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威签订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项目
武威签订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项目
2010年12月30日32:36 巨灵信息 访问次数:219 字体:大中小
12月29日,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与八冶集团有限公司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项目签约仪式在凉州区政府东二楼举行。
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火荣贵,市委副书记、市长郭承录,市政协主席徐文善,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福出席签约仪式。
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万福在致辞中说,建设武威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园,是武威市“十二五”时期发展战略的重要规划,是依托能源优势、招商引资,促进武威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产业孵化园的建设是适应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的需要,是地企合作共谋发展的又一个成功范例,必将为促进武威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金武一体化进程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八冶集团将与武威市区政府紧密联手,通力协作,按照产业园区的整体规划和建设要求,共同推进产业孵化园的建设,最终达到地企受益,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目的,为武威市实现“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市委常委、凉州区委书记李世英在致辞中说,我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不断完善工业发展平台,进一步加大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相继入驻工业园区,园区的聚集效应和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为进一步快速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发挥新能源资源优势,凉州区在太平滩规划建设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为发展以光伏组建、风电装备、光热利用、绿色照明、输变电为主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和以专用设备、节能环保装备、农机制造为主的常规装备制造业建立了良好投资环境。八冶集团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项目的签约,必将对加快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开发、建设,承接工业项目入驻园区创造一个良好平台,对加快推进金武一体化,实现武威工业跨越式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项目签约是银,履约是金,成功是本。项目签约只是合作的起点,武威市必将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始终秉承为投资者着想,帮投资者盈利,促投资者成功的宗旨,创造良好环境,提供优质服务,实现互利双赢。希望八冶集团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完成项目建设和企业入驻,尽早发挥效益。
据悉,八冶建设集团公司是一个集工程承包、房地产、装备制造业、信息咨询、自主运营等五大板块为一体的省属国有大型企业。此次签约的八冶建设集团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位于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一期)内。规划总用地面积约2000亩,项目总投资约6亿元。主要建设项目是标准厂房及其附属配套设施。项目建设期为3年,2011年6月底以前完成孵化园的规划设计,并开工建设,2013年底以前基本建成孵化园的相关设施。市领导刘存禄、王扎东、邸亮、陈德兴、魏军、刘彦,八冶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越辉、四冶建设集团总经理张宪惠、兰州银行董事长房向阳、兰州银行行长张俊良出席了签约仪式。
来源:武威日报
第二篇:火荣贵宣布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项目开工建设
火荣贵宣布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项目开工建设
作者:孙煜东 文章来源:武威日报 点击数:214 更新时间:2011/5/13
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暨八冶建设集团 武威装备制造项目开工建设
10万吨钢结构生产线投产 火荣贵宣布开工投产 李万福刘存禄徐文善等出席
5月8日,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暨八冶建设集团武威装备制造项目在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开工建设,武威八冶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钢结构生产线在武威工业园区投产。这标志着金武一体化战略深入实施。
市委书记火荣贵宣布开工、投产。
市委书记火荣贵等参观武威八冶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10万吨钢结构生产线
八冶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李万福,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存禄,市政协主席徐文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扎东,市委常委、凉州区委书记李世英,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贾永英,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世祖,副市长胡细如,市政协副主席刘彦,八冶建设集团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陈云虎,党委常委、工会主席牛宇峰等出席仪式。
