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川女外嫁调查(小文档网推荐)
川女外嫁调查
基本上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大量的四川妇女从四川远嫁他乡。这种现象和四川民工涌向全国几乎同步。但长期以来,关注四川民工的话题很多,而川女外嫁却被人有意无意地忽视。我觉得,作为四川人,我们有必要直面并讨论这个现象,关注远嫁他乡的四川姐妹的命运,这样做,是为四川负责,也是为后代子孙负责。
一、川女为何要外嫁?
川女外嫁给四川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我去过一些地方,真的比四川更穷,但当地人却认为四川不如他们这里,原因就是很多四川女人都嫁到他们这里来了。可是,我要说,贫穷绝对不是川女外嫁的根本原因,因为四川固然不富,但也远远不是全国最穷的地方。更何况四川物产丰富,山清水秀,按理说决不至于让她的儿女竟如此弃之如遗掉头不顾而去。而且,像北方有些地方,漫天黄沙,连喝水都成问题,但那里的女人却没有这样大规模地外嫁,为什么生活条件好得多的四川,却又如此多的女人外嫁?顺便说一句,上世纪80年代初期川女开始大规模外嫁的时候,四川的GDP是全国第一!最具讽刺意味的是,川女外嫁,大多是嫁到河北、安徽、河南、山西、陕西去,这些地方的生活水平都不比四川好,生活环境和四川更是不能相提并论,但却能导致大量川女嫁到他们那里去,无论对四川,还是对这些女子来说,都是莫大的悲哀。我认为,川女外嫁,有很复杂的历史、人文和现实的原因。
首先,今天的四川人大多是清初湖广移民的后裔,四川人的性格也深受移民文化的影响,如不排外、向往远方等,或许四川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反认他乡是故乡的情节,总是把外省、把外面的世界想象得过于美好。因此,四川人是中国人中较少有安土重迁思想的人群,到外面去闯一闯,是很多四川人的梦想。
其次,是我一直没有搞清楚的一种奇特现象,就是很多四川人总觉得四川很差,总觉得别的地方比四川好。在中国别的地方,人们几乎都认为自己是全国最好的,包括很多不发达地区。唯独很多四川人,自己就认为四川最差,而有这种思想的人,往往又都是从未出过远门的农民,那些外嫁的川女,大多都是来自这样的家庭。
第三,四川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外出做官、经商、游历、读书人数最多的地方。“家庭在外头有人”,往往是四川人觉得很自豪、很值得显耀的话。在四川人的潜意识里,或许都希望有在外面的亲戚。外嫁川女中,来自川西平原的女子是最少的,除却经济方面的原因外,主要还是川西平原上的人的优越感相对四川其他地方的人要强一些,很多人以天府之国而自豪,不想去追求那种想象中的近于虚幻的远方天堂。
第四,经济和劳动方面的原因也是很重要的。外嫁川女,大多来自比较贫困的农家,其中,又大多来自山区。很多地方还未能实现机械化,农民劳作是非常辛苦的。而四川农家女子还得经常和男人一样在田间劳动。北方平原地区农业实行机械化操作,冬天又要歇地,农活比四川大部分地方要轻松。这一点是川女外嫁的重要动力之一。
第五、则是拐卖和近似于拐卖的做媒。在历年公安部门解救的被拐女子中,四川女子占了相当的比例。拐卖,和人贩子巧舌如簧的欺骗,这是川女外嫁的非常重要的原因。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四川女子被拐卖的那么多呢?这是因为四川很多地方都是丘陵山区,交通不便,利于人贩子作案,平原地区相对就要好一些。四川家庭对女孩的抚养方式和别的地方不一样的。四川女孩,很多都是和男孩一样自由自在地生活长大,农家女孩从小到处乱跑是习以为常的。而别的地方,尤其是北方女孩,家里管制得很严密,家长非常关心其行动。有一次我在北方某城帮一个朋友搬家,当搬家公司把家具运到楼下,朋友的妹妹在那里看着,这时左邻右舍跑来看。朋友赶紧叫他妹妹上楼,说:“这么多人看着,你还不知道躲一躲?”这个朋友来自河北农村,其家庭对女孩的防护可见一斑。在这样的环境中,女孩被拐卖的可能性自然很小。第五、外地家庭较贫困的男子喜欢娶川女,这也是川女外嫁的原因之一。四川大概是全国最不讲究结婚索要彩礼的地方了!四川家庭普遍不会把女儿作为奇货可居的商品,不会向男方索要大量彩礼。而在中国别的地方,结婚索取彩礼这种落后风俗依然比比皆是。很多地方,父母为儿子结婚的彩礼费用要存一生的钱!有些家庭不富裕的男子,娶媳妇就成了大问题。因为,有的地方的男子喜欢娶四川女子,因为花不了什么钱。而川女嫁过去以后,当地很多人则产生了很可笑的想法:他家没花什么钱就娶来了四川媳妇,可见四川不知有多穷!
