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兰州市房地产市场小结及投资建议
兰州市房地产市场小结及投资初步建议
一、宏观背景环境分析小结
1、主要经济指标
•近几年,兰州市GDP持续高速增长,2010年GDP达到1100亿元,同比增长18.79%。2010年,兰州市人均GDP已超过3万元,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兰州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速,居民消费潜力大。
•城市产业升级促进高素质人口导入,购房客群范围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外省市投资客群进入,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2、房地产投资情况
•2010年,兰州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660亿元;2005年至今,呈稳定上升态势。
•2010年前三季度,兰州市房地产投资额达73.25亿元,全年投资额有望过百亿元。
3、产业分布状况
•兰州市仍然以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近些年二、三产业的差距逐渐缩小。
•兰州作为甘肃省省会城市,目前正处在加快构成现代产业体系阶段,产业链不断延伸拓展。
4、人口收入消费状况
•截止2010年底,兰州全市总人口为382.74万人,市区常住人口为248万人;其中户籍总人口为323.54万人,流动人口为59.20万人。流动人口中,周边地县、南方(浙商为主)外来经商和务工人员占绝大比例。
•2003年以来,兰州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速,至2010年兰州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062元,同比增长10.20%。2010年兰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5亿元,幅增为16.00%。2003年至今,兰州市社会消费零品售总额保持较高的增速,居民消费潜力大。
•城市产业升级促进高素质人口导入,购房客群范围不断扩大,吸引了大量外省市投资客群进入。
二、城市规划分析小结
1、规划期限
•兰州市开始进行了第四版城市规划,规划期限拟定为2011—2020年,远景展望到2050年。
2、规划区范围
•在市域范围内对各城镇建设进行统筹安排,规划区拟定为东起榆中高崖镇,西至吐鲁沟,南起兴隆山、阿干镇,北到永登秦王川,规划区总面积约7000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拟定为东起定远、金崖,西至河口南地区,南起皋兰山南麓,北到青白石,规划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另外,将中川航空港、红古区海石湾镇、夏官营地区作为独立区域纳入城市规划统一管理。
3、人口规模
•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估计将达到350万人。
4、城市定位
•西北中心城区,综合枢纽和“黄河明珠”;兰州2015年城市人口将达到395万人,2020年达到450万人,城镇化水平将达到84%。力争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战略在西部的重要支点”和“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
5、规划空间结构布局的初步设想
•兰州市域规划为“双城四区,一轴五带多点”,双城四区:主城,即兰州中心城区;副城,即兰州中川新区;四区,榆中片区(榆中县城、夏官营和三角城地区)、红古片区(海石湾和窑街街道)、永登县城和皋兰县城。双城是甘肃省高端服务业、高端制造业、现代化服务业的主要聚集地,是提升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主要孵化器,是实现省域“中心带动”战略的核心推动器。
•一轴五带多点:一轴,即中心城区与兰州中川新区之间重要的城市发展轴,是兰州市发展的核心区域,也是兰州发挥国家级战略功能和承担区域增长责任的重要平台;五带,即中心城区—红古—西宁西向发展带;中心城区—榆中—定西东向发展带;临夏—中心城区—皋兰—白银黄河发展带;中心城区—永登—天祝西北向发展带;中心城区—临洮—甘南南向发展带;多点,即依托5条城镇发展带,形成武胜驿镇、河桥镇、红城镇等重点城镇,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三、兰州市房地产市场整体分析小结
1、兰州市整体商业市场分析
•兰州市商圈分布与兰州市行政区划相似,呈现东西方向线状布局。由西向东依次为:安宁商圈、西站商圈、小西湖商圈、西关商圈、南关商圈、东方红商圈和东部商圈。受近年来城市化拓张速度加快影响,各项配套设施不断升级。由历史沿革而来的传统商圈格局不断发展壮大。现已基本形成了以“西关-南关-东方红”商圈为中心,“西站-小西湖”、东部商圈为两翼的大体格局;
