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海顿的故事

海顿的故事



第一篇:海顿的故事

本文题目:名人故事:音乐之父海顿

被誉为“音乐之父”的著名音乐家海顿,曾经担任过斯合哈奇公爵府邸乐队的队长,领导着30名乐手。

有一天,公爵突然决定遣散这支乐队,这就意味着海顿和30名乐手将要丢失饭碗。乐手们一时心慌意乱,不知所措。

海顿心想:公爵决定过的事情一般是很难更改的,无论怎样央求,都无济于事。想来想去,突然灵机一动,提笔谱出了一首《告别曲》,准备拿到遣散会上,作为一次独特的告别演出。

这是最后一次为公爵演出,因为决定已经宣布,乐手们已经万念俱灰,但看在平时和公爵在一起的情谊上,还是十分卖力地演奏起来。

乐曲开始时欢快、优美、轻松怡然,将乐手与公爵的美好友谊表达得淋漓尽致,公爵不由得感动起来,渐渐地,乐曲由明快转为平缓,又由平缓转为黯淡。悲怆的情绪起来了,像秋天的浓雾一般在大厅里弥漫开来。

这时,一名乐手停了下来,吹灭了乐谱架上的蜡烛,站起身来向公爵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悄悄地离开。

接着,又一名乐手以同样的方式离开„„乐手们一个又一个地相继离开了。最后,空荡荡的大厅里只剩下了海顿一个人,旁边一支蜡烛在黑暗中静静地闪烁着。

海顿停止了指挥,默默地朝公爵深深鞠了一躬,慢慢地转过身去也要离开。

这时,公爵的情绪已达到了顶点,再也忍不住了,大叫起来:“海顿,这是怎么回事?” 海顿平静而又诚挚地回答:“尊敬的公爵大人,这是乐队的全体同仁在向您作最后的告别啊!”

公爵突然醒悟过来,几乎流出眼泪说:“啊!不!请让我再考虑一下。”

就这样,海顿和30名乐手,靠演出《告别曲》的奇特氛围使公爵将他们留了下来 

第二篇:5.音乐家海顿

四年级上册音乐《音乐家海顿》教案

一、故事导入:

(一)听赏《告别》交响曲

师: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给你们说一个故事:在几百年前的奥地利,有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长期担任了一个埃斯台哈奇公爵的的宫廷乐长。有一次,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带着家人和仆人来此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进。天长日久,乐手们思乡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和他亲朋在大厅听赏他们演奏的音乐。奏到最后,没想到那些乐师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最后只留下了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地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善解人意的公爵领会到他们的意思,第二天便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为《告别交响曲》你们想不想听一听这首有趣的乐曲?

1、播放《告别》交响曲选段,全班同学闭眼聆听

师:你有没有听出乐曲中乐师一个个离开的情境啊?为什么?

2、画旋律线: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体验告别的悲伤情绪。请

3、哼唱主题。

(二)听赏《惊愕》交响曲

师:后来这位音乐家跨海到了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名流慕名而至,将音乐会当成了社交场所,热闹非凡。而且还有很多的外表高贵的贵妇人在听音乐的时候,却常常打起了瞌睡来。这让乐队的乐师们都很不高兴。于是这位著名的音乐家又谱出了一首很有趣的乐曲。第一乐章轻快的第一乐章奏完时,又有贵妇人睡着了,这时,柔美的第二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贵妇人们都昏昏欲睡了,突然,整个乐队都爆发出强烈的合奏,加上定音鼓的猛击,似惊雷响起,那些入睡的贵妇人被这一击都惊愕地跳了起来,于是这首乐曲就取名为《惊愕交响曲》,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乐曲吧!

1、聆听全曲

2、讨论音乐特点:通过乐曲的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

3、哼唱主题

4、参与表现:用笔充当指挥棒,让学生体验当指挥家的感觉,播放音乐,随乐指挥。

5、了解力度术语,强音记号像箭头,强劲有力向目标;弱音记号像红旗,温柔飘飘指路标。

6、让学生唱“啊”,并根据老师的手势做强弱的变化。

三、欣赏《小夜曲》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听了这么有趣的两个乐曲,你们想不想知道写这两首作品的作曲家是谁呢?让我们翻到书来看一看。

