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负债经营毕业论文
摘要: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同时企业负债经营又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负债经营,可以弥补企业资金,有效降低企业平均资金成本,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但另一方面,受利息和资金利润率的影响,“财务杠杆效应”会有负面作用,尤其是过渡负债可能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因此,合理有效地负债是企业负债经营的核心问题。企业必须合理运用资金,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实现核裂变式的快速发展。
关键词:企业;负债经营;适度
Abstract:Liability operation is the inevitable choice of modern enterprise development;meanwhile,it is a double-edged sword.Liabil-ity operation can compensate for enterprise capital, decrease overage capital cost effectively,and bring financial leverage effect for enter-prises.On the other hand, influenced by interest and profit rate of capital, the financial leverage effect can play negative role, especially the dully liability can bring the conflict between shareholders and creditors.In conclusion, rational and effective liability is the core of enterprise liability,viz.reasonable application on capital can create more economic profit and realize rapid development.Keywords: Enterprise;liability operation;Moderation
目录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涵义与渠道...................................1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涵义..............................................1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渠道..............................................1 1.银行借款........................................................1 2.发行债券........................................................2 3.融资租赁........................................................2 4.商业信用........................................................2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积极作用.....................................2
(一)可以弥补自有资金不足,降低企业综合资金成本.......................2
(二)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3
(三)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3
(四)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4
(五)可以起到节税作用,减少企业所得税................................4
(六)可以增强企业在资金使用上的责任心和紧迫感........................4
(七)其他............................................................4
三、企业负债经营的消极作用.....................................5
(一)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财务风险,降低自有资金利润率..............5
(二)过度负债会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跌..................................5
(三)过度负债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5
(四)企业负债的期限结构安排不合理,增加了企业的风险..................6
(五)“财务杠杆效应”对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影响..........................6
(六)过度负债有可能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6
四、合理负债需要考虑的因素.....................................7
(一)确定企业合理的负债规模..........................................7
(二)确定企业适度的负债结构..........................................8
(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财务管理水平,提高资金利用率....................8
五、合理的筹措和管理负债资金...................................9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9
(二)根据利率变动正确做出筹资安排....................................9
(三)充分掌握政策规定...............................................10
(四)制定针对性的的财务政策,注意积累一些现金储备,保持一定的筹资储备能力...................................................................10
(五)把握适当的负债时机,争取以最少的资金成本换取最大的投资收益.....10 结论.......................................................11
致谢................................................................12 参考文献............................................................13 附录................................................................14
论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涵义与渠道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涵义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以已有的自有资金作为基础,为了维系企业的正常营运、扩大经营规模、开创新事业等,产生财务需求,发生现金流量不足,通过银行借款、商业信用和发行债券等形式吸收资金,并运用这笔资金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资产不断得到补偿、增值和更新的一种现代企业筹资的经营方式。对此定义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理解:首先,从负债来源方面来看。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并有偿使用的债务资金才是负债经营。所以负债项目中下列项目不能构成负债经营的内容,如流动负债中的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等,因为这些是直接产生于企业持续经营中的自发性负债和或有负债,并且无需为此付出筹资的实际成本(利息)。因此只有流动负债中的短期借款、短期债券及长期负债项目(包括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才能构成负债经营项目。其次,从使用负债动机来看。企业负债经营是为了扩大经营规模、增强经营能力和竞争能力,获取更多的利润而采取的一种经营方式。负债经营是为了谋求企业更快发展而积极主动采用多种方式筹集资金而负债的问题,而不是为了维持生产经营活动而不得已(被动)负债。最后,从负债的量方面来看。借款性负债与总资产的比率应该达到一定数值,才能作为负债经营,这个问题也就是所谓的资本结构原理。因为,只有该比率达到或超过一定程度,负债经营才能成为企业生产经营的筹资来源,并影响到企业的一系列经营策略和财务决策,使企业能为此而享受负债经营的收益和承担负债经营的风险。从以上对负债经营的理解,可以看出负债经营是一种理财技巧,或者说是一种财务战略,更是一种积极进取的经营风格。因此,负债经营的界定以及负债经营政策的选择对于企业正确运用负债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渠道
1.银行借款
向银行借款是由企业根据借款合同从有关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借入所需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又称银行借款筹资。
论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程度多高,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和权益资本成本都不会变化。因此只要债务成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那么负债越多,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就越低,企业的净收益或税后利润就越多,企业的价值就越大,当负债比率为100%时,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最低,企业的价值将达到最大值。
(二)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负债经营能给经营者带来杠杆效应。负债经营者对债权人支付的利息是一项与企业盈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在企业的总资产收益率发生变动时,则会给企业所有者收益带来大幅度的波动,这种效应在财务管理中被称之为“财务杠杆效应”。负债对每股收益的杠杆作用程度可以通过计算财务杠杆系数来表示,财务杠杆系数(DFL)是每股收益变动百分比与税息前利润变动百分比的比率。杠杆系数可表示为: EFL=(ΔEPS/EPS)/(ΔEBIT/EBIT)=EBIT/(EBIT-I),其中,DFL—财务杠杆系数,ΔEPS—每股收益变动量,EPS—每股收益,ΔEBIT—税息前利润变化量,EPIT—税息前利息,I—支付的利息。这说明负债经营只要投资收益率大于利息率情况下,企业是可以赢利的,负债经营就能够为企业带来明显的财务杠杆效应。
(三)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
负债经营可以从通货膨胀中得到利益。负债通常要到期才能还本付息,在通货膨胀率上升的情况下,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但企业负债并不随物价指数的变化而变化,而是始终以其账面价值来确认。原有负债额的实际购买力将下降,企业按降低后的数额还本付息,实际上是将货币贬值的后果转嫁给了债权人。因此,企业资金中借贷比例越大,对企业越有利;长期债务比例越大,对企业越有利。
特别是贷款方式,经过协商确定的贷款额度、还款条件,在用款期间发生变化,还可以通过协商解决,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论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业避免资金沉淀或在负债环境下成功地经营,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这就必须对企业负债经营的弊端及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并做出应对的措施。
三、企业负债经营的消极作用
(一)收益的不确定性,增加了财务风险,降低自有资金利润率
负债经营要想获益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企业的税前利润必须大于负债的成本费用。否则,将出现收不抵支或发生亏损,降低了偿债能力。但企业的实际收益往往受到价格、成本、产量、销量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势必给企业的负债经营带来一定的风险。由于市场因素的多变性,在一个需求变幻不定,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企业稍有疏忽就有可能造成产品积压,实际利润下降,使得企业不能按预期的时间或数量收回投入的资金,造成收益的不确定。这时,使用借入资金获得的利润还不够支付利息,还需要动用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利润来支付利息,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降低。
(二)过度负债会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企业过度负债,就股份制企业而言,负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不仅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而且还会影响到股票的市场价格。当负债率超过允许范围,负债比率越高,股票风险越大,其市场价格也必然随着下降。
(三)过度负债降低企业的再筹资能力
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负债比率增大,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当企业债务到期,若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大幅下降,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这样不仅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而且影响企业信誉。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
