来驱鬼避邪,喜欢黄色的人往往胆子较小,但不少艺术家和科学家偏爱这种颜色。

橙色是爱虚荣的人和自私者比较喜爱的色调;喜爱这种颜色的人往往具有雄心大志,渴望成名,但对他人漠不关心。

玫瑰色象征着博爱与仁慈,多愁善感者喜好这种颜色,他们没有嫉妒心,乐于为他人服务。咖啡色则是那些勇于战胜各种逆境的人所偏爱的色调,但这种人同时也比较好斗,有时还有点自私,灰色的人大多安于现状,比较懒惰,缺乏主动性。

3、个人的信念

故事一

日本有一家鞋厂曾先后派了两位推销员来到太平洋上的一个小岛上推销鞋子.这个岛地处热带,岛上居民一年四季都光着脚,全岛上找不出一双鞋子.第一位推销员很失望,给公司本部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没有市场”.第二天,他就回国了.鞋厂不知道应不应该再派第二位推销员去.第一位推销员竭力阻拦“那里没人穿鞋:,去也白去,还浪费差旅费.”厂里多数人也附和第一位推销员的意见.在一片反对声和怀疑的眼光中,第二位推销员却说:“对我来说,没有推销不出去的商品.”他不顾阻拦,来到第一位推销员来过的岛上.到了这里,看到没人穿鞋,他心中大喜,便住了下来,立即给公司拍了一份电报:“岛上无人穿鞋,市场潜力很大,请速寄100双鞋来.”

等适合岛上居民穿的软塑料寄到岛上,这个推销员已和岛上的居民混熟了.他把99双凉鞋送给了岛上有名望的人和一些年轻人,留下了一双自己穿.因为这种鞋不怕进水,又可保护脚不受蚊虫叮咬和石场戳伤,岛上居民穿上以后都觉得很舒服,不愿再脱下来,很快就打开了销路.一年后,岛上居民就全穿上了鞋子.其实想一想,我们的人生确实“没有什么”,而自信的人总是说:太好了!我能把“没有什么!”的第一个字去掉变成“有什么”.19世纪中叶,美国加利福尼亚洲一带出现淘金热.金矿里气候干燥,水源奇缺.因此,许多人一边寻尽矿,一边抱怨:“要是有一壶凉水,我情愿给他一块金子.”在淘金者行列中17岁的农夫亚默尔想:如果我卖水给他们,也许比找金子赚钱更快.于是他挖渠引水,经过过滤后变成清凉可口的饮用水,卖给了找金子的人们.不久,当初想靠挖金子发财的亚莫尔,竟凭卖凉水发了大财.他一下子变成了大富翁,在短短的时间内,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故事二

哲人望着桌上的半杯水,陷入了沉思。他想:如果我问来人看到了什么,回答还有半杯水的人生活很乐观,回答只剩半杯水的人便是悲观主义者。人的人生态度从半杯水可知。想到这儿,哲人不免有些自鸣得意。

有个小男孩夹着皮球走过来,红扑扑的脸上热汗直流。没等哲人问他,小男孩已端起杯子,咕咚咚地一口气喝完,就又拍着皮球去玩了。哲人哭笑不得,到底是孩子,连招呼也不打就喝了。但转念一想,哲人觉得有些脸红。

许多事情,我们想得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以致迷失了本来的意义。喜欢赋予半杯水诸多意义的人,他们往往并不渴;真正懂得水的意义的人,而是那些端起杯子一饮而尽的口渴者。

可见“怎么想”决定我们产生什么样的情绪。情绪其实操控在我们自己手中,记住“换个想法,快乐自然来”。

10种不合理信念影响人的情绪

①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②有价值的人应该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③任何事物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④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的灾祸。⑤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⑥过去的历史是现在的主宰,过去的影响是无法消除的。

⑦任何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无法找到正确的答案是不能容忍的事。⑧对有错误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责备和惩罚。⑨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它们容易得多。⑩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

4音乐

现代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证实,音乐的影响直接影响到大脑边缘系统即“情绪脑”,并可以随着乐曲的节奏,旋律,速度,调性等不同,而表现为镇静,兴奋等不同的情绪反应。不同的音乐对情绪有不同的影响。

忧郁、烦闷:适于听一些风格清新、明快的乐曲,如民族管弦乐曲《彩云追月》、《喜洋洋》、《花好月圆》,广东音乐《步步高》,笛子独奏曲《喜相逢》,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B小调),格什文《蓝色狂想曲》第二部等。

紧张、压力大:可以选用缓慢悠扬的旋律与柔绵婉转、曲调低吟、清幽和谐的乐曲,如《春江花月夜》、《蓝色多瑙河》、《平湖秋月》、《二泉映月》、《献给爱丽丝》、《小夜曲》等。

焦虑:可以听听明朗、淳朴、愉快的乐曲,如贝多芬的《第六交响曲》(田园)、琵琶曲《汗宫秋月》、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月光》、巴赫的《幻想曲和赋曲》(G小调)等。

缺乏自信、萎靡不振:可欣赏激昂、富有号召性、鼓动性的军乐曲、进行曲或富于哲理性的交响乐等。如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贝多芬的《第五钢琴协奏曲》(皇帝)降E大调,《黄河大合唱》、《义勇进行曲》、《松花江上》等。

失眠、神经衰弱:莫扎特的《催眠曲》、舒曼的小提琴小夜曲《摇篮曲》、舒伯特的《小夜曲》,门德尔松的《仲夏夜之梦》,德彪西的钢琴奏鸣曲《梦》等。

疲惫:欣赏轻松、明快的乐曲,如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蓝色的多瑙河》、比才的歌曲《卡门》、海顿的组曲《水上音乐》

