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TBT2831-1997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条件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条件(TB/T 2831-1997)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的技术要求、试验、检验及标志、包装、运输、贮存等。
本标准适用于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2 引用标准
GB/T 13729 远动终端通用技术条件
GB/T 13730 地区电网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通用技术条件
GB 2887 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
GB 191 包装、贮运、指示、标志 3技术要求
3.1 正常工作条件 3.1.1环境温度
控制站:15~30℃;
被控站:-10~45℃。3.1.2 相对湿度
控制站:10%~75%;
被控站:不大于95%。3.1.3大气压力66~108kPa;86~108kPa。3.1.4 周围环境要求
3.1.4.1
大气中不含有导致金属或绝缘损坏的腐蚀性气体。3.1.4.2周围介质不允许有严重霉菌。
3.1.4.3 设备安装场所采取防尘措施,控制站还应采取防静电措施。3.1.4.4 设备的接地要求参照GB 2887的有关规定。
3.1.4.5 被控站装置安装于单相交流25kV电气化铁道附近。装置应采取有效的抗震动及防电磁干扰措施。3.2
电源条件 3.2.1 控制站
3.2.1.1 交流电源频率50Hz±2.5Hz。
3.2.1.2
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畸变系数不大于5%。
3.2.1.3
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15%~-10%;+10%~-15%。3.2.2 被控站
3.2.2.1 交流电源频率为50Hz±2.5Hz。
3.2.2.2 交流电源波形为正弦波,畸变系数不大于5%。
3.2.2.3
交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15%~-25%。3.2.2.4 直流电源电压波动范围为额定电压的±20%。3.2.2.5直流电源电压波纹系数不大于5%。
3.2.3
远动系统应配置不停电电源装置(UPS)。交流失电后应维持供电时间为:
控制站:不少于30min;
被控站:不少于2h。3.3
系统结构、机型和主要设计要求
3.3.1 系统结构采用1:N(M:N)的集中监控方式。系统的通信规约采用问答式(Polling),其规约标准可参照电力部门的相应标准。3.3.2机型一般采用计算机型。
3.3.3 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除要满足功能要求外,还应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可维护性和可扩性,各单元的逻辑设计应采用校验技术,留有适当的逻辑余量。控制站的主机及外设配置应有适当的备用。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条件(TB/T 2831—1997)3.3.4人机接口设备宜具有汉化的友好的对话界面;操作方式要求灵活简便。
3.3.5 软件的配置要考虑通用性,除系统软件、应用软件外,还应配置在线故障诊断和在线修改的功能。软件设计应遵循模块化和向上兼容的原则。软件的技术规范、汉字编码、点阵、字型等都应符合有关的国家标准。3.4 系统功能 3.4.1遥控
3.4.1.1
遥控内容分单个对象的控制(简称单控)和多个多象的程序控制(简称程控),前者为本系统的基本遥控功能,它包括断路器、负荷开关、隔离开关的控制、遥控试验及某些必要的复归操作等,后者包括站内及站间的操作卡片的程序控制。3.4.1.2
遥控操作应分选择、执行两步操作(复归操作除外)操作方式应安全可靠。3.4.遥信
3.4.2.位置信号
正常运行时,牵引供系统中各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和接触网的有关开关设备之运行状态应能在控制站显示。3.4.2.2 故障信号
当变电所(开闭所、分区所)发生事故跳闸或设备异常状态时,应将其故障信息内容及发生故障的时间送往控制站进行显示和音响报警,音响报警分事故音响和予告音响两种。
3.4.2.3 遥信显示设备可以是模拟屏、控制台、CRT屏幕、大屏幕投影仪等各种型式,也可其中两者兼而有之。3.4.3 遥测
3.4.3.1 遥测方式一般包括随机召唤遥测、定时自动遥测等方式。3.4.3.2 对于馈电线故障点参数的遥测,一般都要求进行加工处理,除直接显示遥测值外,还要显示故障点位置。3.4.4 制表打印
3.4.4.1对于操作事件和故障事件要进行两者有所区别的打印记录,记录内容一般包括事件发生地点、时间及其内容。3.4.4.2 打印记录的文字采用汉字。