论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力工具之一,但它同时也加深了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因而产生代理成本,由此使企业价值减少。
四、合理负债需要考虑的因素
既然负债经营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企业负债经营又利弊并存,那么如何兴利除弊,强化负债管理,合理有效地负债就成为企业负债经营的核心问题。
(一)确定企业合理的负债规模
首先,企业的负债规模取决于所有者与债权人的认同程度。这种结构对所有者来讲是理想的,因为企业用别人的钱经营,而增加了所有者的权益,但对债权人来讲,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高,债权人承担的贷款风险就越大,因此要设法收回自己的贷款,使贷款风险降低。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不利于企业争取贷款,而且有可能使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影响企业经营安全。因此负债规模是受到限制的,这要取决于所有者与债权人的认同程度。对于一般企业,普遍认为资产负债率30%为安全,40%较合适,突破50%,资金周转将出现困难,债权人也将考虑不再增加贷款。
其次,还必须考虑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的偿债能力用偿债能力指标表示,常用的短期偿债能力指标有:①流动比率,即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越高,表明企业周转资金越充裕,支付能力越强。流动比率是测定企业偿债能力的代表性指标,世界公认的标准为2∶1.②速动比率,即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一般标准为1∶1.③应收账款周转率。一般来讲,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速度越快,说明资金流动性好,质量高,同时账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小。④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也是以高为好,表明周转速度加快,可以提高全部流动资金的质量,降低呆滞存货的损失。
同时,预计负债比率的高低还应考虑以下一些情况:①销售收入的情况。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高的企业,其负债比例可以高些。②经济周期波动情况。一般而言,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由于整个宏观经济不景气,多数企业应该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采用“零负债”策略;而在经济复苏、繁荣阶段,企业可以适当增加负债,迅速发展。③行业竞争情况。商品流通企业因主要是为了增加存货而筹资,而存货的周转期较短、变现能力强,所以其负债水平可以相对高些;而对于那些需要大量科研费用、产品试制周期特别
论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结构时,不能机械地以市场水平为基准。而必须对投资者期望报酬的分布情况和资本结构进行研究与考察。
五、合理的筹措和管理负债资金
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后,下一步就是怎样管理好用好资金。这就要求:在做投资决策时,应尽量选择投资少、见效快、收益高的项目,以保证资金的快速周转。在资金的筹措上,也应以需求为依据,举债过多或过早都会使资金闲置,增加利息负担,造成资金浪费;举债不足或延迟又会影响企业经营,使企业丧失良好的经营机会。企业管理还应在产品结构、质量、经营、工作效率等方面切实统筹规划,实现企业管理最佳状态,提高资金利用率。
(一)树立风险意识,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
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就将内险机制引入企业,使企业经营者在激烈的竞争中,承担风险责任,行使其控制财务风险的权利,并获得风险经营收益。对于风险承担者:①要求其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从法律与经济上明确其职责,引导经营者居安思危、认真筹划,不断改善企业财务运行状况。②要给予风险承担者一定的投资决策权、资金筹措权、资金分配权,使决策者行使权力的同时,充分考虑日益变化的企业内外环境,慎重考虑资金的筹措、使用、分配活动。③要使风险承担者享受风险报酬,责、权、利分明,调动其积极性。另外,建立健全企业的财务风险机制,还要求企业区分风险的责任,确定企业补偿风险损失的渠道。
(二)根据利率变动正确做出筹资安排
针对由利率变动带来的筹资风 险,应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利率走势,把握其发展趋势,并以此做出相应的筹资安排。在利率处于高水平时期,尽量少筹资或只筹急需的短期资金。在利率处于由高向低过渡时期,也应尽量少筹资,不得不筹的资金,应采用浮动利率的计息方式。在利率处于低水平时,筹资较为有利。在利率处于由低向高过渡时期,应积极筹集长期资金,并尽量采用固定利率的计算方式。
论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结论
负债经营是企业筹措资金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负债经营也有风险,弄不好就会债台高筑甚至破产。但是如果能够把握住债务规模,控制好负债结构,强化资金管理与合理调度资金,就会化风险为利益,最终实现企业核裂变式的快速发展。
论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参考文献
1宋瑞良.试论企业负债经营[J].经济师,2005(9)2叶全良.负债经营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3王妍雯.试论负债经营控制策略[J].企业技术开发,2006(9)4刘玫.负债经营的利弊分析[J].企业国外建材科技,2006(2)5沈维涛.财务管理学[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7 6赵增英.浅谈企业负债经营[J}.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5.03 7杨晓玲.负债经营风险及其控制技巧{J}.经济论坛.2004.02 8邢文妍.企业适度负债经营影响因素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15
论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always limited.Enterprises can effectively access debt and controlling the amount of funds more rationally ratio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 and coordination of funds, improve technical equipment, the reform process, introducing advanced technology, Gengxin equipment, enlarge the scale and broaden range and increase the quality of enterprisesenhance the economic strength and competitiveness.2.Debt management can reduce the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corporate debt financing costs lower than the cost of equity financing, debt interest payments as a pre-tax payments, debt management from the “tax effect” to benefit businesses can pay less income tax.That is, when the total amount is fixed, a certain proportion of debt financing can reduce the weighted average cost of capital enterprises.3.Liabilities of business enterprises will “leverage effect”Liabilities operator interest paid to creditors is a the level of corporate earning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the fixed expenses, the company's total return on assets subject to change, then business owners will bring substantial fluctuations in earnings, this effect isfinancial management has been called “financial leverage effect.”Debt leverage on earnings per share by calculating the degree of financial leverage to the table.Said that financial leverage(DFL)is the percentage change in earnings per share and percentage change in profit before interest and tax rate.Leverage can be expressed as: DFL =(ΔEPS / EPS)/(ΔEBIT / EBIT)which, DFL-financial leverage, ΔEPS-change in earnings per share amount, EPS-earnings per share, ΔEBIT-rate pre-tax profit of variation,EBIT-interest profit before tax.This shows that the liabilities of business as long as the investment rate of return greater than the interest rate situation, enterprises can be profitable, debt management companies will be able to bring significant financial leverage effect.When the enterprise profit rate than the debt cost of capital funds, the company earnings will increase to a greater extent.At the same time, businesses can use their own funds debt savings to create new profits.Thus, to some extent in raising debt financing for corporate yiel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4.Debt management help companies to maintain control over theIn business decisions facing the new funding, if the way of the issuance of stocks to raise equity capital, equity, will bring scattered impact to existing shareholders for corporate control.The increase in corporate debt financing sources of funding without compromising control over the enterprise, is conducive to maintaining the existing shareholders for control of the business.Second, debt management adverse impact on the existence of the business 1.“Leverage effect” of the negative effectsAs companies face economic downturn or other reasons caused operating difficulties, due to the burden of a fixed amount of interest in the capital margins, investors will return to faster decline.Liabilities to enterprises to increase the pressure on corporate debt
