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人生



第一篇:美丽人生

大家好,我是铁柱。今天给大家带来一部电影 《美丽人生》

这部电影由罗伯托·贝尼尼执导,于1997年在意大利上映

影片以二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个笑中带泪又让人感到无比温暖和坚强的故事

我们的男主角基度是一个没钱,没房,没车,但脑洞和行为都很清奇的犹太人一名。在和朋友一起投奔叔叔的路上邂逅了女主多拉,多拉为附近居民驱赶马蜂不慎从楼上掉落,在命运和编剧的安排下好巧不巧的掉入了男主的怀里

我们的基度并没有让我们失望

一波直接用嘴吸蜂毒和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功夫成功给女主留下深刻的印象

并在心里想

这人怕不是个傻子。。。

而这时候我们的基度已经迷恋上了这个美丽的如同公主一般的人儿我们的男主发扬了没有困难创造困难也要上的优良作风 不放过每一个和多拉接触的机会 他冒充教师打听到女主行程

我们的男主毕竟是男主,出得厅堂下得厨房,即使是冒充教师,被赶鸭子讲课也能生动形象 我们的男主毫不吝啬的向大家展示了他 优美的耳垂及独有的肚脐。。

看到此情此景的孩子们的表情是这样的

其他老师的表情是这样的

而女主之所以被称为女主是有原因的 多拉的表情是这样的

我甚至仿佛都看到了她眼里的光 此时我只想说

。。。姑娘请你清醒一点

基度又冒充女主的准男友与女主来了一次午夜幽会 对女主坦露心声 坦率的一批的我们的基度

此时的女主简直目瞪口呆 女主多拉渴望自由快乐的生活 或者只是舒心的生活

但家族的压力使得这不是轻易就能实现的 她期望遇见一个懂自己的人

她说只要找到了钥匙,她这个百宝箱就会为他打开

在订婚宴会上,基度终于感动了多拉 他们终于突破了一切障碍 多拉说:“带我走吧”

多拉坐上了基度的马

走进了基度的屋

直到他们有了爱情的结晶,乔舒亚

他们一家人的生活虽然。。穷,因为当时的德国阴云密布 对犹太人的歧视越发严重 但是也仍旧平淡也幸福

但是一切都在他们的孩子乔舒亚五岁生日这天发生了变化 这天他们被迫坐上了去往集中营的列车 包括五岁的乔舒亚 多拉本来可以不必做上火车 但她选择跟随家人而去

在集中营他们要做最苦的活,住最脏的宿舍

在集中营里,基度对孩子说这是一场游戏 赢的人可以获得一架真正的坦克

小小的乔舒亚真的以为这是一场游戏 每天遵守游戏规则 希望可以得到坦克 让人心疼又欣慰

心疼孩子的天真

又欣慰他只要听话就有活下去的可能

也欣慰他有一个为他创造了另一片天的伟大的父亲

基度一边保护自己的孩子

一边不忘用尽所有机会给妻子报平安 基度为妻子播放他们一起看过的歌剧

对她说只属于他们的情话“早安,公主”平淡中的相守让人感动

却不及危难中的扶持让人潸然泪下

有人说在绝望中还拥有能看见希望的勇气是才是最了不起的事情 甚至是在最绝望的日子里基度都不曾丢掉过他的笑容 为了自己,更为了妻子与孩子,也许这正是基度的魅力所在

在解放前夕,因为担心妻子安慰,外出寻找,基度不幸落到了德军的手里

此时的基度虽然命在旦夕

但是经过儿子藏身的柜子时却没有半点露出自己的害怕

在一切平静后乔舒亚走出了藏身的柜子

走出箱子的他也就相当于是获得了新生 他的父亲用生命保护而来的新生

“这是我的经历,这是我父亲所做的牺牲,这是父亲赐我的恩典。”长大后的乔舒亚如是说。

等待他的是美国大兵开来的一辆真正的坦克 把他送到了妈妈身边

如果谎言也能这么美,我愿意一辈子活在这个谎言里。可以预见到他们会拥有美丽人生 基度的人生也是美丽且令人动容的

基度最伟大的地方就是无论面对什么样的生活都不曾抱怨 他一直用自己的方式与这黑暗的世界做斗争 他虽然不是王子,却能给多拉公主一般的生活 他对妻子说过最多的话恐怕就是公主了

多拉也不是公主却比公主更勇敢洒脱

从放弃有权有势的前男友,到因为与基度在一起与家人决裂 到最后追随家人而去,选择什么,想要什么,什么是重要的她都从来没有犹豫,从未后悔 影片前半部分轻松搞笑,后半截急转直下 展现了当时犹太人的生活 但却依然充满了生的希望