李万福在致辞中说,八冶公司是新中国在“一五”期间为开发大西北而成立的国家一级大型建筑施工企业,现已发展成为甘肃省骨干施工企业和中国建筑业500强企业。2010年,完成企业总产值38亿元,施工区域已遍布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南非、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等5个国家。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为八冶公司装备制造业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发展平台,公司将装备制造业作为五大经营板块之一,尽快做大做精,力争到“十二五”末,形成武威装备制造基地,营业收入达到3亿元以上,使之成为八冶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李万福说,八冶公司与武威市共同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既是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业强省”战略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武威“工业强市”和八冶公司“十二五”发展目标的客观需要。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具有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八冶公司具有资金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地企共建产业园,有利于实现资源互补,有利于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希望双方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携手并肩,深化合作领域,共商发展大计,共谋发展前景。企业一定会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服务,为实现武威“十二五”跨越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李世英在致辞中说,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暨八冶建设集团武威装备制造项目是金武合作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市上下实施“两大战略”、培育壮大“五大产业”的重要阶段性成果,也标志着金武一体化建设已进入全面、深入的合作阶段。八冶集团在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投资建设规模大、产品品种多的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将进一步拉长园区装备制造产业的链条,夯实园区发展基础。项目的建设,将进一步提高园区建设标准,加快园区建设步伐,必将对促进武威工业经济发展、推进金武一体化进程起到重要作用。
据悉,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园计划总投资10亿元,占地2000亩,于2013年基本建成产业园相关设施。八冶建设集团武威装备制造项目是规模大、产品品种多的现代化装备制造基地。到“十二五”末,装备制造基地营业收入力争达到3亿元以上。武威装备制造项目建设用地213.2亩,总投资1.8亿元,分三期建设:一期建设办公室、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和起重机械制造车间、露天龙门吊加工区;二期建设机加工车间和压力容器生产车间等;三期建设锻造热处理车间和粉磨设备生产车间等。项目建成达产后,年生产总量约5万吨产品,年销售收入3亿元,可实现年利税3600万元。
武威八冶钢结构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设计、制作、安装为一体的钢结构股份制企业。10万吨钢结构生产线总投资1.6亿元,设计年生产钢结构构件10万吨。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工艺和设备,投产的钢结构生产线将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钢结构生产基地。
八冶建设集团有关领导,凉州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市、区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金融单位负责人,企业员工代表、施工单位代表等参加了开工、投产仪式。
文章录入:严志明 责任编辑:严志明
上一篇文章: 火荣贵宣布响水河煤业集团武威煤炭循环工业园开工建设
下一篇文章: 火荣贵等领导出席多功能蔬菜温室棚膜生产线开工仪式
第三篇:新能源装备产业概况
一、新能源装备产业概况
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包括太阳能、风能、水电、核电、智能电网、电动汽车充电桩、页岩气、地热能、燃气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等装备。全市从事新能源装备的规模以上企业40余家,主要分布在长沙高新区、长沙天心区及长沙县、望城县、浏阳县、宁乡县等经开区或高新区。
近十年来,我市新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较快,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产业规模逐年增长,在太阳能光伏装备、中小型水电装备、智能电网等领域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中电48所是全国最大的光伏制造装备企业,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具备了“整线交钥匙”工程的能力;华自科技水电站自动化控制设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湖南云箭集团有限公司主动对接“一带一路”,10万KW以下水轮发电机设备在国际市场赢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长高集团高压隔离开关产品国内市场占率超过25%;威胜集团能源智能计量装备市场占率超过20%;远大空调在全球首创多能源溴化锂机组;远大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产品覆盖70多个国家;优利泰克自动化有限公司研发的风电机组主控制器用PLC装置填补了国内空白。2017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新能源装备产值约420亿元。
