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大剧院迎钟声新年音乐会
国家大剧院迎钟声新年音乐会
时间:202_.12.31
场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票价: 200/350/500/650/760/880/1080 演出详情:http:// 202_国家大剧院迎钟声新年北京音乐会--详细介绍
张艺五岁开始学习小提琴,1983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小,1990年被保送至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学习,师从徐新教授,并得到了冀瑞铠教授的大力扶持。202_年至202_年,张艺就读于德国萨尔布吕肯音乐学院,师从德国著名指挥家、教育家马克斯·波默教授,获得指挥硕士学位。他曾多次与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澳门交响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广播交响乐团、中央民族乐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歌剧院、香港小交响乐团、德国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等国内外知名乐团一起演出歌剧及芭蕾舞,并一同合作录制过唱片、举办过音乐会。张艺多次出访欧洲与亚洲等地,曾得到马来西亚国王和王后的赏识,被当地的新闻媒介盛赞为“灿烂的、不可思议的极具魅力的年轻指挥家”。
202_年五月,张艺与中央芭蕾舞团合作,在北京首演了由陈其钢作曲、张艺谋担任导演的新编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并于202_-202_年间在新加坡、巴黎、伦敦指挥该剧演出,均获得了极大成功;202_年1月与德国萨尔布吕肯广播交响乐团录制了叶小纲交响乐作品的唱片,由德国Wergo唱片公司出版;自202_年12月起担任中央芭蕾舞团交响乐团音乐总监和首席指挥;202_年4月,率中国国家交响乐团赴朝鲜平壤,参加四月之春国际艺术节;202_年9月率兰州歌舞剧院交响乐团出访澳大利亚,在著名的悉尼歌剧院演出音乐会;202_年5月与古巴交响乐团在哈瓦那举行了古巴艺术节开幕式交响音乐会;202_年与古巴交响乐团在哈瓦那举行了古巴艺术节开幕式交响音乐会;202_年、202_年率兰州交响乐团赴维也纳金色大厅与巴黎会议宫演出音乐会和舞剧《大梦敦煌》;202_ 年成功指挥了瑞典皇家芭蕾舞团在中国的巡回演出、率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在伦敦科文特花园皇家剧院演出,并于同年指挥录制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大部分音乐,其中包括人们所熟知的主题曲“我和你”;202_年与法国Orchestre Colonne乐团和中国国家芭蕾舞团在巴黎歌剧院演出;202_年与瑞典皇家歌剧院在斯德哥尔摩演出。
中国芭蕾舞团管弦乐团
中国国家芭蕾舞团交响乐团成立于1959年,隶属中国国家芭蕾舞团,是中国唯一一支专业的芭蕾舞交响乐团。乐团现任音乐总监、首席指挥张艺,常任指挥刘炬。乐团成员主要毕业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著名音乐学院,平均年龄35岁,均受过严格的专业训练,具有良好的音乐素质。该团是中国乐坛一支最具朝气和发展潜力的国家级交响乐团。
