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药鉴定学来源总结
中药鉴定学——来源总结
一、植物类药材
(一)菌类(4种)麦角菌科(1种):虫草(为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多孔菌科(3种):茯苓(菌核)、猪苓(菌核)、灵芝(子实体)。
(二)藻类(1种)
马尾藻科(1种):海藻(藻体)。
(三)地衣类(1种)松萝科:松萝(地衣体)。
(四)蕨类(4种)1.蚌壳蕨科:狗脊 2.鳞毛蕨科:棉毛贯众。3.水龙骨科:石韦 4.海金沙科:海金沙。
(五)裸子植物(2种)
1.柏科:侧柏叶 •2.麻黄科:麻黄。
(六)被子植物(139种)1.双子叶植物(108种)(1)单种科(共21种)①药名与科名相同的8种
商陆科:商 陆; 防 己 科:防己、北豆根; 紫草科:紫 草; 川续断科:续断; 马钱科:马钱子; 车 前 科:车前草。
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有10种 木通科:木通、大血藤 ; 瑞香科:沉香; 桃金娘科:丁香 ; 大戟科:巴豆; 鼠李科:酸枣仁; 小檗科:淫羊藿; 堇菜科:紫花地丁; 报春花科:金钱草; 列当科:肉苁蓉; 爵床科:穿心莲、青黛; 马兜铃科:细辛。
(2)含2个种的科有10科
苋 科:怀牛膝、川牛膝。苋 科,怀牛川牛膝
远志科:远志 ; 杜仲科:杜仲; 龙胆科:龙胆、秦艽。龙胆科,龙胆加秦艽 防己科:防己、北豆根。防己科,防己北豆根,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石竹科,银柴太子参。萝藦科:徐长卿、香加皮。萝藦科,香加徐长卿 樟 科:桂枝、肉桂。樟 科,桂枝加肉桂,桑 科:桑叶、桑白皮。桑 科,桑 白 皮。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旋花科,菟丝牵牛子,橄揽科:乳香、没药。橄揽科,乳香加没药,葫芦科:天花粉、瓜蒌 葫芦科,瓜蒌加天花粉。
(3)含3个种的科有7科
蓼 科:大黄、何首乌、蓼大青叶、虎杖
蓼 科,蓼大青、大黄、何首、虎杖,十字花科:板蓝根、大青叶、葶苈子。十字花科,大青葶板。桔 梗 科:桔梗、党参、南沙参 桔梗科,桔梗党南参,木 兰 科:厚朴、辛夷、五味子。木兰科,厚辛夷五味。芸 香 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 芸香科,吴枳白黄柏 木 犀 科:秦皮、连翘、女贞子• 木犀科,秦皮连女贞,玄 参 科:玄参、地黄、胡黄连 玄参科,地黄胡黄玄。
(4)含4个种的科有1科
茄 科:洋金花、枸杞子、地骨皮。茄 科,金花枸地骨。
(5)含5个种的科有2科 五 加 科:人参、、西洋参、三
七、通草。五加科:人参三七通西洋,茜 草 科:巴戟天、茜草、栀子、钩藤。茜草科:栀子钩茜巴。
(6)含7个种的科有1科
唇形科:丹参、黄芩、紫苏叶、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 唇形科:藿香薄荷紫丹参,黄芩荆芥益母草。
(7)含8个种的科有1科
蔷薇科:地榆、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枇杷叶 蔷薇科:榆楂苦杏木,桃仁金枇乌。
(8)含9个种的科有1科
毛茛科:威灵仙、川乌、附子、草乌、白芍、赤芍、黄连、牡丹皮。毛茛科:川乌、草乌和附子,黄连牡丹威二芍。
(9)含11个种的科有1科 伞形科: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小茴香、蛇床子。伞形科:川芎当芷羌二胡,小蛇北沙防风藁。
(10)含13个种的科有1科
川 菊科: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菀、款冬花、菊花、红花、鹤虱、牛蒡子、青蒿、茵陈、蒲公英。
菊科:蒲公英最青蒿,茵陈二香二术,紫菀款待牛蒡子,鹤虱来送红菊花。
(11)含15个种的科有1科
豆科:葛根、甘草、黄芪、槐花、沙苑子、决明子、补骨脂、番泻叶、苏木、鸡血藤、、广金钱草、降香、儿茶、苦参、山豆根。
豆科:金鸡苦儿番山豆,黄芪甘草(敢抄)决明子,葛根苏木沙苑子,槐花降香补骨脂。• 2.单子叶植物(31种)(1)含单种科有7个科 ①药名与科名相同3种,百部科:百部; 泽泻科:泽泻; 黑三棱科:三棱。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4种
莎草科:香附; 禾本科:薏苡仁; 香蒲科:蒲黄; 薯蓣科:山药。
(2)含2个种的科有2个