海顿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被尊称为“交响乐之父”,他出生于奥地利和匈牙利边境的一个贫穷的车匠家庭,海顿有着超人的音乐才华,八岁那年,被选为当时施台芳教会的儿童合唱团的团员。长大后,嗓子变声,被合唱团赶了出来,从此流落街头,尝尽了世间的艰难困苦。此后的10年是他的艰苦岁月。他当过仆人、看门、送信、擦皮鞋,干过家庭教师,写过歌剧,作过大提琴手,任过乐队队长。虽然生活困窘,但他热爱音乐的信念从未动摇,他努力学习音乐,最终成为了享誉世界的音乐家。师:刚才我们说了海顿不仅是“交响乐之父”,而且还是“弦乐四重奏之父”。海顿对音乐的第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弦乐四重奏的体裁形式,而且在他的一生中,写了大量的弦乐四重奏作品。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其中的一首著名的《小夜曲》。请你们听完后猜一猜,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在演奏?

1、全班同学聆听《小夜曲》。

2、猜猜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3、师介绍弦乐四重奏与小夜曲:

弦乐四重奏:是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西洋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

小夜曲:小夜曲来源与游呤诗人夜晚唱的一种爱情歌曲,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由少数管弦乐器演奏的管弦乐套曲。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优美的旋律吧,请你说一说对这首乐曲的感觉。

4、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交流对音乐的感觉。

师:是不是带了一种夜晚的宁静与轻柔在里面呢?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好吗?

第三篇:欣赏海顿作品

一、教学时间: 年 月 日 星期

二、教学课题:《欣赏海顿作品》

三、教材分析:

(一)学习目标:

1、在听赏《告别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熟悉音乐主题,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2、在听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能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3、在听故事的活动中,能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二)教学重点

在听故事的活动中,能了解海顿的生平及其代表作品。

(三)教学难点

在听赏《惊愕交响曲》的音乐活动中,能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能用打击乐器参与表现音乐的强弱,并能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四、学习指导:欣赏法

五、教学设计:

(一)教具使用:PPT

(二)教学程序及时间分配:1课时 教学过程:

故事情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教学活动 CAI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师:这首优美的乐曲是一位名叫海顿的作曲家写的,老师今天就请大家一起进入海顿的音乐世界。《小夜曲》第二乐章 引入情境。

听赏《小夜曲》第二乐章。画面:夜晚风景音乐:《小夜曲》 引出故事的人物“海顿”。故事一: 一生写了一百多部交响曲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长期担任宫廷乐长,公爵看上了一处遥远的湖畔山林,在此大兴土木,建造行宫,每年夏天都携带家人和仆人来次长住,宫廷乐队免不了随同前往。介绍海顿

让学生初步了解海顿。听故事;看画面。

画面:教材故事一的画面。通过听故事的形式,了解海顿的生平以及他创作乐曲的背景。故事二:天长日久,乐手们思家心切,但谁也不敢言归,一天晚上,公爵和他的亲朋在大厅听赏海顿刚完成的第45号交响曲。奏到最好,乐手们2轮流轻轻吹灭为乐谱照明的蜡烛,拿着乐器相继退场。最后仅留下两个小提琴手,他们静静奏完最后一个音符,也悄然退席。听赏《告别交响曲》第五乐章节选。

1、熟悉音乐主题。

2、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片段。

3、哼唱主题。

4、画旋律线。

方法:在唱熟主题的基础上用手指划出旋律进行的方向。

5、演唱表现。

方法:学生反复多遍演唱音乐主题,并在每遍逐步减少演唱的人数,以体验乐手相继退场的音乐场景。画面

1、教材故事二的画面。画面

2、音乐主题:(略)通过这种演唱形式的变化和演唱音量上的变化,帮助学生更好的体会乐曲所描绘的乐手相继退场的场景。故事三:

善解人意的公爵自然领会到海顿创作这首乐曲的用意,第二天变宣布:全体人员返回宫廷。这首乐曲由此而被称作“〈告别〉交响曲。”

3、知道曲名。听故事。画面:教材故事三的画面。故事四:

海顿在60岁前后,跨海到英国。伦敦的绅士、淑女慕名而来,将音乐会当成社交场合,热闹非凡。

1、体验力度在音乐中的作用。

1、听故事。

2、听赏乐曲。

3、讨论音乐特点。

方法:通过强弱对比体验音乐情绪。画面

1、教材故事四、五的画面 画面

2、音乐主题 故事五:

海顿的音乐响起时,一些外表高雅的贵妇却打起瞌睡来,轻快的第一乐章后,柔美的慢乐章开始了,音乐格外安详、平和。听说〈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

2、认识常用的力度术语和记号。

4、哼唱主题。

5、参与表现。

方法:用人声、打击乐、非常规音源、身势动作等表现音乐强弱。画面三: 音乐知识 渐强〈〉渐弱 PP〈FF〉PP 故事六:

原来,这是海顿刻意设计的。他向人解释说:“那会叫女士们惊愕得跳起来。”于是,这首乐曲便被人们称作〈惊愕交响曲〉

3、知道曲名,听故事。画面:

教材故事六的画面。总结下课

第四篇:《海顿小夜曲》教案

《海顿小夜曲》教案

作品分析、弦乐四重奏《小夜曲》本曲为海顿所作《F大调第十七弦乐四重奏》中的第二乐章。乐曲分为两个部分。首先由第一小提琴带上弱音器奏出呈下行的柔美、活泼的主题旋律:其他三个声部由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奏法奏出吉他伴奏的效果,第二个主题由于运用大跳和变化音,使人感到更为活跃:第一部分反复一遍以后,进入乐曲的第二部分。这里的主题是第一个主题的变化和发展:由于大跳和装饰音的运用,使这段音乐显得热情而富于生气。接着出现了平稳柔和的另一段旋律。乐曲在渐弱和渐慢中结束,留给听者是一派宁静、安祥的气氛。这首小夜曲色彩明朗,节奏轻快,旋律优美,具有典雅质朴的情调,深受人们喜爱。此曲也被改编为管弦乐曲、小提琴曲、钢琴曲和吉他曲。

作者介绍,海顿(1732~1809)奥地利作曲家。出身贫苦,从小在艰苦条件下学习音乐。1761年在公爵家当乐长,工作繁重,地位低下,但在此逆境中创作了大量作品。至18世纪90年代初,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音乐家,后赴伦敦旅行,写了12部《伦敦交响曲》,这是他一生最优秀的作品,由此名震全欧。他的创作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2、歌曲《月亮月光光》这是一首以台湾童谣为歌词的创作歌曲。由于歌曲旋律吸取了台湾地区的音调特点,因此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歌曲由四个乐句组成,它们节奏完全相同,音调上抑扬起伏,优美流畅,勾勒出一幅月夜美景。充满乡土气息的歌词更是给人以亲切、温馨之感。合唱的两声部在音程关系上以四、五度为主,具有柔美、谐和的和声效果及我国的民族风格。

教学目标:

.让学生在参与音乐活动中能获得积极、愉悦的体验。

2.在听、唱、演等音乐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并能记忆《小夜曲》的主题旋律。

3.能听歌曲《月亮月光光》画旋律线。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能听辨主题旋律。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用唱歌的方式做课前问好,可让学生放松一下。

二、师讲故事,激趣导入《小夜曲》、播放主题音乐,感受美丽的夜晚,师生律动表演

2、师:你们觉得这段音乐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生:安静、优美

师:说得非常好,听听在这段旋律里,有什么乐器参与了演奏?(播放主题音乐a)

生:小提琴!

老师通过对美丽夜晚的描述,带着全体学生进入幽静的夜晚。让学生在安静的环境中听音乐进入乐曲的已经,初步感受《小夜曲》的旋律。

三、讲解“弦乐四重奏”

、看弦乐四重奏视频

师:很好,听到有小提琴的音色,除了小提琴,还有没有别的乐器啊?接下来,我们来看看下面这个视频。

(欣赏弦乐四重奏视频,主题旋律a)

师:你们来看这里面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生: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2、讲解“弦乐四重奏”

师:细心的同学有没有观察到,小提琴有几把?很好,是有两把,那这种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这四种弦乐器一起合奏的一种演奏形式叫做弦乐四重奏。(PPT弦乐四重奏名解)

3、师:老师想请同学来说说他们演奏时的位置是怎样的?

4、生:扇形的,位置依次是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

学生观看弦乐四重奏的表演视频,直接地认识有哪些乐器参与到弦乐四重奏里,再进入理解“弦乐四重奏”的定义,这样让学生即轻松又深刻地学习到“弦乐四重奏”这个知识点。

四、了解《小夜曲》的演奏形式、师:在这首乐曲里,除了听到(哼唱一小句)由第一小提琴演奏的主旋律以外,还有没有听到别的声音?