在世界著名指挥家让·皮里松(法)访华演出期间,他曾亲临乐团指导;秘鲁国家交响乐团首席指挥艾什利·劳伦斯、丹麦皇家芭蕾舞团首席指挥彼得·拉森以及美国音乐教育访华团独奏(唱)家曾分别与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此外,由我国著名指挥家黎国荃、卞祖善、胡炳旭、陈佐湟、谭利华、胡咏言、李心草等指挥家指挥的舞剧音乐和交响音乐会,都受到了国内外音乐界的广泛赞誉和众多听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乐团经常应邀参加中央电台、中央电视台、中国唱片公司、各音像出版社以及电影制片厂的录音与录像,进行全国巡回演出,还远赴海外和香港、澳门等地区传扬中华文化,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好评。乐团曾演奏过《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大红灯笼高高挂》、《海盗》、《堂吉诃德》、《葛蓓莉娅》、《泪泉》、《吉赛尔》等芭蕾精品剧目,还演出过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柏辽兹、柴科夫斯基、瓦格纳、西贝柳斯等艺术家创作的古典、浪漫乐派的经典曲目,以及众多中外当代作曲家的作品。该乐团还录制过多张高质量的唱片。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馆介绍: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位于歌剧院东侧,以演出大型交响乐、民族乐为主。音乐厅的观众席围绕在舞台四周,[1]设有池座一层和楼座二层,共有观众席202_个.演奏台能容 120 人的乐队演奏。四周围的数码墙有如站立起来的钢琴琴键,其凹凸的尺寸和形状是由数论精确计算得出,使声音均匀、柔和地扩散反射。安放于大剧院音乐厅的管风琴可谓音乐厅“ 镇厅之宝”,这架目前国内最大的管风琴有94音栓,发声管达6500根之多。出自德国管风琴制造世家—约翰尼斯-克莱斯,与著名的德国科隆大教堂管风琴系出同门,能满足各种不同流派作品演出的需要。
音乐厅的天花板被打造成一件精美的抽象艺术品,形状不规则的白色浮雕像一片起伏的沙丘,又似海浪冲刷的海滩,有利于声音的扩散。为了达到声效的完美,在顶棚的下面还悬挂了一面龟背形状的集中式反声板,它的作用是将声音向四面八方散射。
简约的外部造型和开阔气派的内堂,有如迷宫般连接三大剧场和实验小剧场的通道、敦厚辉煌的歌剧院、轻灵典雅的音乐厅、斯文传统的戏剧场,让初次进来的人目不暇接。
从紧邻长安街的北入口步入大剧院,依次经过亦真亦幻“未来水世界”的水下廊道和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巧妙融合的橄榄厅到达全球剧场空间之最的公共大厅。
公共大厅前,戏剧厅、歌剧院和音乐厅从左到右一字排开。歌剧院是国家大剧院内最宏伟的建筑,以华丽的金色为主调,主要供大型歌剧、舞剧演出使用。
第二篇:202_广州大剧院新年音乐会完美谢幕
202_广州大剧院新年音乐会完美谢幕
王者臻临,奏响天籁。12月30日晚,新世界中国地产202_新年音乐会在华南地区最高的艺术殿堂——广州大剧院隆重上演。指挥界的泰斗级人物祖宾-梅塔,携手近年媒体笔下“最强交响乐队之一”的西班牙瓦伦西亚皇后歌剧院交响乐团,用他们无与伦比的艺术技艺以及音乐激情,奏响了202_新年的天籁之音。
作为当今知名度最高的指挥大师之一,祖宾-梅塔纵横乐坛40年,获得无数殊荣,令他永远载入史册的成就包括四度执棒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把《图兰朵》带进紫禁城、促成世界三大男高音合唱、二十多岁时就指挥过维也纳爱乐和柏林爱乐这两支世界交响天团、纽约爱乐乐团任职时间最长的音乐总监,是全球乐迷心目中的超人气偶像级指挥家。而西班牙瓦伦西亚皇后歌剧院交响乐团成立于202_年,一直得到西班牙索菲亚王后的鼎力支持。梅塔大师在乐团诞生之初便与其建立了深厚的关系,多次指挥乐团进行音乐会和歌剧的演出。其中《尼伯龙根的指环》的两次演出给这个年轻的乐团带来了巨大的国际声望。