二、川女外嫁后,生活幸福吗?
满怀着憧憬嫁出去的川女,很快就会发现现实和梦想之间的差距有多么大了!不否认有的川女嫁出去后,生活确实不错,但我认为这肯定不是主流,不是多数。因为很多地方的人是因为贫穷出不起彩礼钱才娶的川女。而善良的四川家庭没有考虑钱财的问题,就轻易把女儿嫁过去。这些天真懵懂的女子到了当地,就会发现根本不是自己所想象的世界。我童年生活在四川农村。故乡的农村条件在四川是靠前的,而我老家所在的当地,又是离城很近的平原地区,有一家有钱的邻居的女儿,居然还嫁到安徽北部的某农村去。后来她父母过去探亲,回来后叹息不已,说了一件可笑的事:当地农村连厕所都没有,男男女女都是随地大小便。她父母去了后,才坚持让女儿去挖个坑!至于当地经济如何,她父母没有深谈,但据我所知,皖北是出乞丐的地方,当地很多农村在农闲的时候都有成群结队外出乞讨的风俗。这个女子的娘家,也就是我童年老家的邻居,是村里比较富裕的,在80年代家里就修了新楼房,不知道她为何还要远嫁他乡。后来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听说该女子下落不明,和娘家完全失去了联系。北方农村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富裕,有的地方的农民为了骗娶外地媳妇,很多家合力修座漂亮的楼房,轮到哪个男人相亲的时候,就让他暂时用这座楼哄外地女子。这种拙劣的骗局居然骗了很多女人!四川优越的生态环境,是要离开四川才能深刻体会的。很多川女嫁去的北方地区,干旱缺水,风沙弥漫,连吃蔬菜都成了问题。我曾在火车上遇到过一个嫁到河北去的四川女子,问她四川好还是河北好,她说,当然是四川好。在四川随便种一株蔬菜,不去管它,它自己都能长起来。河北可不行,缺水,蔬菜少,一年四季炒咸菜吃。有时候还担心抽不上来水,连喝水都不保险。她这次从四川回河北,带回去几大麻袋四川的娃娃青菜。在火车上还遇到过一对河北农村夫妇,妻子是四川人,夫妻双方带着女儿回四川探亲回去。听见父亲问女儿:“四川好还是河北好?”女儿说:“四川好,四川有山。”父亲说:“河北平原也好啊,一马平川的。”女儿又说:“四川有河。”父亲尴尬地笑笑,说:“河北也有河,只是你没看到。”嫁到外省的川女,除了要克服饮食方面的大问题外,还要面临一个严峻的考验,就是外地普遍存在的大男子思想。在四川家庭,丈夫忙着做饭,妻子却在旁边和邻居打麻将,这样的现象很正常,在如果放在外省,却是很难被人理解的。外省男子在家是很少干家务的,都是妻子伺候男人。相反地,外省很多家庭家里来了客人,女人是不能上桌的(尤其是农村),只能等男人们吃完了,女人才能吃点残汤剩水。这种现象在四川则很难被人理解。不管来了多大的客人,四川女人都会大摇大摆地上桌吃饭。也是在火车上遇到过一个从乐山嫁到河北去的女子。据她说她们那里经济还不错,生活得也挺好,就是丈夫太蛮横,经常打她。每次她做饭时,都希望丈夫帮着端碗拿筷,一起动手,但丈夫却认为这是女人份内的事。于是两人经常吵架。