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著作一览表
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著作一览表
1、姚庆瑞、白玉林编著:《文言固定句式及熟语》,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版。
2、姚庆瑞点校:《楚辞新注》(竖排繁体),三秦出版社,1995年6月第1版。
3、李培坤:《古文名篇译析》,未来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
4、吴代芳、李培坤:《唐人绝句艺术谈》,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7月版。
5、宋建元:《鲁迅小说探微》,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3月版。
6、宋建元:《丁玲评传》,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3月版。
7、宋建元:《宋建元文集》(第一集《自传集》第二集《诗歌集》第三集《论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3月版。
8、宋建元:《涡土》,陕西旅游出版社,1995年6月版。
9、宋建元:《囚歌》,陕西旅游出版社,1995年6月版。
10、宋建元:《小说(1)集》,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12月版。
11、王宣武:《汉语大词典拾补》,贵州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版。
12、李正峰:《西安碑林名碑品评》,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13、李正峰:《书法漫游》,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
14、李正峰:《书法杂谈》,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9月版。
15、师长泰:《古代诗词名句探胜》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6月版。
16、师长泰:《唐诗艺术技巧》,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1月版。
17、师长泰:《唐人律诗精品赏评》,独著,太白文艺出版社,1997年9月版。
18、师长泰:《历代诗人咏兴庆宫诗选注》,独著,西安出版社,1998年版。
19、师长泰:《白居易诗选评》,独著,三秦出版社,2008年2月版。20、师长泰:《王维诗歌艺术论》,独著,上海三联书店,2016年11月版。
21、王仲生:《贾平凹的小说与东方文化》,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22、王仲生:《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综史》,副主编,文化艺术出版社,1995年版。
23、王仲生,王向力:《陈忠实的文学人生》,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24、蔡光澜校译:《文白对照二十二子·扬子法言》,独著,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25、范天成:《中华美德教育读本 高中》,独著,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26、李宗伟:《唐人传奇》,独著,中华书局1985年版。
27、李宗伟:《千家诗 神童诗 续神童诗》,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29、张克勤、魏碧雯、廉文澂、张鸿才编著,《胡征论》,西北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30、戴克强、廉文澂编著:《中国现当代文学教程(精装上下两册全)》,陕西人民出版社,1997年9月版。
31、王小侠、廉文澂编著,《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解读》,三秦出版社,2007年10月版。
32、廉文澂:《中国现代文学审美探幽》,独著,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8月版。
33、廉文澂:《刘旷艺术与人生》,独著,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4、王宝麟:《美学教程》(主编赵文增,6人合编,执笔第三章“美的欣赏”),辽宁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出版。
35、王宝麟:《中国当代文学》(参编),陕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3月出版。
36、王宝麟:《电影学基础》(副主编),陕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7月出版。
37、王宝麟:《青楼诗词》(与姬源合作,担任唐、宋部分内容),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8、王宝麟主编:《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评介》(与姬一鸣任主编),三秦出版社,1994年版。
39、车宝仁:《西安名胜故事》,三秦出版社,1989年版。
40、车宝仁,习文:《中国传奇故事大观》,三秦出版社,1991年10月版。
41、车宝仁改编:《中国传奇故事》,未来出版社,1993年8月版。
42、车宝仁:《曲江乡志》,独著,西安地图出版社,2012年1月版。
43、车宝仁:《黄帝铸鼎关中荆山研究》,陕西省人民出版社,2013年4版。
44、李芳银、贺信民、魏玉川:《中学语文写作技法揽胜》,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7月版。
45、贺信民、魏玉川:《名著改编与影视剧创作》,陕西人民出版社,2005年8月版。
46、贺信民:《红楼梦导读》,未来出版社,1996年6月版。
47、贺信民:《红楼拾翠》,独著,西北大学出版社,1996年10月版。
48、贺信民:《红情绿意:红楼梦点面论》,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49、贺信民主编:《大学语文》,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7月版。50、贺信民:《红外集》,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51、贺信民:《红深几许—红楼梦面面观》,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9月版。
52、魏玉川:《演讲学与演讲艺术》,独著,陕西音像出版社,2006年6月版。
53、李娓:《古体诗歌艺术研究》,独著,三秦出版社,2003年10月版。
54、李娓:《易经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3月版。
55、惠百团:《走出栅栏》,独著,陕西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
56、惠百团:《夜色阑珊》,独著,陕西旅游出版社,1995年版。
57、惠百团:《枕上听雨》:独著,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年版。
58、惠百团:《落雨缤纷》:独著,长征出版社,2001年版。
59、廖晓军:《路遥的小说世界》,独著,三秦出版社,2006年4月版。60、张惠民,张进:《士气心:苏轼文化人格与文艺思想》,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2月版。
61、张惠民,张进:《柳永词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62、张进主编:《王维研究资料汇编》(1-4册),中华书局,2013年10月版。63、张进:《苏轼宋金接受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11月版。
64、冯望岳:《鲁艺史话》(合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65、冯望岳:《中国现代文学名著选讲》(合著),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66、冯望岳:《新编中国现代文学史》(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67、冯望岳:《鲁迅作品赏析大辞典》(合著),四川辞书出版社,1992年版。68、冯望岳:《郭沫若的文学世界》,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93年7月版。69、冯望岳:《中国文化的走向》(合著),北方文艺出版社,1994年版。70、冯望岳:《简明郭沫若学辞典》(合著),甘肃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71、冯望岳:《中国现代文学》(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72、冯望岳:《安康当代文学史》(合著),作家出版社,2004年版。73、冯望岳、马千里、李兆虹:《陈忠实小说在东西方文学坐标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74、马千里:《四月的练习曲》,独著,西北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以上为退休老师所著)