据悉,本场新年音乐会可谓一票难求,广粤观众争相亲临现场一睹国际大师的风采。而当晚到场的嘉宾和观众都盛装出席,以高格调的国际礼仪迎接高水准的音乐演出。晚上20点整,当祖宾-梅塔大师出现在指挥台上时,全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随后灯光渐渐暗去,优美的旋律开始在大剧院缓缓响起。大师用鲁佩托-夏彼的《捣乱者》序曲拉开了整场音乐会的序幕。紧接着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西班牙作品《戈雅之画》间奏曲和曼努埃尔-德-法利亚的《人生朝露》第一舞曲等,让广粤观众领略到了世界各地新春音乐的不同魅力。中场休息过后,指挥王者携乐团重返舞台,让一首首源自维也纳约翰-斯特劳斯家族的经典作品回荡在大剧院,恢弘的气势、熟悉的旋律传递出了世界对广粤的新年祝福。最后,随着最广为流传的名曲《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响起,音乐会渐入尾声,而此时场内的气氛也达到了最高潮,许多观众都随着欢快的舞曲节奏轻轻摇摆。在整场演出中,这位77岁高龄的指挥王者没有表现出丝毫的倦怠,始终展现出旺盛的精力和高超的指挥技巧。梅塔用专注的态度完全脱谱演出,在他的指挥下,瓦伦西亚皇后歌剧院交响乐团发挥出色,全场掌声不断。
第三篇:李云迪国家大剧院钢琴独奏音乐会
李云迪国家大剧院钢琴独奏音乐会
时间:202_.12.01-202_.12.0
4场馆:国家大剧院音乐厅
票价: 待定
演出详情:http:///perform/20120718/20120718_5031.htm
202_李云迪北京钢琴音乐会--详细介绍
202_年10月,李云迪在波兰华沙举行的第十四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上,凭借一曲肖邦《E小调钢琴协奏曲》,在世界一流钢琴家组成的权威评审团和广大波兰听众面前大放光彩,以令人折服的演奏和无可争议的优势,一举夺魁。李云迪成为这一素有“钢琴奥运”之称的世界顶级钢琴赛事15年内,两届第一名空缺之后的首奖得主,亦是肖邦钢琴大赛自1927年创立以来最年轻的首奖得主和首获此奖的中国人,为中国赢得了荣誉,开创了中国钢琴历史的里程碑,成为中国年轻人的榜样。此次大赛的特约评委认为:“李云迪深谙肖邦作品之内蕴,他的演奏是最完美也最富有诗意的”;“他的演奏体现最优美的声音和最完美的技术”;也有评论说:“他几乎完美地掌握各种音乐因素的平衡”,“是肖邦称职的继承人”。国际权威评论界评论他的演奏犹如“天籁之音”,“极其高贵优雅,音色干净,感情表达真挚自然、忠实原作,是当代最富诗意且最具贵族气质的钢琴大师”。李云迪是首位登上美国权威报章《华尔街日报》及有日本“时代杂志”之称的《AERA》封面故事的中国钢琴家;他是首位被杜莎夫人蜡像馆挑选为名人蜡像的中国钢琴家;他更是首位与柏林爱乐与团发行现场录音的中国钢琴家、中国首位波兰“荣耀艺术”勋章获得者。世界各大权威媒体如《纽约时报》等无不称赞他的演奏独树一帜,优雅高贵又极富诗意,堪称当代最浪漫最诗意的国际钢琴大师。李云迪一直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先后由德国DG唱片公司和伦敦EMI唱片公司全球发行了11张唱片,广受专业界和音乐爱好者好评。曾荣获全球古典音乐白金奖、德国权威古典音乐大奖“经典回声”最佳独奏唱片奖、第四届中国金唱片演奏奖和特别奖、《纽约时报》最佳古典唱片奖、第六届北德意志州立银行艺术家奖和美国XM电台最佳古典新人奖等。李云迪卓尔不群的音乐才能和高超的钢琴演奏技巧使他每年都受邀在世界各地最著名的音乐厅举办音乐会,从纽约卡耐基音乐厅到伦敦音乐厅,从维也纳金色大
