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关注健康产业,新资源食品研究5篇

关注健康产业,新资源食品研究5篇



第一篇:关注健康产业,新资源食品研究

关注健康产业,新资源食品研究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健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目标。健康生活的首要方式就是健康饮食。拥有健康饮食成为享受美好生活的前提。近年来在食品领域,新资源食品发展迅速。大量的研究证实,新资源食品大多具有一定的健康功效,对人体健康具有一定的改善意义。3月24日,新资源食品发展与应用高峰论坛在上海的成功举行,对我国新资源食品的发展意义深远。健康产业升级助推我国新资源食品发展

据估计,202_年,我国人口总量将达到13.9亿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2亿,给健康产业带来新的机遇。随着人们保健意识的提高,绿色、健康产品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健康产业在我国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产业,说它古老是因为它已经历了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说它新兴是因为在最近的二十多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工业及其它产业的日渐现代化,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健康产业的整条产业链日渐完善。健康产业早已被国际经济学界确定为:“无限广阔的兆亿产业”。

近年来,健康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我国新资源食品行业发展,卫生部目前已批准了100多种新资源食品,202_年我国颁布了最新的《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对新资源食品的定义、安全性评价、申请与审批、生产经营和管理、卫生监督等内容提供了指导。新资源食品是指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从动物、植物、微生物中分离的在我国无食用习惯的食品原料;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的微生物新品种和因采用新工艺生产导致原有成分或者结构发生改变的食品原料。例如:低聚木糖、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这些新资源食品大多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对人体的健康具有一定的改善意义。

新资源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类别,符合食品的基本属性,可以说它是一类特殊的食品;但与传统食品相比,新资源食品“在我国无食用习惯”。卫生部会根据新资源食品使用情况,适时公布新资源食品转为普通食品的名单,把新资源食品划入普通食品之列。龙力生物给力新资源食品研究

3月24日上午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新资源食品配料分会、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新资源食品应用与发展高峰论坛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光韵1号厅成功举行。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先生,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副理事长宋昆冈先生,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主任熊德鑫教授,中国营养学会副会长、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新资源分会副主任杨月欣教授,禹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张磊,中国食品添加剂协会新资源分会秘书长、江南大学江波教授,中国农业大学高彦祥教授,中国轻工联合会资深专家尤新教授,新资源分会会员单位代表,新资源食品应用企业的专家及领导等300余人汇聚一堂。共同研究、探讨我国新资源食品的应用发展现状。如何通过新资源食品实现公众营养改善,达到有效健康管理的目的。

此次论坛是由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杜雅正主持。禹城市人民政府市长张磊,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宋昆冈理事长,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主任于小冬先生分别致辞,张磊介绍了禹城作为中国功能糖城的发展现状,并对龙力生物为代表的禹城功能糖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宋昆冈理事长指出把合生源添加到乳制品中符合乳制品健康、功能化的发展趋势,他鼓励更多的乳品生产企业研发有益人体健康的新产品;于小冬主任对近年来新资源食品在改善公众营养、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成绩给予了肯定,并祝愿新资源食品会发展的更好。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协会副理事长、新资源分会主任、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少博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首先感谢了行业领导、专家的参与,并表示龙力公司将继续加大新资源食品的研发力度,推动新资源食品行业健康发展。会上行业专家还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杨月欣教授介绍了新资源食品的定义和管理现状,结合国外对新资源食品的描述对我国新资源食品的定义和分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对如何界定及申报新资源食品进行了说明;江波教授分析了新资源食品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详细讲述了新资源食品与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的区别。他指出,我国食品新资源种类和数量庞大,资源非常丰富,随着我国食品产业快速崛起,新资源食品的市场前景极其广阔;熊德鑫教授对微生态的应用领域及合生源的作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中国农业大学的高彦祥教授作了新资源食品-低聚木糖的益菌益钙功能研究报告。指出低聚木糖既是 “超强双歧因子”,又是良好的“益钙因子”。通过以含有低聚木糖的液态奶为例子,详细论证了低聚木糖的益菌、益钙功能。龙力生物生产的低聚木糖产品是十年来食品配料行业被批准的第一个新资源食品。低聚木糖以其独特的益菌、益钙功能在乳品、饮料、功能食品等领域应用广泛。

