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简报(小文档整理)

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简报(小文档整理)



第一篇: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简报(小文档网整理)

工作简报

(202_第10期)

遵义市汇川区沙湾镇混子小学

202_年6月7日

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

5月26日下午,混子小学家长委员来到混子小学,用‚爱心助学基金‛向学生捐赠校服291套,价值32592元,给学生送来了温情和关爱,给孩子们 ‚六一‛儿童节献上一份厚礼,圆了孩子们期盼多年的‚校服梦‛。希望通过捐赠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健康快乐地成长,将来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回报家乡‚爱心助学基金‛的爱心人士。

6月31日学校党支部开展了以‚‘六〃一’送关爱,‘两学一做’在行动‛主题庆祝‚六〃一‛儿童节活动,活动上对15名困难儿童、30名留守儿童、5名重点留守儿童分别送上200元慰问金、雨伞、衣服,共计4200多元。孩子们收到礼物后非常开心,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是通过这份礼物,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节日的氛围,体会到了社会的温暖和关爱。教育支部以实际行动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得到了家长们的一致好评。

捐赠爱心校服仪式现场 用队礼表示‚谢谢!‛

学校受助学生代表 同学们抑制不住激动心情

为15名困难学生送上每人200元慰问金

为30名留守儿童送上600多元的慰问品

为5名重点留守儿童送上600多元的衣服

第二篇: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

关爱留守儿童在行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父母为了谋生外出打

工,用勤劳和智慧获取家庭收入,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却把他们的幼小子女却留在了家里,导致孩子与父母相伴的时间甚少,成为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关爱留守儿童的问题,是今年我们社区计划生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作中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呢?这个现实问题摆在我们面前。。。

兴华街道南厂宅社区居民孟凡强夫妻俩为了生计到韩

国打工,而同时,留下15岁孩子孟尧寄养在孩子姑姑家,孩子学习成绩下滑,跟社会上不三不四的小男孩来往,这个孩子牵动着社区工作人员的心。对于这个孩子的现状,社区人员发现以下几方面问题:

1、留守儿童孟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父母不在身边,缺少直接的关爱与监护,很可能会成为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易产生安全隐患。自己行为失控能力差,走上违法犯罪之路,危及自己的人身和生命。

2、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尧尧的性格变得内向、自卑、悲观、孤僻。家长原来对孩子放纵溺爱,孩子姑姑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

3、尧尧是生性好动,自制力差的孩子。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使得孩子出现学习观念淡薄,尤其是在学习上碰到困难,没人辅导,加之作业本上不断出现的红色“×”,严重影响了他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自信,进取性、自觉性不够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大都应付了事。这就使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现象时有发生,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4、因为尧尧父母一年到头忙于打工,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无法关注。也很少给孩子打电话或经常回家看孩子,造成了孩子道德教育上的真空。而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的儿童,缺乏对事物正确与否的判断能力,从父母那里得不到的教育,孩子很容易从其他渠道获取。

根据孩子存在问题,社区书记和工作人员着手帮助孩子。

深入了解尧尧的需求和困难,及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引导、帮助他给不能回家的父母写信,汇报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讲述在少先队组织和小伙伴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帮助下成长的感受,讲述家乡发展变化的情景等;采取“就近就便、重在实效”的“手拉手”互助活动原则,发动同校的少年儿童和他结交成为“手拉手”小伙伴,通过各种娱乐活动,密切小伙伴之间的感情,使孩子感受到温暖与亲情;发动社区大学生与他结成对子,通过组建“爱心助成长”志愿辅导

团、做“代理家长”等形式,为尧尧提供实在帮助,积极为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让他感受到全社会对他们的关心。

联系孩子所在学校,除了知识的传授和学业的管理外,要给他们更多的心灵关怀。学校以班主任管理好孩子的思想、学习、生活和日常行为。另外落实一个学习小组。白天,让品学兼优的学生和尧尧结成帮学对子,组成学习小组;晚上,社区大学生进驻家庭,帮助孩子辅导功课,让他不因家庭管理真空,而沾染上一些社会恶习。

让孩子过一个快乐的生日。社区工作人员在孩子生日时,赠一张生日贺卡,给孩子买生日蛋糕,让尧尧过上一个快乐的生日。

在家庭教育上,和沟通家长改变教育方式。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让尧尧和父母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尽可能地减少孩子离开父母的孤独感和无助感,并在可能的情况下“常回家看看”。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给儿童一个幸福的童年,不仅是父母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期待着留守儿童能早日获得一个本该属于他们的幸福、健康的童年。

