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巴黎歌剧院
建筑与艺术
感悟建筑
——巴黎歌剧院
第1页
共6 页
建筑与艺术
巴黎歌剧院(法语:Opéra de Paris),是一座位于法国巴黎,拥有2200个座位的歌剧院。巴黎歌剧院是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剧场,总面积11237平方米。歌剧院是由查尔斯·加尼叶于1861年设计的,其建筑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规模宏大,精美细致,金碧辉煌,被誉为是一座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的剧院,给人以极大的享受。是拿破仑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
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全名为加尼叶歌剧院(Opéra Garnier),以建筑师沙尔勒∙加尼叶(Charles Garnier,1825---1898)的姓氏命名,是法国上流社会欣赏歌剧的场所,不管内部装饰和外表建筑都极尽华丽之能事。早在17世纪时,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称霸歌剧舞台。欧洲各国的作曲家因而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歌剧艺术,与意大利歌剧相抗衡,与宫廷贵族追求时髦的庸俗趣味进行斗争。就是在这一时期,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歌剧艺术,法国歌剧也由此发展起来。法国歌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决定了法国将建立自己的歌剧院。16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建立法国第一座歌剧院。1671年3月19日,由佩兰、康贝尔和戴苏德克负责建造了“皇家歌剧院”,它就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后于1763年被毁于大火。1860年,年仅35岁的沙尔勒∙加尼叶承担了新歌剧院的设计重任,1875年新的歌剧院建成,这是举世公认的第二帝国时期最成功的建筑杰作,建筑正面雄伟庄严、豪华壮丽,透过歌剧院广场及歌剧院大街,直视国王宫殿(Palais Royal)及卢浮宫博物馆。
巴黎歌剧院休息大厅
巴黎歌剧院长173米,宽125米,建筑总面积1 1237平方米。剧院有着全世界最大的舞台,可同时容纳450名演员。剧院里有2200个座位。演出大厅的悬挂式分枝吊灯重约八吨。其富丽堂
第2页
共6 页
建筑与艺术
皇的休息大厅堪与凡尔赛宫大镜廊相媲美,里面装潢豪华,四壁和廊柱布满巴洛克式的雕塑、挂灯、绘画,有人说这儿豪华得像是一个首饰盒,装满了金银珠宝。它艺术氛围十分浓郁,是观众休息、社交的理想场所。该厅长54米,宽13米,高18米。
巴黎歌剧院具有十分复杂的建筑结构,剧院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6英里长的地下暗道。歌剧院的地下层,有一个容量极大的暗湖,湖深6米,每隔10年剧院就要把那里的水全部抽出,换上清洁的水。由法国记者写下的惊险小说,后又搬演成众多电影、音乐剧的《歌剧魅影》正是发生在眼前这座金光灿灿的建筑里。
歌剧院楼梯
一进入歌剧院,马上就会被壮观的大楼梯吸引,大理石楼梯在金色灯光照射下更加闪亮,据说是被当时贵族仕女的衬裙擦得光亮,可以想见歌剧院当时的盛况。大楼梯上方天花板上则描绘着许多寓言故事。欣赏过大楼梯后,可从两侧进入歌剧院走廊,这些走廊提供听众在中场休息时社交谈话的场所,精美壮观程度不下大楼梯,加叶尼构想将大走廊设计成类似古典城堡走廊,在镜子与玻璃交错辉映下,更与歌剧欣赏相得益彰。
在巴黎歌剧院中进行了多次演出:
1671年3月19日在皇家歌剧院建成典礼,由康贝尔献演田园剧《波莫纳》,此剧被公认为是第一部法国歌剧。不久,佩兰因负债入狱,1672年,国王路易十四授权法籍意大利人吕利总管法国歌剧界。
从1672至1687年,吕利一直操控巴黎歌剧院。他创造了巴黎歌剧院史上第一个重要时期。在他的任期内,曾经演出他自己的作品,约有20多部歌剧及芭蕾舞剧,为法国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法国歌剧史上第二个重要时期,为1737年至1760年,正值拉莫的许多杰出作品献演之时。自1773年至1779年,法国歌剧界为格鲁克的人品及天才所征服。格鲁克当时自维也纳来访巴黎,他的歌剧立即大受欢迎,使意大利反对派相形见绌。
第3页
共6 页
建筑与艺术
法国大革命后,新政府认为许多歌剧贵族气息过重,禁止上演。取而代之的是梅于尔、戈塞克等作品。直至王室复辟,又恢复了一些禁演的歌剧。