论坛期间,龙力生物联合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进行了合生源低温乳新产品发布,合生源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组合制剂它既可发挥益生菌的生理性细菌活性,又可选择性地快速增加这种菌的数量,使益生菌作用更显著持久。合生源作为新一代微生态调节剂,将益生菌和益生元联合应用,可同时发挥益生菌和益生元的生理功能,使益生菌和益生元协调作用,维护机体的微生态平衡。低聚木糖就是一种高效的益生元。低聚木糖具有促进双歧杆菌增殖、增强免疫力、降低血清胆固醇、促进钙的吸收等独特功能。把低聚木糖与益生菌合用制成合生源添加到乳制品中赋予了乳品更多的健康概念,对人体健康具有促进意义。此次合生源低温乳新产品发布对新资源食品配料在乳品等健康领域的应用意义重大。

据悉,山东龙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功能性食品配料的领军企业,公司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功能糖城重点支柱企业、中国食品添加剂和配料行业百强企业、全国最受关注低碳项目企业。公司坚持“源于自然,开启健康”的品牌理念,在品牌建设上凭借管理的高效率、产品的高品质,已发展成为功能糖行业的的领军品牌。“龙力”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

雄厚的科研实力是龙力生物研发出具有超强功能的新资源食品的基础。龙力公司拥有国家功能性糖类公共试验室、国家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功能糖工程研究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大学、清华大学、福州大学等院校建立了长期友好的合作关系。公司主起草了《低聚木糖》行业标准,在行业内保持了技术上的领先优势。绿色、健康成新资源食品的发展趋势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的发展势头强劲。如营养食品,保健食品,功能食品,绿色食品等,已成为食品消费市场的热点。多年来国内市场对新资源食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新资源食品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对新资源食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国内外一些著名企业,如可口可乐、箭牌、蒙牛、无极限等研发的产品大都以加入了新资源食品配料为产品买点。

“十二五”期间将是整个食品行业调结构、转方式的重要时机,新资源食品市场发展前景不可估量。我国新资源食品的发展离不开行业协会及政府部门的促进、引导;离不开新资源食品生产企业的大力宣传及科研投入;更离不开广大消费者对新资源食品的支持及认可。对于新资源食品生产企业来说就是要做好产品升级和创新,加之以低聚木糖等为代表的新资源食品的应用领域日益广泛,人们对新资源食品的健康、保健功能要求不断提升,健康、天然、功能化将是整个新资源食品行业发展的大趋势。

此次新资源食品应用与发展高峰论坛的成功举行,为我国新资源食品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以龙力生物为代表的新资源食品生产企业,为新资源食品的研究及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作为新资源食品的生产企业,要不断地加快应用技术研究,加强应用技术的宣传力度,不断开发国内外市场,拓展新的应用领域,才能使产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推动我国新资源食品向更高层次发展。

第二篇:关注食品关爱健康

关注食品关爱健康

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 张琳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讲有关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知识,主题是“关注食品关爱健康”。生活中常有朋友问,“现在吃什么好?”。是啊,吃什么好呢?猪肉中注水,蔬菜中残留农药,制造火腿喷洒敌敌畏,生产泡菜使用工业盐,喂奶粉吃出大头娃娃,喝黄酒丢了性命。一种种假冒伪劣食品不断被揭露,被曝光;一起起触目惊心的制假售劣案件被查处,被打击;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残害,被扼杀,一颗颗善良的心灵被愚弄、被震撼。广大群众不禁要问:“究竟,我们还能吃什么?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人类生长、经济腾飞、社会进步、时刻离不开食品,离不开安全、卫生、营养的食品。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我们要有阳光的心态、健康的体魄,这就需要咱们懂得更多的食品卫生安全知识。下面我从个方面给大家具体讲解。

一、食物中毒的分类和预防:

去年入夏以来,一些地方群体性食物中毒事故多发,严重危害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通报的信息,202_年1月 5月,全国共发生108起食物中毒事故,中毒2452人,死亡56人。其中5月份发生18起食物中毒事故,中毒772人,死亡18人。

此时,又是春夏之交,正是各种细菌滋生,流行性感冒、水痘、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等呼吸道、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高发季节。同学们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一)先给大家介绍春季日常膳食中易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