鸢 尾 科:射干、西红花。鸢尾科:射干加西红,棕 榈 科:槟榔、血竭。棕榈科:槟榔加血竭。
(3)含3个种的科有2个
天南星科:天南星、半夏、石菖蒲。天南星科:天南半石菖 兰 科:天麻、白及、石斛。兰 科:兰天白石斛。
(4)含6个种的科有1个
姜科:砂仁莪术(误入)益智蔻(扣)黄金。
(5)含7个种的科有1个
百合科:川贝母、浙贝母、知母、天冬、麦冬、黄精、玉竹。百合科:三母二冬吃精玉。
二、动物类药材(26种)
1. 单种科22个,其中11个药名与科名相同,11个药名与科名不相同
水蛭科:水 蛭; 珍珠贝科(蚌科):珍珠; 牡蛎科:牡 蛎; 钳蝎科:全 蝎; 蜈 蚣 科:蜈 蚣; 蝉 科:蝉 蜕;
蚕蛾科:僵 蚕; 蟾 蜍 科:蟾 蜍; 龟 科:龟 甲; 鳖 科:鳖 甲; 熊 科:熊 胆; 钜蚓科:地 龙; 鲍 科:石决明; 乌 贼 科:海螵蛸; 鳖蠊科:土鳖虫; 螳螂科:桑螵蛸; 芫 青 科:斑 蝥; 龙 科:海 马; 虎 科:蛤 蚧; 眼镜蛇科:金钱白花蛇; 蝰 科:蕲 蛇; 游蛇科:乌梢蛇。
2. 含2个种的科有2个
鹿科:麝香、鹿茸。鹿科:麝鹿茸,
第二篇:中药鉴定学——来源总结
中药鉴定学——来源总结
百手整理起驾为您
一、植物类药材
(一)菌类(4种)
麦角菌科(1种):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
多孔菌科(3种):茯苓(菌核)、猪苓(菌核)、灵芝(子实体)。
(二)藻类(1种)
马尾藻科(1种):海藻(藻体)。
(三)地衣类(1种)
松萝科:松萝(地衣体)。
(四)蕨类(4种)
1.蚌壳蕨科:狗脊
2.鳞毛蕨科:棉毛贯众。
3.水龙骨科:石韦
4.海金沙科:海金沙。
(五)裸子植物(2种)
1.柏科:侧柏叶 •2.麻黄科:麻黄。
(六)被子植物(139种)
1.双子叶植物(108种)
(1)单种科(共21种)
①药名与科名相同的8种
商陆科:商陆; 防己科:防己、北豆根; 远志科:远志 ; 紫草科:紫草; 川续断科:续断;杜仲科:杜仲;马钱科:马钱子; 车前科:车前草。
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有10种
木通科:木通、大血藤 ;瑞香科:沉香;桃金娘科:丁香 ;大戟科:巴豆; 鼠李科:酸枣仁; 小檗科:淫羊藿;堇菜科:紫花地丁; 报春花科:金钱草; 列当科:肉苁蓉;爵床科:穿心莲、青黛;马兜铃科:细辛。
(2)含2个种的科有10科
苋 科:怀牛膝、川牛膝。苋 科,怀牛川牛膝
龙 胆 科:龙胆、秦艽。龙胆科,龙胆加秦艽
防 己 科:防己、北豆根。防己科,防己北豆根,石 竹 科:银柴胡、太子参。石竹科,银柴太子参。
萝 藦 科:徐长卿、香加皮。萝藦科,香加徐长卿
樟 科:桂枝、肉桂。樟 科,桂枝加肉桂,桑 科:桑叶、桑白皮。桑 科,桑 白 皮。
旋 花 科:菟丝子、牵牛子。旋花科,菟丝牵牛子,橄 揽 科:乳香、没药。橄揽科,乳香加没药,葫 芦 科:天花粉、瓜蒌葫芦科,瓜蒌加天花粉。
(3)含3个种的科有7科
蓼 科:大黄、何首乌、蓼大青叶、虎杖蓼 科,蓼大青大黄何首虎杖,十字花科:板蓝根、大青叶、葶苈子。十字花科,大青葶板。
桔 梗 科:桔梗、党参、南沙参桔梗科,桔梗党南参,木 兰 科:厚朴、辛夷、五味子。木兰科,厚辛夷五味。
芸 香 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芸香科,吴枳白黄柏
木 犀 科:秦皮、连翘、女贞子•木犀科,秦皮连女贞,玄 参 科: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科,地黄胡黄玄。
(4)含4个种的科有1科
茄 科:洋金花、枸杞子、地骨皮。茄 科,金花枸地骨。
(5)含5个种的科有2科
五 加 科:人参、、西洋参、三
七、通草。五加科:人参三七通西洋,茜 草 科:巴戟天、茜草、栀子、钩藤。茜草科:栀子钩茜巴。
(6)含7个种的科有1科
唇形科:丹参、黄芩、紫苏叶、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 唇形科:藿香薄荷紫丹参,黄芩荆芥益母草。
(7)含8个种的科有1科
蔷 薇 科:地榆、木瓜、山楂、苦杏仁、桃仁、乌梅、金樱子、枇杷叶
蔷薇科:榆楂苦杏木,桃仁金枇乌。
(8)含9个种的科有1科
毛 茛 科:威灵仙、川乌、附子、草乌、白芍、赤芍、黄连、牡丹皮。
毛茛科:川乌、草乌和附子,黄连牡丹威二芍。
(9)含11个种的科有1科
伞 形 科: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藁本、防风、柴胡、北沙参、小茴香、蛇床子。川伞形科:川芎当芷羌二胡,小蛇北沙防风藁。
(10)含13个种的科有1科
