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浅谈哈尼族的传统米酒(最终版)

浅谈哈尼族的传统米酒(最终版)



第一篇:浅谈哈尼族的传统米酒(最终版)

浅谈哈尼族的传统米酒

摘 要:在云南的许多哈尼族村寨中都流传着自己酿酒的风俗习惯,而米酒是哈尼族自酿酒中一种很重要的品种。通过简单探讨哈尼族传统米酒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民族的传统文化。

关键词:哈尼族;传统米酒:酿酒工艺

中图分类号:10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7740(202_)03---0074---02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中,素有以酒待客的习俗,哈尼族也不例外。在哈尼族人的传统观念里。酒是能让人打开心扉的奇妙饮品,向客人敬酒是表示自己良好祝愿的重要礼节。在各种节日和仪式中,酒也是寄托人们丰富感情、活跃气氛的必需品。而在云南的哈尼族村寨中也都一直流传着自己酿酒的风俗习惯,米酒是自酿酒中一种很重要的品种。通过了解哈尼族传统米酒的相关内容,可以更好的认识这一民族的传统文化。

一、哈尼族概况

据史书记载,哈尼族与彝族、拉祜族等同源于古代的羌族,人口约有140多万。哈尼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省南部的哀牢山和无量山区以及红河与澜沧江的中间地带。哈尼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哈尼族信仰主要以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灵魂观念构成。人们对大自然如风、雨、雷、电、地震、日蚀、月蚀、冰雹和人类自身的生老病死等现象不解,认为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由一种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在主宰,这种神秘力量被称为“神”和“鬼”(精灵)两个不同的属性,并有善恶之别。哈尼族村寨大多建在海拔1000米~2500米的山区和半山区,一般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几个家庭聚居而成。哈尼族的传统住房是由土基墙、竹木架和茅草顶形成的楼房,楼房分三层,下层圈养牲畜,中层住人囤粮,上层堆放瓜菜杂物。

哈尼族日食两餐,主食当地产的稻米,玉米为辅,喜欢吃大米、玉米蒸成的米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等。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哈尼族分支馒尼人喜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并以此为主食的上品,并擅长利用当地土特产原料腌制咸菜、烹制肉类及各种风味菜肴。如白旺是用凝固的家禽血块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丕菜根、盐、辣椒、和生肉制成。比较有名的风昧菜肴还有蜂蛹酱、暴腌芭蕉心、酸笋炒麂子肉、省肉松酱、清汤橄榄鱼、螃筮炖蛋清、煮坨圆子等。另外,豆豉是每餐必不可少的食材。豆豉的吃法很多:将其配上辣子、芫荽、姜、蒜苗烧熟做主菜;将豆豉切片炸香拌辣椒面当咸菜等。

饮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饮用的酒多是自家酿制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酽茶的方式,即先用铜壶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将水烧沸,然后再放入茶叶煨煮,待再烧开时饮用。一般每天一次只饮一道。西双版纳的馒尼人都喝鲜茶,茶叶都是现喝现采的老叶,有的甚至是带枝的老叶。烧茶时先将鲜茶用火烤至微黄或焦糊,然后投入沸水内,煮沸即可饮用。鲜茶味苦涩,但能消暑解渴。

哈尼族也有着较丰富的节庆礼仪食俗。按照哈尼族的传统历法,可以把一年分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个季节,每季为四个月。在一年之中有过两个年节的习惯:一个是十月年,另一个是六月年。十月年是在农历十月的第一个属龙日过,历时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届时每家都要杀一只红公鸡,就地煮食,不得拿人室内,全家每个成员都必须吃一块鸡肉,准备出嫁的姑娘则不能吃。随后要做三个饭团和一些熟肉献给同氏族中辈份最高的老人。另外,寨子里要举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张桌子连在一起,各家各户都争相献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调手艺。六月年是在六月里举行,具体日期由祭司选定,以祭天神和谷神为主要内容。届时也要杀鸡宰羊,举办酒筵盛餐。在为天神建盖秋房时,要在门口杀牛进行祭神,祭毕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赐。除此之外还有小寨神、端午节、新米节等许多传统节日,在节日中都要准备丰盛的食物进行庆贺,其中,酒、鸡和糯米饭是必不可少的食物。在每年七八月间,云南红河地区的哈尼族还要举行盛大的喝新谷酒仪式,预祝这一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届时要捋下新谷百余粒,炸开花,放入酒瓶内泡酒,并备下丰盛的酒菜,请亲戚朋友品尝新谷酒。

