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202_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202_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第一篇:202_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202_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一、考试性质

202_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化学科考试将渗透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突出基础性,体现科学性,注重创新性、适切性。考查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立足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命题依据

以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命题依据。

三、命题原则

1、做到有利于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有利于教育思想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高中阶段学校选拔新生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遵循《课程标准》。本次考试化学科以国家教育部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紧扣教材,在严格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编制试题。

3、遵循课改精神。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形势,力求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所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考查蕴含在其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四、命题基本思路

1、重视基础。注重在具体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双基”,体现学科特点。对于化学学科的一些专业术语(如“蒸馏”、“过滤”、“蒸发”等)要求学生能够准确书写。

2、关注实验与探究。在考查学生实验基础知识的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准确书写仪器名称),加强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考查。

3、联系实际。注意联系生活实际,从日常生活的常见现象中选择试题素材,体现化学就在我身边、身边处处有化学。引导师生主动关心人类面临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关心我国及世界各地发生的与化学有关的重大事件,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

4、促进学生发展。有意识的考查学生运用化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多数学生后续学习和一生成长打基础,同时弘扬学生个性。

五、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闭卷,笔试,化学试题满分为50分,与物理共120分。理化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2、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与简答、实验与探究、计算与分析四种类型。其中选择题分值分配比例约为25%。

3、从知识和技能的角度分析所占比例约为: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20%、身边的化学物质30%、化学实验与探究35%、化学计算与分析15%。

4、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分页:第[1] [2][3]页

第二篇:202_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考试说明

202_年呼伦贝尔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考试说明

一、命题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1.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健康发展。

2.坚持课改方向,体现新课程理念。反映课程标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注重双基,全面考查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3.符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际,较为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现状;试题力图做到有利于指导初中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能力,有利于初、高中教学衔接。

4.命题坚持科学性、导向性、基础性的原则,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二、命题依据

依据国家教育部202_年5月印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以及一年来重大时事政治命题。

三、命题范围及权重

(一)命题范围:

1.七年级: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202_年3月第3版)教材的第四单元和七年级下册(202_年11月第3版)教材的第四单元的内容命题。

2.八年级: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教材(202_年3月第3版)的第四单元和八年级下册(202_年8月第5版)的教材内容命题。

3.九年级: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九年级全一册(202_年3月第3版)内容命题。

4.时事政治:以202_年5月1日至202_年4月30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及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方针、政策作为背景材料命题,不再独立考查

时事知识,不印发时事政治资料。

(二)权重:心理健康约占10%;道德约占10%;法律约占40%;国情教育约占40%。

四、试题类型与分值比例

1.单项选择题,约占50%。包括唯一性选择和组合式选择。2.分析与说明题,约占25%。试题提供文字材料、图表、数据或漫画等,让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理解和说明问题。

3.探究与实践题,约占25%。创设情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学以致用,自主探究,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五、考试形式及难易比例 1.形式:闭卷、笔试。

2.分值:政治卷满分60分。政史共120分,合考不合卷。3.考试时间:政治与历史共120分钟。

4.试题难易比例:易、中、难题比例约为6∶3∶1。

第三篇: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一、选择题。

1.已知根号12-n是正整数,则实数n的最大值是()

A.12B.11C.8D.3

2.下列个数中是x²-6x+8=0的解是()

A.5B.2C.-8D.-2

3.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中的二次项系数与常数项之和等于一次项系数,那么方程必有一根是()4.

第四篇:202_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道德与法治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202_年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道德与法治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新冠病毒肆虐时,一批批逆行者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义无返顾来到抗疫一线,活出了他们生命的精彩。这启示我们

①拒绝冷漠,关切他人

②承担责任,服务社会

③拒绝贫乏,享受当下

④拒绝机遇,选择奋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对右面漫画理解正确的是

A.保护未成年人是政府的全部责任

B.法律为我们成长创造安全的社会环境

C.未成年人的发展事关人类的未来

D.有了法律保护未成年人就不会受侵犯

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任何国家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这启示我们

①应以国家利益为重,把国家利益放在第一位

②坚决履行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

③要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努力实现个人利益

④要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做一个合格的公民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④

4.202_

日,教育部公布《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这旨在①消除学生好逸恶劳的不良习惯

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③营造热爱劳动的良好社会风尚

④保障青少年的财产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四十四次会议上,中国人权发展成就受到了多方高度肯定。人权的实质内容和目标是

