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写给支教队员的一封信五篇范文

写给支教队员的一封信五篇范文



第一篇:写给支教队员的一封信

各位尊敬的支教队员: 我一直想把我对支教的理解,或者说我所组织的支教的理念整理成文字。前些天,和我外甥的谈话,促成了我写下这段文字的决心。我的外甥,今年参加高考,在xx一中年级前20名。这在以教育闻名江苏的xx,属于相当不错的成绩了,而且他还代表xx参加江苏省物理竞赛也取得了冠军的成绩。更让我看中这孩子的不止是成绩,而是他一贯的表现,沉稳、有思想有见地。我让我的外甥报名我组织的支教活动,他拒绝了。他的原话是,文化上的教学肯没问题,可是其他方面根本就没资格做老师。听到这样的理由,我很欣慰,甚至有点骄傲,因为他是我的外甥。我们都知道,小、中学的老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各个师范大学,可是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师范二字的含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很多支教活动的组织者,只强调了对队员师的要求,减轻或忽略了对范的要求。我们组织志愿者来到一个相对偏僻落后的山村,带去的到底是师重要还是范重要呢?我的答案是范更重要。一个月的时间,我可以接受在你的教学下孩子成绩没有提高的结果,但我绝不允许因为你的出现,让孩子们看到甚至学会一些坏毛病。我不打算说服读者对这一答案的认同,我只是想用这封信说明我的理念。答案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同意不同意两个结论。你可以不同意,但如果你想参加我的队伍,那你必须认同我这个组队理念,我不会说提出不同意见我们共同商量这样的官腔,一切不同观点,支教结束了你再对我说,在支教的招募和实施期间就是我说了算。去年,我的学生用他父亲的手机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我们的老师要是都像你们支教老师那样就好了。这条短信的起由是他考试没考好被体罚了。我猜,很多支教志愿者,收到这样的短信会很欣慰,而我却痛心疾首,懊悔莫及。我打电话把他当初的任课老师狠狠的批了一顿。老师很不理解,反驳我这不更说明我们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和睦么?要知道,我们的支教只有短短的四个星期,而真正教育他们的是他们所在学校的老师。如果我们的出现,结果是让他们觉得他们的老师有多么差劲的话,那我情愿我们不出现。孩子一旦产生这样的落差,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厌学!那我要问你了,你去支教的初衷是什么?你还有脸沾沾自喜么?当我们享受学生爱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跑偏了。我们应该放下老师的身份,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的身边。要让孩子们感同我们和他们的老师是不一样的。教学的老师就是他们学校老师那样的。而我们,只是比他们懂得多一些的哥哥姐姐而已。我发现有些志愿者去支教的动因根本层面就是假借公益的机会过一回当好老师的瘾,可笑!你是好老师顶个鸟用?一个月后你走了就再也不来了!你可知道你的行为对于当地正常教学的破坏有多大?可耻!可恶!以道德的名义产生不道德是一个哲学观点,简单的字面解释,就是以有道德的名义去做事,最后产生不道德的结果。引申到我们支教活动中,前文中讲到的破坏当地正常教学环境,就是明显的例子。我常说,我们都知道苹果很好吃,如果孩子们一辈子吃不到苹果,我情愿他们这辈子都不知道苹果是好吃的。我所支教的宁夏西吉县,是个严重缺水的地方。他们的用水习惯,用水设施是城里人无法想像的。你千万别觉得他们的生活质量那么糟糕就多不幸福。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家是缺水,可是东家也缺水,西家也缺水,所以缺水不会降低他们的幸福指数。如果你出现让他们对比出他们的用水是多么落后多么不卫生,而你却又解决不了他们的用水问题,那么这又是以道德的名义产生不道德。一个志愿者曾经告诉我他自身经历的一件事,我初中以前一直过得很快乐,后来学校来了一群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经过他们一说,我发现我就是那个留守儿童,从此心里就一直很难过。这样的案例足以让我们深刻反思和引以为鉴,如果你还不能认同这点,那我劝你还是别去支教了,因为你这不是去支教,是去祸害!前些天在一个群里,大家讨论身边的一个亿万富翁,在说她的创业史的时候,大家听得都觉得很励志,当说到她所拥有的财富时更是啧啧称奇,暗生羡慕。却没有一个人提到她让多少家庭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我认为我们现今普世价值观是有问题的,评判一个人的成功,依据的往往只是这个人拥有的财富,而不是这个人的社会贡献或者精神财富。就好像很多人并不知道获得诺奖的莫言有哪些作品,但是他们都知道莫言得到的奖金不够在北京三环内买房(这个话题越说越偏离主题,以后另外撰文细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在我的价值观里,判断的标准是这个过得如愿没有。这就要讲到幸福指数了,其实我们城里人的幸福指数并不比山村人高。我们比他们多享受了物质生活,但也比他们多承受了精神压力,而事实上这份多出来的享受往往弥补不了压力带来的痛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成为了越来越多城里人的追求,而这对于山里人却完全是唾手可得。因此不要把我们的观念随随便便的灌输给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对于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的人来说,所谓的花花世界其实一文不值。不要试图改变他们,要知道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循序渐进逐步进化的,而不是高歌猛进立竿见影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帮助者而不是改造者。所谓的帮助,就是提供他们需要的,所谓的改造就是他们遵照你认为好的。要知道,你认为好的,对他们来说可能狗屁不如,必须牢记,只有他们想要的才是最好的。作为一个志愿者,首先要能做到像爱你的恋人一样爱那里的人们。比如我们支教,遇到的第一话题是如何走出大山。我的想法是,我不鼓励任何人走出大山,但是只要你想走出来,那我一定尽全力帮你。山外的文明未必适合他们,以他们的生存技能,在外面的世界里只会降低他们的幸福感,而我们除了把他们领出来,就啥也做不了。我们没有权利去决定别人的前途,帮助他们实现他们各自的愿望,这就是我们支教工作要做的,也是我支教理念第一位的目标。我希望我的队员能起到一扇窗一座桥的作用。我们是山里孩子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这里所说的外面世界不是我们生活的花花世界,而是孩子们想学却因为当地条件落后而没机会学到的东西。我对每期队员的才艺特长要求特别严就是这个道理。什么是一座桥呢?如果山里孩子想走出来,而他正好来到你所在的城市,我希望这个城市对于山里的他来说不是完全陌生的,这个城市还有他当年的支教老师,你就是那座桥。每个支教队员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在很多的文章或者支教队伍的组队规则里都有描述,这里我想说说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点。在一个山村或者一个学校,只能有一个支教队伍的存在。你必须明白,你的出现,使得孩子们没有机会接受其他的支教队伍,因此不管你平时怎么样,到了支教点,你就必须给我表现出最优秀的一面来,做不到你就别来。