哈尼族素来热情好客,只要有客人到来,都要以酒相待。客人落座后,主人要先敬一碗米酒,三大片肉,称“喝焖锅酒”。待客食品讲究食多量大,真诚实惠。客人离开时,有的还要送上一块大粑粑和芭蕉叶包好的腌肉、酥肉、豆腐圆子等食品。宴请客人时有男女分桌之习。按传统习惯,家中分别设有男室、女室,只有男人可以与客人同桌用餐,妇女一般不陪客。进餐时的席位以靠近火塘的一方为首,首席一般由长者坐。在男桌进餐,首席由男性长者坐,在女桌就餐,首席则由女性长者坐。

二、哈尼族传统米酒

在云南哈尼族村寨中,每年举行重大节日之前,家家户户都会酿酒。其中,米酒是哈尼族自酿酒中一种很重要的品种,而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的紫米酒则是哈尼族地区最著名的米酒。这种米酒主要以紫米为原料,由于其制作成本很高,人们一般不用紫米作为原料。而以玉米、稻谷、高粱替代。米酒主要以清香型为主,一般不带曲味,这和当地人的口味有关。通常情况下每年每个家庭至少酿造两次,至于以何种作物为原料,主要取决于当年作物的产量。另外,米酒的主要酿造工具由一个大木甑子和一个大铜锅构成,酿酒时相互配合使用。在哈尼族村寨中,酿酒工具由村长保管,需要酿酒的村民需提前预定工具的使用,以免形成同时间使用工具的冲突。使用结束之后须及时归还,另外要挈带一斤或两斤酒作为村长对酿酒工具的保管费。

三、哈尼族传统米酒的酿造工艺

哈尼族的酿米酒工艺和云南其他少数民族的酿酒方法基本相同。传统的酿造工艺主要简单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选料:在哈尼族村寨中,酿酒的选料主要取决于当年粮食作物的产量,一般选用成色好的玉米(包谷)、稻谷、高梁和小麦(基本不用)。每次酿酒需原料200斤左右。

2.蒸煮:将选好的原料放人大锅,加入一定比例的水进行蒸煮,大约5个小时左右,煮到能捏烂稻子粒的程度方可。待原料煮熟后再晾一到两个小时,以半干半湿的状态为宜。

3.发酵:原料晾晒之后加入酒曲,搅拌均匀并放在大唐子里捂起来,让酒曲完全渗透到原料中去。其实,整个发酵的过程很简单,就是将拌好酒曲的原料装入密封的大唐子里发酵一个星期左右,接着就可以联系酿酒工具了。

4.蒸馏:发酵结束后,把酒料拿出来,放人大的木甑子里,同时要放人适量的甘蔗叶和少量辣椒,这个主要与调节酒的度数有关。之后在酒料上面加上冷却用的小铁铜锅,把整个装置放进大铁锅里进行蒸馏。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从开始起火到出头酒的过程中,孕妇、小孩禁止在酿酒房出入,并且不允许人大声喧哗、吵闹等,以免影响酒的品质。

经过大约5个小时左右的蒸馏就开始出酒了。第一道是头酒,先接一点尝下味道以确定酒的度数,一般头酒度数很高。许多人家都是把头酒单独收集在酒坛里存起来,以免以后出的酒度数不够,用头酒弥补。接完头酒后,待酒的度数恢复到四十度左右时就开始接正式喝的酒了,其实酒的度数要根据各家的口味轻重来定,一直接到没有酒的味道为止。人们把最后接的酒称为淡酒或者尾酒,一般适合于妇女和老人饮用,尾酒也可以起到调低高度酒的作用。另外,需要注意的一点:在蒸馏过程中,甑子上铜锅的水要不断轮换,以防高温过度,造成酒的挥发。一次酿酒大约能酿出30~50斤左右。至此,整个酿酒过程就结束了。

酿造结束后,要及时把工具洗干净并送还给村长,另外附带自家酿好的酒作为酒具的管理费。至于酒糟,对于经济条件不太好的人家来讲,可经过晾晒后再次蒸煮重复使用。一般情况下,将酒糟晒干后放一段时间做为牲口的饲料进行利用。