拖延,一种惰性生活方式

已经是周日的下午了,明天要交的作文还没有完成。可是,高二的王彦就是不能够坐在写字桌前。“先玩会儿游戏吧”,暂且把作文的事抛在脑后,玩着玩着不知不觉已经晚上八点。吃过了晚饭,想着那篇没有完成的作文,心里不禁起急,可是人却坐在电视机前,成了一个“沙发土豆”。好看的节目都完了,王彦也不住地打哈欠。想想该做的事还没有做,她的心里有些发毛,到时候怎么向老师交待呢?只好明天早晨起个大早,好歹完成凑数吧。王彦在焦虑不安的情绪中辗转入眠了。

由于不擅长写作文,这种拖到最后期限的情况在王彦的学习生活中已经持续两三年了。她也因此经常苦恼万分。她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高的人,可偏在这件事情上难以雷厉风行。

人们在很多事情上都会拖延,如交作业,写论文,回信,回电话等等。古人有一首《明日歌》,生动地描述了拖延的行为: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拖延的危害

拖延是一种极有害于生活和学习的不健康的行为,鲁迅先生说过:耽误他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那么,自己拖延时间无异于慢性自杀。

拖延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内疚;小问题变成大问题;心理压力;挫折忍耐力降低;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受阻;出现自我伤害行为;经常焦虑和抑郁。

如果一个人总是将事情推迟到将来,那他就是在逃避现实,怀疑自己,甚至是在欺骗自己。拖延时间的心理会使一个人在现实中变得懦弱,并不断依靠幻想。他们总是不分事情的轻重,一律拖延,明日复明日,最终碌碌无为。

拖延的原因

人们之所以拖延时间,有三分之一的原因是自我欺骗,另外三分之二的原因是逃避现实

1.逃避困难和责任导致拖延

喜欢拖延的人通常会认为,直面生活中的困难和承担起生活的责任较难,逃避现实较易。

2.完美主义会导致拖延

完美主义者对自己和自己的工作有一种不切实际的高标准。因为完美是一个几乎无法实现的目标,因此,完美主义将导致拖延。

3.掩饰自信心不足

拖延的人喜欢将事情赶在最后期限之前完成。这是一种常见的自欺欺人的行为。既然是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任务的,那么即使结果极糟,或者未能达到最佳水平,他都可以安慰自己说:“这是因为时间不够。”而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足。

爱拖延的人常常眼高手低,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因为评论很可能夸大别人的缺陷和不足,以掩饰自己的无所作为。

4.缺乏毅力

每当必须完成一项艰苦工作时,爱拖延的人不去做现在可以做的事情,却下决心要在将来某个时候去做。这样,他便可以避免马上采取行动,同时安慰自己说,他并没有真正放弃决心要做的事情。这种声明毫无意义,表明他不过是个缺乏毅力的人,最后将一事无成。

你是否具有拖延的不良习性?

人们拖延时间总要比付诸行动显得更加容易一些,因此,很多人在生活中会不时地表现出各种拖延时间的行为,那么你否也会如此? 1.与人交往时遇到了各种问题,如害羞和恐惧心理等,但不愿花气力去面对和解决,不积极采取措施纠正自己的行为,而只是消极地等待事物的自变。

2.染上某些不良嗜好而又不愿戒除,如抽烟,相反总是自慰:“我要愿意的话,就会戒掉的”。

3.想做点体力活儿,如清扫房间,但却迟迟不动手,好像一个人要是耐心拖下去,这些活儿或许就不用做了似的。

4.当父母、老师或同学有错误或对一个人发生误解时,不愿去澄清事实,尽管当面把问题讲清楚可能会改善相互间的关系。

5.总以“太忙”或“我没有时间”为理由名正言顺地拖延。实际上,一个人若真心想做一件事,就总会挤出时间来的。

6.决定从明天或下星期开始节食。然而,推迟总比开始要容易一些,所以一个人会说:“我明天就开始做,”这个明天自然是遥遥无期的。

7.总是以疲乏或休息、生病为借口而拖延时间。

8.老是充当评论员,并且通过评论别人来掩饰自己的无所作为。

9.总是在制订锻炼身体的计划,却从不付诸行动。

10.凡事总寄希望于他人,或由他人代做,或等他人的吩咐与指示,若要自己单独面对,则束手无策,拖延下去。

11.深怕新事物带来适应上的困难或破坏原有的既得利益。所以面对创新或改变总是一拖再拖。

12.面对要做的事情总是怀有畏难情绪,自我否定,“我做不好”、“等我有精力的时候再做”、“还是由别人来做好”,因而拖延下去。

13.对什么事都不感兴趣,消极处事,办什么事都是躲、拖,实在拖不过的,也只是敷衍了事。

14.面对困难的事情,不能坚持做完,而是一拖再拖。

15.对己、对人、对社会都缺乏责任感,害怕承担责任,因而就逃避工作。非做不可的时候,只好拖拖拉拉,蒙混过关。

16.一个人在单一环境里呆的时间太久以后,不再拥有好奇心、新奇感和进取热情。所以学习起来往往“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凡事拖延,不求进取。

17.喜欢对他人或事评头论足,却不愿动手实干。改变拖延行为的实用法则

在对自己拖延时间的原因有了一定的认识之后,可以开始采取一些具体措施来清除这一自我挫败性误区。

1.承担各种责任、处理争吵和琐事都是正常生活的一部分。在事情刚发生的时候就去关注它,确实不舒服。但并非太糟糕。处理出现了的问题,我还能够忍受。现在就承担起责任,这可以使生活变得更轻松。