75、钟书林:《<后汉书>文学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
76、钟书林:《范晔之人格与风格》,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6月版。
77、钟书林:《士与文学》,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78、钟书林:参编“十一五重点出版项目”《汉语大词典订补》,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版。
79、钟书林:西北五省区研究生教材《古代汉语》(参编),中华书局,2006年初版,2007年修订版。
80、钟书林: “十一五规划教材”《大学语文》教材(参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81、钟书林:编译:《军人道德史》(中华传统道德故事经典),独撰,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82、钟书林:编译:《祸福真谛》(中华传统道德故事经典),独撰,大众文艺出版社2010年版。
(曾在本院系任教过的教师)83、梁瑜霞:《中国游记鉴赏辞典》(参编),陕西旅游出版社,1992年版。84、梁瑜霞、马晓琴校译:《文白对照二十二子•春秋繁露》,安徽文艺出版社,1996年11月版。
85、梁瑜霞:《观止丛书·先秦两汉文观止》(参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6、梁瑜霞:《观止丛书·宋词观止》(参编),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87、梁瑜霞:《史记人物故事》(参编),三秦文学出版社,1998年版。88、梁瑜霞:《增订注释全唐诗》(参编),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年版。89、唐健君:《西方现代文论与哲学》(合著),重庆大学出版社,1999年8月版。
90、唐健君:《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参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6月版。
91、唐健君:《消费文化与艺术创新》(中国当代美术战略研讨文丛,参编),江西美术出版社,2007年1月版。
92、李小成:《<文中子>考论》,独著,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版。93、李小成、赵孝悌:《国学经典导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94、李小成:《经学子学与文学论》,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3月版。
95、李小成:《中说校释》,独著,科学出版社,2017年7月版。
96、李小成:《中国文学史》(上)参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
97、伏漫戈:《<二拍>众生面面观》,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7月版。98、伏漫戈:《<红楼梦>研究述论》,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4月版。
99、高萍:《中国文学史》(上),参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3月版。
100、刘宁:《<史记>叙事学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11月版。
101、刘宁:《长安历史文化概论》(参编),陕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6月版。102、刘宁:《中国传统文化通识教程》(参编),三秦出版社,2013年版。102、刘宁主编:《秦岭四库全书·文心观止》,西安出版社,2015年版。103、刘宁:《史记概论》(修订版)(参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04、雒莉、荣小措:《曲江诗醇》,吉林大学出版社,2011年6月版。105、高天成:《大学书法》(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版。106、高天成:《崇阳宫与道教文化》,独著,陕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107、杨晓慧:《唐代俗文学探论》,独著,人民出版社,2015年4月版。108、赵孝悌:《国学经典导读》(第二作者),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版。
109、何嶶:《欧阳询书学思想研究》,独著,世界图书出版西安有限公司,2015年9月版。
110、李莉:《倾听拔节的声音》,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版。
111、李莉:《语文课程与教学》(参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版。
112、吴婷婷:《语文课程与教学》(参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版。
113、吴婷婷:《近代国文教育文化史论》,独著,人民出版社2018年10月版。114、李兆虹主编:《考研考点精讲》,世界图书出版公司西安有限公司,2016年9月版。
115、李兆虹:《中国当代文学史》(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116、于展东:《张籍王建体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6月版。
117、魏敏:《商山四皓本事及接受研究》,独著,上海三联书店,2017年11月版。
118、张莹:《中国当代文学史》(参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2月版。
119、高峰:《定边文库:方言俗语卷》(第一),北京燕山出版社2016年12月版。
120、袁梅:《北京知青在安塞》(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年3月版。121、袁梅;《现代汉语》(参编),中华书局,2006年7月版。122、袁梅;《现代汉语》(参编),三秦出版社,1995 年5月版。123、苏羽:《明代文言鬼小说研究》,独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4月版。
124、李勇:《笔墨双城——中国现代作家文风墨韵》,独著,西北大学出版社,2018年1月版。
125、师长泰主编:《王维研究》第一辑,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126、师长泰主编:《王维研究》第二辑,三秦出版社,1996年版。127、师长泰主编:《王维研究》第三辑,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28、刘刚,师长泰主编:《王维研究》第四辑,辽海出版社,2003年版。129、梁瑜霞,师长泰主编:《王维研究》第五辑,江苏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130、吴相洲、高萍主编:《王维研究》第六辑,学苑出版社,2013年版。131、董洪杰主编:《国学知识全知道》,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版。132、董洪杰:《实用旅游汉语》(第二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133、李惠玲:《中国现当代文学创作历程审视》(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134、李慧玲:《文学名作赏析》(副主编),四川大学出版社,2017年3月版。
第二篇: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汉语言文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受过良好的写作训练、思维严密活跃、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都比较强的高素质应
用型中文人才。学生毕业后能从事语文教育、语文研究、编辑出版、新闻传播、文化宣传工作,也能从事文秘及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发展历史、研究现状等方面的系统教育和专业技能