影片中也充满了对人性的考验

但值得庆幸的是,虽然不是所有人都经受住了考验 但只要还有人是暖的 只要我们还活着

我们就一定能怀抱希望,追寻属于自己的美丽人生 总体来说,铁柱觉得这部影片真的不错,推荐大家观看。

如果你喜欢铁柱,记得点赞关注呦~

期待你们的陪伴。下次再见~~~

第二篇: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观后感

本来,我一开始以为这会是一部喜剧片,确实在一开始影片主人公是一个风趣幽默且幸福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来获得他的‘公主’。我们不得不为他那种机灵幽默,不要脸而感叹,为了追求他的“公主”,他自称自己是“基督王子”,制造了种种浪漫的事情。虽然他是什么都没有,但他有追求幸福的决心。电影的前部分风趣幽默的剧情让人开心,可是在主人公有了美满的家庭式,导演就来个峰回路转,主人公一家进了纳粹集中营,那是一个黑暗的地方,人的生命都得不到保障,没自由,有民族之分的地方,生命在仿佛没了价值,可是主人公为了儿子,妻子坚强的活下去,还用谎言来让儿子继续活在天真的日子里,并告诉他:“一切只是个游戏,游戏结束后,我们便可以回家。”最后,主人公为了寻找自己的妻子而送命,但他给儿子留下的并不是集中营灰暗的回忆,而是个有趣的“游戏”。残酷的集中营没给主人公的儿子留下什么太大的影响,反而主人公的行为让他留下了美好的回忆,他用自己的生命保护了他的家人。电影到了最后我才明白为什么并不是美满开心的剧情也叫美丽人生,那是因为这是儿子对父亲的回忆,那是美好珍贵的回忆。电影要我们看的不是剧情,而是其中流露的真情。美丽的游戏后面是残酷的人生!更是一位伟大的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电影中虽然主人公一直在说谎,但都可看到他乐观的生活态度,以及他对家人的爱护。在电影中我觉得最大的亮点是对感情的渲染,以及背后对战争残酷的透露,就如怀疑是用人为原料做成的肥皂。毫无疑问,这是一部成功的作品,虽然这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汪海强电信2班20110105237

第三篇: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

人生一世不容易,千万别白活。白活的人生很难说,所以更难评价它。就看美丽人生吧。因为你活得美丽,所以叫美丽人生。因为叫美丽人生,所以你生的有价值,活得有价值,生活有价值,人生有价值。人生的美丽成就了你美丽的人生

也许你说;我貌美如仙,人见人爱、生的富贵,活的得意,事事融洽...所以我是美丽的,幸福的。我的人生也是美丽的。答案很明显;不一定。也许你说;我出身贫寒,其貌不扬,饱含风霜,步步难行...所以我是不幸的,苦难的。所以我的人生是灰暗的。答案也很显然,不一定。而最终一个很重要的标准,我认为它是一个被深埋着而又隐藏不住的你的内心世界。它是否冰洁如玉,馨香满园,是否用爱人之心将心灵整排,有序不乱,明净整洁...那一天,一位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生活,人生应该怎样,怎样...听着、听着..我反驳说;“老师你太理想了,现实根本不是那样的,现实有很多...”“那是你自己的心态问题。你的心态是有问题的,你的心灵是有阴影的,你看到的黑暗、不平恰恰是你心灵的反映。不要只想别人,不思考自己...”我呆了,一语不发...老师说;与人友爱、以诚待人、爱人等于己。见了乞丐随手给予,骗人是他的错,付出爱心是你的,不同情、不给于就是你的错了。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活的,要甘于奉献,这样有了他人,你的生活才有意义...这三句话让我想了很多...与人友爱、真诚待人、爱人等于爱己。也许你说我会对我喜欢的人很友好,对我烦的人很难做到。那为何你喜欢你喜欢的人呢?很明显你看到了他的优点。那么你不喜欢的人有没有爱他们的父母,或是男女朋友。答案是肯定的。同样的原因是因为他们有的看到了他们的优点。所以你为何不去发现他的爱人的一面呢?为何要把它看成一个缺点满身、伤痕累累、十恶不赦、张牙舞爪的魔鬼呢?你为何不记住哪怕一定顶点的笑容呢?把他的阴影遮住,看成你爱的人、看成天使。这样自己是不是不再活在地狱,而是一个天堂。这样不会更好吗?