1、发芽的土豆。土豆发芽后产生大量的龙葵素,误食易引发食物中毒。发芽多、皮肉变色的马铃薯不可食用;芽较少者,可挖去芽及芽眼周围部分,烹调时加适量醋,烧熟、煮透后食用。12、四季豆。含皂甙和血球凝集素,若加热不彻底,毒素留存易导致食物中毒。

3、霉变甘蔗。霉变甘蔗含有神经毒素,易损伤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切勿食用质地较软,外皮无光泽,截面呈浅黄色、浅褐色至深褐色,甚至出现霉点的甘蔗。

4.冬季腌制的酸菜、咸菜。经过一个冬天的储存和春季气温的升高,酸菜、咸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增加,一次性食用过多或颜色过深的酸菜或咸菜,容易引发亚硝酸盐中毒。

(二)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

(1)细菌性食物中毒。

容易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肉、鱼、蛋、乳等及其制品,如烧、卤肉类,凉菜、剩余饭菜等。霉变食物中毒,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等中毒。

(2)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a、有毒动物组织中毒,如河豚、贝类及鱼类引起的组胺中毒等。b、有毒植物中毒,如毒蘑菇。

(3)化学性食物中毒,如重金属及农药中毒等。被农药污染的蔬菜、水果,受有毒藻类污染的海产贝类等。

(4)在某一特定环境下能产生有毒物质的食品:发芽的马铃薯;霉变的甘蔗;未加热煮透的豆浆、芸豆角、杏仁、木薯、鲜黄花菜等。

(三)如何预防食物中毒: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从而引起腹泻。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生产许可证号(QS号)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最好是喝白开水。同时要经常清洗饮水工具。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从而预防食物中毒,保证我们的身体健康。

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作为学生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意识,做好个人防护,就需要大家建立合理的膳食制度,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下面给大家介绍小学生饮食十二条原则:

1、注意营养平衡。在日常饮食中要吃各种粮食、水果、蔬菜、鱼肉、蛋、奶等,不要偏食。

2、多吃豆制品。豆类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既便宜,又容易消化。

3、讲究食品加工方法。加工食品时掌握好火候和方法,尽量减少维生素的损失。

4、变换食品花色品种,增加孩子食欲。

5、愉快进食。进餐时做到思想集中,精神愉快,愉快进食可以提

高食物的消化率。这点上咱们学校做的非常好,每天午餐时便有优美的轻音乐响起,给大家创造了一个轻松愉悦的就餐氛围。

6、细嚼慢咽。吃饭时不要太快,尤其是年龄小的孩子,更应该把食物嚼得细些,因为多嚼有益于提高食物的消化率和保护肠胃。

7、不过量饮食。吃得过多会伤胃,同时降低了消化率。

8、不乱吃加药食品。如强化食品,保健食品等加药食品要认真考虑是否真的需要。否则等于无病吃药,对身体不仅无益而且有害。

9、不吃补品。传统的补品虽然对老人和体虚者有益,但对学生却利少弊多,以不吃为好。

10、少吃糖。因为每天的饭菜中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可转化为糖,因此对孩子零食中的汽水、巧克力、甜点心、奶糖等应加以适量控制,不可过多。

11、早餐要吃好。因为早餐所吸取的营养应占全天吸取营养的30%左右。这样才能保证身体健康和消化需求,因此,早餐应有足够的营养,可在蛋、奶、肉松、咸蛋、芝麻酱、蜂蜜之类的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中作些选择。

12不要暴饮暴食。暴饮暴食会增加胃的负担,引起消化液供不应求,从而造成消化不良,甚至造成急性胃炎。

13、吃饭应定时定量,吃八成饱为宜。这样可使大脑皮层里的食物中枢形成功力定型,使消化吸收系统成为有规律的活动,促进消化吸收率的提高。

三、选购食品时应注意的事宜

1、到正规商店里购买,不买校园周边、街头巷尾的“三无”食品。

2、不买露天销售的食品。

因为各类食品的成分都很复杂,经过日晒、光化、发热分解,会引起内部变化而变质。如:有包装的糕点,经日晒水分蒸发不出来,容易发生霉变;含油食品经日晒会发生“酸败”;酒和饮料经日晒,会发生脱色、沉淀,出现絮状物;啤酒、汽酒经日晒会发酵产气,引起变质或爆炸;奶粉会潮解结块;罐头会胖听;糖果会发烊;茶叶会干枯;有的还会使细菌大量繁殖而发生食物中毒。特别是儿童小食品更容易发生变

