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梦网】美教授为念中国学生名字恶补发音
美教授为念中国学生名字恶补发音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去美国留学,美国大学教授们发现一个尴尬的情况——因为发音的问题,他们甚至无法正确地叫出中国学生的名字。为此,这些教授和学校管理人员们不得不组团恶补中文名字的发音。
●原因
美国大学的中国学生多
尽管所有文化中都存在在发音方面会让人困惑的名字,但这些美国大学却重点关注汉语发音,这是因为,如今美国大学课堂中的中国学生实在太多了。在美国,中国是国际学生第一来源国。美国国际教育学会称,2012-2013学年,有将近23.6万中国学生来到美国学习,比上一年度增加21%。
随着中国学生在美国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管理人员正努力使他们能较顺利地在文化上适应校园生活,包括特别为中国学生进行迎新情况介绍、举行多文化美食活动以及教教授和员工学汉语。
近年来,注册入学的中国学生人数增长很快:在整个艾奥瓦大学,2013-2014学年,有2266名中国学生入学,而2007-2008学年仅为537名。在蒂皮商学院,国际学生占学生人数的20%,而其中绝大多数是中国人。
2013年秋季,4323名中国学生在珀杜大学注册入学,远高于10年前的797人。
●招式
90分钟速成课,培训如何发“X”和“Q”
约一年半前,蒂皮商学院开始为教职员工提供这一培训,形式是一节90分钟的速成课。该学院的朱迪思·弗兰克商业传播中心从去年秋季开始为教职员工提供一对一培训,帮助他们搞清楚如何称呼班上的所有学生。
在近日的课程中,教师和管理人员在温习班级花名册,一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士教他们如何发出“X”、“Q”和其他一些往往把人搞糊涂的音。他们还能得到一份列有一些中国人常见姓氏和一些常用名字含义的资料。
朱迪思·弗兰克商业传播中心主任帕梅拉·布杰利说,中国学生往往不习惯在课堂上主动发言,因此,教授必须直接点他们的名。正确叫出他们的名字能帮他们感觉自在一些。
一人一本发音指南,毕业季还要复习
珀杜大学国际商务教育和研究中心主任格雷格·亨德利说,去年,珀杜大学为教职员工开设了一门语言培训课,目前还计划很快再开设另一门类似课程。
今年春季,印第安纳大学凯利商学院一名在中国出生长大的就业服务官员给同事们发了一本发音指南。指南上说,例如,“Yuan”的发音与United Nations(联合国)的缩写“UN”类似,而“Tao”的发音就像“towel”(毛巾)的第一个
http://apply.indexedu.net/
音节。
这类发音指南也许能在学年伊始提供一定帮助,但随着毕业临近,复习这些进修课程也派得上用场,因为系主任们要为毕业典礼作准备,届时,他们必须叫出每个学生的名字,而且,必须发音正确。
【更多相关留美申请知识请访问:http://apply.indexedu.net】
http://apply.indexedu.net/
第二篇:[2013暑期征文]平凡的美——读《念你们的名字》有感
[2013暑期征文]平凡的美——读《念你们的名字》有感
暑假里我读了《张晓风经典作品》,有一篇散文让我印象深刻《念你们的名字》。
让我为行医者的投入精神感到动容,也为医生的无私感到尊重。什么是医生?里面不止一次问到。让我有了深刻的思考。一件比常人还要白的衣服?还是一份崇高的工作?都不是。文中只告诉我的却是另一个角度。
每当一个婴儿的出生,医生便是宣布这件神圣事实的人。就像教堂里的神父,宣布着新娘新郎已是夫妻。用温暖的双掌接住一个诞生的小生命,感受华丽的啼鸣。本来一个舒服的午餐可以填饱肚子,却三番五次放下午餐走入急救室抢救生命。也许一位受人仰慕的学者,在医生面前,可能就是一名牙痛的患者;也许一个大名鼎鼎的企业家,在医生面前,也只是一位哮喘病病人;也许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医生的面前,也只是一个抱着中风的身体来检查的病人。医生,都是见过病人最黯淡的时刻,倾听即将死去的患者最后一次心跳,接住新生命的那一刻,也是出现在婴儿初闪的瞳孔里,即将死去的人最后一次凝望。读完这篇文章,使我想起了爱默生的那一句名言“只要生命还可珍贵,医生这个职业就永远倍受崇拜”是啊!医生站了手术台几个小时,为的是拯救一个正在死亡边缘的患者,与病魔零距离在无硝烟的战场上斗争,为病人切开皮肤,穿过助骨,扒开肺叶,看到就是一个血红血红跳动的心!他们拥有的,只是平凡的美,用努力仔细去了解病人的病情,用无数青春和汗水换来病人的微笑和健康,伟大孕育着崇高,汗水包含着辛苦,他们的精神令我为之动容,他们的精神就像星空中的一颗闪亮的星星,照射在黑暗的天空,添加了几份光彩。行动满载希望冲向美好的明天,为人们带来光芒,而不是黑暗,伟大的精神塑造着人类完美的世界!
广西南宁青秀区南宁十七中初二:陆晶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