菊 科: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菀、款冬花、菊花、红花、鹤虱、牛蒡子、青蒿、茵陈、蒲公英。菊 科:蒲公英最青蒿,茵陈二香二术,紫菀款待牛蒡子,鹤虱来送红菊花。
(11)含15个种的科有1科
•豆 科:葛根、甘草、黄芪、槐花、沙苑子、决明子、补骨脂、番泻叶、苏木、鸡血藤、、广金钱草、降香、儿茶、苦参、山豆根。
豆科:金鸡苦儿番山豆,黄芪甘草(敢抄)决明子,葛根苏木沙苑子,槐花降香补骨脂。
•2.单子叶植物(31种)
(1)含单种科有7个科
①药名与科名相同3种,百部科:百部; 泽泻科:泽泻; 黑三棱科:三棱。
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4种
莎草科:香附; 禾本科:薏苡仁;香蒲科:蒲黄;薯蓣科:山药。
(2)含2个种的科有2个
鸢 尾 科:射干、西红花。鸢尾科:射干加西红,棕 榈 科:槟榔、血竭。棕榈科:槟榔加血竭。
(3)含3个种的科有2个
天南星科:天南星、半夏、石菖蒲。天南星科:天南半石菖
兰 科:天麻、白及、石斛。兰 科:兰天白石斛。
(4)含6个种的科有1个
姜科:砂仁莪术(误入)益智蔻(扣)黄金。
(5)含7个种的科有1个
百 合 科:川贝母、浙贝母、知母、天冬、麦冬、黄精、玉竹。百 合 科:三母二冬吃精玉。
二、动物类药材(26种)
1. 单种科22个,其中11个药名与科名相同,11个药名与科名不相同
水蛭科:水蛭;珍珠贝科(蚌科):珍珠;牡蛎科:牡蛎;钳蝎科:全蝎;蜈蚣科:蜈蚣;蝉、科:蝉蜕;蚕蛾科:僵蚕;蟾蜍科:蟾蜍;龟科:龟甲;鳖科:鳖甲;熊科:熊胆;钜蚓科:地龙;鲍科:石决明;乌贼科:海螵蛸;鳖蠊科:土鳖虫;螳螂科:桑螵蛸;芫青科:斑蝥; 龙科:海马; 虎科:蛤蚧;眼镜蛇科:金钱白花蛇;蝰科:蕲蛇;游蛇科:乌梢蛇。
2. 含2个种的科有2个
鹿 科:麝香、鹿茸。鹿科:麝鹿茸。
第三篇:中药鉴定总结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鉴定部分总结
药材检测方法标准(《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
大黄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大黄素和大黄酚的总量不得少于0.50%;
何首乌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不得少于1.0%;川乌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制川乌含酯型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超过0.15%;
制川乌含生物碱以乌头碱计,不得少于0.20%;
白芍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芍药苷的不得少于0.80%;
黄连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的不得少于3.6%;
防己分光光度法测定本品于80℃干燥4小时,含粉防己碱不得少于0.70%;
板蓝根浸出物(热浸法)本品45%乙醇浸出物(热浸法)不得少于25.0%;
苦参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苦参碱不得少于0.080%;
甘 草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甘草酸的不得少于2.0%;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总BHC)不得过2 / 千万;
滴滴涕(总DDT)不得过2 / 千万;
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1 / 千万;
黄 芪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黄芪甲苷不得少于0.040%;
有机氯农药残留量六六六(总BHC)不得过2 / 千万;
滴滴涕(总DDT)不得过2 / 千万;
五氯硝基苯(PCNB)不得过1 / 千万;
浸出物(冷浸法)水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按冷浸法测定,不得少于17.0%;
人 参用高效液相色普法生晒参、生晒山参含人参皂苷Rg1和人参皂苷Re的总量不得少于0.25%;红参中的总量不得少于0.20%;