2.端正认识,悦纳自我。只有悦纳自己,才能以积极的心态从事工作和学习;相反,一个自我否定的人,只能以消极的心态应付于事,因而其拖延作风也就必不可免。

3.不要把拖延看成是一种无所谓的耽搁。拖拖拉拉这个坏习惯不是无伤大局的,它能使一个人的抱负落空、破坏一个人的幸福。

4.找出使一个人备感苦恼的、习惯拖延的一个具体方面,然后去征服它。突破拖拉作风对一个人生活某一个方面的束缚,一种得到解脱和成功的感觉将会帮助一个人在其他方面去战胜它。

5.为自己规定一个期限。但一个人不要暗地里规定一个期限,这样很容易被人忽视。要让其他人都知道一个人的期限,并且期望一个人能如期完成。

6.不要避重就轻。避重就轻是人的天性,但到头来只会导致问题堆积,难上加难。

7.不要因为追求十全十美而裹足不前。有些人对采取行动望而却步,因为他们害怕自己干得也许不那么完美元缺。

8.让自己把握眼前的五分钟,并努力切实地生活。先不要考虑各种长期的计划,应争取充分利用眼前的五分钟做自己要做的事情,不要一再推迟可以给一个人带来愉快的那些活动。

9.从现在开始!立即采取行动!

现在就去做你一直在推迟的事情,如写封信,实施你的写作计划。在采取实际行动之后,你会发现,拖延时间真的毫无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你会逐步打消自己的各种顾虑。从现在开始!立即采取行动!妨碍一个人采取行动的完全是你自己,因为一个人以前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做出了一些错误选择。!

看,这多么简单—只要去做就行了!现在就可以放下这本书,马上做一个俯卧撑,以此开始自己的锻炼计划。

10.给自己安排出固定的时间,如周一晚上10点至10点15分专门做曾被拖延的事情。你会发现只要在这15分钟内专心致志地工作,你往往可以做完许多拖延下来的事情。

11.少说多做。当你对别人评头品足时,问问他:“我现在需要别人评论吗?”这样做会有助于一个人从一个评论家转变为实干家。鼓起勇气去干一两件一个人一直回避的事情:不要再强使自己“干好”,因为“干”本身才是关键所在。

12.不要再使用“希望”、“但愿”、“或许”等词,因为这些词会促使一个人拖延时间。每当一个人发觉自己的话里又出现这几个词时,就应该改变自己的话。例如,将“我希望事情会得到解决”改为“我要努力解决这件事”;将“但愿我心情会好一些”改为“我要做些事情,保持心情愉快”;将“或许问题不大”改为“我要保证没有问题”。

13.与家庭成员制订一项协议,明确提出你想做而一直拖延的事情:一同打场球,出去吃顿饭,看场戏,度假旅游„„。让大家各执一份副本,并且规定违约时将受的惩罚。你发现这种办法很灵验,而且本人也可以从中受益,因为你往往也会从这些活动中得到乐趣。

你要是希望改变客观世界,就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些实际工作。

爱默生曾经写道:不要做任何表白。你的行为雄辩地说明了一切,其声振耳欲聋,使得我听不清你的任何辩解。

今后,当你声称要做一件事、而又知道自己不会去做这件事的时候,不妨想想上面这段话。这正是医治拖病症的特效药。做实干家,而不是希望家、幻想家或评论家。对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一些思考

一、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1、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不仅能现实的认识自我,承认自我,接受自我,而且还要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能力、特长和性格中的优缺点,能做到客观、恰当的自我评价,即不自傲,又不自卑。能正视现实,生活、学习目标符合实际,不怨天尤人,也不自寻苦恼。对自己的不足或某些无法补救的缺陷,能正确对待,安然接受。

2、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保持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应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能把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来,取得成就,获得满足感。能够从自己实际情况出发,自觉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而不以此为负担。在遇到困难时,能努力去克服,争取新的成就。

3、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往往表现出乐群性,有人际关系交往的欲望。能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互相理解,互相尊重,团结互助,对人善良、诚恳、宽容、公正、谦虚有爱心。能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意见,正确对待他人的短处和缺点,善于与各种类型的人相处。

4、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的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主导心境始终处于轻松、活泼、快乐的状态。虽然因学习、生活中的挫折、失败或不幸,也会有悲、忧、愁、怒、烦等消极情绪体验,但不会长期处于消极、悲观不可自拔的体验中,更不会因此而轻生。善于适度的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能随时排解各种烦恼,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谦而不卑,自尊自重。决不因一时冲动而违反道德行为规范,能在社会规范允许的范围内,满足自己的合理需要,保持稳定、乐观的情绪。

5、保持健全的人格

人格健全的中学生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处于协调统一之中,有正确的人生观,能以此为中心,把需要、动机、目标和行为统一起来,乐于生活、学习,兴趣广泛,性格开朗,胸怀坦荡,办事机智果断,表里如一,行为上表现出一贯性与统一性。

6、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在遇到挫折和困境时,能够表现出较高的耐受性和平衡性,不因此而影响或改变自己的目标和正常的学习生活。能驾驭自己的情绪,以良好的意志力,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自觉运用自我防御机制,随时可排泄影响学习和健康的情绪困扰,消除各种焦虑、紧张、恐惧、烦恼等情绪现象,使其心理保持良好的平衡状态。

7、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心理健康的青少年珍惜和热爱自己的学习生活,积极投入有乐趣的生活中,自信自己的存在对社会和对国家有意义、有价值。能坚持不懈的努力,从事有意义的事业,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国家利益,勇于承担社会义务,善于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服务。