A.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B.中央对地方统一领导

C.人自由、平等地生存和发展

D.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6.202_

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表彰会上,钟南山被授予“共和国勋章”。钟南山院士的事迹充分体现了公民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这主要表现在①公民权利与义务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②公民的某些权利同时也是义务

③不履行法定义务,必受刑罚处罚

④公民既是合法权利的享有者,又是法定义务的承担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小福所在学习小组以“崇尚法治精神”为主题制作一期手抄报,小福负责“自由”板块内容的编写,以下他搜集的内容适合入选的是

A.参加两会的代表中,55

个少数民族都有本民族代表

B.小泉在商场看到小偷偷钱包,便立即冲上去制服小偷

C.小闽选择把自己发表文章获得的稿费捐给贫困学生

D.小漳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国家教育扶贫政策资助下高中毕业,考入厦门大学

8.通过学习国家机构相关知识,判断以下内容对应正确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出我国当前主要矛盾的是

A.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开幕

B.公职人员政务处分表决通过

C.“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成功举行

D.受疫情影响,202_

年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10.202_

年,深圳全球招商大会洽谈签约项目

242

个,总投资额超

7800

亿元,国际国内各类市场主体继续看好中国、看好广东、看好深圳。从中可以看出

①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需要依赖中国

②中国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引擎

③中国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好的合作契机

④中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1.202_

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附条件上市,并为全民免费提供疫苗。对此,下列评价正确的是

①表明我国积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②表明我国社会保障体制非常完善

③体现了发展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民生福祉

④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下列做法不符合法治要求的是

A.某市人民法院将“老赖”(指有偿还债务能力但拒不偿还的人)公布在网上

B.民警小王殴打拒不如实交代的小偷,逼迫其交代全部违法犯罪事实

C.法律顾问在202_

年初成为各级党政机关“标配”,助力依法行政

D.202_

年11

月11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修改著作权法的规定

13.202_

日起,长江流域重点水域正式进入为期十年的禁渔期。这样做

A.会影响人民群众的鱼类消费

B.是因为我国现阶段鱼类资源供过于求

C.违背了对自然规律的遵守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4.下图为

202_

年杭州亚运会会徽。据杭州亚组委介绍,扇面造型反映江南人文意蕴,赛道代表体育竞技,互联网契合杭州城市特色,太阳图形是亚奥理事会的象征符号。这一设计

说明

①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一枝独秀

②要增强文化自信,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③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

④发展中华文化必须全盘吸收外来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5.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作为青

少年,要顺利度过“拔节孕穗期”,下列做法正确的有

①开拓进取,放飞梦想

②促进生理和心理协调发展

③发展个性,我行我素

④用奋斗书写青春成长历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理解与说明(本题

小题,共14

分)

16.(7

分)【科技创新引领未来】

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成就的取得得益于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实施的哪些战略?(2

分)

(2)我国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不足,你认为表现在哪些方面?(3

分)

(3)为迎接新时代的挑战,中学生在培养创新能力方面应该怎样做?(2

分)

17..(7

分)【民族团结众志成城】

材料一

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

达目的决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被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成为激励全国人民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

(1)材料中的“蒙古马精神”彰显了民族精神中的哪些内容?(2

分)

材料二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О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2)根据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3

分)

(3)作为民族地区的青少年,你能为促进民族团结做些什么?(2

分)

三、探究实践题(本题

小题,共16

分)

18..(9

分)【幸福生活与法同行】

材料一

202_

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自202_

日起正式实施,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化的法律,被誉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1)材料一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4分)

材料二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的一生都离不开宪法的保护。

材料三

公民权利为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人生幸福提供保障。作为公民,依法享有权利,同时也应依法履行义务。我们要增强义务意识,认真履行法定义务。

阅读材料二、材料三,回答下列问题。

(2)根据所学知识,写出宪法和公民权利的关系。(3

分)

(3)作为公民,我们应如何依法履行法定义务?(2

分)

19.(7

分)【百年华诞辉煌成就】

材料一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世界经济深度衰退等严重冲击,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中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我国上述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

(1)列举两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分)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什么?