•目前兰州在售商业用房数量较少,产品形式绝大部分为商品房项目底商,商业规模多在10000㎡左右,商铺销售均价在20000-30000元/㎡之间。目前市场上在售/在租的商业用房均以辅助角色存在;
•随着全国性商业项目的快速发展,兰州作为2010年全国最具投资价值的城市之一,万达等商业地产巨头先后进入兰州市场,未来三年兰州市场商业供应面积在80万㎡左右,且项目类型脱离传统百货,以购物中心、综合体等新型商业项目为主,预期将整体提高兰州商业市场氛围及商业水平。
2、兰州整体住宅市场分析
•09年以来,兰州商品住宅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供求比为1:1.14,整体供求缺口超过25万平方米。但10年下半年供应量增加明显,供求矛盾有所缓解。2010年兰州商品住宅成交92.88万平方米,月均成交7.74万平方米。截止2010年12月底,兰州住宅成交均价达到5780元/㎡,同比增长6.6%
•从成交结构看,70-80平方米、90-110平方米的二房、110-130平方米、150-160平方米的三房最受市场欢迎,整体去化率比较高。
•预计未来1-2年内兰州商品住宅市还将有171万平方米的体量入市,市场可能会面临激烈竞争。
3、兰州整体办公市场分析
•兰州市目前经济结构是以第二、三产业为主,整体写字楼市场处于快速发展期,写字楼市场趋向于高端市场;兰州现有写字楼项目主要分布在城关区,已投入使用的写字楼项目在开间设计上存在缺憾,硬件配套设施一般,高品质5A级写字楼项目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
•写字楼市场整体租金水平比较低,大都在25-45元/月·平方米之间;出租率比较高,城关区的写字楼项目整体出租率超过85%以上。
•目前兰州市场在售的纯写字楼项目很少,位于安宁区的科技孵化大厦和位于城关区的IBC中海国际是主要代表项目,甘肃金融国际大厦还没有开盘销售,目前售价最高的是IBC中海国际,售价为12500元/平方米。
•兰州市未来写字楼产品整体供应量约为40万平方米,可以看出未来市场竞争比较激烈,但大部分办公类用地都建设成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商住产品,符合甲级写字楼标准的产品很少,因此甲级写字楼市场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
4、兰州整体公寓市场分析
•兰州市商住公寓项目主要分布在城关区; “住宅化”是兰州商
住公寓项目主要特征,户型以两房为主,面积以70—130平方米为主;单层面积集中在1200-1600平米,属于写字楼单层标准;目前市场售价多在7000-8000元/平方米之间,部分核心区域项目已超万元。
•通过对兰州在售商住公寓项目供应和成交结构分析,一室户型中50-60平方米面积段的产品去化率最高;二居室中80平方米以上产品去化率较为热销,其中100-110平方米的两居产品去化率最高。
•由于大部分办公类用地有可能建设成以居住为主要功能的商住产品,因此预示着未来市场竞争比较激烈,因此我们必须在产品品质塑造及户型创新上有所突破,拉开与市场现有产品的差距,占据市场主动。
5、兰州整体酒店市场分析
•兰州从城市性质上划分属于工业型城市,从行政区域上划分属于省会级城市,从经济发展方面划分属于全国二线城市。但城市整体经济发展在全国处于末流的行列,商贸及经济还很不发达,周围没有良好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源,没有给酒店宾馆行业提供一个非常好的自然及经济环境,这也使得兰州酒店行业整体还处于一个刚刚起步的发展阶段。目前兰州市有挂牌的星级酒店5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1家,四星级酒店9家,三星级酒店23家,二星级酒店21家,一星级酒店1家。
•城兰区作为兰州市传统意义上的商业、政治中心区域,大型酒店数量远远高于其他区域。城关区酒店分布特点是分布集中,多位于商业繁华,交通便捷的区域;安宁区作为传统文化、科研、教育区域,大型酒店分布数量较少;学校周边、流动人口较为密集区域主要以廉价型招待所为主;
•兰州酒店业近两年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如家、七天、速8等商务快捷酒店都在近两年快速布局兰州。四星级以上酒店在兰州市的数量长时间停留在原有水平,主要包括阳光大酒店(目前在营业的唯一一家五星酒店)、飞天大酒店、锦江阳光等。兰州规划中或在建的五星级大酒店数量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国际会展中心配建的五星大酒店、马滩开发区五星大酒店等均在其列。
•未来发展中,城关区商务快捷酒店目前已经临近饱和,安宁、七里河尚有发展空间。考虑在建和规划中的五星大酒店已经足够满足目前兰州需求,未来短时间内兰州市不易再新增五星级酒店规划。
四、兰州市房地产市场投资建议
从2003年兰州市GDP一直保持高速增长,2010年达到了1100亿元,人均GDP到达5200美元,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同时兰州人均可支配收入保持较快增速,居民消费潜力大。伴随着兰州城市化的进程和“西三角经济区”的打造,兰州将会有更多的人口导入。根据以上的整体经济分析,兰州市可以作为房地产投资的一个方向。