四、结语

哈尼族人热情好客,素有以酒待客的习俗,而自己酿酒是勤劳的哈尼族人长期延续下来的一种自给自足的传统表现形式,其中,米酒是哈尼族自酿酒中一种很重要的品种。哈尼族传统的酿造米酒的工艺很多,因每个支系的不同也有些许不同之处,但总的来讲酿造过程基本相同。本文提到的上述酿造米酒的方法所产出的米酒度数大概为40度左右,产出的米酒口感好、纯正甘甜、酒质好、酒精含量低,适量饮用对身体健康很有益处,很受当地哈尼族群众的欢迎。现在:有些哈尼族村民开始大量酿酒,进行销售,价格低廉,不仅满足了当地群众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使哈尼族的传统文化更好的发扬光大。

第二篇:哈尼族舞蹈教案

高中舞蹈教学课教案

课题:民族民间舞教学(哈尼族舞蹈组合)教学目标:1、2、3、4、5、了解哈尼族的栖息地; 让学生了解什么叫原生态舞蹈; 了解哈尼族舞蹈的特点; 教会学生一段哈尼族舞蹈组合;

训练学生的反应能力,身体协调性以及想象力。

教学重点、难点

哈尼族舞蹈的步伐与动态变化练习;并能让学生配合音乐独立完成哈尼族舞蹈组合,找出一些舞蹈动作的由来。教学准备

1、课前教案准备;

2、对哈尼族舞蹈特点做到熟知;

3、准备一套哈尼族舞蹈组合;

4、准备舞蹈组合音乐。教学内容:

1、介绍哈尼族的栖息地;

2、介绍原生态舞蹈的定义;

3、介绍哈尼族舞蹈特点;

4、教学生一套哈尼族舞蹈组合;

教学方法

示范法,讲述法并在师生互动的情况下完成教学任务。教材分析

哈尼族主要聚居住在云南南部的红河州、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等地。

原生态舞蹈艺术是民族舞蹈的根和源,没有原生态,就谈不上民族舞蹈传承、发展、创新,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中蕴蓄的大量民族民间风俗内涵。

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动律可概括为“上稳下活,沉而不松,上而不浮,刚柔相济”的特点。所谓“下稳”就是指舞蹈时主力腿的屈伸稳当,稳而不僵。这个“稳”,凝结着哈尼族长期以来农耕生产劳动的功力。“上活”是指上身和手臂的动作自如灵活。“沉而不松,上而不浮”是指在动作上、下的过程中不散架。“刚柔相济”是指动作有刚有柔,相互结合。在跳哈尼族原生态舞蹈时拧身摆臂、臀、膝上下起伏、左右摆扭的动作过程中,必须掌握“上稳下活,沉而不松,上而不浮,刚柔相济”的功法及动作的连贯性和重拍向下的特点,才能完整地体现哈尼族原生态舞蹈艺术的风格,也是区别于其他兄弟民族传统舞蹈的主要特征。教学过程:

1、2、向学生介绍哈尼族的栖息地;

介绍原生态舞蹈的定义(在阐述的过程中可融入此次课堂教学内容来帮助阐述)

3、向学生介绍哈尼族舞蹈特点“上稳下活,沉而不松,上而不浮,刚柔相济”;

4、哈尼族舞蹈组合教学:

① 让学生在舞蹈教室3点的位置排成横排,面对3点方向; ② 告诉学生舞蹈节奏为2/4拍;

③ 由我先示范教学动作,并让学生模仿,在教学过程中不时提示学生步伐,体态和细节的变化。

④ 让学生在模仿后独立完成舞蹈动作,然后在我的进一步指点中完善舞蹈体态。

⑤ 在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舞蹈动作后由我带着学生一起进行第一次音乐与舞蹈的合成。

⑥ 让学生独立完成配乐舞蹈组合。教学小结: 回顾哈尼族的栖息地和舞蹈特点,并能让学生了解所学哈尼族舞蹈中部分动作的由来。课后作业:

1、课后多练习哈尼族舞蹈组合;

2、课后查阅资料,再学习一些其他民族原生态舞蹈的简单动作,并能说出该舞蹈动作的由来。

第三篇:米酒制作教学设计

米酒制作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以制作米酒为例了解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说明制作米酒过程的科学原理。

