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零售的八大特征
新零售的八大特征
特征一:
厚利时代
世界上所有能够让别人忘记成本、忘记渠道、忘记价格的东西,无疑是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各种世界名牌。
世界名牌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传承价值,我们总能找到它本身的传承文化、增值文化和创造文化,因此100块钱的东西可以卖到1000甚至10000。
品牌一定是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而文化辐射力这个东西一定是和经济实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十几年前说中国会出现世界品牌一定会让人笑掉大牙,就像现在有人说老挝出了一个世界名牌手表一样,我们也会笑掉大牙。
中国八九十年代都是在流行港台文化,因为他们经济比我们强,但是现在情形不一样了,很多港台明星要跑到大陆来唱歌、演戏、参加综艺节目了,因为大陆变的比他们有钱了,随着大陆经济的增长,大陆的文化一定会越来越有影响力。
文化可以增值多少?一百的东西卖到一万都不算贵的,一张宣纸只需要几分钱,一个书法家写一写,可以卖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一坨泥巴捏成个烟灰缸可能值几十块钱,捏成个菩萨外面再镀个金身,它可能就值几万块,这就是文化的附加值。
对实体店来说,另外一个拉高价格的办法就是增加体验,比如很多餐厅在你吃饭的时候都有特色舞蹈,这就从买卖关系升级成为一种服务关系,也是一种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表现。
特征二: 消费的精准化
以前中国人真的是穷惯了,那时候物资极其匮乏,穷的时候中国倡导的是产品野蛮生产,凡是在野蛮生长中分得一杯羹的的人都是暴富者,他们暴富之后就对那些世界大牌如饥似渴。
现在不同了,薄利时代把所有的产供销环节压缩了,中间环节长时间拿不到钱,这就消灭了一批暴发户,接下来消费一定会趋于理性,趋于精细化,能不能更加精确的找到消费者变得很重要。这需要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去匹配。
特征三: 资产证券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生产总量乘以商品价格=货币发行量乘以货币转数。
什么是货币转数呢?银行借了一百元给了一个人,然后那个人给回银行,这就是转了一圈。在生产总量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情况之下,货币转数越低,货币发行量就会越高。以前我们的货币发行量很高,而货币转数太低,由于转数太低,就只能用大量的货币超发去抵充。同样的东西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东西涨价是必然,房价也会涨。
国家发现这样不行,像段子里说的,老百姓辛辛苦苦打工从秦朝到现在都买不起一套房子,所以下一轮经济靠提高资金的转数,比如一百块钱给了一个人再转手给另一个人,再给下一个人„转了十圈再回到银行,也就是一百块钱当成一千块钱,这就是资产证券化的本质。
资产证券化和消费金融一定是以后整合发展的趋势,它的本质是提高社会运作效率。
特征四: 市场在细分
传统零售,先后经历了:小批发、大批发、品牌、商场、专卖的路线,这也是随着城镇化出现的大量的街道而发展的。
电商也是先后经过三个时代,第一个阶段是淘宝,各种批发商直接上来卖货,后来到了第二个阶段:天猫(品牌店)、以及京东,并且都成了巨无霸,对于综合平台来说,这几个字可以概括:只有数一数二,没有不三不四。除非是细分市场,专做库存就成了唯品会,专做化妆品就变成了聚美优品,专做T恤就变成了凡客,只做书就成了当当。但随着细分市场的不断增多,以及大平台上商家的出走,电商最终会导致这个大一统的市场走向细分。