通过对兰州市房地产市场的各业态分析,可以将商品住宅市场作为进入城市的突破口,鉴于住宅开发周期相对较短,对资金的占用和资金链的要求相对较弱;同时,兰州市的住宅市场仍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每年的住宅市场的供应量有限,因此将商品住宅作为进入城市 的突破口能够有效的控制投资风险,在开发的同时关注商业和办公物业的市场,逐步占领兰州房地产市场的份额。
第二篇:2018年1月兰州市房地产市场月报
2018年1月兰州市房地产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基本观点
政策始终是中国房地产的关键命脉。政策传导市场,市场传导成交量等微观数据,下面就2018年1月做如下关键词检索。
市场情况:调控持续深入,多数代表城市成交量同比下降; 各部委落实中央经济会议精神,深化调控,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地方两会持续召开,重申市场调控政策,推进住房制度改革; 各地继续落实楼市分类调控政策,积极推进住房租赁市场建设;
展望:2018年房地产调控目标不变,力度不放松,住房制度进一步深化,长效机制加快形成。
一、兰州市基本政策
1、兰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关于发布《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的公告
【主要内容】
(1)对部分区域取消限购
针对兰州市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市房地产市场区域性限购政策进行调整,取消西固区、九州开发区、高坪偏远区域的住房限购政策。
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范围内(含高新区、经济区,不包括高新区榆中园区)的住房继续实行非兰户籍家庭最多可购买一套、兰州户籍家庭最多可购买两套的限购政策,但不再提供社保证明和纳税证明。
(2)进一步强化价格备案制度
价格主管部门要充分发挥价格监督指导作用,房地产开发企业在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备案时,应合理确定申报的销售价格,要严格执行新建商品住房的明码标价、一套一标和“一价清”制度,实际销售价格不得高于备案价格。房产部门对拒不接受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备案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暂停其网签备案资格。
2、实行住房限售措施
对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范围内(含高新区、经济区、九州开发区,不包括高新区榆中园区)的住房实施限售。自本通知下发之日起,个人在上述区域内购买的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存量住房,以合同网签时间为准),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登记记簿日期满三年方可上市交易。不动产登记部门应当在《不动产权证书》上注明“须取得不动产权证书满3年后方可转让”字样。通过司法裁决、拍卖、拆迁还建、继承、离婚析产等方式取得《不动产权证书》的住房不受前款措施限制。
3、关于对《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有关内容的说明
【主要内容】
(1)此次政策调整的目的是,坚决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坚持调控目标不动摇、力度不放松,坚持调控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加强市场调控和监管,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
(2)此次政策调整不是放松调控,而是落实分类调控、因域施策,提高调控的精准性。一是对供求矛盾突出、房价较高的主城区进行从严调控,外地户籍家庭仅允许购买一套。《关于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强化房地产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中要求的不再提交社保和纳税证明,指的是进一步改进审核方式,将原由购房人提供相关证明改为由房产部门通过社保及税务部门系统进行核查,便利群众办事;二是高坪偏远等地区由原来的限购调整为限售,明确了三年内限制转让的措施,同时该项措施涵盖了主城区等限购区域,目的是遏制投资性、投机性的购房;三是住房公积金主要满足首套购房需求,购买首套住房时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款比例必须达到30%以上,购买二套时首付款必须达到50%以上,禁止向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缴存职工家庭发放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在核定贷款和房屋套数时既认房又认贷;四是作为配套措施,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范围内的棚改等涉及征收的项目,2018原则上采用实物安置方式。