8、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其认知活动、情绪反应、性格特征等心理特点以及行为表现应与其年龄阶段相符合,与其充当的社会角色相适应,保持一定年龄阶段的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9、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与适应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快节奏的生活,保持良好的适应状态。能够根据客观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言行,在暂时无法改变客观环境的情况下,能主动改变自己,以适应社会环境的需要,保持平衡的心态,并能精力充沛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

10、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心理健康的中学生能保持相对稳定而常态的生活方式,不因生活的变故和学习环境、学习任务的改变而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思危心理及不必要的负担。能坦然处事,保持安宁的心理状态。善于合理的提出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及要求,不盲目冲动,不表现与成人的反抗对立的情绪。能有效的控制和改变消极的逆反心理与行为,使之健康地成长。

二、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常见症状案例分析

在实践中,中学生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情绪波动大,时而热情豪放,时而郁郁寡欢;有的学生脾气暴躁,冒险逆反;有的学生孤独寂寞,意志消沉,有的学生依赖从众,情感脆弱;有的学生自卑烦恼,多思多虑;有的学生嫉贤妒能,难以自控;有的由过分紧张、焦虑而引起学习困难,有的由体象变化、异性交往、情感误区引起青春烦恼等等。严重的还有轻度心理疾病:神经衰弱,社交恐怖症,紧张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神经性厌食症,或由人际危机、情感危机、学习危机引起轻生念头等等。

典型个案1:1、某女,高一,学习成绩优秀。因面部烫伤较丑,进入青春期后产生嫉妒貌美女生的心态,经常抑郁苦闷。曾几次想轻生、认为自己是世界上多余的,怨父母对她照顾不周,认为做人没有意思,不如趁学习成绩好给人留下一个好印象而告别人生,求得解脱。

这类学生不知人无十全,过份看重自己的弱点,容易产生心理不平衡。人的心理状态应该相对平衡,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然而,这种平衡常会被争吵,歧视、侮辱、压抑等突发事件所破坏。这种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很容易产生自卑、羞耻、怨恨、不满、甚至低下;重者,会变得呆(思维迟钝,记忆衰退)懒(四肢乏力,懒于读书做事),忧(忧人忡忡,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甚至丧失理智,做出意外的出格行为)。

典型个案2:某某,初二学生,原是眉清目秀,惹人喜爱的文娱骨干,擅长舞蹈。一次体重测量为100斤,她认为太胖了,将会影响自己优美的舞姿,开始节食。没几个月体重下降到68斤,而且拒食,有呕吐,消瘦脱形,无法坚持学习,只能求助于心理咨询。

这是一种多见于女青年的心理障碍。据调查,一般这类人从小有挑食、偏食的坏习惯。进入青春期后,片面追求苗条的体态,婀娜的身姿,就有意识地控制钦食。久而久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看到食物恶心。

典型个案3:某某,初二男生,因其父是知青,政策允许他来沪寄住祖父母家。该生见人腼腆,遇生人或校领导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会手足无措,面红心悸,交谈时口吃,惹同学嗤笑;性格内向,孤独,同班中无知心好友,严重时,心烦意乱,消沉苦闷,经常失眠,纳呆。他多次要求中止学业,回江西弋阳农村父母身边。

这是典型的社会适应障碍。失眠、纳呆、心烦意乱、精绪抑郁、学习效率低下,就是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人际交往困难的表现,加之性格内向孤僻,更易造成心理偏异,甚至缺陷。一个人能和环境保持和谐的关系,这就是适应。据了解,这学生原在江西,很适应,学习成绩冒尖,只是较为内向。到了新的环境,遇到新的人际关系,形成了抑郁、焦虑,加上言语不通,又因幼年模仿和生急时口吃的坏习惯,因而产生人际交往障碍。笔者曾对中学生的伙伴交往作了一次抽样调查,发现孤独型学生占被测学生的10%。这中间,有些人在学校里是“小哑巴”,而在家庭中却是“小喇叭”。这就是“公众场合恐惧症”。还有青春期的异性交往也存在着不少情况。总之,青少年在人际交往方面,确实存在诸多的心理与行为问题。

典型个案4:某某,女,初三,父母对其期望过高,心理压力很大,造成应试恐惧。考试前、中出现心悸、胸闷头晕,有时伴有腹泻,痛经,记忆再现困难,见题脑中一片空白,无法抑制自己的紧情绪,考下来的成绩可想而知,不仅父母焦急,其本人也很担忧。

青少年学生的烦恼集中于学习问题,他们的情绪、心境也随着学习成绩的好坏而转移。因此,我们心理保健的重点应放在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上,笔者在咨询服务中碰到最多的是这类问题。有的学习通道障碍,把“辅导”写成“导辅”,写字缺行,发音不肖,讲话像幼童一样困难。据美国神经病学家奥尔顿研究,认为这些学生智力正常,视听觉器官没有毛病,可能是大脑左右半球功能联系障碍。这类学生考必会产生心理压力,望考生畏,最后造成恐学、厌学、甚至逃学。

典型个案5:某某,男,高三,外表文静有礼,便内心非常痛苦。诉说其每次作业反复检查十余次,生怕遗漏出错,在家反复洗手,重复关门,生怕疏忽大意。寄封信,要拆了粘,粘了再拆,反复拆封十余次还不罢脱。这是强迫行为,无意义的想法无法排除。此类同学外表正常,但对其强迫行为难以摆脱,思想苦闷,情绪忧郁。据资料表明,此症多见于16-30岁,男性多于女性,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具有强迫性格缺陷:过分怕脏,过分细心,过分不放心,过分穷思竭虑。