厅到柏林爱乐音乐厅,从北京国家大剧院到日本三得利音乐厅,所到之处音乐会门票一票难求。李云迪多次与世界顶级指挥家合作,包括詹姆斯·列文(James Levine)、小泽征尔(Seiji Ozawa)、古斯塔夫·杜达梅尔(Gustavo Dudamel)、瓦列里·杰吉耶夫(Valery Gergiev)、丹尼尔·哈丁(Daniel Harding)、雅尼克(Yannick Nezet-Seguin)、洛林·马泽尔(Lolin Maazel)、里卡尔多·夏伊(Riccardo Chailly)、尤里·特米尔卡诺夫(Yuri Temirkanov)等;多次和世界著名交响乐团合作,包括德国柏林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莫斯科交响乐团、日本NHK交响乐团、维也纳交响乐团等。迄今为止,李云迪的音乐会遍布全球,他为世界各
地的人们带去了最美的音乐。
李云迪坚持在音乐厅演绎最完美最经典最忠于原作的古典音乐品的同时,也以传播古典音乐弘扬民族经典为己任:202_年3月李云迪于英国剑桥举办大师课,与剑桥学子畅谈音乐;4月,李云迪应邀参加中国清华大学百年校庆,并成功举办独奏音乐会;6月他的中国经典作品《红色钢琴》音乐会世界巡演在重庆万人广场和200名琴童拉开序幕;8月李云迪在北京应邀参加了“哈佛中美学生领袖峰会”,并且做了名为“从肖邦到红色钢琴”的主题演讲;10月,李云迪在中国为南非德班气候大会公益片《爱的深呼吸》出演主角;12月,李云迪应邀参加中国中央电视台、中国北京卫视、中国光线传媒的新年大型文艺晚会演出;202_年1月22日,李云迪受中国中央电视台春晚联欢晚会邀请,第二次在中国春晚舞台以国际超级钢琴巨星向中国和全世界演奏华夏经典作品,并在之后的中国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上演绎中国经典名曲《彩云追月》,他的杰出表演受到中国和世界亿万观众的喜欢和赞美!
李云迪是当今中国和世界最受欢迎及追捧的国际钢琴巨星。他是年轻人的超级偶像:202_年,李云迪频频出现在中国时尚顶尖杂志和时尚品牌上:成为中国《芭莎男士》《时尚先生》《Men’s Uno》《ELLE MAN》的封面人物,同时在中国《时装男士》、《UP优品》、《望》等国际一线杂志中有李云迪的大幅图文报道。202_年9月李云迪出席杰尼亚中国25周年的时尚盛典;10月应邀参加澳门《水舞间》大型音乐会周年庆典特别
表演嘉宾,202_年出席中国时装庆典、被中国《芭莎男士》杂志评选为202_年十大人物,获得”经典艺术家大奖”。李云迪卓越的钢琴成就和帅气的外型及商业价值吸引了众多世界知名品牌合作。202_雅典奥运年国际品牌耐克邀约李云迪拍摄广告全球播放;劳力士、奔驰、香港电信、杰尼亚等等也相继邀
请李云迪成为其品牌代言人。
李云迪 钢琴家
国际著名钢琴家。202_年肖邦国际钢琴大赛夺冠,他的演奏震撼了古典乐界,被欧美权威媒体称作“巨星的风采”。他是首位登上美国财经权威报章《华尔街日报》及有日本“时代杂志”之称的《AERA》封面故事的中国钢琴家;他是首位被杜莎夫人蜡像馆挑选为名人蜡像的中国钢琴家;他更是首位与柏林爱乐乐团发行现场录音的中国钢琴家。中国首位波兰“荣耀艺术”勋章获得者。世界各大权威媒体如《纽约时报》等
无不称赞他的演奏独树一帜,优雅高贵又极富诗意,堪称当代最浪漫最诗意的国际钢琴大师。
第四篇:新年钟声
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愿将新年第一缕阳光,送给辛勤劳累了一年的朋友们:踏着蛇年的足迹,沐浴骏马的光辉,用诚心打造精品,用汗水滋润校园,希冀我们的学校能成为师生和谐发展、共同成长的快乐家园。李红恩祝大家龙马精神,新春快乐!