后来她忍受不了丈夫的拳头,自己跑回四川了。离家的时候,她身上只带了一点钱(可见她在家没有经济地位,而四川家庭则几乎都是女人管钱),在车上都没钱吃饭了,多亏车厢里的四川老乡请她吃饭,有的还送路费给她。她是在峨嵋站下车,然后再坐汽车回老家。那是一个夏日的深夜,不知道被夜色吞没的她那瘦小孤单的身影,今后将面临一条怎样的路?这个女子的经历很典型,所面临的境遇也很典型,其实还有比她更惨的,比如由于怕女人跑了,很多家庭对川女防范相当紧密,不仅不会让她手里有钱,而且行动自由也受限制,不管去哪儿都有人跟着。有的川女嫁过去后发现当地比老家还穷,后悔不迭,想找机会逃跑,如果被抓回去,不是被剁手指就是被打断腿。
外嫁川女还有一个难以启齿的悲哀,就是她们的丈夫,往往都是歪瓜劣枣又老又丑、在当地娶不到媳妇只好骗骗外地人的,有的甚至身体和精神都有残疾。很多川女嫁出去后,不大回四川,更不带自己的丈夫回四川,因为怕乡亲笑话:这样的男人,在四川也没人要,为何要千里迢迢嫁给他?
三、川女外嫁,为何源源不断?
川女外嫁,生活不如人意的太多了,可这条不归路却一直有人走,直到今天,还不乏追随者。其根本原因,在于四川人的心态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很多人光看电视里的高楼大厦、流光溢彩,以为外面的世界就都是这样。这种思想在四川人身上体现得最明显,要说盆地意识,这才是盆地意识!
一般来说,出门在外的人,总是不愿告诉别人自己落魄的境遇。那些自愿嫁出去的女子,很多并不愿告诉家乡人自己的真实境遇,既是为了面子,也是为了不让家里人担心。一个朋友告诉我,他的一个亲戚去安徽某地看望自己嫁在那里的侄女,发现当地远比四川家乡还贫穷。离开的时候,其侄女恳求他回去不要把真实情况说给她的母亲听,其境之惨,其语之悲,让人唏嘘。
另外,由于贩卖人口是一本万利的买卖,很多人贩子在尝到甜头之后,更加丧心病狂地作案,这也是造成悲剧延续至今的原因之一。
有些外省的朋友说,他们那里的被贩卖去的四川女子,在获得解救后,很多居然不愿回故乡,情愿留下。所以他们觉得,四川是不是真的太差了?这个问题很复杂,但拿这个来说四川太差恐怕是不合情理的,因为还有那么多拼死拼活偷着也要回四川的女子,难道又可以说明四川太好了?有些被解救的女子不愿回川,其原因不外乎:第一,传统的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让她们认命了。第二,她们很多已经有了小孩,如果回老家的话,肯定很难带走孩子。作为母亲,许多人是无法抛下自己孩子的。第三,她们被拐卖,结了婚,生过孩子,即时回乡,也难以找到好人家再嫁。第四,有这样的经历,再回乡,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眼睛,需要面对各种各样的评论,很多人没有这个勇气。于是,这样的悲剧就仍在继续上演,“愿化黄鹄兮归故乡”的远嫁女子的千古浩叹,依然在今天的外嫁川女中延续。
四、四川该怎么办?