毕业生应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勤奋学习,遵纪守法,具有优良的品德和
高尚的审美情操;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崇高的职业追求。
2、具有正确的文艺观点、新闻观点和语言文字观点,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解读和分析古今文学作品的能力和处理古今语
言文字材料的能力懂懂得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具有从事语文教学的能力,并具有从事文秘工作,或新闻采访、编辑出版工作的能力。
3、了解本专业及相关专业各学科学术发展的历史,重视传统文化的继承,了解语言文学学科的新发展,通过学习能不断吸收本专业和相关专
业的研究新成果,同时具有一定的哲学和自然科学素养,掌握资料收集、文献检索、社会调查、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备本专业的科研
能力,逐步学会在文理渗透、学科交叉的情况下,开辟新的领域。
4、具有较强的口头表达和写作能力。
5、英语达到国家4级水平。
6、能用计算机进行语言文字处理。
三、主干学科及说明:中国语言文学
四、主要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唐宋文学、元明清文学)、中国现当代、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作
学、美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包括计算机上机训练、写作训练、军训、现代礼仪、普通话培训、汽车驾驶、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等。
六、修业年限:四年
七、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八、毕业条件:修满总学分161.5学分,方可毕业。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
这是一个神奇的专业,它几乎对中国五千年的文字记载无所不包,主要课程有现代汉语,现代文学三十年,世界文学,写作,等等,课程多,压力大,就业方向广,政府行政,文秘,教师,文员等,喜欢文学和文字的孩子可以选择报考,我在这里等你,欢迎成为中文人。
第四篇: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财经文秘方向)培养方案
PROGRAMME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FOR FINANCIAL AND ECONOMICAL USE)
学科门类文学专业代码05010
1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备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能够在财经领域各部门、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等从事文秘、管理工作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专业和经济学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接受财经文秘方向的技能训练,具备从事文秘、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备以下知识、能力与素养:
1.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基本知识,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2.掌握经济学基本知识,熟悉党和国家的经济方针、政策与法规;
3.掌握文秘工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
4.掌握计算机操作与应用技能,具备熟练运用现代办公设备的能力;
5.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能够满足文秘工作的基本要求;
6.具有健全的心智、健康的体魄。
三、课程设置
课程按性质分为必修课、选修课两类。其中必修课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学科共同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选修课包括通识教育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
课程按内容分为通识教育课程(包括通识教育必修课和通识教育选修课)、学科共同基础课、专业课(包括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与实践教学环节四大类。
(一)通识教育课程设置
1.通识教育必修课程设置
通课教育必修课是指教育部或学校规定全校各专业均需修读的课程,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外语、体育、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等,共计42学分。
2.通识教育选修课程设置
通识教育选修课分为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人文艺术类和跨学科类四个领域,学生在每个领域至少分别选修2学分,总共最低修满15学分。学生选修与本专业重复或相近的课程,不计入通识教育学分。
(二)学科共同基础课程设置
本专业主要的学科共同基础课包括:文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 325
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史、外国文学史、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财政学、金融学,共计46学分。
(三)专业课程设置
1.专业必修课设置
本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包括:秘书学、基础写作、应用写作、办公自动化、行政管理学、公共关系学、社交礼仪等,共计20学分。
2.专业选修课设置
本专业主要的专业选修课包括:书法、摄影、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美学概论、逻辑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论语》选读、《诗经》选读、演讲与口才、档案管理学、社会学、广告学、文化产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商务沟通与谈判、电子商务等,学生应至少修满25学分。
(四)实践教学环节
本专业独立设置的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下:
1.军训:新生入学后,集中1-2周进行。军训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军事知识,学会军事操练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体验军队生活,培养其良好的纪律观念和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计1学分。
2.读书活动:学生在第一学年至第三学年,须完成“读书活动”。学生可在100部经典著作推荐书目中自由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著作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应做好读书笔记,每学期须撰写一篇不少于3000字的读书心得,并于每学年第一学期的12月底和第二学期的5月底,分别将当学期的读书笔记和读书心得交学院,由所在学院组织评判,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级制计分。其中,优秀读书心得由学院选送至学校,参加由学校组织的校级“优秀读书心得”的评选。计1.5学分。
3.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引导学生走出校门,到社会中去,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能力,以深化课堂教学效果。计2学分。
4.社会实践(调查):主要包括社会服务类、社会调查类、劳务类、重大社团活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实践结束后提交实践报告。计1.5分。
5.大学英语课程实践:主要包括课外听力练习、自主学习、参加英语角、大学生英语竞赛和演讲比赛等。课外听力练习通过早晚收听外语广播台(频率:调频80MHz)的英语节目完成,要求每周至少收听2学时;自主学习是指在自主学习教室开展的英语学习,要求学生每周至少上机学习1学时。学习情况将由任课教师掌握并记入学生平时成绩。参加大学生英语竞赛和演讲比赛并获奖的同学将得到相应的创新学分,可抵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6.实践:包括课程实践和实践课程。课程实践随各门课程合理地安排在授课过程中;实践课程单独设立,包括办公自动化等,总计1学分。
