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外园林史》课程考核总结
《中外园林史》课程考核总结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使学生认识古今中外园林发生、发展变迁的历史规律,数古鉴今,继往开来,为今后的园林建设提供重要的历史借鉴。
二、试卷说明(考核说明)
本次期末考核试卷为开卷笔试,试题一共有2个大题,第1大题为论述题(共有4个小题,每小题20分),第2大题为读图题(共有10个小题,每小题2分)。试题覆盖面较为全面,题量适中,难度不大,对教学大纲体现程度较为全面。
三、成绩分析
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定综合成绩,具体结构如下:
综合成绩=平时成绩(10%)+课程实践成绩(25%)+规划平面图抄绘成绩(25%)+期末开卷笔试考核成绩(40%)。
该门课程共有37名学生参加考试,平均分为81,最高分为90,最低分为41。
四、存在问题
1、学生对考核重视程度不够,具体表现为:
1)从课程实践环节来看,部分学生不认真听讲、观察不仔细,所写的踏查报告类似流水账,对规划设计问题探究肤浅;
2)从期末开卷笔试环节结果来看,学生复习不充分,一些同学复习缺乏系统性、全面性。
2、从规划平面图抄绘实践环节情况看,绝大多数同学都能认真绘制,这反映出同学们是非常重视实践环节的,抄绘实践环节考核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
五、改进措施
1、适当增加课程设计的考核。
2、适当增加应用所学中外园林规划设计相关理论、方法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
总结人:江涌起
2016年7月15日
第二篇:中外设计史课程总结
计史
课程总结
文史学院09级广告(2)班黄春梅
20092850 2011年12月16日
中外设
中外设计史课程总结
又到了期末结课的时候了,不得不说说自己的感受。而给我最大的体会便是,这是一门愉快的课程。
先谈谈我对这门课——《中外设计史》,名字很好很强大,有关其学习必要性的理解吧。现在我们已经大三了,作为广告人的后备军,业已学习了不少有关设计的课程,比如平面设计基础、数字图片处理、企业形象设计、平面设计等,尽管如今我们对设计下的分支有了微观方面的接触,但却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对设计的一个宏观的历史性的认识。
今天的强大和明天的发展都离不开历史的传承与革新。若要将一个事物了解得更为透彻,那么探究者必然要对它的历史渊源、它产生和发展的来龙去脉都弄个明白,至少也不能让自己茫然不知。换言之,设计本就是历史长河中的又一部巨著,它深深嵌于每一个时期的人文物质发展之中,我们无法只去看它今天的模样,当我们站在历史的枝头上重新见证它的萌生、成长、成熟,这样我们才对它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向得到更为客观准确的掌握和预见,当然,也能让我们更好地学习设计的其他分支以及有关设计的其他课程。所以,感谢老师在课堂上的悉心讲授,这给我们带来的在学习和今后研究上的指导与帮助必将是您乐于见到并因此感到欣慰的。
第二个让人愉快的就是老师的课件图多字少,并能配备宣传视频却能同样达到声情并茂、全面的讲授效果,非常感谢老师“体贴”的课堂准备十分有效地促进了我们对课堂的快速吸收。当然,我们也很“乖巧”地以“广告人敏锐的眼光”来快捷挖掘图片亮点和视频信息。
说到这里,便不得不再次感叹一下造物主的神奇啊。它不仅创造了世间万物,更赋予了人类绝无仅有、无可衡量的思维与智慧,使他们得以随着历史向前的车轮不断改造一切物质环境,并创造了精神文明,来求得生存与最终享受。于是,设计由此而生。
人的创造活动的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它的目的性、预见性、自觉性和规则性。最初的设计便是从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物质改造活动开始的。这一时期的设计以物质生产为依托,并直接服务于物质生产活动。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劳动来取得基本的生存条件,石器工具的出现正是人类在漫长的劳动过程中生理和心理状况得到改善和提高的开端,这个时候的设计作品仅仅只是专注于工具的实用性。但随着生产的逐渐发展,工具的种类和样式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注重工具外表的美感,并把实用性和审美结合起来,赋予设计物以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功能意义。
