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库大全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第一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借助微视频、计数器、小棒等学具让学生在经历自主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真正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2、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理解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知:

一群群美丽的海鸥在空中自由翱翔,看,它们正向我们招手呢!接下来我们一起到海边看一看,喂海鸥的小帅哥想知道这两个问题:

1、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2、海里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你能帮帮他吗?

二、动手操作,探究算理:

1、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天空中一共有多少只海鸥?”怎样列式?

2、自主探究算法。

12+3这个算式和另外的三个算式有什么不一样?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计算呢?

(1)视频引导学生摆小棒找算理。

先跟随视频仔细观察,再自己试试,边摆边说算法!(2)视频引导学生拨计数器找算理。

先跟随视频仔细观察,再自己试试,边拨边说算法。

3、自主解决问题:

你能用刚才学的方法帮小帅哥解决解决第二个问题吗?:海里一共有多少只海鸥?。

能说说你的算法吗?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总结出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优化算法吗?(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

三、自主练习,巩固算法:

我们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帮小帅哥解决了两个问题,他非常高高兴,他还想考考你,有信心吗?:

四、回顾总结,畅谈收获 引导学生谈谈本节课自己的收获

第二篇: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明白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道理.初步学会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加法.2.培养学生作业书写格式规范、字迹工整的好习惯.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教学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指名学生板演:34+25=2.口算.5+7 8+6 50+306+28 34+9 57+3师问:6+28=34你是怎样想的?(把 28分成 20和 8,用 6加8得14,再用14加20得3.让板演的同学口述计算过程.师问:在笔算列竖式时应该注意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板书: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加起.(二)学习新课1.导入新课.师:我把上题中的第二个加数25换成了28,(边说边板书:34+28=)这道题写成竖式怎么写?生:相同数位对齐.(教师板书竖式)师:从哪位加起?(从个位加起)师:个位4加8等于几?满十了吗?(个位 4加 8等于 12,满十了)师:个位满十了怎么办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教师边说边板书课题)2.教学例3.(1)边摆边说.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34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8根小棒.学生在画有计数单位的纸上摆小棒.师:34和28各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34是由3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28是由2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师:个位是几个一加几个一,得几个一?(个位是 4个一加 8个一,得 12个一)师:几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吗?(十个一是一个十,个位12满十了)师:12满十了,在竖式里怎么写呢?(2)边摆边算.师:个位 4加 8满十,将其中的 10根小棒捆成一捆,挂到十位上,说明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在竖式中怎么表示呢?就在十位下写个小1(写在横线上.学生模仿老师,也把其中的10根小棒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师:个位上还有2个一怎么办?(留在个位上)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个位写2.师:十位上原来是几个十加几个十?后进上来的这个十怎么办?(原来十位上是3个十加2个十,再加进上来的1个十,一共是6个十.师在竖式横线下对齐十位写6)(3)看竖式叙述计算过程.师:34加28,个位4加8得12,满十向十位进一,在个位写2;十位上3加2再加进上来的1得6,在十位写6.找上、中、下各一名学生看竖式口述计算过程.(4)仿例练习:(边说边做)56+37=3.教学例4.教师在数位板第一排挂46根小棒,在第二排挂24根小棒.师板书:师:个位6加4得十,(把6根小棒和4根小棒放在一起,捆成一捆,放到十位这边)10怎样写?生:向十位进1,个位写0.(师板书)师:个位不写零行不行?(师强调:个位一个也没有要用0占位)师:十位上 4加 2再加进上来的 1得 7,在十位写 7.最后得 70.4.总结法则.师:今天学的笔算加法和过去学的有什么不同?(个位满十了要进位)师:进位加法还应注意什么?(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师同时板书.全体齐读.(三)巩固反馈1.在练习本上计算.(同时请3人板演)2.在□里填什么数可以使它成为进位加法题?师:请同学们任选两个数,在练习本上计算.3.编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题.注意十位上的数不要太大,和不能超过100.学生编题,教师板书.如:26+39,45+38,37+43,54+25,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2.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笔算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3.会用竖式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教学重点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竖式的写法.教具学具准备口算卡片、磁力板、小棒.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口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30+40 50+20 25+20 70+16 47+2 85+3(二)探究新知1.导入:34+5怎样口算?引导学生回答:先算4加5得9,再算30加9得39.教师明确:这道题我们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学习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首先学习不进位加.(板书课题)2.教学例1.(1)教学竖式的写法.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横式:34+5=_________教师演示:先在磁力板上摆出3个整捆的和4根单根的小棒表示34,再在4根单根的小棒下面摆5根单根的小棒.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应该把5根小棒和哪一部分合起来? 引导学生得出:5根单根的小棒要和4根单根的小棒合起来.教师讲解:写竖式时一位数5要与两位数的个位数4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对齐.在第二个加数的左边空出十位的位置写上加号,然后在下面画一条横线表示等号.边讲边板书:教师提问:写坚式时一位数和两位数的哪一位对齐?为什么?(2)教学计算方法.教师演示: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是9根单根的,3个整捆的.教师讲解:把单根的小棒合起来,也就是把个位上的4和5相加,得数写在横线下面的个位上,整捆的小棒有3捆,也就是3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3.在原板书的基础上继续板书:(3)阅读教科书例1,填上得数.教师说明:书上虚线方框中的式子是为了说明计算过程,以后做题时不用写出来.(4)反馈练习:完成第75页做一做.32+6= 3+45=先让学生说说怎样对位,然后写在书上.订正时强调:一位数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得数的个位也和个位对齐.3.教学例2.(1)竖式的写法.我们会用竖式计算34加5,那么34加25怎样算呢?(板书:34+25=)教师演示:先摆34根小棒,再在它下面摆出25根小棒,整捆的和整捆的对齐,单根的和单根的对齐.学生讨论: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该怎样算?启发学生得出:单根的和单根的相加,整相的和整捆的相加.(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学生讨论:写竖式时应该怎样对位?启发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教师点拨: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板书:提问:写竖式时怎样对位?(2)教学计算方法.教师演示:先把单报的小棒合起来一共有9根,再把3个整捆的和2个整相的小棒合起来,是5个整相的,一共是59根,所以34加25得59.小组讨论:计算时先把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再加哪一位上的数?引导学生汇报:先把单根的合在一起是9根,也就是先把个位上的数相加,4加5得9,在横线下面个位上写9.再把整捆的合在一起是5个整捆,也就是5个十,在横线下面的十位上写5教师板书:(3)阅读教科书76页例2,填上得数.回答问题:①在上面的竖式里是怎样对位的?②在上面的竖式里,是从哪位加起的?引导学生得出:个位与个位对齐,十位与十位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先加个位上的数,再加十位上的数,也就是从个位加起.告诉学生:以后做题虚线方框中的式子不用写