第五篇: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外壳,生命,开放
人民网
“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
命和开放。”
从西长安街南望,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中国国家大剧院盘旋于地平线之上,夕阳中的曲线澄净柔和,这座14。9万㎡的综合性剧院建筑,在中国政治文化中心——天安门广场西侧的正式亮相,引起了举世瞩目。
9月25日,国家大剧院首次向人们敞开胸怀,首场演出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二楼尚未营业的咖啡厅里,大剧院设计师保罗•安德鲁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橙色的暖阳透过钛合金严密的框架结构,筛进国家大剧院巨大的中堂。
年届古稀的保罗•安德鲁有着瘦削的身躯和聪慧的面庞,有着亚洲人一样黑亮的眼睛,与8年前不同的是,褐色的头发已成花白。
1998年4月,安德鲁参加了中国国家大剧院的设计竞赛,经过两轮竞赛三次修改,历时1年4个月,他的“巨蛋”方案在来自10个国家36个设计单位的69个方案中拔得头筹,1999年7月,获选为国家大剧院的建设方案。
8年时间倏忽即逝,这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很多时刻,我几乎都快要崩溃了,可回过头来,想到的都是欣喜和甜蜜。”他回忆说。
他的草图变为现实,国家大剧院终于成为一个高耸于湖面的半椭圆形球体。南北两个入口包覆钛金属板并配以透明玻璃框架,仿佛向两侧来开的巨大幕布,剧场内的灯光穿窗而过,巨大的半球仿佛一棵生命的种子。“中国国家大剧院要表达的,就是内在的活力,是在外部宁静笼罩下的内部生机。一个简单的„蛋壳‟,里面孕育着生命。这就是我的设计灵魂:外壳、生命和开放。” 安德鲁说。
8年后的今天,这个令人惊叹的方案伫立在天安门广场西侧:巨大的绿色公园之内,一泓碧水环绕着椭圆型的银色大剧院,钛金属板和玻璃制成的外壳与昼夜的光芒交相辉映,色调变幻莫测。建筑物在水面的倒影构成了大剧院的外部景观,观众将从水下通道进入其中。从远处眺望,水波中的倒影给人以梦幻般的感觉,弧线型的中央玻璃天篷像是打开的幕布,显露出内部金碧辉煌的歌剧厅和色调如古乐器那样深沉的漆木饰空间。
这是一个既简单又复杂,既明晰又隐秘的肌体。它广泛地采用了玻璃制造、面墙装饰、复合结构方面的高新科技。建筑内部,地下设小剧场,地面层坐落着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它们由道路区分开,彼此以悬空走道相连。歌剧院的四周是部分透明的金色网状玻璃墙,顶上是从建筑内部能够看到的永恒天空。
其主要设施包括一个拥有2416座的歌剧大厅、一个可容纳202_名观众的音乐厅、一个剧院以及商店、展览馆和餐厅。就各种功能而言,该项目会使人想起巴黎的“蓬皮杜文化艺术中心”,安德鲁说这是在创造大型的丰富多彩的公共场所方面十分成功的一座建筑。
1967年安德鲁29岁的时候,设计了圆形的巴黎查尔斯•戴高乐机场候机楼。第二年他获得法国国家建筑师文凭。从此,作为巴黎机场公司的首席建筑师。
50多年来,保罗•安德鲁设计了今天屹立于世界范围的数不清的机场规划,荣获许多国际建筑大奖,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国:与人合作的法国巴黎“新凯旋门”德方斯的大拱门、日本大阪海洋博物馆、英法海底隧道法方终点站、中国广州新体育馆……当然,最多的还是飞机场:巴黎戴高乐机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机场、埃及开罗机场、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机场、日本大阪关西机场、文莱机场、中国三亚机场、以及上海浦东新机场等等。