质。总之,露天销售的食品在保质期内也可能发生变质。

3、不买包装标识内容不全的食品。

仔细查看产品标签。食品标签中必须标注:产品名称、配料表、净含量、厂名、厂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产品标准号等。不买标签不规范的产品。

4、不买感官性状异常的食品。

感官性状异常是指变味、变色、沉淀、混浊、杂质、絮状物、发霉、生虫、结块、异物、酸败、发粘、腐败变质等现象。无论哪种食品,都有各自应有的色、香、味、型,感观不合格的产品都是变质的表现。

5、不买伪劣假冒、掺杂使假的食品。

伪劣假冒、掺杂使假的食品是指一些不法分于为谋取暴利对食品采取掺兑、替代、抽取、粉饰、混充、假冒等手段,使食品质量降低,有的甚至带毒,严重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6、经营条件差的食品不能买。

7、不买过期食品,会区分食品保质期和保存期

各类新鲜食品,它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都很好,其保质期都是在科学的 试验基础上制定出来的,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和安全食用期范围。一旦过期,其感官性状就会发生变化,失去原有的风味和滋味,有的甚至会变质。因此,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标签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四、使学生聪明的营养食物有哪些?

使学生聪明的营养食物有:

1、多吃鱼,蛋黄,虾皮,紫菜,海带,瘦肉

2、每周吃一次动物内脏如猪肝、动物脑

3、每天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橘子、苹果

4、每天吃豆类或豆制品

5、每周吃蘑菇1—2次

6、多吃香蕉、红萝卜、菠菜

7、多吃牛奶,最好是含牛磺酸的儿童专用配方奶,而不是麦乳精。

五、哪些食物可有助于开发中小学生的智力?

第一、脂类食物是儿童智力的物质基础。富含“记忆素”乙酰胆碱的食物有动物的肝、脑、蛋黄及鱼类和大豆等。

第二、蛋白质是儿童智力的源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主要有:肉类、蛋类、鱼类、乳类和豆类。但是考虑到学龄儿童对蛋白质的消化率和利用率等因素,以学龄儿童而言,以乳类、蛋类和鱼类蛋白为首选

第三、糖类是儿童智力的能源。含糖类的食物除面粉、米饭外,对儿童来说,适当吃些糖果等甜食还是有益的,但也不宜多食。

第四、维生素是儿童智力的强化剂。在常见食品中,富含维生素E的有玉米油、棉籽油、鱼油及莴苣叶和柑桔皮;富含维生素B1的有谷物皮、豆类、芹菜、大豆、瘦肉、动物内脏、发酵食品;富含维生素A的有动物肝脏、胡萝卜;富含维生素PP的有谷类、花生、酵母、动物肝脑。

第五、矿物元素是儿童智力的催化剂。对学龄儿童智力起着催化作用的有铁、锌、铜、硒、钙等,其中铁是大脑需氧的运输车辆,锌是大脑思维的火花(是60多种酶的激活剂),铜是大脑动作的调剂员,硒是大脑的安全卫士,钙使大脑才思敏捷。另外,鲜、铬、钴等对大脑神经的兴奋与抑制也起着重要作用。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为了大家身体的健康,为了我们更加阳光灿烂的明天,让我们从现在做起,讲究个人卫生,讲究食品卫生,共同打造安全、卫生、有质量的生活。

谢谢大家!

202_年3月1日

第三篇:关注食品健康安全

关注食品健康安全

五一黄金假幸收到来自一位多年好友的祝福调侃短信,其内容是这样的:从前有两只皮鞋彼此相爱,可是有一天他们失散了,一个变成了酸奶,一个变成了胶囊。他们以为再也不能再一起了,但他们在胃里重逢了,然后死在了一起。上的了厅堂,下的了厨房,制成了酸奶,压成了胶囊,202_皮鞋很忙。读完之后,我本着娱乐精神还是乐了一会儿,但我想其背后揭露的是一场市场经济的食品危机,俗语云: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经济利益的驱逐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诚信的原则,践行着我们应有的良知。