这些典型个案足以表明,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存在着明显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据有关方面估计:“上海市至少有10-20%的青少年存在程度不等的心理缺陷,表明在性格、情绪和行为的偏异,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为此,对青少年的心理行为偏异要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矫治,使其适应学习与社会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中学生往往会在需要与可能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冲突;在需要与目标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压力;在压力与随力之间产生矛盾,引起心理对抗。这些矛盾激化的结果,容易导致青少年的心理障碍。所以,我们要助人自助,教会中学生自我调节,以减少冲突,降低压力,转移对抗,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常见类型

(一)学习类问题

学习是学生的主要任务,围绕着学习产生的问题占中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反映有二:

1、目前,学校课业任务繁重,竞争激烈,父母的期望值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越来越大。有一高中女生,升入高中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使她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从初中时的全年级前几名落至高中的141名。前来咨询时她痛苦地说:“17年来我第一次感到自己的无能,每当看到父母期望的目光,就非常难过,不知如何做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如今,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真想把它扔出去。”还有一位男生也谈到,自己平常学习不错,偶而还可以给他人以指导,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夜不能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头痛、甚至还会发烧,最后不是被迫中断考试,就是坚持下来成绩也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就紧的地步。

2、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有位重点学校的学生就谈到:“每当看到听到别人考试作弊时,自己心理就不平衡。当自己成绩不理想时又会埋怨老师不公平,觉得认真学习真没意思,不想再学了,还有位学生告诉我们学生中有种说法“有出息的靠关系,没出息的靠分数。”学习好的同学在学生中威信不一定高,而成绩平平人缘好的同学却常常受到青睐,在推举各种代表时常会当选,所以就觉得学习没劲,不想努力去读书了。不有一些因其他心理原因而厌学的状况,如因反应较慢常被人叽笑而不愿上课的;因记忆,理解等能力缺失使成绩难以提高而对自己失去信信的等等。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有位同学就曾在日记中写到:“晚上11点多了,望着桌上摆满了的教科书、英语词典、作业簿..我真想把它们一下子烧成飞灰。”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这种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二)人际关系问题

这也是中学生中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主要包括: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由于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过多干涉学生的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而引起的困感和烦恼。有位中学生谈到,一次他向一位同班女生询问功课,被老师看到后受到了苛刻的指责,并把这事作为一条小辫子抓在手里,动辄就揪出来“示众”一番,“你以为我不知道你吗..”,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瘭心,导致他对教师的反感,对立,老师指东他偏向西,而内心又十分矛盾,甚至影响了对学业的业趣。另有一位学生干部来访谈到,现在做班干部真难,两头受气,不管事,教师批评你不负责任,要管事,又难免与一些同学发生争执,若一旦吵起来,老师首先要批评班干部,故而觉得十分委屈。生老师的气又不敢顶撞;想不干了又怕失去老师的信任,左右为难十分矛盾,不知到底该怎么办。此外,还有一些其他想法,诸如:认为老师“嫌贫爱富”的,认为老师“处事不公正”的,认为老师“轻视自己”的...等等。都反映出学校中师生关系的问题.

2、与同学的关系问题。主要集中在交友方面,因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学生讲到,他的一位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怀疑他对朋友的友谊,认为他为朋友的付出不够多,使他十分苦恼,不知怎样做才能消除朋友的怀疑。还有一位女生因两们要好的朋友发生了矛盾,她夹在中间十分为难,与甲交往怕乙不高兴,与乙交往又怕甲不理解,最后干脆两位朋友都不再交往,可内心又十分孤独,寂寞,想恢复与朋友的关系又不知该怎样去做。此外,尚有个别学生因初中升到高中朋友越来越少,而怀疑世上没有真正的友谊,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进而想离世隐居的。

3、与父母关系的问题。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相互理解和沟通,或家庭关系不和学生造成的心灵伤害。例如,有位学生谈到“我经常和妈妈闹矛盾,听到她的骂声就心烦,有时真想一走子之再也不回来了,可看到她瘦倦的面容,花白的头发又觉得于心不忍,每天就生活在这种内心矛盾之中,真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位学生家庭不和,父母经常吵架。有一次母亲出差时,父亲竟带了一个女人回来过夜。自此以后他再也不愿呆在那个家里了,恨死了父亲,不愿再见父母,整天就想往外跑,心里烦闷极了。觉得人活着真没意思,产生了厌世的念头,可见,父母行为的不良,带给子女的不仅仅是厌恶、鄙视、而是更深的内心创伤。

(三)情感类问题

青年时期是花的季节,在这一阶段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成熟。此时,情绪较为敏感,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当然也会伴随着出现许多情感的困感。如,初恋的兴奋,失恋的沮丧,单恋的烦恼等等。归结起来有两个方面.

其一、是与同龄人的感情纠葛,多是同学间的密切交往所至。我们在咨询时就经常碰到这样的询问,“我和一个男生很要好,现在他升大学了,我想与他确立关系可以吗?”“我和一个男同学很谈得来,想发展成为心心相印的好朋友,又怕老师和家长不同意,影响不好,该怎么办?”“我喜欢一个男孩,可有好几个女同学喜欢他,我该去竞争呢,还是退下来?”等等。

其二、是与成年人的畸恋问题,如,非婚同居,介入婚外恋,同性恋等。这在中学生中虽不普遍,但也不罕见,多表现在一些早熟的女生身上。有位高三的女生,学习很好,人也很聪明,学校还想保送她上大学,可她却与一个比她大10岁,且已有家室的男子同居了,而且说到她这么做不是为了金钱,而是为了“感情”。虽然,从理智上讲自己也知道这样不好,但就是控制不住自己,每日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还有位学生恋上了比自己大十几岁的英语老师,明知没有结果,却无法控制自己不去喜欢他,整日就想见到对方,与对方呆在一起。当对方不接受这种情感时,就觉得生活毫无意义,甚至产生了轻生的念头。此外,还有一些恋你妒母,喜欢同性成人伙伴等畸恋现象,这充分说明中学生的情感问题并不简单。