2、能力目标:根据实验流程示意图和提供的资料,设计实验步骤,尝试米酒的制作过程。

3、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影响米酒品质的因素。

二、教学重点

说明米酒制作过程的科学原理,设计并完成米酒的制作。

三、教学难点

在实践中探究影响米酒品质的条件

四、酿制米酒的材料用具

电饭煲、糯米或大米、酒曲、发酵容器等

五、实验原理

1、米酒的制作是酵母菌通过发酵所得的产物。

2、写出葡萄糖发酵的反应式:C6H12O6 + 6O2 →6CO2+ 6H2O(有

氧条件下)C6H12O6→C2H5OH + 2CO2(无氧条件下)

3、发酵需要适宜的条件: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30℃左右。

六、实验步骤

(一)实验前准备工作

1、糯米淘洗干净,用干净冷水浸泡4—5个小时。水层约比米层高出20厘米。浸泡时水温与时间:冬、春季15℃以下14小时,夏季25℃以下8小时,以米粒浸透无白心为度,夏季更换1~2次水,使其不酸。

2、电饭煲、盆、砂锅、盖、搅勺等洗净备用。

(二)米酒制作

1、将浸泡的糯米放入电饭煲中,加入适量干净水,通电电饭煲蒸熟糯米。

2、将蒸熟的糯米冷却至30℃或室温,用筷子翻翻糯米以加快冷却。在冷却好的糯米上洒少许凉水,用搅勺将糯米弄散。用水要尽量少。

3、将酒曲研成粉末,将酒曲撒在糯米上,边撒边拌,尽量混均匀,混匀后再撒,留下一点点酒曲。

4、将糯米转移到发酵容器砂锅中,边放边用手掌轻轻压实。放完后将最后一点酒曲撒在上面。用少许凉水将手上和搅勺上的糯米冲洗到容器内,再用手将糯米压 一压,抹一抹,使表面光滑。

5、盖好砂锅盖子,放置在20多度的地方,经30小时左右即可出甜味。如温度偏低,可用棉衣或者辈子将砂锅焐起来。中间可打开看看,可适量再加点凉白开。糯米酒做好后为防止进一步酒化,需装瓶放入冰箱存放,随时可吃。

七、实验现象及记录

学生分小组动手操作,并把整个过程记录下来。一周后,品尝米酒。小组成员品尝本小组酿制的米酒,记录米酒的颜色、味道等现象。

八、交流与评价 各个小组汇报,教室引导各个小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1、各组战士制作成果,简要阐述制作过程。

2、各小组交流成果,品尝并作出评价。(好的地方和失败原因)

3、自由讨论影响米酒品质的因素及保存米酒的方法。

九、注意事项

1、如果发酵过度,糯米就空了,全是水,酒味过于浓烈。如果发酵不足,糯米有生米粒,硌牙。甜味不足,酒味也不足。拌酒曲的时候,如果水洒多了,最后糯米是空的,也不成块。一煮就散。

2、做糯米酒的关键是器皿干净,绝不能有半点油花。米出绿、黑霉,要不得。如米面上有点白毛,属正常,可煮着吃。

3、拌酒曲一定要在糯米凉透以后。否则,热糯米就把灰霉菌杀死了。结果要么是酸的臭的,要么就没动静。

4、一定要密闭好。否则又酸又涩。

5、温度低也不成。三十摄氏度(80华氏度)左右最好。

6、做米酒的过程中,切记保持手和一切容器、工具的干净,不能粘有油和生水,否则米酒会生绿毛或黑毛。如果米酒做好后,表面有一点点绿毛或黑毛,用勺去掉,米酒还是可以吃的,如果绿毛或黑毛遍布米酒的内部,还是别吃为好。

7、米酒做好后,往米酒里面加入一定量的凉白开即可,将加水的米酒密封低温保存即可。

蒋美荣、王婉贞、施文娟 刘定、何寅姣、梁雄峰

第四篇:孝感麻糖米酒环境分析

孝感麻糖米酒环境分析

一、宏观环境

孝感麻糖诞生于以孝而闻名于全国的城市——孝感市,它有着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它位于湖北省的中部地区,靠近九省通衢的武汉市,有着便捷的交通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在国家中部崛起政策的影响下,作为孝感的支柱产业之一的麻糖产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现共有近30多家企业的得到国家安全生产认可证,并且孝感麻糖作为当地的传统食品,是一种暖肺养胃的纯绿色食品,生态经济效益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麻糖产品的需求层次和样式也不断提高和增加,麻糖产业会不断深入发展,行业整体水平也会不断提高。