设计是一种建立在美的审视基础上的物质创作,美的创作才是设计。所以我个人认为,人们早期的在工具制作上的审美追求的萌芽才是设计的真正开始。虽然这种美的自觉性追求要晚于实用性方面的考虑,然而难能可贵的是,这种意识却是经过漫长的历史阶段得以升华的,这种自觉性的审视意味着人类关于精神文明思维的萌生。设计便从这一萌生的延续中在物质世界和文明世界之间扮演着连接融合的角色。包括今天如此娴熟精致的设计作品我都很喜欢,它们适应了这个社会的需要,让我们生活便利,并带来美的享受,才会为我们所接受。
在悠久的历史中,我觉得中外的设计风格还是有细微差别的。虽然同样地,都是受当时的制度文化、宗教文化、政治文化等的影响和制约,但在设计象征的表现形式上并不尽相同。古代的中国人喜爱以鼎、符、玉佩、玉璧、莲花等来显示地位和宗教,那些动态的历史则用文字、书画予以叙述;而外国多爱用连环画似的石壁或石柱雕刻去讲述一个个精彩动人的历史故事,比如图拉真纪念柱。
相较于中国的设计文明,我更赞叹外国对待设计的态度。他们虔诚地向一切艺术文明致以敬意,为世间所有物种的存在感到惊叹,所以他们的作品都包含着对已有生命的信奉,寄寓着对未知生活的张狂想象,这样的艺术灵魂便能经久不衰,也最能传承。纵览西方国家的设计发展史,我有这样一种感觉,他们的设计可以很坚定地继承过去的艺术思维,乐意于去保留完善,他们会愿意有新的思想,愿意去学习新的艺术,更愿意让外面的新事物融于自己的艺术元素之中,却不会摒弃历史,这种独特是他们对历史的尊重,也必然让他们因此得到世人的尊重。
反观中国,发展至今,我们已经丢掉了太多东西,诚然伟大的历史给我们留下无比辉煌、曾经一度让世界瞩目的文明财富,但当愚惰滋生,精粹不再延续,历史不再传承,繁荣嘎然而止,我们的设计又将以怎样的优势立足于世界艺术之林呢?没有灵魂的艺术不是艺术,失去特色的设计必定无人铭记,看看花木兰,看看中国功夫,看看熊猫,这些我们不及外人看透的珍贵,所以放弃那些画虎不成的设计风格吧,越是自己的,才越是值得的。
当然,这些认识尽管浅显,却是我真实的课堂记忆。设计方面的历史在高中时候的历史课上有所涉及,可从来一带而过。而这个课程给我的设计感触和思索是迥然不同的。我没有百分百的听课,但我有了独立的思考,并形成了一定的想法,我感到愉快。同时也感谢老师在这最后的机会给予我们如此宝贵的“言论自由”。
另一件愉悦的事情就是老师的无作业教学,这真真是“教育发展的光明前景”呀。这不仅实现了老师最初的无压力课堂的诺言,也让我们觉得无可言传的轻松。借此发一下牢骚吧。本学期我们实践课实在太多,大小作业一件一件接踵而来,且几乎每一个都附带着“丰富的查阅背景”,直让人烦恼不已。这里又不得不感谢一下老师这一无私的人文关怀啊,为我们的中外设计史这门看似死气沉沉的课堂注入了多少活泼轻松的元素。
最后,我想说,在如今氛围紧窒的扭曲信息时代,已经鲜少有那么些让人精神充满活力的东西了。愉悦的事物应当继续延续下去,所以请老师继续保持您课堂上的各种愉快的元素,就像您坚持保留那头特色的长发一样。而我们也将本着愉悦的心情永远记住那些愉快的瞬间。
第三篇:中外园林史题库 2
一、填空
1.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 上林苑,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 蓬莱山,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2.宋代郭熙《林泉高致》中将山之景观归纳为“三远”,即 高远、深远 和平远. 3.辋川别业 和 庐山草堂 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4.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 圆明园 ,___ 避暑山庄 _和__清漪园(颐和园)_。