(3)严格商品住房的价格监测和管控。兰州地区所有新建商品住房项目在申报预售许可时均需要物价部门进行价格报备。销售时售价不得高于报备价格,对不执行一房一价、明码标价,变相抬价出售的企业,市房产局将暂停其网签备案资格,规范销售秩序。
小结:1月5日颁布的新政核心是去九州、西固及高坪区域等库存较大区域,严控主城区,达到分区域控制,平衡购房矛盾、精准调控的目的;并通过限售及备案多方面控制成交量及成交价格。此次新政释放,利好九州、西固等低价洼地,随着新政实施以上区域新房及二手房将会呈小幅上涨趋势。
二、土地市场
2018年1月1日-1月31日,兰州土地成交市场商服用地共16宗成交,其中其他商服用地成交3宗,其他普通商品住房用地成交13宗。2018年1月总成交面积约58.996万平方米,环比2017年12月增长155%,同比2017年1月增长82.3%;成交金额约21.05亿元,环比2017年12月上涨268%,同比2017年1月上涨42.8%。
2018年开年,兰州房管局下发了兰州楼市调控新政,随后又对新政进行补充说明,将九州等高坪板块有限购调整为限售,外籍户口仅限购买一套住房,此外,主城四区依旧“笼罩”在限购+限贷+限价+限售的政策背景下。新政背景下,1月兰州土地成交以新区、榆中为主,此外,主城区土地市场也一片大好,除安宁未有地块成交,其他三区土地成交量均有所提高。
其中,城关区1月共计成交土地约222.58亩,其中商服/商住用地约117.47亩,经适房用地105.11亩,较之2017年1月(成交159.29亩)大幅上涨;七里河区1月共计成交土地约240.17亩,均为商服/商住用地,较之2017年1月(成交131.05亩)上涨近一倍;西固区1月共计成交土地约59.52亩,均为商服/商住用地,为兰州建投实业有限公司于1月11日竞得,用作建商品住房项目,该地块亩均价达681.28万元。较之2017年1月(无成交)涨幅较大;兰州新区1月共计成交土地约218.45亩,其中商服/商住用地约138.35亩,工业用地约80.09亩,较之2017年1月(成交641.38亩)明显下跌;榆中县1月共计成交土地约668.17亩,其中商服/商住用地约657.28亩,公共设施用地约10.89亩,较之2017年1月(成交478.05亩)小幅上涨。
值得一提的是,榆中县1月成交土地部分地价直逼主城区,其中:甘肃兴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约130万/亩的价格拿下城关镇两(111.56亩)商服/商住用地,甘肃天庆房地产集团有限公司以约121万/亩的价格拿下城关镇一宗(71.41亩)商品房用地,此前,榆中县商业用地亩均价大半在30—50万左右,可以见得,随着主城区的饱和,榆中正在“逆袭”成为人们投资置业的较佳区域。
2018年1月兰州土地市场成交火热 同比上涨33%
2018年1月,兰州共计成交约1422.54亩土地,其中商服/商住用地约1212.79亩,工业用地约80.09亩,经适房用地约105.11亩,公共设施用地约24.55亩。
对比2017年12月10宗的成交数、23.05万平方米的成交面积和5.72亿元的成交金额,2018年1月兰州土地市场成交宗数和成交金额均有所上升。从成交地块具体位置来看,全部位于兰州市本级及榆中县两处区域,其余区县均无土地成交。
三、商品住宅市场基本情况
1、成交情况
2018年1月兰州楼市共计成交新建住宅6745套,成交面积740986㎡,成交均价6005元/㎡,成交金额44.5亿元。其中,成交套数环比2017年12月增长27.41%,同比2017年1月增长60.48%。
2、成交面积
从成交面积段来看,2018年1月,购房者依旧以中大户型为主,其中120—140㎡户型最受欢迎,成交1808套,占比达26.81%;其次是100—120㎡户型,成交1571套,占比达23.29%;第三是90—100㎡户型,成交1104套,占比达16.37%。
3、成交价格
从成交单价来看,2018年1月,6000元以下户型成交4365套,环比增长51.98%,同比增长283.91%;6000-8000元户型成交1624套,环比增长79.45%,同比下降增长18.02%;8000-10000元户型成交354套,环比下降19.36%,同比 下降74.71%;10000-12000元户型成交243套,环比下降50.51%,同比增长44.64%;12000-15000元户型成交142套,环比下降73.65%,同比增长82.05%;15000-20000元户型成交14套;环比下降62.16%,同比下降64.10%;20000元以上户型共成交2套。
4、成交区域
从成交区域来看,2018年1月,榆中县逆袭成为第一,成交2463套,成交面积275821㎡,成交均价5237元/㎡;兰州新区排名第二,成交1740套,成交面积189143㎡,成交均价4824元/㎡;城关区紧跟排名第三,成交1412套,成交面积148067㎡,成交均价7881元/㎡;七里河成交413套,成交面积48913㎡,成交均价9319元/㎡;西固区成交95套,成交面积9012㎡,成交均价6483元/㎡;安宁区成交192套,成交面积23773㎡,成交均价8534元/㎡;红古区成交109套,成交面积10794㎡,成交均价3362元/㎡;永登县成交173套,成交面积17538㎡,成交均价4653元/㎡:皋兰县成交148套,成交面积17925㎡,成交均价4824元/㎡。