1791—1801年,巴黎歌剧院归巴黎市政府管辖,1802年起拿破仑掌握了剧院新作品上演的决定权,1811年他强迫其他歌剧院向巴黎歌剧院缴纳资金,歌剧院管弦乐队扩充到70人,拥有一大批出色的演奏员和演员,演出水平很高。
1821年,在此加演罗西尼、韦伯、唐尼采蒂及莫扎特等作曲家的作品。1875年1月 5日在新建成的“巴黎国立歌剧院”开幕时,除举行管弦乐演奏外,并演出奥古斯特·梅尔梅的《犹太女》。所以,《犹太女》也是新院落成的首演歌剧。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巴黎歌剧院主要演的是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些早期歌剧作品也常在这里演出,剧院也从其他地方引进一些剧目,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以及后来的罗西尼的作品,但这些作品常修改得不尽人意。在其后的一段时期里,由于政治及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剧院演出质量有所下降。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剧院最引人注目的是演出了瓦格纳的一部作品。1910年,剧院演出了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1927年又演出了《玫瑰骑士》(在该剧首演的16年后)。这段时期,一些芭蕾舞剧在这里得到首演,但却很少有法国歌剧在此演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古诺和马斯涅的歌剧经常在这里上演,人们经常可以听到著名女高音尼农·瓦兰、玛乔里·劳伦斯和男高音乔治·蒂尔的声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了巴黎,普茨纳的《帕勒斯特里纳》于1942年在这里上演。战后,巴黎歌剧院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其演出水平根本无法与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维也纳、纽约、伦敦等地的歌剧院相比,直至1971年罗尔夫·里伯曼担纲巴黎歌剧院后,情况才有所改观。里伯曼担任该团领导职位直至1980年。后来由布列兹指挥贝尔格的歌剧《璐璐》在此首演,法国歌剧始终在世界舞台上占有重要席位。
巴黎巴士底广场新歌剧院
巴黎国家歌剧院(Opéra national de Paris,简称 ONP)于1994年创建以来,巴黎大多数的歌剧都移至巴士底广场新歌剧院演出,已上演了六百多部歌剧,其中首演的歌剧还有吕利的《希波
第4页
共6 页
建筑与艺术
利特与阿里西埃》、《爱神和酒神的节日》,格鲁克的《奥菲欧》、《伊菲姬妮在奥利德》、拉莫的《卡斯托耳和波吕丢刻斯》,罗西尼的《奥里伯爵》,奥柏的《波尔蒂契的哑女》,梅耶贝尔的《恶魔罗勃》,柏辽兹的《本韦努托·切里尼》,威尔第的《西西里的晚祷》,马斯内的《黛依丝》,斯特拉文斯基的《夜莺》等。在巴黎歌剧院演出的歌唱家以法国人为主,但亦邀请世界著名歌唱家参加演出。该剧院至今保持着法兰西歌剧的顶峰位置,并表现出法兰西人的高贵气质。
巴黎歌剧院的地下歌剧魅影是十分著名的,《歌剧魅影》的故事就发生在巴黎歌剧院。这个歌剧院,因为有着复杂的结构和长久的历史,本身就充满了神秘的色彩。该剧院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六英里长的地下暗道,整个歌剧院占地三公顷,有七层之高。而且,更惊人的是,在歌剧院的最低层,有一个容量130663.55立方尺、深6公尺的蓄水池。如果观众走到地下室的最下面一层,就可以看到它漆黑黏稠的水面。歌剧院每隔十年左右就要把这里的水全部抽出,换上清洁的水。据说这个水池是当年在修建歌剧院,发掘地下室的时候,不小心碰到地下水形成的。当时的建筑师Charles Garnier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把所有的水抽干,但是为了使建筑物的地基坚固,他设计的地下室的墙和地板都是用双层的防水结构。之后,他把最后一层充水,让水把墙的缝隙填满,使之更加坚固。本来只是偶然设计的结构,但是在层层的地下室之下,忽然出现水池,竟然为电影造出了摇曳的灯光和形状古怪的小船。不管怎么说,如果考究起巴黎歌剧院的建筑结构和它的传奇历史的话,这将是一个相当长(也相当有意思)的话题。诚然,若不身临其境、亲眼目睹的话,那将永远无法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
名称变化 在历史上,巴黎最主要的这个歌剧院的名称经历过多次变化,从而在一个侧面记录了历次政治事件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名称包括1791年以后的“歌剧剧院”,1794年以后的“艺术剧院”,1804年以后的“帝国音乐学会”和1814年以后的“皇家音乐学会”等。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是古典芭蕾的摇篮。十六世纪,由Catherien de Medicis(梅迪奇)从 意大利传入法国的编舞技术标准和用语中的一部分被融入到宫廷芭蕾当中。之后,太阳王路易十四统治时期,这位君主希望将这种带有贵族特色的舞蹈变成真正的舞台艺术,于是在1661年创建了皇家舞蹈学院,该院成为法国第一所以确定舞蹈规则和进行舞蹈教学为目的的机构。1669年,路易