我们长大了,要像大人了。这没错,可是这并不是说让我们去庸俗、去黑暗、去变质。这是告诉我们要成熟的去接受教育,特别是思想的学习。不是去学着有谋略,算计别人,害人害己。因为每个人都不是傻子,你的做法都看得出来,这不是傻子的做法吗?所以真诚待人吧,少一点苦心孤诣,少一点躁动不安,多一些宁静,多一些问心无愧,多一些爱人之心...记住付出是有回报的,而且是种豆得豆,种瓜得瓜。

他骗人是他的错,你不帮助就是你的错了

生活之中何曾少见啊,或许是一场误会,或许是他真的错了,这都是他的事情。而你呢?没必要去生气,或者是针锋相对,不退不让,大发雷霆硬拼出个活路来,而最后呢?你也犯错了。这是不对的,当然也不值得。不要因为外界的阴影而让自己也变得黑暗,保持自己的心如止水。假如他真的错了,你可以告诉自己;有容乃大,容下他的错误,让一切不好的停留下来。不要急着去用没有思考成熟的办法去解决,给自己时间去考虑,因为在你思考的同时时间已经把你的问题解决了很多。因此学会冷静、学会淡忘,学会利用时间,不要把鸡毛蒜皮的事情死死的记在心头,放不下、忘不了。这样你会很累,会被是黑暗吞噬,会把自己无由的折磨死。放下、忘掉、不被阴暗影响,我们的生活就会更加的平静、幸福。甘于奉献,因为有了他人你的生命才有了价值和意义。

和奉献相对的是索取。它是一种贪欲,假如索取是无穷尽的,并且是不分途径和手段,那将是一种自己造的罪恶。很明显的例子,对自然无节制的索取,那么疾病、大漠、洪水....都将会给与你无情的惩罚。对于他人不择手段的谋求、索取恶性循环。这样不仅仅是伤害了他人,而且会把自己引向一条不归路,一条死路。这是后才知道已经晚了。

所以别有太大的私欲,而只想自己不想他人。假如把全世界都给了你,只有你自己,这样还会有意义吗?假如一个人没有父母,他能知道什么是父爱和母爱吗?假如一个人没有男或女

朋友,他能感受到什么是甜蜜的爱情吗?...人来也空空,去也空空。只有在生活的路上才是最幸福最快乐的。当你付出了爱心,你将收到的同样是赤红的爱心。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假如你用一生的时间去奉献爱人,那么你一生都将会在爱里过,在幸福快乐里过。你的生命将是美丽的。

心灵的美丽才是真的美丽,美丽的心灵才会有美丽的生活,美丽的生活才会是你的生命价值充分体现,才会有美丽的人生。

第四篇:美丽人生

姓名:王美琳学号:20104337

《美丽人生》

——不悲伤的悲伤

由著名导演罗贝尔托·贝尼尼拍摄的《美丽人生》,讲的是发生在二战期间意大利的一个感人又不失风趣的故事。导演以幽默喜剧元素,全新阐述了二战给犹太人带来的残酷。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意大利。圭多是一个外表看似笨拙但心地善良憨厚而且生性乐观的犹太青年。圭多到一个意大利小镇上准备以开书店为生,在那里,他遇见了美丽的姑娘多拉,然后,是一系列充满了智慧、滑稽、阴错阳差、浪漫的轻松片段,终于,基度与多拉终成眷属,镜头一转,他们从房间里追着他们的儿子来到院子里,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令人羡慕,圭多用自行车载着美丽的妻子,车框里坐着机灵的儿子,他们飞驰而过,而街道上,却已经出现了纳粹的铁丝网。

没有什么比快乐的戛然而止更令人感到揪心。当圭多的幸福生活刚刚开始时,他的犹太身份使他被抓去了集中营,而他的妻子,本来并不用去集中营,却毅然跳上了火车。

圭多不愿意让儿子乔舒亚幼小的心灵从此蒙上悲惨的阴影,在惨无人道的集中营里,圭多哄骗儿子说这是一场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人最终能获得一辆真正的坦克回家,天真的儿子信以为真,他多么想要一辆坦克呀!乔舒亚强忍了饥饿、恐惧、寂寞和一切恶劣的环境。当解放来临之际,深夜,纳粹准备逃走,圭多将儿子藏在路边的铁柜里,千叮咛万嘱咐让乔舒亚不要出来,他打算去找妻子多拉,却不幸被发现。当纳粹押着圭多经过铁柜时,他还滑稽的大步走过,暗示儿子不要出来,不久,圭多死在了纳粹枪下。

最后,乔舒亚和妈妈在阳光下抱在一起,他大声喊叫着,我们赢了。那时候,他还不知道他的父亲已经死去。电影响起旁白,以乔舒亚的语气,听声音,他也已经步入老年,那么,这部电影就能理解成他的回忆。在他的回忆里,他的父亲,依旧是那样鲜活,这,何尝不是另一种活着。枪炮、炸药、毒气、死亡、饥饿,这些东西看似强大,最后的胜利者,却只能是人和生活。