特征五:
一切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等组织单位,最终都要依托于零售才能实现全产业链的变现,一个企业如果生产一件成本是100元的东西,到了渠道商最少是200元,到了消费者手里最少是400元,在这条价值链上,前面的100元是实体产业创造的,中间的200元是服务业创造的,制造业、能源企业都是依靠前面的100元环节,我们最初抓的就是起初的100元,后来我们发现,真正拉动消费的是那200元的环节,只有把这个环节做大做强了,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只要零售和终端稳定并且可以发力了,渠道商或者服务商、生产商、甚至能源制造业也会被拉动,就像我们的祖先治理洪水,以前是哪里决口就去堵哪里,后来发现不可以这样,大禹上台之后,把主干堵住就去开通其他辅道,让一个系统稳定,最好的办法是去疏导而不是围堵。
商业也是这样的,我们只要挨个找到消费者的需求,打造粉丝经济,找到一个就去疏通一个,最终新零售的局面就会形成了。
特征六: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终于发现一个道理:互联网去+实业,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他颠倒了主次,这只能造就虚拟经济的泡沫,因为互联网没有创造实际价值,只有去实地开发地球的天然资源,或者用劳动技能去加工,才能创造出价值,互联网只能提供重新分配的平台,它应该是配合的地位。
要让实业去+互联网,这种逻辑强调的是要注重互联网的应用,饿了吗、滴滴打车等都是互联网+实业,没有餐馆饿了吗不行,没有车滴滴也不行。
所以,很多人上来就搞电商和微商,做平台,往往以失败告终,核心的问题脱离了实体,他们不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来的,而是自己凭空去幻想一种商业模式。
特征七: 纵队变成横队
我们都知道,在排队的时候,个头矮的人队长是看不见的,有没有小动作也是不清楚的。也容易出现塔罗牌的效应,其中一个环节死了就全盘皆输,这就是纵队。
这个逻辑映射到产业链上是这样的:消费者面对的是渠道商,渠道商面对的是品牌商,品牌商面对的是生产商,生产商看的是技术,技术上面是资本,资本之上是金融,经过层层隔离,作为消费者想要看清整个产业链,是很困难的。
可现在不同,信息越来越公开,无论你是哪一个环节,你的信息和你掌握的信息几乎都是公共的,于是纵队变成横队,队列横过来个头高矮就一眼能看清楚,大家一起来面对所有人,这时要想知道产品如何加工、或者哪个环节有问题,哪个环节在做小动作也会变得很容易,所以会形成自然淘汰。如图:
开放化是整个世界的大势所趋,企业结构也是如此,你的股东、你的员工、你的渠道、你的商品往往都是打开的,让品牌共营,渠道共享,流量共联,我们必须适应在大庭广众之下展开工作。
与此同时,你能赚多少钱基本上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但是大家为什么还会让你去赚这个钱,因为大家认可你的价值,所谓未来一定会进入到价值决定一切的状态,一定是专业的环节做专业的事情,你要成为无可取代的。当然,大家相互都认可对方可以去赚这个钱。
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员工,做品牌的也有工人,技术都有IT的原因,做资本的人也要请人干活,这些人都是平行且独立的,大家都需要解决衣食住行,都是消费者,一切推动设定的运转。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既然纵队变横队了,那么谁站的离消费者越近,就越有发言权,当然也最有钱赚。特征八:
三点确定一个商业模式 数学上有个概念,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
商业的本周是面,不是直线,更不是点。也就是说所有的商业模式成立都需要三个点,第一个点:你提供的服务是什么?第二个点:你的消费者在哪里?第三个点:你的通路该怎么建立?