首先,四川应该大力发展经济,重新把四川建成全国经济强省,尤其是要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过得更幸福、更富裕,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
其次,要大力推进机械化,让农民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现在四川平原上的农活已比过去大为轻松,很多地方收割都用机械。并且四川正在努力研究推广适合丘陵地区的收割机器,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
再者,要严厉打击人贩子,这点无须赘述。
最后,还有一点很重要。虽然婚姻是自主的,但出现那么多川女自愿外嫁却上当的情况,则需要政府有关部门深思并采取一定措施,比如利用各种手段和媒介进行宣传,让农民多了解外面的世界,甚至可以编写一些小册子,介绍各地真实地生活条件,介绍过去川女外嫁后真实的生活情况,对农村远地婚姻加强管理,严防和严厉打击骗婚现象等。
总之,希望四川能够正视这个问题,能够重视这个问题,让曾经的悲剧不再上演。
第二篇:摆嫁十劝女···
摆嫁十劝女
1春花春酒春富贵,福禄福寿福祯祥。女儿出阁将娘拜,为娘为你摆嫁妆。杨柳叶儿青,为
娘为你摆嫁妆
2二摆绫罗和绸缎,娘有言语对儿言。迟些睡来早些起,公婆堂前问安康, 杨柳叶儿青, 公
婆堂前问安康.3三有金环金项链,我娃的嫁妆不一般。茶饭一定在人前,作娘的脸上也体面。杨柳叶儿青,作娘的脸上也体面。
4绣花被儿摆四床,挖米挖面不要扬。尘土落不到粉面上,罪孽落不到你身上。杨柳叶儿青,罪孽落不到你身上。
5五条花毯再摆上,犁地种地要在行。会种瓜来会点豆,农活做在人前头。杨柳叶儿青,农
活做在人前头。
6还有六件绣棉袄,妯娌和气少不了。各样事儿多商量,孝敬公婆美名扬。杨柳叶儿青,孝
敬公婆美名扬。
7七双袜子八双鞋,家务农活多担当。习务针功要在行,要学刺绣李三娘。杨柳叶儿青,要
学刺绣李三娘。
8彩绣绫罗摆九件,勤洗勤洒勤扫院。洗锅不要碗筷响,摸灶也要多操心。杨柳叶儿青,摸
灶也要多操心。
9九板杭州好丝绸,遇到难事莫回头。好好学个真本领,苦功不负有心人。杨柳叶儿青,苦
功不负有心人。
10十说实话讲真情,莫做忘恩负义人。作人道德代代传,耕读门第幸福乐。杨柳叶儿青,耕读门
第幸福乐。割麦曲
正月里的冻冰,二月里的消,河湾里的鱼娃儿水面上漂。三月里的桃杏花红似火。四月里的吆韭
菜绿茵茵。
五月里的吆杨柳照出门。六月里的吆麦子满川红。七月里的黄菊花满路开。八月里的葡萄搭上架。九月里的吆瓜果弯月牙。十月里的吆芍药儿不见它。十一月的吆柿子满街红。腊月的吆年货摆出城。
十黑道
1白布的衫子青丝带,缠不着腰中着一道黑。点点花儿红,哎哎嗨吆,点花儿红。2青铜的镜儿高挂起,眼看着眉毛的三道黑。3老爷子坐在莲台上,三须胡子三道黑。4学生坐在书房里,思不开文章四道黑。5三尺白不下染缸,捂来捂去五道黑。6女婿走了丈人上,留来留去六道黑。7木匠做了个方桌子,漆不上油漆七道黑。