西洋参用高效液相色普法含人参皂苷Rb1不得少于1.0%;
三七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人参皂苷Rb1和人参皂苷Rg1的总量不得少于3.8%;
升麻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升麻苷和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的总量不得少于0.24%;
柴胡浸出物(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按热浸法,用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1.0%; 龙胆用高效液相色普法含龙胆苦苷Rb1不得少于1.0%;
紫草分光光度法本品含羟基萘醌总色素以左旋紫草素计算,不得少于0.80%;
丹参用高效液相色普法含丹参酮ⅡA不得少于0.20%;
黄芩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黄芩药材含黄芩苷不得少于9.0%;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黄芩饮片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酒黄芩含黄芩苷不得少于8.0%;
地黄浸出物(冷浸法)本品用冷浸法测定,水浸出物不得少于65.0%
桔jie梗重量法测定药材含总皂苷不得少于6.0%;
饮片含总皂苷不得少于5.5%;
党参浸出物(热浸法)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按热浸法,用45%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55.0%; 木香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木香烃酯不得少于0.60%;
石菖蒲含量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
百部浸出物(热浸法)水浸出物不得少于50.0%;
麦冬浸出物(冷浸法)本品含水溶性浸出物不得少于60.0%;
天麻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天麻素不得少于0.10%;
沉香浸出物(热浸法)本品含乙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5.0%;
牡丹皮分光光度法本品含牡丹酚不得少于1.20%;
厚朴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总量不得少于2.0%;
杜仲浸出物(热浸法)用75%乙醇浸出物,药材不得少于11.0%;
用75%乙醇浸出物,盐杜仲不得少于12.0%;
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松脂醇二葡萄糖苷不得少于0.10%;
秦皮薄层光密度法本品含秦皮甲素不得少于1.36%;
蓼大青叶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靛蓝不得少于0.50%;
大青叶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靛玉红不得少于0.080%;
番泻叶分光光度法本品含总番泻叶苷以番泻苷B计,不得少于2.5%;
辛夷含量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
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木兰脂素不得少于0.40%;
槐花分光光度法本品于60℃干燥6小时,槐花含芦丁不得少于8.0%;
本品于60℃干燥6小时,槐米含芦丁不得少于20.0%;
丁香气相色谱法测定本品含丁香酚不得少于11.0%;
洋金花中和法测定本品于60℃干燥4小时,含生物碱以东莨菪碱计算,不得少于0.30%;金银花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绿原酸不得少于1.5%;
红花吸收度黄色素(薄层色谱法)在401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低于0.40;红色素(分光光度法)在518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低于0.20;