往往很多人有一个点的时候就去创业了,比如很多人都只是知道我们的产品好,可以卖给谁,但是这里只确定了两点,只能确定一条直线,之后还是有无限的可能,所以必须抓到第三个点。
今后的创业,如果不能从全局去考虑,比如理清楚整个产业链或者供应链的逻辑,然后贸然的开始创业一定会失败。
第二篇:意通电商解读新零售的八大特征
特征一: 厚利时代
世界上所有能够让别人忘记成本、忘记渠道、忘记价格的东西,无疑是被我们津津乐道的各种世界名牌。
世界名牌的特点之一,是具有传承价值,我们总能找到它本身的传承文化、增值文化和创造文化,因此100块钱的东西可以卖到1000甚至10000。
品牌一定是跟文化联系在一起的,而文化辐射力这个东西一定是和经济实力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十几年前说中国会出现世界品牌一定会让人笑掉大牙,就像现在有人说老挝出了一个世界名牌手表一样,我们也会笑掉大牙。
中国八九十年代都是在流行港台文化,因为他们经济比我们强,但是现在情形不一样了,很多港台明星要跑到大陆来唱歌、演戏、参加综艺节目了,因为大陆变的比他们有钱了,随着大陆经济的增长,大陆的文化一定会越来越有影响力。
文化可以增值多少?一百的东西卖到一万都不算贵的,一张宣纸只需要几分钱,一个书法家写一写,可以卖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一坨泥巴捏成个烟灰缸可能值几十块钱,捏成个菩萨外面再镀个金身,它可能就值几万块,这就是文化的附加值。
对实体店来说,另外一个拉高价格的办法就是增加体验,比如很多餐厅在你吃饭的时候都有特色舞蹈,这就从买卖关系升级成为一种服务关系,也是一种提升产品附加值的表现。
特征二: 消费的精准化
以前中国人真的是穷惯了,那时候物资极其匮乏,穷的时候中国倡导的是产品野蛮生产,凡是在野蛮生长中分得一杯羹的的人都是暴富者,他们暴富之后就对那些世界大牌如饥似渴。
现在不同了,薄利时代把所有的产供销环节压缩了,中间环节长时间拿不到钱,这就消灭了一批暴发户,接下来消费一定会趋于理性,趋于精细化,能不能更加精确的找到消费者变得很重要。这需要通过大数据和云计算去匹配。
特征三: 资产证券化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生产总量乘以商品价格=货币发行量乘以货币转数。什么是货币转数呢?银行借了一百元给了一个人,然后那个人给回银行,这就是转了一圈。
在生产总量和商品价格一定的情况之下,货币转数越低,货币发行量就会越高。以前我们的货币发行量很高,而货币转数太低,由于转数太低,就只能用大量的货币超发去抵充。同样的东西愿意花更多的钱去买,东西涨价是必然,房价也会涨。
国家发现这样不行,像段子里说的,老百姓辛辛苦苦打工从秦朝到现在都买不起一套房子,所以下一轮经济靠提高资金的转数,比如一百块钱给了一个人再转手给另一个人,再给下一个人„转了十圈再回到银行,也就是一百块钱当成一千块钱,这就是资产证券化的本质。
资产证券化和消费金融一定是以后整合发展的趋势,它的本质是提高社会运作效率。特征四: 市场在细分
传统零售,先后经历了:小批发、大批发、品牌、商场、专卖的路线,这也是随着城镇化出现的大量的街道而发展的。
电商也是先后经过三个时代,第一个阶段是淘宝,各种批发商直接上来卖货,后来到了第二个阶段:天猫(品牌店)、以及京东,并且都成了巨无霸,对于综合平台来说,这几个字可以概括:只有数一数二,没有不三不四。除非是细分市场,专做库存就成了唯品会,专做化妆品就变成了聚美优品,专做T恤就变成了凡客,只做书就成了当当。但随着细分市场的不断增多,以及大平台上商家的出走,电商最终会导致这个大一统的市场走向细分。