第三篇:三年级数学下册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十五。

教学目标: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乘法。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掌握笔算方法并正确计算;解决乘的顺序和第二部分积的书写位置问题。教具准备:例2主题图。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52×10 43 ×30 = 12 × 40 = 31×20 = 17 × 20 = 21×30 =

2、笔算并说出计算过程。

× 7 =

二、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的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这幅图所展示的情境是什么。(小红的妈妈带着小红去书店买书,小红要买一套12本,每本24元的书,她在想一共要付多少钱。)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如何列式。(24×12=)引导学生去想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乘法算式。(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算式。)那么你能估算一下妈妈要付多少钱吗?(妈妈要付200元)妈妈到底要付多少钱?你想怎样计算?

老师指导谈话:我们前面复习了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你们能不能运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来探究今天摆在我们目前的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然后展示不同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例:24×12=240 24×10=240 24×2=28 240×28=288 有些学生会想到把12看成10和2的和,先用24×10,再用24×2,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结果相加。有些学生会想到用笔算乘法。先让学生说他是如何写的,老师家以指导。老师在指导分析过程中把每步板书,强调每步难点。

例1:24×12=288(24×10=240 24×2=48 240+48=288)4 × 1 2 4 8 24×2的积 2 4 24×10的积8 8(个位的0可不写)

在总结过程中提问:

(1)两位数乘两位数一种是口算方法,一种是笔算方法,你认为哪种方法好?