8八十老汉上炕去,爬爬然然八道黑。9先生娶了个病婆娘,吃药扎灸九道黑。10,麦子扬
在光场里,拾来拾去黑道。
十盏灯
一盏灯什么灯,月牙楼上里冻冰。冻冰要吃仙药酒,连吃三杯醉礁礁;二盏灯灯一双,千里送妹的赵宣郎。盘龙棍搭在左肩上,情人在马上泪汪汪;三盏灯三桃园,董卓要谋汉江山。王氏咎订下美人计,风化厅吕布戏貂蝉;四盏灯是四方,百顺郎看上了李慧娘。他二人西湖曾有义,三更以后到书房;五盏灯五状元,西门庆重爱潘金莲。武大郎身丧毒药命,武松杀嫂报寒冤; 六盏灯满天星,花园里痛苦张梅英。皇榜上得中高文举,三更以后到花亭;七盏灯七条箭,王井龙重爱小苏三。南牢里受苦三年满,三堂会审方团圆;八盏灯来八面方,延安府造反是双杨借牌管马踏八元将,职位投亲少年郎;九盏灯九连环,陈杏元小姐取和丸他二人重台离别后,泪汪汪哭出雁门关;十盏灯十样锦,吉宝山前的刘金定高宝法取下脱钾锁,马鞍留下娶亲人。
第三篇:有女莫嫁孝子
有女莫嫁孝子
有女莫嫁孝子
有女莫嫁孝子,这是许多女人的经验之谈。当然,首先要说清的是,这里所谓孝子,就是那种对父母依赖心十分强,对父母百依百顺,不分青红皂白,完全偏向父母,要求无条件服从自己的父母的那种男人。这种男人对自己的妻子,完全没有平等之心,没有关爱之意,完全信奉妻子如衣服,兄弟如手脚。衣服可以随时更换,父母兄弟则一切至上。不把自己与妻子的关系看成是家庭的第一关系,而是把自己与父母兄弟的关系看成是第一位的关系。
然后,我还必须在这里声明,我这里所说的非孝,也不是要鼓励儿子学会打父母,也不是不要管自己的父母,把父母抛弃一边不管他们的冷暖死活,而是要学会在尊重他们,照顾他们,充分听取他们的意见,然后赡养他们的同时,学会有自己的主见,不要让父母的意见左右自己的家庭事务,更不要把父母的关系摆在自己的家庭中的核心位置。因为父母已经不是自己这个家的关键要素了,他们属于自己的那个老家。一代人管一代人,父母的意见不见得能够很好地指导自己的这个新家庭,更不要指望能够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好的家庭要营造的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爱护,讲情,讲爱,讲理的家庭氛围,而不是那种愚孝。
我有一个朋友从海外打来电话给我说,她的姐姐前不久因为肠癌晚期在美国去世了。儿子在美国读书,工作,临死前几个月,因为癌症晚期,在美国治病期间,常常感觉身上很冷,连想要加一床毛毯都没有人去替她送去,最后还是她从姐姐武汉的老家寄了一条姐姐生前用的毛毯给了姐姐。她姐姐生前没有得到过老公的一次照顾,也没有享受过一次家庭里的温馨快乐的生活,在这个家里,她姐姐作为一个中学教师,服侍了三代人的生活,什么家务活都做了,最后却没有一点自己的需求与愿望得到尊重与实现。所有的家务都是她一个人做,从丈夫的爸爸妈妈,再到丈夫的近百岁的奶奶,全都是她一个人照顾。她老公是一个儒文化的倡导者与践行者,四处讲国学,倡导儒家文化。