论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management company is debt management must follow the objective economic law.Draw on the experience of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and the situation of China, for general business, general agreement that 30% of assets and liabilities for the security, 40% of the more agreeable Appropriate, breaking the 50% of the cash-flow problems will occur, the creditor will consider no more loans, not to blindly expand the scale of investment.At present, the lack of experience in debt management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nstraints and regulations, many companies blindly high debt, resulting in deep debt trap, was pergent to the Da from the “economic disputes” has been plagued, directly threatening to the enterpris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Therefore, to defuse the risks, and establish effective mechanisms to resist.Such as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intangible asset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tc.should be taken to measure the payback period to see whether an investment is reasonable, and some new investment options, not to blindly expand the scale of investment.If the enterprise fund shortage, they should take steps to actively sell the finished products, reducing raw material inventory;such as accounts receivable is too large, it should be positive for debts.Long-term investments such as unreasonable, they should check the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timely readjustments Shouhui investment;Ru Guo Duo idle fixed assets, the short term can play a role, they should actively deal with changing things for the living dead money;from the management point of view doGood financial logistics work, not blindly increase the debt, to fund the planning application to the reasonable expenses, the proper use of enterprise funds.In short, our business is now generally high debt situation, companies need debt management.But to grasp the scale of debt, good debt structure control, strengthen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rational management, of risk, and eventually the enterprise fast development of nuclear fission to create more economic benefits, leading in the competition.7
论企业负债经营的利与弊
EPS/EPS)/(ΔEBIT/EBIT)其中,DFL—财务杠杆系数,ΔEPS—每股收益变动量,EPS—每股收益,ΔEBIT—息税前利润变化量,EBIT—息税前利润。这说明负债经营只要在投资收益率大于利息率情况下,企业是可以赢利的,负债经营就能够为企业带来明显的财务杠杆效应。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时,企业收益将会以更大程度增加。同时,企业可利用负债节省下来的自有资金创造新的利润。因此,一定程度负债筹资对提高企业收益率有着重要的作用。
4.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
在企业面临新的筹资决策中,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势必带来股权的分散,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筹资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不影响到企业控制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
二、负债经营对企业存在的不利影响 1“.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
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利息的负担,在资金利润率下降时,投资者收益率将会以更快速度下降。负债给企业增加了压力,使企业产生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其结果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被迫低价拍卖或抵押资产。
2.过度负债有可能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债权人利益不受损害的一个前提条件是企业的风险程度要处于预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而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股东往往喜欢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因为如果项目成功,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和本金,剩余的高额收益均归股东所有,于是就实现了财富由债权人向股东的转移。如果高风险项目失败,则损失由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承担,有的债权人的损失要远远大于股东的损失,这就是所谓的“赌输债权人的钱”。债权人为保护自己的利益,把风险限制在一定的程度内,往往会要求在借款协议中写入保证条款来限制企业增加高风险的投资机会。尽管负债经营是解决管理者和股东之间代理冲突的有力工具之一,但它同时也加深了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因而产生代理成本,由此使企业价值减少。
三、企业适度负债经营可以兴利除弊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企业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有利杠杆,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强化负债管理,合理有效地负债就成为企业负债经营的核心问题。适度的负债经营,会使企业更加注重合理运用资金。如果企业可以适度负债经营,并对其财务风险进行有效控制,会给企业带来较多的经济效益。当前,不少企业往往把增加负债投入、扩大经营规模作为发展生产与提高效益的重要途径。从某种意义上说,企业负债经营是加快企业发展的一把“金钥匙”,可起到“借鸡生蛋”的效应。但是,企业的负债与资产必须保持适度的比例,一旦负债超过了企业的还本付息能力,则负债经营就成了一把“双刃剑”,其投资规模扩张之时,便是企业亏损之日。这样的事实在我们的经济社会中比比皆是,令人警醒!企业的9
第二篇:浅析负债经营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浅析负债经营
学院: 函授站: 专业: 工商管理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导师姓名: 完成日期:
诚信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除了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论文中的所有内容均真实、可信。
声明人:
目 录
一、浅析负债经营摘要及关键字 „„„„„„„„„„„„„„„„„„„(6)
二、浅析负债经营前言 „„„„„„„„„„„„„„„„„„„„„„„(7)
三、负债经营的概述 „„„„„„„„„„„„„„„„„„„„„„„„(7)
(一)、负债经营的概念 „„„„„„„„„„„„„„„„„„„„„„(7)
(二)、负债经营的特征 „„„„„„„„„„„„„„„„„„„„„„(7)
1、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7)
2、负债经营企业对债权人负有偿债义务 „„„„„„„„„„„„„„„(7)
3、负债经营的资金成本是时间的函数 „„„„„„„„„„„„„„„„(7)
4、负债经营的收益与风险并存 „„„„„„„„„„„„„„„„„„„(8)
二、负债经营的方式及成因 „„„„„„„„„„„„„„„„„„„„„(8)
(一)、负债经营常见的方式 „„„„„„„„„„„„„„„„„„„„(8)
1、贷款是负债经营的主要形式„„„„„„„„„„„„„„„„„„„„(8)
2、债券融资„„„„„„„„„„„„„„„„„„„„„„„„„„„„(8)
3、租赁„„„„„„„„„„„„„„„„„„„„„„„„„„„„„„(8)
4、商业信用„„„„„„„„„„„„„„„„„„„„„„„„„„„„(8)
(二)、负债经营的成因„„„„„„„„„„„„„„„„„„„„„„„(8)
1、资本金配置不到位„„„„„„„„„„„„„„„„„„„„„„„„(8)
2、名誉负债率和实际负债率有较大差异„„„„„„„„„„„„„„„„(9)
3、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健全„„„„„„„„„„„„„„„„„„„„„(9)
三、负债经营利弊分析 „„„„„„„„„„„„„„„„„„„„„„„(9)
(一)、负债经营对企业的积极作用„„„„„„„„„„„„„„„„„„(9)
1、保持企业控制权„„„„„„„„„„„„„„„„„„„„„„„„„(9)
2、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提高企业资本金收益率„„„„„„„„„„(9)
3、使企业获得节税收益 „„„„„„„„„„„„„„„„„„„„„„(9)
4、负债经营可以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9)
5、减少通货膨胀的风险 „„„„„„„„„„„„„„„„„„„„„„(10)
6、负债经营可以使企业保持适宜的现金流 „„„„„„„„„„„„„„(10)
7、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10)
(二)、负债经营对于企业的消极影响 „„„„„„„„„„„„„„„„(10)
1、“财务杠杆效应”对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负面影响„„„„„„„„„„„(10)
2、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 „„„„„„„„„„„„„„„„„„„„„(10)
3、借债不适度使得财务风险增加 „„„„„„„„„„„„„„„„„(11)
4、再筹资风险 „„„„„„„„„„„„„„„„„„„„„„„„„(11)
5、负债经营规模的过度 „„„„„„„„„„„„„„„„„„„„„(11)
6、资金流动性差、偿还能力不足 „„„„„„„„„„„„„„„„„(11)
四、负债经营的风险 „„„„„„„„„„„„„„„„„„„„„„„(11)
(一)、企业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就越大 „„„„„„„„„„„„(11)
(二)、过度负债有可能会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 „„„„„(12)
(三)、再筹资风险 „„„„„„„„„„„„„„„„„„„„„„„(12)
(四)负债经营会降低自有资金利润率 „„„„„„„„„„„„„„„(12)
(五)负债比率过高,可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12)
(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的周转 „„„„„„„„„„„(12)
五、适度负债 „„„„„„„„„„„„„„„„„„„„„„„„„„(12)
(一)最佳资本结构 „„„„„„„„„„„„„„„„„„„„„„„(13)
(二)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14)
(三)有效控制风险 „„„„„„„„„„„„„„„„„„„„„„„(14)
六、控制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策略选择 „„„„„„„„„„„„„„„(15)
(一)、树立风险意识 „„„„„„„„„„„„„„„„„„„„„„(15)
(二)、合理把握筹资时机, 力争用较低成本筹集所需资金 „„„„„„(15)
(三)、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抗御风险能力 „„„„„„„„„„„„„(15)
(四)、加强对运营资金的科学管理,兴利避险 „„„„„„„„„„„(16)
(五)、建立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防范指标体系 „„„„„„„„„(16)
(六)、提高经营者自身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17)
七、结束语 „„„„„„„„„„„„„„„„„„„„„„„„„„„(17)
浅析负债经营
摘要: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为了在现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必须不断的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必须以一定的资金为前提,但仅靠本身具有的资金是远远不够的,也就是说,企业从各种渠道以各种形式筹集资金,是资金运动的起点。而“负债经营”就是筹集资金活动的重要手段,是企业在一定量的自有资金基础上,为了扩展生产经营规模,开展技术创新等,通过身外筹集资金,来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然而,债务是要偿还的,企业负债经营又必须以特定的偿付责任和一定偿债能力为保证,并讲求负债规模、负债结构及负债效益,否则,企业可能由此陷入不良的债务危机当中.关键词:负债经营 风险 最佳资产结构
前言
企业进行经济活动必须以一定的资金为条件,企业的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保障。目前,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企业本身资金使用效益、恶意使用资金等因素的影响,企业资金供应十分紧张,如何安全合理地筹措资金已经成为企业健康发展的重大问题。企业资金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企业自有资金,它企业通过向投资者吸收直接投资、发行股票、企业内部留存收益等方式取得的;二是企业债务资金,它是企业通过向银行货款、发行债券、应付款项等取得的。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负债经营是企业迅速壮大发展的重要途径。负债经营的合理运用,既可以提高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又能为企业增经济效益。因此,它既是一种财务策略,又是一种经营战略,对企业经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从对负债经营的定义理解出发并对其应用效果进行了论述。
一、负债经营的概述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的发展和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的财务理念也在不断转变,负债经营日益成为获取更多资金,加快企业发展速度的重要方式。
(一)、负债经营的概念