二、光伏装备产业发展现状
1、头部企业聚集。我市聚集了一批主要光伏装备生产制造企业。中电集团公司48所、红太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红太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湖南诺诚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已基本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全省处于领先地位。2、装备产业链基本形成。
红太阳新能源公司的光伏组件已获得一级“领跑者”认证,是湖南省首家、国内前十家导入光伏行业全球性质量体系管理标准的企业。近三年,由于我国光伏装机容量迅速增加,其产能和产值也实现了高速增长,2018年红太阳新能源公司跻身全球新能源企业500强。目前,由于受国家“531”新政影响较大,公司的营销方向转向“一带一路”国家。红太阳光电运用自产光伏装备已顺利拉通900MW铸锭、400MW金刚线切片,700MW太阳能高效电池、700MW组件的光伏全产业链,并将产业顺利延伸到电子材料和光伏发电应用系统的研发和生产,拥有完整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产业链。
中电48所是全国最大的光伏制造装备企业,太阳能电池制造装备具备了“整线交钥匙”工程的能力。红太阳光电具备PECVD、退火炉等智能光伏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和产业化能力,拥有目前国内自动化程度和装备国产化率最高的新一代500MW PERC高效电池智能制造生产线,同时具备为行业量身定制高效电池+智能制造升级改造方案和整线交钥匙工程的能力,是我国少数几个拥有光伏全系列生产能力的企业之一,具有太阳能行业任何单位不具备的独特优势。
3、主要发展瓶颈。核心技术缺乏,配套产业链薄弱。我市在大型真空类设备加工能力、光伏系统配套装备逆变器、光伏全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多能互补智能控制系统等方面存在技术弱项,相关配套产业链薄弱。
第四篇: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内容
《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主要内容
第一章 总则
第1条
编制目的
为了规范和指导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的建设工作,集约、高效、合理利用好宝贵的土地资源,促进园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规划的科学性,避免盲目、无序建设,编制《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为规划行政管理部门提供科学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管理依据。
第2条
规划范围
武威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园区是总规确定“一城四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分为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约12.4km,其中南部组团约10.14km,北部组团2.26km。第3条
规划原则 2221.用地布局合理性原则。2.产业优先、集约发展的原则。3.生态适宜性原则。4.交通便捷的原则。5.可操作性原则。6.近、远期相结合的原则。第4条
发展目标
1.环保集约的现代化、多功能、生态型综合性产业区。2.有地域特色的魅力产业区。
第5条
发展定位
从园区的发展条件和潜力出发,针对不同的层次和产业,未来的总体功能定位为“两个基地”:
(1)西北地区具有影响力的新能源及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2)省级生态工业园区,绿洲地区循环经济示范基地。
第二章 规划结构及用地布局
第6条
空间结构
1.规划形成“两组团”的空间结构
两组团:南部组团与北部组团,南部组团为原武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园,北部组团为原武威金太阳新能源高新技术集中区。2.南部组团形成“三轴、三区”的空间结构 三轴:中央大道、经三路、经四路。三区:配套服务区、装备制造区、仓储物流区。3.北部组团形成“一轴、二区”的空间结构
一轴:一号路。二区:新型建材区、精细化工区。第7条
工业用地(M1)
本次规划区内工业用地面积905.48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72.21%。
第8条
一类物流仓储用地(M1)
本次规划区内所有物流仓储用地均控制为一类物流仓储用地,用地面积29.0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2.31%。第9条
行政办公用地(A1)
规划行政办公用地面积1.3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0.10%,本次规划在南部组团的纬四路北侧经四路西侧规划1处行政办公用地;在北部组团二号路南侧、一号路西侧规划1处行政办公用地。第10条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本次规划在南部组团的配套服务区内布置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用地面积16.47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1.31%。北部组团在规划中不单独布置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可在行政办公用地中适当兼容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第11条
道路与交通用地(S)
规划道路与交通用地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用地(S1)和交通场站用地(S4),总用地面积152.2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12.14%。第12条
公用设施用地(U)