她死后她的那个孝子丈夫却天天写诗怀念,到处给人讲他的妻子十分贤惠,十分孝顺,是一家人的骄傲,还勉励远在美国的儿子,将来一定要找一个像妈妈那样的贤惠孝顺的女人为妻。朋友在电话里说到这些,泣不成声,然后总结出了一条人生经验:姐姐的一生最大的悲剧就是嫁了一个孝子,她一辈子都没有过过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且至死都不认为自己这一辈子其实是白活了,既没有过什么生活享受,也没有获得过这个家庭里的任何成员的尊严与爱护,她的角色就是这个家庭里的生育工具兼家庭奴仆。然而,她几十年来已经被老公的儒家孝顺思想灌迷糊了,完全放弃了自己,完全牺牲了自己,而且还感觉自己很自豪。
听完这个故事,我内心十分感慨。中国儒家孝道文化流行的家庭,其实是非常恐怖的。把女儿嫁到这样的家庭,无异于以羊投狼窝。为什么孝子作为丈夫常常会很不幸?有一个嫁过孝男的女人这样说到自己切身的体验:“这种孝子就是他母亲身上的影子,肚子里的蛔虫,同时寄生在两个人身上。他们相互依赖,互为依存,谁也离不开谁,母亲是孝子的天,孝子则是母亲唯一的感情寄托和依靠。做母亲的把自己的爱已经全部投入到儿子身上,虽然名义上叫'母爱’,但实质是母亲在儿子身上进行爱的垄断,这样的孝子,对父母言听计从,完全丧失了自我做主的能力与正确抉择和判断的能力。如果一个女人与这样的孝子结婚,基本上,其实你就只是充当了他们母子之间的第三者。即使结婚证上是你的名字,但骨子里儿子和母亲都是相互的寄生虫,只能相互依靠。嫁给了这样的'孝子’,就只有你悲哀的结局,注定没有幸福,最终会走上婚姻的断头台。”
要知道,在中国的家庭里,孝子是一定要与公公婆婆住在一起的,而且公公婆婆是一定要事无巨细管这个家里的大小事务的。在中国婆媳关系难以处理几乎是99%。其间的是非曲直,可以说一言难尽。有的是媳妇刁难婆婆的,也有的是婆婆非常刁蛮难侍候的。还有的是两者都有严重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在国外很难见,因为,国外的家庭不讲究孝道。孩子一结婚,便自立门户,互不干扰。但是,中国家庭不同,特别是中国传统家庭里的孝道的要求,一定是要把父母接来住下的。如果女孩子一旦嫁给了孝子,还会发现,孝子常常会为了一丁点小事就可以不问青红皂白,不问缘由就偏向母亲,指责妻子的不是。既然小事都是如此的偏袒,大的方面老婆更没有自己的主张和发言权了。嫁给了这样的“孝子”就只是沦为了老公的出气筒受气包,嫁给这样的“孝子”女人会有幸福吗?
还有一类孝子就是,男人只是口头上的所谓“孝顺”,他让人感觉是一个孝子,是因为常常把孝挂在嘴上,其实在现实中,他自己没有一点实际行动。所有的孝,都只是对自己老婆的要求,因此,家中的一切大事小事都是老婆一人承担,从家务活,带孩子,到照顾老人的生活饮食起居与看病,几乎所有的活都是女人一方全力承担。而那个孝子呢,只是动动嘴巴,指挥一下就可以了,他从来自己不会身体力行去减轻一下老婆的负荷重担。这样一来,老婆就像是买来的一头耕牛,不分昼夜地劳作,一旦出现病痛与疲倦,还要受到谩骂和殴打。如果嫁给了这样的“孝子”,那个女人还有什么幸福可言?