四、中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对策的建议:

1、加强心理教育:这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形式,其最终目的是保护和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因此,讲课内容不仅是普及心理卫生知识,还要矫正学生心理困惑的认识结构。为讲课有针对性,必须通过座谈,了解学生对心理保健知识的掌握、要求和问题;通过调查测试,分析受试者的心理障碍、偏异情况,然后讲知识、讲保健、还可以与学生共同对心理问题进行剖析交流、专题讨论,以联系实际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与修养的教育。

2、加强心理咨询:这是帮助受询者克服在人生道路上可能遇到的心理障碍,使他们能适应社会生活,处理好人际关系,顺利完成社会角色转移。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在于咨询员对来访者要给予信任,给予理解,给予换位(即设身处地,将心比心)。咨询过程中,咨询员还要动之以情,要遵循聆听(让受询者宣泄)、保密(有些深层内容要绝对保密)、疏导(对其提出的特殊问题作面对面的指导)原则。相互信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咨询过程是双方情感和心理交流的过程,只有这样方能取得消除精神压力,达到心理转化的效果。

3、加强心理治疗:心理医生有意识地和困于心理问题的患者建立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他那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矫治方法,减轻或消除个案的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适应习惯,促进健全成熟的人格发展。

第二篇:大学生如何保持良好的心理情绪

大学生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摘要: 刚进校门,很多大学生因为不适应学校的环境,经常会出现一些情绪应激。本文主要分析作为大学生如何让自己成熟起来,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关键字:大学生;情绪;

情绪是心理因素中对健康影响最大作用最强烈的因素,烈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健康。现代医学证明,精神状态不佳、情绪不稳定,可能导致不少疾病,如头痛、神经衰弱、消化不良等。情绪问题不仅会使大学生身体上会出现病症反映,还会导致学习能力降低,如不能有效地记忆、想象和思考等。

当大学生的情绪处于良好状态时,身体各器官功能协调,有益于身心健康。当大学生处于内疚、悲伤、愤怒、厌恶、恐惧等负性情绪状态时身体内部各器官功能紊乱,引起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方面的问题,使大学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害。所以大学生应该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一)自我控制

它是个人对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主动掌握,是个体自觉地选择目标,在没有外界监督的情况下,适当地控制、调节自己的行为,抑制冲动,抵制诱惑,坚持不懈地保证目标实现的一种综合能力。当某些消极情绪被激发起来后,有的大学生会哭泣、吼叫、打人、骂人甚至采取一些极端的行为。这时就要先冷静下来,有意识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先要仔细考虑采取这种行为的利与弊,然后选择一种适宜的行为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另外,平时要注意不能随意乱发脾气,要求在生气、发怒时尽量控制自己,不能随意扩大某事的严重性,尽可能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样能更好地促进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二)注意转移

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情绪反应的刺激情境转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从事其他活动的情绪调节方法。当出现情绪不佳的情况时,要把注意力转移到使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或暂时避开令人伤心的地方。如: 外出散步,看电影,听听笑话,看看幽默小说,打球,下棋,找朋友聊天,换换环境等,这些活动有助于使情绪平静下来,在活动中寻找到新的快乐。这种方法,一方面中止了不良刺激源的作用,防止不良情绪的泛化、蔓延; 另一方面,通过参与新的活动,特别是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而达到增进积极情绪的目的。

(三)自我安慰

这种情绪调节方法主要是当一个人追求某个事物而不能实现,为了减少内心失望,找一个借口或理由,以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烦恼和失望情绪。人不可能处处顺心事事顺利,学习、就业、人际交往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在经过最大努力仍不能改变状况时,可适当地进行自我安慰,要说服自己适当让步,将不成功归因于客观条件和客观现实,同时要勇于承认并接受现实。这种方法,对于帮助人们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现实,保护自己,避免精神崩溃是很有益处的。经常用“胜败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坏事变好事 ”等词语来进行自我安慰,可以摆脱烦恼,缓解矛盾冲突,消除焦虑、抑郁和失望,达到自我激励、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之目的有助于保持情绪的安宁和稳定。

(四)适当发泄

当情绪发作时,人体内潜藏着一股能量,过分压抑只会使情绪困扰加重,积聚起来有害身心健康。大学生有焦虑、烦闷、抑郁等负情绪时,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情绪藏在心底。进行适度的宣泄,使压抑的心境得到缓解和改善,有利于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在采取宣泄法来调节自己的负性情绪时,要有一定的自制力,不能随便发泄,要采取正确的方式,要把握 “放松自我,利己利人 ”的原则选择适当的场合和对象,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五)巧用幽默缓解

幽默感是消除不良情绪很有用的工具。当我们遇到某些无关大局的不良的外界刺激时,如别人的讪笑、挖苦等,要避免陷入激怒状态,最好的办法就是超然洒脱一些。一个得体的幽默,一句适宜的俏皮话,常常可以使已经紧张的局面轻松起来,使一个窘迫难堪的场景消逝。具有幽默感的人,生活充满风趣,许多看来令人痛苦、烦恼的事情,用幽默的态度去应付,往往使人变得轻松起来。幽默,是智慧的表现,是成熟的表现。乐观地对待生活,不为任何挫折、失败和痛苦所压倒,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幽默感,正是在这样的意志锤练中培养起来的。