30家麻糖米酒生产企业规模都不大,平均资产约300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孝感市麻糖米酒公司有效资产也不到1000万元。与孝感市的麻糖米酒企业对比,成立于1997年的四川巨龙食品有限公司,以醪糟(实际就是四川米酒)为主打产品,十年内从一个年营业收入仅百万元的企业发展为一家亿元企业,销售额十年增长了100多倍。

二、微观环境

2.1竞争者分析

企业家素质不强。协会内30个麻糖企业老板,仅有本科生1人,专科生1人,中专生2人,其余人大多为初中和小学文化程度。老板文化程度的低下,直接导致企业在生产经营上的短视和老板工作上的失误。管理水平不高。一是财务管理不全。二是营销管理落后。目前,孝感麻糖生产企业在市场营销上没有拿出任何有效的策略,仍是传统的老板兼业务员型、糖酒会订货型、老市场维护型、节日团体购买型,真正完全依靠终端市场的仅有生龙、一品、原创三家企业。在营销手段上,孝感麻糖生产企业既没有一个成功的策划个案,也没有找出和发掘麻糖产品新的亮点,甚至一个响亮的广告宣传词都没有拿出,仅仅是啃传统名气的老本。三是生产及现场混乱。

经济实力和技术开发力量不足。30家麻糖生产企业规模都不大,平均资产约300万元,其中规模最大的孝感市麻糖米酒公司有效资产也不到1000万元。企业不仅规模小,而且技术研发力量严重不足,设有专门研发机构的企业只有3家,且基本没有发挥作用。30家麻糖生产企业仅有从事食品专业的院校毕业人员20余人,薄弱的技术力量,很难组织有效的产品研发,也很难形成竞争优势。

企业竞争不规范。由于规模不大,加之老板的素质不高,孝感麻糖生产企业对短期利益追求过甚,呈现无序竞争状态,企业各打各的牌,各唱各的调,抢市场,拼价格,让消费者难分良莠,真假难辨。一旦个别企业产品质量出现问题,往往就导致一损俱损。2.2商品分析

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润燥、暖肺、养胃等功效。色泽淡雅,酥脆香甜,口感细腻,并有和胃顺气、止咳和医治便秘等作用, 是具有多重功能的营养保健珍品,是逢年过节馈赠亲友的必选佳品。2.3消费者分析

麻糖作为孝感地区的特产传统美食,孝感地区的年幼老少都是潜在消费者,都是我们所需要宣传的目标群体。我们对孝感麻糖的目标群体进行了一步细分,将“进城”战略的目标群体定为青年群体,注重大学生市场的开拓,围绕目标群体的需求进行了行销和传播策略的设置,旨在通过赠送父母亲友将孝感麻糖品牌产品的文化观念和进念高效准确传播给消费者,使其产生认知。

三、SWOT分析

3.1优势

1、孝感麻糖的荣誉

1981年荣获国家银质奖。

1994年国务院总理邹家华亲笔题词“中国一绝”,并捧回湖北仅有的“真绝杯”。1995年首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被评为“中国国际食品科技之星”产品。

1995年荣获中南地区交易协会金奖

1998年在第四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上荣获“国际金奖”、“中国市场名牌产品”。

2、孝感麻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公元924年后唐庄宗时期孝感麻糖就成为宫中必备的贡品,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四年编撰的《孝感县志》也有关于孝感麻糖的记载:“麻曰脂麻,可以为油,和糯饧以为糖,曰麻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随着历史发展,人们开始用圆木桶和大篓子挑着走街串巷的卖,喊着“孝感麻糖”的吆喝,有的还将其分成一至五斤,方便顾客馈赠。久而久之,就有了“孝感麻糖”这个品牌。

3、孝感麻糖是孝感当地的特色美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据湖北职院余仲明教授组织的调查显示,孝感麻糖在湖北省7个县市的知名度高达100%,其他县市为81%。在省外,其知名度虽不及本省高,却也有50%以上的人知道“孝感麻糖”是“中华老字号”之一。由此可以看出,“孝感麻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市场潜力较大,且购买孝感麻糖的有老人,中年,青年及儿童,适合大多数人的口味。

4、孝感麻糖米酒作为地方特色,享有政府的补贴政策,降低了其生产成本,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力。