7.学年论文:学生在专业教师指导下自行选择本专业的研究课题,提交学年论文。计1学分。
8.专业实习:包括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安排在校内实验室或校外实习基地进行。计1学分。
9.毕业实习:结合专业要求,原则上第七学期前的暑假进行不少于4周的毕业实习,实习结
束后,根据各专业要求和实习内容填写毕业实习报告。计2学分。
10.毕业论文: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严格遵守学术研究规范,提交合乎学位授予要求的研究论文(报告)。计6学分。
(五)第二课堂教育
积极开辟第二课堂教学,建立本科生客座教授制度,将党政机关、“财、税、银、企”等部门和行业的兼职教师请进课堂,扩大第二课堂教学规模。学院每学期开设第二课堂教学活动不少于两次,如演讲比赛、辩论赛、书法、绘画、摄影比赛等;开设讲座不少于三次,并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学生在第二课堂取得的创新学分可抵通识教育选修课学分。
四、学分及学分分配
本专业要求学生修满165学分。
1.通识教育课程57学分,占总学分的35%,其中,通识教育必修课42学分,选修课15学分。
2.学科共同基础课程46学分,占总学分的28%。
3.专业课程45学分,占总学分的27%,其中,专业必修课20学分,专业选修课25学分。
4.实践教学环节共计19学分,占总学分的12%。其中独立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17学分,随课程设置的实践环节2学分。
五、修业年限
四年。
六、授予学位
修满规定的学分,全国大学英语四级测试成绩合格或通过学校大学英语水平测试,按要求完成学业,并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者,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专业
汉语言文学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培养具有较为扎实的人文学科基本素质,有较好的母语写作与表达能力、较强的古典文献阅读和欣赏能力、具有一定文艺理论素质和较系统的汉语言文学发展和嬗变的历史知识。涵泳生命于传统道德,兼重知行合一与人格塑造。能在传媒、出版、教育、文艺部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网络、广告及各类文化产业等行业从事相关的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要系统学习汉语言文学及相关理论知识,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完善的人格修养。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通识素养,连通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有较强的人文精神与素养; 2.专业素质,获得扎实的文学理论功底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3.实践能力,拥有较强的行为活动能力,形成知行合一的行为风范; 4.了解我国关于语言文字和文学艺术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文学
2.学科类:中国语言文学
四、主干学科 汉语言文学
五、主要课程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写作、外国文学、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中国历代文论、比较文学。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55学分
八、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英语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较强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宽广的中西方文化知识背景及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能熟练地用英语在教育、经贸、农业科技、文化、旅游、涉外企业及外事等部门从事教学、翻译、研究、管理、文化交流等项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
二、专业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英语语言、文学基础知识,接受听、说、读、写、译各方面的训练,掌握政治、经济、外交、国际贸易、社会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宽广的知识面、一定的相关专业知识、较强的能力和较高的素质。具有运用英语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和国际交流工作的业务水平。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人文素养、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与外事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熟练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3.掌握英语语言、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4.掌握相关人文和科技方面的基础知识; 5.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和文化;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文学
2.学科类:外国语言文学
四、主干学科 英语语言文学
五、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阅读、英语写作、英语语音、英语语法、语言学概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美文学。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毕业最低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新闻学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宽厚的人文与社会科学知识、较高的新闻职业道德素养、系统的新闻理论知识与技能和较强的语言文字功底,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和大众媒体传播的操作实务,适应信息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能在新闻、出版、宣传部门及企事业单位、各类社会组织从事媒体记者、编辑、公关、文秘及各类商业性传播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宽广的人文社科及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系统掌握采、写、编、评、摄、录等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及新闻传播的方式方法;了解国内外新闻传播工作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掌握文学、历史、新闻、公共关系、广告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注重培养获取知识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了解我国有关的方针、政策、法规; 2.了解新闻的传播特色与采访制作;
3.具有扎实的新闻采写理论基础和制作能力;
4.掌握新闻学、公共关系学、广告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5.具有基本的英语技能;
6.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获得各种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文学 2.学科类:新闻传播学
四、主干学科 文学与新闻学
五、主要课程
新闻学概论、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新闻采访与写作、广播电视学、大众传播学、新闻摄影、新闻评论学、新闻编辑学、新闻伦理与法规。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文学学士