蒲黄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异鼠李素-3-O-新陈皮糖苷不得少于0.10%;西红花吸收度(分光光度法)在432nm波长处测定吸收度,不得低于0.50;
在485nm处的吸收度与432nm处的吸收度的比值为0.85~0.90;
五味子(北五味子)用高效液相色普法五味子含五味子醇甲不得少于0.40%;
南五味子分光光度法本品含总木脂素以五味子醇甲计算,不得少于3.0%;
山楂酸碱滴定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有机酸以枸橼酸计算,不得少于5.0%;苦杏仁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本品含苦杏仁苷不得少于3.0%;
枳实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橙皮苷不得少于4.0%;
吴茱萸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吴茱萸胺、吴茱萸次碱的总量不得少于0.20%; 小茴香含量测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5%;
连翘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连翘苷不得少于0.15%;
浸出物(冷浸法)本品65%乙醇浸出物,青翘不得少于30.0%;
本品65%乙醇浸出物,老翘不得少于16.0%;
马钱子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士的宁应为:1.20%~2.20%;
栀子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栀子苷不得少于1.8%;
槟榔酸碱滴定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醚溶性生物碱以槟榔碱计算,不得少于0.30%;砂仁测挥发油阳春砂、绿壳砂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3.0%;
海南砂种子团含挥发油不得少于1.0%;
豆蔻(白)测挥发油原豆蔻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5.0%;印尼白豆蔻仁不得少于4.0%; 麻黄酸碱滴定法测定本品含生物碱以麻黄碱计算,不得少于0.80%;
槲寄生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含齐墩果酸不得少于0.17%;
细辛测挥发油含挥发油不得少于2.0%;
荆芥测挥发油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60%;
薄荷测挥发油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8%;
饮片含挥发油不得少于0.4%;
穿心莲薄层扫描法测定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脱水穿心莲内酯和穿心莲内酯的总量不得少于
0.8%;
冬虫夏草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腺苷不得少于0.010%;
血竭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血竭素不得少于1.0%;
总灰分不得过6.0%;醇不溶物不得过25.0%;
青黛分光光度法在610nm处测定吸收度,本品含靛蓝不得少于2.0%;
儿茶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含儿茶素和表儿茶素的总量不得少于21.0%;
五倍子鞣质含量测定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鞣质不得少于50.0%;
全蝎浸出物(热浸法)本品用稀乙醇作溶剂热浸,浸出物不得少于20.0%;
斑蝥气相色谱本品含斑蝥素不得少于0.35%;
蜂蜜滴定法本品含还原糖不得少于64.0%;
分光光度法在284nm 和336nm处测定的吸收度,其差不得大于0.34;
蟾酥用高效液相色普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华蟾酥毒基和脂蟾毒配基的总量不得少于6.0%;