最近网络频频爆料出各种的食品信用危机,自202_年的三鹿三聚氰胺事件后,虽然卫生部及时的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但这并不意味着类似的事件的结束,相反还成为了大规模的食品安全发生的开端。从此后,食品安全问题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像浙江的假血燕事件,沈阳毒豆芽事件,红牛添加门等事件。拷问着中国的市场经济。同时也责问着每一个中国人的良知。

在市场经济利益的追逐下,企业还是应该扎稳根基,高举诚信的牌子,切实践行我国法律相关规定,把握好食品健康质量关口,走稳走好,以此来接受我们人民的检验。同时也能把市场做大做强走得更长远。

食品安全关乎我们每一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应该做一个聪明的消费者。首先加强自身的法律知识培养,同时树立起健康的合法的消费观念。比如,在购物时向商店索要发票,或者类似的相关证据。以此来避免维权的时候所面临的举证不足的尴尬场面,使得自己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当自身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要勇敢的运用法律武器,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提起投诉,也可以向仲裁机构提起仲裁,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等一系列的有效保护途径。

在当代经济中市场占有主导作用,但是一个国家的经济想要很好的运转是离不开国家这把宏观调控的手,国家应该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切实做到让食品市场有法可依。同时面对类似事件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如今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接轨和高速发展的情势下,原本不存在的各类食品安全问题也相继的出现。那么政府应该就出现的新问题制定相应的规制,使之在制度和法律上不再有漏洞。相关部门在企业的申报之中做到严格的审核,对不符合资质的申报不予批复,同时在年检和样品抽检中,做到公正公平,一旦发现问题马上采取措施。对于问题小的企业可以勒令进行停业整顿,对于问题大的企业就可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撤销营业执照和进行罚金惩处。国家的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手段。

在当今新闻媒体的蓬勃发展下,我们不可避免的要发挥他们无冕之王的强大舆论影响作用。建立良好的国内新闻媒体机制,使得新闻媒体工作者拥有一个宽松有法有序的工作环境。大量的市场问题是不容易被我们发现的,就比如像曾经被媒体披露过的家乐福,麦当劳等这种大企业。我们消费者对之有着很大的信赖度。但就是在我们媒体人的努力下,让我们看到了其不为人知的那一面,从而也使得我们消费者的观念有所改变,深思着并不是所有大企业都能做到合法,把我们消费者的权益放在第一位。此时我们是应该向这些新闻媒体工作人致敬,谢谢他们!正是有了他们的不懈努力,才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健康更有益。

还是那句话: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法律框架的指引下,让我们各方警钟长鸣,点燃良知的灯火。为中国明天能拥有一个健康食品市场执着的奋斗,是每个中国人不可推卸的责任。

作者:杨星星法学院202_级4班

第四篇:关注食品健康推进生态农业

关注食品健康推进生态农业

逯文娟

202_-4-11 8:32:00 来源:《食品安全导刊》 202_年第03期

近一两年,在人们越发关注饮食安全营养的同时,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这一系列代表高端消费品牌,引领饮食新风尚的“特殊食品”,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接受和认可。但同时,市场上曝露出的相关质量问题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感到恐慌和无助。为此,今年年初,国家出台了新的政策和规定,来规范健全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市场,保障这些产品的质量实至名归。当然,不仅仅是针对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这些特殊食品,对于日常大众消费的各种食品,我们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健康与营养,让食品安全这一理想不再成为奢望。

针对相关政策和发展趋势,这期《特别报道》栏目特别采访了业内的几位权威专家,我们一起来听听专家的观点与见解。

记者: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相对于普通食品来说,特点是什么?差距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马会长:从我国食品安全角度来看,按标准从低到高主要分为无公害、绿色和有机3级。每一个级别的产品都有配套的相关认证和检测标准。其中,绿色食品是我国特有的一个认证级别,又分为A级和AA级来进行分级管理。A级产品对农残的检测标准并不是很高;AA级产品则更接近于有机食品的相关标准条件。目前,国际上主要执行的是有机食品标准。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中则严格规定禁止使用人工合成肥料及农药。

记者:我国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规模如何?市场现状如何?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什么?