舞蹈学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人才培养能在专业表演团体、学校、科研单位、演艺机构等从事中国舞、芭蕾舞、现代舞等舞蹈、舞剧表演以及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知识,熟悉我国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系统地掌握舞蹈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有较高的文化艺术修养,有较强的审美感觉和创造性思维,有观察、理解、概括生活的能力,能独立完成吧、各类舞蹈及舞剧作品的创作(二度创作)与艺术体现,以及具有从事本专业教学和初步的科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舞蹈表演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舞蹈角色(人物)的分析方法和技术; 3.具有舞蹈表演的基本能力和技术;
4.了解党和国家的各项文艺方针、政策和法规;
5.了解舞蹈表演体系的前沿状况、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 6.掌握舞蹈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艺术学 2.学科类:音乐与舞蹈学
四、主干学科 艺术学、舞蹈学
五、主要课程
芭蕾舞基本功训练、中国舞基本功训练、现代舞基本功训练、中华民族民间舞蹈、外国民族民间舞蹈、舞蹈赏析、艺术概论、舞蹈概论、贵州少数民族舞蹈、中国舞蹈史、外国舞蹈史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广告、包装、形象、品牌策划、会展设计等领域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创作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视觉传达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注重对现代设计理念与设计技能的掌握,学习期间通过视觉传达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及视觉传达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其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3.掌握视觉传达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视觉传达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5.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视觉传达设计的发展动态,能独立进行视觉传达设计创作实践。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艺术学 2.学科类:艺术学
四、主干学科 设计艺术学
五、主要课程
构成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图案鉴赏、形态创新、专业技法、专业设计、艺术设计理论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环境设计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与教育发展需要的本科应用型人才,毕业后能在环境景观规化、园林绿化、室内外装饰等领域从事环境设计创作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环境艺术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注重对现代设计理念与设计技能的掌握,学习期间通过环境艺术设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及环境艺术设计方法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具备本专业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3.掌握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环境艺术设计创作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5.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环境设计的发展动态,能独立进行艺术设计创作实践。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艺术学 2.学科类:艺术学
四、主干学科 设计艺术学
五、主要课程
构成素描、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色彩构成、图案鉴赏、形态创新、专业技法、专业设计、艺术设计理论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绘画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系统掌握美术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备艺术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在所学艺术专业领域内从事艺术创作、艺术教育、推广和管理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美术学方面的基本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期间通过艺术思维能力的培养、绘画技能和创作技巧的训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艺术鉴赏能力、较强的独立进行艺术创作的能力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通过创新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 2.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养; 3.掌握绘画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掌握造型艺术的专业技能和方法;
5.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了解有关经济、文化、艺术事业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关于绘画的发展动态,能独立进行艺术创作和相关研究。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教育部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类)1.学科门类:艺术学 2.学科类:艺术学
四、主干学科 美术学
五、主要课程
艺术概论、中国美术史、外国美术史、素描、色彩、油画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艺术学学士。
法学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既能适应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及外事、外贸管理法律事务等工作要求,又能作为律师独立执业,或承担公证、金融、保险、外贸及其他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法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法学思维和法律事务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处理法律问题和法律事务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系统掌握法学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熟知各种基本法律制度; 2.掌握法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和技术,具有运用法学知识和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3.了解法学理论的前沿和最新发展动态,具有创新精神,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初步能力。4.熟悉我国法律和党和国家的相关政策;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
6.具有较丰富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和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
7.掌握计算机操作基本技能和一门外语,具有良好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8.鼓励和支持学生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法学 2.学科类:法学
四、主干学科 法学
五、主要课程