规划公用设施用地包括供水用地、供电用地、供燃气用地、供热用地、排水用地、环卫用地和消防用地,总用地面积21.05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的1.68%。第13条
绿地与广场用地(G)
绿地与广场用地总面积83.62公顷,占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的6.67%。南部组团在配套服务区内规划2处公园绿地,在主、次干路单侧或两侧规划街头防护绿地,宽度8—30米不等,北部组团在一号路、二号路、三号路两侧规划街头防护绿地,宽度10—14米不等。第三章 道路交通规划
第14条
对外交通规划
紧邻南部组团的金武高速连接连霍高速和北仙高速连接线,该组团东北角设1处匝道,并通过经五路与本组团连接。中央大道向东下穿金武高速公路可延伸至金武公路。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由金色大道连接,南部组团经一路向北延伸与北部组团二号路向东延伸连接起来,形成南北组团之 间的两条便捷通道。第15条
内部道路系统
规划区内部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主干路——规划区内客货运疏散的主要通道。次干路——主要解决各组团内部的交通组织,为内部组团主要交通构架,同时对接主干路和支路。支路——是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部组团主干路红线宽度5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28米、34米,支路红线宽度24米、20米。北部组团主干路红线宽度50米,次干路红线宽度24米,支路红线宽度16米。第16条
路网结构
1.南部组团 南部组团形成“两纵三横”的骨干道路结构,以主干路为骨架,以经一路、金色大道、经十三路和纬一路为边界,形成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组成的道路系统。两纵:经三路、经四路。三横:中央大道、金色大道、纬一路。2.北部组团 规划区形成“一纵两横”的骨干道路结构。规划区以主干路为骨架,以二号路、四号路、七号路、六号路为边界,形成 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级组成的道路系统。
一纵:一号路。两横:二号路、三号路。
第17条
交通设施
工业、仓储物流、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内按照控制要求配建相应的停车位与停车设施,保证满足各自需求。工业、仓储物流用地停车位同时应考虑货物装卸的需求。南部组团配套服务区内商业、商务、居住用地未来根据发展需求,可配建公交首末站与停车场,但必须经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建设执行。第四章 绿地景观规划
第18条
外围绿化
沿着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的范围边界布置宽度为30米的外围绿化带。第19条
内部绿化
规划区内部绿化是防护绿地和配套服务区的公园绿地。防护绿地是沿着主干路和次干路设置的街头防护绿地和高压线防护走廊绿地。第20条
景观系统
南部组团构建“两心五横五纵”的景观系统。依托其打造九条景观轴线,兼具景观、防护和用地功能划分的作用。两心:配套服务区内的2处公园绿地。五横:指中央大道、金色大道、纬二路、纬三路、纬四路。五纵:指经一路、经三路、经四路、经五路、经十三路。第五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第21条 给水工程
1.水源规划 南部组团由中央大道北侧、经一路东侧的现状水厂为园区供水,现状水源为水厂内部的1眼自备井和经一路西侧的3眼自备井取水,后备水源为规划西营水库。采用双水源供水,提高南部组团的用水保证率。北部组团由规划区南侧的规划水厂为园区供水,上级水源取自西营水库。2.给水设施规划 南部组团规划沿中央大道、经六路、纬三路、纬四路敷设输水管,其余道路敷设配水管。输水管最终连成环状,最不利点供水水压按六层楼供水压力计算,即最不利点供水自由水压为28米水柱。北部组团规划沿一号路、二号路敷设输水管,其余道路敷设配水管。输水管最终连成环状,最不利点供水水压按六层楼 供水压力计算,即最不利点供水自由水压为28米水柱。第22条
排水工程
1.排水体制 规划采用雨、污分流的排水体制。严格实施总量控制,提高工业用水的水资源利用率,从严准入高耗水、高污染的项目,强化绿地景观的滞蓄能力。2.污水排水系统 规划区污水管道最小覆土以满足所服务的区域污水能接入为原则,按规划道路标高计算,污水管道最大埋深控制在5米以内。沿规划的主要道路布置污水干线管道,地块污水井管网收集后由西向东、由南向北进入规划区北侧的污水处理厂。3.雨水系统规划 考虑到规划区干旱少雨,蒸发能力强,地表易渗漏等特点,将规划区划分为若干雨水排放区,并在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隐蔽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就近排入雨水调节池、绿地中。在污水处理厂远景规划合建中水厂,用于工业生产、绿化水供给。第23条
电力工程
1.电源规划 南部组团电源由330千伏雷台变和110千伏太平滩变接入,现状110千伏太平滩变电站容量为2×50MVA,远期提升至3×50MVA,结合用地布局在规划区北侧预留1座110千伏变电站,规划容量为2×50MVA。南部组团设置10千伏开闭所8处,每个开闭站转供容量为15—20MVA。北部组团电源由110千伏皇台变接入,远景规划预留双电源。设置10千伏开闭所4处,每个开闭站转供容量为15—20MVA。2.供电线路规划 规划沿市政道路设置电力线路。规划区内10千伏配电线路采用架空敷设,在商业、商务、办公用地内应采用地埋敷设。新建的配电线路应沿规划确定的道路设置;改建原有线路时可结合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使线路逐步沿规划道路布置。第24条 通信工程
1.线路规划 南部组团通信线路由永昌镇通信点接入,北部组团通信线路由一号路接入。规划通信线路布置自东西向道路的北侧,南北向道路的西侧。通信线路采用架空敷设,商业、商务、办公用地采用地埋敷设。移动通信基站按服务半径500米的要求集约化设置。2.广播电视网络规划 完善广播电视转播网络,提高传输质量,形成高质量的广播电视网络;实现规划区有限电视网络整合,网络全面光纤化、双向化。第25条
供热工程
1.热源规划 热源由规划区内的规划热源厂提供,采暖高温热水供/回水设计,温度为130/65℃,经各地块内换热站换热后供用户使用。2.管网规划 本次规划采用一级管网+二级管网的形式布置热力网。管网采用闭式双管制热水管网,供热管网选用树枝状网。第26条
燃气工程
1.气源规划 南部组团规划采用凯添能源公司为天然气的气源,北部组团规划由外部中压燃气管网接入。2.管网规划 市政燃气管网整体采用环状布置,局部为枝状。第六章 综合防灾规划
第27条
抗震规划
1.设防要求 规划区内一般建设工程按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进行设防,生命线工程应按照高于当地房屋建筑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采取有效措 施,增强抗震设防能力。