而在此之前,这些地方许多还是不毛之地,他的精湛地技艺让这些陌生的名字变成了世界性的新地标。安德鲁的许多作品,历经半个世纪的考验,其品质与力量仍然摄人心魄。在他的影响下,巴黎机场公司的活动逐渐向大型标志性建筑设计的方向发展。
作为一位工程师,保罗•安德鲁用不同于“纯”建筑的方式来看待他的建筑,他的方法并不是将美学标准进行简单的复制或者无想象力地应用于基础结构中,而是积极探索并且使其遵循一个严格的规则。
作为一位建筑师,安德鲁在机场建造领域具有很深厚的造诣。他的设计具有渗透性,就像一个美丽的贝壳张开心灵沐浴在阳光里。他的建筑是一个典型的世界,一个理性化的地方,在那里所有的设施功能完整,人们身处其中会感到舒适、惬意。
鉴于日本几个项目的钛表面出现的老化现象,安德鲁决定将国家大剧院结构中的钛保持其未处理的状态,以呈现天空的反射,而且还对钛进行了特殊氧化以经得起将来的清洗。为与闪光的金属外表面形成鲜明对比,安德鲁用暗红色木材衬在屋顶内表面。
在此后的18个月中,安德鲁对他的设计进行了反复的修改。但是,他的基本构思则保持不变:剧院立面没有缺陷、建筑没有背面,并且所有停车场和技术设备用房都设在地下。此外,他坚决要求将该项目的最重要的部分——剧场定位在建筑的中心点,并且此建筑应当与相邻的人民大会堂在同一轴线上。他的未来派风格的设计和外籍身份引起了中国建筑业的诸多震动。
安德鲁的设计创造了一系列的外壳层和活动层面——水池甚至可在冬季兼作溜冰场。游客可从北面经过一个59米长的水下玻璃顶通道入场。“我的设计为天安门广场添了一些水,可以起到改变人们生活环境和景色的作用。大剧院的水下入口是我的得意之作,也是我设计中的重要部分。我要让人们有这样的感觉:首先,要让人们有进入到这个„壳‟里去发现什么的愿望;而当你从水下进入这一艺术殿堂的时候,你马上就明白了,这与你去购物中心不一样,与你去参观历史古迹也不同,这里全改变了,你的精神要有所变化,你要有一些新鲜的感觉。这是一个有梦幻色彩的地方,你应该为此有所改变。而通过这样一个抽象的、简单的、梦一样的入口,进入到大剧院里面之后,又应该让人感到生命、活力、丰富和魅力无穷。还有,大剧院应该是人们常来常往的地方,不一定每次都是为了来看戏或听音乐会,也应该是一个值得参观的地方。”他说。
在宏伟的中庭内,每一个演出厅都有独特的建筑形式。例如,歌剧大厅覆盖着金色金属网。厅内的座位呈舒缓的曲线形排列,并且室内看不到明显的转角,声学顾问对此颇有微词。为了获得良好的声学效果,安德鲁使用编织的金属网来控制各排弧形的座位,使声音可穿过后墙。金属网和墙壁之间的空隙可以设置彩灯照明。
小剧院具有1040个座位,墙面包覆丝织品,将用于京剧表演,而京剧这一传统的表演形式需要与观众紧密互动。与之相反,方形的白色音乐厅中的一排排座位则能让观众远距离悦目欣赏。对于剧院来说,其储存空间、技术设备甚至货运区都设在地下,因此不会影响上面的各种活动。该工程项目的垂直分层的结构形成了歌剧大厅上部逐层退后的平台,从平台上能够看到紫禁城和天安门广场周围的人民大会堂等建筑。
作为北京迎接202_年奥运会的第一个“大项目”,国家大剧院已为国际建筑师们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今天的安德鲁,对建筑探索的信心压倒了他在一片质疑声中的惶惑。“100多年前,当建筑师埃菲尔设计的铁塔刚建成时,尤如一个钢铁怪物,沉甸甸地压在法国人的心上。几十年前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剪彩时,被设计师特别设计在建筑外表的横七竖
八、纵横交错的管道让前来参观的人们惊呼„工程还没完工!‟,而一旦知道这就是已建成的艺术中心时,几乎没人敢叫好。,当贝聿铭拿出透明金字塔作为卢浮宫入口改造工程方案时,一片瞠目结舌和反对之声,认为设计完全破坏了法国人为之骄傲的卢浮宫整体风格。时间将证明一切。”正如安德鲁所解释的那样,他的建筑“正在创造连续和分裂,但不会引起冲突。”
安德鲁