金钱白花蛇浸出物(热浸法)本品用稀乙醇作溶剂热浸,浸出物不得少于15.0%; 蕲蛇浸出物(热浸法)本品用稀乙醇作溶剂热浸,浸出物不得少于10.0%;
乌梢蛇浸出物(热浸法)本品用稀乙醇作溶剂热浸,浸出物不得少于12.0%;
麝香气相色谱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麝香酮不得少于2.0%;
总灰分按干燥品计算,总灰分不得过6.5%;
干燥失重(减压法)按减压干燥法测定,减失重量不得过35.0%;
牛黄薄层扫描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酸不得少于4.0%;
分光光度法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胆红素不得少于35.0%;
朱砂滴定法测定本品含硫化汞(HgS)不得少于96.0%; 主含硫化汞(HgS)
雄黄滴定法测定本品含砷量以二硫化二砷(As2S2)计,不得少于90.0%;主含二硫化二砷(As2S2)
自然铜-----------------------主含二硫化铁(FeS2)
赭石-----------------------主含三氧化二铁(Fe2O3)
信石-----------------------主含三氧化二砷(As2O3)
炉甘石-----------------------主含碳酸辛(ZnCO3),煅烧后,碳酸辛分解成氧化辛(ZnO);滑石-----------------------主含含水硅酸镁[Mg3(Si4O10)(OH)2 ]
石膏重金属本品含重金属不得过10/百万;
砷盐本品含砷盐不得过2/百万;
滴定法测定本品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不得少于95.0%;主含含水硫酸钙(CaSO4.2H2O)
芒硝-----------------------主含含水硫酸钠(Na2SO4.10H2O)
(完)
第四篇:中药鉴定学总结
(一)蒽醌类:
1.番泻甙A、B、C、D(双蒽酮甙):大黄、番泻叶。
2.其它:何首乌、虎杖、巴戟天、番泻叶、茜草、大血藤、决明子、连翘。
(二)萘醌类
紫草、茜草。
(三)皂苷类:
1.人参皂苷:人参、红参、西洋参、三七。
2.三萜皂苷:牛膝、商陆、太子参、威灵仙、地榆2.其它:怀牛膝、太子参、黄芪、远志、威灵仙、柴胡、桔梗、党参、麦冬、知母、天南星、枇杷叶、款冬花、木瓜、瓜蒌、砂仁、豆蔻。
(四)生物碱:
1.莨菪烷类:洋金花、天仙子。
2.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川乌、草乌、附子。
3.甾体类生物碱类:川贝母、浙贝母。
4.黄连小檗碱:黄连、黄柏。
5.其它:防己、延胡索、川芎、北沙参、百部、钩藤、厚朴、秦皮、地骨皮、马吴茱萸、马钱子、牵牛子、辛夷、菊花、槟榔、麻黄、淫羊藿、益母草、冬虫夏草。
6.剧毒性生物碱:川乌、草乌、附子(双酯类)、马钱子。
(五)苷类:
1.芍药苷:白芍、赤芍、牡丹皮。
2.环烯醚萜苷类:胡黄连、玄参、地黄、栀子、龙胆(裂环)。
3.其它:黄芪、天麻、川木通、大血藤、秦皮、红花、西红花、葶苈子、苦杏仁、桃仁、巴豆、酸枣仁、龙胆、地榆、石韦、山楂、沙苑子、连翘、牵牛子、槲寄生、紫花地丁、车前草。
(六)鞣质:
绵马贯众、大黄、虎杖、何首乌、白芍、赤芍、地榆、大血藤、鸡血藤、秦皮、枇杷叶、木瓜、山楂、槟榔、金钱草、儿茶、五倍子。
(七)黄酮类:
虎杖、地榆、苦参、葛根、甘草、黄芪、三
七、黄芩、麦冬、知母、苏木、鸡血藤、桑白皮、罗布麻叶、金银花、款冬花、菊花、红花、蒲黄、木瓜、山楂、沙苑子、补骨脂、枳壳、小茴香、菟丝子、栀子、砂仁、淫羊藿、紫花地丁、金钱草、荆芥、薄荷、穿心莲、茵陈、青蒿、儿茶、。
(八)香豆素、内酯类:
甘草、白芷、前胡、防风、北沙参、木香、川木香、白术、桑白皮、肉桂、、秦皮、决明子、补骨脂、连翘、菟丝子、穿心莲、茵陈、青蒿。
(九)挥发油:
绵马贯众、白芍、白芷、当归、羌活、前胡、川芎、防风、柴胡、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石菖蒲、莪术、姜黄、郁金、沉香(白木香)、厚朴、肉桂、辛夷、丁香、菊花、五味子、葶苈子、补骨脂、枳壳、吴茱萸、小茴香、细辛、广藿香、荆芥、薄荷、青蒿、茵陈、没药。
苍术酮:白术、苍术。
(十)酚类:徐长卿、厚朴、牡丹皮、丁香、连翘。
牡丹酚:丹皮、徐长卿
(十一)多糖类:商陆、川乌、甘草、黄芪、人参、西洋参、防风、地黄、天花粉、党参、金樱子、冬虫夏草、茯苓、猪苓。
(十二)甾醇类:商陆、太子参、地榆、柴胡、巴戟天、桔梗、党参、山药、鸡血藤、黄柏、地骨皮、红花、沙苑子、连翘、菟丝子、牵牛子、槲寄生、金钱草、蒲公英、冬虫夏草、茯苓、猪苓。