法理学、宪法、中国法制史、民法总则、刑法、商法、经济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国际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知识产权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私法 物权法。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法学学士
行政管理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系统培养掌握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和法学等方面的专门知识以及公共政策分析、人力资源管理、电子政务、社会管理等方面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主要国家和地区社会政治情况,能在各级政府机关、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政策研究、宣传策划、人力资源管理和高级文秘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熟悉和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具有高度的公共服务精神和责任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公共管理者。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2.掌握从事现代行政管理职业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了解行政管理学科发展方向,专业知识结构全面;熟练掌握社会调查、政策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熟知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等现代计算机应用技能,具有较强的组织、策划、沟通和执行能力。
3.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具备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公共管理类
四、主干学科 公共管理
五、主要课程
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地方政府学、公共经济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人力资源管理、社会管理以及市政学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现代管理、公共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备相应的经济学和法律知识,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宽,业务能力强,有创新精神,能应用相关理论知识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并具有科研和教学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能在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公用事业单位,城市社区、环保、非营利组织营销部门,医药经济、健康管理、公共安全等公共事业单位或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管理工作,或在有关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和教学工作。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研究政府对公共事业的管理以及公共事业部门内部管理的规律与方法,是一个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视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的应用型专业。该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现代管理科学、公共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理论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一般管理方法、管理人员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掌握现代管理、公共事业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具有规划、协调、组织和决策方面的基本能力,能从事公共事业或公用事业单位的实际管理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现代社会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我国公共事业的有关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及制度; 3.具有较熟练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本能力,通过相关大学生计算机知识考试,能够应用计算机从事科研、教学和管理工作;
4.具有较强的社会调查能力、数据的搜集和处理能力、统计分析的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公共管理学 2.学科类:公共事业管理学
四、主干学科
政治学与公共事业管理学
五、主要课程
政治学原理、公共事业管理学、公共政策学、管理信息系统、公共经济学、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经济学以及市政学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生产管理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设计和应用电子信息设备的基本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电子信息类
四、主干学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复变函数、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应用技术、EDA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原理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通信工程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素质,具备通信系统及通信网络建设方面基础知识,能在信息通信及相关领域从事教学、产品开发、生产及通信系统建设、管理、运营和维护等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信息理论及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通信系统的理论基础、系统原理、实现方法和工程实践应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想和逻辑思维训练,初步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与通信网络的建设开发和调试运营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较扎实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2.系统地掌握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知识,深入了解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方法、技术和应用;
3.了解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通信技术前沿动态; 4.具备利用中外文进行专业文献检索、资料查阅及论文撰写等方面的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电子信息类
四、主干学科
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复变函数、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高频电子线路、电磁场与电磁波、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程控交换技术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以及相关领域从事研究、教学、技术开发、产品设计以及生产管理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设计、开发、应用电子设备和信息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数学、物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电子信息产品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设计和应用电子信息设备的基本能力;