此外,调节情绪在日常生活中,要提倡心理卫生,学会自我心理调节,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具体来说,希望能做到以下几点:

① 要对自然事物保持兴趣。像孩子一样,对环境中的色彩、声、光、香味、美景等自然万物保持兴趣,使人生变成一段趣味无穷的旅程。② 广交朋友,积极处世。与朋友一起,积极参与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克服顾影自怜,郁郁寡欢的自卑心理。

③ 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无论在学校里或家庭中,避免过多的抱怨、挑剔和指责。遇事不忘超脱,放弃一切成见。尤其在用餐时切忌苦恼、害怕、焦灼或责难。

④ 对问题当机立断,不要左思右想,犹豫不决。问题一经决定,不要再去多想。

⑤ 珍惜时光。不要热衷于空想未来追忆从前而使自己陷入苦思冥想的深渊,应该以最有效的方法来从事现在的工作和生活。

⑥ 从事适度的文娱、体育活动。

⑦ 必要时可运用“心理防御机制”进行自我调节。不良情绪的体验会影响人们形成健康的情绪状态,也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所以,学会对不良情绪加以调适,对于警察的身心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人生一世,喜怒哀乐,在所难免,但部分人在激情状态,如狂喜、痛苦、绝望、恐惧、暴怒时,往往会失去理智的控制,不考虑后果,做出一些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做的事情,即所谓“感情用事”,其结果不仅可能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而且也会损害个人的身心健康。虽然激情暴发和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神经类型有一定关系,但激情多数表现在意志力薄弱、缺乏文化修养的人身上。只有意志坚强、有文化思想修养、对自己行为表现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才能用理智的力量去抑制感情的冲动,不做情绪的奴隶,而做情绪的主人。

因此,过于急躁的人,要学会自制、沉着、冷静;性格孤僻的人要学会善于与人共处,培养合群、活泼、开朗的性格;过于忧郁的人,要少回忆不愉快的过去,多体验现实的幸福,多瞻望美好的未来。总之,要善于寻找乐趣,不要自寻烦恼。

参考文献:

[1]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刘华山.心理学辅导[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8. [3]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4]祖晶.心理学基础[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7). [5]黄希庭.心理学[M]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6]张殿国.情绪的控制和调节[M]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第三篇:良好情绪

积极的情绪可以提高人体的机能,能够促进人的活动,能行成一种动力,激励人去努力,而且在活动中能够起到增力,增智的作用;而消极情绪,会使人感到难受,会抑制人的活力,使人反应迟钝效率低下,会减弱人的体力和精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有兴趣。同时消极情绪还会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尤其是在生气和愤怒的情绪之下,这时的智商几乎为零,此时做出的很多判断和决定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巨大的麻烦甚至是毁灭性的打击,现实生活中有非常多这样的例子,我想以一个也许不少人都知道的寓言故事给予大家一些思考:从前,在一个水池里,住着一只坏脾气的乌龟,他和来这里喝水的两只大雁成了好朋友。有一年,天旱了,池水干涸了,乌龟没办法,只好决定搬家,它想跟大雁一起去南方生活。但它不会飞,于是两只大雁用一枝树枝,叫乌龟咬着中间,大雁各执一端吩咐乌龟不要说话,就动身高飞。他们飞过翠绿的田野,飞过蔚蓝的湖泊。地上的孩子们看见,觉得这个组合很有趣,拍手笑起来:“你们看呀,那只乌龟很滑稽啊。”乌龟本来得意洋洋的,听到嘲笑后大怒,就想开口责骂他们。口一张开,就跌下来,碰着石头死去了。大雁叹气说:“坏脾气多么不好呀。” 实际上,情绪一坏,一个人就在心理力量上被解除了武装,什么后果都没有去思考,一些本来很小的,容易谅解和处理的事往往会因为情绪的不好而做出一些很坏的处理。更有甚者,坏的情绪会的给别人带来很多无法修复的伤害,有一个男孩,很任性,常常对别人发脾气。一天,他的父亲给了他一袋子钉子,并告诉他:“你每次发脾气时,就钉一颗钉子在后院的围墙上。” 第一天,这个男孩发了37次脾气,所以他钉下了37颗钉子,慢慢地,男孩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一颗钉子要容易些,所以,他每天发的脾气的次数就一点点地减少了。终于有一天,这个男孩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不再乱发脾气了。父亲告诉他:“从现在起,每次你忍住不发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颗钉子”,过了许多天,男孩终于将所有的钉子都拔了出来。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后院的围墙前,说:“孩子,你做得很好,但是现在看看这布满小洞的围墙吧,它再也不可能回复到以前的样子了,你生气时说的伤害别人的话,也会像钉子一样在别人心里留下伤口,不管你事后说了多少对不起,那些伤痕都会永远存在。”

第四篇:五步让你走出郁闷情绪

五步让你走出郁闷情绪 5 Ways to Feel Better in Difficult Times

[ 2011-11-10 14:20 ]

看似简单的方法,帮你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修炼自己,让你自己帮助自己走出郁闷情绪,面对各种麻烦,回归本质,放松心情,做一个明智的、快乐的人。