第二篇:写给支教队员的一封信(很值得看)(本站推荐)

写给支教队员的一封信

各位尊敬的支教队员:

我一直想把我对支教的理解,或者说我所组织的支教的理念整理成文字。前些天,和我外甥的谈话,促成了我写下这段文字的决心。

我的外甥,今年参加高考,在“xx一中”年级前20名。这在以教育闻名江苏的xx,属于相当不错的成绩了,而且他还代表xx参加江苏省物理竞赛也取得了冠军的成绩。更让我看中这孩子的不止是成绩,而是他一贯的表现,沉稳、有思想有见地。我让我的外甥报名我组织的支教活动,他拒绝了。他的原话是,“文化上的教学肯没问题,可是其他方面根本就没资格做老师。”。听到这样的理由,我很欣慰,甚至有点骄傲,因为他是我的外甥。我们都知道,小、中学的老师,绝大多数毕业于各个师范大学,可是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师范二字的含义。“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我们很多支教活动的组织者,只强调了对队员“师”的要求,减轻或忽略了对“范”的要求。我们组织志愿者来到一个相对偏僻落后的山村,带去的到底是“师”重要还是“范”重要呢?我的答案是“范”更重要。一个月的时间,我可以接受在你的教学下孩子成绩没有提高的结果,但我绝不允许因为你的出现,让孩子们看到甚至学会一些坏毛病。我不打算说服读者对这一答案的认同,我只是想用这封信说明我的理念。答案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同意不同意两个结论。你可以不同意,但如果你想参加我的队伍,那你必须认同我这个组队理念,我不会说“提出不同意见我们共同商量”这样的官腔,一切不同观点,支教结束了你再对我说,在支教的招募和实施期间就是我说了算。

去年,我的学生用他父亲的手机给我发来一条短信,“我们的老师要是都像你们支教老师那样就好了。”这条短信的起由是他考试没考好被体罚了。我猜,很多支教志愿者,收到这样的短信会很欣慰,而我却痛心疾首,懊悔莫及。我打电话把他当初的任课老师狠狠的批了一顿。老师很不理解,反驳我这不更说明我们和学生的关系融洽和睦么?要知道,我们的支教只有短短的四个星期,而真正教育他们的是他们所在学校的老师。如果我们的出现,结果是让他们觉得他们的老师有多么差劲的话,那我情愿我们不出现。孩子一旦产生这样的落差,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厌学!那我要问你了,你去支教的初衷是什么?你还有脸沾沾自喜么?当我们享受学生爱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跑偏了。我们应该放下老师的身份,以大哥哥大姐姐的身份出现在他们的身边。要让孩子们感同我们和他们的老师是不一样的。教学的老师就是他们学校老师那样的。而我们,只是比他们懂得多一些的哥哥姐姐而已。我发现有些志愿者去支教的动因根本层面就是假借公益的机会过一回当好老师的瘾,可笑!你是好老师顶个鸟用?一个月后你走了就再也不来了!你可知道你的行为对于当地正常教学的破坏有多大?可耻!可恶!

“以道德的名义产生不道德”是一个哲学观点,简单的字面解释,就是以有道德的名义去做事,最后产生不道德的结果。引申到我们支教活动中,前文中讲到的破坏当地正常教学环境,就是明显的例子。我常说,我们都知道苹果很好吃,如果孩子们一辈子吃不到苹果,我情愿他们这辈子都不知道苹果是好吃的。我所支教的宁夏西吉县,是个严重缺水的地方。他们的用水习惯,用水设施是城里人无法想像的。你千万别觉得他们的生活质量那么糟糕就多不幸福。因为在他们眼里,自家是缺水,可是东家也缺水,西家也缺水,所以缺水不会降低他们的幸福指数。如果你出现让他们对比出他们的用水是多么落后多么不卫生,而你却又解决不了他们的用水问题,那么这又是以道德的名义产生不道德。一个志愿者曾经告诉我他自身经历的一件事,“我初中以前一直过得很快乐,后来学校来了一群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者,经过他们一说,我发现我就是那个留守儿童,从此心里就一直很难过”。这样的案例足以让我们深刻反思和引以为鉴,如果你还不能认同这点,那我劝你还是别去支教了,因为你这不是去支教,是去祸害!