综上数据可知,2018年1月兰州市新建住宅总成交套数涨幅明显,但由于依旧受到限购政策的影响,城关、七里河、安宁几大区域数据波动不大,而主要体现在周边区县,尤其是榆中县逆袭成为第一,新城兰州新区紧随其后,排名第二;其次购房者成交大户型倾向明显,由以前钟爱的90㎡以下小户型转为100—140㎡中大户型,在购房政策不断调整后,一步到位成为新的购房趋势。5、2018年1月兰州新建住宅成交套数TOP10
四、市场新增供应情况
据兰州市房管局数据:2018年1月1日——2018年1月31日,兰州市三县六区商品房供应面积为160634.01㎡,其中住宅102188.63㎡,占比63.62%,非住宅58445.38㎡,占比36.38%。
或许是受年初先后两次楼市调控政策影响,1月兰州商品房供应以兰州新区为主,商品房总供应面积为86793.86㎡,占总供应的54.03%,其次为城关区(41555.21㎡)、七里河区(32284.94㎡),其余片区1月暂无商品房供应。
2018年1月,兰州共有四个项目获得预售证,分别为:
城关区—怡景新苑:共两栋楼获得预售证,新增商品房面积41555.21㎡,住宅/非住宅共计416套(住宅406套/非住宅-商业10套);
兰州新区—金城新天地房地产开发项目:共六栋楼获得预售证,新增商品房面积5874.98㎡,住宅/非住宅共计74套(均为住宅); 兰州新区—亚太·清湖湾:共六栋楼获得预售证,新增商品房面积80918.88㎡,住宅/非住宅共计240套;
七里河区—银滩金茂广场一期:共两栋楼获得预售证,新增商品房面积32284.94㎡,住宅/非住宅共计265套(住宅253套/非住宅12套)。
营销部2018年3月
第三篇:投资匈牙利房地产市场
1月22日在布达佩斯新闻会议上说,去年匈牙利投资房地产市场交易额共计2.7亿欧元,预期今年总额增至3亿至3.5亿欧元。
顶级物业仍然最受外国投资者欢迎,但匈牙利人对较次级空置物业也有需求。匈牙利国家银行的增长计划基金有助于需求提高。
写字楼市场占用率提高了6%到8%,但延长租约占增量的一半。空置率下降2%,至18.4%。
第四篇:兰州市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调查报告
兰州市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调查报告
中国西部,丰富的太阳能资源,脆弱的生态环境,强大的政策扶持力度以及广阔的市场环境等因素都给太阳能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甘肃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在中国西部占据着不容忽视的地位,近年来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在全体太阳能业内人事共同努力之下,2007年11月28日,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国际太阳能技术促进转让中心项目,在寸土寸金的兰州市中心滩开工建设,120多个国家的国旗将首次飘扬在兰州市黄河风情线上;2008年7月26日为期两天的国际太阳能适用技术与南南合作论坛在兰州市举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及41个国家的代表参加了这一论坛......伴随着太阳能行业一系列的大事在兰州举行,兰州本地的太阳能市场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日前笔者就兰州市市区太阳能热水器市场进行调查(以下所指太阳能产品均指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结果如下:
目前在兰州市市区太阳能热水器市场共有76个不同品牌的太阳能热水器整机或配件,主要集中在时代伟业太阳能城与甘南花园盛明太阳能批发市场,另外在邮电大楼、富星家居、安宁等处都有市场未形成前的经销店面,主要经营太阳能品牌有:北京协阳、绿杨、华帝、赛德隆、豪迈、群升、天普等7家,其中在安宁区福兴路11号坐落着西部唯一一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集研制、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甘肃长城绿阳太阳能有限公司。兰州时代伟业太阳能城于2007年10月初由浙商投资建设,2008年新年正式开门营业,短短的大半年时间已发展成为兰州最大的太阳能整机及配件批发市场,目前有很多的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甘肃总代理,甘、青、宁总代理,西部总代理都在市场上设有办事处,每天都有来自西北各地县级市场的代理商前来洽谈合作业务,在太阳能热水器销售进入淡季的冬季市场,多家看好西部市场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都趁着这个季节前来考察市场,寻找合作经销商,相信明年他们定会在甘肃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目前,时代伟业太阳能城共有28家太阳能整机销售专卖店,6家太阳能配件销售专卖店共经营44个不同品牌的太阳能整机产品和太阳能配件产品。它们分别是:
蜜雪儿、扬子、澳柯玛、华扬、清华航母阳光一族、奥克斯、创辉、巨能亿家、高得乐、盼盼、清华紫金阳光、太阳村、清华阳光、皇明、元升、力诺瑞特、格兰仕、樱花、辉煌、好迪精华、AO史密斯、樱花、澳柯玛、天脉、同济阳光、四季沐歌、奇瑞、中国红牌、海尔阳光、吉祥村、家家乐、熊猫盼盼、皇明、金力、桑宝、皇明、海尔、太阳雨、圣纳奇、现代、博恩仕、中科康捷达、海信、康艺、北大方正、曼科隆、银丰配件、诚信配件、于鹏配件、阳光金叶、天鑫配件、丰光配件。中国太阳能产业联盟网
甘南花园盛明太阳能批发市场在兰州市场已有十几年的发展历史。在太阳能发展进如黄金期的新世纪里凭借着多年来在西部太阳能市场上树立的良好形象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的良好口碑,盛明太阳能批发市场牢牢占据了甘肃太阳能批发零售市场的老大哥地位,厂家针对甘、青、宁等市场在此设有多个办事处。太阳能产业联盟
目前盛明太阳能批发市场共有23家太阳能整机销售专卖店,6家太阳能配件销售专卖店共经营27个不同品牌的太阳能整机产品和太阳能配件产品。它们分别是:
宇宙阳光、北京雨昕、皇明、桑雨、北京四季之光、同济阳光、志高、北大科技王、元升、华宝、天丰、清大普天、清华新亮点、佳佳、清大博益、北京天韵、北大首佳、亿家能、康佳、北京恩牌、恩德尔、英豪之星、北京华普、家家热、好迪阳光、金科、华西村、新星配件、鸿聚配件、小博士配件、金松配件、丰光配件、国汇配件。
目前,在兰州市太阳能热水器销售比较集中的主要有:东方时代国际太阳能城、盛明太阳能批发市场(地处甘南花园)、福星家具广场、邮电大楼及分布在西固、安宁等处的零星销售店,市场上有近百个不同品牌的太阳能热水器整机及附属配件,太阳能品牌有:皇明、北京清华阳光、桑乐、雨昕、元生、四季沐歌、太阳雨、太阳升、华扬、英豪、海尔、等国内知名品牌。
第五篇:六盘水市房地产市场运行及宏观调控建议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増长,我市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房地产市场供需结构基本合理,价格水平保持稳定,金融支持及监管力度加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适度,投资结构基本合理,宏观调控初现成效.但潜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房地产市场,增强抗风险的能力,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在对我市房地产市场作出认真分析的同时,提出相应调控建议:
一房地产市场运行基本情况
(一)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增长,住宅建设速度加快。
一是房地产总投资额持续增长.2004年上半年,全市共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4505万元,同比增长39%;二是住宅建设速度加快,2004年上半年,全市商品房新开工面积达32.72万元平方米,同比增长37%;商品房竣工面积31.49万平方米,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商品房住宅新开工面积24.57平方米,同比增长48%;商品房住宅竣工面积23.76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二)商品房供求结构趋于合理,价格基本稳定.1、商品房销售总面积增加,价格趋于合理。2004年上半年,全市共批准预售商品房面积18.4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45.94%,而实际销售面积达21.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63%,销售金额达22443.4万元,同比下降18.93%,且中心城区的申报价格稳定在850元/平方米左右。
2、住宅类商品房销售势态良好,2004年上半年,全市共批准住宅预售面积为16.57万平方米,占预售商品房总量的89.22%,而实际销售面积达17.92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6%,销售金额为14572万元,同比增长30.11%。
3、商品房空置率有所上升.2004年上半年,全市累计空置房13.5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26%,但空置房主要集中于营业用房中,且营业用房在可售商品房总量中所占比例较小,故其空置比例仍基本合理.4、商业营业用房需求量下降。2004年上半年,全市共销售商业营业用房面积达2.0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27%,销售金额达7491.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9.15%。