第三篇: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关爱留守 幸福成长

代军 202_年10月14日

为进一步密切家园联系、融洽师幼关系、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稳定,我校在本周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妈妈家访师德活动。

活动中以实施留守儿童“幸福成长工程”为重点,建立健全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社会爱心人士共同参与的留守儿童结对帮扶机制。各班班主任带领班级老师到留守儿童的家里,有的亲切交谈了解幼儿的生活情况;有的送去了学习、生活物品给予微小的帮助„„

通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妈妈结对帮扶的活动,丰富留守儿童课余生活,弥补了他们家庭亲情缺失,提升了他们的幸福指数。

为孩子开启一扇窗,连接一片蓝天

陈丹 202_年11月23日

为进一步做实、做细对留守儿童的关爱服务工作,11月23日下午,我校杨茗老师集中全校留守儿童在学校操场上了一堂题为“我们在一起——为孩子开启一扇窗,连接一片蓝天”的专题课。课堂上,杨老师满怀激情,结合实例,讲解孩子们的爸爸妈妈在外打拼的不容易;然后播放学生喜闻乐见的励志影视短片——《关爱留守儿童,撑起一片蓝天》,孩子们从一幅幅画面,从一句句感人的歌词中,去体会什么是“坚强”;紧接着吴老师通过国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从近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怀,身边老师无微不至的关心,点点滴滴的无私奉献,让在座孩子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学会感恩、学会自律与自强,并养成积极健康的思维习惯和乐观的生活态度,摒弃“任性”的性格,快乐成长。

同时希望同学们通过努力,在期末考试中,给远方劳苦奔波的爸爸妈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最后,杨老师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对他们进行了防溺水、防交通事故、防诈骗、防性侵的安全知识宣传教育,教育孩子们如何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保护自己。生动的事例,亲切的话语,特别的关爱,让这群特殊的孩子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学校和教师,乃至社会的关爱,让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永远不会孤单!

第四篇: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一期

快乐一日游 手拉手共成长 欢乐满校园

我校全面启动“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全校留守儿童将得到更多关爱。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区每年的外出务工人员也不断增多,他们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同时,在农村产生了一个人数众多而特殊的“留守儿童”群体。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关于“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的要求,我校全面启动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积极探索关爱留守儿童的具体途径和工作机制,切实为农村留守儿童解决亲情缺失、监护不力的问题,逐步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的教育、监护和服务体系,共同呵护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促进农村家庭稳定和社会和谐。

此次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主题是“爱心助成长、留守不孤单”,关爱行动共有三种形式,并将建立五项保障机制,并力求做到领导重视,形式多样,活动丰富,机制健全,效果明显。

为把留守儿童关爱行动抓出成效,我校专门成立了校长李祥云为组长分管领导杨文正为副组长的关爱领导小组。在领导小组统一组织领导下,招募关爱留守儿童志愿者给留守儿童当代理家长,开展特色活动,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监护和服务工作。通过开展“关爱留守儿童行动”的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

三种活动形式是:快乐一日游。分批次组织全校留守儿童参加,同时招募志愿者与留守儿童结对,利用一天的时间,出游、吃快餐、看外部世界,达到开眼界、长见识、感受社会关爱的目的。

手拉手共成长。组织留守儿童与城镇学生和志愿者结对,通过书信、电话加强沟通交流,互赠礼品,增进友谊。组织留守儿童与城镇学生和志愿者互换空间分别到对方家里体验不同生活。通过留守儿童与城镇学生和志愿者的接触交流,体验城乡生活,达到城乡互动,留守儿童与城镇学生共同进步的目的。

欢乐满校园。通过加强校内管理,关心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着重培养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独立生活能力和自我保护意识。让寄宿的留守儿童住校安心、舒心,让家长放心。组织志愿者利用节假日到校内与留守儿童玩游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欢乐和睦、积极向上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关爱留守儿童行动”是关爱青少年重点工作的具体行动,我校领导高度重视,拿出实实在在的细化工作实施方案,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在坚持安全第一的前提下,分工明确,有序组织,确保全校留守儿童都能体会到学习和成长的快乐,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组织的关心和社会的关爱。