2.避震疏散场地的布局 本次规划的避震疏散场地主要依托配套服务区四周的集中绿带、规划广场及公园绿地进行布局。
第28条
消防规划
消防站布置由总规统筹考虑设置。南部组团和北部组团各设置1处普通消防站,南部组团消防站位于中央大道和经六路交界处西南侧,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北部组团远景规划1处消防站,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近期由南部组团规划的消防站兼顾。第29条
人防规划
根据国家人防办有关规定,战时疏散比例为70%,留城比例为30%,按人均人防面积1.5平方米计算。
在核心服务区内,设人防救灾指挥中心,配套生活区应按照国家标准配建地下人防工事。
第七章 环保环卫规划
第30条
大气环境质量
1.积极推进集中供热,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监察制度,大气污染物排放优于或者满足国家及甘肃省相关标准,大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2级标准。
第31条
水环境质量
水污染物排放优于或者满足国家及甘肃省相关标准,水环境质量稳定保持在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和《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
第32条
声环境质量
商业、商务、行政办公用地划为二类声环境功能区;物流仓储及工业生产区域划为三类声环境功能区。
第33条
环卫设施规划
1.垃圾转运站 在南部组团规划2处垃圾转运站,在北部组团设置1处垃圾转运站。
2.垃圾收集点 规划结合垃圾清运线路安排布置垃圾收集点,共设置垃圾收集点8处。
3.公共厕所 南部组团共设置公共厕所18处。4.废物箱 主要设于道路两侧及各类公共设施、社会停车场等的出入口附近,按服务半径70-100米进行设置,人流量较大的区域适当增加设置密度。
第八章 附则
第34条
成果形式
本规划成果由文本、说明书、图集和图则四部分组成。文本、图集和图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说明书是对文本、图集和图则的解释说明。
第35条
实施策略
本规划经法定程序批准后即作为地方性规章执行,具有法律效力。规划范围内的土地使用及一切开发建设活动必须遵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编制本规划范围内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应符合本规划的相关规定。
1.本规划一经批准,应加强领导和管理,广泛宣传,使全民自觉参与遵守、维持、监督城市规划的实施。
2.为进一步落实规划,指导具体开发建设,应在本规划的基础上尽快编制重点地块的修建性详细规划。
3.规划区界定范围内的一切建设项目,必须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规划统一实施、管理,防止建设失控。
4.经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任意改变,在实施过程中如有重大变更或修改,需按城乡规划法相关要求报原批准单位审议通过。
5.武威市规划局是武威市的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也是本规划的具体实施部门,拥有本规划的解释权。
6.本规划经武威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五篇: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产业。
附件1
11类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重点发展目录
一、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
加快高世代液晶面板、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主动式电子纸显示器件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和下一代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发,推进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动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核心设备和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加快推进三网融合,促进物联网、云计算的研发和示范应用;积极推进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卫星及其应用产业发展;着力发展集成电路、高端软件、高端服务器等核心基础产业,提升关键元器件、专用电子设备的产品研发与产业化。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
积极推进液化天然气(LNG)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在城市公交等领域的应用;着力突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推进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开展燃料电池汽车前沿技术研发,大力推进高能效、低排放节能汽车发展。
三、半导体照明(LED)产业
重点突破大功率半导体照明芯片制造技术;做强LED封装技术;加快LED生产设备研发及产业化、LED配套原材料
材料等新型功能材料。
九、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开发推广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实现重点领域关键技术突破,带动能效整体水平的提高;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示范,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再制造产业化水平。
十、航空航天产业
以通用航空制造业为核心,大力发展航空及关联制造业、航空服务业,做大做强航空产业;积极谋划布局航天产业。
十一、海洋产业
面向海洋资源开发,大力发展海洋工程技术装备;加快海洋生物技术及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积极推动海水综合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