负债经营,是指企业指企业在一定量的自有资金基础上,为了扩展生产经营规模、开展技术创新等,通过向外筹集资金,来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企业创建,开展日常生产经营业务,购置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不能没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更要追加投资。可见,通过向外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决定企业资金运动规模和生产经营发展程度的重要环节.(二)、负债经营的特征
负债经营是企业以获取盈利为目的,通过契约有偿借用他人资金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其特征有:
1、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企业负债经营的前提,一般的债权债务关系并不一定形成负债经营,只有债权人以取得一定的收益为条件,让渡了资金使用权,企业有偿获得使用债权人的资金,并用于发展生产经营,才成为负债经营。债权人虽然是资金所有者,但不能像权益性资金的所有者一样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决策与理财活动。
2、负债经营企业对债权人负有偿债义务。这种义务按照约定在今后的某一日期通过资产、劳务或再负债来履行。债权人的债权受法律保护,债务人还本付息具有强制性。
3、负债经营的资金成本是时间的函数。使用负债筹集的资金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表现为借款利息、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等,资金成本的大小与资金使
用时间成正比,资金占用时间越长,资金成本越高。因此,负债经营企业应充分把握资金的时间价值这一重要概念。
4、负债经营的收益与风险并存。负债经营能否取得好的效果,主要是看债务资金总成本率对资金利润率的影响。若资金利润率高于资金成本率,则负债经营的潜在收益能力就大,反之则小。高负债的资本结构尽管有较高的收益,但风险性也很大。企业负债成本与企业获利能力成反比,企业应根据自身盈利情况合理确定举债规模。
二、负债经营的方式及成因
负债经营,是企业在已有的自有资金基础上,为了维系企业的正常营运、扩大经营规模、开创新事业等,所产生的财务需求、发生现金流量不足时,经由各种筹资管道,以负债方式,向企业外界筹措资金,使企业所需要的资金及时到位,企业能顺畅运作,达到经营目标的一种经营方式。
(一)、负债经营常见的方式
1、贷款是负债经营的主要形式。贷款是以偿还为条件并支付一定利息的一种借贷行为。贷款手续方便,举债所需时间较短;方式灵活,期限可长可短,数额也可根据所需而定;购买上也比较方便,举债人拿到货款可根据需要和市场情况,自由选择所需的设备和物资。当然成本也较高,风险较大,贷款条件一般也比较严。
2、债券融资。企业可以发行债券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所获得的资金除了满足生产经营扩大的需要外,还可以进行兼并收购,直接在市场上获得生产性资源和非生产资源。
3、租赁。租赁是“借鸡下蛋,卖蛋还钱,还钱得鸡”的经营举债形式,企业只需支付一小部分租金,就能得到所需要的设备;在设备投产后,以其收入分期偿还租金,因而既节省了资金,又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4、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是商品生产者之间在商品交易中,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一种短期信用,是负债经营者之间经济往来中的举债形式,也被看作是与租赁并列的一种融资举债手段。
以上负债经营形式,被当代国内外企业界公认为并列的负债经营举债手段,其共同点都是债权人不参加负债经营者分红,不承担负债经营者的经营风险。
(二)、负债经营的成因
1、资本金配置不到位。我国企业长期以来在国家高度计划经济条件下运行,国家对企业实行“统收统支”或“半统收统支”政策,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对独立核算的工、商企业由拨改贷,而企业自身资本积累、自我造血机制没有形成,企业在经济高度增长的情况下为求生存、谋发展只有在原相对较高负债率的基础上继续举债,造成负
债率越来越高。
2、名誉负债率和实际负债率有较大差异。企业在长期经营中一方面部分金额或绝大部分金额上缴国家,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但另一方面企业自身的消耗得不到完全补偿。固定资产磨损价值远远高于为补偿其消耗而计提的折旧额;企业的存货由于近年来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等原因,其实有价值也严重失真;结算资金由于长期以来得不到清理而谨慎性原则又无法真正体现,造成资产不实。如果目前对企业资产质量进行认真解剖,实际负债率远远高于名誉负债率。
3、企业自身造血功能不健全。近年来,国家为提高企业的造血机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税前还贷、税后留利补充流动资金、调整折旧方式等办法。但这几年来企业的运行机制一直采用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方法。主要考核指标是以利润为中心,造成部分经营者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出现了该使用的政策不到位,该补充的资本金未补充,造成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三、负债经营利弊分析
负债经营,借他人之钱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以获取支付借款成本后的剩余利润,这是实现资本快速积累,加快企业发展的一条捷径。正确认识负债经营,对企业负债管理意义重大。负债经营具有两面性,运用得当,能使企业迅速获得经营所需资金,降低经营成本,减少税负支出,获得杠杆利益等等;运用不当,则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灾难
(一)、负债经营对企业的积极作用
从财务理论角度考察,各流派对负债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有一致的地方,即认为债务有抵税、激励、不会分散控制权、降低代理成本和传递积极信号的好处。当然这些积极作用对企业负债经营起一定的刺激作用。从对经营负债的理解可以看出负债经营不等于企业负债,负债经营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企业负债。
1、保持企业控制权。在企业面临新的筹资决策时,如果以发行股票等方式筹集权益资本,势必带来股权的分散,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筹资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不影响到企业的控制权,有利于保持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
2、使企业得到财务杠杆效益,提高企业资本金收益率。在投资利润率大于债务利息率的情况下,在安全范围内负债比例越大,企业的资本金收益越大。
3、使企业获得节税收益。企业负债应按期支付利息,根据现代企业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负债利息应在税前支付。在同样经营利润的条件下,负债筹资与权益筹资相比,由于债务利息具有税前扣抵作用,从而使上缴的所得税减少,企业因此可获得潜在的利益。
4、负债经营可以减少货币贬值的损失。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用举债扩大生产
规模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因为企业实际偿还的负债是以账面价值计算的,债务人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的账面价值要小,即此时债务人可以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嫁到债权人身上。
5、减少通货膨胀的风险。在通货膨胀的环境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负债的偿还仍然以 账面价值为标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样,企业实际偿还款项的真实价值低于其所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
6、负债经营可以使企业保持适宜的现金流。财务管理的目标不是为了获得大量的现金,而是为了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正常运转的前提下,保持最适宜的现金流量,让全部资金都能有效运作,获取最大效益。采用负债经营后,当企业获得大量利润并有现金净流入量时,既可以用多余现金偿还债务,降低财务费用,维护企业信誉,又可以将闲置现金进行合适的投资,非常灵活方便。
7、可以降低综合资金成本。企业借入资金,不论盈亏均应按期偿还本息,对于债权人来说风险较小。同时,企业还付息外,不再承担其他经济责任,不像发行股票那样,在税后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股利,而企业支付的债务利息是在税前成本中列支的,可起到抵免所得税的作用。因此,比较而言,债务资金成本一般低于权益资本成本,从而有利于降低综合资金成本。
除此以外,负债经营的积极作用还表现在其他方面,如使企业扩大经营规模,实现技术革新,迅速调整产品结构,占领市场,可使因资金不足而处于停顿的企业恢复运转等。
(二)、负债经营对于企业的消极影响
尽管负债经营具有以上的优势,但并不是每个企业都可以无限制的负债经营。负债经营同样也是高风险的经营活动,如果企业运用不当就可能带来巨大风险,尤其是对于那些资本结构不合理的企业,可能使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影响企业信誉度甚至蒙受灭顶之灾或导致经营失败。
1、“财务杠杆效应”对权益资本收益率的负面影响。如前所述,“财务杠杆效应”能有效地提高权益资本收益率,但风险与收益是并存的,财务杠杆效应如同一把双刃剑,杠杆效应同样可能带来权益资本收益地大幅下滑。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主权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主权资本利润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的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的利息负担,在企业资本收效下降时,权益资
本的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
2、无力偿付债务的风险。对于负债筹资,企业负有支付利息和到期偿还本金的法定义务。如果企业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者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或者企业短期资金动作不当等等,这些因素不仅会造成上述的权益资本收效益大幅下降,而且会使企业面临无力偿债的风险。其结果不但导致企业资金紧张,而且影响企业信誉,严重的甚至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破产倒闭之灾。
3、借债不适度使得财务风险增加。企业的资本结构中应有负债,但要有一定的限度。借债过度,不仅对借入资金的使用效率产生影响,而且影响到其能否偿债;如果借债不足,不仅影响负债经营能否有效的进行,而且还因用债不能正常运转而无力还债。在财务杠杆作用下,当投资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时,企业扩大负债规模,适当提高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之间的比率,就会增加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反之,当投资利润率低于利息率时,企业负债越多,借入资金与自有资金比例越高,企业权益资本收益率也就越低,严重时企业发生亏损甚至破产。
4、再筹资风险。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的负债比率增大,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
5、负债经营规模的过度。负债经营规模必须适度,过度扩张会引起财务杠杆的失衡。有的企业在资金紧缺的畸形状态下规模急剧膨胀,不能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并会引起生产经营的中断,窒息企业的发展,而且对还债也造成负面影响;有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自有资金,完全依靠负债维持经营。过度的高额负债将伴随巨大的财务风险,不仅需要支付巨额利息,而且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6、资金流动性差、偿还能力不足。偿还债务通常情况下是采取流动资金支付的方式,因为只有流动资金才能随时变现偿还债务。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付本息,还要看预期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现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现实的偿债能力,资产流动性反映的是潜在的偿债能力。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变现能力弱的资产较多时,其财务风险就较大。很多企业因为其资产不能在短期内变现,不能按时偿还债务,只好宣布破产。
综上所述可得,负债经营对于公司经营的好处主要体现在增加公司收益,较快提高每股收益水平和增加资本结构的弹性。而负债经营对于公司经营不利方面主要体现在具有财务风险,偿债风险等。如何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减少负债经营风险,对企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难题。
四、负债经营的风险
(一)、企业负债规模越大,财务风险就越大
企业进行负债经营必须保证投资收益高于资金成本,如果企业用负债进行的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率,或者企业整体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恶化等,就会降低偿债能力。企业的高额负债就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使企业的权益资本收益率大幅度下降。在负债数额不变的情况下,亏损越多,以企业资产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低,财务风险也就越大。
(二)、过度负债有可能会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
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股东往往喜欢投资于高风险的项目。因为如果项目成功,债权人只能获得固定的利息和本金,剩余的高额收益均归股东所有;如果高风险项目失败,则损失由股东和债权人共同承担。如果是高额负债,则有的债权人的损失要远远大于股东的损失,这就是所谓的“赌输债权人的钱”。因此,过度负债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代理冲突。
(三)、再筹资风险