前些天在一个群里,大家讨论身边的一个亿万富翁,在说她的创业史的时候,大家听得都觉得很励志,当说到她所拥有的财富时更是啧啧称奇,暗生羡慕。却没有一个人提到她让多少家庭有了稳定的经济来源!我认为我们现今普世价值观是有问题的,评判一个人的成功,依据的往往只是这个人拥有的财富,而不是这个人的社会贡献或者精神财富。就好像很多人并不知道获得诺奖的莫言有哪些作品,但是他们都知道莫言得到的奖金不够在北京三环内买房(这个话题越说越偏离主题,以后另外撰文细说。一个人的成功与否,在我的价值观里,判断的标准是这个过得如愿没有。这就要讲到幸福指数了,其实我们城里人的幸福指数并不比山村人高。我们比他们多享受了物质生活,但也比他们多承受了精神压力,而事实上这份多出来的享受往往弥补不了压力带来的痛苦。“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幸福,成为了越来越多城里人的追求,而这对于山里人却完全是唾手可得。因此不要把我们的观念随随便便的灌输给他们。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对于可能一辈子都走不出大山的人来说,所谓的花花世界其实一文不值。

不要试图改变他们,要知道人类文明的进程是循序渐进逐步进化的,而不是高歌猛进立竿见影的。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帮助者而不是改造者。所谓的帮助,就是提供他们需要的,所谓的改造就是他们遵照你认为好的。要知道,你认为好的,对他们来说可能狗屁不如,必须牢记,只有他们想要的才是最好的。作为一个志愿者,首先要能做到像爱你的恋人一样爱那里的人们。比如我们支教,遇到的第一话题是如何走出大山。我的想法是,我不鼓励任何人走出大山,但是只要你想走出来,那我一定尽全力帮你。山外的文明未必适合他们,以他们的生存技能,在外面的世界里只会降低他们的幸福感,而我们除了把他们领出来,就啥也做不了。我们没有权利去决定别人的前途,帮助他们实现他们各自的愿望,这就是我们支教工作要做的,也是我支教理念第一位的目标。

我希望我的队员能起到“一扇窗一座桥”的作用。我们是山里孩子了解外面世界的一扇窗。这里所说的外面世界不是我们生活的花花世界,而是孩子们想学却因为当地条件落后而没机会学到的东西。我对每期队员的才艺特长要求特别严就是这个道理。什么是一座桥呢?如果山里孩子想走出来,而他正好来到你所在的城市,我希望这个城市对于山里的他来说不是完全陌生的,这个城市还有他当年的支教老师,你就是那座桥。

每个支教队员身上的责任和义务,在很多的文章或者支教队伍的组队规则里都有描述,这里我想说说大家很容易忽略的一点。在一个山村或者一个学校,只能有一个支教队伍的存在。你必须明白,你的出现,使得孩子们没有机会接受其他的支教队伍,因此不管你平时怎么样,到了支教点,你就必须给我表现出最优秀的一面来,做不到你就别来。

宋家的二叔

2014-6-1

第三篇:支教队员守则

支教队员守则

一、服从队伍安排,遵守队伍纪律

1.不得中途退出队伍

2.往返路程必须与队伍同行

3.不得无故缺席与支教有关的训练与会议,积极参与支教的每一项活动,不懒惰,跟支教人员相处融洽,互谅互让,互助互爱,团结友爱。

4.队伍在外期间,不得擅自离开队伍,如需外出,应提前向领队说明,获得批准后方可离队。

5.不得参与威胁人身安全的任何活动(如下水游泳等)

6.不得拒绝领导检查备课情况的要求,谦虚接受领队及其他队员的监督与意见。

7.未经领队允许,任何队员不得以学校、社团或队伍的身份接受他人赠送的任何物品。

二、为人师表,注意个人形象

1.不得在队伍及支教活动中说脏话,做侮辱性的动作、手势。

2.无特殊情况,不得因个人原因进入异性宿舍。

3.无特殊原因,不得在宿舍外的其他地方过夜。如操场、教室等。

4.不得以个人身份接受学员或当地其他人员赠送的价值超过5元的物品。

5.支教活动期间,穿着得体,端庄大方。

三、认真负责,提高授课质量

1.每位有课程安排的队员,必须至少提前一天完成备课工作。

2.上课期间,不得因个人原因中断课堂,如发短信、接电话等。

3.不得无故拒绝授课。如确有其他原因应提前向领队说明情况。

4.如课堂纪律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应及时向领队反应情况。

5.不得体罚或间接体罚学生。

6.每堂课要检查到课情况,确保学生的安全。如有无故缺课现象发生,应做出及时的调查和相应的处理。

如支教队员违反以上守则,由领队和队伍协商,视情节严重程度依此给予口头警告、通报批评、停课审查处分。情节严重者可建议其退出队伍。

注:

1、本次支教报名本着公平,自愿的原则进行。

2、此次支教活动,志愿辅导团不收取任何费用,任何支教队伍也不得向队员收取费用,一切所需费用由队员个人承担。

第四篇:支教团队员支教感言(模版)