5、经济适用房建设力度加大。1---6月共批准建设经济适用房7万平方米,竣工面积突破12万平方米。
6、廉租房建设步伐加大。《六盘水市廉租房住房管理办法》已经政府批准,目前正处于逐步实施阶段。
(三)房地产市场机制逐步完善,管理日趋规范化,制度化。
1、产权产籍登记管理等业务大幅增长。1---5月共完成产籍管理归档2138宗,面积10.37万平方米,交易金额13410.74元,同比增长62.01%,且其它相关业务量也呈现不同层次的增长。
2、继续开展房地产权属登记管理工作创先达标活动。
3、加强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个别违规企业给予了处罚。
4、积极开展房地产市场调查研究工作定期对房地产市场运行情况作出认真分析,2004年上半年共完成房地产市场运行分析报告2篇.(四)房地产金融放贷力度稳定,为房地产市场建康发展提供坚实后盾。
2004年上半年,全市共办理房地产抵押登记2055宗,抵押贷款面积34.37万平方米,抵押权利价值28304.9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16.67%和66.50%。
二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实力弱,规模孝经验不足、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自有资金不足,对金融机构依赖性强,风险防范能力差.(二)住房分配货币化进度慢,住房补贴资金的财政供给体制不健全,存量房物业管理工作难以配套等问题的存在,导致潜在的住房需求没有充分调动.(三)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力度不够大,与各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意义
三、加强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的建议
(一)加大住房供应结构调整力度,稳定房价,建立健全住房供应体系
1、进一步完善住房供应政策。
一是按照市场供应结构与需求结构相适应的原则,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居民住房状况和居民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类住房供应比例,对高档商品住房、普通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实施分类别供应的政策导向,逐步形成以普通商品住房为主体的多层次的住房供应体系。二是合理确定住房对象,高档商品住房主要面向少数高收入家庭,普通商品住房主要面向广大中等收入家庭,经济适用住房面向城镇中低偏下收入家庭,廉租住房面向城镇最低收入家庭中的”双困户”。
2、加强对经济适用房的建设和管理.一是认真落实《六盘水市住房分配货币化改革方案》和《六盘水市住房分配改革方案实施细则》有关要求,加大经济适用住房的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的实施力度.二是坚持经济适用房保本微利的原则,严格按照建设部《关于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的若干意见》中关于经济适用住房价格的八项因素,核定经济适用房的销售价格.三是结合我市普通商品住房价格、购买对象征可支配收入等因素,合理划分收费标准,确定指导价格,并向社会公布,广泛接受监督.四是经济适用房按照政府组织协调、运作的模式,实行项目招投标,并严格控制户型面积.3、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应,适度控制营业用房及高挡商品住房建设。
一是根据市场需求,加快普通商品住房建设,尽快提高其市场供应比例;二是合理确定营业用房、高档商品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划分标准和供应比例,提高营业用房和高档商品住房门槛,严格控制营业用房、高档商品房项目审批,适当提高项目资本金比例和预售条件。
4、逐步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对城镇最低收入家庭的“双困户”发放租赁补贴。
(二)加大金融支
持和监管力度,协助金融机构强化房地产信贷管理
1、协助金融机构加强对房地产贷款的监督管理。
一是积极支持房地产市场结构调整,加大对运作规范、信用等级高的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房地产项目的信贷支持,尤其要支持经济适用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的开发建设,重点满足中低收入家庭的购房要求。二是加强房地产项目贷款的审核和管理,对商品房空置量大、负债率高的开发企业贷款要严格审批并重点监控。.三是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加强团结对信贷资金的监控,妥善处理各种违规贷款,切实防范化解房地产信贷风险,维护金融秩序的稳定.2、加大住房公积金贷款力度。要简化手续、减少环节、降低费用、缩短时限,大力发展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提高住房公积金的使用率和职工购买力。