3.4.4.3 系统应具备一定的数据处理能力,可以按用户事先规定的格式进行制表打印,如日报、月报等。3.4.5 部分接口要求
3.4.5.1 当系统配置模拟盘时,应能与模拟盘驱动器可靠接口,并完成不下位的各种操作,不再另设模拟盘的微机系统。
3.4.5.2 控制站系统宜具有与其它系统的接口能力。
3.4.5.3装置除能与常规遥测量(电流、电压、功率、电度)接口外,还能与各种不同的馈电线故测仪(输出量为数字量或模拟量)接口,并能根据需要取值进行计算。3.4.5.4 装置的遥控输出与遥信输入应按与配电盘直接接口方式设计,不宜另设过渡转接装置,遥控输出接点容量应满足用户要求。
3.4.5.5 远动终端可选配与配电盘的串行接口装置。
3.4.5.6 远动终端与传输通道的接口应设有过电压保护装置。3.4.6 自检
3.4.6.1系统应具有在线自检程序和一定的容错能力。
3.4.6.2系统应具有“超时监视”、“计次重执”、“程序自恢复”等功能。3.4.6.3 系统应对输出继电器的接点粘住采取检查措施。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条件(TB/T 2831—1997)3.4.6.4 系统应能实现对通道的监视和低电平告警。
当使用通道发生故障后应能立即自动切换至备用通道。3.5远动通道条件和要求
3.5.1 远动通道宜采用铁路通信线路中的专用音频线对或载波话路。3.5.2 远动通道的配置应设置备用通道。
3.5.3 通道工作方式有:单工、半双工/双工,宜采用四线制。
3.5.4 通道结构应根据数据传输质量的要求,可设置交流中继器和再生中继器。3.5.5 当利用载波话路作为远动通道时,其音频四线点接口电平应为-13dBm0。3.5.6 通道接口可选配基带数据传输口。3.6 基本技术指标
3.6.1 遥控正确率:
不小于99.9%。3.6.2遥信正确率:
不小于99%。
3.6.3 遥测综合误差:
不大于1.5%(包括变送器)。3.6.4 遥控响应时间:
不大于3s。3.6.5 遥信响应时间:
不大于3s。3.6.6
遥信分辨率(站内):
不大于10ms。3.6.7 控制站在线机与离线机切换时间:不大于30s。3.6.8
画面调用响应时间:
不大于3s。3.6.9 传输速率:
不小于600bit/s。
3.6.10
装置外线输出的发送电平:
不大于0dBm、可调。3.6.11 正常接收电平:
不小于-40dBm。3.6.12 告警低电平:
-43dBm。
3.6.13 调制解调器误码率:在信噪比为16dB的情况下,不大于10-5。3.6.14 可用率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MTBF)。3.6.14.1控制站系统可用率不小于99.8%。3.6.14.2被控站的MTBF不少于10000h。3.7
绝缘电阻和耐压
绝缘电阻和耐压应符合GB/T 13729中的有关规定。3.8 抗高频干扰适应能力
抗高频干扰适应能力应符合GB/T 13729 中的有关规定。3.9 主要外设的技术特性 3.9.1
CRT显示装置
分辨率:不小于640×480;
屏幕规格: 不小于19英寸;
颜色种类: 不小于16种;
汉字容量:支持国家2级汉字库。3.9.2
打印装置
打印速度:
不小于180字符/秒;
打印宽度:
不小于80列/行。4 试验
4.1 试验环境条件
在本标准中,除气候环境试验和可靠性试验、耐压强度试验以外,其他试验均在下述大气条件下进行:
环境温度:20℃±2℃;
相对湿度:45%~85%;
大气压力:86~108kPa。4.2功能试验
按本标准3.4 条中规定的各项功能要求逐项(指其中可测试项目)进行测试检 查,测试结果应符合本标准的要求。测试方法可参照GB/T 13730和GB/T 13729中的 电气化铁道牵引供电远动系统技术条件(TB/T 2831—1997)有关规定。
4.3 连续运行试验
系统所有设备同时投入运行,连续运行72h,并每隔2h测试一遍系统各项功能,是否符合3.4~3.7条中(指其中可测试的项目)的有关标准。4.4 温度和湿度试验
温度和湿度试验的内容及方法参照GB/T 13729中的有关规定。4.5抗高频干扰试验
抗高频干扰试验的内容与方法参照GB/T 13729中的有关规定。5 检验
5.1外观和结构检查
用目测法检验,设备的外观和结构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面不应有明显凹痕、划伤、裂缝和变形;
表面涂镀层不应起泡、龟裂和脱落;
金属零件不应有锈蚀和其他机械损伤;
开关按键操作应灵活可靠,零部件应坚固、无松动;
机架、面板插件及其内、外连接部件都应符合有关规定和设计要求。5.2 出厂检验
由制造厂的技术检验部门进行,按本标准第4条的内容和规定进行检验。被检验的系统至少包括两个以上的被控站,并接入开关量、模拟量的接口模拟器,直至符合本标准的规定。5.3 现场检验
按本标准的3.4~3.8条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其中可测试的项目)进行检验,直至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标志、包装、运输、贮存 6.1 标志
产品标志应标明下列内容:
a)厂名;b)产品名称;c)产品型号或标记;d)制造日期(或编号)或生产批号。6.2 包装