马会长:我国目前的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由于监管等各方面的不足,真正能够完全符合相关标准的企业不足10%。市场上销售的绿色食品质量良莠不齐,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错觉。特别是一些生产企业因为无法达到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相关标准,推出了“绿色有机食品”等各种噱头来扰乱消费者的视线。

究其原因,第一,绿色食品是一个前端认证,即对种植生产环境进行监测,若生产环境符合要求即可,并没有专门针对认证产品进行批次认证。第二,认证机构数量较多,由于利益驱使,在市场竞争环境下,一些检测认证机构把控不严格。第三,绿色食品标志没有属地性,一些地区的绿色食品标志可以直接购买,甚至还会跨区域使用。这些因素都是造成目前绿色食品质量混乱原因的。

宋春领:在美、德、英、日等有机食品消费大国,有机蔬菜在蔬菜消费中占比达60%-90%。有机食品,相对绿色食品认证及检测标准更加全面规范,门槛非常高,因此国内一些生产企业难以负担有机农产品生产的高额成本,却又觊觎“有机”这块金字招牌带来的丰厚利润,造成市场上的有机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由此,有机产品亟需权威的身份认证。

记者:近期,国家相关部门针对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志的管理推出了更有力的措施,具体包括哪些?这些新举措对今后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发展会带来怎样的意义?

宋春领:国家相关部门公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拟加强对绿色食品标志的管理。包括申请绿色食品标志的条件、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要求,以及绿色食品标志的申请程序和标志管理等多个方面。而且,《征求意见稿》特别强调,未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或者将绿色食品标志用于非授权产品及其经营性活动上。

通过绿色食品认证,促进企业建立健全的质量保障体系,指导农户实施了标准化生产通过落实企业年检、产品抽检、市场监察。产品公告等监管措施,强化淘汰退出机制,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管理不规范的企业及时取消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进而规范了整个绿色食品市场的质量安全,逐步建立了绿色食品,乃至整个食品行业的诚信体系。

另据报道,今年3月1日最新实施了《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获得认证的产品或产品最小销售包装上将加施中国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及其唯一编号“有机码”。

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都是食品品质更高要求的体现,其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也是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通过这些新政策和新规定,势必会规范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市场,促进其按照原本的初衷去发展,达到保障人们健康,维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王婧: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在标准要求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绿色食品可以说是我国食品由普通级别向具有更高品质要求的有机食品迈进过程中的产物。

记者:对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在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监管中是一项比较关键的内容。目前我国食品中化肥及农药的使用情况如何?化肥及农药的使用对各方面造成了哪些影响?

王婧:据了解,现在国内20%-25%的农药应用在大米等谷物的生产种植方面,多达35%的农药应用在蔬果生产种植方面。农药生产销售方面有一些政策法规的出台,但农资站缺乏指导监督的举措。

我国的种植规模大但农户分散,不易于管理。由于农户普遍教育水平和技术有限,再加上在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方面缺乏正确的指导和有效的监管,导致食品种植过程中滥用化肥和农药的情况很严重。特别是对于一些新法规淘汰和限量高毒农药的使用,认识不足。

关于农药带来的危害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接触高浓度的农药,会有急性中毒的反应,甚至危及生命,尤其在我们国家,因为农民使用农药时缺乏保护措施,影响更为严重。另一种是长期的影响,因为农药不仅是不超标就对健康无害,长期小剂量的农药残留也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例如,有机磷农药对神经系统会有很大毒性.研究表明在使用有机磷农药较多的地区,儿童智力低下的情况较多。从生态角度来看,农药进入壤和水体,也对整个生态环境会造成威胁。农药的应用控制应该是一个全供应链的管控,从生产源头就应有效控制农药的使用。

记者:据了解《征求意见稿》中规定AA级绿色食品中,任何化学合成农药残留均不得检出;在A级绿色食品中,允许限制使用的化学合成农药的残留限量仅为国家或国际普通食品的1/2,其他禁用的化学合成农药的残留则不得检出。那么对于占市场份额较大比重的普通食品来说,其农残检测情况如何?绿色和平机构为此进行了哪些工作?

王婧:我们绿色和平主要关注化肥、农药、转基因这3方面。在农药方面,我们推动超市通过建立农产品、生鲜产品的追溯体系和完整的管控措施淘汰生鲜蔬果中剧毒高毒农药的使用,目前也在逐步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减少农药的使用。

主要通过对超市的普通生鲜蔬果随机抽样,并将样品送到第三方的独立实验室进行检测,根据国家行业标准规定的检测限值和种类进行检测。一方面看残留量是否超标;另一方面,也会参照一些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比如欧盟或美国环保署的分类,提高超市对农残化肥的危害意识,引导他们采用能加科学合理的方法来替代化学成分的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

记者:近两年,绿色和平机构针对超市进行的生鲜蔬果食品农药残留检测结果如何?