第5页
共6 页
建筑与艺术
十四又为皇家音乐学院奠基(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同时组建了欧洲第一支专业舞蹈团。1713年,舞蹈学校在路易十四国王的倡议下成立,至此,一个专业舞蹈团体 得以持久发展的所有因素都具备了。
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三百多年前。1661年,法王路易十四创建了皇家舞蹈学院,作为古典芭蕾的发源地,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从未停下前进的脚步。巴黎歌剧院芭蕾舞团拥有大量的保留剧目,它一方面致力于留存这些剧目的精粹,一方面则敞开胸怀迎接新剧目的创作。
第6页
共6 页
第二篇:巴黎歌剧院
巴黎歌剧院
剧院简介:
巴黎歌剧院(法语:Opéra de Paris),位于法国巴黎,是世界上最大的抒情剧场。歌剧院是由查尔斯·加尼叶于1861年设计的,其建筑风格将古希腊罗马式柱廊、巴洛克等几种建筑形式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精美细致,殿内金碧辉煌,绘画、大理石和金饰交相辉映,给人以极大的视听享受。
巴黎歌剧院总体建筑长173米,宽125米,建筑总面积达11237平方米。是拿破仑三世典型的建筑之一。剧院有着全世界最大的歌剧舞台,可同时容纳450名演员。剧院里有2200个观众席位。
一进入歌剧院,引入眼帘的便是壮观的剧院大楼梯,大理石材质的楼梯在金色灯光照射下更加闪亮。大楼梯上方天花板上则描绘着许多寓言故事。走过大楼梯,可从两侧进入歌剧院走廊,这些走廊提供听众在中场休息时社交谈话的场所,精美壮观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设计师加叶尼构想将大走廊设计成类似古典城堡走廊的形态,在镜子与玻璃交错辉映下,使之与歌剧欣赏相得益彰。接下来便是富丽堂皇的休息大厅,此厅与凡尔赛宫大镜廊相媲美,里面装潢极尽豪华,四壁和廊柱布满巴洛克式的雕塑、挂灯、绘画,有人说这儿豪华得像是一个首饰盒,装满了金银珠宝。它艺术氛围十分浓郁,是观众休息、社交的理想场所。
背景介绍:
早在17世纪时,意大利歌剧风靡整个欧洲。欧洲各国的作曲家致力于发展本国的歌剧艺术,与意大利歌剧相抗衡,与宫廷贵族追求时髦的庸俗趣味进行斗争。就是在这一时期,法国吸取了意大利歌剧的经验,创造出具有本国特色的歌剧艺术,法国歌剧也由此发展起来。法国歌剧艺术风格的形成,决定了法国将建立自己的歌剧院。1667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批准建立法国第一座歌剧院。1671年3月19日,由佩兰·康贝尔和戴苏·德克负责建造了“皇家歌剧院”,它就是巴黎歌剧院的前身。后于1763年被毁于大火。1860年,年仅35岁的查尔斯·加尼叶承担了新歌剧院的设计重任,1875年新的歌剧院建成,这是举世公认的第二帝国时期最成功的建筑杰作,建筑正面雄伟庄严、豪华壮丽,透过歌剧院广场及歌剧院大街,直视国王宫殿凡尔赛宫及卢浮宫博物馆。
主要演出作品:
1875年1月 5日在新建成的“巴黎国立歌剧院”开幕时,除举行管弦乐演奏外,并演出奥古斯特·梅尔梅的《犹太女》。所以《犹太女》也是新院落成的首演歌剧。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巴黎歌剧院主要演的是法国作曲家的作品,一些早期歌剧作品也常在这里演出,剧院也从其他地方引进一些剧目,如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等以及后来的罗西尼的作品。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剧院最引人注目的是演出了瓦格纳的一部作品。1910年,剧院演出了理查·施特劳斯的《莎乐美》,1927年又演出了《玫瑰骑士》。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占领了巴黎,普茨纳的《帕勒斯特里纳》于1942年在这里上演。战后,巴黎歌剧院度过了一段艰难时期,其演出水平根本无法与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维也纳、纽约、伦敦等地的歌剧院相比,直至1971年罗尔夫·里伯曼担纲巴黎歌剧院后,情况才有所改观。里伯曼担任该团领导职位直至1980年。后来由布列兹指挥贝尔格的歌剧《璐璐》在此首演,法国歌剧最终在世界舞台上占有重要席位。自1994年在巴士底广场创建了巴黎国家歌剧院以来,巴黎大多数的歌剧都移至新歌剧院演出,至今已上演了六百多部歌剧。在巴黎歌剧院演出的歌唱家以法国人为主,但亦邀请世界著名歌唱家参加演出。该剧院至今保持着法兰西歌剧的顶峰位置,并表现出法兰西人的高贵气质。