As much as we hear a spiritual evolution is at hand, in many ways we still live in a very physical, down and dirty world.It can feel like you are competing in a 10K with a bum leg.Whether you are kissing up to your boss or negotiating with your creditors, this is simply not the life you imagined for yourself.The truth is when people tell you how good life is, sometimes you just want to slap them.You understand the concept of having a positive attitude— you are not a moron.But the reality is you have another mortgage payment due, and not enough money in the bank.Okay, let's all agree, this sucks.You have people counting on you—you wife, you son, your ex-wife, your mutt, your IRS agent, your Mom, etc, etc.Now that we are on the same page(facing the reality that life is not fair)what can you do about it? Here are five practical things you can do to ease the pain: 1.Write.If you've never gotten in the habits on putting your thoughts on paper, start now.Keep a pad and pen next to your nightstand, next to your coffee pot, in your bathroom, on your kitchen counter, and on your coffee table.When you have a predominate feeling, write it down.Pissed off? Write it down.Feeling blue? Write it down.Feeling anxious? Write it down.What were you thinking about when this feeling came up? What part of your body did it come from? What does it make you feel like doing? Write it down.2.Visualize.Let's say you just had a passing thought of how your ex-wife screamed at you two days ago(in front of your son).Okay, you have her picture in your mind, and your son is there next to you, wincing on cue—like father, like son.Change the face of your ex-wife.Put in Santa's face instead.He got the white beard, the big ruby cheeks, the bright red hat with the puffy ball—the whole shebang.Instead of your ex's sweet raspy voice, you hear Santa joyfully ask you and your son what would make you happy.Santa says, “You name it, you got!” Cut to you and your boy—excited with anticipation.3.Breathe.Once you have wiggled your way to a happier state of mind, breathe.Breathe deeply three or four times.Focus on you're the breath coming in and your tummy rising.Breathe out, focusing on your body decompressing.Allow you breath to get to a normal, even place so that it feels balanced.Notice an energy moving from inside you, and experience the sensation it brings.4.Meditate.Allow whatever thoughts you have to be there.If Santa is still there, that's great.If your ex-wife reappeared, so be it.Don't judge the blips of flashing thoughts, simply observe them as if you were on the bleachers at a football game.Know that you have no control over what happens on the field in front of you.Begin to see that there are really no good or bad actions, only different ones.Enjoy the variety and contrast-it makes for an enjoyable game.5.Practice this new perspective in the real world.By this time you have your eyes open, and there is no Santa, and no ex-wife in front of you.Your thoughts are still moving in and out of your consciousness, but you do not feel controlled by them.Your problems have not disappeared but you start to look at them in a new way.You do not allow yourself to become emotionally reactive to events that take place.You tackle your problems objectively, like a surgeon removing cancerous matter from an open body.Your dispassionate focus allows your mind to be clear of unnecessary, disparaging thoughts and emotions.Through this clear lens, problems become challenges, and challenges become opportunities for learning.When a so-called problem now arises, you welcome it.Wisdom is one step closer.The steps listed above may seem a bit simplistic.They are in a way, but what makes them challenging is that they need to be done consistently, every day, throughout the day.There are no easy answers, and no quick fixes to dealing with chaotic events.A life of greater ease is open to those who possess wisdom and patience — it's a good thing you were created with these wonderful qualities.Remember that you are made from pine energy, pure source, our inner source.All you have to do is be open, and let it flow.

第五篇:让你的情绪感染学生

让你的情绪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提起学习数学,不少学生深感头疼,很多学生认为数学是枯燥无味的、是死板的、是缺乏兴趣的。

如何改变学生对数学的认识,使数学充满魅力。是我从教二十几年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其间也有一定的收获,写下来与大家分享。

记得我小时候对数学也是比较害怕的,怕的不仅是那些复杂的数字,还有数学老师那严厉的表情(虽然那时我的数学成绩还很优秀),课堂上老师那严肃的表情总是让我心生畏惧,课题气氛也是沉闷压抑的,当时的我没感觉到学习数学有什么快乐,但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还是认真的学习着。而大多数学生并非如此,课堂上没开小差并没有听进去教学内容。

这种感受我工作后很快体会到了。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也许是受当年老师的影响,总认为数学课应该是安静的,严谨的,才能让学生听进去课,才能理解并掌握教学知识。事实上一番教学下来,数学成绩好的就那么几个人,大部分学生和当年我的同学一样数学成绩比较差。而我的心情和当年不一样了,当年我只需要管好我自己,而今天我是老师,如果一直这样下去不是误人子弟吗?我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自己的严肃吓住了学生,恰好这时学校举行了一次学生的问卷调查,学生对我的评价是,优点:教学态度认真、严谨,教学功底扎实;缺点:不苟言笑,过于严厉;建议:希望老师笑一笑。我似乎一下子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既然学生对我的教学是肯定的,也许我更要听从学生的心声。

第二天,我面带笑容的走上了讲台,并真诚的向学生道歉,学生给我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也许笑容不是万能钥匙,但笑容的打开心灵的钥匙.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笑容让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后来的事实证明,教学效果大幅度提升。

一次和我搭班的语文老师在办公室读了一篇作文《我最喜欢的老师》,这位学生这样写道:我和我的同学最喜欢的老师是数学老师,她每天都面带笑容的给我们上课,让我们在轻松愉快中学到了知识,即使哪位同学调皮了,老师也能把它化成一片笑声,课堂上充满的是更加热烈的讨论声,每一节课我们都感觉那么短,好像一个问题还没讨论完就下课了......。

也许你会说笑容又那么神奇吗?我要说,不是笑容神奇,但笑容是力量,当你带着快乐走上讲台,你会把快乐传染给学生,会让师生关系更加融洽,所以带着快乐上课,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数学。

当然仅靠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并不是提供教学效果的全部因素,高效的教学效果还要求教师不断提高只身素质,提高个人业务能力,要求我们老师要做一名创造性老师才能培养创造性学生。总之,在教学领域里我们要渐行渐远,不断探索,但快乐是永恒的话题。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