王婧:通过这两年针对大型超市生鲜品检测的结果表明,农药残留问题比较严重。这可能和超市过度依赖终端检测有关。超市的生鲜产品供应方式目前主要分为两种,某些产品可以实现农超对接,进行直采,比如在自己的农场或长期合作的合作社,这样就会在合同上注明品质要求,方便追踪和控制产品品质。北京大多数超市都有农超对接项目,但其在整个超市生鲜食品供应中的数量比例还不是很高。还有一些产品从供应商处直接进货,有可能是从分散农户处收购的,这类产品质量无法保证。所以,超市只能通过对其进行终端快速检测来监控产品质量。

但对于超市来说,虽然法律要求其进货时必须进行抽检、查验,相比国内现在普遍使用的600多种农药产品,其检测种类很有限。另外,如果一些超市仅有的快速检测还处于半使用状态,结果可想而知。目前,北京一些规模较大的超市,对产品监测方面提出了一些中期目标,比如202_年预计达到50%。当然一些区域性的超市现在则刚开始进行尝试,产品检测比例可能会更低。

记者:为了全面提升我国食品的质量和品质,今后应该从哪些方面来监管和加强食品领域的管理?

马会长:首先,在农业种植生产过程中技术指导员制定。建立绿色认证及有机认证,对农业的发展是由积极作用的,但制定好完相关标准之后,还应该真正做到过程监管。从农户本身来讲,他们本身也不希望生产有问题的食品,但其技术水平,应用能力及理解能力都不够,所以相关部门要重视对他们各方面的培养和指导,技术指导员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

其次,对于化肥农药的使用应该有一定的科学知识。例如,使用农药后与作物收割时间之间应保留间隔期。

最后,关注政府相关政策导向,重新打造社会诚信体系。不仅只重视硬件设施,如检测设备仪器等,要加强软件和监管体系。要充分利用协会平台规范行业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来扶持相关企业,打造食品行业的诚信体系建设。

从技术和流通这两大方面,打造优质优价的食品,让消费者满意放心,让认真去做的这些食品生产企业能够得到应有的收获。

记者:刚才您谈到生态农业的推广请您谈谈生态农业的概念和意义。

王婧:生态农业,即是对环境有利,对农民健康有利,对食品安全也有利的食品的农业模式。我们希望针对一般农业模式,通过引入物理防治,减少化学成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事实上,我国传统农业还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不依赖化学成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统防统治,绿色防控,这种农业模式是我们大家都希望看到的。但生态农业现在还处于试行阶段,我们目前主要在水稻的种植方面进行推广我们在今年1月份发表了中国5个区域的生态水稻报告,与专家合作,基于西南。东南各地区气候环境的不同,总结生态农业在稻田的应用,其中援引了很多生态农业成功的案例,希望企业了解这些方法可以使用。

未来1-2年我们的工作重点还是积极提倡生态农业模式,关注政策上的变化,推动食品生产企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跟消费者及时做好沟通,帮助上游企业生产出更加生态环保的产品。

第五篇: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修订征求意见稿)

第一条 为规范新资源食品管理,根据《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新资源食品是指新的食品原料,即我国无传统食用习惯,拟研制作为食品原料的物品。包括以下情形:

(一)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二)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分离的成分;

(三)食品成分的原有结构发生改变的;

(四)其他新研制的食品原料。

第三条 新资源食品应具有食品原料的特性,富于营养或有益于人体健康,且无毒、无害,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慢性或其他潜在性危害。

第四条 新资源食品应当经过安全性审查和卫生部准予许可后,方可作为食品原料用于食品生产。

第五条 卫生部负责新资源食品安全性审查和许可工作,制定和公布新资源食品安全性审查规程和技术规范,指定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为新资源食品技术审评机构(以下简称审评机构)。审评机构负责新资源食品受理、组织安全性审查、技术审查和报批等工作。

第六条 拟从事新资源食品生产、使用或者进口的单位或者个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应当向审评机构提出许可申请,并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

(二)研制报告和安全性研究报告;

(三)生产工艺简述和流程图;