这真是一部美丽的电影,极端的情境,美丽的人生!在幽默背后隐藏着悲伤但是这并不是悲剧。编导以喜剧的手法表现一个如此感人的故事目的何在?难道是为了媚俗大众不惜故意削弱电影的思想性?其实恰恰相反,悲剧才是媚俗。早在司汤达时期就有了媚俗这样的提法,他认为精神献媚就是以一种周到的姿态说出媚话。而献媚中最少的就是爱。贝尼尼这么处理就是为了不媚俗,为了表现更深层的思想,不让观众再沉溺在浅层的感动上。试想圭多在集中营仅仅是为了乔舒亚的心灵不受到伤害才欺骗他的吗?难道圭多自己不是这么认为的吗——所有的一切只是暂时的一场疯狂游戏,最后的胜利属于他们:热爱生活的人们!就算在集中营里圭多脸上始终微笑,没有发自内心的对生活热爱的人,是不会有这样灿烂、让人喜悦而充满力量的笑容的!圭多知道噩梦是暂时的,他相信美丽的人生才是永远的,他小心呵护着儿子纯洁幼小的心灵。

而影片不是想象中的那样,它只是将观众带入一个原理现实的心境中,注视人内心世界的情感,摒弃所有的关于战争等外部事件所产生的情感。不仅如此,电影还指出在被谜一般的现实所迷惑的纳粹医生的心理,影片展现了纳粹精神上的紊乱与病态。生活的确很美,当你在关注着圭多努力营造一个可爱而激动人心的人生经历,在残酷的集中营里,仅仅是为了儿子乔舒亚,你会感觉到生活的美丽。当你看着他儿子在无忧无虑中度过苦难的日子,当圭多对儿子说话引得儿子欣然而笑时,你将被震撼!

同样以二战为题材的电影我也看过几部,同样是反映二战中犹太人的遭遇,从《苏菲的选择》、《辛德勒名单》到《钢琴师》,都是从纯个体角度去探讨展示人性与战争的关系。《美丽人生》是贝尼尼自编、自导、自演的一部经典影片,虽然他是一位喜剧大师,但我无法将这部影片定义为喜剧片,因为喜剧的外衣包裹的却是战争、杀戮这样沉重的内容。人们说它是一部黑色的喜剧可能更确切,而影片的独特魅力也就在于此。战争题材的影片不计其数,同样反映纳粹集中营的影片都是以沉重和伤痛的镜头来碰触那段历史的。没有人相信喜剧可以靠近奥斯维辛,可是《美丽人生》却用喜剧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有血有泪的故事,而这个故事就发生在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所有残酷和罪恶的集中营里。罗布托贝尼尼是时代真正的喜剧大师,因为在他的影片中我看到喜剧比悲剧更有力量。

国内这些年很少看见意大利电影,乍一看觉得平淡粗糙,没什么惊人之处,随着尾声接近,砰砰两声枪响,圭多一段悲喜生命的完结,令人酸到心里。意大利人特有的明媚性格,天真的幽默,简洁的天性,赋予圭多这个小人物无限的张力。这个无关乎金钱地位,无关乎生与死的普通生命,在集中营里,用游戏和牺牲的方式,完成了对妻儿的爱。这种夸张的戏剧化的处理更加深入了人物的悲剧性。全片没有一处沉重,没有一次思想的深刻表白,在纯感性的世界里,在纯快乐的人生里,圭多在枪声里美丽的离开了。

影片靠前的部分有这样一个场景。圭多和他朋友并肩躺在一张床上。他的朋友很快沉如梦乡,而他难以入睡,于是他向那位朋友请教迅速入睡的秘诀。那位朋友告诉他,叔本华认为意志控制一切。对于叔本华的哲学,我直言自己一无所知。所以无法判断叔本华真有这么一个观点呢还是只是片中的一个噱头。不管怎么说,意志控制一切,这句话贯穿了整部影片,并成为故事得以如此发展的先决条件。试想,在法西斯横行的年头,在黑如地狱的集中营中,何来美丽?所谓美丽,除非是从心而生,亦即意志控制的结果。所以,“美丽人生”,实则是通过意志控制得来的美丽人生。换一种对待人事的态度,怕是要整个儿颠倒过来,变成“悲惨世界”了吧?