5.我国文献记载中已知最早的帝王苑囿是 殷纣王的“沙丘苑台”和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试6.写出唐代著名二座别墅园平泉庄、庐山草堂。7.唐代华清宫属于皇家园林中 离宫御园 类型。8.明代计成为扬州郑元勋营造了___ 影 园。9.唐代庄园除称别业,别墅,也称___ 山庄。狩猎 和 通神 是中国古典园林最早具备的两功能。
11清皇家园林“三海”中 北海 面积最大,以__ 琼华岛 为中心布置景观。12明代叠代名师___ 张南垣 的主张体现写意园林的特征。
13魏晋南北朝的私园,按其所处位置可以分 城市私园 和 郊外别业。
14勒诺特尔对东方造园产生影响,北京东郊的 西洋楼(圆明园的长春园)是在此影响下的产物。15园林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唐(公元589—960)时期。周定王 时期开创了路(驰道)和行道树,为后世园林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汉代上林苑将囿发展为 苑 ,还开创了" 一池三山
"造园手法,形成了苑中有苑,苑中有宫,宫中有观(馆)的风格。秦汉时期开我国造园"一池三山"人工山水布局之先河。17 京杭大运河 是我国唯一南北走向的长河。18我国第一位文人造园家白居易,他的《太湖石记》是最早见于文字对”太湖石”审美意义与审美价值的阐发.19北宋李明仲 的著名建筑工程典籍 《营造法式》 一书,总结了历代的建筑成果,是我国古代建筑营造史上最详尽,最科学,最系统的建筑学著作.22东西方两个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是 凡尔赛宫 , 颐和园。
23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 生成 , 转折 , 全盛 , 成熟。24 沧浪亭 是现存苏州古典园林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园林。25清代北京西北郊五座离宫别苑分别是 圆明园、畅春园、清漪园、静宜园、静明园。26中国古典园林中不乏众多叠石上乘佳做,比如扬州 个园 ,苏州 环秀山庄 等。
27中国文人山水园林由来已久,也因而确立了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准则 外师造化、内法心源。28始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的,中国现存占地最大的古代皇家园林是 避暑山庄。衡量园林艺术作品品位高低优劣的重要标志”三美”分别指的是 自然美 , 艺术美 , 生活美。30中国四大名园有 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
31计成在 《园冶》 一书中提出了园林造园规划的两个原则,一是景到随机,二是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32《一家言》又名 《闲情偶寄》,其作者是著名的造园家 李渔。
33提出”要须回环峭拔,安插得意,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叠山理水原理的 文震亨 《长物志》。34扬州画舫录记述了苏、杭州、扬州园林特点。杭州以 湖水 取胜,苏州以 市肆 取胜,扬州以 名园 取胜。
35张南垣是 明 朝 叠山造园 家
36清皇家园林“三海”中 北海 面积最大,以 琼华岛 为中心布置景观。37白居易在洛阳为自己修建___履道坊宅园 作为自己的私园。
1、完整“西湖十景”至(A)时期完成。A南宋 B 北宋)
2魏晋南北朝(A)开发,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景观意义的名山出现。A泰山 B黄山 C五台山
3北宋东京皇家园林中呈规整式、类似官廷格局的园林是B A艮岳 B金明池 C琼林园 D玉津园
4、汉代最大的皇家园林是 A A、上林苑 B、甘泉苑 C、建章宫 D、未央宫
5、唐长安城的公共园林有 C A、长乐宫 B、西苑 C、曲江 D、九成宫 简述题
1、虽有人作,宛自天开。
答: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人工创造的山水环境,必需给人以一种仿佛天造地设的感觉;二是建筑的配置必须从属,协调圩山水环境。
2、国园林发展的几个时期的代表作品?