(1

分)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202_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3)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2分)

(4)请你为我们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写几句点赞语。(2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二.理解与说明(本题2小题,共14分)

16.(7分)(1)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

(2

分)

(2)从整体上看,我国仍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3分)

(3)①树立创新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②敢于质疑,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培养好奇心

③爱发明、爱创造,注重实践,养成勤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

④弘扬创新精神,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2分)(语言准确、言之有理即可)

17.(7分)(1)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2分)

(2)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②民族平等、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宪法规定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③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④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⑤各族人民只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3分,回答出三点即可,)

(3

①树立维护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③在学校与各民族同学平等友好相处、互相关心帮助、增进友谊

④敢于同破坏民族团结,制造民族分裂的行为作斗争

(2分,言之有理即可)

三、探究实践题(本题2小题,共16分)

18.(9分)

(1)

①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③全国人大具有立法权;

④我国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

⑤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或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⑦我国实行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等。(4分,答出四点即可)

(2)

①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②宪法规定广泛的公民基本权利,并规定实现公民权利的保障措施

③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国宪法的原则

④规范国家权力运行以保障公民权利是宪法的核心价值追求

⑤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宪法的核心内容

(3分,回答出三点即可)

(3)①法律要求做的必须去做

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2分)

19.(7分)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分,写出两点即可)

(2)中国共产党领导

(1分)

(3)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2分)

(4)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②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③初心不忘,使命在肩,永久奋斗

(2分)

(开放性答案,表达爱党之情,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第五篇:202_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语文考试说明

202_年黄冈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黄冈市202_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是由合格的初中毕业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试题应有较好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语文

Ⅰ考试能力要求

根据中考题型设计,语文学科要求学生达到的能力层级及具体要求是:

Ⅰ级:

1.能正确地认读常用汉字,读准一些特殊汉字的读音;书写汉字准确、规范、工整。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文章(段)。

3.对要求背诵、默写的古代诗歌能准确记忆。

4.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弄懂重要文言实词和常用文言虚词的含义。

5.能在阅读中区分各种表达方式,了解不同的文学样式。

6.口头交际,能中心明确,要点突出,条理清晰;能注意场合和对象进行文明得体的交流,力求语言生动。

Ⅱ级:

1.通读文章(段),能理清思路,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能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简单的议论文,能区分观点和材料,发现材料与观点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4.阅读简单的说明文,能归纳出说明的主要内容及说明层次、顺序、方法等。

5.阅读现代诗歌,能准确地对其进行赏析(主要针对重点语句)。

6.诵读古典诗词,能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7.阅读浅易文言文,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分析重点语句含义,赏析写作特色。

8.能主动、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在活动中积累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Ⅲ级:

1.阅读文章,能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从中获取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根据写作要求,能审准题意,选好材料;能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安排好写作思路。

4.写记叙文内容具体,线索清晰,能很好地运用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语言丰富生动。

5.写作时感情真挚,能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捕捉事物的特征,抓住事件(人物)的特性,力求写出新意。

6.能写一般性的议论文,做到观点明确,论证充分,结构完整,用语恰当;能写一般性的说明文,做到对象明确,特点鲜明,解说到位;根据生活需要,能写日常应用文。

Ⅱ考试内容

中考命题将妥善处理考试内容与教材教学内容的关系,着重考查学生的古诗词名句积累、语文知识积累、语文实践活动、阅读理解赏析、写作等五项能力。

安排好选材比例,处理好直接涉及教材的内容与选用课外语言材料的关系,现代文阅读材料以课外为主(考虑平时教学需要,一般性议论文段、说明文段的阅读可适当从课内选材),诗歌赏析与文言文阅读的选材兼顾课内外内容,古诗词的背诵范围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教材为主,适当向课外延伸,文学(文化)名著的阅读考查一般限于教材及教材附录所涉及的篇目。

阅读理解赏析分浅层阅读理解和深层阅读赏析两个层级,浅层阅读理解的能力要求是读准、读通、读懂;深层阅读赏析的能力要求是读透,读出个人感悟、情感与评价。浅层阅读题目设计有:①整体感知文章(段)内容;②分析重点字词含义及作用;分析关键语句、段落含义及作用;③简析人物形象、情感等;④根据文章(段)内容可进行的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拓展等创新题(限于浅易层级)。深层阅读的题目设计有:①把握文章最深刻的主旨、内涵;品析文章深刻的哲理;②分析文章精妙的写法;品析文章语言的精妙;③理解作者写作的真实意图;④与文本对话,提出“我”对文章主旨的理解,“我”对文本哲理内涵、写法、用语等的评价,“我”的读后体验等;⑤结合文章内容进行的必要的知识迁移、能力拓展等创新题(较难层级);⑥在熟读、深析的基础上发现问题,自主命题,自我解答。