附相关照片

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二期

为留守儿童捐建“爱心书屋”

全校内推出农村留守儿童爱心学校、留守儿童之家、阳光操场、爱心书屋、爱心亲情电话、“手拉手”好朋友和爱心结对卡等七个公益项目。

踊跃为留守儿童捐建“爱心书屋”。由团委组织并将倡议发出后,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行动迅速,已经捐送各类图书,涉及科技、文学、娱乐、教辅等八大类。

在捐书活动中,教师们、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有的一个人就捐献几十本、有的家中没有适合少年儿童的书刊就到书店去买、有的在外地出差就委托同事代捐,目前全部书籍已捐献给学校“留守儿童爱心书屋”。

附相关照片

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三期

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

在我校送温暖主题教育过程中,结合区上级部门精神的认真学习,我校全体教职工充分认识到帮扶、关心弱势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是自己的责任,更是我们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近日我校进行了“为留守儿童送温暖活动”,本次活动得到各教师的大力支持,学校党办、团委也积极参加。在活动中就各班贫困留守儿童共78人接受了电话卡、钢笔和现金礼物共计价值266元。

本次活动体现了我校对留守儿童工作的重视,同时让留守学生感受到了学校的关爱,感受到了冬日的温暖。

附相关照片

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四期

资助特困“留守儿童”播洒爱的阳光

我校六(1)班特困“留守儿童”魏然的不幸遭遇经学校广播播放后,在学校上下引起强烈震动。一时间,老师、同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资助他,班主任、老师还在百忙中亲笔写信指导他如何搞好学习、如何勇敢面对生活。

我校的几位校友还寄来了新衣服、新图书并寄予美好的祝福。

一石激起千层浪,巍然的家庭是不幸的,然而他的成长却是幸运的,因为她的人生历程必将伴随众多好心人的无限关爱。

附相关照片 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五期

亲情电话、视频聊天温暖留守儿童

为了使留守儿童有机会可以和家人联系,促进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感情交流,开学以来,我校留守儿童之家的亲情电话、视频聊天成了留守孩子的亲情纽带。

面对这一特殊群体,我校把关爱留守学生、倾情引领他们健康茁壮成长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学校在生活上、学习上、精神上给了他们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并倾注人力物力财力搞好儿童之家建设,先后安装了亲情电话、电脑、摄像头,在课余时间为留守儿童开放并免费使用,使留守儿童在课余时间可以和家人联系,大大方便了留守儿童与家长的感情交流。

开设亲情电话、视频聊天后,留守学生及学生家长都高兴地说:“学校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谢谢学校。”

附相关照片 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第六期

我校举办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班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全民关注的社会问题。近日,我校举办了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辅导教师培训班。

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环境中,缺乏父母的关爱与呵护,产生了性格柔弱、自卑、孤僻、叛逆等一系列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此次培训旨在进一步提高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辅导教师与留守儿童的交流沟通水平,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加专业和有效的疏导和关爱,使留守儿童之家真正发挥应有作用。本次培训班邀请了分管德育工作的张志斌副校长、心理专业的外校老师为参训学员就留守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成因、留守儿童心理辅导工作基本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精彩授课。

附相关照片

第五篇:关爱留守儿童简报

简报

红 梅 小 学202_年9月8日……………………………★………………………………

情满中秋 关爱留守儿童

202_年9月8日,在中秋来临之际,红梅小学组织召开了“情满中秋,关爱留守儿童”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校各班共48名留守儿童。各班班主任和学校行政人员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郭远兴主持。首先,张小平校长在会上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并对学生提出了四点要求:

1、希望他们认真学习,不要辜负社会各界好心人的关心和帮助;

2、希望他们鼓起生活的勇气,做生活的强者;

3、希望他们放下心里的负担和压力,把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化为奋发的动力;

4、希望他们在校期间注意安全,保持身心健康,让家长放心。

同时,学校工会主席、教导处领导在会上也作了充分的发言,体现了学校各领导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之情。

会后,每位留守儿童都领到了学校给与的一份爱心礼物:圆饼和苹果。大家还通过学校已开通的“亲情”电话与相隔千里的父母通了话,他们脸上的一丝丝笑容给了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

最后,张小平校长强调,关爱留守儿童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把留守儿童的工作继续抓下去,要抓牢实,抓全面。

(注:后面附有图片)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