我们来到这里的原因是什么?我们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的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来到这里,到底能够为这里的孩子们带来什么?难道真的只是为了完成社会实践的任务吗?当我踏上这片土地时,我不得不认真思索这个问题。原本张口而出的答案,此时显得如此单薄,仿佛不足以挑起如此沉重的责任。望着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初来乍到的喜悦渐渐被凝重所代替。未来的十天我将和它一起度过,我能够留给它什么?仅仅是一串串看不出的脚印?还是一个个被遗忘在记忆里的身影?我不甘如此。——甘肃分队 程欣欣

摘下一颗葡萄,用农家人的话说“如果你不怕泥土,直接擦擦就能吃”,绝对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没有农药,没有添加什么激素,甜美,叫人留恋,我都有些舍不得离开它们了。他们还带我们在瓜田里吃瓜,多么豪放。再次借用他们的话,“只要吃完后把瓜皮留下,就不算是偷瓜”,多么纯朴的民风!闲来漫步,看到了断壁残垣,废弃了的房屋,仍留下苍老的痕迹,黄土堆砌成的墙壁仍不肯轻易放弃自己,一如西北人的坚持得个性。不远处的山上,沟沟壑壑是岁月的年轮,偶尔可见的一些没有绿意的植物是亦岁月遗留下的痕迹。第一次来到沙漠,第一次如此近距离的与大地亲近,软绵绵的细沙,就像母亲的手,温柔而且温暖。——程欣欣

“那曾经有过的繁华与梦想,于失落的茫然中,零落成雪,一点一滴,永成追忆。”虽无此诗的落寞,但是这确也已成追忆。——甘肃分队 程欣欣

望着下面孩子们的泪水,我也哽咽了,没办法说出来话,让孩子们平息,只能用记忆中“宁夏”中最后一句“让我摸摸你那真实的脸”来结束最后的哭泣,去触摸每一个孩子们的脸颊,去碰撞每一个男孩子们的额头,去与每一个孩子们拥抱,去走上讲台最后一次点名听听孩子们大声吼叫的答到。我的学生们,我爱你们,永远!——甘肃分队

牟善栋

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这个暑假干什么,我还是会选择去支教。——甘肃分队 龙诗东

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而且还是一个人。一路上小心翼翼深怕碰碎满目的寂寥,列车启程的时看着空荡站台上父亲单薄的身影想到了朱自清《背影》,就不自觉的落泪了。而窗外那一闪而过的风景,承载了多少游子相思的泪水?对于每一个终点,我只是一个过客,不曾带来什么,也不会带走什么。满身的疲惫,满目的眷恋,到后来还是挥一挥衣袖,继续踏上旅程,却未曾把眼眶润湿,也许只有家乡那片圣土才能承受得起这么纯洁的泪水吧。——武洁

第一天的见面会之后,一切都步入了正轨。我们肩上,除了责任,就是信任。看着孩子们童真的笑脸,我不时地在问自己:“他们的人生会因我们的到来而改变吗?”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们要让世界因我们而更精彩!——武洁

完全是步入社会的一个工作体验,白天上课,还要生火做饭洗衣刷碗,晚上开会备课。一整天排得满满当当的,没有一丝喘息的余地。也许,忙里偷闲是最快乐的,就像在等待水开的过程中偷偷咬一口西瓜的甜美。在这里,我尝试了所有的第一次:第一次当老师,当然也是最后一次;第一次做饭,这也许仅仅是个开始„„而这些所有的第一次,是我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武洁

在这里,我看到了很多城市所不具有的东西,物欲横流的今天,纸醉金迷的现在,我们缺乏的究竟是什么?乡村的静谧祥和,孩子们的淳朴善良,确实应该好好思考一下。——武洁

一串串葡萄,一个个苹果、梨子,还有葵花籽。虽然都不大成熟,微涩的酸甜里透着蜜甜的祝福,那是我至今为止吃到最好的东西。领我们参观农舍,教我们认识作物,带我们爬古城墙,告诉我们它的历史,还有那些还未升起的梦想。——武洁

下午的惜别会是另一个不愿触碰的角落,那一碰就碎的感动。黑板上的大字触目惊心“老师不要走”,还有一行一行的小字,下面都有署名。“老师你要是走了我们和你没完”,“老师我们舍不得你走”„„那些童稚的声音,一次又一次的出现在我的梦中,而那浸湿的枕巾是我无法捡拾的破碎。——武洁

“老师,能不能把丁老师的手机号给我,我想让他寒假给我补英语。”是的,除了震惊还是震惊。所以当有人问我这次实践的收获时,我只能沉默。在这么真实的真实面前,我怎么能用简单的得失二字就轻易的给这一切下一个定论呢?——武洁

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在某个繁华的都市,能再见你们的身影,那时,也许你们不认得我们,但是我们会在远处注视着你,注视着你慢慢走出我的视野,然后微笑着转身离开„„——霍山队

山东大学连心支教团这个名字,将永远留在这个淳朴善良的小山村里„„——霍山队

我们就好似没有返程票的火车,呼啸着嘶风而来,短暂地停留,又即将呼啸着嘶风而去。14天?15天?还是16天?突然发现渐渐地我真的开始习惯了那用四本书摞在一起做的枕头,开始习惯了那伴着我入睡的蛾子的扇翅声,开始习惯了那不知何时趴在我身上的小虫子。晚上蓦的醒来,那汩汩的山泉水声总是让人莫名的感动,莫名的安心,一侧身酣然入睡。——霍山分队 王腾飞