另一个是关于圭多编造的积分游戏圭多哄儿子说集中营的生活是一场积分游戏,并坚信己方一定会胜出,届时将得到坦克作为奖品。诚然,这无疑是一系列绝妙的美丽谎言,但到最后联军的坦克缓缓朝乔舒亚开来时,我的心不禁为之触动,省悟到它还有深一层的寓意。把集中营的折磨比喻成一场游戏,这本身就包含着对法西斯莫大的嘲弄与鄙夷,游戏的胜利也就暗示着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而游戏获胜的奖品坦克则是消灭法西斯的工具——倘若我们输了,坦克也将彻底摧毁我们。圭多在整场游戏(或者战争)中的心态始终是乐观的,这是构成“美丽人生”不可或缺的要素。

这部电影里一直回避正面表现战争给人们带来的伤害,引导观众陪着圭多一起撒谎,期待着这个美丽的童话真能够实现,从片头圭多追求自己的幸福,像一个骑士般赢得爱情,展现出了生活是如此美好,当他被关进集中营,美好的生活应该结束了,可是导演并没有按照常理来安排以后的戏,而是继续用原有的节奏

来进行,这本身就意味着总有节奏被打乱的一天,因为战争已经来临,到影片的最后部分,圭多公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用生命来换坦克,或者说用生命来换战争的胜利,而是用生命换来了儿子生存的机会,至于说圭多是否可以不死,是否可以从另外一个地点逃脱,本来我也抱着这样的希望,但这不是关键,导演如果不安排这个结尾,影片也就失去了一半的魅力了,无从显示战争的残酷性。《美丽人生》这部影片的精华之处不在于它的幽默,而是人类自身美好的向往在战争面前是那么无力,而这种向往是值得我们讴歌的。

美丽的人生在父亲的谎言中,在孩子的心中,也在我们每一个会心的笑声里落幕了。我们从含泪的笑声中重温了一段血腥却并不悲伤的历史,这就是贝尼尼导演想做到的吧!

第五篇:美丽人生

《美丽人生》影视评析

《美丽人生》是一部反映二战时纳粹对犹太人迫害的电影,它一反二战电影中从大的场面表现战争的血腥,残酷,暴力的方法,而是采用了荒诞,浪漫,幽默的喜剧手法,通过一个普通的犹太人家庭去反映二战。除了影片中令人捧腹的喜剧元素外,导演还大量运用了对比蒙太奇的手法,较为温和的反映了二战带来的伤痛,表现了人性的共通点---爱与希望。整部影片的情节主要发生在两个地方:前半部是发生在一个温和,宁静,阳光弥漫的小城里,主要描述了男主角基度与女主角黛丽从相识到结婚的浪漫爱情;后半部则是讲了基度一家在冷冰冰,灰色,充斥着阴暗的集中营中的生活。这两部分本身在结构上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细节上,这样的对比不胜枚举。

基度和朋友第一次来到这个小城时,他们多么为这里的无拘无束感到兴奋。而我们从影片画面中也可以看见,小城中车水马龙,孩子们欢声笑语,餐厅外人们坐下太阳伞下悠闲的享受美食,品尝咖啡….这一切都很美丽,祥和。可是五年后这个小城再出现在我们视野中时,一切都变了样:小城中冷冷清清,商店门可罗雀,人们正在用沙包掩住雕像。背景中倚靠着汽车闲聊的两个人也换成了两个军官…这都反映了战争给这个小城带来的改变。奥芬巴赫的歌剧在影片中演奏过两次,而两次都是黛丽的面部特写镜头。第一次在剧院女主角陪政务官观看歌剧时,她的表情很生硬,好象很心不在焉,反映了她内心深处的空虚和厌烦。第二次基度在餐厅用留声机放这部歌剧,我们可以明显的感受到黛丽的感情波动,此刻她从这歌剧中得知父子平安的信息后,长时间的焦虑和不安终于有一丝缓解,激动地她泫然若泣。同一部歌剧,同一个人听,却是两种处境,两种感受。这样的安排也凸显了主题。从影片的结局我们得知小主人公祖舒华最后躲在小柜子里,得以生还。在影片前半部分,祖舒华因为不想洗澡,也躲进了小柜子中。那是他们家红色的小木柜,柜子上还有基度买的玫瑰花,旁边的桌子上是丰盛的菜肴。一家三口其乐融融,无不展现着他们的温馨。祖舒华再次躲进柜子里,却是集中营冰冷的铁柜,周围弥漫着焚尸炉散出的烟雾,慌忙毁灭罪证的纳粹士兵,柜子外面等待他的也不是他的父母,而是凶猛的军犬,还有死亡。最后他从柜子中走出来,从阴影处走到阳光下,我们却又重新感到了当初的那种温暖,那种希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