建筑特点:
巴黎歌剧院具有十分复杂的建筑结构。著名电影《歌剧魅影》的故事正是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因为剧院的复杂结构和长久的历史,使其本身就充满了神秘的气氛。该剧院有2531个门,7593把钥匙,六英里长的地下暗道,整个歌剧院占地三公顷,有七层之高。而且,更惊人的是,在歌剧院的最地层,有一个容量130663.55立方尺、深6公尺的蓄水池。如果观众走到地下室的最下面一层,就可以看到它漆黑黏稠的水面。歌剧院每隔十年左右就要把这里的水全部抽出,换上清洁的水。据说这个水池是当年在修建歌剧院发掘地下室的时候,不小心碰
到地下水形成的。当时的建筑师查尔斯·加尼叶花了八个月的时间把所有的水抽干,但是为了使建筑物的地基坚固,他设计的地下室的墙和地板都使用的是双层防水结构。之后,他把最后一层充水,让水把墙的缝隙填满,使更结实。本来只是偶然设计的结构,但是在层层的地下室之下,忽然出现水池,这也就为电影营造出了摇曳的灯光和形状古怪的小船这些令人叹为观止的场景。
当我们随着男女主角魅影与克里斯汀的美妙歌声,乘着华丽且诡异的小船,进入魅影神圣的音乐殿堂之时,我们将真正领会这座剧院的神秘魅力乃至于歌剧带给我们的奢华视听享受。正如剧中那首著名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所唱,Close your eyes let your spirit start to soar and you will live as you have never lived before·····
第三篇:《悉尼歌剧院》教案
《悉尼歌剧院》教案
教学目标:
1、在阅读中认识本课8个生字“届 滨 标 志 雄 监 控 丹”;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标志”、“临”、“落成”、“巧夺天工”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及过渡句的作用,尝试介绍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结构。
3、通过学习知道悉尼歌剧院是澳大利亚悉尼的城市标志,了解人们称赞它“巧夺天工”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积累文中描写悉尼歌剧院外形的语句,能够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了解过渡句的作用,尝试根据课文内容及提供的材料介绍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结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前几天在我们的书页间自由穿梭了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又去了日内瓦感受了那里的和平与安宁,还去了圣诞老人上的故乡,那么今天请我们又要去哪儿呢? 出示课题,22悉尼歌剧院(齐读)
2、学习一、二节,生字:“届”、“滨”。理解词语“标志”。
3、学习第五节,理解“落成”的意思。
说明:“标志”一词学生较难理解,因此课堂上采用了让学生造句的方式熟悉一些标志性建筑物:长城、东方明珠、自由女神像,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唤起对“标志”的理解。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找出描写悉尼歌剧院成为悉尼标志的主要原因。
2、生交流。
三、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三节
1、出示描写悉尼歌剧院外形的语句,知道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欣赏悉尼歌剧院的图片,感受它的美丽独特,以及作者描写之生动、形象。
3、理解“临”、“巧夺天工”的意思。
4、指导朗读。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整座建筑,像,又像,再仔细一看,更像。
说明:第三节用了三组比喻句,形象地描写了悉尼歌剧院的外形特点,语言优美,是课文的学习重点。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语言文字的精妙,教学时,先让他们欣赏不同角度拍摄的悉尼歌剧院的图片,通过与白莲、扇贝、白帆的对照以及教师有意识的引读,感受悉尼歌剧院外形的独特美丽,体会作者用语之贴切、生动。同时,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语言,内化语言。
(二)学习第四节
1、生介绍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结构。
2、师介绍“列数字”说明方法。