因为那天中午五年级的孩子们整个班都哭了,我就问我六年级的孩子们:“老师走了,你们哭不哭呀?”他们都笑着告诉我说:“我们虽然心里难过,但我们不会哭,我们要笑着送你们走。”我想他们果然不愧是最大的,最懂事的。然而我起身去办公室拿东西,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三个女孩子泣不成声了。——霍山分队 王腾飞

高玉娟哭了,她是一个很感性的人,我也早预料到她一定会第一个哭。其实所有的人内心都充满悲伤。也许我们再也没有机会踏上这片土地,再次见到那些可爱的孩子了。我们一次次向他们承诺明年的暑假我们依旧会来到这个美丽的地方和他们一起学习,但谁都知道,那只不过是个善意的谎言罢了。——霍山分队 成玉丰

还记得第一次上课,紧张与羞涩„„

还记得第一次送学生回家,更为关注的是沿途的景色„„ 还记得第一次看见学生因摔伤而痛哭,自己有多么心疼„„ 还记得第一次责备不听话的男生,气的差点动手打他„„ 还记得第一次学生带蔬菜来,内心的那一份感动„„ 还记得每天早上学生那朗朗的读书声„„

还记得每一次课间学生们在楼下踢球打球那活跃的身影„„ 还记得每天下午教室门口那些可爱的女生在跳舞„„ 还记得三年级的顽皮淘气与天真%„„ 还记得四年级的课堂上的沉闷„„

还记得五年级总以自己的两位班主任为谈论话题„„ 还记得六年级懂事的孩子们那一桌丰盛的午餐„„

还记得被三个小学生骗回家去,在他们家中享用了那么丰盛的一顿午餐„„ 还记得三年级的孩子们害怕我们的离去而大声哭泣,我一直在劝说却始终没有办法阻止,甚至自己都差一点被他们给感动的哭泣„„

还记得三年级的男生表演的智斗野人,那样的绘声绘色,那样的充满感情„„

还记得朱世杰和周俊武表演的双簧差点让我笑破肚皮„„ 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值得我们回忆„„„„

——霍山分队 成玉丰

中午的时候,我来到教室里陪那些因为家太远中午不回家的学生,我看到张陈裕腿上的伤口(他因为打篮球不小心弄伤的),就拿起红药水给他擦药,没想到他竟然大哭了起来,我慌慌张张地以为弄疼了他,连忙跟他道歉,没想到他哭着说:“高老师,不要走,不要走。”我听了,既感动又难过,感动的是没有想到这些孩子这么有情有义,几天的时间已经让我们成为了好朋友,难过的是我们必须离开,我们注定要分开,这是不会改变的事实。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只知道我的泪直在眼眶里打转,我不得不躲开擦干眼泪,因为我想留给他们一张快乐的脸„„ ——霍山分队 高玉娟

但等我重新回到教室,我被这一幕惊呆了: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趴在桌子上大哭不止,一边哭一边喊着“老师,别走,求求你们别走„„”。我和同伴挨个安慰,但似乎不起作用,因为我们心里也很难过,又怎么能安慰得了同样难过的孩子呢?就这样,我们哭了一中午,有几个孩子哭得眼睛都肿了,就是停不下来,我已经担心的不知所措了,三、四年级的学生也跟着伤心地哭了。就这样,我们提前上演了一场离别的情景„„ ——霍山分队 高玉娟

告别会上,当我站在那方站了十几天的讲台上,面对那么多稚嫩而又熟悉的脸,一起唱起周华健的《朋友》时,心里涌起一阵感伤,真的结束了吗?我真害怕抑制不住情感会突然哭出来„„ ——霍山分队 高玉娟

车子奔驰在崎岖的山路上,风从耳边嗖嗖地吹过,两边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迅速向后移动,这样的场景怎能不让人伤感?我终于克制不住了,任泪水在脸上肆意流淌,我想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心里好受些吧。我知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但真的当离别来临时,那种伤心而又无可奈何的感觉又怎是一句话就能安抚的呢? ——霍山分队 高玉娟

不知为什么,我现在竟如此喜欢这个美丽淳朴的地方,完全没了来之前的不安感。当孩子们哭着问我“老师,明年你们还会再来吗?”的时候,我只能说:“会来,即使我们不来,也会有别的哥哥姐姐们来。”“我们就是要你们来,你们在我们心目中是最好的!”面对这群孩子,我竟然说不出话来。——霍山分队 张敏敏

我不知道我们的支教能够真正带给他们多大的帮助,也不知道他们的心里是如何评价我们的,但他们对我们支教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我们从他们身上学到的要远远超过我们自己所付出的。——霍山分队 张敏敏

桌子对面是我们的“床”,其实也就是一块块木板铺上报纸褥子,七个人挤在上面。但是在这离别之际,这些都突然显得那么美好。——霍山分队 冷艾琳

都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这些来自全国各地来自山东大学各个学院的学生经过十多天的相处早已变得仿佛一家人一样,可以说支教的日子是我上大学以来最快乐的一段时光。——霍山分队 冷艾琳

当汽车载着我们沿盘山公路一路向下,大别山的翠竹山崖仿佛一幅山水轴卷图缓缓展开又渐渐合拢。我心情矛盾复杂,但终究没有像队友一样流泪,还是那句话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能相聚就是缘分,我从这次支教中学到的要远远多于我所教给孩子的。——霍山分队 冷艾琳