1.古诗词名句积累与赏析。

名句积累考查形式有四种:直接背诵填写、根据提示填写、理解填写、欣赏填写。要求积累的古代诗词具体目录见附录部分(适当向课外延伸,1-2分)。

古诗词赏析的选文逐步从课内走向课外,赏析的考点有:诗词中重点词、句内涵、意蕴、作用的概括与分析;诗词写作主旨(中心)的概括;诗词中所蕴涵的思想情感的分析等。

2.语文知识积累。

语文知识主要包括:汉字书写,汉字的音、义,词语的选择与运用,成语的运用与积累,标点符号的运用,病句判断及修改,修辞的积累与运用,语法基础(主要指词性、短语类别、常见单句的成分及句子的主干)及简单运用等。

3.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实践活动的内容包括: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根据所提供的情景进行的语言表达。中考将重点考查口语交际和情景表达。

4.文学(文化)名著阅读

考试内容包括知识积累和简单阅读理解、分析、感悟两个部分,考查范围见附录部分。

5.古文、现代文的阅读理解。

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主要考查:重点文言实词和常用文言虚词含义的理解、正确断句(划分朗读节奏)、翻译文言语句、整体感知文章(段)内容及根据文章(段)内容进行的必要的知识迁移等。考试不涉及句式方面的知识。阅读材料兼顾课内外内容,逐步从课内走向课外。课内选文要注重思想与内涵,要重点选择经典篇目。

现代文的阅读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及作品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所选用阅读的现代文,包括一般文章和文学作品。一般文章的阅读考查重点是词语的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文学作品的阅读考查侧重在学生对形象(性格)、情感、语言的领悟及初步的文学作品鉴赏上。

浅层阅读中的现代文考查,主要包括经典短文、消息、一般性说明文和议论文等的阅读理解分析;深层阅读即文学作品阅读,主要包括小说阅读和散文阅读两大类。

6.写作。

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考查学生写作记叙文、议论文的能力,其命题形式主要是命题式记叙文、材料式作文两类。在尊重学生写作个性与自由,鼓励学生抒写真情实感的基础上,有意识地考查审题、立意、取材等基本技能,考查学生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能力,考查学生推敲开头、巧设结尾、铺陈线索、设置悬念、安排过渡的能力,考查学生平时观察社会、感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让学生充分而自由地展示其写作技巧与写作水平。命题式记叙文写作在传统考查叙事的基础上,有意识地增加写人的考查成分,鼓励学生写出性格丰满、形象鲜明的人物。

建立更科学、更人性化的作文评价体系,其主要内容是:①充分领会写作要求,要求学生按照写作要求进行写作;②不求全责备,多打高分,敢打满分,拉开差距;③对各类不同特点、不同体例的作文均建立适合各自特色的评分细则。

在充分尊重评分细则的前提下,对下列作文要适当或重点加分:①所叙内容(情节)符合生活的真实;②文章内容符合年龄段的年龄特征,有自己的思考和语言个性;③写作内容充实,充分展示了写作者多读、博识、深思的底蕴。同时,对下列作品要酌情扣分或打低分:①思想消极悲观,主题不昂扬;②编造苦难生活经历;③情感虚假,无病呻吟;④不正确使用祖国语言,乱用网络语言等。

附录:

(一)要求背诵、默写(含理解默写、欣赏默写)的古代诗歌56首

1《题破山寺后禅院》2《山中杂诗》

3《竹里馆》4《春夜洛城闻笛》

5《逢入京使》6《送灵澈上人》

7《约客》8《归园田居》

9《使至塞上》10《长歌行》

11《送友人》12《秋词》

13《登幽州台歌》14《送元二使安西》

15《无题》1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7.《月夜》18《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9.《论诗》20.《天净沙·秋思》