(2)笔算中乘了几层,为什么?乘得的结果怎么样?(乘了两层,因为第二因数是两位数,2和24乘完后,1和24还要乘,把两层乘得的结果相加。)

(3)十位上的1和24乘完后“4”为什么和十位对齐?(因为十位上的1和4相乘乘得的结果是4个十,所以要和十位对齐,个位的0可以省略不写。)

教师总结完后出示课题,说明我们今天主要学习的是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而且是不需要进位的。

2、指导学习完成“做一做”。

(1)让学生先做前4题,板演,并说出计算过程。(2)后4题学生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小结。

同学们,今天学习的是 什么内容,应该注意什么?(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乘法,应注意的是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乘得的末位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也就是和个位乘得的积错开一位。)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笔算乘法——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发现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的全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笔算竖式的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格式。

3、情感目标:把数学置于具体的情境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学重点:

学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笔算竖式的乘的顺序及积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最后一道说口算过程)

12×3=

11×7=

14×20=

23×30=

2、笔算

24×2=

32×3=

3、一套书12本,每本1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教材63页主题图。

小红和她的妈妈也来到了书店买书,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

信息?

二、自主探究,交流提高。

1、指名列式。(板书:14×12=)

2、估算14×12的结果。

3、尝试计算14×12的准确结果,然后交流算法。

4、总结计算方法。

方法一:14×2=28

14×10=140

140+28=168

方法二:笔算竖式法。

①“4”写在什么位置上?

(强调: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时,得数的末位要和因数的十位对齐。)

②讨论:“4”后面的“0”写不写?

(强调:“4”在十位上,表示4个十,也就是40,所以个位上的“0”可以不写。)

③“14”表示什么?也就是多少?

(强调:14表示14个是十,也就是140。)

(强调: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在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的基础上多了两步。)

5、你喜欢哪种方法?

6、观察两种方法的计算过程,你发现他们有什么联系?(方法二实际上是将方法一口算方法的过程用笔算竖式的形式表示出来,如果我们理解了它的算理,在计算时我们会觉得很清晰、很简便。)

7、谁再来完整地说一说笔算24×12的计算过程。

三、巩固深化,拓展应用。

1、我会填!

2、小马虎体检中心。(改错)

3、我会竖式计算。

4、解决问题。

四、总结回顾。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篇:人教新课标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教学设计

http://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第62页例2。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能力教学点】

初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德育教学点】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竞争意识。

2.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计算卡片、整捆和单捆的小棒、数卡、骰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促进迁移。

1.谈话引入

小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许多数学知识,老师布置你们收集生活中有关我们所学过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你们找到了吗?谁敢先上来展示?(挑战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积极性。)

2.请学生代表展示收集到的加法例子。

(1)一位数加一位数的;

生:我第一周得了6颗红星,第二周得了8颗红星,两周一共得了多少颗红星?(学生用图文结合展示)

[6+8=14(颗)]

师:今天的第一颗红星属于你,老师希望你继续努力,可以得到更多的红星。

(2)整十数加整十数的;

生:过年的时候,我爷爷给了我两个红包,一个有20元,一个有50元,你知道这两个红包一共有多少元吗?(学生贴了两个利是封并用集合圈表示)[20+50=70(元)]

师:老师希望你能合理利用你的压岁钱!

(3)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

生:我的语文书第一课有11个生字,第二课有8个生字,这两课一共有多少个生字?[11+8=19(个)]

师:你太了不起了!在你眼里连语文书里也有数学知识!

原来你们可以找到身边这么多用加法来计算的例子,老师真佩服你们,课后老师一定把你们的例子全都在学习园地里展示出来!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好课件吧

今天,黄老师带你们去一(1)班开联欢会的现场参观,你们高兴吗?咱们出发吧!

2.课件出示例2联欢会场景图。

瞧!联欢会就要开始了,班长和副班长为参加联欢会的同学准备了一些饮料,请注意看!

3.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引向饮料(课件中的饮料闪烁3次)。

4.出示班长提出的问题:“咱们班有33人,每人一瓶够吗?”(文字与声音同时出现)。

5.让学生根据观察估计一下:“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

6.具体解决“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师:这是同学们发现的,我要把它记下来。(板书算式,肯定学生的努力成果。)

(2)实际操作,建立表象。

师:24+9这道题应该怎样计算?请同学们分小组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看谁的动作最快!