6.2.1 产品应有内包装和外包装,插件、插箱应锁紧、塞好、扎牢。包装箱应有防磁、防潮、防尘、防振动、防辐射等措施。
6.2.2包装箱内应附有产品合格证、产品说明书、调试记录、安装图等技术资料及装箱清单、随机备品备件清单等。
6.2.3包装箱上应标注产品名称、型号,同时还应有清楚的“小心轻放”、“防湿”“向上”等标志,标志应符合GB 191的规定。6.3 运输
包装好的产品,均适用于公路、铁路等运输,运输时应指明防护要求。6.4贮存
包装好的产品应贮存在环境温度-25~55℃,湿度不大于75%的库房内,室内无酸、碱、盐及腐蚀性、爆炸性气体,不受灰尘、雨雪的侵蚀。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铁道部电气化工程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电气化工程局电气化勘测设计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张健芳
李清超
周弘
第二篇: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若干问题探讨
本文由DSP小学生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第 22 卷第 3 期 2002 年 3 月
电 力 自 动 化 设 备
Electric Power Automat ion Equipment Vol.22 No.3 Mar.2002 63 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若干问题探讨
宋立业, 朱振青, 宿小猛
(西安交通大学 电气工程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9)摘要: 简要介绍了当前我国高速电气化铁路保护的发展情况, 分析了设计牵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的必要性及其系统结构模式, 介绍了设计牵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时在通信管理、显示功能处理等方 面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指出了牵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设计要符合变电站自动化系 统的发展方向, 充分利用自动化系统的资源。关键词: 电气化铁道;牵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中图分类号: TM 76;TM 92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6-6047(2002)03-0063-02 0 引言
近年来, 我国电气化铁路的建设发展迅速, 由电 气化铁路所承担的铁路运量已接近我国铁路总运量 的 4 成 [1]。但由于牵引供电系统的负荷特性与电力 [ 2] 系统的负荷特性有很大差距 , 牵引网的工作条件 比电力网更复杂、恶劣, 因此牵引网的故障频繁, 由 此产生的停电给铁路运输产生很大的影响。变电站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得到广泛的应 用, 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 4] , 同时也为牵引变电站 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和生产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本文主要探讨牵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中关于系统结 构模式、网络通信及显示功能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的实时性, 可以构成双网络通信结构。一条网络用于 传递录波数据, 另一条用于传递其它通信数据。c.变电站监控管理层通过监控管理机完成对 整个变电站系统的监控和管理功能, 通过串行口与 通信处理层通信, 根据通信处理装置提供的实时数 据, 完成显示、统计计 算、报表、查询、打印 等功能。对无人值班变 电站的自动化系统可不 设监控管理 机, 但要在通信网络中添加自动灭火、防盗报警和网 络打印机等装置。网络打印机在远方修改定值、保 护动作时分别打印定值、报警信息和录波数据。牵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如图 1 所示。1 牵引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结构模式