更有甚者,一些家庭只生了女儿或者干脆没有孩子,本来这是计划生育所带来的后果或者是生理原因造成的,而且也不一定就是女方的原因造成的,在一般家庭来说,其实也是可以理解,可以接受的。然而,在孝道盛行的家庭里,这可是不得了的一件大事。按照传统的孝道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父母天天在旁边唠叨,要孝子休妻离婚,然后另找一个,生出一个带把柄的来,才算是传宗接代,后继有人。要知道,中国传统的孝子休妻的七个理由中,第一条就是不孝顺父母,第二条就是“无子”,亦即妻子生不出儿子来,理由是“绝后”,在儒家的传统孝道文化里,家族的延续被认为是婚姻最重要的目的,因此妻子无法生出儿子来便使得这段婚姻失去意义。在这里,很显然,女人嫁过去,就成为一个简单的生育工具与做家奴的命运。把自己从小养育成人的女儿,自己不舍得骂,不舍得打的女儿,嫁到这样的家庭里去做生育工具与做永远没有尽头的家奴,她会幸福吗?只有天知道。做父母的,在女儿长大成年之后,进入婚恋期间也不要去干扰她的婚姻恋爱,但是,作为父母没有不希望自己的女儿将来嫁的人家能够得到尊重,能够获得幸福,那么,你有必要提醒自己的女儿一句,你找的那个男人是个孝子吗?如果是,你向女儿提个建议:孝子是万万嫁不得的。如果女儿还坚持要嫁,那么过错就她自己去承担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命运。文:许锡良
第四篇:嫁城女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外嫁女”的权益保障的调研报告
“外嫁女”是指与外村人结婚、户口仍留在本村或户口迁出后又因某种原因回迁到本村并长期居住的妇女。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第二条规定: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权利。近年来,随着我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土地被征用,所在村的村民享有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分配、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等权利,在这些利益分配过程中,“外嫁女”权益受侵犯现象屡屡发生,而由于立法上的缺限,司法救济手段的缺乏,“外嫁女”投诉无门,为保障自身合法权益,大量上访,给政府日常工作和当地的稳定带来相当不利因素。
一、外嫁女问题的现状:
1、“外嫁女”在征地补偿款的分配或年终集体分红上不能享受村民同等的待遇。在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和土地征用补偿款分发过程中,大部分村认为这部分妇女的户口属于应迁未迁的挂靠户,不能参与分配。少数村以一次性享受等形式,让一些户籍挂靠在本村的“外嫁女”分到很小比例的金额,多数村的外嫁女完全不能享受与本村村民同等的权利。
2、离婚后的妇女要求划分宅基地的请求得不到支持。此类人员有两种:一是离婚后将户口回迁原村并长期居住的妇女。二是离婚后仍留在本村的妇女。她们因为离婚后而失去固定的住所和房屋而提出安排宅基地或在拆迁安置中享受一定面积的请求,村、组则以人多地少、怕引发矛盾为由不予支持。
3、“外嫁女”的子女在户口及享受村民权利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依据相关政策,“外嫁女”按计划生育的子女应
享有村民权利,但实际上由于“外嫁女”的原因,很多“外嫁女”的子女在户口及享受村民权利上也不能享受同等的待遇。
“外嫁女”因不能享受平等待遇,上访、哄闹等事件频频发生,上访数量居高不下,而且多为集体联名信和集体访,不利于社会的稳定。从我区区、乡两级妇联组织接待信访的情况看,近两年妇女上访总数为218起,其中,涉及妇女土地权益纠纷的为45起,占上访总数的20.6%。
二、原因分析:
1、传统婚嫁观及男尊女卑观的影响。在农村,封建思想根深蒂固,认为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妇女嫁出后就不能保留原有的土地收益权。
2、利益驱动引发纠纷。部分富裕的农村,集体经济效益好,外嫁女为能够继续享受村集体福利,结婚后不愿意将户口迁走;甚至已转为城镇居民并外迁的外嫁女又将户口回迁,要求参加集体分配,享受应有的权利。而土地资源紧张、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处于弱势地位的“外嫁女”就成了被排挤对象,村民受利益的驱使对这些“外嫁女”的行为进行抵制,从而引发纠纷。
3、村规民约不合理。根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重大事项要经村民会议讨论通过。绝大多数村民认为,集体经济组织利益和征地补偿款分配等事项,完全是村民自治内部事务,由村民委员会自治处理。因此采取村民代表大会或村民委员会表决形式,经2/3村民或村民代表通过的办法,取消了作为少数人的“外嫁女”的土地收益权利,出现村规民约大于法律的倒置现象。