安德鲁说:“我对中国国家大剧院的理解主要有4点:第一,地点决定了它的象征意义:旁边的人民大会堂象征国家的最高权力,而大剧院则应该成为文化的代表;第二,它是一个新的、庞大的重要建筑,一个可代表新世纪的建筑,一个倾注了人们强烈愿望的建筑;第三,要有完备的社会功能,就是说,好用,而且人们爱用;第四,外观要吸引人,有文化感、历史感。”
谈到国家大剧院是否与中国传统建筑特色县吻合这个老话题,安德鲁说:“中国建筑的传统是什么?大屋顶?我知道中国建筑界一直存在着„传统‟和„现代‟之争。问题是,如果对要去符合的传统很了解,知道应该要什么;或者,对要去符合的传统一点不了解,可以放开想象,不受限制;最麻烦的是,只知道一点,既不敢想象,缩手缩脚,又没能真正体现传统,效果肯定好不了。”
“建筑师也不可能在对某国的文化真正懂了之后才去那里设计、工作。即使对法国文化,我也不敢说我已经懂了。建筑艺术也像文学、音乐等艺术一样,首先是一种创作、创新,复制、抄袭、模仿都不是建筑师应该做的,那是工匠做的。而艺术创作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国界。”
“一定会使北京更美”
“水晶蛋壳”在艺术上的“多功能”,曾经是中国传统建筑界颇感疑虑的焦点之一。有些人认为,安德鲁的设计是个“花架子”,耗财而不实用。安德鲁对此作了详尽的说明。他认为,现在界定剧院的功能,如果还是仅仅局限在传统的“看戏”这唯一概念之上,就是大大落后于国际潮流了。
“我首先试图把剧院设计成一个戏剧的社区,而不仅仅只是大小3个剧场。它既能对观众开放,又可对所有的公众开放。所以我设计了观众和公众的不同通道。人们从地底走到平面再走到高台,既可尽情观赏周边湖面景观,又能够眺望紫禁城内的无穷秀色。我还设计了能够举办各种艺术展览和文化活动的空间,使这里在白天也有生气。通过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感受文化。
“我设计的中国国家大剧院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是所有人未见过的方案。这是一个很有雄心、创意的方案。它不仅外表很美,而且内部功能齐全。这是一个很大的建筑,里面像个城市,有许多街区。可以听音乐,可以散步,有展览,还有其他商业、文化设施。就是不听音乐,到这里来散步、参观访问,也是一种美的享受。”
“尽管叫国家大剧院,但它不仅是为爱听歌剧的人设计的,也是为大众设计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剧院内部设置了歌剧院、音乐厅、戏剧场、小剧场四个部分,但还有第五个部分,就是为人民大众的文化生活而创造的活动空间。”
这个建筑跟周围很多环境能够很好结合。在跟大会堂配合的问题上,大会堂立面非常垂直,大剧院应成为一个对比。你如果把大会堂的美显出来,又不压抑其光辉,就成功了。于是我把大剧院每个角度都看成一个立面,而不是设计成四个立面,与大会堂形成非常强的对比,以显出建筑的美。阳光从天上洒过来,不同的时刻,在大剧院上面显现不同的色调,这又与大会堂形成反比,而成为协调、对话。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建筑”,安德鲁说:“我想指出两点:第一,这个设计体现的不是丧失理智、疯狂的想法,它是理性的设计。第二,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就不在乎在生活中冒一点险。但我并没有抹杀中国传统,我希望20年后,这个剧院会被称为中国的建筑。”
安德鲁接着说:“我的设计非常注重对照与平衡。„蛋壳‟这个简洁的结构,虽然与古典的周边建筑形成强烈对照,但仍然保持着一种对话的呼应效果。”
“一个形式简洁的„蛋壳‟,将所有的生命力笼罩其中;而这个„蛋壳‟又被悬浮在水面上。当人们走进歌剧院的时候,实际上是步入了一个„梦幻世界‟!人们可以抛弃尘世纷乱,进入童话般的世界之中。为了不让观众在进入的时候过于突兀,我又设计了一条长长的通道。观众步行其上,可以有空间和时间隔水远观自己心中的梦幻世界。”