特征五: 一切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
无论是企业还是银行等组织单位,最终都要依托于零售才能实现全产业链的变现,一个企业如果生产一件成本是100元的东西,到了渠道商最少是200元,到了消费者手里最少是400元,在这条价值链上,前面的100元是实体产业创造的,中间的200元是服务业创造的,制造业、能源企业都是依靠前面的100元环节,我们最初抓的就是起初的100元,后来我们发现,真正拉动消费的是那200元的环节,只有把这个环节做大做强了,才能拉动经济增长。
只要零售和终端稳定并且可以发力了,渠道商或者服务商、生产商、甚至能源制造业也会被拉动,就像我们的祖先治理洪水,以前是哪里决口就去堵哪里,后来发现不可以这样,大禹上台之后,把主干堵住就去开通其他辅道,让一个系统稳定,最好的办法是去疏导而不是围堵。
商业也是这样的,我们只要挨个找到消费者的需求,打造粉丝经济,找到一个就去疏通一个,最终新零售的局面就会形成了。
特征六: 从“互联网+”到“+互联网”
经过这几年的探索,我们终于发现一个道理:互联网去+实业,这条路是走不通的,因为他颠倒了主次,这只能造就虚拟经济的泡沫,因为互联网没有创造实际价值,只有去实地开发地球的天然资源,或者用劳动技能去加工,才能创造出价值,互联网只能提供重新分配的平台,它应该是配合的地位。
要让实业去+互联网,这种逻辑强调的是要注重互联网的应用,饿了吗、滴滴打车等都是互联网+实业,没有餐馆饿了吗不行,没有车滴滴也不行。
所以,很多人上来就搞电商和微商,做平台,往往以失败告终,核心的问题脱离了实体,他们不是为了解决现实问题来的,而是自己凭空去幻想一种商业模式。
特征七: 纵队变成横队
我们都知道,在排队的时候,个头矮的人队长是看不见的,有没有小动作也是不清楚的。也容易出现塔罗牌的效应,其中一个环节死了就全盘皆输,这就是纵队。
这个逻辑映射到产业链上是这样的:消费者面对的是渠道商,渠道商面对的是品牌商,品牌商面对的是生产商,生产商看的是技术,技术上面是资本,资本之上是金融,经过层层隔离,作为消费者想要看清整个产业链,是很困难的。
可现在不同,信息越来越公开,无论你是哪一个环节,你的信息和你掌握的信息几乎都是公共的,于是纵队变成横队,队列横过来个头高矮就一眼能看清楚,大家一起来面对所有人,这时要想知道产品如何加工、或者哪个环节有问题,哪个环节在做小动作也会变得很容易,所以会形成自然淘汰。如图:
开放化是整个世界的大势所趋,企业结构也是如此,你的股东、你的员工、你的渠道、你的商品往往都是打开的,让品牌共营,渠道共享,流量共联,我们必须适应在大庭广众之下展开工作。
与此同时,你能赚多少钱基本上大家心里也都清楚,但是大家为什么还会让你去赚这个钱,因为大家认可你的价值,所谓未来一定会进入到价值决定一切的状态,一定是专业的环节做专业的事情,你要成为无可取代的。当然,大家相互都认可对方可以去赚这个钱。
各个环节都有各自的员工,做品牌的也有工人,技术都有IT的原因,做资本的人也要请人干活,这些人都是平行且独立的,大家都需要解决衣食住行,都是消费者,一切推动设定的运转。
当然这里还有一个问题,既然纵队变横队了,那么谁站的离消费者越近,就越有发言权,当然也最有钱赚。
特征八: 三点确定一个商业模式
数学上有个概念,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三个点确定一个平面。
商业的本周是面,不是直线,更不是点。也就是说所有的商业模式成立都需要三个点,第一个点:你提供的服务是什么?第二个点:你的消费者在哪里?第三个点:你的通路该怎么建立?