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的负债率增大,对债权人的债权保证程度降低,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以后增加负债筹资的能力,使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由此可见,负债经营对于企业来说犹如“带刺的玫瑰”,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焦点是如何得到“玫瑰的芳香”,而不被扎伤。
(四)负债经营会降低自有资金利润率
借债后,如果经营管理不善,会使盈利不足以支付资金成本,使企业息税前资金利润率低于借入资金利息率,造成借入的资金获得的利润还不够支付利息。还需要动用自有资金的一部分利润来支付利息,就会降低自有资金的利润率。使自有资金可能发生亏损的风险也随之加大,从而使自有资金利润率下降的风险也增加。
(五)负债比率过高,可导致股票市场价格下跌
就股份制企业而言,负债经营所产生的财务风险,不仅影响企业所有者权益,而且还会影响到股票的市场价格。当负债率超过允许范围,负债比率越高,股票风险越大,其市场价格也必然随着下降。
(六)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影响资金的周转
企业负债经营必须按期支付本息,一方面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另一方面如果还款期限比较集中,短期内要求企业筹集巨额资金还债,就会影响企业资金的周转和使用。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企业在实施负债经营战略时,必须根据企业的负债能力,控制负债规模,做到举债适度。
五、适度负债
通过以上论证,我们得知负债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实质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利于加强企业经营管理,此外,负债还可以减轻通货膨胀的损失;如果企业债务到期时的市场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企业负债便可以将货币贬值的后果转嫁给债权人,因此,增加债务资金的比率对企业确实很有利。
但同时,负债经营也有弊端,那就是财务风险,这在上面已经说过,因此经营者在决定举债经营时,必须均衡利弊,尽力去寻求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即采用适度负债。
(一)最佳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指企业各种资金的构成及其比例关系。企业的资本结构是由企业采用各种筹资方式筹资而形成的。通常情况下,可以用资产负债率来表示企业的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的计算公式为: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除以资产总额的百分比,也就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例关系。
最佳资本结构始终在公司最适宜的相关条件下,即边际抵税作用与边际财务危机成本相等,其筹资的综合成本最低大体上其风险也最小的资本来源构成或者说,使其加权平均成本最低而同时公司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最佳资本结构从理论分析中,它的确定往往以加权平均资金成本最低和企业价值最大为依据。从负债经营比例看,它反映了债权人所提供资金占企业全部资金的比例,表明了债仅人投入资金受到自有资金的保障程度,以及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增加盈利的能力。这一比例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举债和现筹划资历能力,以及未来的盈利能力。负债比例低,企业的偿债和抗风险能力较强,个别资金成本率较低,但财务作用较强,而实际动作中往往有诸多的因素对它产生影响。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和任务之一,即是如何从企业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科学的测算方法,对与资本结构相关的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和选择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并在实际运营中使实际的负债经营结构保持在最佳范围之内。
企业达到最佳资本结构的目的就应掌握以下几个条件:(1)具有偿付长、短期到期本金和利息的流动资产。
(2)债务利率应低于资产收益率,即使个别债务利息过高,但企业整体仍有利可获。(3)资产负债虽然高于同行业水平,但能控制权益资本不被债权人收购。因为债务大于权益资本,有可能被债权人低成本收购的风险。
(4)举债的生产经营,促使企业效益的最大化,而不是为借新债还旧债,造成企业财务状况的恶性循环。
综上所述,确定和选择最佳资本结构,能使其筹资的综合成本最低,大体上其风险
也最小,以及能充分发挥负债经营的优势,在一定风险条件下获取最大的收益,企业利用债权人资金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增加盈利能力,拓展经营之路。
实际情况下,存在着财务危机成本、管理成本等因素,负债比例不能无限增大,随着债务比例的增加,公司综合资本成本将不断下降,因为债务利息有抵税作用。此时只要企业的资产报酬障高于负债成本,财务杠杆作用将是有利的,但是随着债务比例的增加,公司的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大,当其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财务风险的加大比如引起债务综合成本上升,因而存在一个综合成本最小化的债务比例范围和点,而这个范围和点即是资本结构的最佳范围和点。最佳资本结构始终在公司最适宜的相关条件下,即边际抵税作用与边际财务危机成本相等,其筹资的综合成本最低大体上其风险也最小的资本来源构成或者说,使其加权平均成本最低而同时公司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
(二)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
资本资本结构问题总的来说是负债资本的比例问题.负债资本具有双重作用,适当利用负债,可以降低企业资本成本,但当企业负债比率太高时,会带来较大的财务风险.因此,企业必须权衡财务风险和资本成本的关系,并结合其他的调节因素,进而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通常,企业在确定资本结构时,要考虑多种因素,如行业因素、企业自身经营状况、企业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及当前的经济环境等等。
(三)有效控制风险
举债很大,超出债权人心理承受程度,企业就借不到钱。如果企业不举债,或负债比例很小,说明企业畏缩不前,对前途信心不足,利用债权人资本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很差。从财务管理的角度来看,企业应当审时度势,全面考虑,在利用资产负债率制定借入资本决策时,必须充分估计预期的利润和增加的风险,在二者之间权衡利害得失,作出正确决策。
进行负债经营的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着一定的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一旦由于经营风险主要取决于外部环境,因而这里主要是指控制财务风险。企业一旦负债过度,经营不善,这种风险就会转化为财务危机,使企业陷入困境,因而企业在考虑适度负债经营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财务风险,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现今企业内外环境变化颇快,随时都有可能引发财务危机,因而企业应当重视风险,时刻把握市场走势,稳健经营,随时准备以良好的状态来化解风险。
综上所述,负债经营是降低企业资金成本和提高企业所有者投资报酬的有效手段,适当的利用负债筹资、负债经营,对于最大限度地实现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权益最大化、公司价值最大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利用其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也伴随着企业
所有者蒙受损失的风险。因此企业应正确认识负债与效益的关系,明确负债经营的前提——即“息税前资金利润率负债资金成本”因为只有在这种条件下,负债经营的真正目的才能实现,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客观环境选择适当的负债比率,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目标资本结构并尽量贴近最佳资本结构,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
六、控制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策略选择
(一)、树立风险意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必须独立承担风险。企业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实际结果与预期效果相偏离的情况是难以避免的。如果在风险临头时,企业毫无准备,一筹莫展,必然会遭致失败。因此,企业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即正确承认风险,科学估测风险,预防发生风险,并且有效应付风险。
(二)、合理把握筹资时机, 力争用较低成本筹集所需资金
负债经营在债务资本结构适当、债务数量适度的情况下,还需要把握负债经营的时机。这就要求负债的时期尽量符合企业业务经营周期。企业财务人员在筹集资金时必须根据资金需求的具体情况,合理安排资金的筹集时间,适时获取所需资金。负债过早筹集的资金将形成投放前的将闲置,增加债务资金成本;负债时间过迟,则会失去资金使用的时效,错过资金投放的最佳时间,丧失投资获利的机会。
因此,要充分利用时间差,少投入、晚支付;早产出、多产出。付款要力争分期分批,并推迟部分资金投入。在法律允许的前提下,力争占用对方一定时间的资金。相反,在销售中,必须以责任制促使加快货款的回笼。举债投资中,要有时间上的超前意识。对发展前景看好的项目,初露苗头就应适时举债投入,捷足先登,抢占市场。相反的,有些当时效益很好,但一旦环境条件变化就会失去优势的项目,必须动态考虑其发展趋势。
(三)、优化资本结构,增强抗御风险能力
负债经营企业必须根据自身情况和客观环境,确定并及时调整企业的资本结构与负债规模,提高抗风险能力,使财务状况不断改善。企业在进行资本结构分析时,首先应通过优化融资结构,使企业融资的平均成本最低。由于负债融资成本一般低于权益性融资成本,增加负债比率可降低融资成本,因此,企业要提高抗风险能力或企业资本利润率下降时,应增加权益性融资,减少负债融资;企业要降低融资成本或企业资本利润率上升时应增加负债融资,减少权益性融资。判断企业的资本结构是否合理,一般的方法是分析每股收益的变化,能提高每股收益即有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负债经营的资本结构是合理的;反之,则不够合理。
此外,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来源结构。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式和筹集资金的类别。首先,要使还本付息额度经常控制在货币收支顺差之内;其次,负债来源尽可能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再次,期限搭配科学,分布合理,防止还债高峰不适时的到来;最后,资金成本包括筹资费用、利息或资金占用费,必须低于可靠的预期投资回报。
(四)、加强对运营资金的科学管理,兴利避险
企业通过各种方式融入资金后,下一步就是怎样管理好资金。借入资金的投向结构不同,产生效益的时间和水平也不同。企业只有周密研究投资方向,认真进行投资基础上的可行性研究,从投资的流向来研究投资的回收,把筹资效果和投资效果统一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减少决策风险,提高投资效果。一般来说,负债投入,一部分作为流动资金投放在流动资产上,一部分则作为长期资金投放在固定资产、长期投资及其他资产上。作为一种投资,流动资金是一个不断投入,不断收回,并不断再投出的循环过程。流动资金投资应以最低成本满足生产经营周转的需要。企业要把握产品、商品销势,把资金投向周转快、风险小、效益高的产品、商品经营上。作为长期资金,企业应在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前提下,充分估计投资可能带来的风险,(如投资风险、市场风险、外汇风险等)运用时间价值观念,综合分析多方因素,慎重对待设施购建投资和大额对外投资。在慎密、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基础上,把资金投向回报率高、回收期短、安全系数大的项目上。同时,按照适用原则,节约非经营性资产购置支出,避免投资出现低效益、无效益和负效益。提高投资成功率,降低风险。
(五)、建立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防范指标体系
企业举债经营,经营者要清楚知道本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偿还能力,把负债经营风险降低到最小程度,就需建立如下一系列的分析考核指标,测核企业承担的财务风险,如若因经营风险使企业受到较大的挫折,不仅会影响企业发展,甚至会影响企业生存。这些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自有资本比率和已获利息倍数。6种指标对评价企业负债是否适度有一定意义,但仅凭一些既定的数量来评价企业资本结构是否最优是不切实际的,为此利用多变模式思路建立多元线型函数公式。利用阿尔曼“Z计分模型”将多种财务指标加权汇总计算总判别分Z值,建立财务失败预警系统,较准确的计算出企业陷入债务风险并招致破产的可能性,判断函数为: Z=1.2X1+1.4X2+3.3X3+0.6X4+0.999X5 其中:X1=营运资本/总资产
X2=留存收益/总资产
X3=息税前利润/总资产
X4=普通股和优先股市场价值总额/负债账面价值总额
X5=销售收入/资产总额
利用上式计算出的企业Z值即可综合分析预测企业财务失败或破产的可能性。阿尔曼经验数据表明,一个企业Z值大于2.675,则企业财务状况良好,发生破产的可能性越小;Z值小于1.81,企业则面临较大的破产风险;Z值处于1.81至2.675之间被称为“灰色地带”,企业财务极不稳定。
(六)、提高经营者自身素质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一般来说,管理者都是风险的反对者,负债经营风险大,稍有不慎即陷入困境。公司经营者要学会在不同环境下采取随机应变的财务策略,把握住投资管理和经营控制能力,注重收益与风险的均衡性、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企业负债经营在利益与风险的二难决策中处于不败之地,取得预期经营效益。
在当今负债经营过程中,还应该培植良好的公共关系。良好的公共关系率和善于交际的能力,是现代企业不可缺少的,有些事情有了它可以神奇般的办成。而公共关系的核心是诚实无欺,讲信誉,守信用,是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魅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能更好地建立机制,控制和抵御风险。