3.了解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应用前景、发展动态和理论前沿;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研能力和一定的实际工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电子信息类
四、主干学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分析、复变函数、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信号与系统、单片机应用技术、EDA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原理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应用及开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在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从事计算机系统、网络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分析、开发、维护、管理、教学与研究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研究和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2.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行业相关的法规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具有学习跟踪新技术的能力;
5.熟悉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得信息的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四、主干学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C语言程序设计、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离散数学、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方法分析与设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技术、软件工程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物联网工程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健全人格和良好科学素质,具备较强理论基础和较强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物联网领域的系统设计、系统分析、系统维护、应用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网络与通信等物联网工程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熟悉物联网体系结构,初步具备设计、研发和应用物联网系统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宽广的专业知识面和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 2.系统掌握物联网工程领域相关的电子技术、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网络与通信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熟悉物联网体系结构、数据安全与传输等相关知识,初步具备物联网系统软硬件设计、开发和应用的能力;
4.了解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动态及行业标准、应用前景;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工学 2.学科类:计算机类
四、主干学科
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五、主要课程
高等数学、大学物理、C语言程序设计、物联网产业及技术导论、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数据结构、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单片机应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传感器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嵌入式系统原理及应用等。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工学学士
金融学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以金融学专业为核心,以当代经济类相关知识为辅助的较为完善的知识体系,达到金融学专业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和业务技能,能在银行、证券、投资、资产保全和管理机构、房地产企业、评估类中介机构、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系统掌握金融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以金融学专业知识为核心,以经济学、数学等课程为辅助的专业知识结构,同时具有金融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2熟悉国家有关金融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具有处理银行、证券、投资与保险等方面业务的基本能力; 4.了解金融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经济学 2.学科类:应用经济学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金融学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统计学、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财政学、市场营销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基本理论知识,独立的理论分析以及实务操作能力,具有在经济全球化、市场开放化和信息高速化的商业环境下从事对外经济活动所必需的业务素质,能在进出口企业、驻外办事机构、涉外金融机构、三资企业、跨国企业等各种涉外经济贸易部门以及政府机构和教育研究机构从事对外经济贸易的实务、管理、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受到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实务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对外贸易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西方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和统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3.了解中国及国际相关商务法规和政策,熟悉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 4.了解国际经济学和国际贸易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
5.熟练掌握英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能利用计算机从事涉外经济工作。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经济学 2.学科类:经济与贸易类
四、主干学科
西方经济学,金融学,国际贸易学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金融学、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实务、经济法。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经济学学士学位