“广场上加了水,出现了一个围绕大剧院的小湖,这对广场的景色是个补充。从空中看北京,紫禁城是被一个护城河围住的,不远处又有北海和中南海,围绕大剧院的小湖正是这片水域的恰当延伸,北京城整体的环境没有改变。”
安德鲁对自己的设计方案非常自信:“也许,在成为一个看得见、进得去的建筑之前,人们很难想象它的美丽。但一旦它建成,人们就会明白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而不是那样设计。”
谈到中国人能否接受一个欧洲人的设计时,安德鲁说:“中国国家大剧院将是一个中国的建筑,一个中国人享用的文化设施,这是毫无疑问的。至于它的设计者是哪国人,根本无关紧要。前不久奥运会期间,悉尼歌剧院的画面几乎天天都在电视上出现。有人提到它的设计者是个丹麦人吗?没有。这是悉尼的象征、澳大利亚的标志,有谁在乎它的设计师是谁呢?”
安德鲁激动地表示:“我敢打赌,当中国国家大剧院建成,人们倘佯其间时,多数人都会喜欢我的设计。大剧院是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场所,是一个可以充分呼吸和享受的文化空间。这就是我这个设计的目的。”
作为建筑师,我们有幸生长在中国大发展的黄金年代,充满机遇、冒险和挑战。安德鲁说:“至于中国该不该建国家大剧院,我倒想指出一个事实: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大剧院、大教堂是在这个国家最富有和强盛的时候建的。恰恰相反,很多重要建筑都是一个国家在追求国家强大的时候建成的。”
“对一个古老的城市来说,新的建筑设计更要谨慎,但不是一动不动。如果北京的城墙和城门留到今天更好,但既然已经没了,就得想新的办法。难道就此不再设计新的建筑?”
安德鲁充满激情和自信地表示:“我相信我的设计一定会促使人们思索北京的建筑设计。一句话,它不是使北京变丑,而恰恰是相反!”
面对风格上的质疑,安德鲁表示:“我知道有些中国人认为国家大剧院和周围的环境不相匹配,但我相信它会和周围环境融合得很好。人们说巨蛋和故宫风格不相符,但实际上它离故宫很远。而且,你们真的认为天安门和故宫的风格就那么相符吗?你们真的认为紫禁城周围的建筑有利于凸显它的固有风格吗?”
按照他的话来说,世界上不会有哪个建筑能够满足所有人的需求。“说实话,我曾经做过一个调查,这个调查很大,但只有16个人支持我的设计。当建筑师在卢浮宫内建造金字塔的时候,在法国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人们指责建筑师说:你对法国文化一点都不了解,你们毁掉了这个宫殿。但当建成以后,事实证明那是一个成功的设计。”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更需要中国”
为什么来中国?安德鲁用三个理由解释:这里发展迅速,这里的文化和精神吸引着我,这里离法国很远。为什么离法国远也成了理由?安德鲁摇头微笑不语。
“北京的确已经成为了一个国际化的大工地。北京的确已经失去了很多旧有的东西,这很可惜,但许多国家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同时,旧有的建筑形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了,我们总要找到一定的解决办法。这不仅仅是自身文化的问题,也是吸收外界影响的问题。”
他认为,在全世界的每个地方都应该抱着同样的态度,即文化、建筑等等都需要交换和交流。“你要吸引其他地方的人来,你也要对其他地方的文化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在这其中你会有收获也会有牺牲。这很正常。不要相信这种观点:你不需要这个世界,你不需要外国人。你总会是你自己,不要害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