(3)组织小组讨论计算方法;

师:把你的摆法在小组内说一说,选出能代表你这一组的计算方法。

(4)请小组的代表上台介绍该组的计算方法。

学生中有可能出现的几种情况:

①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6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30加3等以33。

②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1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0根,我把10根捆成一捆,23加10等以33。

③先在左边摆24根小棒,再在右边摆9根小棒。左边的4根和右边的9根合起来是13根,我把13根其中的10根捆成一捆,让人一眼就能看出是13根,20加13等以33。

7.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计算方法。

师:小朋友,你们可真会动脑筋,想了这么多的好方法。

8.验证“33人,每人一瓶够不够分”的问题。

师:“33人,每人一瓶够分吗?”(够!)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摆小棒和小组讨论就能学会新的知识,长大了肯定是个数学家!

9.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62页的内容。

10.语言表述,加深理解。

师:刚才我们用学具演示了24+9的计算过程,谁能用自己的话再把这个过程说一遍?(请几名学生讲。注意突出“进位”)

11.抽象概括,弄清算理。

进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可以先算几加几,加得的得数和原来的整十数相加;也可以先把两位数凑成整十数,再加余下的数。

12.板演课题。(课题写在有虫宝宝为背景的卡纸上,为引出练习做准备。)

13.质疑: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如果有请提出来。

三、练习巩固,及时反馈

1.小虫与蝴蝶配对(4人小组合作完成)。

给36个同学每人发下一张毛毛虫算式卡片,请他们根据卡片上的算式算出得数,然后请把得数相同的贴到相应的蝴蝶下面。(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反应能力和合作精神)

(1)师:(指课题)这毛毛虫可爱吗?有些可爱的毛毛虫经过生长发育以后还会变成美丽的蝴蝶。(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蝴蝶在花丛中飞舞的画面。)

(2)师板贴有数字的彩蝴蝶(33、45、53、62、75、82、85)。

(3)小组长领装有毛毛虫卡纸的大信封。

(4)讲清游戏规则:四人合作,认真计算,看看你手中的毛毛虫能变成蝴蝶吗?变成黑板上的好课件吧

哪一种?(文字与声音同时在课件中出现。)

(5)小组合作完成。

(6)能找到蝴蝶的就上台贴毛毛虫。(放轻松音乐)

(7)请学生当小老师,分组检查学生自由板贴的毛毛虫卡片。

(8)说说你手中的毛毛虫有没有变不成黑板上的蝴蝶的,为什么?(设计有3题找不到相应的蝴蝶的)。

2.出卡游戏(2人小组合作完成)。

(1)师:刚才你们4人小组合作得这么好,那2人小组合作你们有信心吗?(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

(2)必须先听清楚游戏规则。(先由第一人随机出2张数卡,表示个位或十位上的数,如38;再由第二人随机出1张数卡,如9;然后两人抢答出得数并做记录,38+9=47。)

(3)特别强调:做得又对又多的一组可得到老师准备的“团结合作花”。(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维护集体荣誉精神。)

(4)小组合作玩数卡,开展激烈的竞赛。

(5)评出优胜组进行奖励。

3.打骰子列加法算式(个人竞赛)。

师:第X组做得这么多,你们敢不敢向他们挑战?!必须先听清楚游戏规则,每人同时打下3粒骰子,两个①号骰子表示个位或十位的数,如56;加上②号骰子,如8;列加法算式56+8=64。

4.聪明题:课本第66页第17题。

(渗透统计思想,培养长大为国争光的爱国热情)。

四、全课总结,完善新知

小朋友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布置课外活动

小调查: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做一次小调查,先调查我校一年级各班参加环保小卫士的人数,然后算出一年级环保小卫士一共有多少人?

分析

本节课设计了大量的游戏性、活动性的教学环节,符合儿童天性好玩、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与高涨的学习热情,促进儿童主动地学习知识。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的教学环节,为学习提供主动参与、自主探究的机会。通过语言表达、边摆边说的教学环节,从中体验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毛毛虫与蝴蝶配对的活动环节,一方面巩固算法,培养口算能力、反应能力与合作精神;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出座位贴毛毛虫卡片,放轻松音乐,也达到课间休息的意图。让学生两人合作玩数卡与个人竞赛打骰子列加法算式的比赛活动中,题目由学生自由随机产生,学生在激烈的比赛气氛中,兴趣盎然地、积极乐意地完成大容量的口算练习,这是老师梦寐以求的学习场面。另外,在课的伊始,让学生汇报收集到的两个数相加的例子,既可复习旧知,又可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同时充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好课件吧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最新更新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