他的父母和当地人一样热情且好客,虽然母亲是农民,父亲平时在外地打工,但是他们对教育孩子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不是一味只知道比孩子死学的家长。他们说孩子平时做作业经常是为了完成任务,好早点出去玩,平时看着挺聪明但一到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多半在于当地老师抓得不紧,父母又忙工作没时间督促,孩子又贪玩,并没有把精力真正投入到学习上,我们支教的老师都很负责,对他的帮助非常大。

我告诉他们,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还早,只要不要落下太多,等到他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肯下功夫,又这么聪明,一定会有提高的。

同时我也暗下决心,回学校一定要找他谈谈,作业一定不能继续应付了,学习是自己主动的,不是家长老师逼出来的。——霍山分队 冷艾琳

应该是五年级先哭吧,高玉娟是我们这么多人里哭的最厉害,然后四年级,三年级„„大家仿佛一瞬间发现真的要离开了。我本来是抱着安慰学生的心情进了三年级的教室,结果一进门,那个最可爱的小女生就扑进我的怀里,哭着喊,老师,你们为什么要走,为什么要走。一瞬间我真的不知所措,再看看全班其他女生都趴在桌子上头埋在胳膊里哭,突然间鼻子酸酸的„„——霍山分队冷艾琳

每个老师今天遇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老师,明年你们还来吗?我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说实话,我并没有必须来一次的决心,但看着孩子们期待的眼睛,泪痕未干的脸庞,我只能告诉他们,我们明年会争取回来,即使我们不来,也会有别的老师来。——霍山分队 冷艾琳

贾皖豫,一个小小的可爱女生,平时不怎么说话。每次和我聊她都会问我同样的问题“老师,你能不能不走?你走了,啥时候回来看我?下个暑假行不?”,每次,我都是含糊的回答,因为不知还有没有机会。我内心是真的愿意回去看看他们的。——太和分队 李玥

我一直主张“爱的教育”,所以只要你是用一颗真诚的心来和他们交流,关心和爱护他们,就会得到他们的信任与喜爱。——太和分队 李玥

我想我们这次支教,不仅仅是交给他们一些知识,更重要的是向他们传达外界的信息,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开拓他们的视野。根据我的想法,我大着胆子放弃了给他们讲课文的课程,而是给他们读了很多《读者》上的文章。我把所要读的文章分了三类:励志类,感恩类和哲理小故事。每读一篇文章,我都会准备导读,有时也会讲一些背景知识,读完后也会和他们交流一下读后感言,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总体上给我的感觉还是不错的,效果明显好于讲课本知识。这有助于活跃他们的思维,开阔他们的眼界,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影响到他们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太和分队 李玥

坐在阜阳火车站候车厅里,我对身边的梁晨说:“在咱们回去吧!咱们不走了!咱们还回到那所小学!”梁晨吃惊的说:“为什么?难道你不想回家?”我没解释,只是低下了头。我还是第一次又不想回家的感觉,也不知是不是自己的一时冲动。——太和分队 李玥

在这时光里我体味到了别样的人生,我不想用难忘、不舍、奉献这样的字眼来概括在这里的生活,因为这些字眼太浅薄。我更不想故作高深用专业政治术语来诠释支教的益处,来衬托自己的不平凡。我只是做一件平凡的事去实现了自己一个小小梦想。我只想用最平凡的心态对待自己和自己的选择。——太和分队郭丹芳

有时候很多东西不是自己能改变的,比如自己和他人的出身,同是孩子,却因为农村和城市的差异,生活的环境天差地别,如果不是自己亲身体验,谁能相信,只是8个小时的火车路旅,一个在欧洲,一个在非洲。我并不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本质的改变,只能衷心的祝福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健健康康的长大,努力掌握知识,走出农村,改变命运,人生绚丽而多彩。——太和分队 郭丹芳

8月11号,我坐上了去阜阳的火车,其实在几岁的时候我曾随妈妈来过阜阳农村,那里的景象让我至今都记忆犹新,房子都是茅草房,地都是烂泥地,凹凸不平,坐车简直是件痛苦的事,车颠的人都发呕,不仅如此,农村还没有电灯还用着煤油灯,没有电话。自从去过那一次之后我再也没去过了,一方面自己不愿意,另一方面爸爸也不让去,嫌农村太脏不卫生,别染上什么病回来。当我告诉爸爸我去阜阳支教的时候心里还有些担心怕爸爸拒绝,可爸爸只是沉默了下然后说好,你自己认为对的事就去做,当初我很感动,头一次感到自己长大了,可以对自己做的事情负责了,也很感谢父母能支持我的决定。——太和分队刘珊珊

在车上我也发觉这里果然变了不少,最大的变化要数马路了,很平坦,不禁让我感到一丝欣慰。——太和分队 刘珊珊

头一天晚上有些激动的没睡好,一想到明天就要当老师了就兴奋的睡不着,但也有些担心自己教的不好,怕误人子弟,可万事开头难嘛,其他队友也都和我一样没有经验,我们就互勉互助,尽自己最大力量给孩子们带去新鲜的知识,让他们这个暑假的尾巴过的既充实又愉快。——太和分队 刘珊珊 门上贴着他写的座右铭:“家贫也会出孝子”“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知识改变命运”我们看到这些都沉默了,不是没有感想而是感想太多便都放在心里——太和分队 刘珊珊