(十三)菊糖:菊科和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白术、苍术、木香、青蒿、茵陈
(十四)有机酸:地骨皮、五味子、山楂、金樱子、栀子、瓜蒌、益母草。
(十五)靛蓝、靛玉红:板蓝根、蓼大青叶、大青叶、青黛。(十六)木脂素类:辛夷、五味子、连翘、淫羊藿、(十七)绿原酸与异绿原酸:金银花、菊花
理化
1.泡沫试验阳性(产生丰富而持久性泡沫):上述含皂苷的药材。查皂甙类:1.泡沫试验——牛膝、太子参、柴胡、桔梗。2.醋酐+浓硫酸——(二液交界处棕红色)党参;商陆及威灵仙(三萜皂甙)。
2.盐酸-镁粉反应阳性(显红色):含黄酮的药材。
查黄酮类:醋酸铅显橘黄色:黄芩;盐酸+镁粉显红色:枳壳、黄芩
3.加三氯化铁试液显绿-黑色:鞣质、酚类等含酚羟基的药材。查鞣质类:三氯化铁(FeCl3)试液显乌绿色——狗脊、丹参等
4.异羟肟酸铁反应阳性(显红色):含香豆素及内酯类的药材。
5.遇碱液显红色:含蒽醌类的药材。查蒽醌类:遇碱液显红色:大黄、何首乌、番泻叶等。
6.加生物碱沉淀试剂产生沉淀(碘化铋钾多显红色,碘化汞钾多显黄色,硅钨酸多显白色):含生物碱的药材。
查生物碱:
碘化铋钾显红色:延胡索、百部、浙贝母(橙黄)、厚朴(橙红)等。硅钨酸显乳白色:百部、浙贝母、厚朴等
7.醋酐(或冰醋酸)-浓硫酸反应阳性(两液交界面显棕红色环):含皂苷、甾醇等的药材。
显微化学反应:黄连、柴胡、肉桂等。
微量升华反应:大黄、何首乌、沉香、牡丹皮、蓼大青等。
(一)伞形科
1.根头部有纤维状叶残基或叶鞘痕绕茎痕成同心环。
2.表面多具横长皮孔。
3.断面多散在油点。
4.气芳香。
5.皮层、韧皮部具油室。
6.中果皮有6条油管。
7.内果皮细胞为镶嵌细胞。
8.含挥发油。
(二)唇形科
1.茎方形,多被毛茸。
2.叶对生,叶缘具锯齿或分裂,叶面被毛。
3.气香。
4.四角处有厚角组织,维管束在四角处发达。
5.气孔直轴式。
6.具腺鳞、非腺毛。
7.含挥发油。
性状:全草类药,茎方形、叶对生、边缘锯齿、常有毛;轮伞花序腋生或顶生(穗状或总状)、花冠二唇形开裂、花萼钟状、顶5裂,气香。如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等。
显微:全草类药具小腺毛、腺鳞(8细胞头)、多细胞非腺毛、气孔多直轴式;偶见草酸钙小针晶(广藿香)及橙皮苷结晶(薄荷)
成分:挥发油(绝大多数全草类药);脂溶性菲醌色素类化合物(丹参);黄酮类(黄芩、荆芥、薄荷);生物碱类(益母草碱)。
理化:以微量升华法取油,加香草醛及硫酸进行挥发油显色反应,如广藿香、薄荷。
(三)姜科
1.根及根茎断面筋脉点散在。
2.有香气。3.皮层散有油细胞或油室。
4.果实具钝三棱,顶有花柱基,基部有果柄痕,表面具连续或断续棱线。
5.种子团被隔膜分成3瓣,种子不规则多面体,外被假种皮。
6.种子破碎后具芳香气。
6.种皮具表皮、色素层、油细胞层、色素层、内种皮(石细胞)等数层组织。
7.含挥发油。
果实:姜科果实性状:蒴果,三室,每室种子多数,种子多面体形,外被膜状假种皮,气芳香。如砂仁、豆寇、益智等。
显微:种子横切面由外到内依次为:假种皮薄壁细胞→种皮表皮厚壁细胞1列→色素细胞1~2列→油细胞层1列→色素层细胞数列→内种皮栅状石细胞1列(含硅质块)→外胚乳细胞(较大,含淀粉粒及少数细小草酸钙方晶)→内胚乳细胞(较小,含糊粉粒)。
成分:挥发油——姜科类药:莪术、姜黄、郁金、砂仁、豆寇、益智;石菖蒲等。
(四)菊科
性状:A根及根茎类药:断面见棕色油点,香气如木香、川木香、白术、苍术、紫箢等
B花类药:头状花序如款冬花、菊花(舌状花及管状花);红花(不带子房的管状花);
C菊科全草类药:茎圆形,表面具纵棱,叶多互生,少对生,常羽状分裂,头状
花序顶生或少腋生,花管状或舌状,气香。如青蒿、茵陈、蒲公英等。
显微:分泌组织为油室(多数药)、分泌道(红花)
成分:常含挥发油(款冬花、菊花、红花;其中木香、川木香及白术油中含内酯;白术及苍术油中均含苍术酮)、菊糖、香豆素(茵陈、青蒿)、黄酮(茵陈、青蒿、款冬花、菊花)、内脂类(青蒿含倍半萜内脂)等。
理化:厂进行挥发油类显色反应(用香草醛检查白术挥发油:用5%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的10%硫酸溶液显玫瑰红色检白术及苍术)
(五)蔷薇科
果实:酸涩,常见花托参与果实的形成:木瓜(外层为假果部分)、金樱子(假果)
种子:种皮红棕色(苦杏仁、桃仁等)
成分:有机酸(木瓜、山楂、金樱子);氨基酸(金樱子、山楂);鞣质(地榆、木瓜、山楂、金樱子);皂苷(地榆、木瓜、金樱子、山楂)、糖类(山楂);黄酮(地榆、木瓜、山楂);三萜类(地榆);苦杏仁苷、苦杏仁酶、脂肪油(蔷薇科种子的特征成分如苦杏仁、桃仁)