答:第一阶段:园林生成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220年),代表作品为“囿”、“台”。第二阶段:园林转折期(公元220年—589年)代表作品有“五岳四渎”。第三阶段:园林全盛期(公元589年—960年),代表作品有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第四阶段:园林成熟期(公元960年—1736年),代表作品有“清明上河园”。第五阶段:园林成熟期(元、明、清),代表作品有“燕京八景”。第六阶段:园林成熟后期(公元1736—1911年),代表作品有“谐趣园”。
3、国园林的起源与最初形式和内容。
答:最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园林形式是“囿”,园林里面的建筑物是“台”,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型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囿”便是王室专门中豢养这些离兽的场所,囿的建置与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着直接的关系,囿起源于狩猎;“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台的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 沼”,主要是指水池
4、晋南北朝时期园林的特点
答:1.由单纯的模拟自然山水进而艺术化地再现自然,开始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2.园林以游赏为主要目的,追求视觉景观式的感受,激发人们寓情于景的感受; 3.私家园林异军突起;
4.皇家园林的建设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中。
5、清时期著名的皇家园林及特点
答:大内御苑:西苑,紫禁城的御花园,来福宫花园。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香山行宫,静明园,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
特点:皇家园林的规模又趋宏大,皇家气派观浓郁,反映了明以后绝对君权政治的日益发展,但另一方面尤以清初甚,它又能积极的吸收江南私家园林的养分,保持自然生态。
6、期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作品特点
答:休园:以山水之景取胜,山水断续贯穿全国,虽不划分为明确的景区,但景观变化较多,尚保存着宋园的 远疏朗的特点;
影园:是以一个水池为中心的水景园,各处建筑物之命名亦与周围环境相切贴,颇能诱发人们之意境联想;
拙政园:以植物之景为主,以水石之景取胜,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有简约、疏朗、雅致天然的格调。
寄畅园:江南地区唯一的一座保存较完好的明末清初时期之文人园林。
7、国古典园林论著及匠师。
《园冶》是计成作于明崇祯四年,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部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的著作。由明末著名文人阮大铖、郑无勋作序,全书其分三卷,用四六骈体文写成。
《一家言》又名《闲情偶记》,作者李渔,字笠翁,钱塘人,共有九卷,其中八卷讲述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为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
8、姆斯特德提出的”国家公园”相比有什么特点? 答:国家公园是以保护自然的思想,提出把乡村带进城市建立公共公园,开放性的空间和绿地系 统,由国家建立并永久性加以保护。
9、典园林中多融入了诗情画意,那么其中的诗情都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1.把诗人的某些境界在园林中以具体形象复现出来,或者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法对 景园作趋势的点题;2.还借鉴文学艺术的章法手法,使得规划设计酷似文学艺术的构造。
10、家园林相比较,皇家园林的不同之处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1.规模宏大,建筑类型多,形象华丽; 2.造景仍保留神仙境界的模拟;
3.山水气度开阔,但缺乏曲折幽致,植物配置精而不实。
11、园林与帝王园囿,私家园林相比,其所独有的特点是什么?
答:1.绝非私园,除了宗教活动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使寺庙包含着历史文化和科学的价值; 2.园林寿命相对稳定,选址地域广阔;
3.主要依靠自然景观构景,处理建筑与自然环境有了很多设计手法。
12、较分欧洲园林与中国传统园林形成的原因。
答:1.从哲学、美学体系上看地,欧洲一直以来的思想“以人为本”占上风;而中国则受孔孟之道,老子、庄子思想影响,认为人是自然的产物;
2.从园林创始者认识论角度看,欧洲的造园者都来自建筑师、雕塑家、哲学家;崇尚自然,造 园者出自于诗人画家仕官甚至皇帝参与、经营;
3.从园林的表现形式上看,欧洲园林具有明显的外延性;中国园林则具有强烈的内聚性。
13、王的灵囿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影响。
答:周文王所建的灵囿是最早的园林形式,范围广阔,除有天然植被外,种树养菜,也有一些简单 的建筑物,可以观赏自然风景,具备了园林的基本功能和格局,灵囿本身已包含着园林的物质 因素,可视为中国古典园林的原始雏形,对于之后园林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14、阳名园记》、《园冶》、《长物志》、《闲情偶记》
答:《洛阳名园记》—宋,李格非,可视为北宋中原私家园林的代表文献,具体详实地作者亲历的 当时较为著名的9处园林的总体布局及园林景观;
《园冶》—明,计成,是一部全面论述江南地区私家园林的规划、设计、施工以及各种局部、细部处理的综合性著作;
《长物志》—明,文震亨,共12卷,与造园有直接关系的为家庭、花木、水石、禽鱼四卷,其余各卷也有涉及园林的片段议论; 《闲情偶记》—又名《一家言》,明,李渔,共九卷,其中八卷讲词曲、戏剧、声容,器玩,第四卷“居室部”是建筑和造园的理论,分房舍、窗栏、墙壁、联匾、山石五节。论述题
1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特点, 以区别于世界上其它园林体系.2传统园林中世界造园三大系统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及造园特点。
3十八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西方园林文化对中国园林有何影响?原因是什么?