拍合影时,有的孩子执意不肯和大家一块拍。看他们的样子,似乎不拍合影我们就不会走,那么离别就会无限延期。——青山分队

四年级的褚玉洁拉着我们说,哥哥姐姐每周给我打一次电话吧。说话时语气中的那份担忧,令我们心疼又感动。——青山分队

三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四年级的孩子天天闹哄哄,五年级异常沉闷,六年级则稚嫩退去开始显现成熟。——青山分队

到家后是其母亲的惊讶与感激,是邻里之间的赞扬,不谙世事的罗双没有多说什么,只是递上手中的雨伞,只是淡淡的说:“苏飞哥哥,这次回家我感觉很舒服,以前我都要使劲跑,边喊边跑,生怕遇见坏东西,这次我一句话也没说。”听了这些话,看到他家墙上的11张奖状,果真是明白了一路的无言胜有声啊,他把这种寂静当做是一种安全的象征,这也是对我最好的报答吧。——青山分队

他们都说离别那天最苦的是我,因为很多孩子都坚持让我送其回家,为了满足他们的愿望,我从中午11点办开始,送完一队又一队,一直到下午六点多才结束了这最后一次护送任务,几个小时一直不停地翻山越岭。而说实话,我真的很幸运,我赚足了眼泪!——青山分队

我不是爱哭的人,可当我对楚玉洁请求了好几次“你不要哭啊”无果之后,我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泪水,任凭泪水滑落,连擦拭的时间都没有,真的不想放弃每一眼可以看她的机会。——青山分队

一次次别离,一次次伤感,我没有麻木,反而更加坚定,我对他们说,这不是别离,我们回去是去等待,等待你们将来飞出这片山,和我们一样,去更宽广的天地去汲取知识,我们是去等待,等待你们成为真正的金凤凰,让我们这十三天的相处能够真的做到有意义!——青山分队

第五篇:支教队员的支教感言

支教队员的支教感言

现在在火车上,一直都忘不了支教的事,一直都想着自己教过的学生。害怕自己再不写支教总结,很多东西慢慢的就淡忘了。

这两天一直有学生打电话或者发短信过来问我们情况,问我们到家没有,每次接到他们的电话,收到他们的短信都有一种非常高兴的感觉,不想错过他们的每一通电话,即使是接近一个小时的长途加漫游。昨天深夜有个学生和我qq短信聊天,说自己睡不着,想我们,很想再见我们一面,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讲,其实我也很想再去看看他们,但是。我让她不要把眼泪留下来,她说她忍不住。她说给我们准备了一个礼物,等着我们下次再去。我告诉她,重要的不是我们再去,是你们要从那里走出来,等你走出来,坦哥带你胡吃海喝!

突然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当中,又突然离去。真的很残忍。我现在更能感受到,我们支教队员自己离开的是如此地轻松,却给这群单纯的山区孩子留下了如此深的羁绊。

想起临走之前的那一晚,很多学生留在学校不回家。晚上当地村书记和校长请我们吃晚饭,从六点多一直吃到九点多,也喝了酒。本来和学生说好八点就回去陪他们,但是书记和校长的盛情难却,虽然刚来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信任我们。学生们一直在外面等,等我们吃完饭。而我们吃饭的时候想的也一直都是我们的学生,喝酒喝到最后的时候,我跟他们其中一个村里的主任说:我真的很喜欢这里,喜欢这里的孩子,舍不得他们。我说我现在剩下的时间更想多陪陪我的学生。于是我一个人就借着酒劲晃晃悠悠地回学校,看我的学生。他们都在,在教室门口,两排活动板房的夹道中间,等着他们的老师一个一个回去。不知道该跟他们说些什么,只是借着酒劲随便喊他们几句“小兔崽子”,问他们在干什么。他们都“笑”着看着我,没有说什么。然后我们走到夹道前面一个看不到灯光的地方,眼泪就再也忍不住了。我安慰他们不要流眼泪,坚强点。他们也安慰我们。但是谁都忍不住,不掉下眼泪。大家就站在那,流眼泪,相互安慰。

晚上11点多,学生们都还在,校长怕出现安全问题,就以一种强硬的态度,要求学生,离开学校,早点回家。我也非常理解校长的做法,但是学生们还小,他们不能理解校长的一片苦心。他们认为现在是暑假期间,校长没有权利要求他们回家,他们认为校长这是在故意拆散我们。我们也不知道要怎么跟学生解释,只能尽量维持秩序,一边向校长保证我们会处理好问题,不会出乱子。一边劝说学生回家。最后队长带着学生去街上转了一圈,让小一点的学生回家。我后来就没告诉学生,默默回了学校。后来校长找到了我,还有松哥,就坐下来和我们谈谈,他怕我们也不理解他的苦心,对他也有意见。他告诉我他已经工作了30年,当校长也有10年了,他最怕的就是出现安全问题,他说在这个地区出现安全问题是特别严重的事。我也理解他为什么这么说,毕竟这个地区有他的特殊性,村民的认知,开放,和思想高度都在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校长说他不希望在我们支教快圆满结束的时候再出现安全隐患。他希望我们来的时候高高兴兴,走的时候带走的也都是美好。我很感谢校长,也很敬佩校长,感谢他在我们这十几天的支教过程中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敬佩他能在这样的地方坚持工作那么多年。像他这样的老师才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人。