随着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 分层分布式的 系统结构不但满足 IEC 关于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技 术规范, 还具有节约大量电缆和用地面积, 简化二次 闭锁回路, 减轻施工和调试工作量等优点, 已成为变 电站自动化系统的发展方向。牵引变电站自动化系 统的结构宜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 整个系统可 分 3 层: 间隔层, 通信处理层和变电站监控管理层。各层 的功能如下: a.间隔层一般采用插件式或单元式结构, 随一 次设备分布, 完成模拟量、开关量的采集及保护和控 制功能。间隔层包括馈线保护装置、变压器保护装 置、电容器保护装置、备用电源自动投入装置、电压 无功控制装置等。馈线保护和变压器保护装置能测 量电流、电压、功率、频率及各次谐波分量等。b.通信处理层接受来自间隔层的各种数据, 整 理后发送给监控管理层或通过 Modem 与远方调度通 信。间隔层装置与间隔层装置、通信处理层与间隔层 装置通过网络连接进行通信。当间隔层装置提供故 障录波功能时, 由于录波数据量过大, 为了保证通信
收稿日期: 2001-12), 男, 辽宁 阜新 人, 硕士, 从 事变 电站 自 动化系统研究;朱振青(1942), 男, 河北 辛集 人, 硕士, 从 事电 力市 场 及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研究。
Discussion on automation system for electrified railway traction substation SONG Li2ye, ZHU Zhen2qing, XIU Xiao2meng(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Abstract : The development of protection for high 2speed electrified railway is briefly outlined.The necessity of designing automation system for electrified railway and its system structure mode are analyzed.Some problems existing in communication management and display funct ion of automation system are introduced and their solutions are proposed.Key words: electrified railway;traction substation;automat ion system 1
第三篇:电气化铁道技术
、为何接触网冬季施工?主要规定有哪些?举工程实例说明。
根据当地多年气温资料,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5天稳定低于5℃时,应按冬季施工办理:(1)冬季混凝土施工应按现行国标《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有关规定执行;(2)掺用防冻剂的混凝土的施工,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的规定。
2、简述竣工文件的内容及编制的依据。
竣工文件的内容包括:开、竣工报告及批复文件、工程竣工数量表、变更设计通知单、图纸审核记录、各种隐蔽工程记录、各种试验报告、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各种各种设备、线材、支柱等出厂合格证、工程日志、工程技术总结、工程竣工验收报告。站场、区间接触网平面布置竣工图、各种安装图。
3、述“检验批”质量验收的内容及质量合格的规定。
检验批的质量验收应包括如下内容:
1、实物检查,按如下方式进行:(1)对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检验,应按现场的批次和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2)对混凝土强度等,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本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方案执行;(3)对本标准中采用计数检验的项目,应按抽查总点数的合格点率进行检查。
2、资料检查,包括原材料、构配件和设备等的质量证明文件(质量合格证、规格、型号及性能检测报告等)和检验报告、施工过程中重要工序的自检和交接检验记录、平行检验报告、见证取样检测报告和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检验批合格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主控项目的质量应抽样检验全部合格;
2、一般项目的质量经抽样检验全部合格,有允许偏差项目的抽查点,除有专门要求外,合格点率应达到80%及以上,且不合格点的最大偏差不得大于规定的允许偏差的1.5倍。
3、具有完整的施工操作依据、质量检查记录。
4、进行验收的施工质量应满足哪些要求?