七、结束语
负债经营是企业筹措资金重要手段,是现代企业迅速发展的必由之路。企业运用负债机制承担经营风险,可在市场经济发展中追求自身经济效应,争取最大利润。我们必须摒弃“保守经营”的传统观念,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效应,争取最大利润。同时,我们又必须严格、科学地遵循财务原理,把握负债经营的 “尺度”,适度的负债经营有利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目标的实现,是一种积极而进取的经营风格。我们必须明确负债经营只是一种手段,并非任何企业都能适用,也不能完全依赖它来给企业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要真正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一定要充分开发其他潜力,以达到企业的全面发展。但负债经营比例究竟应该多高,这是最佳资本结构确定中的关键问题,也是一个没有普遍适用模式的难题。公司必须从自身环境的综合分析出发,进行全盘考虑,才能使负债经营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收益,使企业拓宽经营之路,从而保证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我们必须明确负债经营只是一种手段,并非任何企业都能适用,也不能完全依赖它来给企业创造直接的经济效益,要真正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一定要充分开发其他潜力,以达到企业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光华:现代企业财务管理[M],第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2]范恒森: 浅论对企业实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J],经济问题, 1996年03月.[3]刘玉平:财务管理学[M],第二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4]薛誉华:金融扩张论[M],第一版,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年11月.[5]宋瑞良:试论企业负债经营 [J],经济师,2003年9月.[6] 李裕坤, 孙艳芳.如何舞好“负债经营”这把双刃剑[J].发展 , 2005,(03)[7] 刘隆亨,赵素苓,王谷红.对现代企业实行负债经营的法律研究[J].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1995,(06)[8] 夏冰.负债经营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J].经济师 , 1995,(07)[9] 曾志奇.负债经营利弊析[J].会计之友 , 1998,(01)[10] 徐世伟, 陈春宏, 于晓梅.论负债经营的利害关系[J].林业财务与会计 , 1997,(05)[11] 丁国安.负债经营及其风险防范[J].财会研究 , 2000,(07)[12] 梁守太, 张俊武.负债经营须有度[J].企业改革与管理 , 1998,(02)[13] 陈巧兰, 叶晓萍.论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紧迫性[J].聊城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01)[14] 农海沫.负债经营利弊谈[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1996,(02)[15] 夏冰.负债经营:国际经验与我们的对策[J].上海会计 , 1997,(01)
第三篇:负债经营案例分析
负债经营案例分析
负债经营案例分析2009级MBA半日制2班会计课第六组邓芳杰、高波、李娇龙、张英飞、张旭 前言 在企业经营中是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资金来源。任何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借助负债的力量。现代财务管理的观点认为:企业财务目标是增加股东财富,要达到股东财富最大化,必须使所有投入最小化,其中包括投入资本成本的最小化。我们认为,负债筹资比股权筹资的资金成本要小。概念 举债的形式 企业贷款企业债券 商业信用 融资租赁举债的目的 1.扩大资金来源 2.降低经营风险 3.达到抵税效果 4.避免控制权受到稀释 5.财务杠杆效应 哪些行业负债多 资金密集企业容易举债经营。典型行业 : 钢铁 电力 航空 房地产案例一 金融街公司行业背景 金融街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商务地产公司,其主导开发的北京金融街区域已经成为国家级金融管理中心区。公司以京津为核心,向全国重点城市不断拓展;致力于开发和持有城市优质物业,提升城市价值;为国内外金融机构、企业集团和城市中高端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物业产品和服务,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经营状况 公司拥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充裕的经营现金流、强大的增长潜力以及优异的资信评级和有力的外部担保。公司主营业务突出,房产开发作为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举债的必要性及意义负债筹资产生的现金流量为公司的业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在房地产开发行业中,资金实力强、融资渠道畅通的企业将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负债筹资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优化财务结构。从金融街近几年的财务数据中,我们不难发 现,该公司非常善于利用负债的力量。并且成效 显著。646704 240000 478000 1310540 借款收到的现金 2008-12-31 2009-3-31 2009-6-30 2009-9-30 报告期近4年部分财务数据 0.46 0.50 1.47 1.42 速动比率 1.43 1.61 3.05 2.85 流动比率 35.33 38.59 52.92 38.47 股东权益比率 57.22 66.19 116.90 65.90 负责股东权益比率 63.61 60.17 46.11 60.28 资产负债比率 404,872.02 602,870.27 1,455,306.31 1,506,091.66 股东权益 3,075.13 3,849.70 73,638.60 99,119.05 其它应收款 66,227.64 47,151.25 60,341.03 86,492.15 应收账款 190,615.62 228,282.83 729,835.59 1,263,961.82 货币资金 123,000.00 308,000.00 531,500.00 1,232,078.79 长期负债 599,301.06 575,388.04 690,757.01 1,061,635.93 流动负债总额 728,986.62 9,740,136.51 1,267,946.79 2,359,723.65 负债总额 1,146,100.09 1,562,366.96 2,749,877.57 3,914,828.80 资产总额 2006年12月31日 2007年12月31日 2008年12月31日 2009年9月30日单位:(万元)反应长期偿债能力的常用比率包括:资产负债率,产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和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前二项指标越高,表明负债程度越多,偿债压力越大,而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越高,表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长期负债的结构 123,000.00 308,000.00 531,500.00 1,232,078.79 长期负债合计
55,917.24 应付债券 123,000.00 308,000.00 531,500.00 672,900.00 长期借款 2006年12月31日 2007年12月31日 2008年12月31日 2009年9月30日报告期 2009-08-28 金 融 街09年第一期公司债券公告 本期债券评级为AA+.金融街本期发行面值为56亿元公司的债券,每张面值为人民币100元,5,600万张,发行价格为100元/张.偿还商业银行贷款+公司营运 债券筹集的资金 成功的原因案例二 上海航空公司背景 上海航空公司于1985年12月登记注册,其 中上海市财政投资占73.89%。2000年11月,上海航空有限公司整体变更设立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52100万元。公司所发行的A 股于2002 年10 月11 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经营范围: 国内航空客货运输业务 航空客货运输业务 旅游服务 航空公司间的代理业务 其他:培训、广告业务、宾馆、旅游相 关代理等。上海航空经营状况 上海航空一直以负债经营为主,据财务报表显示近三年的负债率都在90%左右,这除了反映航空业独有的飞机租赁经营特点外,亦说明公司初创时期规模比较小,只有靠地方政府信用举债经营。上海航空近4年部分财务数据 0.3516 0.3454 0.2429 0.3154 速动比率 0.4458 0.3769 0.2753 0.3455 流动比率 0.81 0.87 97.2749 93.101 资产负债比率 201,821.50 164,072.47 38,729.86 110,818.44 所有者权益 362,049.41 364,686.49 407,670.04 481,502.28 长期负债 548,440.90 774,895.45 974,787.90 1,013,877.93 流动负债总额 910,490.31 1,139,717.92 1,382,498.45 1,495,478.96 负债总额 1,119,854.28 1,303,790.38 1,421,228.30 1,606,297.40 资产总额 2006年12月31日 2007年12月31日 2008年12月31日 2009年9月30日项目上海航空单位:万元长期负债的构成 362,049.41 364,686.49 407,670.04 481,502.28 长期负债合计
1,449.00 1,449.00 专项应付款 71,685.76 100,193.28 153,088.57 103,488.87 长期应付款 290,363.66 264,493.22 253,132.47 358,608.92 长期借款 2006-12-31 2007-12-31 2008-12-31 2009-9-30 报告期上海航空单位:万元近三年的经营状况 2006年出现经营性亏损。2007 公司营业收入为12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22.82%,但经济效益下滑,亏损5亿元。2008 ,公司亏损12.49亿元,净资产总额为142亿元,负债总资产达到138亿元,负债率高达97%,2008月12月31日,公司现金流为11亿元,短期贷款加上长期贷款总额达到75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为49亿元,面临巨大还贷压力。2009年9月30号,公司亏损1.34亿元。盈利能力分析-4.068-9.3415 0.963-1.6788-1.479 净利润率(%)-3.0086-9.1687 0.1798-0.6053-0.8849 资产净利率(%)-3.5673-9.8857 0.1882-0.3991-1.5916 资产利润率(%)-4.068-9.3415 0.963-1.6788-1.479 经营净利率(%)2008-9-30 2008-12-31 2009-3-31 2009-6-30 2009-9-30 报告期上海航空股份有限公司(600591.SH)退市已经有了时间表,或明年2月完成退市摘牌。上航举债经营 失败的原因 1.巨大的财务风险,降低了自由资金的实际收益率。2.油价持续增高、上海市场竞争激烈,平均票价低于其他主要城市,这些都造成经营成本太高。由于投资报酬率小于负债利息率,而导致连年的亏损。3.公司各项资源紧张,尤其飞行员、机务工程人员等人力资源的紧张,严重制约了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4.盲目扩充机队规模、扩大航线网络-占到了市场,但却丢失了利润。例如06年上航引进了3架新飞机,使上航机队增扩为48架,但是经济效益却亏损。负债资金在使用上有着时间、固定利息等因素的限制,给企业带来了财务风险,加上经营不当,降低了资金的实际收益率,最终导致资不抵债,企业破产。上航举债失败: 投资报酬率 < 负债利息率总 结总 结举债的先决条件有的企业举债之后,既保持了原有的盈利能力,又降低了资金成本,优化财务结构。有的企业举债之后,却陷入承重的债务危机中。举债的先决条件: 资本收益率>负债成本中小企业负债融资现状举债经营是两厢情愿的事情,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能从银行借到资金。很多企业对银行的总结就是“嫌贫爱富”,不会“雪中送炭”,只会“锦上添花”。大型国有企业 巨额贷款+优惠利率 中小企业 贷款难 贷不到款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户数的比重高于90%GDP的贡献超过60%80%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80%以上的农民工就业机会。中小企业的贡献 50%的贷款流向了不到10%的大中型企业,并且大部分为国有企业。政府也曾经提及支持中小企业融资,但是也提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又抛出了4万亿计划,然后又让银监会提出严控不良贷款率,所有09年的贷款流向主要还是流向国有企业。在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我国要率先实现经济复苏,并摆脱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金融瓶颈制约,需要加大中小企业贷款机构的市场化改革力度。可喜的是,如今我们已经看到有些外资银行开始向我国中小企业甚至是农村市场抛出橄榄枝。中小企业贷款其实是一项非常盈利的业务。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是一个双赢的选择,既能救活相当一部分有发展潜力的企业,也能给银行带来不菲的收益。
第四篇:(毕业论文)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控制
企业负债经营风险及控制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概念及特点
1、企业负债经营的概念