最后校长回家了,他终究还是没忍心赶走学生,让他们留下来,陪我们最后一晚,也是我们陪他们最后一晚。那晚我因为要给他们很多人写留言,没有陪他们耍,写着写着自己也就睡了,因为还喝了酒。还有那晚一个学生以为我真喝醉了,拿了一瓶矿泉水浇在我头上,我还没有因为喝酒被谁浇过,第一次竟然是被一个学生,我算是记住她了,临走的时候还送了她一副墨镜。真的是太爱这群学生了。夜里我起来的时候,才想起我的这群学生,问队友才知道他们在另一个教室睡了,睡在拼接起来的课桌上,和我们睡得一样。怕他们冷,又给他们抱了几床毛毯。然后我就一直没睡,打着手电,给他们写留言,大段大段地写。还好我带的初一那班只有十几个学生,要是像五六年级那样有六七十个学生,那我就写不过来了。

我给他们每个人的留言都比较长,里面涉及到学习方法,如何做人,当然还有祝福和希望。我真的很想把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告诉他们,但是十几天时间太短,能教的东西太少,而短短的几行留言又怎么能表达的了我对他们的感情。写的最认真的是给一个叫赵钱玲的学生写的。她给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学习很认真,很懂事,很漂亮的女孩子。我在给她的留言中提到了很多学习方法,有我教他们的做题时的读题方法、解题思路、如何整理知识点、如何利用错题集等等,还给她解释了我跟她们讲的“简单”、“粗暴”和“不要脸”。还有对她的很多希望。我和队长在回去的路上也在商量,如果非要让我们选择一个学生,作为长期资助对象,我们都认为她是最合适的人选。就因为她做事认真,好学。而且我们也十分肯定,如果没有一个人在她身边辅导,她也很难走出这里,靠她自己,几乎不可能。而这里的大部分学生的整体条件可能还不如她。她在我的学生里算是认真的,每个教过她的老师都觉得她很不错。真希望有一天能在大山外见到她。

短短的十几天,接触了很多孩子,从幼儿班到初二的都有,如果不是条件的限制,他们一点都不比城里的学生差。他们那么小就开始帮家里做各种农活,有的六七岁就天天帮大人照顾弟弟妹妹,背着他们来上学。六七岁就天天上山割猪草。六七岁就走好几个小时的山路来上学。五六年级就天天开着摩托走山路,骑的比我溜多了。很多都是爷爷奶奶照顾长大的,父母一直在在外地打工,有的甚至没有父母,有的是由哥哥姐姐照顾的,当然条件好一点的也有一家有两个大学生的。每次家访,走过他们走过的山路,真觉得自己弱爆了,跟他们比起来,我们有什么理由说自己现在过得不好,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利用已有的条件,比他们好的多得多的条件,真想对那些正在浪费这些条件的同龄人,或者现在的学生说,与其给你们浪费,不如拿去给山里的孩子,他们一定做得比你们更好。

想起来一个小女生,三年级,才10岁,长得蛮漂亮的,看起来很瘦弱的小女生。我之前把她抱着,放她下来的时候她说她想抱我,看看能不能把我抱起来,我有70KG!但是她就是稳稳地把我抱了起来,很稳很稳。一次我去她家看她的时候,看到她在打口袋,口袋里装着玉米(用粗木棍)。于是我就去帮她打,也不知打了多久,反正走的时候,我手上就多了两个泡,一个水泡,一个血泡。我自认为我是能干的了粗活的,但是这才打了几下,我又对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怀疑,也对这些小学生产生了敬意,他们真的真的太懂事,太能干了,小小年纪,肩膀上承担的东西一点都不比我们少。很多方面真的比我们厉害多了,就不要说和他们同龄的城里的孩子了。我和队友讨论过,大山对他们的限制到底有多大。因为大山,他们缺少了什么,获得了什么。凭我们几个人可能给不了答案,但是我认为他们并没有比山外的孩子少获得什么,也没有缺少什么。都说他们经济条件差,教育资源匮乏,但是我们这些条件好的地方教出来的学生又是怎样的?真的就比山里的孩子好上一千倍一万倍?在我看来,他们真的不缺什么,大山就是他们的世界,在大山之内,他们懂的比我们多得多,走山路,吃野果,挑野菜,怎么应对突发状况,他们有他们的乐子,而且一点也不比城里的孩子缺乏快乐,每天放学回家走几个小时的山路就是乐子,一起摘野果,在路上玩耍,奔跑,下雨了在路上一起淋雨,他们过得真的很快乐,这就是他们的生活。人更多的时候总是拿自己的拥有的来审量别人所拥有的。认为别人缺少什么,自己拥有什么。但是这些真的都是相对的,支教的人都明白,自己从山区孩子身上收获的东西,比自己带给他们的东西多得多。支教收获最大的往往是我们自己。因为自己所处的环境还不错,至少各方面条件比山里的孩子好很多,所以我觉得山外的孩子应该多站在山区孩子的角度,好好审视自己。我们支教做的,不仅是把山外的世界展示在山里孩子的面前,给他们走出大山的希望,更多的需要做的是告诉城市里的孩子,你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要好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最重要的一点,他们从来就不缺少什么。

-----Tank--8月6日凌晨写于火车上(鄙人愚见愚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90555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