(1)、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本标准和相关专业验收标准的规定。(2)、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的要求。(3)、参加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各方人员应具备规定的资格。各种检查记录表签证人员应报建设单位确认、备案。(4)、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5)、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有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进行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6)、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现场检验项目,监理单位应按规定进行平行检验、见证取样检测或见证检测。(7)、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验收。
(8)、对涉及安全和使用功能的分部工程应进行抽样检测。(9)、承担见证取样检测及有关结
构安全检测的单位应具有相应的资质。(10)、单位工程的观感质量应由验收人员通过现场检查共同确认。
5、述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的程序和组织。
(1)、检验批应由施工单位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单位,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专职质量检查员等进行验收。监理单位应对全部主控项目进行检查,对一般项目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抽检。监眼批质量验收记录应按表填写。(2)、分项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技术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表填写记录。(3)、分部工程应由监理工程师组织施工单位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质量负责人等进行验收。并按表填写记录。(4)、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并向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工程验收报告。(5)、建设单位收到工程验收报告后,应由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单位负责人进行工程验收。并按表填写记录。
(6)、单位工程有分包单位施工时,分包单位应对所承担的工程项目按本标准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评定,总包单位应派人参加。分包工程完成后,应将有关工程资料移交总包单位。(7)、单参加验收各方对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意见不一致时,可请铁路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质量监督部门协调处理。
6、述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的主控项目。
冷滑试验及送电开通前,应对影响安全运营的路内、外电力线路,建筑物及树木进行全面检查,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电力线路跨越接触网时,距接触网的垂直距离应符合有关规定。(2)、跨越接触网的立交桥及构筑物防护栅网安装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牢固,接地良好。(3)、接触网距树木间的最小距离,水平不应小于3.5米,垂直不应小于3.0米。2冷滑试验及开通送电前,应用受电弓动态包络线检查尺,对接触网进行检测。检查尺应按照设计给定的营业电力机车受电弓动态最大抬升量和最大摆动量或按v≤120km/h时,最大抬升量为100mm,左右最大摆动量为200 mm,120km/h≤v≤160km/h时,最大抬升量为120mm,左右最大摆动量为250 mm制作,支持装置及定位装置任何部位均应在受电弓动态包络线范围以内。3拉出值最大不应大于400mm,接触线线面正确,无弯曲、碰弓、脱弓现象。常速冷滑无不允许的硬点。4受电弓在正常情况下距接地体瞬时间隙不应小于200 mm,困难情况下不应小于160 mm。5吊弦线夹、定位线夹、接触线接头线夹、中心锚结线夹、电连接线夹、分段绝缘器、分相绝缘器、线岔等无碰弓现象和不允许的硬点。6开通区段接触网绝缘良好。接触网送电后,各供电臂始、终端确保有电。