21.《龟虽寿》22.《石壕吏》

23.《黄鹤楼》24.《早寒江上有怀》

25.《醉花阴》26.《望月有感》

27.《登楼》28.《观沧海》

29.《次北固山下》30.《钱塘湖春行》

31.《浣溪沙》3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3.《望岳》34.《武陵春》

35.《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36.《春望》

37.《渡荆门送别》38.《过零丁洋》

39.《赤壁》40.《登飞来峰》

41.《水调歌头》42.《山坡羊·潼关怀古》

43.《饮酒》44.《行路难》

45.《己亥杂诗》46.《渔家傲·秋思》

47.《望洞庭湖赠张丞相》48.《别云间》

49.《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50.《过故人庄》

51.《雁门太守行》52.《江城子·密州出猎》)

5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54.《卜算子·咏梅》

5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56.《夜雨寄北》

(二)要求阅读并理解的课内文言文(以下篇目为重点)

(1)要求读读背背,理解大意的:

1.《童趣》2.《陈太丘与友期》

3.《论语》十则4.《塞翁失马》

5.《伤仲永》6.《木兰诗》

7.《孙权劝学》8.《狼》

9.《口技》10.《桃花源记》

11.《陋室铭》12.《公输》

13.《马说》14.《大道之行也》

15.《五柳先生传》16.《答谢中书书》

17.《记承天寺夜游》18.《观潮》

19.《湖心亭看雪》20.《孟子》二章

21.《与朱元思书》22.《鱼我所欲也》

23.《惠子相梁》

(2)要求整体感知,赏析特色的:

1.《三峡》2.《送东阳马生序》

3.《醉翁亭记》4.《小石潭记》

5.《出师表》6.《爱莲说》

7.《曹刿论战》8.《邹忌讽齐王纳谏》

9.《核舟记》10.《愚公移山》

11.《隆中对》12.《陈涉世家》

13.《满井游记》14.《岳阳楼记》

15.《唐雎不辱使命》

(三)要求阅读并分析理解的教材中的现代文(以下篇目为重点)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2.《春》

3.《社戏》4.《背影》

5.《济南的冬天》6.《最后一课》

7.《故乡》8.《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

9.《傅雷家书两则》10.《我的叔叔于勒》

11.《谈读书》12.《智取生辰纲》

13.《杨修之死》14.《范进中举》

15.《香菱学诗》16.《谈生命》

17.《那树》18.《人生》

19.《敬畏自然》20.《端午的鸭蛋》

21.《羚羊木雕》22.《云南的歌会》

23.《藤野先生》24.《雪》

25.《孔乙己》26.《看云识天气》

27.《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28.《散步》

29.《中国石拱桥》30.《大自然的语言》

31.《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32.《安塞腰鼓》

33.《苏州园林》34.《故宫博物院》

35.《老王》36.《敬业与乐业》

(四)要求阅读的文学(文化)名著19部(其中带*号为重点)

1.《爱的教育》2.《繁星》(春水)*

3.《伊索寓言》

5.《鲁滨孙漂流记》*

7.《朝花夕拾》*

9.《钢铁是怎样炼成的》*4.《童年》* 6.《昆虫记》 8.《骆驼祥子》* 10.《西游记》*

11.《海底两万里》12.《名人传》*

13.《水浒》*14.《傅雷家书》

15.《培根随笔》16.《格列佛游记》*

17.《简·爱》18.《聆听天籁:读读泰戈尔》

19.《三国演义》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一、答卷形式:笔试、闭卷。

二、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三、试卷结构:

1.全卷分古诗词名句填写、语文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浅层阅读理解、深层阅读赏析、写作五个部分。

2.试卷的题型结构:为了凸现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同时考虑学生答题的方便,202_年语文中考试卷采用的主要试题类型有:选择题(约20%)、填充题、问答题(简答题)、图文表述题、答案开放的表述题、自主设计自主解答的表述题、作文题等。全卷文字约8000字。

3.命题时,要注意突出教学重点,覆盖面广,设置合理(除记叙这种表达方式可重点考查外,其它表达方式及知识点在设题时一般不重复),题量适中;设计问题切入口要小,导语要有启发性;难易要有坡度,既要照应学习目标,同时要适当反映社会生活。

4.试卷的分数结构:语文卷面满分120分,其中古诗词名句填写约8分,语言基础和语文实践活动约19分,浅层阅读理解约30分,深层阅读赏析约13分,作文50分。

5.试卷的难度结构:全卷的难度值为0.60~0.65之间,难、中、易的分布约为25%、60%、15%。

剩余 89% 未读展开阅读全文 ∨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