4中国造园史上从皇家宫苑向私家园林转折是什么时期?这时的造园特点及对后期传统园林的影响是什么5中国传统园林布局的原则和常用手法有哪些? 6从纽约中央公园看奥姆斯特德的公园设计思想
7举出3个清朝皇家园林中以江南园林为蓝本而模仿建造的园中园,并以其中一对加以比较分析 8影响著名园林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9著名的园林家及其造园思想和作品特点
第四篇:中外园林史的考核内容:
中外园林史的考核内容:
1、讲课:课件制作成PTT的形式,课件的内容按照主题先讲该段时代的历史与社会文化背景,再讲这个时代的园林的代表作,最后总结一些经验或启示等。要求每个同学都要参与,且要由小组成员自己完成课件的制作,对于弄虚作假或滥竽充数的同学将得不到分数。且组长要受到牵连。在某小组上台发表时,其它小组成员应认真听讲并记笔记,不得做其它事。有可能会抽人来点评。小组成员除了参与本小组的工作之外,要把其它章节的内容也学习。
2、考察:也是小组做,小组怎么做由组长安排和大家商量,秉承大家参与并发挥最大作用的原则,报告要做成PDF文件格式,报告不用发表,时间和地点由小组自己安排,集中在第八周时间,也可以自己在此之前课余时间组织参观考察。(见报告实例-嘉陵风情步行街声光设计考察)。报告中的项目要全面。
3、抄绘:自己找资料进行抄绘练习,选择典型的中外园林案例图纸(平面、立面或透视图)进行抄绘。要求A3号大小的图纸,注明图纸名称,学生的姓名,班级等。(见其它院校的抄绘作业)。
4、辩论赛:辩论的输赢不是目的,选择的论点正反也不影响辩论的精彩与否,主要是训练团队的合作能力。辩论赛流程:
开场:主持说明辩题背景,辩手介绍,流程规则介绍。
1.正方一辩陈述立论(3分钟)
2.反方一辩陈述立论(3分钟)
3.正方二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
4.反方二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
5.正方三辩选择反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 秒)
6.反方三辩选择正方二辩或三辩进行一对一攻辩(1分30秒)
7.正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8.反方一辩进行攻辩小结(1分30秒)
9.自由辩论(双方各5分钟)
10.反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
11.正方四辩总结陈词(4分钟)
12.观众提问(双方各回答两个观众提问,每个问题1分30秒)
13.主持点评
选六个主席(主持)。
分组:4组(选题号)+5组(11人),6+6(11人),7魏岱亮+8(13人),7张涵(10人),10+11(9人),13+14(10人),16+17(11人),19+21(11人),15+22(13人),18+12(10人),20(9人),其它(9人).5、期末考试:最后一周考,内容为命题考试或写论文。
第五篇: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外园林史复习重点
中国古典园林部分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寺观园林
陵寝园林
人工山水园
天然山水园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要素
囿
台
行宫御苑
离宫御苑
大内御苑
长乐宫、未央宫和建章宫的布局特点
西汉上林苑的内容及其特点
洛阳芳林园的特点
寺观园林兴起的历史背景和基本特色
唐城三大内及各内的布局特点
北宋寿山艮岳的布局特点及造园成就
杜甫、王维、白居易、富弼的园林名称
文人园林的概念及特点
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的总体布局特点及空间组织手法 苏州拙政园、网师园、留园的总体布局特点及空间组织手法 余荫山房的总体布局特点
江南、北方、岭南私家园林特点对比
西藏夏宫的名称及其主要特色
造园名家
造园理论著作
西方古典园林部分
伊斯兰园林特点
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的布局特点及空间组织手法 意大利台地园的特点及代表园林
法国勒诺特园林的特点及代表园林
英国风景式园林的特点及造园名家
比较中西方古典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