理化:常进行皂苷的显色反应(地榆:醋酐加浓硫酸溶液显红紫色后变为棕褐色查三萜皂苷;木瓜:醋酐加浓硫酸出现紫红色环,溶液上层显棕黄色);鞣质显色反应(地榆);黄酮反应(木瓜:加三氯化铝乙醇液显蓝色荧光。);苦杏仁苷的水解及显色反应(苦杏仁:水解有苯甲醛特殊香气;使三硝基苯酚试纸显砖红色
第五篇:中药鉴定学各章总结
中药鉴定学各章总结
中药学的复习方法
中药学是研究中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一门学科,它以传统的中医理论为基础,以中药的性能、功效、主治病证及其他临床应用知识和技能为主要研究对象,是学习的重点,也是考核的重点,中药鉴定学各章总结。为了帮助广大参加国家执业中药师的考生更好的复习迎考,现就本学科的复习方法及考试有关问题提出以下几点,以供参考。
一、确定目标、树立信心
既然报名参加执业中药师考试,就必须报有通过的信心,相比其他学科,中药学应该说理论并不艰深,也没有特别难理解之处,只要持以之恒,付之于必要的时间,并按计划认真复习,相信大部分考生都能顺利通过。虽然目前考试的通过率确实不尽人意,但究其缘由,除客观上工作较忙,平素与中药理论联系较少,所学内容因年代久远大都遗忘外,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个人的主观愿望不甚强烈,信心不足,甚至抱有畏难情绪所造成的。我们认为顺利通过本学科考试的第一步应该是树立必胜信心,这是必要的前提保证。从不少高分通过考试的高年龄、低学历考生那里,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只要决心大、动力足、信心强,并付之以行动,一定会成功。
二、抓住重点,全面复习
与其它任何学科一样,中药学内容很多,但肯定有重点及非重点之分。对于应考,所谓重点,是能代表中药学特色的理论及临床运用较多的具体药物知识,也就是《考试大纲》标示的掌握和熟悉部分内容,尤其是掌握部分内容。按《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内容中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的内容在试卷中比例各占60%、30%、10%,自我鉴定总结《中药鉴定学各章总结》。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范围以《考试大纲》为准,一般不超过《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内容。所以复习迎考过程中,应紧扣《考试大纲》,抓住重点。另一方面,分析历年的考试试卷,可以发现,为了全面考察考生掌握中药学的深度及广度,每次考试的内容涉及面都很广泛,卷面中也存在不少大纲只要求了解的内容。尽管这部分内容大都出现在备选答案中,并不是相关题干的答案,但非常容易干扰我们甄选答案的视线。x型题中,并不能排除不是“重点”,却具有鲜明药性及功能特点的知识点或药物原来也是应该选项之一。因此,只追求重点内容的掌握是不够的,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全面复习的过程,也就是如果以本书为主复习,必须保证经过几遍细阅全看的 “精读”,使得每个知识点都能在大脑中形成印象。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万无一失,避免“赌输”的可能性。
三、合理安排,持之以恒
复习迎考前,必须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如个人的原有基储可供复习的时间和复习的方法,制定出各学科的复习计划,并强迫自已严格按照计划付诸努力。假设你以报名那天起直至考试之日止七个月为复习过程,中药学占其中复习时间的五一六分之一。那么你可以将之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放在周末、夜间,用来精读,通读那些要求理解记忆的内容,尤其是总论及各章的概述部分;一部分可以利用零星的空余时间,用来记忆、熟悉各个药物内容。这部分内容没有严格的系统性,甚至几分钟也可以利用起来记忆一组功效相近的药物。坚持不懈,每天付出一点时间,隔一段日子,你就会体会到新的收获。每年的七八月间,不少省(自治区)、市相关部门会组织本地区考前辅导班,请有多年教学、培训经验的专家进行串讲、辅导,如果有条件,要珍惜这个机会,尽量参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