7、简述德国高速交叉线岔的主要设计原则及安装调整关键技术。
(1)以1/38型为例,从岔心算起,在距辙岔中心方向61m处,定为基准点I,且道岔定位点I设在线间距400mm以内。(2)在道岔定位点I处,两支导线为等高悬挂,最大拉处值为400mm。
(3)两支导线的交叉点应尽量靠近道岔定位点I,并位于两条线路的中间,如有偏移应靠近正线线路中心。(4)在定位点I~II(II点设在距I点50m处)之间为受电弓驶入或驶出的区域,即在线间距400~1050mm的范围内,应保证两支接触线在受电弓中心线的同一侧。(5)在正线或侧线线路,两线间距为600~1050mm的区域内设置为无线夹区,以保证受电弓无碰撞、平滑地通过。(6)在交叉点两侧,两导线间距550~600mm处各设一组交叉吊弦,以保证在受电弓始触点附近两支导线等高。(7)侧线经过定位点I后不能直接下锚,应延长一跨并抬高350~500mm后下锚。(8)定位器原则上不应超过线路中心线,并处于受拉状态,拉力F应大于80N。
8、简述无交叉线岔的设计原则及工作原理及安装调整关键技术要领。
无交叉线岔的设计原则:无交叉线岔的道岔柱位于正线和侧线的两线间距的660mm处,正线拉出值约为330mm,侧线相对于正线的线路中心999mm,距侧线线路中心333mm,侧线接触线在过线岔后抬高下锚。不相交的正线和侧线两支接触线在线岔过渡区不在同一水平面上。接触线正常高度水平线,正线接触线在理论岔心方向,比定位点处略低,在辙岔方向以4/1000的坡度升高。而侧线相反,在理论岔心方向抬高后去下锚,在其辙岔方向以-3/1000的坡度降低。无交叉线岔的工作原理:当机车从正线进入侧线时,在线间距126~526mm之间为受电弓与侧线接触线的始触区,此时,因侧线接触悬挂被抬高下锚,侧线接触线高于正线接触线,过岔时,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高度以-3/1000坡度降低,因而,受电弓可以顺利过渡到侧线接触悬挂。在机车由正线向侧线过渡时,由于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有较大的抬高,因此,受点弓不会接触侧线接触线而从正线接触线上受流。随着机车的前进,由于在定位点处受点弓中心与正线接触线之间的距离较小,受点弓经过等高区后逐渐滑离正线接触线,而此时侧线接触线逐渐降低至正常高度。因而,受点弓可以顺利过渡到侧线接触悬挂。当机车从侧线进入正线时,在线间距806~1306mm之间为受点弓与正线接触线的始触区,此时,因正线接触线比侧线接触线抬高4/1000的坡度,过岔后,渡线被抬高下锚,正线接触线高度又低于侧线,因而,受点弓可以顺利过渡到正线接触悬挂。在机车从侧线向正线开始过渡时,由于侧线低于正线,所以仍由侧线供电,受电弓进入正线接触悬挂的始触区,受电弓滑板的侧面与正线接触线开始接触。经过等高区以后,由于侧线接触线比正线接触线抬高,随着机车的继续前进,受电弓将逐步脱离侧线接触悬挂而平滑地过渡到正线接触悬挂。
9、分析一般站区接触线高度最低高度5700mm的由来。
接触线最低高度是指在最大正驰度时,接触线与两轨顶面连线间的垂直距离,它是由货物列车最大允许装载高度及接触网带电部分距最高装载货物的绝缘空气间隙等因素决定的。在我国货物列车的最大装载高度为5300mm,在电气化线路上,接触网带电部分至货物列车最大装载高度的绝缘空气间隙为350mm,所以一般中间站和区间为5700mm。
10、论述哈大线Re200C软横跨施工工艺流程及特点。
预制横承力索和固定绳→预制上部吊线→安装→结束
(一)、预制横承力索和固定绳
(1)通过固定物或临时地锚来展放绞线。展放前先做好一端回头。(2)用φ4.0铁线将回头固定在一端地锚上,然后展放绞线。(3)另一端用楔形紧线器和手扳葫芦与另一端地锚相连后紧线,使绞线绷紧。(4)两人拉钢卷尺,一人按预制图中各分段尺寸读数,一人用红漆做标记。
(5)在一道红漆标记处安装双横承力索线夹或定位环线夹。在三道红漆标记处断线并做回头。
(6)将固定绳的两相邻双耳楔形线夹用细铁线相连。(7)在横承力索(或固定绳)两端的双耳楔形线夹上分别写明支柱号,然后盘成圈。
(二)预制上部吊线
(1)预制没有载流环(线)一端的吊线。用手动压接钳在压接管上从里向外一次压接2次。(2)据预制图截取25mm2青铜绞线。(3)用同样方法预制吊线的另一端。
(三)安装
(1)将预制好的横向承力索、上部固定绳和绝缘子等材料运往现场。(2)将盘成圈的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展开,根据预制图,把上部吊线和绝缘子与横向承力索和上部固定绳相连。(3)据预制图,测量上部固定绳固定角钢的安装高度后,安装固定角钢。(4)两人上杆顶并扎好安全带,安装横承力索固定角钢后,用小绳将钢丝套和大滑轮吊上杆顶,做好安装准备工作。(5)先起吊并安装软横跨的一端。在安装横承力索的同时,2人在上部固定绳固定角钢处扎好安全带、抓住并安装上部固定绳。(6)与本站值班员联系,利用行车间隙,将软横跨运过各股道。同时在对应支柱完成“3”、“4”项工作。(7)用大绳将横向承力索的绝缘子串扎牢、吊起并安装软横跨。(8)结束
11、试述克服新线初伸长的不同施工方法。
承力索、接触线受力后会有一定的塑性变形,因此架设后会产生永久性伸长,即初伸长。新线初