从会计学上说,负债是企业所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在未来将以资产或劳务偿付的经济责任。而负债经营,是指企业在一定量的自有资金基础上,为了扩展生产经营规模、开展技术创新等,通过向外筹集资金,来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只有通过借入方式取得的债务资金才构成负债经营的内涵。资金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企业创建,开展日常生产经营业务,购置设备、材料等生产要素,不能没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资金;扩大生产规模,开发新产品,提高技术水平,更要追加投资。负债经营能给公司的所有者带来收益上的好处,对于企业的所有者来说,负债经营的优势是明显的。
2、企业负债经营的特点(1)融资速度快,容易取得;
(2)融资富有弹性,举借债务取得资金的限制性相对宽松,资金使用较为灵活,富有一定的弹性;
(3)融资成本较低;
(4)融资风险高,负债融资到期偿还本金,若企业届时资金安排不当,就会陷入财务危机。
(特点阐述过于简单,应对每一特点最好通过例子做进一步说明)
3、企业负债经营的表现形式
根据借债动机的不同,企业的负债形式可以简单分为如下三种:
(1)积极负债。积极负债是指企业为了搞活经济,拓展市场,增加产品产业链,而采取的筹资行为。例如企业为了向市场投放新产品,就需要加大投入研发经费作为支撑。在企业经营中,很多企业将产品的研发视为可发展的生命,实现企业战略的前提。
(2)消极负债。消极负债是指一种企业信用缺失的举债行为,由于到期无法还本付息,或者由于较高的负债率,给企业信誉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致使企业信誉受损、经营合作伙伴远离,企业进入一种消极的经营状态中的一种举债行为。
(3)被动负债。被动负债是指由于企业自身经营不善,盲目投资,无法收回成本,到期无力还本付息的举债行为。即由于投资的失败,企业资金周转不灵,无法承受短期负债,以借新债还旧债,陷入被动的负债恶性循环之中。
二、企业负债经营的意义与作用
1、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迅速筹集所需资金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企业必须不断开拓进取,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而企业单靠自身的资金积累,很难满足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利用负债经营,就可以补足自身资金的缺陷,争取先发制人,抢占市场先机,以获取较大收益。
2、企业负债经营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这种效应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投资者来说,债权收益率固定,除非企业资不抵债破产清算外,一般都能到期收回本金,其风险要比股权投资小,相应地要求报酬率也低,而且债务筹资费用也较股权筹资为低。因此,债务资金成本较股权资金成本为低。另外,负债经营可以从“减税效应”中获益。由于债务的利息支出是税前支付,能使企业获得减少交纳所得税的好处。在这两方面因素影响下,当资金总额一定时,一定比例的负债经营能有效降低企业的加权平均资金成本。
3、负债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财务杠杆效应”
由于对债权人的利息支付是一项与企业赢利水平高低无关的固定支出,当企业的资金利润率高于债务资金成本时,企业收益将会以更大程度增加,即财务杠杆效应。同时,企业可利用负债节省下来的自有资金创造新的利润。因此,一定程度负债经营对提高企业收益率有着重要作用。
4、负债经营能使企业从通货膨胀中获益
在通货膨胀环境中,货币贬值,物价上涨,而企业债务偿还仍然以其账面价值为准而不考虑通货膨胀因素。这样,企业实际偿还款项真实价值低于其借入款项的真实价值,使企业获得货币贬值的好处。
5、负债经营有利于企业控制权的保持 在企业筹集资金时,如果以发行股票方式筹集资本,势必带来股权分散,影响到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权。而负债筹集在增加企业资金来源的同时又不影响企业控制权,有利于现有股东对企业的控制。
6、负债经营同时也是公司改善治理机制的一种外在监督因素的引入
企业负债不仅是一种融资手段,而且通过资本结构的优化,可以引入债权人的监督来减少股东与经理人员的代理成本。债权人为了保证自己资本的回收和增值,必定会对企业的运营状况进行关注,这无形中就起到了对经理人员的监督,从而减少股东对经理人员的监督成本。负债不仅是企业融资的一种手段,也是公司改善其治理机制的一种外在监督因素的引入。
三、企业负债经营的存在的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1、企业负债经营的存在的风险
企业负债经营的存在的风险是由于“财务杠杆效应”的负面作用而引起的。财务杠杆是一个应用很广的概念。在物理学中,利用一根杠杆和一个支点,就能用很小的力量抬起很重的物体,而什么是财务杠杆呢?从西方的理财学到我国目前的财会界对财务杠杆的理解,有以下两种观点:一种观点将财务杠杆定义为“企业在制定资本结构决策时对债务筹资的利用”。因而财务杠杆又可称为融资杠杆、资本杠杆或者负债经营。另一种观点认为财务杠杆是指在筹资中适当举债,调整资本结构给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果负债经营使得企业每股利润上升,便称为正财务杠杆;如果负债经营使企业每股利润下降,通常称为负财务杠杆。两者相比较,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因为第一种观点只是强调了对债务资本的利用,而第二种观点则强调了对利用债务资本所引起的结果,下面的分析就是建立在第二种观点基础之上的。
只要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债务利率,负债经营就会增加企业的资本收益,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大于企业投资收益率,且产权比率(债务资本/权益资本)越高,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所以财务杠杆利益的实质便是由于企业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率,由负债所取得的一部分利润转化给了权益资本,从而使得权益资本收益率上升。而若是企业投资收益率等于或小于负债利率,那么负债所产生的利润只能或者不足以弥补负债所需负担的利息,甚至利用权益资本所取得的利润都不足以弥补利息,而不得不以减少权益资本来偿债,这便是财务杠杆损失的本质所在。
财务杠杆作用通常是用财务杠杆系数来衡量的,所谓财务杠杆系数指企业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相对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其理论公式为:
财务杠杆系数=权益资本收益变动率/息税前利润变动率 通过数学变形后公式可以写成:
财务杠杆系数=息税前利润/(息税前利润-负债比率×利息率)=息税前利润率 /(息税前利润率-负债比率×利息率)
根据这两个公式计算的财务杠杆系数,后者揭示负债比率、息税前利润以及负债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前者可以反映出主权资本收益率变动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企业利用债务资金不仅能提高主权资金的收益率,而且也能使主权资金收益率低于息税前利润率,这样财务杠杆的系数越大,其财务的风险就越大,就有可能导致财务利益的损失。
2、成因分析
当企业面临经济发展低潮或者其他原因带来的经营困境时由于固定额度利息的负担,在资金利润率下降时,投资者收益率将会以更快速度下降。
(1)资金流动性差
负债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现金(货币资金)偿还,因此,即使企业的盈利状况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契约的规定按期偿付本息,还要看预期现金流入量是否足额及时和资产的整体流动性如何。当企业资产的整体流动性较弱,其财务风险就较大。
(2)债务规模过大带来的风险
因为债务资本不仅要支付固定的利息,而且还要按约定条件偿还本金,无财务弹性可言,对企业是一项固定的财务负担,一旦出现经营风险而无法偿还到期债务时,企业将面临较大的财务危机,甚至破产倒闭。
(3)企业造血功效不健全
近年国家为进一步增强企业的“造血机制”,采用了一系列措施,如税前还贷,税后留利补充流动资金,调剂折旧方法等措施。但这几年来企业的运行机制一直采用经营承包责任制的方法。重要考核指标是以利润为中心,造成部分经营者急功近利的短期行动,涌现了该应用的政策不到位,该补充的资本金未补充,造成企业资本金严重不足等一系列问题。
(4)负债经营规模的过度
负债经营规模必须适度,过度扩张会引起财务杠杆的失衡。过度的高额负债,不仅需要支付巨额利息,而且降低了企业的安全性和竞争能力,降低了企业的再筹资能力,严重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四、控制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策略
1、适度利用财务杠杆的作用。
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财务杠杆系数的高低。一般情况下,财务杠杆系数越大,主权资本收益率对于息税前利润率的弹性就越大,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上升,则主权资本收益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上升,如果息税前利润率下降,那么主权资本利润率会以更快的速度下降,从而风险也越大;反之,财务风险就越小。财务风险存在的实质是由于负债经营从而使得负债所负担的那一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了权益资本。下面试举一例来说明财务杠杆与财务风险之间的关系。
假定企业的所得税率为35%,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税息前利润为150万元,在负债比率分别为0,50%,80%时的权益资本净利润率的计算如下(表一):
项目
行次
负债比率
0%
50%
80% 资本总额
①
1000 1000 1000 其中:负债
②=①×负债比率 0 500 800 权益资本
③=①-②
1000 500 200 息税前利润
④
150 150 利息费用
⑤=②×10%
0 50 80 税前利润
⑥=④-⑤
100 70 所得税
⑦=⑥×35% 52.5 35 24.5 税后净利
⑧=⑥-⑦
97.5 65 45.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
⑨=⑧÷③
9.75% 13% 22.75% 财务杠杆系数
⑩=④÷⑥
1.5
2.14 假定企业没有获得预期的经营效益,息税前利润仅为90万元,其他其他条件不变,则权益资本净利润率计算如表二:
项目
负债比率
0% 50%
80% 息税前利润
90 90 利息费用
0 50 80 税前利润
40 10 所得税
31.5 14 3.5 税后净利
58.5 26 6.5 权益资本净利润率5.85% 5.2% 3.25% 财务杠杆系数 1 2.25 9 对比表一和表二可以发现,在全部息税前利润率为15%(税息前利润为150万元除以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的情况下,负债比率越高,所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大,权益资本净利润越高。在企业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为9%(税息前利润为90万元除以资本总额为1000万元)的条件下,情况则相反。以负债比率80%为例,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提高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就会提高2.6个百分点〔(22.75%-9.75%)÷(15-10)〕,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率比负债成本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权益资本净利润率则下降2.6个百分点。如果息税前利润下降到某一个特定水平时(以全部资本息税前利润等于负债成本为转折点),财务杠杆作用就会从积极转化为消极。此时,使用财务杠杆,反而降低了在不使用财务杠杆的情况下本应获得的收益水平,而且越是较多使用财务杠杆,损失越大。在息税前利润为90万元,负债比率80%的条件下,财务杠杆系数高达9,就是说,如果息税前利润在90万元的基础上每降低1%,权益资本净利润将以9倍的速度下降,可见财务风险之高。如果不使用财务杠杆,就不会产生以上损失,也无财务风险而言,但在经营状况好时,也无法取得杠杆利益。
2、加强对营运资金的管理。
借入资金的投资结构不同,产生效益的时间和水平也不同。一般来说负债投资,一类用于企业长期投资,如固定资产投资;一类用于日常经营性投资,首先在决策长期投资时我们要用投资净现值法、内含报酬率法、现值指数法等相关决策方法认真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净现值是一项投资的未来报酬的总现值超过投资额。内含报酬率是指一项长期投资方案在其寿命周期内按现值计算的实际投资报酬率。现值指数是投资方案的未来报酬的总现值与投资额的现值之比。如果净现值大于零,说明方案可行,净现值小于零,则说明不可行;内含报酬率高于资金成本方案可行,否则,方案应舍弃;现值指数大于1说明未来报酬大于原投资额,故方案可以接受,如果其指数小于1,说明方案不可取。综上所述,“现值指数法”与“净现值法”一样,都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但后者以绝对数表示,不便于在不同投资额的方案之间进行比较,而前者以相对数表示,便于在不同投资额的方案之间进行对比。因而在决策分析中,把这两种方法最好结合起来应用。除此以外还应对有关不确定因素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首先要对未来的经济环境作定性分析。经济的增长、发展总是遵循一定规律运动。如预测到未来的经济环境是短缺经济,那么投资成功的概率要大一些,如果未来经济是通货膨胀经济就意味着产品的价格和产品的成本同时可能上扬,如未来经济可能进入衰退期或平稳期,投入后产品的实际销量可能低于预期的生产量,产品的价格可能呈下跌趋势,所以在决策时应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环境可能会出现的变化,修正投资方案。提高投资成功率降低风险。短期负债决策主要是对日常经营业务的决策,大宗原材料,商品的采购预付货款,联购分销等业务的活动,在进行此类决策时应充分考虑市场风险,价格走向等。
如果举债不当,经营不善,到了债务偿还日无法偿还,就会影响企业信誉。因此,企业利用负债经营加速发展,必须从加强管理、加速资金周转上下功夫,努力降低资金占用额,尽力缩短生产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应收账款,增强风险防范意识,使企业在充分考虑影响负债各项因素的基础上,谨慎负债。同时为化解风险,应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抵御风险机制。
3、按需举债,量力而行。
权益资金与借入资金的根本区别在于:借入资金是要偿还的,由于负债取得与偿还在时间上的先后分离,极易造成企业乐于举债,不思偿还。目前,我国很多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均与人们抱有此种思想认识有关。因此,企业举债,进行负债经营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方面的因素:(1)宏观经济环境