2、生:“蹦蹦蹦蹦”的声音

师:太棒了,你们听辨音色的能力越来越强了,这就是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和大提琴用拨弦的方法来伴奏的声音。

引导学生聆听主题旋律以外的声音,培养专注聆听的好习惯。

五、用LU模唱主题旋律

(1)、师:多优美的旋律啊!想不想跟老师学唱一下这段主题旋律啊?请你们跟着老师的琴声,在心里默唱,用手指着旋律谱。

(2)师:请你们用LU来模唱这段优美的旋律,老师要看看哪个同学的腰杆坐得最直的。师弹一句,生唱一句。

(3)师:让我们完整地来一遍吧。手指不能偷懒哦,要边唱画着旋律线,注意声音要更轻柔些。

学生用LU模唱主题旋律,更进一步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总体表现,做好铺垫。

六、分段听旋律,并做律动,再总体表现。

a、播放主题旋律b,感受音乐旋律大跳

b、当听到大跳时,举手

师:老师发现这位同学对音高的辨别能力特别强!主题音乐里出现了3次大跳。

师:我们的乐曲出现了大跳之后,情绪更加活泼了,c、师:尝试跟着音乐,把三个情景的动作,连起来跳一跳。(播放主题旋律b音乐,跟师做动作)

d、播放全曲,完整欣赏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用身体的律动引领学生感受音乐、体会情绪、以及体验速度的变化。

七、讲解“小夜曲”

师:在200多年前,奥地利人们也喜欢在夜晚来演唱歌曲或演奏器乐曲,这类的音乐称为“小夜曲”。刚才我们学习的这首就是著名的奥地利音乐家海顿创作的《小夜曲》(PPT小夜曲名词解释)

让学生学习“小夜曲”这个知识点

八、小结

这节课我们欣赏了描绘月夜主题的音乐,弦乐四重奏《小夜曲》。在晚上,伴着这美丽的月光,轻轻地哼唱这些美妙的旋律,再次感受月夜的美丽!

运用与学生畅谈的方式,总结这两首作品的共同点,将月夜的美贯穿于整节课。

第五篇: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

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

海顿是18世纪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重要作曲家和古典主义音乐风格的奠基者。他的创作涉及面很广,其中以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确立了古典交响曲四个乐章的典型形式,并在配器上形成一套完整的交响乐队编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海顿被后人推崇为“交响曲之父”与“弦乐四重奏之父”。其创作对古典乐派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海顿(1732—1809),出生于奥地利东部与匈牙利临近的车匠家庭。他8岁入维也纳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8年的歌童生活使他获得早期的音乐教育。变声离开唱诗班后生活艰难,靠私人教课和弹伴奏为生。他曾当过那不列斯歌剧作曲家波尔波拉的钢琴伴奏和侍仆,因而随其上过几次作曲课。1761年,他加入埃斯特哈齐家族宫廷的乐队,后成为乐长。在宫廷的近30年里,他创作了他的大部分作品。1790年尼古拉斯公爵趋势,宫中音乐组织解体,他迁居维也纳。1791年和1794年两度访问英国,他创作演出了12首《伦敦交响曲》大获成功。晚年创作出了两部著名的清唱剧《创世纪》和《四季》。

海顿共创作了108首交响曲、68首弦乐四重奏和协奏曲、嬉游曲等其他器乐作品;声乐作品有26部歌剧和4部清唱剧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它们确立起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体裁风格。交响曲海顿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因为他是一位交响曲作曲家。他并非交响曲体裁的首创者,早在巴赫和亨德尔的时代,就已有人为这个领域作了准备,开拓了道路。但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所以有人称他为“交响曲之父”。