往往很多人有一个点的时候就去创业了,比如很多人都只是知道我们的产品好,可以卖给谁,但是这里只确定了两点,只能确定一条直线,之后还是有无限的可能,所以必须抓到第三个点。
今后的创业,如果不能从全局去考虑,比如理清楚整个产业链或者供应链的逻辑,然后贸然的开始创业一定会失败。
第三篇:新零售的八大发展趋势及五新特点
新零售的八大发展趋势及五新特点
现在小卖家们总是倾向在研究流量、转化、直通车这方面的东西,想当然的认为阿里天天喊着的行业趋势跟自己没关系或关系不大,可实际关系大着。作为小卖家,只有跟对趋势,才能事半功倍,不至于浪费了时间和精力。
以202_年为新零售元年,未来的商业形态将出现厚利,消费的精准化,资产证券化等八大特征。
其实商业的本质很简单,就是给客户提供独有价值的服务或产品,同时实现收益。获得收益的多少,只取决于提供价值的大小,和其他任何因素都无关。商业正在越来越接近这个逻辑。
未来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并进一步深化、升级。
泛零售领域未来8大趋势
趋势1:结合“新零售”产生“新物种”
从消费结构升级讲,重点领域和方向包括服务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品质消费。同时,“新零售”与重点消费领域跨界、融合生成“新物种”是必然趋势,也代表着新的消费域和消费模式的产生。
购物中心里的凯撒旅游体验店则不单单是开了个店铺,而是旅游业与零售空间的跨界体验;微整形、月子会馆、中医馆等医美健康与购物中心结合而成就消费新生态;来跑吧进入购物中心结出全民体育跨界消费的新果实。
凡此种种,行业升级与“新零售”融合产生的消费“新物种”代表着未来发展的大机遇。
趋势2:“生活方式”既是先导亦蕴含最大能量
消费领域首当其冲的升级方向当是“生活方式型”,同时由于生活方式与人的物质、精神关联的深度和广度,亦蕴含了未来发展的最大能量。人的诉求是动态延续的,而人的生活方式是进化更新的,这是消费升级最大的源泉。
总之,生活方式能够覆盖商业的全维度空间,不但可以对传统品牌、空间、文化赋予新的消费内涵,还可以创造新的消费生命。
趋势3:高性价比与极致情怀
未来消费,将一改曾经的日常、琐碎,而极具炫耀之能事的奢侈消费也将低调从容起来。与此相对应的,将是高性价比与极致情怀的消费畅行。
线上线下的产品在品质、功能、价格上的区别均将消弭,消费者将从以往注重价格的理性消费逐渐转化为注重服务的感性消费,以情感诉求建立品牌才能得到消费者的认同。
此时的差别就是情感与情怀,“可能是格调,可能是个性,可能是潮流,可能是创新,甚至可能是某种态度、某种情感、某种连接。”
未来,主打性价比与情怀的消费品将涵盖每一个领域,成为常态。
趋势4:小众、定制化、设计感
如果说“性价比与情怀”是大众消费产物的话,那“小众、定制化和设计感”则是普罗大众的一个“小特别”。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一个人都有与众不同的需求和欲望,其实每一个时代都是这样的,只是在彰显个性、崇尚自由的时代才能受到关注,也才能形成巨大的市场。
满足、适应和挖潜个人化、小群体的需求,消费的品牌、内容和服务就要有其独特性。为小众标新立异,为独有个性定制,将充满个体表达的设计感融入消费当中,未来亦为常态之一。
趋势5:平行平等的全球化消费
对消费者而言,未来消费信息、渠道、场所都是平行和平等的,国内国外消费者从消费观念、流行趋势、认知获取、消费价值、机会权利上趋同。人们更多地与国外主流阶层消费看齐,更多的国外主流品牌进入,同时人们也不再盲目地追求大牌,而是更多地选择品质、理念与性价比兼具的消费品牌,比如轻奢侈品牌。
与此同时,由于线上线下的消费融合分化以及消费全球化,海淘、跨境电商类全球精选类品牌服务依然机会满满。
趋势6:社群/社交与亚文化走向
兴趣是最直接的消费动力,同时互联网加速了消费群体的地域化、社交化与去中心化,消费群体的小众化重组、亚文化聚合,代表新区块的分离和新消费的产生,社群重组、社交需求和亚文化满足,产生了多元消费的动力机制。
趋势7:注重文化、艺术、人文等心智体验