(四)执行的相关标准(包括安全要求、质量规格、检验方法等);

(五)国内外研究利用情况和相关安全性评估资料;

(六)产品标签及说明书;

(七)有助于评审的其他资料。

另附未启封的产品样品1件或者原料30克。

第七条 申请进口新资源食品的,除提交第六条规定的材料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该食品在出口国(地区)的食用历史证明资料;

(二)出口国(地区)相关部门或者机构出具的允许在本国(或地区)生产或者销售的证明材料。

第八条 申请人应当如实提交有关材料,反映真实情况,对申请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承担法律责任。

第九条 申请人应当在提交的本办法第六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四)项和第(五)项中注明不涉及商业秘密,可以向社会公开的内容。

第十条 审评机构应当在受理申请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反映的有关意见作为技术审查的参考依据。

第十一条 审评机构应当在受理新资源食品申请后60日内,组织医学、农业、食品、药学等方面专家,采用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和实质等同原则,对新资源食品的安全性进行技术审查,作出审查结论。

技术审查的内容包括:新资源食品来源、传统食用历史、生产工艺、质量标准、主要成分及含量、推荐摄入量、用途和使用范围、毒理学材料。来源于微生物的,还应当审查菌株的生物学特征、遗传稳定性、致病性或者毒力等资料及其它科学数据。

第十二条 技术审查过程中需要补充资料的,审评机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申请人,申请人应当按照要求及时补充有关资料。

根据技术查需要,审评机构可以要求申请人现场解答有关技术问题,申请人应当予以配合。

需要补充检验试验或对检验结果进行验证试验的,审评机构应当将检验项目、检验批次、检验方法等要求告知申请人。验证试验应当在取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机构进行。对尚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检验方法的,应当首先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第十三条 技术审查过程中需要对生产现场进行核查的,审评机构应当指派两名以上专家,对生产现场进行核查,出具现场核查意见。参加现场核查的专家不再参与技术审查工作。

第十四条 新资源食品行政许可的具体程序按照《行政许可法》、《卫生行政许可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卫生部根据技术审查结论、现场审查结果和公开征求意见等,对符合要求的新资源食品准予许可并予以公告。

对技术审查不符合要求的,由审评机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申请人有异议的,可以在收到书面通知的30日内向审评机构提出复核申请,由审评机构组织专家复核。对不符合要求的,由卫生部作出不予行政许可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同时说明不予许可理由。

与公布的新资源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的,无需再申请许可。技术审查过程中,如审核确定申请产品为普通食品或者与公布的新资源食品具有实质等同性的,卫生部应当及时告知申请人,并作出终止审批的决定。

第十六条 新资源食品公告包括以下内容:新资源食品名称、来源、加工工艺、主要成分、质量要求、标签标识要求等。

第十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卫生部可以对已经批准的新资源食品进行重新审查:

(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新资源食品的安全性产生质疑的;

(二)有证据表明新资源食品的安全性可能存在问题的;

(三)其他需要重新审查的情形。

对重新审查认为不符合新资源食品要求的,卫生部可以公告撤销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

第十八条 从事新资源食品生产的单位,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按照新资源食品公告要求组织开展生产活动,保证所生产和使用的新资源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第十九条 新资源食品以及食品产品中含有新资源食品的,其产品标签标识应当符合国家法律、法规、食品安全标准和卫生部公告要求,新资源食品名称应当与卫生部公告的内容一致。第二十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生产或使用未经安全性审查的新的食品原料的,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食品安全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

风险评估,是指对人体摄入含有危害物质的食品所产生的健康不良作用可能性的科学评价,包括危害识别、危害特征的描述、暴露评估、风险特征的描述四个步骤。

实质等同,是指如某个新资源食品与传统食品或食品原料或已批准的新资源食品在种属、来源、生物学特征、主要成分、食用部位、使用量、使用范围和应用人群等方面比较大体相同,所采用工艺和质量标准基本一致,可视为它们是同等安全的,具有实质等同性。

传统食用习惯,是指在省辖区域内,有30年以上作为定型包装食品生产经营并且未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

第二十二条 转基因食品、食品添加剂新品种的管理依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2_年 月 日起施行。卫生部202_年7月2日公布的《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同时废止。

剩余 76% 未读展开阅读全文 ∨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feisuxs.com/wenku/jingpin/14/2700210.html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