伸长的大小与其自身结构、起始弹性系数、外加荷重大小及加荷延续时间有关。新线初伸长会给接触悬挂施工质量或者说是给弓网关系带来不利影响,这种不利影响的程度会随车速的提高而增大。(1)法国——不占用封闭线路的接触线超拉工法,采用接触线超拉1.25倍72小时的方法。
(2)德国——额定张力下的预超拉工法,承力索和接触线的新线初伸长均是在其额定张力下放置一段时间来克服的。(3)日本——预超拉工法,超拉为采用两台架线车上的紧线装置,且利用线路封闭点进行。在接触线上串接张力计,一旦新线延伸使接触线所受张力下降时,立即增加张力达到规定值。
第四篇:牵引供电调度指挥组织和远动监控系统
牵引供电调度指挥组织和远动监控系统
(一)牵引供电调度
供电调度是铁路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供电设备运行、事故抢修的指挥中心,是电气化铁路供电的信息中心。京沪、沪杭和浙赣线铁路电气化工程在上海铁路局设电力调度所,所内设置牵引供电调度台,用于指挥牵引供电系统运行、事故处理和设备维修。供电调度员的主要任务是:正确组织牵引供电系统的运行。与行车各有关工种调度密切配合、控制安全动态、应急处理突发事件,最大限度地缩小故障范围,减少事故损失,迅速恢复供电和行车。
(二)远动监控系统
上海铁路局设置了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和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各一套,对其在京沪线、沪杭线和浙赣线电气化所管辖的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以及枢纽接触网开关等牵引供电设施进行实时数据采集和集中监控管理,对各被控站设备运行状态和运行环境进行实时监视。
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和安全视频监控系统由设在电力调度所内的控制站设备、数据、视频传输通道及设在沿线各牵引变电所、分区所、开闭所的被控制站综合自动化设备、安全视频传输设备组成。京沪、沪杭和浙赣线的供电调度设在上海,分7个调度台,分别在供电维修管理中心设供电调度系统复示设备,在蚌埠、南京、上海、杭州供电维修基地和上海路局机务处各设一套复视终端。复视终端接受控制站数据转发,控制站提供的实时转发遥信、遥测数据,使得相关维修管理人员能够对所管辖范围内牵引供电系统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视,以便在事故或突发事件状态下统一指挥抢修。
枢纽的接触网开关采用集中控制,对蚌埠、南京、上海和杭州枢纽的接触网开关设无线集中监控系统,通过综合自动化现场总线网及设在枢纽内各被控站有线/无线转发单元转成无线信号,发给设在接触网开关架上的无线受控单元,实时对其所管辖的枢纽接触网开关进行实时集中监控管理。
第五篇:电气化铁道供变电技术试题(精选)
石家庄铁道大学继续教育考试电气化铁道供变电技术试题 专业: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每空1分,总计40分)
电弧有()、()、1、()三部分组成。
2、根据断路器采用灭弧介质的不同,断路器可分为()、()、()、()几种类型类型。
3、根据断路器的操动机构,它一般有()、()、()、()、()、()几部分组成。
4、电流互感器按绝缘结构分为()、()、()、()。
5、变电所(包括开闭所和分区所)的电气主接线是指由()、()、()、()、()、()和电缆等等高压一次设备,按一定的顺序联接起来用于表示接受和分配电能的电路。
6、降低接地装置接地电阻的措施有:()、()、()、()。
7、电器和载流导体通过电流时,导体和其接触部分的电阻产生的()、(),特别是铁磁物质在交变磁场中因()产生的损耗、导体周围绝缘材料在电场的作用下产生的介质损耗等,几乎将全部转变为热能。
8、T2—
KXV20118
—
╳
2.5表
示()。
9、二次接线是一个多功能复杂网络,包括监视测量回路、()、信号回路、调节回路、()、自动和远动化装置以及操作电源系统等几个部分。
10、事故信号是变电所发生事故时断路器的跳闸信号,引起断路器跳闸的原因有:();();()。
11、牵引变电直流系统按获得直流电能方式的不同,一般有下面两种类型:();()。
12、牵引变电所的数据包括:()、()、和点能量。
二、简答题(每题10分,总计60分)
1、与真空间隙的绝缘强度有关的因素有哪些?真空断路器主要的优缺点有哪些?
2、CY3型操动机构主要由那几部分组成?各部分主要功能是什么?工作缸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3、4、对高压配电装置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减小电压互感器误差的一般方法有哪些?
5、控制、信号电路的基本技术性能有哪些?
6、简述牵引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几个突出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