3、根据数据及有关材料,试着介绍悉尼歌剧院。
说明: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以学生介绍悉尼歌剧院内部结构的形式为主,给予学生语言训练的机会,体现长文短教的策略。
(三)学习过渡句,回顾课文三、四节内容。
1、回顾三、四小节,找出过渡句。
2、初步了解过渡句的作用。
说明:三年级作文起步,通过典型课文的学习,了解一些简单的写作知识对学生来说是需要的。因此,教学时,及时抓住“悉尼歌剧院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它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这句句子让学生简单了解了过渡句的作用。
五、总结全文。
六、作业设计:完成小黑板练习、巩固生字词语。
第四篇:悉尼歌剧院教案
悉尼歌剧院
教学目标: 1 在语言环境中,认识生字8个。结合课文理解“巧夺天工”的意思。辨析“美丽”、“漂亮”并能正确填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熟读描写悉尼歌剧院外形的句子。
3知道悉尼歌剧院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它不仅外形独特、美丽,而且内部结构科学。开阔学生视野。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并能积累句子并复述课文部分内容。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媒体展示悉尼歌剧院
2板书课题,悉尼歌剧院(提示 悉的写法)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细读感悟
1.齐读1、2小节。用以下词语介绍悉尼。
出示词语:奥运会 澳大利亚
悉尼
滨海城市(正音,解释)标志 2.默读第3小节,理解标志。
(1)用直线划出为什么悉尼歌剧院会成为悉尼标志的句子,并完成填空。
①悉尼歌剧院成为这座城市的标志是因为。交流,板书:外形美丽、独特
②练习:选词填空
美丽 漂亮 这个男孩长得真()。
春天到了,杭州苏堤桃红柳绿,风景非常()。
(2)你从哪里看出它的外形独特美丽,找句子读一读,并填空。
①澳大利亚的悉尼歌剧院有着独特、漂亮的外形: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又像(),再仔细一看,更像()。②出示图片,把句子写具体。悉尼歌剧院像()的 白莲,又像什么()的 扇贝,更像()的 白帆。自己说 指名说 师生合作读。
(3)这座造型别致的歌剧院真是让人赞叹。精巧的人工胜过了天然。
你是怎么理解巧夺天工的。
出示: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4)齐读第3节。
3.外观我们已经看过了,接下来就让我们走到歌剧院里面去瞧一瞧吧。(学习第4节。)(1)悉尼歌剧院除了外形美丽、独特,还有什么特点? ①交流 板书: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②用关联词把两个特点连起来说一说。解释过渡句,齐读。(2)自由朗读第4节,圈出文中的数字。①说说通过这些数字,你感觉到了什么。(悉尼歌剧院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4.学习第5节。
(1)同桌互读,圈出悉尼歌剧院的设计者,落成时间。
(2)落成是什么意思,找一个近义词。
四、总结:
悉尼歌剧院是一座设计科学、外形精美的建筑。设计和建造它的人可真伟大!而像这样精美的建筑,世界上也为数不少。出示:上海大剧院、埃菲尔铁塔等。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喜欢的建筑介绍给大家。
板书设计:
22.悉尼歌剧院
外形 内部
独特 美丽 巧夺天工 结构科学 设备讲究
教学反思:
第五篇:22、悉尼歌剧院范文
悉尼歌剧院
教学目标:
知识:在阅读中独立认识本课8个生字。结合课文理解“巧夺天工”的意思。
能力: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章从哪几方面来介绍悉尼歌剧院的,积累描写悉尼歌
剧院外形的句子,并仿照课文的写法,尝试完成课后的练习。
情感:感受悉尼歌剧院造型的巧夺天工。教学重点、难点:
1、结合课文理解“巧夺天工”的意思,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悉尼歌剧院巧夺天工。
2、仿照课文描写悉尼歌剧院外形的写法,进行语言实践训练。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往往有其独特的标志性建筑,使你一见到它,就会想起这个国家,这座城市。
板书:标志,读词语。
2、下面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课外知识,看看下面一组图片,说说这些建筑是哪个国家,哪个城市的标志?