5、孝感麻糖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首先,孝感麻糖有一定的品牌优势。目前,孝感市麻糖行业拥有一批省、市知名的品牌,孝感麻糖为湖北名牌产品,正团公司的“神龙”为全省著名商标,楚特、天宜、红龙等一批商标为全市著名商标。其次,潜在生产能力较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行业协会所属的30余家麻糖米酒企业,均有成套完善的工艺设备,共有生产设备451套,厂区面积79876平方米,建筑面积40823平方米,总资产4452万元,具备年生产能力4.9万吨。然后,在孝感有很多土专家。在孝感市掌握完整生产技术的人有近200人,他们中虽然有的没有文凭、职称,但是他们都有自己独特的传承工艺,为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最后,市场开发潜力大。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旅游业的繁荣,孝感麻糖米酒作为地方特产,其销售大幅度提高。3.2劣势:

1、孝感麻糖米酒在销售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孝感麻糖米酒主要是以低价格来迎合众多消费者,几乎没有高端产品,这样大大降低了企业的利润,使得企业的的盈利停滞不前。

2、其科技含量不高。基本都采用传统工艺进行生产,没有吸收现代技术,没有结合现代科技,这样就使得生产力得不到明显的提高,降低了效率,并且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3、品牌意识不强。在市场上有很多自称是“孝感麻糖米酒”的品牌,在其他省出现假冒侵权的现象,随坏了企业自身的信誉,企业的形象没有得到较好的维护,既乱了品牌,又坏了企业形象,更扰乱了市场秩序。

4、企业人员的素质不高,管理存在问题。由于是本土企业,存在很多土专家,所以其人员的素质整体都不高。主要表现在企业人员的学历不高,对其管理看不到长远利益,只重视眼前利益。

5、企业的竞争不规范。由于规模不大,企业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又不高,盲目的追求企业的眼前利益,呈现出无序竞争,企业之间打价格战,来抢市场,让顾客难以分辨产品的好坏。一旦有极个别的企业出现质量问题,会导致消费者对所有企业的商品产生排斥心理。

6、成本控制不力。近年来,原材料和销售成本上升,影响了孝感米酒行业。

3.3机会:

1、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在国家中部城市崛起的政策及武汉城市圈发展的影响下,利用好孝感邻近武汉的优势,利用便捷的交通,把孝感麻糖米酒融入到城市圈的运作中去,争取使更多的人了解孝感麻糖米酒,扩宽销售渠道,增加企业的利润。

2、在越来越开放的中国,孝感麻糖米酒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学习优秀的管理经验,并且逐步加强企业在外国的品牌影响力。

3.4威胁

1、“孝感麻糖米酒”作为地方特色小吃,在市场上具有众多的竞争者,例如:武汉“周黑鸭”、武汉“热干面”、“天津狗不理”等,都是“孝感麻糖米酒”的竞争者。

2、在麻糖行业,“孝感麻糖米酒”也存在着诸多的竞争者,如“武汉麻糖米酒”等,挤站了相当一部分的市场份额,而且在别的省也存在其他的麻糖品牌。“孝感麻糖米酒”应居安思危,保持警惕,时刻关注竞争对手的动向,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战略。

3、销售渠道。主要是以节日礼物的形式展现在顾客面前,平时大家很少作为食物成为大家的热爱之物。而仅有的销售则是小摊小贩的兜售,没有统一的包装,而且不方便。尤其是作为糖果销售的主要市场:孩子们都没有成为顾客,实乃遗憾。

四、促销建议

1、人员推销

企业通过派出推销人员或委托人员亲自向顾客介绍,推广,宣传,以促进产品的销售,可以是面对面交谈,也可以是通过电话、信函交流,推销人员的任务除了完成一定的销售量以外,还必须及时发现顾客的需求,并开拓新的市场,创造新的需求。

2、广告

针对产品定位和目标消费群,决定方针表现的主题。

a.在孝感周边各个车站、火车站、地铁、轻轨、旅游景区等的出入口刊登广告。

b.向省级、市级电视台投放广告;在优酷、土豆等视频网站发布自己的广告视频。

c.在孝感日报、孝感晚报、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槐荫周刊中刊登广告。

d.通过发宣传单页的形势让大家了解孝感麻糖。

3、公关关系

积极参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组织的各项活动。

第五篇:小游戏拔腰(哈尼族)

两人互相侧身反抱对方腰部,双脚不许移动,収令后尽力将对方抱起,以将对方的双脚抱离地面为胜。可采叏三局两胜制,人多时可采叏淘汰制进行。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