价值多元、文化多元、审美多元是经济、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文化、艺术、人文的消费创造以及其与商业空间、品牌内涵、价值观念的跨界连接,产生的消费想象力是无限的。
趋势8:科技创新
从体力到脑力,科技是人类解放的最大动力,消费升级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创新重塑。人工智能、3D打印、大数据、云计算,不管是科技应用还是创新思维的突破,都可能产生改变和颠覆消费本身的力量,为此,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也将作为消费的核心驱动力。
当然,把握消费者升级的趋势才能抓住未来的这些风口。
新零售的“五新”特点:
1、是零售主体从经销者转变为整条产业链的组织者和服务者;
2、是零售商的产出具有新的内容,强化多场景购物体验,提供消费数据服务;
3、是出现了复合型、集合型、满足即时购买需求的经营形态;
4、是构建了零售商、供应商、消费者之间一体化的社群关系;
5、是重构商业主体的价值排序,为消费者创造价值成为零售经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新零售的发展前景
线上线下融合是未来大趋势,无论是阿里巴巴还是京东,都在不断地发展线下。京东在发展自营物流并且逐步完善,淘宝也在线下加强云仓库和自营菜鸟物流的建设。而且用户对电商的商品要求,用户体验也越来越高,纯电商的企业已经很难适应现今的市场,故零售业的未来必然是线上和线下的一体化,二者优势互补,也就是现在所提到的“新零售”模式,实质也是O2O模式。
O2O模式其实也不是一个新概念,几年前顺丰速运就在探索并尝试O2O模式,并成立“顺丰优选” 依托线上电商平台与线下社区门店,为用户提供日常所需的全球优质美食,并且一直营运至今。而国内两大电商公司阿里巴巴和京东都在开拓“新零售”模式阿里与苏宁合作组建猫宁电商公司,希望通过苏宁强大的线下实体店弥补阿里巴巴线下的不足;而京东则选择与沃尔玛和腾讯合作,沃尔玛增强京东在线下实体店的能力,腾讯则在社交领域提供京东更好的线上能力。
在国外,亚马逊也在不断创新发展O2O模式,在202_年12月大胆地展示了第一家没有收银台的实体店——Amazon Go,用户完成购物只需进入超市、选择商品、离开超市三个步骤。超市利用传感器发现货架上缺少的商品,并将其自动添加到顾客的虚拟购物车。其宗旨是,为顾客免去排队的烦恼,让实体店购物变得像网上购物一样快捷。
第四篇:新零售
新零售
一、概念
企业以互联网为依托,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手段,对商品的生产、流通与销售过程进行升级改造,进而重塑业态结构与生态圈,并对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线上线下和物流结合在一起,才会产生新零售。O2O,C2M,数据赋能,人工智能,网红电商,无人便利的综合体。
二、构架
新零售组织构架
产品供应链管理——全销售通路———消费者经营
1.产品供应链管理:新的产品形式和配送模式(新的时效配送)例如:天猫菜鸟、顺丰快递、达达配送。
2.全销售通路:重构销售通路和场景(线上线下销售融合)例如:河马生鲜、京捷生鲜、7eleve等。更注重消费体验和成本效率。
3.消费者经营:解决完善支付偏好、消费路径、消费习惯、会员信息、储值信息等数据全部收集,并利用大数据整合能力,将数据进一步分析、整理,谁就能做到运营、营销、服务体验等方面的优化升级。
新零售要建立“全渠道”的联合方式,以实体门店、电子商务、大数据云平台、移动互联网为核心,通过融合线上线下,实现商品、会员、交易、营销等数据的共融互通,向顾客提供跨渠道、无缝化体验。
阿里巴巴则将其总结为“三通”即“商品通”、“会员通”、“服务通”。
第五篇:优秀女人八大特征
一、有大女人素质,有小女人情怀
二、大事清楚,小事糊涂
三、自强自立
四、能温柔似水,也能坚强如钢
五、喜欢孩子
六、上得厅堂,入得厨房
七、爱美,会美
八、拥有浪漫情怀。