在经济衰退、萧条阶段,企业应尽可能压缩负债,甚至“零负债”,以减少损失,避免破产。在经济繁荣、复苏阶段,市场供求趋旺,企业可适当增加负债,抓住有利投资机会迅速发展。此外,在政府鼓励投资时,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充分利用债务资金进行投资和经营。
(2)行业因素
如处于垄断地位的企业,经营利润稳中有升,可适当提高负债比率,利用债务资金提高生产能力,获得规模效益。如处于所得税率较高的行业中的企业,由于债务利息是税前利润扣除,增加负债可减少所得税,可适当提高负债额,但对那些高风险,需要大量科研经费,产品试制期较长的企业,不应过多使用债务融资。
(3)企业生产经营状况
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包括企业规模、企业经营收入多变性以及企业的赢利性。生产经营状况良好,产品有广阔发展前景,可适当扩大企业负债规模,企业规模扩大可进行多样化经营,有效分散经营风险。企业的经营收入变化过大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应地减少负债能力,而企业赢利能力是其负债能力的标志与保证,赢利能力较低,则负债规模将受到限制。
(4)偿债能力
在确定企业负债规模时应对其偿债能力进行分析,以期确定一个合理的负债规模,避免举债过多给企业带来的风险。企业偿债能力指标包括短期偿付能力分析、长期偿付能力分析、偿付能力与现金流量分析,企业应该根据这些指标分析,确定自己的偿债能力后相应举债。
4、采取多种途径,增加企业筹资能力。
一是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决定了企业的融资环境,影响着企业的负债结构也就是说,我国企业的负债能力有多大,不能与别国,甚至是别的行业和企业无条件地类比,而只能是根据其自身的情况及融资环境加以断定。企业应首先断定进行负债经营对企业是否有利,一旦断定应改良负债经营,随之要断定举债额度,合理控制负债比例。二是要考虑借入资金的起源结构。企业在举债筹资时,必须考虑合适的举债方法和资金类别。随着改革的深入,举债方法由过去单一向银行借款,发展到可多渠道筹集资金,企业应根据借款的多少,应用时间的长短,可承担利率的大小来选择不同的筹资方法:
(1)向银行借款。这仍然是企业借款的主渠道。但由于银行是我国进行宏观调控的主战场,银行贷款既要受资金头寸的限制,又有贷款额度的制约,双向钳制,所以贷款难度较大。如果国家紧缩银根,最先遭到调控的就是那些借债大户。
(2)向资金市场拆借。它是通过金融机构组织,对某些企业的闲散资金,通过资金市场集中起来,然后再借给那些短期内急需资金的企业。这种渠道得到的资金,一般应用时间不长而且资金成本较高。
(3)发行企业债券。向企业内部发行债券,可以把职工紧紧团结起来,为企业的兴衰存亡而共同奋斗,但能筹集到的资金十分有限。向社会公开集资,虽然可以筹集到数额较大的资金,资金成本高,但是,资金起源于千家万户,债券到期必定要按期偿还,稍有不慎,会带来很大风险。
(4)稳妥的应用商业信用。它是当今商品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筹集融资方法,不仅成本低,而且十分机动,在交易运动中,它可以背书转让;在资金紧张急需现款时,可以在银行贴现取款。它是解开债务三角的最佳选择。但应用商业信用,要有健全的经济法规和良好的商业道德,即商业信用好,才干稳妥地为我所用。否则,最好的措施,对商誉太差的人来说也是一纸空文。
(5)引进外资,即通过种种渠道从国外引进资金。但必定要考虑汇兑风险。目前虽然国家利率政策宏观把持较严,但社会折资成本化存在着较大差别,所以在选择筹资渠道时不能有病乱投医,努力降低资金成本。同时要考虑借入资金的期限结构。企业借入资金的应用期限短,企业不能还本付息的风险就大;应用期限长,风险小,但资金成本高。所以企业对不同期限的借入资金要搭配合理,以保持每年还款相对均衡,避免还款过于集中。
5、选择稳健的筹资模型,合理控制负债规模。
企业在确定适度负债的规模时,应正确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1)控制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财务杠杆(即负债经营),而使企业可能丧失偿债能力,最终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或者使得股东收益发生较大变动的风险。财务风险只发生在负责企业,就其产生的原因来看,负债风险具有两种表现形式:
①现金性财务风险,即在特定时日,现金流出量超过现金流入量产生的到期不能偿付债务本息的风险。
②收支性财务风险,即企业在收不抵支情况下出现的不能偿还到期债务本息的风险。企业如果一味追求获取财务杠杆的利益,便会加大企业的负债筹资。负债增加使公司的财务风险增大,债权人因此无法按期得到利息的风险相应增大,债权人将要求公司对增加的负债提供风险溢酬,这就导致企业定期支出的利息等固定费用增加,同时企业投资者也因企业风险的增大而要求更高的报酬率,作为对可能产生风险的一种补偿,便会使企业发行股票、债券和借款筹资的筹资成本大大提高。所以,企业的负债比应当保持在总资金平均成本攀升的转折点,而不能无限度地扩张。
(2)降低破产成本。破产成本又称财务拮据成本,是指企业出现支付危机的成本,它只会发生在有负债的企业中。负债越多,所需支付的固定利息越高,就越难实现财务上的稳定,发生财务拮据的可能性就越高。如果公司破产,可能被迫以低价拍卖资产,还有法律上的支出。企业出现财务拮据,即使没有导致破产,也会对企业在原材料供应、产品出售等方面受到严重影响,最终提高企业股本的要求收益率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研究表明,破产成本、破产概率与公司负债水平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在负债较低时,破产概率和破产成本增长极为缓慢,当负债达到一定限度之后,破产成本与破产概率加速上升,因而增加了公司的财务拮据成本,也就是说,财务拮据成本是企业不能无限制扩大负债的重要屏障。
(3)协调非负债节税。现代西方学者认为折旧抵税和投资减税与负债融资的抵免税有替代作用,这类因素称之为非负债节税。它们的存在会减少公司负债的节税作用,影响公司负债经营的决策。与投资相关的非负债避税所产生抵免公司税替代效应的结论是在假定投资变量外生化条件下得出的,但将投资变量内生化之后,非负债节税会刺激投资总量的增加,也会使公司现金流入量增加。这种效应为一种补偿性的收入效应,因此,非负债节税对公司最优负债水平的实际影响决定于替代效用和收入效用的合并效果。非负债节税高的公司不一定要降低负债水平,要看收入效应对负债水平的影响,若收入效应效果强,仍能保持一定的负债水平。
(4)注意代理成本。
①负债的代理成本。债权人由于享有固定利息收入的权利,并无参与企业经营决策的权利。所以,当贷款或债权投入企业后,企业经营者或股东就有可能改变契约规定的贷款用途进行高风险投资,从而损害了债权人的利益,使债权人承担了契约之外的附加风险而没有得到相应的风险报酬补偿。因此,债权人需要利用各种保护性合同条款和监督贷款正确使用的措施来保护其利益免受公司股东的侵占。但是,增加条款和监督实施会发生相应的代理成本,这些成本随公司负债规模上升而增加,债权人一般以提高贷款利率等方式将代理成本转移给公司,所以公司在选择负债比例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时要考虑这些负债代理成本。
②股权代理成本。股权代理成本是指与公司外部股权相关联的代理成本。对于内部股权并存的公司,内部股权在公司经营决策,公司资产的使用与分配,信息的获取等方面占有一些便利。若内部股东利用这些便利谋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将导致公司的盈利水平下降,挤占了外部股东利益,出现内、外部股东的利益冲突,公司外部股东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监督公司按照使公司全体股东利益极大化目标行事。这方面支出的费用也是一种代理成本。它随外部股权比例的增大而增加。总代理成本是这两类代理成本的迭加,因为这两种代理成本与资本结构的关系正好相反,所以在不考虑税收和财务拮据成本的情况下,对应于最小的总代理成本的资本结构是最优的。此时的负债规模较为适度。
(5)其它因素。除以上几种主要因素,公司规模、公司经营收入的易变性、公司的盈利性以及公司产品和生产的独特性都对公司负债规模可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公司规模的扩大可以使公司进行多样化经营,有效地分散经营风险,破产概率较低。因此,大公司具备更高的负债能力,而小公司则倾向于使用银行的短期借款;其次,企业的经营收入变化过大会增加企业的经营风险,相应减少负债能 力;再次,当一家公司处于破产状态时,生产独特专用品的公司在破产清算时会发生较高成本,一个遭清算的企业其有特殊技能的工人及专用资产,公司的供给商和客户将难以迅速找到新的服务,所以独特性与负债规模相关;最后,一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往往是其负债能力的保证与标志,盈利能力较高的企业享有高的信誉,因此容易从债权人处筹措到所需的资金,而盈利能力较低的企业则信誉较低,负债规模就要受到限制。
(最后加上总结,这样论文结构较为完整)
第五篇:论负债经营的利弊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优势
1、迅速弥补企业资金不足,增强企业经济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随着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企业单靠自有资金是很难满足其生存和不断发展的,只有通过负债经营来弥补其内部资金的不足,运用更多的借入资金来维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断扩大再生产规模和经济实力,才能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从而采用新技术、新管理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获得比竞争对手更多的发展机会,优先占领市场,获得更大的收益。
2、降低资金成本,获得节税效益
负债经营可以有效地降低资本成本,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在借入资金后,只要能够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于债权人来说,都能按期收回本息,投资风险较股权筹资小。因此,债权人要求的资金报酬率较低,从而企业的资金成本也相应地降低。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从负债经营的减税效应中获益,因为按现行制度规定,负债利息要计入财务费用。并且在所得税前扣除,故可产生节税作用,使企业少纳所得税,从而增加权益资本收益。节税额的计算公式为:节税额=利息费用×所得税率。由此可见,只要有债务资本,便可产生节税效应,且利息费用越高,节税额越大。同时,负债经营可降低企业资本成本。由于债权人投资风险较小,加之上述节税作用,故债务资本成本通常低于权益资本成本。
3、有效减少通货膨胀给企业带来的损失
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利用举债扩大生产规模比自我积累资本更有利。因为企业实际偿还的负债是以账面价值计算的,债务人偿还资金的实际价值比没有发生通货膨胀的账面价值要小,即此时债务人可以将货币贬值的风险转移到债权人身上。企业在进行负债经营时,都要作相关的会计处理,所以即使在通货膨胀的影
响下也始终以账面价值为标准。通货膨胀越高,企业通过负债经营而得到的货币贬值的利益就越大,从而债务人实际应偿还的金额低于企业借入款项的金额。因此,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企业使用更多的债务资金比自有资金更有利。
4、增强风险意识,加强内部管理
筹集的资金属于有偿使用,所以企业必须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经济责任。偿债的压力增强了企业的风险意识。一旦负债经营企业资金调度不灵,出现微利或亏损问题的时候,就很可能陷入被动,甚至破产。而在资金供给较充足的情况下,产生以上问题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管理工作当中,这些问题也可以通过加强管理来解决。因此,负债经营企业在偿债压力的推动下,不得不致力于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在负债经营中获利。如果说弥补资金短缺和利用财务杠杆来提高资金使用效果这两方面利益是现代企业所追逐的实实在在的利益,那么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则是企业在追逐前两种利益时伴生的无形利益,是企业被动接受,而不是其主动追求的利益。尽管如此,企业在管理方面得到的利益却是不容忽视的。因为加强管理不仅是负债经营所必须的,管理水平的提高,对企业近期以至今后都有着极其深远的意义。
(一)企业负债经营的弊端
1、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企业由于负债经营而导致的净资产收益率或每股收益的不确定性,也是企业到期不能还本付息的可能性。对于企业在负债经营时所造成的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企业借入资本需要还本付息,这就加大了企业的风险,若企业经营不善,会使财务状况恶化,丧失支付能力,出现无法定期还本付息甚至导致破产的风险。另一方面,过度负债,也是造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
因。如果企业用借入的资金无法收回预期的收益,从而出现投资利润率小于借款利息率的情况,这时企业负债比例越大,亏损越大。
2、举债方式失误带来的风险
举债方式有很多种,如银行借款,发行债券,运用商业信用等。不同的方式其基本特征及适应性都不尽相同,如果选择不慎,往往也会带来一定的风险。如该选用借款,却选用了发行债券,该选用租赁设备,却选用了购买设备等。企业在决定进行负债经营时,首先必须预测投资报酬率,只有当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企业才适宜举债。然而,在决定时由于对某些因素考虑不周,如对资金来源的可靠程度,对市场行情的变化等估计不足,使报酬率的预测出现失误,最后由于实际的报酬低于利息,不足弥补举债成本,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3、过度负债导致股票市价下跌
当负债比率过高或超出允许范围时,企业财务风险增大,企业股票的每股收益就会大幅下降。特别是当负债经营的投资收益率低于资金成本时,企业必须从原本归股东所有的收益中支取一部分用于偿还债务本息,企业也就无法维持稳定的股利支付,损害了股东的利益。
4、企业再筹资能力下降
在负债经营的过程中,企业若继续采取负债筹资,难度将会加大。由于负债经营使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增加,债权人的偿债保证程度降低,这样对信誉不好的企业采取借入资金的方式就筹不到资金,而对信誉相对较好的企业,债权人为也会为了保障其利益而提出一些限制性条款,使企业未来筹资成本增加,筹资难度加大,影响再筹资能力。
5、降低权益资本利润率
财务杠杆效应能够使权益资本收益率提高,但风险与收益是同比的,杠杆效应同样可以带来权益资本收益率的大幅下降。当企业由于市场或管理等原因造成资本收益率降低,而到期的固定本金及利息的支出又会给企业加上沉重的负担,不仅权益资本收益率大幅下滑,甚至出现亏损。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资金紧张,偿债能力逐渐丧失,最终导致资不抵债而被迫破产清算。
企业有效运用负债经营的策略(一)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有效防范风险
(二)寻求最佳负债规模,确定合理资本结构
(三)优化负债内部结构,合理安排长短期负债比例
(四)加强负债经营的可行性研究
1、长期偿债能力指标。
2、短期偿债能力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