在接触和聆听了海顿的作品之后,我对那部《惊愕交响曲》印象最为深刻。G大调第九十四号交响曲《惊愕》是其最为著名的代表作之一,与他的其他几部交响曲被认为是古典交响乐的丰碑,乐曲中充满了生机盎然的民间歌舞气息和明快欢乐的情绪。关于《惊愕交响曲》的创作,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1791年的伦敦,听音乐会是王公贵族绅士淑女们的一种社交礼仪,各个皇室贵族不管喜不喜欢音乐,为了面子都要出席音乐会,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幽默的海顿知道后,写出了这部《惊愕交响曲》,据说海顿本人曾说这样的话:“那会叫女士们受惊地跳起来。”他故意在第二乐章中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当乐队演奏到那段旋律时,那些睡着的绅士贵妇们果然从睡梦中惊醒,以为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甚至想逃出剧场。乐曲演奏完了,大家恍然大悟,海顿和观众们都开始哈哈大笑。这部交响曲因此而成名,于是后人也就给此曲冠以“惊愕”的标题。

这部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乐曲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而其中第二乐章是整个交响曲四个乐章中最受欢迎、最为流传的乐章,也是海顿交响曲中最为熟知的一首。其主题因为充满了一种内在美和魅力,也被用入到作者的著名清唱剧《四季》的一首咏叹调中。乐曲采用变奏曲的形式,主题简单而朴实,为后来的变化发展留下很大的空间,初次出现由小提琴轻柔地演奏,第一变奏时声音更轻,然后导致全乐队爆发性的一击。第二变奏,在原有的基础上,木管在句尾的空拍出奏出短小旋律,与主题相呼应;第三变奏一开始,调性从大调转至小调,音色上,明显分出厚重与清淡来,形成对比;进入到第四变奏后,主要乐器移到木管声部,采用了加花变奏手法;第五变奏也是最后一个变奏,弦乐、管乐及鼓合奏,情绪已与第一次出现时差距较远,在同一个短小的同样是以主题动机作为发展素材的尾声中,轻盈地结束了这个乐章。

对于海顿的《惊愕交响曲》,一开始我只觉得很好听,就是一部很平常的优美的曲子,结果安祥柔和的弱奏之后突然加入一个全乐队合奏的很强的属七和弦吓得我一跳,心里难受了一下之后觉得很有趣,第一次这么直接的感受到音乐的主题,平时听音乐无论是交响曲还是奏鸣曲,强强弱弱的旋律已经见怪不怪了。一连串的弱音之后肯定会有强音,同样强音之后也必定会转弱。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乐曲的主题思想,也是其富有丰富的情感。但是这首交响曲的突然的属七和弦让我始料未及的。第一遍听时觉得很突兀,但第二遍时给我的感觉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种的突强突弱贯穿了整个乐章,使我感觉到了很强大的惊奇感,仿佛把城市的人置于乡村中,好奇,惊讶之后反而乐在其中,或许这就是“惊愕”的旋律带来的情感吧。

从《惊愕交响曲》不难看出海顿是一个开朗、智慧、机智、幽默且富有创造性的音乐家。德国作曲家瓦格纳(1813-1883年)在评论海顿时曾这样讲道:他一生追求平静安逸的生活和力图保持受人敬爱的地位,所以他被看成唯命是从、卑躬屈节的人。海顿不像莫扎特那样,敢于同封建势力进行斗争,更比不上贝多芬,英勇、主动地向现实发动猛攻!海顿就是海顿,他虽有时对屈辱的处境感到痛苦,却能安于现状,自得其乐。他的音乐风格正如他的个性一样,热情、典雅,充满了欢乐、幸福、和平的气氛,就像优美的田园诗一样。他总是用这种笔调来歌颂大自然,歌颂生活。在他的作品中,还经常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奥地利民歌风格。海顿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巧妙的幽默感,乐曲中充满了愉快而别致的情趣。海顿的幽默不同于莫扎特,是真正的幽默。海顿的音乐幽默、悠闲、明亮、轻快,含有宗教式的超脱。

交响乐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号召力。《惊愕交响曲》在众多交响乐中具有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音乐爱好者。这学期通过这门《欧洲经典音乐欣赏》选修课的学习,使我对音乐有了更深的了解,提高了自己的音乐修养,以后我会继续关注经典音乐,多了解一些音乐常识。

参考文献:

1. 史小曼.古典与浪漫的碰撞——海顿奏鸣曲简评.万方数据库 2. 海顿《惊愕交响曲》赏析.百度文库

3. 林玉峰.欣赏交响乐之父——海顿《惊愕交响曲》.万方数据库

4. 从《告别交响曲》和《惊愕交响曲》看古典音乐家海顿.百度文库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5/102173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