3、逐步建立个人住房置业担保体系。一是鼓励成立独立规范的住房置业担保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二是积极开拓融资渠道,吸收优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等民间资金的介入,鼓励其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贷款提供担保,支持个人住房消费。
(三)标本兼顾综合治理,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
1、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严格查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
一是重点查处房地产开发、交易、中介服务和物业管理中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对违反城市规划、蚕食土地收益、无证或越级开发、合同欺诈、面积缩水、虚假广告等行为要从严查处。二是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定期对房地产市场进行整顿和规范,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为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按照审批权限与责任挂钩和“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則,建立责任追究制度。
2、完善房地产信息系统和预警预报体系。
一是逐步建立和完善全市房地产信息网络系统,做好房地产开发企业和执(从)业人员信用信息登记入库工作,将企业的基本情况、业绩情况以及不良行为记录在案,向社会公开发布,形成房地产市场监管的长效机制,引导房地产开发行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职业道德。二是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的预警预报体系,稳定房地产市场,稳定房价。
3、加强对房地产开发行业的管理。
一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加快企业改制步伐,指导各开发企业的改革、改制工作。二是严格控制开发企业的数量,对无开发实力、业绩较差及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开发企业,取消其开发资质;三是积极支持具有资信和品牌优势的房地产企业的发展,培育龙头企业。
4、深化房改工作,积极活跃住房二级市常按照统一政策、统一程序、统一市场和统一物业管理原则制定合理政策,鼓励职工已购公有住房上市交易,促进住房二级市场发展的市场化,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常
5、规范发展市场服务。
一是加强对房地产买卖、租赁、抵押及中介机构的管理,规范房地产中介市场,严格中介机构和中介从业人员市场准入制度。二是健全房地产中介服务市场规则,严格执行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估价师执(职)业资格制度,为居民提供准确的信息和便捷的服务。
(四)加强和改进对房地市场的指导和监管,搞好房地产市场的综合治理工作
1、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因地制宜,全面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按照“统一思想、狠抓落实,明确重点、区别对待,深化改革、完善机制,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总体要求,采取有效措避免和防止房地产开发中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行为的发生。
2、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同各级计划、规划、建设、国土、银行、税务等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从大局出发,加强信息交流与沟通,互通有关政策的调整情况,共同研究解决房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和问题,进一步完善房地产方面的有关财政、税收、金融等配套措施,促进我市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