4、政府有关职能部门没有形成指导性方案。现有的相
关法律法规对“外嫁女”土地权益保障的规定比较笼统,如我国《妇女权益保障法》规定,“农村划分责任田、口粮田等,以及批准宅基地,妇女与男子享有平等的权利,不得侵害妇女的合法权利”。“妇女结婚离婚后,其责任田、口粮田、宅基地等,应当受到保障”。但是并没有说明具体的保障办法,缺乏可操作性,政府相关部门亦未拿出指导性的方案。
5、解决纠纷途径不畅通。乡、镇政府认为实行村民自治,村里事村里办,遇到此类投诉存有畏难情绪。法院认为村委会和村民之间不是平等的主体关系,不能作为民事案件受理。村委会是自治组织,没有行政主体的资格,也不能作为行政案件受理。加之外嫁女问题的复杂性、执行难度大等原因,法院大多不受理此类案件。导致土地权益受侵害的外嫁女不能获得司法救济。因此,救济手段的缺乏是外嫁女土地权益纠纷始终难以解决的最主要原因。
6、妇联组织心有余而力不足。该组织只能通过宣传、教育的办法,做村干部和村民的思想工作,帮助外嫁女维权,但收效甚微。
三、对策建议:
外嫁女土地权益的丧失,给她们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也严重影响了她们的社会地位及参政议政的可能性,因不被认为是本村的居民,使她们丧失了对集体组织的归属感,越来越影响到社会的定安团结。在当前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建议区委、区政府应从“男女平等”、以人为本的高度,制定相应的政策,保障“外嫁女”的合法权益。
1、大力宣传男女平等及妇女土地权益保障方面的法律、政策。加大对全社会、特别是对各级领导干部宣传的力度,组织基层干部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使他们能依法行
政。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引导广大群众逐步消除男尊女卑等封建传统思想,树立男女平等意识。同时做好对农村妇女的宣传工作,缓解情绪,稳定人心,帮助她们增强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2、尽快出台具有可操作性的土地征用补偿款分配指导方案。可由政策研究或法制部门牵头,联合政府相关部门对全区外嫁女土地权益问题进行广泛调研,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有针对性地出台征地补偿款分配方案,规范集体经济组织对集体财产、土地安置费、土地补偿费的合法使用。乡镇、街道应加强对村规民约的管理,要强调村规民约、村民代表大会的决议应该以不违反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为前提。
3、加大监督力度。人大、政协应加强对制定村规民约的指导、监督,对有关违反法律规定的村规民约条款,应予以及时纠正。人大应将妇女权益保障法列入执法检查范围,重点检查农村外嫁女合法权益的落实情况。对久拖不决引起长期上访的案件,要限时予以解决。
4、畅通救济途径。用法律程序处理此类纠纷是保障“外嫁女”土地权益的有效方式和根本途径。所以,人民法院要研究探索受理外嫁女土地权益纠纷案件的处理机制,给外嫁女提供司法救济,同时要加强对基层民调组织的业务指导,争取将此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
第五篇:川外俄语系
四川外语学院俄语系
俄语系创建于1950年,是我院成立最早的系,是西南地区唯一的俄语硕士授权点,俄语语言文学专业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重点学科。该系拥有一支讲求教学艺术、精通俄语、敬业精神强、素质高且专业职务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并常年聘有外籍专家及教师执教。与俄罗斯普希金语言学院建立有校际交流关系,进行师生互换及各种资料的交流。
该系以培养俄语口、笔译专门人才和高校教师为主要目标,已为国家输送了3000余名本专科学生和硕士生。其毕业生遍布东欧各国及国内各条战线。他们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
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俄语系己进行双语种教学的改革,在精通俄语的基础上辅修英语专业。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良好的社会效益。主要课程有:基础俄语、高级俄语、实践语法、视听、口语、阅读、写作、翻译、口译、俄罗斯文学、俄罗斯国情、经贸俄语、基础英语、英语视听说、计算机等20余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