出示图片:长城 东方明珠电视塔 金字塔 埃菲尔铁塔 自由女神像
3、今天,我们要走进澳大利亚滨海城市悉尼,看看它的标志是什么? 出示句子:
悉尼,这座美丽的滨海城市,它的标志是什么呢?
大袋鼠?不对。鸭嘴兽?不对。让我告诉你:是悉尼歌剧院。
4、读句子,说说悉尼的标志是什么? 板书:悉尼歌剧院
5、听老师介绍一下悉尼歌剧院。出示文字介绍。
6、欣赏悉尼歌剧院视频。
7、那么,悉尼歌剧院究竟有何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22课——《悉尼歌剧院》。板书:22 齐读课题。
二、预习课文。
1、小组预习课文。出示预习要求:
(1)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先查带点的字,再理解词语的意思。三面临海 落成(3)从文中找出一句能概括悉尼歌剧院特点的句子,用“~~~”画出。
2、交流。(1)读词语。(2)填表。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找出概括悉尼歌剧院的句子。
出示:悉尼歌剧院不仅外观漂亮,而且它的内部结构科学。
3、你能照样子用“不仅……而且……”说一句话吗?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重点,练习说话。
(一)研读课文3、4节,重点体会外形的写法。
1、师:这句话不仅概括了第三节的内容,又引出第四节的内容,把两小节紧紧联系在一起,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样的句子就是过渡句。
2、读一读。
3、文中是怎样描写悉尼歌剧院独特、美丽的外形?曲线划出有关句子。
(1)交流外形描写。
出示:“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一瓣一瓣盛开的白莲,又像几页张开的扇贝,再仔细一看,更像一组要出海远航而扬起的白帆。”
① 看不同角度的图片,与白莲、扇贝、白帆的图片做对比出现,引读。体会三处比喻:像白莲、扇贝、白帆。② 指导朗读。多种形式读。③ 完成词句活动室中练习2。出示:
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有独特、漂亮的外形:整座建筑洁白晶莹,像(),又像(),再仔细一看,更像()。④ 作者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形象地描写了悉尼歌剧院,向我们展现了悉尼歌剧院独特、漂亮的外形,你能看着图当一次小导游,用“像„„又像„„更像„„”介绍一下吗?
4、师:难怪作者说它的外形独特、漂亮。(板书:独特、漂亮)此外作者还怎样称赞悉尼歌剧院?
出示:这座造型别致的歌剧院,三面临海,与远处的雄伟的悉尼大桥互相衬托,简直就是巧夺天工。
①指名读。
②“巧夺天工”是什么意思?
③师:为什么说悉尼歌剧院是“巧夺天工”? ⑤ 师结合图片小结:
造型独特漂亮的悉尼歌剧静静地坐落于美丽的港湾,三面靠海,与远处的大桥遥相呼应,倒影在湛蓝的海水中荡漾着,使这个港湾平添了几分魅力,被称为“凝固的音乐”,这样精巧的设计胜于天然之作,简直“巧夺天工”。
5师:悉尼歌剧院不仅美丽、独特的外形,而且它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让我们去看一看吧!
(1)自由读课文的第四节。
(2)(出示:填空式第四节)师生合作读,体会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结构科学,设备讲究。
师:这两小节就是从外形和内部结构两方面来向我们介绍的。其实在我国也有许多标志性建筑,像大家很熟悉的南浦大桥、东方明珠电视塔等,今天老师请大家去参观金茂大厦。
(二)仿照课文,进行说话训练。
1、出示金茂大厦图片
2、指导学生用“像„„又像„„更像„„”练习说话。
3、(机动)用同样的句式介绍自己收集的图片。
4、交流自主收集的图片
二、总结课文,感情朗读
师:悉尼歌剧院,悉尼港的一颗明珠,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它的设计者是(38岁的丹麦建筑师——乌特松)新建于(1959年)历时(14年)终于在(1973年10月20日落成),悉尼歌剧院,你是悉尼的标志,你让多少人叹为观止,你让多少人留连忘返,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你的风采。(配乐师生读第3、4节的有关内容)此时你能找一个词语来形容悉尼歌剧院吗? 板书设计:
悉尼歌剧院
外形 内部
独特 美丽 巧夺天工 结构科学 设备讲究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