工商管理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熟悉企业管理方面的政策、法律、法规和惯例,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或管理培训、研究及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企业管理方法和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善于思考,有自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掌握管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职业经理人的能力和素质;
3.掌握运作管理、组织理论与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会计学、财政学、市场营销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
4.具备实际运用管理技术的能力,包括定性和定量分析能力、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能力和英语应用能力等;
5.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6.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7.具有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企业管理工作问题的基本能力;
8.鼓励并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工商管理
四、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管理学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财政学、财务管理、战略管理、营运管理、管理沟通、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财务管理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理财、金融、会计、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系统专业知识,掌握必要的财务管理操作技能,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在各类工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事业单位、金融部门、政府部门等从事财务、金融、会计等工作以及在教学、研究部门从事相关工作的中高级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主要学习财务、金融、会计、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财务、金融、会计、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会计、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等方面的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财务、金融、会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述、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财务、金融、会计、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熟悉我国财务、金融、会计、管理的相关政策和法规;
5、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7、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财务软件从事业务工作。
8、同时鼓励和支持学生具备某方面职业技能,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注册会计师全科合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财务管理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财政学、财务管理、财务会计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学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学位
旅游管理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需要,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在各级旅游行政部门、各类旅游企事业单位或相应业务部门从事管理和基础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经济学、管理学、旅游企业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旅游服务和经营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旅游企业管理的基本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实际问题。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高尚的情操、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善于思考,有自信,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2.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旅游业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述、人际沟通、信息获取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旅游管理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4.了解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动态,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5.鼓励和支持学生具备某方面职业技能,取得《导游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旅游管理
四、主干学科
经济学、管理学、旅游管理
五、主要课程
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统计学、金融学、旅游学、旅游经济学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0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
工程管理专业
一、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工程技术、工程建设管理及其相关的经济、法律等基本知识,获得项目建设领域工程管理的基本训练,具有建设项目综合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管理学、工程建设法规、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技术、施工组织、工程经济学和建设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组织施工、编制工程概预算、编制招投标文件及工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管理学基本理论和工程管理的基本知识; 2.掌握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 3.掌握工程施工技术知识;
4.掌握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5.掌握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基本知识;
6.掌握建设项目管理的基本方法;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的能力; 7.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人际沟通能力;
8.鼓励和支持学生积极参加各种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9.具备综合应用建设项目管理知识从事建设项目管理的能力。
三、专业所属学科类
1.学科门类:管理学
2.学科类:管理科学与工程
四、主干学科 管理学、土木工程
五、主要课程
管理学、房屋建筑学、工程建设法规、工程测量、工程力学、土木工程材料、土木工程施工、施工组织、工程经济学、工程项目管理、招投标与合同管理、工程造价管理。
六、修业年限
基本学制4年。修业年限为4—6年。
七、最低毕业学分 165学分
八、授予学位 管理学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